一、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节奏(论文文献综述)
李昊天[1](2019)在《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文中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与理论性知识相对的一种重要知识类别,是在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际使用以指导教学决策的动态知识体系。如若说理论性知识用于武装教师的头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则对教师在具体或特定情境中的行动起指引作用。教学的实践属性要求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理论性知识的同时,还拥有相应的实践性知识。由于理论性知识无法直接复制到实际教学情境中,相关研究也证明职前教师所学教学理论与资深教师实际教学经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且新手教师将所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常出现“现实冲击”现象。因此,支撑教师教学实践的实际上是融合了其个人价值观、教学信念、过往教学及生活经验的实践性知识。该知识影响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还支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进行专业判断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正是意识到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知识相关研究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外部传授过程转为教师个体内部认知结构研究,并从显性的学科理论性知识转向隐性的实践性知识研究上。目前,实践性知识在教师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以及教学行为背后真正的主宰,也是教师进行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和整体教育学的繁荣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后方法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探寻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共性特征,探究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阶段性特征,探讨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进而提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动态生成机制。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上有何共性特征及阶段性特征?在知识结构上有何异同?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从何而来?生成机制如何?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在对研究核心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阐释本文理论基础。第二章为研究设计。首先展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随后对本文所实施的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教育叙事等研究设计的过程及方法进行如实、详尽的介绍与描述。第三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考察。本章按照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于2014年提出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分类标准,选取八位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具有典型性的教师作为样本开展研究。在一轮完整的教学周期(一学期)内,进行课堂观察共计48课时、刺激回忆24次(时长为45小时41分56秒)。经过科学转写与修改,获得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原始数据约17万字。在运用专家指导、第三方检测、成员检测等方式保证研究效度的情况下,对上述原始数据进行切分、归类与编码,共获得知识单位1943个,提炼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本土概念共计51个,其中样本教师共性高级编码29个,非共性高级编码22个。随后,以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类属分析结论为分析框架,将共性高级编码划入关于教师自我、学生、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等六类教师实践性知识中,并结合样本教师刺激回忆的内容,运用后方法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内容构成进行详细解读与深入分析。第四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本章以教师职业发展阶段为线,以教师刺激回忆内容为依据,结合八位样本教师分别绘制的实践性知识概念图,从知识内容及知识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群体特征。第五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本章以“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为主题,运用半结构性访谈的形式对八位样本教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总时长达5小时31分4秒,获得采访录音转写文本约5.1万字。在此基础上,从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两个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师9种实践性知识来源进行分析,并对两类知识来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第六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本章选取1名样本教师进行个案叙事研究,以职业发展阶段为纲,通过将其撰写的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18篇教育叙事进行词云分析,对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行动态描述,尝试揭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第七章为结论,总结了主要研究发现,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与启示,并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第一,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内容构成上具有共性特征。在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拥有较强的职业动机与责任感;个性心理及过往经历对其当下的教学有重要影响;丰富的生活及语言知识储备、一定的跨文化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在关于学生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尊重各国学生带入汉语课堂的身份特征,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状态的观察,并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关于课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可较为准确地把握各级各类汉语教学的目标及重点,关注课程间的关联,在课程呈现明显课型特征的同时,兼顾训练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在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对词汇、语法的讲解重视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的展示,并兼顾语音、汉字等其他语言要素教学;对教学内容分类处理,注重其实用性、渐进性与复现性;教学环节完整且稳定,讲求教学节奏,重视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在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在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重视对教材的使用及对教学素材的补充,运用较为严格的标准选择教学资源,并综合运用板书与多媒体设备对语言知识进行合理呈现。在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认为客观环境影响教学体验,并具备一定的非预期教学情境应对能力;他们将汉语课堂与中国社会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并将中国文化元素教学蕴于语言教学中。第二,使用“合理弹性空间”的概念概括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群体在实践性知识内容上的差异,指出:教师群体间知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四个方面;知识结构方面,随着职业发展阶段的推进,不仅教师所绘概念节点数量、节点表述的专业化与精炼度有着明显提升,单一知识类别内部组织结构、层级划分亦更为复杂与优化,且各知识类别间逐渐打破独立封闭的状态,存在明显互动关系。第三,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均是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要生成渠道,两大来源虽相互作用,但个人来源起决定性作用。在个人来源方面,过往经历是实践性知识的最稳定的来源,日常生活体验则实现了教师教学素材的积累;教师的个性心理为课堂打上了明显的个人“烙印”,自发性反思则是实践性知识更新与发展的推动力。在外在来源方面,合作共同体、教学观摩与培训对教师各类实践性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外汉语教师对科(教)学研究活动、教学资源、行业与国家政策等三种来源的利用程度及范围较为有限。第四,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一个包括观察与体会、外化与接收、实践与反思、生成与强化等四个阶段的循环发展、动态开放的过程。实践性知识经过感知与初构后并未停止,而是进入新一轮知识生成的循环与扩散。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第一,以多名教授各级各类汉语课程样本教师通过刺激回忆呈现的大量一手实践性知识为依据,按照科学的知识类别划分标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的共性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形成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二,以“合理弹性空间”概括并分析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特征,创造性地运用样本教师所绘概念图,从结构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了立体化分析;第三,对对外汉语教师具有独特性的实践性知识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进行了全面展示,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知识生成过程,构建起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为教师知识建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在理论上,拓宽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对外汉语教师知识领域学术研究,作为将后方法教育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结合的首次尝试,有效扩展了后方法教育理论的适用范围,也为更好地理解与解释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了理论支撑。现实上,实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凝练与分享,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及社会对对外汉语教师的了解。此外,本研究所用研究方法可为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培养模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战彩霞[2](2020)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研究》文中提出伴随信息社会的来临,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只需动动手指,你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就会呈现在你面前。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国际交流,英语成为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学生英语素养成为学校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目前,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已然成为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目标。要达成英语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师课堂上的精彩讲解与交流,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爱上学习并且学会独立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笔者选用了20节初中英语课,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如实记录并转述了课堂教师语言的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运用的现状与特征:一是板书表达清晰;二是势态语使用合理;三是语速、音量和语调把握良好;四是语言组织有逻辑;五是教学语言富有科学性,与知识关联紧密等。同时,也发现英语教师教学语言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幻灯片为主的“互联网+”类辅助语使用过度;二是口头禅用语偏多;三是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待提升。通过访谈法,深度剖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是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升;二是教师教学观略显守旧;三是教师对教学语言的重视程度不高;四是教师职后培训相对缺乏;五是教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基于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提升教师对教学语言重要性的意识;二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做好有关部门教师职后培训;四是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语言运用策略,包括合理使用幻灯片类的“互联网+”教学辅助语、合理化使用课堂口头禅以及提高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等,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效果。
霍李娜[3](2014)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有效教学理论的建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现代课堂中,种种低效行为阻碍着教学的发展,因而亟需发展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英语作为一种我国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对于个体的发展还是对于课堂教学理论的建设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初中阶段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研究范围,尝试制定出一套符合现代教学观、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相适应的课堂评价体系。本研究把课堂教学行为基本结构作为研究视角,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几个步骤:首先使用文献分析法梳理课堂教学行为基本结构确定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理论、初中英语教学法确定该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初步拟定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其次用课堂观察法获得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特征、有效和低效行为表现以完善和修订初拟评价标准。然后又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有效表现的认可程度的量化描述结合访谈法的结果以期达到筛选评价标准的目的,使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信效度的进一步检验力求筛选出科学、客观、合理的具体指标。最后把确定的评价标准回归课堂作一致性检验以保证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内部一致性原则。对比同类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1、使用课堂观察法总结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和表现,以区别有效和低效行为表现,使理论和实证得到了有机结合。2、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分析精确的数据为研究结论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对于学科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设计,无疑这样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科学和客观的,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实践性。在文章的结论部分呈现了主要研究结果:“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把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评价维度,确定了2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并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的展望。
张莉[4](2015)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近几年来,一些教育学家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从多个方面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调查与研究,但是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依旧存在。很多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非常不适应,英语学习格外吃力,而如果高一阶段英语的学习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学生高中的英语学习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鉴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哪些问题?二,这些问题给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带来哪些影响?三,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渡过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阶段?本研究以真实数据为依据,结合初高中英语教学的真实情况,实践性比较强。本论文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作为理论基础,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分别从教材、课堂的教与学、教学资源、英语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动机和评价五个方面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初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此问题的相应措施。笔者选取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和老师以及桓台实验学校初四的学生及老师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高一17班和18班的131名高一新生以及高一英语组的14位英语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帮助作者完成高中部分的调查研究。桓台实验学校初四年级的118位同学和英语组的17位英语老师协助了此次的调查研究。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内容。论文的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首先先界定了“衔接”的概念;然后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第二章是理论基础的部分,本文以最近发展区,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为理论基础;第三章是研究设计,简单介绍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方法以及研究过程;第四章是调查问卷结果讨论,通过对初高中英语老师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和初高中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发现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总结。第五章是衔接教学建议,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衔接建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造成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初高中英语教材难度跨度大,高中课堂容量的加大以及课堂活动的单一,高中课外资料数量和种类的减少,高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减少、学生不适应自学以及与同学老师相处等方面,还有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以及评价方式单一。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办法:第一,合理使用教材,给予学生时间适应高中教材的难度。第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课容量大小。并且注意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第三,丰富学生课外资料,充分发挥课外资料对学生帮助。第四,老师应注意多与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五,老师应注重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利用学习动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渡过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期。本论文试图通过发现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高一老师和学生相应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阶段,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本论文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与建议。
赵灵兵[5](2013)在《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贯常使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使得学生对于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和语言本身的学习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活动。笔者以泽国二、三、四中的初中学生为具体的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具体了解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提问方式,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初中英语教师对于课堂提问这一教学形式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堂内容与课堂提问的结合存在误区、对于课堂提问过程的控制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英语教师的专业课堂培训不足、学生在课堂与教师配合不够、学校领导对于课堂提问重视不够、学校教务评价缺乏相关的内容。要做好英语课堂提问必须全面了解英语课堂提问的意义和主要的类型及各种类型主要的功能和意义,在课堂提问中要根据这些内容做到课堂提问的原则,包括科学性、适切性、学生中心性、提问全面性和趣味性。要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还需要从教师着手,包括加强教师的专业性培训、做好课前提问准备、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提升课堂问题的科学性。课堂提问的效果主要由教师决定,但是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课后的复习情况、学生自身的素质等等,要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必须在提升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其他各种环境,以保证课堂提问的最佳效果。
郑林浩[6](2019)在《微课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课,“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颠覆了人们对教育的传统认识,赋予传统教育新的活力。已有学者研究表明,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一线教师也在尝试借助微课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当下的教育现状却是教师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等。因此,本研究尝试借助微课来辅助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微课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微课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认识到已有研究未涉及的地方,最终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这一领域的其他研究者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和支持。其次,为更准确的了解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本研究在对已有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实习学校的师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和访谈,从而深入分析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微课应用的重要性和意义。最后,在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结合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行系统的微课设计和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案例设计,并将设计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师生的调查访谈,验证微课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能否有效解决问题并提升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微课能创设良好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微课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知识的理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3)微课能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审美体验,提升教学的效果;(4)微课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教师对微课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微课制作技术水平低、微课资源缺乏、学生对微课教学方式不适应、对微课课堂互动存在害怕心理等。依据上述结论,针对一线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微课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微课应用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内涵;(2)加强微课理论技术学习,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微课的制作能力;(3)整合语文微课资源,搭建文言文阅读教学微课资源共享的平台;(4)微课设计内容形式多元素融合,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视听效果;(5)尊重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差异,选择合适的微课应用方式和模式。
石岩[7](2019)在《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对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是20世纪英国着名的数学家、思想家和过程哲学的创始人,其哲学思想别具一格。怀特海以他的过程哲学思想结合他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节奏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其教育着作《教育的目的》一书的第二、三章“教育的节奏”“自由和训练的节奏”中提出独特的教育节奏的概念,并对“教育节奏说”这一思想作了精彩、全面而详尽的论述。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便是教学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会对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伴随着英语新课改的深入和“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智慧,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不一样的英语教学设计的启示和策略。本文首先论述了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的主要内容,然后笔者以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的视角审视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在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和教学过程组织上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试图给出些许建议,来完善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实现我们的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本研究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缘由、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的主要内容,教育节奏思想即是成功踏准学生的智力发展节奏,所以主要论述了智力发展节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节奏按特征分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的三重智力发展节奏特征;这三阶段的另一种节奏特征便是自由、纪律、自由的智力发展节奏;学生的整个发展包含无数这样三个阶段,他们以大漩涡、小漩涡进行周期性交替循环,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第三章主要阐释了从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视角下,审视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在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和教学过程组织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对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启示。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教师应注意关注节奏搜集知识,编制的生动教学内容;第二,教师应顺随学生智力发展节奏,设计多维分层教学目标;第三,教师应呵护学生情感体验,组织节奏悦动的教学环节;第四,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描绘“留白”的课堂画卷。
李昊[8](2020)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如何将其融入学科教学中,以具体的教学实践落实学生素养的发展,成为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为修订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方案给予了理论支持。英语学科通过对原有课程目标的整合,将核心素养凝练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并将其纳入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以此推动“素养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教学有效性问题,使得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难以有效落实。因此,实施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将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置于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的背景下,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为准绳,在整合分析国内外有效教学理论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淄博市350名初中学生和130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调查。首先对初中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整体水平和不足之处;其次就初中英语任课教师对英语核心素养的了解情况、教学目标设置、具体教学实施行为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当前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具体情况,深度发掘英语有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学科核心素养薄弱、课堂教学行为缺乏有效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教学评价过程形式化。针对以上问题从让教师强起来、教学优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学评价严起来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相应策略:培养具备英语核心素养的新教师;创建英语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新教学;建构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学习新方式;形成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新评价。
廖芳[9](2014)在《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巫峡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应试教育的缺陷与其他条件的限制,口语教学是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相对薄弱的环节,尤其在一些偏远城镇地区。现行的初中新课标对口语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值得关注和探究。针对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本文立足于初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歌曲教学提出的分级目标与要求,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英文歌曲来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口语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节奏欢快、语言浅显、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是英语学习的好材料,充分利用这些英文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其语音、语调,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动机,同时可以调节课堂氛围,促进英语教学。笔者通过教学实验,将英文歌曲融入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试图解决三个主要问题:(1)将英文歌曲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是否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教唱英文歌曲是不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3)怎样有效地将英文歌曲贯穿到英语口语教学中?笔者以巫峡中学一个初二普通班为实验对象,将筛选的英文歌曲作为教学的一个部分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并根据所教唱的英文歌曲设计多种活动,以巩固和强化其所学。在近三个月内,笔者采用了前测、后测、调查问卷等实验方法,最后依据测试数据及调查结果对整个实验探讨分析。根据对实验前测、后测、问卷调查等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将英文歌曲贯穿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唱英文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应该将难度适宜的英文歌曲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所以,英文歌曲辅助教学,改善学生的口语,很实用,值得关注和尝试。
罗平[10](2019)在《高一英语课堂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阳江市Y中学和S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一是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年,是初高中阶段学习的过渡时期。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身心发展、学习环境、教师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方面的变化都给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带来较大挑战。此外,高一学生来源较广,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都加大了高一英语课堂管理的难度。本文选择阳江市两所中学的高一英语课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核心素养理论、现实疗法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课堂管理理论分析高一英语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策略。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紧接着对课堂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明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做好理论上的准备。然后对阳江市两所中学高一英语管理现状进行诊断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从课堂管理认知、课堂管理情感和课堂管理行为三个维度来探明当前高一英语课堂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高一英语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主要存在课堂管理认识片面、课堂管理感知有偏差、课堂气氛沉闷、忽略学生的情感发展、课堂问题行为较多、教学方式单一落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运用现代课堂管理理论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层面分析造成高一英语课堂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层面原因包括课堂管理观念陈旧、课堂纪律和规则过于专制、师生缺乏有效沟通、课堂环境局促压抑、初高中英语衔接不畅、课堂管理方式刚性呆板、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学生层面原因主要是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薄弱、学习兴趣较低、自主管理能力不足。学校层面原因包括家校合作的缺失和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最后,研究者从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能改善高一英语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教师要更新课堂管理观念、制定民主、合理的课堂规则、积极关注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构建有效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初高中英语的有效衔接、采用柔性的课堂管理方式、提升授课水平;学校要完善评价机制、合理控制班级规模、促进家校合作。
二、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节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节奏(论文提纲范文)
(1)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1.4.1 研究综述 |
1.4.2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总体安排 |
2.1.1 研究问题 |
2.1.2 研究思路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刺激回忆法 |
2.2.2 概念图法 |
2.2.3 深度访谈法 |
2.2.4 叙事研究法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共性考察 |
3.1 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 |
3.1.1 职业动机与责任感 |
3.1.2 知识储备与跨文化能力 |
3.1.3 个性心理与课堂教学 |
3.1.4 过往经历与课堂教学 |
3.2 关于学生的知识 |
3.2.1 学生身份及学习背景 |
3.2.2 学习特点及学习状态 |
3.2.3 学生性格及师生关系 |
3.3 关于课程的知识 |
3.3.1 教学目标及安排重点 |
3.3.2 课型特征与语言综合能力 |
3.3.3 课程与课程间的关联 |
3.4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 |
3.4.1 语言要素与句法、语义及语用 |
3.4.2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渐进性及复现性 |
3.4.3 教学环节、教学节奏与学生参与度 |
3.5 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 |
3.5.1 教材的使用与素材的补充 |
3.5.2 板书的运用与多媒体设备 |
3.5.3 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其标准 |
3.6 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 |
3.6.1 教学内容联系中国社会 |
3.6.2 文化教学蕴于语言教学 |
3.6.3 物理环境影响教学体验 |
3.6.4 非预期情境及其应对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 |
4.1 职业发展阶段内容特征:合理弹性空间 |
4.1.1 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 |
4.1.2 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 |
4.1.3 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 |
4.1.4 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 |
4.2 职业发展阶段结构特征:概念图的视角 |
4.2.1 概念节点特征与分析 |
4.2.2 层级结构特征与分析 |
4.2.3 交叉链接特征与分析 |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 |
5.1 个人来源 |
5.1.1 过往经历与日常体验 |
5.1.2 个性心理 |
5.1.3 个人反思 |
5.1.4 科(教)学研究活动 |
5.2 外在来源 |
5.2.1 合作共同体 |
5.2.2 教学观摩与职业培训 |
5.2.3 教材与教学资源 |
5.2.4 行业与国家政策 |
5.3 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的关系 |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
6.1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分析 |
6.1.1 职前教师阶段 |
6.1.2 新手教师阶段 |
6.1.3 胜任教师阶段 |
6.1.4 成熟教师阶段 |
6.1.5 走向专家教师阶段 |
6.2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
6.2.1 生成机制模型 |
6.2.2 实践性知识的感知与初构 |
6.2.3 实践性知识的循环与扩散 |
第七章 结语 |
7.1 回顾与总结 |
7.2 创新与贡献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1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1-2 课堂观察记录实例 |
附录2- 刺激回忆实例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访谈实例 |
附录5- F老师教育叙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师教学语言的新要求 |
2.教师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二)研究问题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语言 |
2.课堂教学语言 |
3.英语教师教学语言 |
(四)文献综述研究 |
1.无声教学语言行为相关问题研究 |
2.关于有声教学语言信号相关问题研究 |
3.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语言现状研究 |
4.国外教学语言相关问题研究 |
(五)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工具 |
1.分析维度的确定 |
2.各项维度和指标含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课堂观察法 |
3.问卷调查法 |
4.访谈法 |
(四)研究对象 |
1.课堂观察研究对象 |
2.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
3.访谈研究对象 |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分析 |
(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以文字为载体的板书表达清晰 |
1.教师板书表达清晰 |
2.教师板书表达整体效果好 |
(二)通过调查发现势态语使用情况较好,在频次和情境上存在差异 |
1.各类眼神势态语使用频次有差异 |
2.各类眼神势态语出现情境有差异 |
3.不同类型的手势势态语使用频次有差异 |
(三)实物为主的无声教学语言使用程度偏低,多媒体教学媒介使用过频 |
1.以实物为主的无声教学语言使用较低 |
2.“互联网+”这类无声教学语言使用较多甚至过度 |
(四)以语言载体为表征的有声教学语言运用适当 |
1.教师教学语言速度适中 |
2.教师教学语言的音量合适 |
3.教师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有变化 |
(五)以语言内容为表征的有声教学语言运用理想 |
1.语言组织有逻辑性 |
2.教学语言科学准确 |
3.教学语言与知识关联度高 |
三、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主要困境 |
1.以幻灯片为主的“互联网+”类辅助语使用过度 |
2.口头禅用语偏多 |
3.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不足 |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困境的原因分析 |
1.教师教学观略显守旧 |
2.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 |
3.教师对教学语言重视程度不够 |
4.教师职后教学语言运用培训相对缺乏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1.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基本特征 |
2.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 |
(二)建议 |
1.提升教学语言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的意识 |
2.提升英语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专业化水平 |
3.有关部门做好教师职后培训 |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 |
5.优化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问卷 |
附录二 学生问卷 |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五 本研究表格汇总表 |
附录六 本研究图片汇总表 |
致谢 |
(3)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的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2.3 研究方法 |
2.3.1 国外学界的研究方法 |
2.3.2 我国学界的研究方法 |
2.4 研究综述的归纳与思考 |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步骤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研究样本 |
4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构建 |
4.1 建立评价标准的理论基础 |
4.1.1 姚利民的有效教学理论 |
4.1.2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4.1.3 建构主义理论 |
4.1.4 多元智能理论 |
4.1.5 英语学习理论 |
4.2 编制评价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4.3 评价标准的构建 |
4.3.1 建立评价标准的依据 |
4.3.2 初拟评价标准的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 |
4.3.3 完善和修订评价标准的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 |
4.3.4 筛选评价标准的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 |
4.3.5 评价标准的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的进一步检验 |
4.4 建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评价标准 |
4.5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评价标准体系评分者一致性检验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5.2.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2.2 本研究的不足 |
5.3 进一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和获奖情况 |
(4)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衔接的概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最近发展区 |
2.2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
2.2.1 兴趣对学习的影响 |
2.2.2 情感与学习 |
2.2.3 动机与学习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与问题 |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方法 |
3.3 调查工具 |
3.4 调查过程 |
3.5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四章 调查问卷结果讨论 |
4.1 对初中和高中英语老师的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1 关于教材的调查分析 |
4.1.2 关于课堂教与学的调查分析 |
4.1.3 关于教学资源的调查分析 |
4.1.4 关于英语学习环境的调查分析 |
4.1.5 关于学习动机和评价的调查分析 |
4.2 对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4.2.1 关于教材的调查分析 |
4.2.2 关于课堂教与学的调查分析 |
4.2.3 关于教学资源的调查分析 |
4.2.4 关于英语学习环境的调查分析 |
4.2.5 关于学习动机及评价的调查分析 |
4.3 问卷调查总结发现 |
4.3.1 教材方面 |
4.3.2 课堂教与学方面 |
4.3.3 教学资源方面 |
4.3.4 英语学习环境方面 |
4.3.5 学习动机和评价方面 |
第五章 衔接教学建议 |
5.1 关于教材的建议 |
5.1.1 老师合理使用教材 |
5.1.2 学生使用衔接教材 |
5.2 关于课堂教与学的建议 |
5.2.1 老师积极调整课堂教与学 |
5.2.3 学生积极适应课堂教与学 |
5.3 关于教学资源的建议 |
5.4 关于学习环境的建议 |
5.4.1 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
5.4.2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会自我调整 |
5.5 关于学习动机及评价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调查问卷(老师卷) |
附录Ⅱ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5)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课堂教学 |
2. 课堂提问 |
3. 策略 |
(三)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 |
(四) 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五)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二、初中英语提问的现状与问题——以泽国市三所中学为例 |
(一) 实证调查 |
1. 调查对象简介 |
2. 调查背景 |
3. 调查方法与过程 |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
1. 教师对于英语课课堂提问不够重视 |
2. 教师对于英语课课堂提问内容的质量不高 |
3. 教师课堂提问的节奏把握不好 |
4. 教师课堂提问后的处理不当 |
(三) 造成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不足的原因 |
1. 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针对性不强 |
2.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 |
3.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 |
4. 教师缺乏创造性积累的习惯 |
三、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几种分类类型及其价值 |
(一) 按照问题的内容进行的分类及其主要价值 |
1. 层递式连贯性提问 |
2. 题点式启发性提问 |
3. 多角度类比式问答 |
(二) 其他标准的分类及其主要价值 |
四、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原则 |
(一) 科学性 |
(二) 适切性 |
(三) 生本性 |
(四) 多样性 |
(五) 趣味性 |
五、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提升策略 |
(一) 根据课堂提问的要求提升教师素质 |
(二) 按照教学任务做好提问准备 |
(三) 合理选择所提问题 |
(四) 综合运用各种提问技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微课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微课是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 |
1.1.2 微课促进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
1.1.3 微课落实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4 微课解决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综述 |
1.4.1 微课与学科教学的研究 |
1.4.2 微课与语文教学的研究 |
1.4.3 微课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
1.5 概念界定 |
1.5.1 微课 |
1.5.2 文言文 |
1.5.3 阅读教学 |
1.6 理论基础 |
1.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6.2 微型学习理论 |
1.6.3 情境学习理论 |
2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
2.1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1.1 学生对初中文言文的阅读缺乏兴趣 |
2.1.2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
2.1.3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气氛枯燥乏味 |
2.1.4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效果不佳 |
2.2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
2.2.1 微课适应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形式 |
2.2.2 微课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2.2.3 微课具有独特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优势 |
2.3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
2.3.1 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
2.3.2 提高教师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
2.3.3 优化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
3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设计 |
3.1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特征分析 |
3.1.1 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
3.1.2 初中文言文的特点 |
3.1.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
3.1.4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
3.2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原则 |
3.2.1 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
3.2.2 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
3.2.3 遵循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
3.3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 |
3.3.1 微课教学的学情分析 |
3.3.2 微课教学设计表设计 |
3.3.3 微课教学视频的开发 |
3.3.4 微课教学实践的实施 |
3.3.5 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
3.4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案例设计 |
3.4.1 《前出师表》微课教学的学情分析 |
3.4.2 《前出师表》微课教学设计表制作 |
3.4.3 《前出师表》微课视频的录制剪辑 |
3.4.4 《前出师表》微课教学实践的实施 |
3.4.5 《前出师表》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
4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
4.1 应用的环境 |
4.1.1 教室具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
4.1.2 教师具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
4.1.3 学生适应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环境 |
4.1.4 应用环境小结 |
4.2 应用的对象 |
4.2.1 学生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学习素养 |
4.2.2 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
4.2.3 应用对象小结 |
4.3 采用“课中”的应用方式 |
4.3.1 “课中”微课应用的流程 |
4.3.2 “课中”微课应用的环节 |
4.3.3 “课中”微课应用的时机 |
4.3.4 “课中”应用方式小结 |
4.4 应用实践的开展 |
4.4.1 《前出师表》阅读教学中微课字词讲解 |
4.4.2 《前出师表》阅读教学中微课节奏划分 |
5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分析 |
5.1 问卷分析 |
5.1.1 微课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
5.1.2 微课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需求 |
5.1.3 微课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自信 |
5.2 成绩测验 |
5.2.1 微课教学前成绩测验 |
5.2.2 微课教学后成绩测验 |
5.2.3 成绩测验情况总结分析 |
5.3 访谈分析 |
5.3.1 微课调动学生参与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堂的积极性 |
5.3.2 微课帮助学生解决文言文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
5.3.3 微课辅助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受到教师和学生认可 |
5.4 小结 |
5.4.1 微课能创设良好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情境 |
5.4.2 微课能加深学生文言文阅读知识的理解 |
5.4.3 微课能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审美体验 |
5.4.4 微课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
6 微课应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
6.1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微课应用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
6.2 加强微课理论技术学习,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微课的制作能力 |
6.3 整合语文微课资源,搭建文言文阅读教学微课资源共享的平台 |
6.4 微课设计内容形式多元素融合,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视听效果 |
6.5 尊重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差异,选择合适的微课应用方式和模式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微课教学效果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D 《前出师表》专题测验与练习 |
附录E 微课应用于文言文阅读教学应用效果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7)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对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观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引发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 |
(二)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对英语教学设计有启示作用 |
(三)鲜少有学者把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运用于英语教学设计研究 |
二、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一)关于我国怀特海教育思想研究的综述 |
(二)关于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一)教学设计 |
(二)英语教学设计 |
四、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五、主要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七、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有节奏的 |
(一)浪漫-精确-综合的三重智力发展节奏特征 |
(二)自由-纪律-自由的智力发展节奏的另一种特征 |
(三)大漩涡、小漩涡的周期性交替循环 |
二、教育节奏即踏准学生的智力发展节奏 |
第三章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学背景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粗浅臆想学生情况,忽视学生智力发展规律与特征 |
(二)人为限制割裂教学内容,忽视语言知识的前后联系 |
二、教学目标确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线性单层设计教学目标,忽视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 |
(二)笼统模糊表述教学目标,忽视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 |
三、教学过程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头重脚轻的教学环节,忽视学生智力发展各阶段的同等重要性 |
(二)滞后模式化的教学评价,忽视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与推动性 |
第四章 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对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启示 |
一、教师应注意关注节奏搜集知识,编制的生动的教学内容 |
二、教师应顺随学生的智力发展节奏,设计多维分层的教学目标 |
三、教师应呵护学生情感体验,组织节奏悦动的教学环节 |
四、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描绘“留白”的课堂画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
(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
(三)培养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驱动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二)有效教学 |
(三)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一)有效教学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四)核心素养理论 |
第二章 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调查分析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工具 |
(三)调查过程 |
二、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语言能力情况分析 |
(二)文化意识情况分析 |
(三)思维品质情况分析 |
(四)学习能力情况分析 |
(五)英语核心素养的整体情况分析 |
三、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
(一)教师对英语核心素养的了解情况 |
(二)教学目标的设置情况分析 |
(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现状 |
(四)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况 |
(五)教学评价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三章 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学科核心素养薄弱 |
(一)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
(二) 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足 |
(三) 教师之间缺乏合作交流 |
二、课堂教学行为缺乏有效性 |
(一)教学目标缺乏核心素养导向 |
(二)课堂导入新意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
(三)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学生缺乏思维空间 |
(四)过于重视知识传递,学生开口机会减少 |
(五)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学生缺乏文化感知 |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
(一) 自主学习把握不准,仍以被动学习为主 |
(二)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
(三) 探究学习难以贯彻实施 |
四、教学评价过程形式化 |
(一) 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 |
(二) 多为程式化的表扬评价 |
(三) 学生少有评价机会 |
第四章 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改进策略 |
一、培养具备英语核心素养的新教师 |
(一) 转变教学理念,助英语核心素养落地 |
(二) 强化教学技能,提高自身语言和文化素养 |
(三) 建设教研团队,开展教师间的合作探究 |
(四) 不断总结反思,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
二、创建英语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新教学 |
(一)优化目标引领,聚焦英语核心素养 |
(二)巧妙设计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三)问题引导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
(四)活动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语言能力 |
(五)合理运用“互联网+”教学,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
三、建构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学习新方式 |
(一)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
(二)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 |
(三)从表层学习到探究学习 |
四、形成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新评价 |
(一) 以英语核心素养为主导,建立评价新标准 |
(二)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切实开展好形成性评价 |
(三)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加学生话语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巫峡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英文歌曲运用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
1.1.2 基础阶段英语课标对歌曲的要求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口语概念界定 |
2.1.2 歌曲及分类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2.3 国内相关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理论基础 |
3.1 多元智能理论 |
3.2 输入与输出假设理论 |
3.2.1 输入假设理论 |
3.2.2 输出假设理论 |
3.3 本章小结 |
4 英文歌曲运用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实验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设计 |
4.2.1 实验对象 |
4.2.2 实验工具 |
4.2.3 实验教材 |
4.2.4 实验时间 |
4.2.5 实验内容与安排 |
4.3 实验过程 |
4.3.1 实验前问卷调查以及结果分析 |
4.3.2 实验前访谈调查以及结果分析 |
4.3.3 实验前课堂观察以及结果分析 |
4.3.4 实验前学生口语水平测试 |
4.3.5 实验的操作步骤 |
4.3.5.1 歌曲的选择 |
4.3.5.2 讲授 |
4.3.6 英文歌曲运用到口语教学的教学案例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1 实验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5.2 实验后学生的口语水平测试 |
5.3 教学反思与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10)高一英语课堂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阳江市Y中学和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二、我国英语课堂管理的普遍现状 |
三、学生发展的要求 |
四、初高中英语衔接的重要性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工具 |
四、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启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课堂 |
二、管理 |
三、课堂管理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核心素养理论 |
二、格拉瑟现实疗法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第二章 高一英语课堂管理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二、高一英语课堂管理现状分析 |
三、高一英语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节 访谈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一、访谈调查结果统计 |
二、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三章 高一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课堂管理认知维度 |
一、课堂管理认识片面 |
二、课堂管理感知有偏差 |
第二节 课堂管理情感维度 |
一、课堂气氛沉闷 |
二、重视行为控制,忽略情感发展 |
第三节 课堂管理行为维度 |
一、课堂问题行为较多 |
二、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
第四章 高一英语课堂管理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 |
第一节 教师层面 |
一、课堂管理认知维度 |
二、课堂管理情感维度 |
三、课堂管理行为维度 |
第二节 学生层面 |
一、课堂管理认知维度 |
二、课堂管理情感维度 |
三、课堂管理行为维度 |
第三节 学校层面 |
一、家校合作缺失 |
二、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
第五章 促进高一英语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 |
第一节 教师层面 |
一、课堂管理认知维度 |
二、课堂管理情感维度 |
三、课堂管理行为维度 |
第二节 学校层面 |
一、改革评价机制 |
二、合理控制班级规模 |
三、推进家校合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节奏(论文参考文献)
- [1]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李昊天. 山东大学, 2019(02)
- [2]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研究[D]. 战彩霞.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2)
- [3]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D]. 霍李娜. 山西师范大学, 2014(08)
- [4]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分析[D]. 张莉.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5]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研究[D]. 赵灵兵.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5)
- [6]微课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郑林浩. 河南大学, 2019(01)
- [7]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对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启示[D]. 石岩.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8]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D]. 李昊. 鲁东大学, 2020(01)
- [9]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巫峡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为例[D]. 廖芳. 重庆师范大学, 2014(01)
- [10]高一英语课堂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阳江市Y中学和S中学为例[D]. 罗平.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