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再手术100例分析

乳突再手术100例分析

一、100例乳突再手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其友,方耀云,姜泗长[1](1992)在《100例乳突再手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100例(114耳)乳突再手术所见病变进行总结,分析了外耳道口狭窄、面神经嵴过高、鼓窦、后鼓室及乳突腔病变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观察术前细菌学检查对术后术腔的影响。经过再手术,术后干耳率为92%。

李盼盼,王乐,叶放蕾[2](2020)在《330例乳突再手术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乳突再手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338耳)乳突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记录再手术前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是否合并慢性鼻-鼻窦炎、术中所见、病菌培养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及听力变化情况等。结果乳突轮廓化不全256耳;外耳道口狭窄247耳;面神经嵴高169耳;乙状窦前移105耳;中颅窝脑板低垂97耳;面神经走行异常8耳;咽鼓管鼓室口病变118耳;慢性鼻-鼻窦炎91耳;术后未定期换药18耳;二期听力重建8耳;术后面瘫3耳。病菌培养结果:真菌感染82耳,细菌感染74耳,真菌合并细菌感染12耳;术后病理:慢性炎症183耳,胆脂瘤140耳,肿瘤6耳。再手术行听力重建的125例患者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及平均气骨导差均较术前显着下降(P<0.001)。结论乳突再手术常见原因有术后不干耳、二期听力重建、术后面瘫,预防术后不干耳可以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发生率。

高爱国[3](2018)在《Wiltse入路微创与开放术式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及临床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腰椎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的测量及临床特点目的:测量腰椎各节段(L1~S1)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的距离,分析此距离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2月行腰椎MRI检查的100例腰痛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测量每位患者腰椎各节段在椎间盘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的距离,分析其在不同节段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性别与该距离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椎间盘水平,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到腰椎后正中线的距离存在较大不同从L1/2-L5S1该距离逐渐增大(P<0.05)。不同性别在同椎间盘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同性别不同椎间盘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从L1/2~L5/S1,其平均距离逐渐增加。结论:国人腰椎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随着节段的升高逐渐缩小,与性别无显着相关性,术前MRI测量可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切口定位提供依据。第二部分: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早期疗效。方法:采用MIS-TLIF治疗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Ⅰ~Ⅱ度退行性或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1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伴节段性不稳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均为单节段融合。结果:手术时间127~209(均值168±41)min;术中出血量23~361(均值192±169)ml;术中X线照射时间72~136(均值104±32)s;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4~3.8(均值2.6±1.2)d。疼痛VAS评分术前(均值7.20±1.02)分,末次随访(均值1.71±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100%。未发生并发症。X线片显示cage无移位、松动、下沉,椎弓根钉无松动、折断。结论MIS-TLIF对腰椎的解剖结构破坏小,对椎旁肌肉的剥离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有效、安全、损伤较小的手术方法,可用于腰椎不稳、局限节段椎间盘病变、≤Ⅱ度以下腰椎滑脱的患者;但手术时间较长,医患X线暴露较多。第三部分:Wiltse入路微创与开放术式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目的:比较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骨科,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分别行Wiltse入路MIS-TLIF(MIS-TLIF组)和开放TLIF(TLIF组)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MIS-TLIF组36例,TLIF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3天肌酸激酶(CK)水平,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成长指数(ODI)。结果:MIS-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3天CK水平均少/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Wiltse入路微创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量,使得患者可以早期康复。

李晓丹[4](2018)在《中耳胆脂瘤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10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对象与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中耳胆脂瘤手术并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以上且资料完整的中耳胆脂瘤10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分型,病程,并发症,术前听力损伤,胆脂瘤类型与听力损伤的关系,手术方式,术后干耳时间,术式与干耳时间关系,术后自觉听力改善情况。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设计分析。结果:在100例中耳胆脂患者中,上鼓室型44例,内陷黏连型53例,二次手术2例;中耳胆脂瘤以听力下降和耳流脓为主要症状,耳流脓病程平均16.06±14.79年,听力下降病程平均15.80±14.07年,其中传导性耳聋46例(46%),混合性耳聋44例(44%),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0例(10%);听力损失程度与中耳胆脂瘤临床分型密切相关(P<0.05);中耳胆脂瘤的并发症以迷路炎、脑膜刺激征及面瘫相对较多见,发病率分别为14%,7%,2%;手术方案以乳突切开、鼓室成形、外耳道重建或耳甲腔成形的复合手术为主;术后自觉听力改善达79%;术后平均干耳时间为7.76±3.39周,手术方式及胆脂瘤的临床分型与干耳时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中耳胆脂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和耳流脓;病程多在十年以上;并发症以迷路炎、脑膜刺激征及面瘫较多见;手术治疗效果显着,术式选择以乳突切开术+鼓室成形术+外耳道重建术或耳甲腔成形术的复合手术为主;听骨链重建具有良好的听力改善效果,76%的患者自觉听力明显改善;中耳胆脂瘤术后平均干耳时间8周左右;中耳胆脂瘤的分型具有临床意义,在听力损失、并发症、术后听力改善、术后干耳时间上均有差别,可作为术式选择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

孙伟[5](201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手术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近3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术前误诊导致近期再手术16例(45.7%),术后病理示残癌率56.3%(9/16)。因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致再手术共16例(45.7%)。1年以内再手术的6例,其中4例为首次手术不规范所致。1年以上的10例中,有2例为首次手术不规范所致。由于首次手术不规范导致的复发或转移多集中于1年内,而首次手术规范操作仍复发的多发生于5年之后。其它原因导致的再手术3例(8.6%)。对所有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至少做到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对侧叶次全切术,其中11例为甲状腺全切除术。术中均常规探查颈血管鞘周围淋巴结并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行择区或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发生并发症者5例(14.3%)。其中,声音嘶哑2例,均于术后5个月恢复;手足抽搐3例,经补钙治疗后缓解。全部35例采用电话或来院定期复查随访236个月,未发现死亡病例,除2例甲状腺癌姑息切除术患者外,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误诊及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是造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提高术者对甲状腺癌的认识水平,强调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常规应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的密切随访,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王培基[6](1993)在《乳突再手术43例分析》文中提出 我院自1975~1990年共收治43例,因中耳孔突手术后引流不畅而再手术病人,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7~51岁。乳突手术后至再手术时间,最长18年、最短10天。术中所见病变情况①引流不畅,包括耳道狭窄5例、鼓窦狭窄31例。②病灶清除不彻底(胆脂瘤、肉芽、气房未敞开等),其部位为上鼓室28例、鼓窦31例、乳突腔19例、后鼓室隐窝11例。再手术后,平均住院10天。均痊愈出院。

张运波,习国平,郭成军,王毅,杨艺全[7](2010)在《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后术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腔的疗效。方法通过100例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6例,给予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后术腔;对照组44例,施行传统的乳突根治术,未行乳突骨膜填塞修复。本组病例均为单耳患病。结果抽出耳内填塞物后3周内乳突腔获得完全上皮化者,实验组有35例,对照组有4例;抽出耳内填塞物后6周内乳突腔获得完全上皮化者,实验组有17例,对照组有15例;抽出耳内填塞物后9周乳突腔获得完全上皮化者,实验组有3例,对照组有22例。术后复发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3例。两组术后疗效差异有显着性(P<0.001)。结论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术腔大大缩短了乳突腔上皮化时间,干耳快,抗感染力强,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复发。该瓣来源方便,操作简单,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张晓彬[8](2018)在《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背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报道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对于治疗可切除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开展的所有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肿瘤病理分期、手术过程、肿瘤切除结果和术后恢复情况。为研究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将100例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分组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男性7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3.0±7.8岁。所有患者的胸部操作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全组平均总手术时间270.3±56.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30.9±75.0毫升。97例患者行根治性R0切除。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17.6±10.4枚,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4.0±3.2枚。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天且无围术期90天内死亡病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喉返神经损伤(16%)。分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第一阶段(25例)后,胸部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经过第二阶段(50例)后,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提高,包括总数量,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P<0.001,P<0.001,P=0.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5)。结论: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外科治疗可切除食管癌的手术方式且淋巴结清扫效果良好。经过25–50例手术后,术者能够熟练机器人辅助食管癌的胸部操作。第二部分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背景: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在近10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被证实为安全可行的外科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式。然而,关于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劣性的比较尚且未曾被证实。本研究的目的为证实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手术结果的比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2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85例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和164例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基本信息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位置,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和新辅助放化疗。机器人组1例患者,传统腔镜组6例患者需要中转开放手术。与传统胸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的总手术时间(260.4±54.1 vs260.9±55.5分钟,P=0.944)和胸部手术时间(89.2±25.1 vs 94.1±33.7分钟,P=0.195)相当。机器人组ICU入住时间更短(1 vs 2天,P=0.02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1 vs 13天,P=0.226)。术后病理结果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多数病理类型均为食管鳞癌(RAE组83,97.6%vs CTLE组160,97.6%,P=0.830)。两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相当,然而机器人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更多(4.4±3.4 vs 3.1±2.4,P=0.002)。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在术后吻合口瘘(17.6%vs 15.9%,P=0.717),呼吸功能不全(5.9%vs 3.7%,P=0.418)以及喉返神经损伤(18.8%vs 14.6%,P=0.393)的发生率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对于可切除食管癌来说是安全可行的外科手术方式。与传统腔镜组相比,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且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更为彻底。长期肿瘤学生存结果尚且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检验。第三部分机器人辅助下胸、腹腔镜与传统胸、腹腔镜微创治疗食管鳞癌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致死性肿瘤,年发病占全球一半以上。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外科治疗仍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40%左右的五年生存率。但手术并发症高达50%,因此如何在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获得更为彻底的淋巴结手术清扫和更长的远期生存成为目前食管癌治疗研究的中心课题。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外科有望的解决以上问题。其特点包括进路微创、操作精细、肿瘤及淋巴结清扫彻底等诸多优点。但在食管癌治疗方面机器人辅助外科仍处于探索阶段,国际上单中心大组报道少见,尚无与传统外科治疗前瞻性的对照研究证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本研究的目的是旨在探讨机器人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远期生存状况不劣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本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年OS和DFS,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R0切除率,9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等。本研究预计纳入样本量为300例,每组150例。结果:截至2018年1月,本研究共入组7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机器人组)36例,对照组(腔镜组)34例。术中总手术时间的比较机器人组更短(217.3 vs 261.5分钟,P<0.001)。胸部手术时间机器人组耗时更短(74.1 vs 104.1分钟,P<0.001)。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更少(188.3vs 219.1毫升,P<0.001)。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的比较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平均值均为19枚。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为10天。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喉返神经损伤(13,18.6%)。结论:本研究是全球第一项比较机器人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阶段性的结果显示机器人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效果不劣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

任红波,王素芳,姜岚,刘丽洋,韩富根,许莹,张杰[9](2020)在《24例儿童人工耳蜗再植入相关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报告分析儿童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常见原因、手术方法及术中所发现的相关问题,探讨原刺激电极在儿童再次人工耳蜗手术中的参考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8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24例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再植入原因、儿童人工耳蜗再植入的手术方法、术中组织增生对于手术实施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基于原刺激电极形成的窦道,顺势导入电极的优势及术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其参考价值。结果 24例人工耳蜗再植入病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13岁,中位年龄5.79岁,再次植入与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1~4年。20例患儿顺利完成同侧人工耳蜗再植入手术。4例患儿行对侧人工耳蜗植入,其中3例因皮瓣感染坏死,1例因电极过早退出找不到原耳蜗造瘘口。再植入原因:不明原因植入体故障11/24例(45.83%),外伤后植入体线圈金属丝断裂7/24(29.17%),明确头部外伤后电极阻抗值升高2/24(8.33%),因车祸伤致植入体及电极脱出1/24(4.17%),植入体处皮瓣感染坏死3/24(12.5%)例。术中发现:乳突部骨皮质增生20/24(83.33%)例,植入体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或水肿的组织包裹23/24(95.83%)例,植入槽纤维组织及骨质增生22/24(91.67%)例,面神经隐窝内结缔组织及骨质增生16/24(66.67%)例,耳蜗开窗处(原电极入耳蜗处)有结缔组织增生、粘连24/24(100%)例。结论植入体故障是再次植入耳蜗的首要原因。人工耳蜗植入体周围炎症反应、乳突骨皮质增生、植入槽结缔组织和骨质增生、面神经隐窝及耳蜗造瘘口结缔组织和骨质增生常造成手术难度加大。术前检查及第一次手术情况复习可以预估术中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原刺激电极进入耳蜗造瘘口位置的参考作用尤为重要,可减少手术风险确保手术成功。同时术后预防头部外伤也是避免人工耳蜗再植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夏明[10](2008)在《开放式乳突手术后复发性耳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基础研究及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越来越多的耳科医生是在彻底去除病变的基础上进行鼓室成形术,重建听骨链及鼓膜以期术后恢复或改进听力,但开放式乳突手术同闭合式乳突手术一样仍是最基本的手术方法之一。而开放式乳突手术后有10~20%的患者出现复发性耳漏,给患者带来许多生活上的不便。为此许多学者对其的原因、预防及治疗进行了研究。目前对开放式乳突手术后复发性耳漏行再次手术治疗,已得到广泛共识。但在再次手术前仍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①感染的乳突腔病理改变如何,感染组织如何处理;②感染的乳突腔内免疫微环境与耳漏复发的关系;③再次手术前对陈旧性乳突腔的有效术前评估;④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我们将对上述问题研究分别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第一部分开放式乳突术后乳突腔的病理学研究目的研究开放式乳突术后乳突腔的病理学变化,为再次手术提供病理学基础支持。方法对开放式乳突手术后再次手术治疗的147耳(复发性耳漏103耳;未感染44耳),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时的取得的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自147再手术耳中共取到305份手术标本(未感染耳87份;复发性耳漏耳218份)。未感染耳的中耳乳突腔内,乳突腔表面被覆复层扁平鳞状上皮,可见有上皮脱落;其下为瘢痕组织,有纤维组织玻璃样变,血管增生,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呈慢性炎症改变;植入听骨、骨片及软骨基本保持完整形态。在复发性耳漏的乳突腔内,肉芽组织最为常见,其次为感染的粘膜组织,全部标本中均可见炎性改变;植入听骨、骨片及软骨发生纤维化,变形等改变。结论开放式乳突术后,开放的乳突腔内覆盖皮肤样组织,上层为复层扁平鳞状上皮,其下为瘢痕组织,植入听骨、骨片及软骨等形态基本完整;但在复发性耳漏的乳突腔内,炎症分布广泛,肉芽组织是主要的形态,植入听骨、骨片及软骨等形态发生改变。再次手术时应将感染组织彻底清除,预防病变残留。第二部分:Toll样受体4介导的内毒素耐受在术后复发耳漏乳突腔内肉芽组织中的研究目的开放式乳突手术后,开放的乳突腔内存在着大量、复杂的细菌群,特别是复发耳漏的乳突腔中,但目前尚无对术后复发耳漏的乳突腔免疫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次研究的拟通过检测复发耳漏乳突腔肉芽组织中Toll样受体2,4及其共同下游信号分子和炎性因生成,观察感染的乳突腔微环境内天然免疫情况。方法以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28例复发耳漏乳突腔内肉芽组织,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TLR2,TLR4及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核因子-kB(NF-kB)活性和炎性因生成TNF-a的分泌,分析肉芽组织中天然免疫状态。结果我们发现虽然复发耳漏乳突腔内肉芽组织中TLR2,4阳性细胞数量较外耳道皮肤未明显增加,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表达的细胞类型发生变化;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肉芽组织中TLR4下游信号分子未充分激活,炎性因子TNF-a分泌未增加(p>0.05)。结论开放式乳突手术后,复发性耳漏乳突腔内肉芽组织中TLR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和炎性因子表达下调,可能诱导复发耳漏的乳突腔微环境内内毒素免疫耐受的形成,是造成感染迁延不愈的愿因之一。第三部分:高分辨CT(HRCT)对开放式乳突术后耳的评价目的探讨高分辩CT(HRCT)在开放式乳突术后中耳乳突病变及中耳乳突结构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5例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术后复发性病变行再次手术患者的HRCT结果,并应用多平面重组(MRP)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听骨链和面神经、半规管骨管的完整性进行评估,将HRCT的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RCT轴位、冠位可准确诊断中耳乳突腔内复发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但对复发胆脂瘤和肉芽组织的诊断尚不够准确;MPR可以明确显示面神经暴露、上半规管、外半规管瘘发生的具体位置,对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MPR和MIP能较好判断听骨链的状态,但对镫骨显示较差;HRCT的发现与手术所见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HRCT可准确的诊断中耳乳突手术后复发、残留病变的位置和范围,并能明确面神经、半规管等重要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可能的解剖改变,可对再手术的乳突腔做较准确的术前评价。第四部分: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型对开放式乳突手术后感染乳突腔的治疗目的观察应用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型对开放式乳突手术后感染乳突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2名(148耳),因胆脂瘤中耳炎行开放式乳突手术,术后出现反复性耳漏或持续性耳漏患者,利用自体乳突骨皮质和软骨片行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型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定期随访(1~13年)观察术后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干耳率、中耳的形态、听力恢复和胆脂瘤控制率。结果围手术期乳突腔的感染率较高,且感染菌群可发生变化,对干耳的时间和干耳率都有影响;90.5%(134/148)的患耳感染控制,耳漏停止获得干耳;患耳听力平均骨气导差从50.8±9.5dB提高到27.6±8.3dB,平均缩小18.9±10.1dB(p<0.05);81%(120/148)的患耳保持基本正常的外耳道形态;16.7%(25/148)的患耳因耳漏复发再次手术,其中2耳胆脂瘤复发,复发率1.35%(2/148);患者对手术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型是能够有效的治疗开放性乳突手术后出现反复性耳漏,并能改善患耳的听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胆脂瘤的复发有良好的控制,是治疗开放式乳突术后的耳漏及听力下降的积极有效的手术方法。

二、100例乳突再手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0例乳突再手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330例乳突再手术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及病菌培养结果
    2.2 再手术原因、影像学表现及术中所见
    2.3 再手术术式
    2.4 再手术前后听力变化情况
3 讨论
    3.1 术后不干耳
        3.1.1 乳突轮廓化不全,气房残留
        3.1.2 面神经嵴过高
        3.1.3 外耳道口狭窄
        3.1.4 真菌及细菌感染
        3.1.5 咽鼓管鼓室口病变及慢性鼻-鼻窦炎
        3.1.6 术后未定期复查
    3.2 二期听力重建
    3.3 术后面瘫

(3)Wiltse入路微创与开放术式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及临床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腰椎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的测量及临床特点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一部分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WILTSE入路微创与开放术式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三
    参考文献
常用英文缩写解释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一. 发表论文
    二. 获奖情况
    三. 主持、参与的科研课题
本课题科研基金资助
致谢

(4)中耳胆脂瘤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点
    3.2 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方式
    3.3 中耳胆脂瘤的疗效评估
4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手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后术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 绪论
    2. 病人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
    1. 绪论
    2. 病人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多中心前瞻性开放随机对照研究
    1.绪论
    2.试验设计
    3. 结果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9)24例儿童人工耳蜗再植入相关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分析方法
    1.3 手术方法
    1.4 随访
2 结果
    2.1 术前准备
    2.2 术中情况
    2.3 原刺激电极的参考性
    2.4 手术并发症
    2.5 术后随访
3 讨论
    3.1 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原因分析
    3.2 再植入术中情况分析
    3.3 旧电极的参考作用
    3.4 再植入手术要点
    3.5 术后恢复情况

(10)开放式乳突手术后复发性耳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开放式乳突术后乳突腔的病理学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oll样受体4介导的内毒素耐受在术后复发耳漏乳突腔内肉芽组织中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高分辨CT(HRCT)对开放式乳突手术后评价
    前言
    患者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型对开放式乳突手术后复发性耳漏的治疗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附件:英语论文1
附件:英语论文2

四、100例乳突再手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00例乳突再手术分析[J]. 周其友,方耀云,姜泗长.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2(01)
  • [2]330例乳突再手术相关因素分析[J]. 李盼盼,王乐,叶放蕾.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0(01)
  • [3]Wiltse入路微创与开放术式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及临床相关研究[D]. 高爱国. 苏州大学, 2018(04)
  • [4]中耳胆脂瘤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研究[D]. 李晓丹.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3)
  • [5]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手术的临床分析[D]. 孙伟. 山东大学, 2010(08)
  • [6]乳突再手术43例分析[J]. 王培基.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3(01)
  • [7]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后术腔[J]. 张运波,习国平,郭成军,王毅,杨艺全.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03)
  • [8]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D]. 张晓彬.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9]24例儿童人工耳蜗再植入相关问题分析[J]. 任红波,王素芳,姜岚,刘丽洋,韩富根,许莹,张杰.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0(04)
  • [10]开放式乳突手术后复发性耳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D]. 夏明. 山东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乳突再手术10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