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气道阻塞通气功能综合评价

大、小气道阻塞通气功能综合评价

一、大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的综合性评价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翟性友,刘明波,侯俊胜,李北成,陈立伟,黄邦清,李新建[1](2021)在《成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加强围术期综合性管理在提高成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手术有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住院手术且资料完整的成人重度OSAHS患者共156例,其中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患者均行改良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72例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行H-UPPP、H-UPPP+腭帆肌悬吊、H-UPPP+腭帆肌悬吊+舌体低温等离子打孔消融术和H-UPPP+舌体低温等离子打孔消融术各18例均加强规范化围术期管理,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并发症和术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鼻咽反流和出血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对照组鼻咽反流22例,原发性出血7例,继发性出血6例;观察组鼻咽反流发生3例。原发性出血1例,严重并发症为窒息和死亡,其中对照组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而行紧急气管切开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改善。存在潜在器官系统疾病的患者和极重度OSAHS更易出现围术期并发症。结论成人重度OSAHS的围术期综合性管理尚无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术前充分评估上气道阻塞平面,结合耳鼻咽喉专科技术,制订个性化手术方案,对合并全身疾病的患者,除了内科积极治疗外,麻醉管理和用药,手术操作原则掌握,术后麻醉复苏及重症监护病房观察等MDT模式,是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和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魏宇晴[2](2021)在《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本课题收集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就诊厦门市中医院儿科,符合儿童肺炎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肺炎喘嗽常证辨证分型标准的241例住院患儿,入院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肺功能检测(年龄3~5岁者,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查;年龄6~14岁者,行肺通气功能检查),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证型与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1)本研究所收集的241例病例中,男性患儿119例,占总人数的49.4%;女性患儿122例,占总人数的50.6%。男女性别比例为0.98:1。经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在各证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所收集的241例患儿,年龄在3~5岁者150例,占总人数的62.2%;年龄在6~14岁者91例,占总人数的37.8%,小年龄组发病率较高。(3)5种证型的病程大致依次序延长,风寒闭肺证最短,肺脾气虚证最长,各证型的病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2、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查异常率为43.3%,肺通气功能检查异常率为79.1%,肺功能检查总异常率为56.8%,超过半数的肺炎儿童存在肺功能检查结果异常。3、证型分布情况:对本研究所收集的241例病例的中医证型进行统计,按其构成比大小依次排列,分别为:风热闭肺证150例,占总人数的62.2%;痰热闭肺证50例,占总人数的20.7%;风寒闭肺证34例,占总人数的14.1%;肺脾气虚证4例,占总人数的1.7%;阴虚肺热证3例,占总人数的1.2%。其中实证234例,占总人数的97.1%,虚证7例,占总人数的2.9%。不同年龄组均以风热闭肺证多见。4、中医证型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分析:(1)风寒闭肺证FVC、FEV1、FEV1/FV C、PEF、FEF25、FEF50、FEF75、MMEF均低于风热闭肺证,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风寒闭肺证与痰热闭肺证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痰热闭肺证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MMEF均低于风热闭肺证,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FVC、FEV1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中医证型与脉冲振荡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1)风寒闭肺证R5、R20、Fres均高于风热闭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风寒闭肺证与痰热闭肺证的R5、R20、Fre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痰热闭肺证R5、Fres均高于风热闭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0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推导出二者的主要差异在小气道阻力(R5-R20)。6、肺通气功能与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查在气道阻力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指标上则呈现为负相关。(1)风寒闭肺证的大、小气道功能下降程度较风热闭肺证明显,其大、小气道阻力均高于风热闭肺证;(2)风寒闭肺证与痰热闭肺证的大小气道功能下降程度相当,二者气道阻力无明显差异;(3)痰热闭肺证的小气道功能较风热闭肺证下降明显,其小气道阻力高于风热闭肺证。结论:1、本课题入组的肺炎喘嗽患儿以风热闭肺证为多见,其次是痰热闭肺证、风寒闭肺证,阴虚肺热证和肺脾气虚证较少。2、肺炎喘嗽各中医证型的肺功能指标存在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肺功能检测可以为儿童肺炎喘嗽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婷[3](2021)在《运动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功能和肺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由暴露于有害颗粒物或气体造成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为特征。COPD与气道慢性炎症有关,有规律的运动训练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治疗肺部和炎症性疾病的一种潜在的非药物干预手段。目前,COPD的运动干预形式主要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等,但这几种运动干预方式之间的差异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对COPD模型大鼠予以不同类型的运动干预,观察不同运动类型对大鼠肺功能和肺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运动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COPD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跑台运动组、抗阻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和游泳运动组,每组各8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大鼠在实验动物中心饲养,正常饮食饮水,不进行烟熏,直至实验结束;模型对照组、跑台运动组、抗阻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和游泳运动组大鼠参考本课题组前期采用的长期烟量递增式烟熏暴露法进行16周的烟熏暴露,结束之后进行模型判定,确保造模成功。模型对照组大鼠不进行运动干预,对跑台运动组、抗阻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和游泳运动组大鼠分别进行9周的跑台运动、抗阻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游泳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结束后对上述6组大鼠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然后取其右叶中部的肺组织进行HE染色用于形态学观察,并采用ELISA法对6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8的水平进行检测。研究结果1.肺功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Cdyn、IC、FVC、FEV20、FEV50、FEV100、FEV200、PEF水平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跑台运动组、抗阻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和游泳运动组大鼠的FEV20、FEV50、FEV100、PEF、MMEF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跑台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和游泳运动组大鼠的FEV200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升高(P<0.05);此外,跑台运动组的FVC和游泳运动组的IC、FVC也较模型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与抗阻运动组相比,游泳运动组大鼠FEV50具有显着差异(P<0.05)。2.肺组织病理学空白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支气管和肺泡结构清晰完整,肺泡大小均匀,气道黏膜上皮结构完整,黏膜下未出现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模型对照组大鼠肺泡结构紊乱,部分肺泡壁破裂并扩张融合,形成肺大泡,支气管上皮增生增厚,粘膜下出现大量炎症细胞聚集,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跑台运动组、抗阻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游泳运动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结构破坏程度减轻,支气管结构较为完整,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管壁变薄,管腔形状规整,微血管数量减少。模型对照组大鼠肺泡横截面积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大鼠(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跑台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抗阻运动组和游泳运动组大鼠肺泡横截面积均显着下降(P<0.05),与其他三组运动组相比,游泳运动组大鼠的肺泡横截面积显着下降(P<0.05)。3.ELISA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水平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有上升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跑台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抗阻运动组和游泳运动组大鼠肺组织TNF-α水平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阻运动组大鼠肺组织IL-8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跑台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和游泳运动组大鼠肺组织IL-8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跑台运动、抗阻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游泳运动均能减缓COPD大鼠气道和肺组织结构的损伤进程,缓解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与抗阻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相比,跑台运动和游泳运动在改善大鼠肺过度充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跑台运动、抗阻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游泳运动均能降低COPD大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有效改善COPD大鼠的肺部炎症。

唐朝晖[4](2021)在《舌/咽比值在诊断OSAHS舌体肥厚中的初筛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临床上,CT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舌咽平面阻塞最常见的检查方法,可通过在CT上测量舌咽区呼吸道最小横截面积S的大小来判定有无舌体肥厚,然而S的测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简化S的测量,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舌/咽(lingua/pharynx,L/P)比值与CT下测量的舌咽区呼吸道最小横截面积S有明显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S的大小,将面积测量改变为长度比值的测量,更加便于临床操作和观察。然而,L/P比值的异常值范围目前尚不明确,为了明确L/P比值的异常值范围,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方法:经过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诊断为OSAHS的患者共19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留置鼻咽通气管后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after nasopharyngeal tube insertion,NPT-PSG)、咽喉部CT等检查。随后,在CT水平位,于会厌游离缘上5mm水平层面测量舌咽区横截面积S,在CT矢状位,进行L/P比值的测量:以下颌骨的颏棘为起始点,向患者第3颈椎前下缘的咽后壁做连线,于此连线上测量舌体厚度L1(颏棘到舌体表面长度)以及咽腔厚度P1(颏棘到第3颈椎前下缘咽后壁的长度),计算L1/P1。沿咽后壁做基础直线,经颏棘做此线的垂直线,于此连线上测量舌体厚度L2(颏棘到舌体表面长度)以及咽腔厚度P2(颏棘到咽后壁的垂直线长度),为L2/P2。将所有患者的L/P比值与舌咽区呼吸道横截面积S的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依据NPT-AHI指数及舌咽气道横截面积S将193例OSAHS患者分为无舌咽区阻塞组、舌后坠组及舌体肥厚组,比较无舌咽区阻塞组、舌后坠组与舌体肥厚组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NPT-PSG检查测得的AHI(NPT-AHI)、L/P比值及S的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最后,对无舌咽区阻塞组、舌后坠组和舌体肥厚组OSAHS患者的L/P比值分别进行95%置信区间分析,判断L/P比值异常值范围。结果:1.所有患者L/P比值与舌咽气道横截面积S均有明显相关,S与L1/P1相关系数为-0.626(P值<0.05),S与L2/P2相关系数为-0.591(P值均<0.05);2.无舌咽区阻塞组、舌后坠组、舌体肥厚组三组间比较,AHI、NPT-AHI、S、L1/P1及L2/P2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三组间AHI指数、NPT-AHI指数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后坠组间、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体肥厚组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2),但舌后坠组与舌体肥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S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体肥厚组间、舌后坠组与舌体肥厚组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但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后坠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L1/P1、L2/P2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体肥厚组间、舌后坠组与舌体肥厚组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但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后坠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无舌咽区阻塞组95%置信区间L1/P1为0.74-0.79,L2/P2为0.74-0.80;舌后坠组95%置信区间L1/P1为0.71-0.77,L2/P2为0.72-0.77;舌体肥厚组95%置信区间L1/P1为0.80-0.85,L2/P2为0.82-0.87。结论:1.所有患者L/P比值与舌咽气道横截面积S有明显的负相关性,L/P比值可以作为S的预测指标;2.L1/P1≥0.8或L2/P2≥0.82为L/P比值异常值范围,由于L2/P2是在垂直于咽后壁的延长线上进行的测量,更加便于观察,因此,我们推荐L2/P2可作为临床上判定舌体肥厚的观察指标。当L2/P2≥0.82时,可判定存在舌体肥厚。

王磊[5](2020)在《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危害最大。目前在我国OSAHS发病率逐年升高,据多项研究显示OSAHS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在3.6%~7.8%,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身体健康。OSAHS的发病原因众多且发病机制复杂,随着对OSAHS疾病的不断研究,发现其主要发病原因之一为睡眠中诱发上呼吸道阻塞的解剖特征所致。上呼吸道为一连续的解剖结构,任意平面的狭窄、塌陷均可影响上呼吸道通气,解剖狭窄平面可位于鼻部、口咽部或喉咽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上呼吸道阻塞做为源头性疾病的重要影响日渐被人们关注。而鼻腔狭窄可引起鼻阻力升高,咽腔吸气负压增大,软腭塌陷,咽腔狭窄,造成张口呼吸,可成为上呼吸道阻塞的启动因素。因此鼻部手术治疗OSAHS日渐受到重视,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国内外学者针对鼻腔扩容术治疗鼻源性为主的OSAHS的报道较多,但各不相同,仍有较多争议,主要争议集中在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客观指标的改善上,因此本研究针对鼻源性为主的OSAHS患者施行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从主观症状、客观指标及手术的有效率上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目的:针对有鼻塞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施行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研究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行个体化鼻腔扩容术治疗伴有鼻塞症状的成年OSAH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呼吸量仪检查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02)、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气道阻力(NAR),鼻总呼吸量(VT),并填写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Epworth嗜睡量表(ESS);术前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对CPAP治疗的接受程度,手工压力滴定记录平均有效治疗压力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研究分析鼻腔扩容术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者NOSE、ESS、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下降(4.52±1.770分vs12.43±2.855分;7.55±2.144分vs12.67±2.205分;4.92±1.38分vs7.42±1.02分,P均<0.05),所有患者主观鼻塞及嗜睡症状均明显缓解。客观指标中NMCA、NCV、VT明显增加,NAR及CPAP治疗的平均有效治疗压力明显降低,P均<0.05,轻、中度OSAHS患者术后较术前AHI下降、LSaO2上升[轻度(10.76±2.74)次/h vs(6.27±2.34)次/h,(76.44±2.63)%比(82.0±2.80)%;中度(25.12±5.32)次/h vs(17.38±6.51)次/h,(70.92±3.17)%vs(73.85±3.31)%,P 均<0.05],重度 OSAHS 患者 AHI 及 LSaO2虽有好转,但P均>0.05。所有患者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1.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可以有效改善伴有鼻塞症状OSAHS患者的鼻腔通气及睡眠质量,是治疗鼻源性OSAHS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2.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可提高OSAHS患者CPAP治疗的依从性。3.对于部分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仍需多层面的综合性治疗。

黄俏雯[6](2020)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康复日益受到重视,但常规缩唇腹式呼吸锻炼无量化标准。本研究旨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借助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社区肺康复管理,通过观察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等变化来评估社区肺康复疗效,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肺康复意识。探讨以医联体呼吸内科专家力量为支撑、家庭医生团队为中间桥梁,构建社区“呼吸科专家-家庭医生-家庭”的疾病管理模式在COPD肺康复的应用效果,为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从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中选取2013年12月至2019年3月时间段的就诊患者信息,筛选符合2018年GOLD指南COPD诊断标准,并长期居住在该社区已签约的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生成的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按1:1分配。对照组人员在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下进行至少6个月的常规缩唇腹式呼吸锻炼;观察组人员在对照组呼吸锻炼的基础上联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至少6个月。2.通过查找文献[1]获得常规缩唇腹式呼吸锻炼与使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呼吸锻炼的FEV1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38±0.26)和(1.53±0.21)L,得出合并标准差S为0.24,本研究设定α=0.05,并希望有80%的把握(1-β)发现两组的真实差异,按照公式n对照组=(μ1-α/2+μ1-β)2S 2(1+1/k)/(μo-μc)2计算出对照组的例数为41,根据1:1分配两组共需样本量为82例。3.家庭医生团队每2周进行电话随访(包括锻炼指导、复诊预约、疫苗接种提醒等),监督受试者是否按要求进行呼吸锻炼;每3个月邀请呼吸内科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知识培训;两组分别于入组前、第6个月测定肺功能主要指标(FEV1、FEV1%pred、FEV1/FVC%、IC、PEF、MMEF),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量表评价生活质量、6分钟步行距离(6MWD)测评运动能力、改良英国医学会研究协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评估呼吸困难症状。分析两组及组间前后的差异性,探讨“呼吸科专家-家庭医生-家庭”疾病管理模式下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效果。4.研究前对本中心的家庭医生进行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认知情况调查,邀请医联体呼吸内科专家开展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指南(GOLD)解读及肺康复知识培训,提高家庭医生COPD社区管理能力。5.在研究结束后,采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社区应用的满意度调查表对观察组进行满意度测评,为呼吸锻炼方案优化提供参考意见。6.所有问卷通过整理、编号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功能指标中对照组FEV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EV1%pred、PEF以及氧饱和度指标均改善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功能相关量表评分治疗前两组SGRQ、m MRC、6MWD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GRQ、m MRC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6MWD均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社区“呼吸科专家-家庭医生-家庭”疾病管理模式下,稳定期COPD患者借助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活动时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减少疾病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对肺功能部分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COPD的社区防治体系建立能有效促进肺康复,值得借鉴及推广。

毛婷[7](2020)在《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发病率高,可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脑卒中等,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OSAHS是房颤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阵发性房颤若频繁发作,日久可进展成为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合并OSASH目前缺乏确效治疗药物,射频消融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存在明显局限性,且治疗依从性较差。目前房颤治疗达标率存在严重不足,其基本治疗原则如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强度均远未达标。房颤的药物治疗存在转复及维持窦律困难,易复发,且手术费用较高并具有不可预知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在疾病早期就联合中药治疗有望提高房颤总体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缓合并症进展,改善预后。中医药还能够减轻西药副作用,安全性良好,对于降低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是将随机对照的原理应用于单一病例所进行随机、多周期二阶段交叉设计的研究方案,阵发性房颤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疾病,适用于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可通过反复在同一个体身上进行多次的交叉对照研究,通过观察患者对干预措施的反应,来评价某种药物与安慰剂或另一种药物比较的疗效,优选出对于该患者最佳的治疗措施。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与中医辨证论治有相通之处。中药复方通过作用于多个靶标和多种途径来发挥其治疗作用,传统研究很难阐明其作用机理。随着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被用来系统地反映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靶标,多途径和复杂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网络药理学是通过网络平衡的整体观来探索药物与机体互作关系的学科,可反映多靶点与多疾病间的复杂关系,对于研究复杂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靶标具有重要价值。其与中医学整体观有相通之处。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入开展中药复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分别从OSAHS相关房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传统文献综述;并对OSAHS对冠心病患者房颤风险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发现OSAHS能够增加冠心病患者房颤发生的风险,且OSAHS严重程度越重,发生房颤的风险越大。第二部分为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共纳入16例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患者,使用调肝益气定悸方与安慰剂进行三轮二阶段交叉对照,共持续23周。以观察调肝益气定悸方在预防房颤复发、减少房颤发作频率及缩短房颤持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疗效;探索适用于评价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为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借鉴系统药理学思路,从“药物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系统阐释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OSAHS对冠心病患者房颤风险影响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OSAHS对冠心病患者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等中外文数据库,搜集OSAHS与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7月2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队列研究,包括709例OSAHS患者和975例非OSAHS患者。结果显示,OSAHS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房颤的发病风险[OR=3.00,95%CI(2.31,3.90),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的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OR=3.24,95%CI(2.26,4.65),P<0.000 01],其中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更高[OR=5.60,95%CI(3.28,9.56),P<0.000 01];②采用柏林问卷调查(BQ)评估的冠心病合并高风险OSAHS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也比冠心病合并低风险OSAHS 患者增加[OR=2.21,95%CI(1.50,3.26),P<0.001]。小结:OSAHS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房颤发生的风险,且OSAHS严重程度越重,发生房颤的风险越大。第二部分: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目的:通过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调肝益气定悸方在预防房颤复发、减少房颤发作频率及缩短房颤持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疗效;进一步探索调肝益气定悸方临床疗效评估的研究方法,为寻找适用于中医药个体化的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以自身病例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双盲、三轮二阶段交叉对照设计的研究方案。共纳入16例受试者,采用试验药物(调肝益气定悸方)与安慰剂自身前后交替对照,每位受试者将接受三轮治疗交替周期,每轮治疗交替周期为8周,包括调肝益气定悸方与安慰剂两个治疗阶段,每个治疗阶段前3周为治疗期,后1周为洗脱期,疗程共23周。试验药物与对照药物的使用顺序为随机双盲。分别在3w末、7w末、11w末、15w末、19w末、23w末进行病症信息及疗效指标采集,包括房颤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心率变异性、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1)与对照期相比,受试者4、受试者10、受试者11治疗期的房颤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即房颤负荷)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受试者治疗期的房颤负荷较对照期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所有受试者治疗期的房颤负荷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与治疗前相比,所有受试者对照期的房颤负荷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11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期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三角指数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期的PNN50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全部病例的每轮治疗期与对照期的临床症状疗效结果显示,治疗期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4)与治疗前相比,所有病例的每轮治疗期与对照期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减低。13例受试者每轮各期中医证候积分合并后结果显示,与对照期相比,病例1、病例2、病例6、病例7、病例9、病例10、病例12治疗期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对照期相比,治疗期的病例1、病例2、病例6、病例7、病例9、病例10、病例12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的病例3、病例4、病例5、病例8、病例12、病例13、病例14、病例1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完成全部试验的受试者行多导睡眠监测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多导睡眠监测相关指标AHI、OD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总次数、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SaO2在治疗后未见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调肝益气定悸方能够预防房颤复发、减少房颤发作频率及缩短房颤持续时间,改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且中医证候疗效显着,同时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调肝益气定悸方对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未见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调肝益气定悸方药物成分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探索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入开展中药复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采用TCMSP数据库及BATMAN-TCM分析平台检索并获取调肝益气定悸方中11味药物酸枣仁、甘松、延胡索、仙鹤草、蒺藜、牡蛎、炙甘草、党参、白芍、麦冬、桂枝的药物成分及候选靶点。接着以“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及“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为关键词,在疾病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中检索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疾病相关靶点,再将调肝益气定悸方药物成分靶点与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潜在作用靶点,接着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并分析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将调肝益气定悸方药物靶点网络与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疾病靶点网络相映射,构建“药物候选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疾病”互作网络,获得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药效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对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潜在靶点互作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确定关键治疗靶点;通过对潜在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相应靶点的信号通路,构建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药物成分-关键治疗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1)调肝益气定悸方11味药物共有活性成分214个,其作用于422个候选靶点。分别来源于酸枣仁、甘松、延胡索、仙鹤草、蒺藜、炙甘草、党参、白芍、麦冬、桂枝的8、5、50、9、11、89、18、7、8、5个活性成分为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有效成分。(2)经疾病基因数据库检索得到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疾病相关靶点232个。(3)调肝益气定悸方21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422个候选靶点,将其与232个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疾病相关靶点相映射,得到调肝益气定悸方189个活性成分作用于55个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疾病相关靶点。(4)通过对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潜在治疗靶点互作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获得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A)、蛋白激酶-1(AKT1)、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3(MAPK3)、白介素-1B(IL1B)、胰岛素(INS)、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共8个关键治疗靶点。(5)通过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发现65条生物学过程,14个分子功能相关过程,10条细胞组分表达过程及92条信号通路。其中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调节MAPK级联反应的正调控、NO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对缺氧的反应、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I-kappaB激酶/NF-kappaB信号的正调控、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与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有关。小结:调肝益气定悸方中189个主要成分作用于55个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 疾病相关靶点,其中,IL6、TNF、VEGFA、AKT1、MAPK3、IL1B、INS、TP53为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关键靶点,主要富集于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

田秋实[8](2020)在《鼻、咽腔联合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因气道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气道压力变化等机制引起的全身综合性疾病。长期低氧状态、二氧化碳潴留、睡眠功能紊乱、慢性炎症刺激、胸腔负压增大等病理症状将导致OSAHS患者多系统功能损害。气道作为呼吸系统重要解剖及功能单位,发生气道阻塞性障碍将导致机体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研究表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OSAHS是患者肺功能下降发生和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由于OSAHS发病率高且全身器官受影响广泛,不仅造成肺功能下降,还与高血压、突发心源性死亡、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该疾病的合理充分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中心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可以有效缓解OSAHS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心肺功能损害。针对存在多个气道平面阻塞的OSAHS,联合手术干预已达成全球共识,极具临床推广价值,对于同时存在鼻、咽腔阻塞OASHS患者,目前我国主要采用韩德民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联合鼻腔扩容术治疗,手术通过切除多余组织矫正畸形,保留基础功能同时增加通气腔空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目的:分析鼻腔扩容联合H-UPPP手术对同时存在鼻、咽腔狭窄的OSAHS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效果,探究联合手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治的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84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经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NR6型鼻压力计、高分辨螺旋CT检测明确同时存在鼻、咽腔平面阻塞。选取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样本包括年龄、吸烟率、颈围、性别、体质量指数(BMI)、Epworth评分量表(ESS)等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关肺功能检测。观察组患者接受H-UPPP联合鼻腔扩容术,并于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再次接受睡眠监测及肺功能分析。睡眠监测分析指标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肺功能检测分析指标包括:呼气峰值流速(PEF)、呼出75%肺活量呼气流速(MEF75)、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结果:观察组(n=84)与对照组(n=55)性别组成、年龄、吸烟率无差别(p均>0.05);两组颈围、BMI、ESS存在差异(p均<0.001);观察组术后AHI、LSaO2、总鼻阻力值(TNR)较术前改善明显(p均<0.001);对照组MEF75、FEV1、PEF指数均高于观察组(p均<0.001);观察组术后1、3、6月MEF75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1、3、6月MEF75组间无差异(c2=1.058,p=0.589);观察组术后1、3、6月FEV1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3、6月较术后1月FEV1升高(p1=0.007,p2=0.003),术后3、6月FEV1组间比较无差别(p=0.81);观察组术后3、6月PEF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1月与术前PEF无差别(p=0.074),术后3、6月较术后1月PEF升高(p均<0.001),术后3、6月PEF组间比较无差别(p=0.525);观察组术前AHI与自身FEV1、PEF呈负相关(r1=-0.436、r2=-0.374,p均<0.001),术前LSaO2与自身FEV1、PEF呈正相关(r1=0.463、r2=0.375,p均<0.001),MEF75与自身AHI、LSa O2无明显相关性(p1=0.129,p2=0.055);术后1月手术有效率(29.76%)较术后3月(78.57%)、术后6月(85.71%)低(p均<0.001),术后3、6月有效率组间无差异(c2=1.461,p=0.227);术后仅发生扁桃体术腔出血2例,鼻粘膜黏连3例,分别予以对症处理。结论:OSAHS可造成患者睡眠及肺通气功能障碍,且损害程度与AHI、LSaO2联系密切,H-UPPP联合鼻腔扩容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上呼吸道通气状态,缓解相关临床功能损害,提高肺功能。

孟言[9](2020)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近年来,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与此同时由肥胖所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率也在同步增加。毫无疑问,肥胖是OSAHS最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单纯性肥胖及OSAHS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临床疗效,并与饮食运动干预法进行疗效对比,探讨穴位埋线法和饮食运动干预法在改善肥胖相关指标、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指标等方面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提供更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此类病患的长期生活质量,有效地降低疾病负担。方法:收集2019年05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及耳鼻喉科被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穴位埋线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均选穴12处,分别为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梁门(双)、滑肉门(双)、大横(双),每2周治疗1次;对照组选用饮食运动干预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疗程后、干预2个疗程后记录患者的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Epworth嗜睡量表积分,另外在干预前及干预2个疗程后记录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呼吸暂停时间。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干预前基线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病程、肥胖度、OSAHS病情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这2个时间节点,患者的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Epworth量表积分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患者的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围、臀围、腰臀比、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Epworth量表积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比较:在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这2个时间节点,治疗组患者腰围、臀围、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Epworth量表积分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这2个时间节点,治疗组患者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臀比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臀比的均值上改善更多,具有产生统计学差异的趋势;在治疗2个疗程后这个时间节点,治疗组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个疗程后这个时间节点,治疗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的均值上改善更多,具有产生统计学差异的趋势。结论:1.穴位埋线法与饮食运动干预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改善患者腰围、臀围、中医症候积分、最低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睡眠质量、白天嗜睡情况方面,穴位埋线法优于饮食运动干预法;2.穴位埋线法对于患者体质量、体重指数、肥胖度、腰臀比、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的改善情况相较于饮食运动干预法有更好的改善趋势;3.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具有操作方便、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进一步探讨研究的价值。

刘杰[10](2020)在《多参数心肺功能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根据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近六成中国居民死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运动猝死的人数逐年身高,猝死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自身运动代谢功能的认知,早期诊断与预防心肺功能疾病可以有效防止此类悲剧的发生。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一种可以使研究者同时观察受试者运动过程中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的临床试验,其可以实现运动不耐受的判定并诊断导致运动不耐受的具体病因、实现心肺功能疾病的诊断。因此,向社会推广心肺运动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设备以及理论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使用的均是国外厂家的设备,价格昂贵,而且该设备只存在大型医院,限制了国内心肺运动试验的发展。因此,结合实验室在生命体征领域多年的经验以及技术积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多参数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用于评价人体在受控条件下呼吸、心功能、循环代谢等功能,进而诊断呼吸、心功能相关疾病。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人体运动生理学,提出了研制十二导联心电图、呼吸流量、二氧化碳、氧气以及血压五个生命体征信号相结合的多参数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其次,完成呼吸流量测量方法研究、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算法等工作。其中,呼吸流量测量方法部分对差压式、涡轮式以及热式三种流量测量方法进行研究。硬件部分实现五个生命体征信号的测量:采用ADI公司的ADAS1000以及ADAS1000-2实现了十二导联心电信号的测量;基于差压法的呼吸流量测量;基于红外光谱法的二氧化碳浓度测量;基于顺磁法的氧气浓度测量;采用实验室产品化的血压计实现了血压的测量。软件部分包含下位机和上位机,下位机实现了外围电路的驱动、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存储、WIFI数据传输等功能,上位机实现了波形显示、存储、运动心肺参数趋势图绘制、数据回放、标定、参数计算、疾病诊断以及诊断报告输出等功能。算法部分针对十二导联心电数据、呼吸流量数据进行特征点识别、特征参数计算,并揉和流量、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氧气浓度实现运动心肺功能参数的计算,结合临床诊断原则,对运动不耐受原因进行有效的诊断与筛查。本文以所测量生命体征信号所涉及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制定了十二导联心电和呼吸力学一体化模块、二氧化碳和氧气模块的验证方案。通过对硬件指标以及测量参数准确性的系统测试,结果显示心电检测部分关键指标已经达到国内标准要求,呼吸流量、气道压力、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氧气浓度的测量准确性均达到国内标准要求。经过验证,本系统在稳定性、准确性、重复性以及有效性方面均符合应用要求。采集11位志愿者心肺运动试验数据,分别采用心肺运动试验评测软件和人工手动标定计算运动心肺功能参数。以人工手动标定为参考,峰值每分钟摄氧量(VO2peak)、峰值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peak)、无氧阈(AT)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14、0.15、0.0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85、0.156、0.078,并且本系统对运动不耐受诊断准确率为95.4%。综上所述,本文所设计的多参数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能够实现运动不耐受的诊断以及运动不耐受大致病因的判定,进而输出受试者心功能、呼吸功能以及循环代谢功能的报告,可供临床医生诊断参考。

二、大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的综合性评价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的综合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围术期管理方法
        1.2.1 门诊筛查
        1.2.2 分型和定性诊断
        1.2.3 完善相关检查及处理
        1.2.4 手术方案实施
        1.2.5 医患沟通
        1.2.6 手术方法和技巧
        1.2.7 麻醉管理
        1.2.8术后用药及监护
        1.2.9出院指导及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2)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肺炎喘嗽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的认识
        1.3 对病机的认识
        1.4 肺炎喘嗽的辨证分型
        1.5 肺炎喘嗽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儿童肺炎的认识
        2.1 概念及流行病学
        2.2 儿童肺炎的危险因素
        2.3 儿童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
        2.4 儿童肺炎的治疗
    3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3.1 儿童肺炎的肺功能特点
    4 肺系疾病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
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1.1 儿童肺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1.2 肺炎喘嗽常证辨证分型标准
    2 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
        3.2 样本量估算
        3.3 观察方法
        3.4 观察指标
        3.5 肺功能检查的主要参数及判读标准
        3.6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成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及证型构成
        4.2 研究结果
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2.3 中医证型分布
        2.4 中医证型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2.5 中医证型与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2.6 中医证型与两种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浅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运动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功能和肺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COPD概述
    2.2 COPD主要影响因素
        2.2.1 吸烟
        2.2.2 遗传因素
        2.2.3 年龄和性别
        2.2.4 空气污染暴露程度
        2.2.5 其他影响因素
    2.3 COPD患者运动干预的主要形式
        2.3.1 有氧训练
        2.3.2 抗阻训练
        2.3.3 吸气肌训练
        2.3.4 传统功法训练
    2.4 运动训练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的可能机制
        2.4.1 改善COPD患者的炎症水平
        2.4.2 改善COPD患者的氧化应激
        2.4.3 改善COPD患者的气道重塑
    2.5 总结
3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技术路线图
    3.3 研究方法
        3.3.1 COPD动物模型的建立
        3.3.2 COPD动物模型的分组
        3.3.3 运动干预方案
        3.3.4 动物标本的获取
        3.3.5 指标检测方法
    3.4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六组大鼠肺功能参数
    4.2 六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
        4.2.1 六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
        4.2.2 六组大鼠肺泡横截面积
    4.3 六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 IL-8 水平
5 分析和讨论
    5.1 不同运动形式对COPD大鼠肺功能参数的影响
    5.2 不同运动形式对COPD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5.3 不同运动形式对COPD大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5.4 总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学术交流
致谢

(4)舌/咽比值在诊断OSAHS舌体肥厚中的初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对象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舌咽区阻塞的检查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致谢

(5)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及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方法和材料
    三、主要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运动训练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7)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房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房颤风险影响的系统评价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样本量的估算
        2.3 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及隐藏
        2.4 对照措施
        2.5 盲法
        2.6 试验对象
        2.7 试验用药
        2.8 合并用药及治疗
        2.9 观察周期
        2.10 疗效评定标准
        2.11 疗效性指标
        2.12 安全性指标
        2.13 试验流程图及随访时点
        2.14 质量控制
        2.15 数据管理
        2.16 统计方法
        2.17 伦理与注册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试验完成情况
        3.3 随访及指标检测
        3.4 个体化疗效评价
        3.5 疗效揭盲
        3.6 安全性评价
        3.7 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关于本研究的方法学探讨及方案设计
        4.2 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房颤合并OSAHS的临床疗效分析
        4.3 房颤合并OSAHS中医证候的理论研究
        4.4 从肝论治房颤合并OSAHS
        4.5 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作用的机理探讨
        4.6 OSAHS相关房颤的机制研究及治疗
    5 结论
    验案举例
    参考文献
机制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肝益气定悸方药物成分及候选靶点筛选
        2.2 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疾病相关作用靶点筛选
        2.3 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疾病作用靶点的网络构建
        2.4 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
        2.5 调肝益气定悸方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分析
        2.6 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调肝益气定悸方药物成分作用靶点
        3.2 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疾病相关靶点网络图(D-pT network)
        3.3 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潜在作用靶点网络
        3.4 调肝益气定悸方潜在作用靶点网络PPI分析
        3.5 调肝益气定悸方潜在治疗靶点的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3.6 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药物候选成分-关键治疗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分析
    4 讨论
        4.1 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作用机制
        4.2 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OSAHS的主要成分
        4.3 调肝、益气、安神定悸的生物学机制
        4.4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
创新点
课题来源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8)鼻、咽腔联合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观察组纳入及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手术方法
        3.1 鼻腔扩容术
        3.2 H-UPPP
    4 指标评价方法
        4.1 一般资料测定
        4.2 肺功能检测
        4.3 PSG检测
        4.4 鼻阻力测量
    5 疗效评价
    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特征
    2 OSAHS患者术前术后AHI、LSa O2、TNR比较
        2.1 AHI比较
        2.2 LSaO2比较
        2.3 TNR比较
    3 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术后肺功能比较
        3.1 MEF_(75)比较
        3.2 FEV_1比较
        3.3 PEF比较
    4 观察组术前AHI、LSaO_2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5 观察组术后疗效分析
    6 术后并发症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单一与联合鼻腔扩容治疗OSAHS疗效比较Meta分析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对单纯性肥胖及OSAHS的认识
        1. 单纯性肥胖概述与现代研究进展
        2. OSAHS概述与现代研究进展
        3. 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现代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单纯性肥胖及OSAHS的认识
        1.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研究进展
        2. 0SAHS的中医研宄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及OSAHS的研究进展
        1.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2. 针灸治疗OSAHS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及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3.3 两组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患者结局指标比较
        3.4 安全性评估
    4. 讨论与分析
        4.1 选题的必要性
        4.2 治疗方法的选择
        4.3 选穴分析
        4.4 研究结果分析
        4.5 结论
        4.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多参数心肺功能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设计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运动心肺功能检测相关理论基础
    2.1 运动心肺功能检测理论基础
        2.1.1 运动生理学
        2.1.2 心肺运动试验简介
    2.2 心电信号的产生机理和检测方法概述
        2.2.1 心电信号的产生机理和生理意义
        2.2.2 十二导联心电信号的检测方法
    2.3 呼吸力学的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概述
        2.3.1 呼吸力学的临床意义
        2.3.2 呼吸力学的检测方法
    2.4 二氧化碳的生理意义和检测方法概述
        2.4.1 二氧化碳的生理意义
        2.4.2 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
    2.5 氧气的生理意义和检测方法概述
        2.5.1 氧气的生理意义
        2.5.2 氧气的检测方法
    2.6 血压的生理意义与检测方法概述
        2.6.1 血压的生理意义
        2.6.2 血压的检测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呼吸流量检测方法研究
    3.1 检测方法概述
    3.2 差压式流量检测方法研究
        3.2.1 差压式流量检测原理
        3.2.2 基于差压式流量测量的CPET气路设计
        3.2.3 差压式流量检测方案设计
    3.3 涡轮式流量检测方法研究
        3.3.1 涡轮式流量检测原理
        3.3.2 基于涡轮式流量测量的CPET气路设计
        3.3.3 涡轮式流量检测方案设计
    3.4 热式流量检测方法研究
        3.4.1 热式流量检测原理
        3.4.2 基于热式流量测量的CPET气路设计
        3.4.3 热式流量检测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及实现
    4.1 系统设计需求
    4.2 系统方案及整体结构
    4.3 硬件系统设计说明
        4.3.1 模拟部分
        4.3.2 数字部分
    4.4 软件系统设计说明
        4.4.1 软件系统设计概述
        4.4.2 下位机软件系统设计说明
        4.4.3 上位机软件系统设计说明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号处理和运动心肺功能关键参数研究
    5.1 信号处理
        5.1.1 十二导联心电信号的处理
        5.1.2 呼吸流量信号的处理
        5.1.3 其它信号的处理
    5.2 运动心肺功能关键参数研究
        5.2.1 静态肺功能关键参数研究
        5.2.2 动态心肺功能关键参数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平台的验证与初步临床运用
    6.1 各参数检测模块的验证
        6.1.1 十二导心电相关指标的验证
        6.1.2 呼吸力学模块的验证
        6.1.3 二氧化碳以及氧气检测模块的验证
    6.2 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
        6.2.1 临床方案的设计
        6.2.2 运动心肺参数估算
        6.2.3 多参数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大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的综合性评价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围术期管理[J]. 翟性友,刘明波,侯俊胜,李北成,陈立伟,黄邦清,李新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06)
  • [2]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魏宇晴.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运动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功能和肺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D]. 王婷. 上海体育学院, 2021
  • [4]舌/咽比值在诊断OSAHS舌体肥厚中的初筛研究[D]. 唐朝晖.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D]. 王磊. 山东大学, 2020(04)
  • [6]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应用及效果评价[D]. 黄俏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7]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 毛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8]鼻、咽腔联合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影响[D]. 田秋实. 青岛大学, 2020(01)
  • [9]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OSAHS的临床研究[D]. 孟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多参数心肺功能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 刘杰. 深圳大学, 2020(10)

标签:;  ;  ;  

大、小气道阻塞通气功能综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