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软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群[1](2021)在《大学英语教师线上教学测评素养的建构》文中研究说明大学英语教师线上教学测评素养的建构可从以下层面展开:宏观层面,基于智慧教育和学习测量的视角更新教师的测评理念;中观层面,基于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和教师身份的转换建构教师测评认知;微观层面,从测评视角关注以测辅学,选择教学平台和智能测评方法等,开展教师测评实践。
黄志成[2](2021)在《以提高编程技能为核心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程序设计课程实训教学往往都是在机房安装单机程序开发软件,学生仿照书本例子上机编程练习,并依赖教师人工判断练习结果。学生思维得不到充分锻炼。针对学生上机实训的不足,提出开发自动测评系统,对学生上机实训结果进行智能评价。应用自动测评系统,重构课程内容,设计操作题库,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支撑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数据动态调整教学。实践表明,自动测评系统提升了学生学习和教师的管理效率。
魏非,宫玲玲,章玉霞,祝智庭[3](2021)在《基于微能力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具有过程性与阶段性特征。建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模型有助于科学诊断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参考《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构建的基于微能力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模型,以各类信息化环境及其教学维度下微能力测评的难度、分值为能力指数的计算依据,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客观度量,体现出两项重要特征:第一,采用组合赋权法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使得测评结果更为直观,有助于提升规模化实践的可操作性;第二,通过细微精准的能力分解为教师指出了阶段性目标,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学校及时掌握教师能力发展进程,还能丰富教师的学习感知与体验,帮助其形成更高的学习期待。针对112所学校9174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诊断评价也显示:该模型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呈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有助于在多维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构建统一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体系,进而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和教育决策机制。
白秀银,李忠阳[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系统的指标权重计算过程中,指标层次划分等级较少,导致选取指标可靠性较差。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系统。在传统测评系统的硬件基础上,对软件进行设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采集文献中创新创业能力测评的信息数据,整理全部有关文件,结合相关要素作为能力测评的指标群落,再由专家进行打分筛选,筛选后得到系统测评指标,计算指标权重值,得到综合测评集和对应的测评值,确定能力等级。进行对比实验,通过三组系统测评大学生群体的能力等级,衡量测评指标与创新创业能力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此次系统提高了指标数据的信度、提取能力以及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反映程度,指标可靠性优于传统系统,测评结果更加准确。
卢卫娜,李文新,梁家健[5](2021)在《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服务及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工测评效率较低且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出了基于Java技术构建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服务及评测系统。利用Servlet+JSP+JavaBean的MVC模式进行系统开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测和就业服务工作进行智能信息化处理。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修养、专业学习、创新实践和社团活动等方面成绩、奖项进行跟踪、统计和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测评指标和数据分析技术,形成综合性、个性化的电子档案,并出具人才测评和就业的分析报告。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大学生人才素质的自我认识和完善,同时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方便快捷计算的目标。
王茜[6](2021)在《学院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孙尚[7](2019)在《面向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是体现学生知识水平、道德修养、文化储备及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德育、智育、能力、身心素质和综合素质几个方面。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全国首创自主编写完成了《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纪实手册》,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准确考评,领先于其他高校的考评方案,获得了教育部的认可,并受邀进行了分享,该手册已经作为邮电技术学院开展素质教育的操作规范和实施载体。邮电学院目前的考评手册虽然做到了全国领先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发放《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纪实手册》来实施,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测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评分不规范、规则执行不到位、评分结果不公等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传统的纸质办公已经逐渐不被计算机所替代,而学生素质教育综合测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不仅能够有效节省办公费用支出,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确保测评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信息化,提出建设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先进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该系统基于微信端和PC端双重操作,PC端采用B/S架构,即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即可使用。系统利用Spring针对Web应用提供的MVC框架,能够有效分离业务层和控制层。本设计采用Redis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读写的速度更快,从性能上来说具有非常突出的运行优势。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旨在建设一套架构合理,技术先进的学生素质教育综合测评系统,努力帮助学校组织成为校园内最智能的掌上服务能手。系统具备活动在线发布、审批、总结等实用功能,教师在线打分、学生活动自主加分等多维度的线上运作,充分满足学生素质教育测评全流程信息化服务的基本需求。系统应用上线后,将进一步增强校园凝聚力和归属感,树立校园文化新标杆,展现互联网+校园新风貌。
周琬謦[8](2017)在《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教育部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启动,此后,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纷纷启动,从而掀开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自上而下系统化建设的进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成为了高校教师发展的主题。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是掌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目前,关于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关于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还没有现成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可供使用。因此,以我国当前体量最大的也是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应用型大学为例,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成果可以丰富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与评价的理论研究,为教师组织及个人开展教学能力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决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还可以为同行开展教学能力评价研究或实践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依据。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范式,遵循“逻辑思辨-实证研究-逻辑思辨”的基本思路,系统开展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创造性地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研制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测评量表,为开展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本文从结构上分为八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其一,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能力结构“二因素”说、胜任力冰山模型与素质洋葱模型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普遍性要求和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提出可从“能力构成维度”、“工作领域维度”和“教学活动维度”对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分析和描述:从能力构成维度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三大构成要件;从工作领域维度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两大能力类群;从教学活动维度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六大能力子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为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可视化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二,基于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的构成分析,以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理论和人员素质测评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和试验法,根据“理论构建-实证检验-二次实证检验-信度检验”的思路,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包括综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及其测评量表(TAE-60量表、TAE-52量表),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及其测评量表(CTAE-24量表),实践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及其测评量表(PTAE-22量表),并根据教学能力测评的实际需要给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结果的两种计算方式:“供教师自评使用的测评结果计算方式”和“供集体测评使用的测评结果计算方式”。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评量表的研制,为应用型大学教师组织或个人开展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手段。其三,使用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量表)对随机抽样的应用型大学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现状测评,通过对测评数据的系统分析,既验证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掌握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基本数据和特点。实证数据表明: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课堂教学能力优于综合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处于良好水平,综合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能力因子”、“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差异。其四,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的完善与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个性特质、知识结构与教学技能的全面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的系统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追求学术卓越的内在要求,也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基于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测评结果分析,提出优化教学能力评价的对策建议:避免“唯学历论”和“唯职称论”;尽量采用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在没条件情况下可首选同行评价方式;要实现教学能力评价数据的即时统计、分析与反馈,应开展交互式的“互联网+教学能力评价”。此外,结合对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实困境的分析,从国家、院校和教师三大层面提出促进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科学对策: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内部机制;重点补齐教学能力的短板。
申华[9](2017)在《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综合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政府的推动促使“互联网+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各个高校争先恐后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伴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高校积累了大量的学生个人信息和行为信息的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为当前高校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本课题在学校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使用VMware VSphere搭建云计算平台,运用Hadoop和Spark等大数据技术搭建数据存储与分析的处理平台,采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学生一卡通使用时产生的个人消费、进出图书馆、出入宿舍等日常活动行为数据,利用统计学、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算法统计与分析学生在校的学习信息和行为信息,将分析结果使用JSP网页设计技术可视化展示,对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当前,高校学生测评大多依靠人工,依据已有的学生成绩信息和量化积分,参照相应的管理制度给出一个分数来完成,该测评方法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在校情况。根据高校学生数据挖掘分析的结果,学生能及时了解自我,管理者可以提高决策水平,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以此达到“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格局。本系统涵盖了学生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系统开发完成后,具有通用性,可以在国内各高校推广使用,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同时,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模块整合进公司开发的高校数据挖掘系统中,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随着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的测评准确性会提高,功能更加实用,界面更加美观,系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章根红[10](2016)在《基于.NET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高校人数的增加,给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要求和挑战。众所周知,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已经成为评奖评优的首要参考的指标,应用基于信息化的网络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根据高校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需求分析,采用C/S (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设计了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试系统。该系统选用ASP.NET (Active Server Pages.NET,动态服务器页面)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为开发环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系统所需要满足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的方法一般分为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和系统流程分析。需求分析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分析最终确定整体是实现流程。其次,本文又阐述了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本文所要设计的综合测评系统平台中,前台数据库、后台数据库进行各种数据存储以及前后台之间数据连接所交互使用的环境都是在.NET环境下实现的。数据库连接的方式采用ODBC数据库连接。最后,对本系统进行了系统软件测试。通过对管理员、学生、教师各个模块的测试得出结论:在达到满负荷的访问量下,系统依然可以顺利地应对大量信息的涌入,没有出现信息泄露,信息出错,服务器拥堵等现象。在对软件系统进行用户测试的时候,同学们对该软件的用户的体验反馈较好,在教师使用了该系统以后觉得系统好用,可以替代传统的管理模式。所以本课题设计的测评系统能够满足成贤学院综合测评的管理需求。
二、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软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软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英语教师线上教学测评素养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更新大学英语教师线上教学测评理念 |
1.1 智慧教育 |
1.2 学习测量 |
2 建构大学英语教师线上教学测评认知 |
2.1 教师线上测评认知建构的客观因素 |
2.2 教师线上测评认知建构的主观动因——教师角色的转换 |
3 微观层面: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线上测评实践 |
3.1 以测辅学 |
3.2 测评视角下的线上教学平台的选用 |
3.3 智能测评方式的选用 |
4 结语 |
(2)以提高编程技能为核心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1 人力制约 |
1.2 实训内容单一 |
1.3 实训教学效率低 |
2 自动测评系统的核心功能 |
2.1 自动测评实训系统基于网页运行 |
2.2 实现上机操作结果智能评价 |
2.3 实现统计分析 |
3 基于自动测评系统的教学改革 |
3.1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
3.2 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率,实施分层教学 |
3.3 构建线上虚拟实训室,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
4 结语 |
(3)基于微能力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基础与依据 |
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
2. 测评模型的构建范式 |
三、模型构建与验证 |
1. 价值取向确定 |
2. 操作性定义 |
3. 指标体系建构 |
4. 指标权重确定 |
(1)一、二级指标权重 |
(2)微能力权重 |
5. 专家验证 |
四、应用案例 |
1. 区域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差异分析 |
2. 学段及学校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差异分析 |
3. 城乡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差异分析 |
4. 监测结果分析 |
五、讨论与结论 |
1. 测评模型讨论 |
(1)测评模型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引导的合理性 |
(2)微能力推动教师能力发展的必要性 |
2. 研究结论 |
(4)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系统设计方法 |
1.1 基于数据挖掘获取系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指标 |
1.2 计算系统测评指标权重 |
1.3 测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
2 实验论证分析 |
2.1 实验过程 |
2.2 实验结果 |
2.2.1 第一组实验结果 |
2.2.2 第二组实验结果 |
2.2.3 第三组实验结果 |
3 结语 |
(5)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服务及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2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3 系统关键功能的实现 |
3.1 学生业务 |
3.1.1 个人档案 |
3.1.2 岗位测评 |
3.1.3 职业兴趣测评 |
3.1.4 人才评测 |
3.2 教师业务 |
3.3 企业业务 |
4 结语 |
(7)面向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1.1 论文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论文研究目标 |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软件工程开发模型 |
2.1.1 模块化系统开发方法 |
2.1.2 快速原型法 |
2.1.3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
2.2 SPRING框架 |
2.3 REDIS |
2.4 MAVEN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综合测评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大学生综合测评工作流程分析 |
3.1.1 学生管理工作基本模式 |
3.1.2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过程 |
3.2 系统需求概述 |
3.3 系统功能需求 |
3.3.1 系统功能描述 |
3.3.2 系统主要功能 |
3.4 系统非功能需求 |
3.4.1 安全需求 |
3.4.2 性能需求 |
3.5 综合测评指标需求 |
3.5.1 综合测评指标内容 |
3.5.2 综合测评的评分规则 |
3.5.3 综合测评的计算方式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学生综合测评系统设计 |
4.1 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
4.1.1 设计目标 |
4.1.2 设计原则 |
4.2 SPRING MVC框架设计 |
4.3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4.4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4.5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5.1 PC端功能设计 |
4.5.2 微信端功能设计 |
4.6 数据库设计 |
4.6.1 Redis缓存数据库 |
4.6.2 数据库E-R关系图 |
4.6.3 主要模块数据表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实现 |
5.1 环境配置 |
5.2 系统登录模块实现 |
5.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
5.3.1 系统主界面 |
5.3.2 公告管理 |
5.3.3 普通活动管理模块实现 |
5.3.4 志愿者活动管理模块实现 |
5.3.5 奖励管理模块实现 |
5.3.6 思想品德素质考评模块实现 |
5.3.7 学生期末测评模块实现 |
5.3.8 测评指标配置管理模块实现 |
5.3.9 微信端模块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目标与准则 |
6.2 测试方法 |
6.3 功能测试 |
6.3.1 微信端页面测试 |
6.3.2 PC端部分页面测试 |
6.4 测试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关于能力的理论 |
二、关于教学能力及其结构的研究 |
三、关于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思路方法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应用型大学 |
二、教学能力 |
三、教学能力结构 |
四、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
第二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一、能力结构理论 |
二、教学能力结构理论 |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论 |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构建的方法 |
一、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三节 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雏形 |
一、从教学活动的主体出发,建构教学能力的“能力构成维度” |
二、从教学活动的场域出发,建构教学能力的“工作领域维度” |
三、从教学活动的方式出发,建构教学能力的“教学活动维度” |
四、教学能力构成的内涵分析 |
第三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四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 |
二、指标主体权重的确定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五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测评量表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测评题项的建构 |
二、测评题项的确定 |
三、测评量表的确定 |
四、测评结果的计算 |
五、测评量表的试验 |
第三节 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六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
三、指标的信度检验 |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
五、指标权重的再分配 |
六、测评量表的研制 |
七、测评结果的计算 |
八、测评量表的试验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七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
三、指标的信度检验 |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
五、指标权重的再分配 |
六、测评量表的研制 |
七、测评结果的计算 |
八、测评量表的试验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八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四、研究的工具 |
第二节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一、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现状 |
二、应用型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现状 |
三、应用型大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
四、同类主体对不同教学能力的测评结果分析 |
五、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
六、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教龄差异 |
七、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职称差异 |
八、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学位差异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与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9)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综合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关键技术介绍 |
2.1 JSP技术 |
2.2 Mysql数据库 |
2.3 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 |
2.3.1 HDFS |
2.3.2 MapReduce |
2.4 Spark大数据分析平台 |
2.4.1 Spark SQL |
2.4.2 Spark Streaming |
2.4.3 MLlib |
2.4.4 GraphX |
2.5 Hive数据仓库工具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校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概述 |
3.2 系统功能需求 |
3.2.1 系统平台建设需求 |
3.2.2 建立学生信息中心数据库需求 |
3.2.3 学生数据统计和分析需求 |
3.2.4 可视化分析结果需求 |
3.3 学生综合测评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学生综合测评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系统基础平台模块设计 |
4.3.2 数据中心管理库设计 |
4.3.3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 |
4.3.4 可视化分析结果模块设计 |
4.4 系统非功能性设计 |
4.4.1 系统级安全设计 |
4.4.2 程序资源访问控制 |
4.4.3 数据安全设计 |
4.5 数据需求设计 |
4.5.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5.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实现 |
5.1 开发环境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搭建 |
5.2.2 学生数据整合 |
5.2.3 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实现 |
5.3 系统核心技术实现 |
5.3.1 数据访问层的实现 |
5.3.2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
5.3.3 表示层典型模块的实现 |
5.3.4 数据挖掘层的实现 |
5.4 系统非功能实现 |
5.4.1 并发用户限制实现 |
5.4.2 安全性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软硬件环境 |
6.2 功能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4 测试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NET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重要性 |
1.2.2 必要性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指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关键技术指标 |
1.5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
2.1 可行性分析 |
2.1.1 技术可行性 |
2.1.2 经济可行性 |
2.1.3 操作可行性 |
2.2 需求分析 |
2.3 数据流程分析 |
2.4 系统设计流程分析 |
2.5 系统设计的目标 |
2.6 数据库概要设计 |
2.6.1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
2.6.2 系统数据模型分析 |
2.7 系统功能分析 |
2.8 系统功能模块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3.1 相关应用技术 |
3.1.1 C#语言的相关应用技术 |
3.1.2 ODBC、ADO、ODA技术相关应用技术 |
3.1.3 SQLSever2008相关应用技术 |
3.2 系统模块的详细设计 |
3.2.1 综合测评成绩计算模块 |
3.2.2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
3.2.3 教师管理模块 |
3.3 系统模块的实现 |
3.3.1 管理员信息功能模块的实现 |
3.3.2 学生信息功能模块的实现 |
3.3.3 教师信息功能模块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测试与分析 |
4.1 概述 |
4.1.1 动态测试 |
4.1.2 静态测试 |
4.1.3 白盒测试 |
4.1.4 黑盒测试 |
4.2 系统测试详细过程 |
4.2.1 功能测试 |
4.2.2 性能测试 |
4.2.3 管理员登录界面的测试 |
4.2.4 管理员模块的测试 |
4.2.5 教师模块的测试 |
4.2.6 学生功能模块的测试 |
4.3 测试总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软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英语教师线上教学测评素养的建构[J]. 王立群.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2]以提高编程技能为核心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 黄志成. 办公自动化, 2021(23)
- [3]基于微能力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模型[J]. 魏非,宫玲玲,章玉霞,祝智庭.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06)
- [4]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系统设计[J]. 白秀银,李忠阳. 现代电子技术, 2021(20)
- [5]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服务及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卢卫娜,李文新,梁家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03)
- [6]学院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王茜.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7]面向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尚.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8]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周琬謦. 厦门大学, 2017(01)
- [9]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综合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D]. 申华.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7)
- [10]基于.NET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实现[D]. 章根红. 东南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