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纱布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

止血纱布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

一、止血纱布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爽[1](2016)在《可吸收止血纱布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纱布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56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8例,均采用同样的剖宫产术式;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缝合切口止血,观察组行可吸收止血纱布止血;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及凝血指标,术后观察是否存在渗血现象,术后第10天使用SF-36生活质量表评价两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Hb、RBC较术前降低(P均<0.05),术后凝血指标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两组术后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轻微渗血2例,渗血率为1.53%;对照组术后发生渗血12例,渗血率为9.30%;观察组术后渗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健康状态、生活能力、社会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止血,可显著降低术后渗血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王凤文[2](2011)在《壳聚糖/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纱布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壳聚糖(CTS)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止血、抑菌和促进伤口愈合。此外,壳聚糖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抗原性、消炎、镇痛等优异生物学性能。本文在氧化再生纤维素表面负载壳聚糖以研究壳聚糖对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性能、抑菌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影响。本文以自制不同羧基含量的C6位氧化再生纤维素(ORC)为基底负载三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CTS1分子量为2000,CTS2分子量为50000,CTS3分子量为100000),进行负载规律的研究。发现小分子量壳聚糖的负载量随着基底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大分子量壳聚糖在氧化时间为8h时,负载量最大。通过FT-IR,DTG表明壳聚糖和氧化再生纤维素之间生成了酰胺键。将壳聚糖/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纱布经过NaOH/乙醇溶液处理后,通过水溶性实验表明复合止血纱布具有了水溶性。通过FT-IR表征发现-COOH和碱生成了-COONa盐,由SEM进一步观察发现碱化处理增加了纤维表面的裂纹。通过兔子肝脏止血试验,研究负载壳聚糖对氧化再生纤维素基底止血性能的作用。复合止血纱布碱化前,止血性能最好的止血纱布是CTS2/ORC,平均止血时间为255s,平均出血量为0.54g,较自制的ORC其止血时间缩短了20s。碱化后止血性能最好的止血纱布是CTS3/ORC-Na,平均止血时间为175s,平均出血量为0.25g,较自制的ORC其止血时间缩短了100s。即负载较大分子量的壳聚糖提高了氧化再生纤维素的止血效果,水溶型止血纱布的止血效果优于非水溶型止血纱布。由兔子耳动脉止血试验,发现耳动脉止血性能最好的复合止血纱布是CTS1/ORC,平均止血时间为185s。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试验菌种,研究发现自制氧化再生纤维素和复合的止血纱布其抑菌率为99.9%以上。通过兔子体内降解实验发现所有非水溶型止血纱布在1421天可以完全降解,水溶型复合止血纱布714天可以基本完全降解。壳聚糖/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纱布降解速率还受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含分子量为2000壳聚糖的复合止血纱布降解最快,且所有复合止血纱布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没有引起炎症反应。

徐玉茵,周小婷,柳小军,田林奇,田源[3](2016)在《可溶性止血纱布止血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试验》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可溶性止血纱布对兔肝脏创面的止血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制作兔肝脏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用无菌纱布止血,阳性对照组用泰绫止血,受试组用可溶性止血纱布止血。记录止血时间,计算出血量,术后动物进行临床症状观察,测定肝和肾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受试组的出血量减少,止血时间缩短;其他检查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未见受试组样品对兔机体有毒性作用,止血效果较阳性对照组无差异。

吕秋兰,王晓东[4](2016)在《可溶性止血纱布的制备及其凝血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溶性止血纱布是能溶于盐和水并能被机体降解吸收的有保护创面及止血功效的新型医用纱布。近年来,可溶性纱布因其在临床止血过程中因其能更好的保护创面、迅速止血且无毒性及抗原性等优点在创伤急救及外科手术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可溶性纱布的成分主要包括泰绫、海藻酸钙及羟乙基纤维素等,各种成分的可溶性纱布具有不同的制备工艺,且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机制不同,综合分析各种可溶性纱布的制备过程及其对凝血功能的作用对其的后期的制备工艺优化及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黄建国[5](2020)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跟骨骨折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术野局部冲洗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术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Ⅳ型)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4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各20例。A、B两组患者均经外侧“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均相同。在术中松止血带前15-30min,A组患者术野局部以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80ml冲洗伤口后常规放置16号引流管,关闭切口,沿引流管注入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20ml,夹闭引流管30min,接负压引流瓶;B组患者术野局部以0.9%氯化钠注射液80ml冲洗伤口后常规放置16号引流管,关闭切口,沿引流管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对照,夹闭引流管30min,接负压引流瓶。观察术后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30小时、36小时、42小时、48小时的引流量及48后的累计值,比较两组术前凝血功能和术后48小时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一个24小时平均失血量、术后48小时平均总失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对比,A组和B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术后患者的伤口情况都愈合良好,未出现渗液、伤口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在出院前都未发生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结论:我们认为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失血量,并不影响凝血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梅昕[6](2016)在《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的体外降解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安全性越来越受相关审批部门和医生患者的重视。该类产品的完全降解吸收时间是影响其临床安全性至关重要的因素。根据不同的使用部位和使用目的,可吸收止血产品应有其各自合宜的降解时间。为了提高可吸收止血产品的安全性,必须对产品的降解时间进行控制,建立快速准确的降解性能检测技术。目前关于生物材料的体外降解及降解产物分离分析方法;降解产物的安全性评价等系统性研究尚缺乏。因此本课题拟建立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止血材料降解性能和安全性的方法,补充和完善当前标准的不足和缺陷。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探究了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的体外氧化降解条件并设计用于评价材料降解性能的动态降解装置。筛选3%过氧化氢溶液作为降解介质,设计用于评价材料降解性能的动态降解装置可以较好地评价材料的降解性能,为建立快速、准确、有效地评价材料降解性能的方法提供思路。第三章建立了判断纤维素类可吸收止血产品体外降解终点的新方法,优化了原有的失重法,使用透析袋与还原糖测试法结合判断材料的体外降解终点。结果表明失重百分率与还原糖累积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7,说明二者高度相关,验证了透析袋结合还原糖测试法评价体外降解终点的可行性。该方法也为其他类可溶性材料体外降解终点的判断提供思路。第四章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动态监测降解过程材料的分子量信息,并通过测试透析袋内降解产物的分子量信息来判断材料的降解终点。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判断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的降解终点,至于该方法是否适用于其他材料还需进一步验证。第五章通过SEM、FT-IR等技术分析降解产物和原材料中官能团和形貌外观变化。结果表明材料降解前后官能团变化较小,而形貌变化较大。第六章通过MTT法对两种纤维素类止血材料的溶液和降解产物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降解产物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较大,为合理、全面评价材料对细胞的影响提供一定的思路。

陈文王[7](2018)在《可吸收纱布在防粘连和拔牙后填塞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可吸收纱布对家兔和大鼠盲肠及子宫损伤术后防粘连的效果,对巴马小型猪拔牙填塞后伤口愈合的影响,并观察可吸收纱布体外细胞毒性,以评价其应用及安全性。方法:1.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将防粘连纱布按1.5cm2/ml的比例浸提,浸提液作为试验组。高密度聚乙烯作为阴性对照组,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按照每0.2g/ml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的比例浸提。以上浸提液均于37土2°C浸提24h。10%DMSO溶液做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直接加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用MTT法测定其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2.取一周适应性饲养的健康成熟家兔24只和40只SD大鼠,雌性,未孕。术前禁食12h,不禁水,采用10%水合氯醛(4mL/kg)注射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打开腹腔,用刮匙反复刮擦盲肠和子宫,造成浆膜层损伤,空白对照组使用2mL生理盐水涂抹创面,试验组用可吸收纱布完全覆盖整个创面,完成后还纳子宫和盲肠,逐层关腹。术后腹腔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连续3天,1次/天。分别于术后3d、7d、14d,观察可吸收纱布的吸收和粘连情况,并对粘连情况进行分级和评分。3.3只巴马小型猪一周的适应性饲养,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术前采用乙醚吸入和20%乌拉坦静脉注射联合麻醉。角膜反射完全消失,动物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小型猪口腔,用碘伏和75%酒精消毒口腔2次。左,右上部第一和第三前磨牙,左,右下部第一前磨牙被去除,共有18颗牙。拔牙后彻底清理伤口,用眼科剪把可吸收纱布或benacel?牙科敷料剪到合适的尺寸,填充大约80%的牙槽窝。空白组直接使用无菌棉球。术毕,观察并记录局部出血及肿胀情况。于术后12h,24h,48h,3d,7d,14d观察可吸收纱布吸收、伤口愈合及有无干槽症等情况。3只小型猪分别于术后3d(猪2号),7d(猪1号)和14d(猪3号)处死,取牙槽周围组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改变。结果:1.细胞毒性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为3级毒性反应,阴性对照组为0级毒性反应,实验样品不同浓度的浸提液毒性反应均为1级。不同浓度的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浓度的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家兔子宫和盲肠粘连情况:子宫粘连发生率分别是:空白组(40.0%)、样品A组(75.0%)、样品B组(75.0%)、样品C组(50.3%);盲肠粘连发生率分别是:空白组(40.0%)、样品A组(75.0%)、样品B组(75.0%)、样品C组(33.3%)。与空白对组比较,样品A、B、C组盲肠和子宫粘连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子宫和盲肠粘连情况:子宫粘连发生率分别是:空白组(44.4%)、样品A组(33.3%)、样品B组(55.5%)、样品C组(50.0%),各组间的粘连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盲肠粘连发生率分别是:空白组(88.9%)、样品A组(88.9%)、样品B组(55.5%)、样品C组(30.0%)与空白对组比较,样品C组粘连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样品A、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拔牙后均有少量出血和牙龈肿胀,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术后12h牙槽窝内均有深棕色凝胶块,24h后各有3例,48h后,各组牙槽窝内均未见凝胶、脓性分泌物等。术后3d,各组伤口均收敛,牙龈稍红肿,未见有异物。术后7d、14d,可吸收纱布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愈合良好,牙龈红润有光泽,未见肿胀及干槽症等并发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3d,各组均见组织坏死伴细菌感染,试验组和对照组还可见有异物;术后7d,各组牙龈慢性炎症伴纤维化;术后14d纤维化明显,无坏死,无肉芽形成。结论:1.可吸收纱布无体外细胞毒性;2.大鼠盲肠损伤后粘连的发生率较高,样品C可吸收纱布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大鼠盲肠损伤后的粘连;样品A、B对子宫和盲肠损伤后无明显的防粘连作用;3.可吸收纱布和benacel?牙科敷料在拔牙填塞后虽有一定的凝胶残留,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愈合时间及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差别,表明可吸收纱布对巴马小型猪拔牙后伤口愈合无明显影响。

吴昌媛[8](2017)在《STQ可吸收止血纱布防止术后盆腹腔粘连、肌腱粘连及皮下植入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STQ可吸收止血纱布防止家兔、大鼠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效果,STQ可吸收止血纱布防止鸡肌腱损伤后粘连的情况,以及大鼠皮下植入,考察其体内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1.制备家兔、大鼠术后盆腹腔粘连模型,于术后14天,包覆STQ可吸收止血纱布组与阳性对照泰绫组、给予生理盐水的模型组进行比较,对比创面粘连等级情况和评分,ELISA法测定大鼠粘连组织Hyp含量、TNF-α和TGF-β1水平,并取损伤部位组织做病理形态学的检查。2.制备鸡肌腱损伤后粘连模型,于术后21天,包覆STQ可吸收止血纱布组与阳性对照泰绫组、给予生理盐水的模型组及未作处理的假手术组进行比较,对比创面粘连等级情况和评分,制作第三趾的屈趾深肌腱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取损伤部位组织做病理形态学的检查。3.大鼠背部两侧皮下植入STQ可吸收止血纱布,分别于术后3天、7天、14天、21天各时间点观察其残留量,并取皮下植入部位进行病理形态学的检查。结果:1.STQ可吸收止血纱布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降低家兔、大鼠术后盲肠、子宫粘连的发生率和粘连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泰绫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鼠ELISA法结果显示STQ可吸收止血纱布增加粘连组织Hyp含量,下调TNF-α和子宫TGF-β1水平。家兔盲肠、大鼠盲肠和子宫镜检显示,STQ可吸收止血纱布组与模型组比较,肉芽组织较少,纤维化较多,与泰绫组比较,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家兔子宫镜检显示,三组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果无明显差异。2.STQ可吸收止血纱布组与模型组比较,肌腱粘连等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泰绫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屈趾功能测试,模型组、泰绫组、STQ可吸收止血纱布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肌腱最大拉伸断裂强度、最大延伸率前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肌腱镜检显示,模型组、泰绫组、STQ可吸收止血纱布组均有纤维化和慢性炎症,纤维增生区别不大,模型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较泰绫组、STQ可吸收止血纱布组多。3.大鼠皮下植入各时间点伤口无感染,坏死等现象,植入3天、7天尚有少量白色膜衣状物残留,14天、21天后未见任何白色膜衣状物,植入部位表面光滑,无异物感。皮下组织镜检显示,3天皮下组织慢性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大量异物性肉芽肿形成;7天较多异物性肉芽肿;14天少量异物性肉芽肿;21天仅见微量异物性肉芽肿。结论:1.STQ可吸收止血纱布可显著减轻家兔、大鼠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和粘连程度。2.STQ可吸收止血纱布对鸡肌腱损伤后粘连预防未见明显作用。3.STQ可吸收止血纱布大鼠皮下植入14天后吸收完全,在大鼠体内生物相容性较好。

刘佳伟[9](2017)在《基于原位诱导法制备新型创伤敷料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创伤出血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轻微的创伤虽然不足以致命,但是对于大量的出血,若不能及时止血,失血量达到全身血液的30%甚至更多时,就会危及生命。在战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及日常手术中,失血过多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为止,国内用于中、重度出血的止血产品极少,止血效果也十分不理想,虽然国外也有一些止血性能良好的止血材料,但是其主要知识产权掌握在少数几家大公司手中,同时这些止血产品价格昂贵,因而亟待开发出一种止血效果好、价格低廉的止血材料。此外,当止血完成后,如何让伤口更快更好的愈合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血浆原位诱导制备止血纱布及蚕茧创伤敷料,分别对各自的影响条件进行系统探讨,得到最佳制备条件,并分别对它们的理化性能、生物医用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论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止血纱布最佳制备工艺为:诱导离子Ca2+、诱导离子浓度0.08mol/L、血浆不稀释、诱导时间2.5h、诱导温度35?C,接着通过L18(33)正交试验对诱导离子浓度、诱导时间、诱导温度3个因素对体外凝血时间的影响进行研究。以OD值和凝血时间为考察指标来评价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止血纱布的凝血性能,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为:诱导离子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诱导离子浓度0.08mol/L、诱导时间2.5h、诱导温度35?C。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纱布/血浆(gauze/plasma)复合止血材料记为止血纱布GP。(2)通过对止血纱布GP进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氨基酸分析、耐水洗性能、耐时间性能、热稳定性能等实验对止血纱布GP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评价。通过红外光谱发现止血纱布在1060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在凝血酶的红外光谱图中,1060cm-1对应硫氧双键伸缩震动峰,说明GP表面有凝血酶的存在。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表面吸附了一层膜状物质,经氨基酸分析发现此物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凝血酶类似,进一步确定了止血纱布GP表面具有明显促凝活性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为凝血酶。通过热力学性能实验发现止血纱布GP和纯棉纱布有着相似的热学性能,热稳定性优于氧化纤维素。通过凝血稳定性实验发现止血纱布GP有较好的耐洗性能,且易于保存,保存时间可达180天以上。通过吸水、吸血实验发现止血纱布GP与纯棉纱布相比,吸液能力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全血的凝固时间为3.7±0.4min,短于纯棉纱布和氧化纤维素凝血时间。(3)通过对GP的凝血机理,止血效果,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GP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来促进血液凝固的,与空白对照相比,GP对血液的凝血酶原时间(PT)无明显变化,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有显著缩短,表明其主要止血机理是GP表面的凝血酶可以参与凝血级联反应,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促进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凝血;2、在动物出血模型中GP的止血效果优于纯棉纱布和OC,其中在新西兰大白兔耳动脉止血实验中,GP的耳动脉平均止血时间为85.8±3.7s,短于纯棉纱布的185.3±12.4s和氧化纤维素(OC)的90.3±4.8s;GP的耳动脉平均失血量为0.9±0.1g,低于纯棉纱布的1.7±0.3g和OC的1.2±0.2g;在新西兰大白兔肝脏止血实验中,GP的肝脏平均止血时间为82.1±4.5s,比纯棉纱布的162.6±10.7s和OC的102.3±6.8s止血时间更短;GP的肝脏平均失血量为0.8±0.2g,明显低于纯棉纱布的2.3±0.3g和OC的1.4±0.4g;3、GP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实验和荧光染色实验结果表明,GP不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无明显细胞毒性;组织学切片结果显示伤口恢复情况正常,无明显的红肿现象,表明止血材料GP在使用过程中无毒副作用,使用具有安全性、可靠性。(4)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蚕茧多孔创伤敷料(CCSs+PRP和CCSs+PPP)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钙浓度10%,血浆不稀释,诱导时间1.5h,诱导温度30?C;通过通过扫描电镜发现多孔蚕茧支架(cocoon scaffolds,CCSs)、CCSs+PRP和CCSs+PPP这三种材料均具有均匀的孔隙分布,而CCs结构致密,几乎没有孔隙;通过机械性能测试发现与蚕茧(cocoon composites,CCs)相比,其他三种材料的机械性能都出现显著性的下降,在湿态下,CCSs、CCSs+PRP和CCSs+PPP的断裂伸长显著增加,表明材料变得柔软,更适合用作伤口敷料;通过XRD发现CCSs、CCSs+PRP和CCSs+PPP的结晶度下降,这可能是其机械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孔隙率发现CCSs、CCSs+PRP和CCSs+PPP均高达80%以上,而CCs的孔隙率不足1%,这与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相一致;通过亲水性能测试,发现与CCs相比,CCSs、CCSs+PRP和CCSs+PPP的亲水性能显著提高,不仅吸水性更高,而且保留水分的时间更长。(5)通过生长因子释放试验发现CCSs+PRP和CCSs+PPP的生长因子释放过程分为暴释、稳释、滞释三个阶段,释放时长可持续72h左右;通过MTT实验和荧光染色试验发现CCSs+PRP和CCSs+PPP能显著促进L929细胞的增值,其中CCSs+PRP组的增值效果最好;通过动物活体实验发现与空白组、CCSs和美皮贴组相比,CCSs+PRP和CCSs+PPP在15天伤口就能完全恢复,能显著促进伤口的愈合,并且CCSs+PRP的促进效果更好。

杨勇,王振军,赵宝成,高志刚,翟志伟,刘佐军,魏广辉,李晓滨[10](2016)在《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6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一种特殊的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5例)和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1例)收治的共6例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病人行肠造口手术,并经多次手术清除感染组织后治愈;1例经治疗后行造口还纳,盆腔感染复发,再次行造口及清创手术,未愈;1例暂时经直肠吻合口漏行盆腔感染清创换药,未愈。结论此类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较既往常见类型存在病史时间长、合并症多、治疗方法复杂、迁延不易愈合、预后较差等特点。因此,直肠手术中,在盆腔没有活动出血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止血纱布填塞或其他止血材料置入,可能为预防这种难治性盆腔脓肿的关键所在。

二、止血纱布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止血纱布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可吸收止血纱布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与止血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及凝血指标
        1.3.2 术后渗血情况
        1.3.3 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Hb、RBC及凝血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渗血情况比较
    2.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2)壳聚糖/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纱布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常用止血材料
        1.2.1 氧化再生纤维素类止血材料
        1.2.2 壳聚糖类止血材料
        1.2.3 纤维素醚类止血材料
    1.3 常见止血材料的改性
        1.3.1 氧化再生纤维素的改性
        1.3.2 壳聚糖材料的改性
        1.3.3 纤维素醚类材料的改性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2 复合止血纱布的制备
        2.2.1 氧化再生纤维素纱布负载壳寡糖
        2.2.2 氧化再生纤维素纱布负载壳聚糖
        2.2.3 水溶型复合止血纱布的制备
    2.3 复合止血纱布的表征
        2.3.1 羧基含量测定
        2.3.2 氮含量测定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
        2.3.4 热重分析
        2.3.5 X 射线衍射分析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7 单丝拉伸强度测试
        2.3.8 水溶性测试
    2.4 复合止血纱布的止血实验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4.3 实验步骤
    2.5 复合止血纱布的抑菌实验
        2.5.1 复合止血纱布制样和灭菌
        2.5.2 菌液吸收实验
        2.5.3 操作步骤
        2.5.4 菌落计数
    2.6 复合止血纱布的降解实验
        2.6.1 实验材料
        2.6.2 实验分组
        2.6.3 实验步骤
第3章 壳聚糖/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纱布的表征与分析
    3.1 壳聚糖负载氧化再生纤维素的表征与分析
        3.1.1 浸渍时间的确定
        3.1.2 壳聚糖负载量的测定
        3.1.3 CTS/ORC 复合止血纱布FT-IR 分析
        3.1.4 CTS/ORC 复合止血纱布DTG 分析
        3.1.5 CTS/ORC 复合止血纱布XRD 分析
        3.1.6 CTS/ORC 复合止血纱布SEM 分析
        3.1.7 CTS/ORC 复合止血纱布单丝断裂强度
    3.2 水溶型复合止血纱布的表征与分析
        3.2.1 水溶型复合止血纱布的结构表征
        3.2.2 水溶型复合止血纱布的羧基含量测定
        3.2.3 水溶型复合止血纱布SEM 表征
        3.2.4 水溶型复合止血纱布水溶性测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壳聚糖/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纱布的生物学评价
    4.1 复合止血纱布止血效果评价
        4.1.1 复合止血纱布对兔肝脏止血效果
        4.1.2 复合止血纱布对兔耳动脉止血效果
    4.2 复合止血纱布抑菌性能评价
    4.3 复合止血纱布的降解性能评价
        4.3.1 外伤口愈合情况的观察
        4.3.2 复合止血纱布在体内降解情况的观察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可溶性止血纱布的制备及其凝血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泰绫
2 海藻酸钙敷料
3 羟乙基纤维素止血纱布
4 结论

(5)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跟骨骨折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跟骨手术术后出血原因及止血措施分析
    3.2 氨甲环酸在跟骨手术中的应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
致谢

(6)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的体外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的不良反应事件
    1.3 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的降解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体外降解条件优化
    2.1 仪器与试药
        2.1.1 仪器
        2.1.2 试药
    2.2 3 %过氧化氢溶液的缓冲体系筛选
        2.2.1 溶液的配制
        2.2.2 缓冲体系的初步筛选
        2.2.3 不同缓冲体系中过氧化氢标准曲线绘制
    2.3 过氧化氢在缓冲体系中稳定性实验
        2.3.1 静态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性实验
        2.3.2 动态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性实验
        2.3.3 不同稀释介质对30%过氧化氢溶液pH的影响
    2.4 多糖类可吸收产品的动态降解装置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体外降解终点判断
    3.1 仪器与试药
        3.1.1 仪器
        3.1.2 材料与试药
    3.2 材料降解实验
        3.2.1 溶液的配制
        3.2.2 材料的称量和降解
        3.2.3 失重百分率的计算
    3.3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2 还原糖含量的计算
    3.4 失重百分率与还原糖累积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分子量信息
    4.1 仪器与试药
        4.1.1 仪器
        4.1.2 材料与试药
    4.2 GPC色谱条件的建立
        4.2.1 液相条件
        4.2.2 GPC标定曲线
    4.3 GPC分析降解过程中的分子量信息
        4.3.1 材料降解实验
        4.3.2 降解过程中样品分子量信息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降解产物结构和形态分析
    5.1 仪器与试药
        5.1.1 仪器
        5.1.2 材料与试药
    5.2 红外光谱分析
    5.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
    6.1 仪器与试药
        6.1.1 仪器
        6.1.2 试药
    6.2 供试液的制备
        6.2.1 原材料溶液的制备
        6.2.2 降解产物溶液的配制
    6.3 MTT法评价细胞增殖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可吸收纱布在防粘连和拔牙后填塞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可吸收纱布细胞毒性研究
    1 试剂及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可吸收纱布对家兔和大鼠盲肠及子宫损伤的影响
    实验一 可吸收纱布对家兔盲肠及子宫损伤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2 术前准备
        3 结果
    实验二 可吸收纱布对大鼠盲肠及子宫损伤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可吸收纱布对巴马小型猪拔牙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8)STQ可吸收止血纱布防止术后盆腹腔粘连、肌腱粘连及皮下植入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STQ可吸收止血纱布防止家兔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第二章 STQ可吸收止血纱布防止大鼠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STQ可吸收止血纱布防止鸡肌腱损伤后粘连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STQ可吸收止血纱布大鼠皮下植入的实验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9)基于原位诱导法制备新型创伤敷料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血浆的组成与功能
        1.2.1 血浆的组成
        1.2.2 血浆的因子
    1.3 血浆与止血
        1.3.1 凝血过程
        1.3.2 血液凝固理论“瀑布学说”
        1.3.3 血小板与止血的关系
        1.3.4 血浆在止血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血浆与创伤愈合
        1.4.1 创伤愈合过程
        1.4.2 血小板与创伤愈合的关系
        1.4.3 血浆在创伤愈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1.5.2 创新点
        1.5.3 技术路线
        1.5.4 研究内容
第2章 原位诱导的棉纱布/贫血小板血浆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2 主要实验方案
        2.2.1 血浆的制备
        2.2.2 诱导离子溶液的配制
        2.2.3 棉纱布/血浆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
        2.2.4 实验方案
        2.2.5 体外凝血实验
        2.2.6 凝血酶发色底物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诱导离子的影响
        2.3.2 诱导离子浓度的影响
        2.3.3 血浆浓度的影响
        2.3.4 诱导时间的影响
        2.3.5 诱导温度的影响
        2.3.6 正交试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原位诱导的棉纱布/贫血小板血浆复合止血材料的理化性能测试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主要实验方案
        3.2.1 微观形貌观察
        3.2.2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
        3.2.3 氨基酸分析
        3.2.4 热稳定性能测试
        3.2.5 纱布/血浆复合止血材料(GP)的凝血性能稳定性测试
        3.2.6 吸水性能、吸血性能和全血凝固时间的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观形貌
        3.3.2 红外光谱
        3.3.3 氨基酸分析
        3.3.4 热稳定性能
        3.3.5 止血纱布GP的凝血性能稳定性
        3.3.6 吸水性能、吸血性能和全血凝固时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原位诱导棉纱布/贫血小板血浆复合止血材料的止血性能、止血机理和生物相容性探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仪器
    4.2 主要实验方案
        4.2.1 凝血酶原时间(PT)
        4.2.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2.3 兔耳动脉止血实验
        4.2.4 兔肝脏止血实验
        4.2.5 细胞毒性试验
        4.2.6 HE染色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分析
        4.3.2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分析
        4.3.3 兔耳动脉止血结果分析
        4.3.4 兔肝脏止血结果分析
        4.3.5 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4.3.6 HE染色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蚕茧/血浆创伤敷料的研制及其理化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药品
        5.1.2 实验仪器
    5.2 主要实验方案
        5.2.1 蚕茧敷料的制备
        5.2.2 单因素实验
        5.2.3 扫描电镜(SEM)
        5.2.4 机械性能测试
        5.2.5 孔隙率和X射线衍射测试(XRD)
        5.2.6 亲水性测试和吸水、保水性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诱导离子浓度的影响
        5.3.2 血浆浓度的影响
        5.3.3 诱导时间的影响
        5.3.4 诱导温度的影响
        5.3.5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5.3.6 机械性能结果分析
        5.3.7 XRD和孔隙率结果分析
        5.3.8 亲水性能和吸水、保水性能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蚕茧/血浆创伤敷料的生物性能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药品
        6.1.2 实验仪器
    6.2 主要实验方案
        6.2.1 生长因子的释放
        6.2.2 细胞毒性试验
        6.2.3 活体动物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生长因子的释放结果分析
        6.3.2 MTT和荧光染色结果分析
        6.3.3 动物活体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

(10)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6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结果
    1.3 处理措施
2 结果
    2.1 术中清除骶前感染组织
    2.2 随访结果
3 讨论

四、止血纱布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可吸收止血纱布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马爽. 山东医药, 2016(42)
  • [2]壳聚糖/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纱布的性能研究[D]. 王凤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5)
  • [3]可溶性止血纱布止血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试验[J]. 徐玉茵,周小婷,柳小军,田林奇,田源.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6(06)
  • [4]可溶性止血纱布的制备及其凝血作用研究[J]. 吕秋兰,王晓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21)
  • [5]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跟骨骨折术后失血量的影响[D]. 黄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纤维素衍生物类止血材料的体外降解研究[D]. 梅昕.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4)
  • [7]可吸收纱布在防粘连和拔牙后填塞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D]. 陈文王.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8]STQ可吸收止血纱布防止术后盆腹腔粘连、肌腱粘连及皮下植入的实验研究[D]. 吴昌媛.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9]基于原位诱导法制备新型创伤敷料及其性能研究[D]. 刘佳伟. 西南大学, 2017(02)
  • [10]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6例诊治体会[J]. 杨勇,王振军,赵宝成,高志刚,翟志伟,刘佐军,魏广辉,李晓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10)

标签:;  ;  ;  ;  ;  

止血纱布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