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外留学申请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王瑶[1](2021)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展开。作为跨国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壮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在树立国家形象、增进国际交流、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上,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能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但受个体成长经历、海内外复杂环境以及多元价值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赴海外留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化不定,一些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有辱国家形象的异常行为,这损害了国家形象与利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关注个体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是引导思想观念和规范言行举止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关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状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和引导效用,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时代课题。当前,针对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或散落分布于留学前的培训讲座,或流于形式,既缺乏实质内容,又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因此,强化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其“缺位”造成的各种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在对主题研究进行基本概述的前提下,梳理了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时代特征、政策支持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寻求经验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引。同时,推拉理论、承认理论以及跨文化理论等西方相关理论为研究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参照视角。在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跟踪调查和访谈等途径,以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为多元考察视角,充分了解并挖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探明该群体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现实困扰,寻求与该群体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因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观照、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国外负面舆情的不良诱导以及种族主义带来的多元文化冲突等因素,中国赴海外留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主要暴露出爱国言行备受争议、文化认同漂浮不定、政治态度相对漠然、心理状态孤独失序以及法治素养较为薄弱等问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是多种因素交互的结果。分析影响因素,挖掘问题本质,并据此提出有效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的对策建议,有助于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使其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侵蚀与渗透,增强自身的国家认同感。针对出国前、留学中和回国前三个教育场域,本文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制度体系四个层面提出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案。一是教育主体层面,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加强行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强化留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合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工作。二是教育内容层面,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三是教育方式层面,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通过留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证教育方式,推动留学生行前思想政治教育落地有声;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推进教育方式转化,建构互信基础上以服务功能向教育功能过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留学生报国热情,通过发挥同辈群体效应、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优化回国软硬件设施,引导留学生学成归国。四是制度体系层面,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分阶段落实,重在构建全方位的机制保障,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能够切实解决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难题,提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杨薇[2](2020)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文中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与愿景,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提出的,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过程。本研究选取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五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典型代表,主要通过历史研究、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在国内外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外交关系、教育政策等宏观背景下,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个国家之间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的立体影像。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根据国内和国外两个立足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留学生教育,可以分为向国外派出留学生和接收来华留学生两大分支领域,既有在教育政策指导下发展的共通性,也有遵循各自轨迹发展的独立性。依据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重大教育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规模等具有标志意义的史实,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划分为“重新起步时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加速发展时期”三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和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留学生个体在时代大潮中的经历等不同角度,客观呈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通过对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回溯,本研究得出以下认识:40年来,服务国家建设需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始终贯穿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进程;国际政治局势和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自身的教育水平是与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合作的基础;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和教育政策的导向决定了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整体统筹规划、到各自相对独立发展、再回归统筹兼顾趋势的演进过程,充分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与政策取向。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快了留学生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整体的法制化进程;认识到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是教育服务贸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直接服务国家公共外交的作用日益突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可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把留学生教育置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之中,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之中,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加快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需要统筹派出和接收两个不同的方向,平衡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教育的多重功能,不断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筑“民心相通”的教育之路。
刘斯亮[3](2021)在《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国内在校大学生人数连续17年上涨,“就业难”成为近几年毕业季常态化的主题。大学生群体在毕业后择业就业面临着更多竞争压力的同时对自身的期待和要求也在水涨船高,所以,如何提高自身差异化竞争力,以在各式各样的工作机会中做出最有利于长远职业发展的选择,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十分看重的问题。基于此,职业发展培训行业应运而生。由于职业发展培训行业兴起时间短,目标用户消费习惯还在养成,市场需求开发程度目前不到40%,因此优化培训产品的设计、运营与推广,最大化激活市场潜力,满足大学生用户需求,成为了行业持续探索的方向。B公司的职业发展培训产品较有代表性,起步早、理念新、有良好的口碑积累。2013年经历了业务顶峰,但由于面对迅猛增长的培训需求,产品标准化、产能规模化和市场推广有效化的问题无暇应对解决,业务迅速回落,尤其过去数年大量新生的差异化定位培训产品抢占市场,B公司的经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本文基于ADDIE模型、长尾理论、商业模式画布及消费者旅程地图四个工具,从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的产品设计、产品定位、产品运营及产品推广四方面入手,分析问题所在及成因,制定相应优化方案。希望基于本研究,一方面帮助B公司更市场导向的探索提效增收之道,另一方面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多样化的思路。
姜子莲[4](2020)在《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竞争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关键,而人才又是这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将对人才资源的重视程度提高到战略高度,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对于潜在人才的外国接收留学生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外国留学生数量规模和质量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进入21世纪,韩国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对外宣传韩国的经济和文化,将吸引优质人才资源来韩国留学制定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陆续出台了针对留学生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在“量”上保证了留学生的招生,还从“质”上保证了留学生的管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实质性的借鉴和启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推拉理论、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中的过程模型来阐述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等过程。其中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分析政策的制定动因,用推拉理论来总结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成效以及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一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主题的选择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届定等做一个总体性的介绍。第二部分阐述研究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共政策理论模型、推拉理论的相关理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第三部分对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概述,并分析每个阶段的发展背景。第四部分从政府、高校(汉阳大学)和社会(釜山市)对留学生招收政策的实施措施进行分析。政府主要从招生宣传、入学通道、支援政策、毕业跟踪四个方面实施;高校的实施措施主要从与海外合作进行招生宣传和包括学业、生活和就业在内的各项支援制度等方面进行;社会的实施措施则是从成立专门机构、提供各种生活支援、促进留学生与社会交流和就业帮扶等方面进行的。第五部分将分析韩国接收留学生的现状,从中总结出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成效和问题,成效包括建立了留学生招生和管理质量体系和信息化招生系统、实施全方位的支援政策。问题包括留学生生源国过于单一、入学门槛较低、对留学生学业管理不严、针对留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具体等,并提出今后政策改进的方向。第六部分将先概述我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发展,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接收留学生政策存在的问题点,并借鉴韩国的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加强顶层设计,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完善来华留学生招生选拔制度;健全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来华留学生配套支援体系。
朱青青[5](2020)在《中国高校学生的国际组织实习经历:现实情境与发展困境》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日益成为各国之间展现实力、争夺话语权的博弈平台。中国尽管在国际事务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仍面临在重要国际组织中的任职人员数量不足、职级偏低、话语影响力弱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的人数不断增加,但能留任以及愿意留任者偏少。尽管学界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的困境有所讨论,但鲜有研究从国际组织实习生的实习经历出发,剖析高校学生在国际组织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困境。本研究梳理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的政策,对23名赴国际组织实习的高校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对2名高校教授和3名国际组织官员进行非正式访谈。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A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班进行个案分析,探究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成效。本研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层层切入,揭示实习生在国际组织实习过程中面临的角色困境、组织融入困境和平台支持困境,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实习生的角色困境表现为实习生对自我角色的认知、身份转换与冲突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在实习过程中的角色认同感构建不强。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面临学生角色、国际实习生角色以及家庭子女角色等多重角色扮演的冲突,需要应对实习与学业、就业的矛盾,传统文化观念差异的冲突以及职场角色转换的困难。面临学业、实习、就业冲突时,高校在学制学分、延迟毕业、就业安排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和完善的保障应对措施。在与传统文化观念交锋时,社会整体对海外实习和全球就业的认知仍较保守,存在一定偏见和误区。而在实习过程中呈现的岗位胜任力不足,在团队中处于边缘化地位,都导致实习生自我角色认同不高,形成角色困境。第二,实习生的组织融入困境表现为对组织文化特征的不适应、组织发展前景不乐观以及组织内部沟通模式差异导致的组织认同感不强。从实习生对国际组织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前景评价以及个体的行为表现来看,实习生较难适应国际组织官僚主义、竞争主义、个人主义的文化氛围;习惯委婉表达的低语境交流模式,不适应组织内部直接沟通的高语境交流模式,沟通交流存在隔阂;对组织发展前景持观望态度;职业发展路径艰难,不利于个体晋升发展,缺乏职业吸引力。第三,实习生平台支持困境表现为实习渠道匮乏、实习人才资源缺乏统合,组织关系网络松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实习生岗位胜任力方面仍存在不足。政府作为主要输送管理平台,其负责的国际组织实习项目流程复杂,培训针对性不足,后期缺乏管理反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建设平台,存在课程设置宽泛、教师专业实践性不足、应对特殊情况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形成实习生实习中的平台支持困境。形成实习生发展困境的深层要素是能力(国际组织岗位胜任力)、文化(文化理念)与平台支持(政府高校培养输送)。因此,为推动高校学生国际组织实习持续发展,需着力提升能力、平台与文化三者的相互作用。岗位胜任力的提升需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平台支持发挥作用需要完善和健全外部保障机制,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需要文化包容和观念的扭转,这对应对实习生国际组织实习困境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张仕欣[6](2020)在《中国留学生在法国跨文化适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法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前往法国进行学习和深造。中法两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更好地融入法国社会将是他们留学生涯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次研究关注目前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的在交际,学业以及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的跨文化适应情况,以自编量表和访谈的形式来探究他们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与面临的跨文化适应困境和影响因素。得到结果,(1)交际适应受到在法国留学的时长,语言水平和生活费来源途径的影响;(2)学业适应受到性别,年龄,院校类型,就读的学历水平,留法时长,花销范围,生活费来源,语言水平和生活适应水平的影响;(3)生活适应受到留法时长,生活费来源,花销范围和交际适应的影响。通过补充访谈可以看出,尽管留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各自的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困难表现和应对表现。但是他们仍然是符合问卷调查的共性特征。本次研究总结了影响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留学时间,语言水平和经济支出与收入方面。最后研究对中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法国的留学生活,完成学业提出了建议。
杨丰[7](2020)在《研究生出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应用系统层出不穷,而作为拥有大量学生的高校,学生出国与回国的申请越来越多,国家公派项目也为大量学生提供了境外交流机会,这些都由高校各部门进行数据管理,研究生院每天需要处理许多复杂的学生工作。如果由人工手动解决,不仅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出国很多年,校内信息丢失,导致无法处理回国的情况,而且学生审核状态也需要经过多次变化,万一学生审核途中发现相关申请信息需要修改,改正后审核流程可能需要重新进行一遍,这对于处理大量任务的的老师以及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且繁琐的,而另一方面,繁琐的工作量也会导致人员审核过程中效率降低。若是采用高校系统进行统一信息管理的方式,系统能够迅速查询以及处理,数据可以得到永久保存。在出现大量学生出境留学、公派与国际会议申请时,各级审批也可以精准定位进行处理,不会出现审核失误或延迟的情况。整个系统实现统一的数据与流程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减轻老师们和学生们的负担。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学生出国事务中存在的申请及审核的日常业务需求进行了分析,了解了申请与审核过程中主要的工作以及业务流程,最终设计和开发出一个用于处理学生出国申请的系统。系统中每个学生提交的申请都需要各自的导师才能进行审核,每位导师也只能查看和审核自己的学生。随后经过学院秘书、研究生院老师等逐一进行审核。其中,学院秘书包括学生所在学院的一级学院秘书以及二级学院秘书,流程审核中包括许多不同的状态。因此,针对于管理一系列数据变化的需求,开发一套面向于后台信息与数据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因此系统引入工作流技术,对所有不同的审核节点及状态进行专业的管理,防止其中的某一步出现审核疏漏,也更好的保障了信息的访问及修改。考虑到高校提出的业务要求,为了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采用浏览器端和客户端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开发。对于学生、学生导师、学院管理人员这类用户,采用B/S模式使得大量用户能够同时使用,研究生院则采用C/S开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学生出国管理系统的学生申请信息分析,基于需求分析的概要分析和详细设计、架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等。其中SSH开发架构贯彻到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周莹[8](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袁丽娜[9](2020)在《“斯芬克艺术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史上美术留学生将中国的文化符号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交流使者,同时美术生留学归国之后,为国内美术类学科的建设与完善、推动美术工艺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0年左右,艺术留学热潮催生出专业化的艺术留学这一新兴行业,随着艺术留学的快速发展,艺术留学传播受到日益关注。艺术留学传播不仅关乎留学申请或海外生活指导,也是中外艺术交流和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本研究旨在思考如何将艺术留学传播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本文以“斯芬克艺术教育”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并选取该微信公众号自2018年1月1日到2019年3月15日期间发布的498篇推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微信公众号的叙事特点和意义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研究问题是:(1)叙事主体是谁并试图构建怎样的媒介形象?(2)传播内容包括哪些?(3)通过怎样的叙事视角传递信息?(4)叙事符号呈现出哪些特点?经研究发现,作为给学生艺术留学申请或海外生活提供信息指导的专业人士,导师、优秀毕业生、驻校记者等,亦或国外教授,他们热爱艺术、有着较高的审美志趣和艺术素养,善于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汲取创作灵感,并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表达思考。通过全知视角主导,内视角为辅助,外视角作为点缀的叙事视角讲述了艺术留学申请、艺术周边话题及海外生活等方面的讯息。从叙事符号角度来看,综合使用文字、图片、表格和表情包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呈现,以吸引受众关注。研究结果还显示,微信公众号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影响预期的传播效果。叙事者的艺术专长展示不足、对受众感兴趣的栏目推送较少、叙事视角偏居高临下、叙事符号吸引力不强,导致推文的阅读量较低。基于此,本研究从叙事者的主体群像提升、叙事内容的趣味性、叙事视角的变换以及叙事符号的表达力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推及到国际传播角度,为涉外社交媒体的叙事策略提出建议。
李双凤[10](2020)在《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出国留学也越来越大众化。旺盛的留学市场需求也导致留学中介行业快速发展,留学中介从起步发展到饱和状态,依靠留学需求和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留学中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留学市场上出国人员数量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但留学中介却开始面临客户量逐年下降、业绩不断下滑的趋势。客户需求的升级对留学中介的挑剔程度越来越高,留学中介要不断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升级,实现战略转型和产品创新,留学产品多元化是留学中介规避风险和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留学中介采用产品多元化战略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AW留学中介自2009年成立以来就实施产品多元化经营战略,在行业内属于建立比较晚,但是发展快速、稳定且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AW集团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解决客户不断升级需求的研究,将为整个留学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本论文首先立足于多元化战略理论,将多元化理论与留学中介的战略实践紧密结合,综合运用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的“波特五力模型”,解析留学中介实行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通过对部分留学中介的实地调查采访、个案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对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经营的成功案例---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详细剖析,将留学中介的产品多元化经验推广到整个留学中介行业。最后,针对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从而实现留学中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外留学申请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外留学申请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 |
2.1.1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 |
2.1.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成 |
2.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
2.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
2.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
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
2.3.1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
2.3.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2.3.3 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
第3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
3.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3.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3.1.2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
3.2 以西方社会相关理论为参照 |
3.2.1 推拉理论 |
3.2.2 跨文化适应理论 |
3.2.3 承认理论 |
3.3 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为借鉴 |
3.3.1 社会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
3.3.2 教育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知识借鉴 |
3.3.3 法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借鉴 |
第4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 |
4.1 新中国成立前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早期萌芽(1872—1948) |
4.1.1 晚清时期专制化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
4.1.2 民国时期多元复杂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初步探索(1949—1977) |
4.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教育发展历程 |
4.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 |
4.3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调整(1978—2011) |
4.3.1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教育的规范调整 |
4.3.2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发展 |
4.4 社会主义新时代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创新(2012 至今) |
4.4.1 新时代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概述 |
4.4.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走向 |
第5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
5.1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多元视角 |
5.1.1 世界观考察 |
5.1.2 政治观考察 |
5.1.3 人生观考察 |
5.1.4 法治观考察 |
5.1.5 道德观考察 |
5.2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表征 |
5.2.1 备受争议的爱国言行 |
5.2.2 漂浮不定的文化认同 |
5.2.3 相对漠然的政治态度 |
5.2.4 孤独失序的心理状态 |
5.2.5 较为薄弱的法治素养 |
5.3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成因 |
5.3.1 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 |
5.3.2 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政观照 |
5.3.3 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
5.3.4 国外负面舆情产生不良诱导 |
5.3.5 种族主义带来多元文化冲突 |
第6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路径 |
6.1 确定教育主体: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6.1.1 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 |
6.1.2 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 |
6.1.3 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 |
6.2 完善教育内容: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
6.2.1 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 |
6.2.2 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 |
6.2.3 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 |
6.3 创新教育方式: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 |
6.3.1 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 |
6.3.2 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方式建构互信关系 |
6.3.3 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报国热情 |
6.4 健全制度体系: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
6.4.1 优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布局 |
6.4.2 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治建设 |
6.4.3 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访谈提纲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开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具有紧迫性 |
(二)目前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仍不足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留学、留学生、国际学生 |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 |
四、文献综述 |
(一)中国留学生教育史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研究现状 |
(三)文献研究述评 |
五、分析的理论基础 |
(一)世界体系理论 |
(二)推拉因素理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
(三)公共外交和“软实力”理论 |
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1992) |
第一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俄为师”的留学生教育 |
二、重视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 |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 |
四、留学生教育的暂时停滞与缓慢恢复 |
第二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重新开启 |
一、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
二、重新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遣留学生 |
三、建立派出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
四、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
第三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 |
一、扩大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政策 |
二、重新开始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 |
三、逐步创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
第四节 重新起步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
一、国际关系是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
二、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具有显着国别差异 |
三、探索建立系统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
第二章 深化改革时期的繁荣发展与局部失衡(1993-2009) |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发展 |
一、确立“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生教育政策 |
二、政府间协议推动派出留学生教育 |
三、通过校际交流项目派遣留学生 |
四、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派出留学生教育 |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新成果 |
六、派出留学生安全问题开始集中显现 |
第二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
一、从“积极稳妥发展”到“扩大规模”政策的转变 |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 |
三、孔子学院建设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 |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的结构分布特点 |
五、进一步规范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成果逐步显现 |
第三节 深化改革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
一、国际政治环境为留学生教育提供发展机遇 |
二、市场因素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局部结构失衡 |
四、派出和接收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
第三章 留学生教育契合国家战略的功能日益突出(2010-2018) |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新进展 |
一、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 |
二、中俄人文交流机制推动赴俄留学生教育发展 |
三、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机制促进向泰国和马来西亚派遣留学生 |
四、非通用语种建设加快向印度和巴基斯坦派遣留学生 |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的管理日趋完善 |
六、留学生教育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综合情况的了解 |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的新格局 |
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加速发展 |
三、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教育援助的持续增长 |
四、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
五、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变迁 |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
第三节 加速发展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
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 |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呈现双向增长趋势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从强调规模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观念转变 |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安全面临新挑战 |
第四章 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历史经验及深层次问题 |
第一节 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对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教育水平是与中国教育合作的基础 |
三、中国经济实力和教育政策决定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走向 |
第二节 派出与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内在联系与特征 |
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演进过程 |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特征 |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历史经验 |
一、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
二、法制化建设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保障 |
三、国际化和市场化是“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
第四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
一、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仍缺乏系统规划 |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加速转变观念 |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亟待多方联动 |
第五章 新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充分认识留学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留学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 |
二、留学生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融入全球教育体系 |
三、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优秀的开拓者与践行者 |
第二节 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 |
一、建立科学严谨的出国留学信息统计机制 |
二、加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派留学生的资助力度 |
三、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研究,提供就业政策支持 |
第三节 全面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
一、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服务国家整体发展 |
二、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
三、适当控制规模,发展“一带一路”精英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3)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
2.1 概念界定 |
2.1.1 职业发展培训概念界定 |
2.1.2 产品优化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ADDIE模型 |
2.2.2 长尾理论 |
2.2.3 商业模式画布 |
2.2.4 消费者旅程地图 |
2.3 研究现状 |
2.3.1 国内外职业发展培训研究现状 |
2.3.2 国内外产品优化研究现状 |
第3章 B公司所在行业情况及其职业发展培训产品介绍 |
3.1 职业培训行业情况 |
3.1.1 职业培训所处的宏观环境 |
3.1.2 职业培训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3.1.3 职业培训行业的产品情况 |
3.2 B公司及其职业发展培训产品介绍 |
3.2.1 B公司基本介绍 |
3.2.2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介绍 |
第4章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问题的调研分析 |
4.1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的问卷调研 |
4.1.1 调研目的 |
4.1.2 调研设计思路 |
4.1.3 调研结果与分析 |
4.2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存在的问题 |
4.2.1 产品单一未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 |
4.2.2 产品定位模糊 |
4.2.3 产品运营流程过度依赖培训师 |
4.2.4 产品推广与大学生群体消费习惯脱节 |
4.3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负责人及核心用户的访谈调研 |
4.3.1 访谈目的 |
4.3.2 访谈内容 |
4.3.3 访谈的总结与分析 |
4.4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问题形成的原因 |
4.4.1 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培训产品设计流程 |
4.4.2 产品培训效果难以标准化 |
4.4.3 团队分工及职责目标设定不合理 |
4.4.4 产品与市场联动效果未进行整体规划 |
第5章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的优化方案 |
5.1 方案设计的理念与目标 |
5.2 围绕大学生核心用户需求进行培训产品设计 |
5.2.1 调整后的业务流程 |
5.2.2 调整后的验收指标 |
5.3 培训产品功能拆分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
5.3.1 内容产品发挥长尾效应 |
5.3.2 短程产品帮助衔接引流 |
5.3.3 核心培训产品定位转型 |
5.4 跨部门协作及项目制问责,提高运营效率 |
5.4.1 市场人员 |
5.4.2 运营人员 |
5.4.3 培训师 |
5.5 产品推广配套目标大学生市场制定活动方案 |
5.5.1 结合用户标签设计主题市场活动 |
5.5.2 围绕用户职业发展规律切入不同产品 |
5.6 保障措施 |
第6章 结论 |
6.1 本文结论 |
6.2 本文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附录一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原消费者旅程地图 |
附录二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目标人群调研问卷 |
附录三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负责人访谈记录 |
附录四 :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核心用户访谈大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 |
1.1.2 我国的接收留学生政策尚待完善 |
1.1.3 韩国接收留学生工作方面取得显着成果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届定 |
2.1.1 留学生 |
2.1.2 接收留学生政策 |
2.2 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
2.3 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 |
2.4 推拉理论 |
第3章 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变迁 |
3.1 规模扩张时期政策(2001年-2007年) |
3.1.1 外国留学生招生扩大综合方案 |
3.1.2 留学韩国计划 |
3.2 质量管理时期政策(2008年-2013年) |
3.2.1 留学韩国计划发展方案 |
3.2.2 外国留学生支援和管理改善方案 |
3.2.3 外国留学生招生多元化战略方案 |
3.2.4 外国留学生招生和管理认证制度 |
3.2.5 留学韩国计划2020 |
3.3 质量、规模提升时期政策(2014年至今) |
3.3.1 战略性留学生招生和居留支援方案 |
3.3.2 留学生招生扩大方案 |
第4章 现阶段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 |
4.1 现阶段韩国接收留学生的动因分析 |
4.1.1 社会文化方面 |
4.1.2 政治方面 |
4.1.3 经济方面 |
4.1.4 学术方面 |
4.2 现阶段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内容 |
4.2.1 《战略性留学生招生和居留支援方案》内容梳理 |
4.2.2 《留学生招生扩大方案》内容梳理 |
4.3 现阶段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特点 |
4.3.1 立足支援角度,提供全周期性服务 |
4.3.2 注重质量管理,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
4.3.3 重视特色学科建设和毕业支援,对接国际人才战略 |
第5章 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实施 |
5.1 政府的实施措施 |
5.1.1 加大招生宣传 |
5.1.2 优化入学通道 |
5.1.3 完善支援环境 |
5.1.4 推进毕业后的跟踪支援 |
5.2 高校的实施措施 |
5.2.1 加强与海外交流,扩大招生宣传 |
5.2.2 完善各项支援制度 |
5.3 社会的实施措施 |
5.3.1 釜山市外国接收留学生概况 |
5.3.2 具体措施 |
第6章 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评价 |
6.1 韩国接收留学生现状分析 |
6.1.1 外国留学生数量 |
6.1.2 外国留学生来源地 |
6.1.3 外国留学生学习类别和专业类别 |
6.1.4 外国留学生生活支援 |
6.1.5 外国留学生毕业相关情况 |
6.2 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成效 |
6.2.1 奖学金支援方面 |
6.2.2 教学质量方面 |
6.2.3 生活支援方面 |
6.2.4 学业支援方面 |
6.2.5 毕业支援方面 |
6.3 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6.3.1 韩国接收留学生的问题 |
6.4 韩国外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发展方向 |
第7章 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
7.1 中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的演变 |
7.1.1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1978) |
7.1.2 改革开放以后(1979-2000) |
7.1.3 新世纪以后(2001-2014) |
7.1.4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后(2013至今) |
7.2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接收留学生存在的问题 |
7.2.1 来华留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 |
7.2.2 “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接收留学生存在的问题 |
7.3 韩国接收外国留学生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
7.3.1 加强顶层设计,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
7.3.2 完善来华留学生招生选拔制度 |
7.3.3 健全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 |
7.3.4 优化来华留学生配套支援体系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中国高校学生的国际组织实习经历:现实情境与发展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
一、研究问题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 |
一、理论基础 |
二、分析框架 |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高校学生海外实习研究 |
二、国际组织人才素质及胜任力研究 |
三、学界对国内外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对比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第二章 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及其人才培养输送政策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历程 |
一、被排挤在外:1949 年-1971年 |
二、重新合作:1971 年-1978年 |
三、全面学习:1978 年-2000年 |
四、深入发展:2000 年-至今 |
第二节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的政策分析 |
一、完善相关政策发展 |
二、推进信息平台建设 |
第三章 实习生的角色适应:冲突、调适及建构 |
第一节 角色冲突中的自我对话和内在调适 |
一、时间空间冲突:耽误学业、错过就业的风险 |
二、行为模式冲突:职场新人的文化适应和融入 |
三、家庭观念冲突:对“安土重迁”观念的挑战 |
第二节 角色认同中的自我反思建构 |
一、角色定位:关注自我还是关注国际? |
二、角色胜任:岗位能力具备还是欠缺? |
三、角色地位:团队的核心成员还是边缘化的局外人? |
第四章 实习生的组织融入:多元文化适应和职业发展前瞻 |
第一节 多元融合的组织文化特征 |
一、“官僚主义”:按章办事,效率低下,等级分明 |
二、“尊重分享”:开放包容,分享合作 |
三、“丛林法则”:信息获取和资源竞争 |
四、“利益互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理念的碰撞 |
第二节 组织中的沟通差异和文化安全感构建 |
一、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交流模式 |
二、“抱团”习惯下的文化安全感构建 |
第三节 组织发展前景及岗位发展潜力 |
一、组织发展前景:资金短缺,人员紧缩 |
二、岗位发展潜力:艰难的职业发展路径 |
第五章 实习生的平台支持:政府输送与高校培养 |
第一节 政府平台的输送及管理分析 |
一、政府输送国际组织人才现状及反思 |
二、政府管理国际组织人才现状及反思 |
第二节 高校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的模式及个案分析 |
一、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分析 |
二、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班个案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和建议 |
一、岗位胜任力提升: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及创新 |
二、平台支持加强:外部保障机制完善和健全 |
三、文化环境创建:文化包容和观念扭转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一、本文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国际组织实习生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初始编码形成过程——以S9的部分访谈资料分析为例 |
附录三 伦理审查说明 |
后记 |
(6)中国留学生在法国跨文化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现实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跨文化适应维度 |
(三)跨文化适应的理论与模型 |
(四)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
(五)海外中国留学生群体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理论基础和框架 |
(一)跨文化交际适应 |
(二)跨文化学业适应 |
(三)跨文化生活适应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假设 |
四、研究目的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 |
六、研究思路 |
七、研究对象和样本 |
第三章 问卷设计 |
一、制定问卷 |
二、信效度检验 |
(一)信度检验 |
(二)效度检验 |
(三)因子分析 |
第四章 中国留法学生跨文化适应分析 |
一、中国留法学生的特征、留学动机和留学期望 |
(一)中国留法学生的现状 |
(二)来法国留学的动机 |
(三)来法国留学的目的 |
二、中国留法学生交际适应研究结果 |
(一)交际适应量表信效度检验 |
(二)交际适应研究结果分析 |
三、中国留法学生学业适应研究结果 |
(一)学业适应量表信效度检验 |
(二)学业适应研究结果分析 |
四、中国留法学生生活适应研究结果 |
(一)生活适应量表信效度检验 |
(二)生活适应研究结果分析 |
五、中国留法学生跨文化适应总结 |
(一)交际适应 |
(二)学业适应 |
(三)生活适应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一、中国留法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 |
(一)在法国生活的时间 |
(二)经济收入 |
(三)语言水平 |
(四)生活开销 |
(五)其他因素 |
二、提高中国留法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建议 |
(一)提高语言水平 |
(二)积极寻求工作和奖学金机会 |
(三)保障合理的经济收入和开支 |
(四)选择适合的专业和院校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研究生出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需求分析 |
2.1 系统需求描述 |
2.2 用例建模 |
2.2.1 系统整体用例图设计 |
2.2.2 系统出国管理用例图 |
2.3 系统活动图设计 |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3章 概要设计 |
3.1 系统功能架构 |
3.2 业务规则分析 |
3.3 系统软件架构 |
3.3.1 B/S端架构设计 |
3.3.2 C/S架构设计 |
3.3.3 ACTIVITI技术 |
3.3.4 BPMN流程 |
3.4 系统网络架构 |
第4章 详细设计 |
4.1 系统建模设计 |
4.1.1 系统包图 |
4.1.2 类结构设计 |
4.2 系统主要业务动态协作设计 |
4.2.1 学生申请出国留学过程设计 |
4.2.2 学生申请公派留学过程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结构设计 |
4.3.2 数据表设计 |
4.3.3 数据库逻辑设计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工作流配置 |
5.1.1 开启工作流 |
5.1.2 申请出国工作流BPMN |
5.2 学生申请出国功能的实现 |
5.2.1 开启工作流申请 |
5.2.2 提交归国申请 |
5.2.3 公派各类型申请 |
5.3 审核功能的实现 |
5.3.1 导师审核出国申请 |
5.3.2 审核公派申请 |
5.3.3 学院代替导师审核 |
5.3.4 C/S端研究生院审核出国信息 |
5.4 QS、泰晤士报大学排名数据爬取 |
5.5 导出与下载报表 |
5.5.1 学院导出公派推荐顺序表格 |
5.5.2 学生下载出国审批表 |
5.6 研究生院修改出国审核节点 |
5.7 研究生院权限控制 |
5.8 数据统计展示的实现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斯芬克艺术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艺术留学研究 |
2.2 留学微信公众号研究 |
2.3 叙事学理论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问题 |
3.3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 |
4.1 传播主体及其群体形象 |
4.1.1 传播主体-叙事者 |
4.1.1.1 导师 |
4.1.1.2 优秀毕业生 |
4.1.1.3 驻校记者 |
4.1.1.4 外籍艺术院校教授 |
4.1.1.5 隐含作者-新媒体团队 |
4.1.2 传播主体群体形象 |
4.2 传播内容 |
4.3 叙事视角 |
4.3.1 零聚焦主导叙事 |
4.3.2 内聚焦辅助叙事 |
4.3.3 外聚焦点缀叙事 |
4.4 叙事符号 |
4.4.1 文字类叙事符号 |
4.4.1.1 标题和摘要吸引力不足 |
4.4.1.2 新闻敏感有待提升 |
4.4.1.3 正文叙事深度略显浅显 |
4.4.1.4 互动叙事匮乏 |
4.4.2 非文字类叙事符号 |
4.4.2.1 叙事图片-新闻背景有待完善 |
4.4.2.2 表情包-叙述趣味化手段有待强化 |
4.4.2.3 数据可视化手段-强化叙事张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斯芬克艺术教育”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15日发布的推文 |
附录2: 文中国外院校名称缩略语对应的中文名称及国家分布 |
(10)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主要方法 |
1.2.1 研究的主要思路 |
1.2.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概念界定 |
2.1 关于产品多元化战略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产品多元化概念的界定 |
2.2 留学中介的研究现状和概念界定 |
2.2.1 研究现状 |
2.2.2 留学中介的概念界定 |
2.3 评述 |
第3章 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的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
3.2.2 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分析 |
3.2.3 购买者分析 |
3.2.4 供应商分析 |
3.2.5 替代产品或服务 |
第4章 AW留学中介的SWOT分析和产品多元化战略选择 |
4.1 AW留学中介的总体发展状况 |
4.1.1 AW留学中介的成长历程 |
4.1.2 AW留学中介的发展理念、使命和愿景 |
4.2 AW留学中介产品的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Strength) |
4.2.2 劣势分析(Weakness) |
4.2.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
4.2.4 威胁分析(Threats) |
4.3 基于BCG分析法的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选择 |
4.3.1 波士顿矩阵BCG分析法 |
4.3.2 AW留学中介不同类型产品的市场占比份额 |
4.3.3 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类型选择 |
第五章 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的业务内容及其主要问题 |
5.1 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的业务内容 |
5.1.1 出国留学业务板块 |
5.1.2 背景提升业务板块 |
5.1.3 语言培训业务板块 |
5.1.4 低龄留学业务板块 |
5.2 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的主要问题 |
5.2.1 分公司的产品多元化扩展速度过快 |
5.2.2 咨询顾问流动性强 |
5.2.3 核心留学业务优势被弱化 |
5.2.4 品牌宣传高于实际提供的服务 |
5.2.5 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规划不足 |
第6章 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实施策略 |
6.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 |
6.1.1 引进优秀管理人才 |
6.1.2 多措并举留住人才 |
6.2 做好专业留学业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6.2.1 做好美国留学市场 |
6.2.2 建立DIY学生产品库 |
6.2.3 推出免费留学申请服务 |
6.2.4 尽力争取满意的录取结果 |
6.3 以服务树品牌,以诚信谋发展 |
6.3.1 及时做出补救措施 |
6.3.2 保密客户的私人信息 |
6.3.3 打造一站式个性化定制服务 |
6.3.4 提高客户满意度 |
6.4 开设留学后的心理咨询跟踪辅导 |
6.4.1 跟踪留学生家长 |
6.4.2 注意低龄留学生的心理变化 |
6.5 产品多元化的长期战略制定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海外留学申请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瑶.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D]. 杨薇.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6)
- [3]B公司职业发展培训产品优化研究[D]. 刘斯亮.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3)
- [4]韩国接收留学生政策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姜子莲. 南昌大学, 2020(01)
- [5]中国高校学生的国际组织实习经历:现实情境与发展困境[D]. 朱青青.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6]中国留学生在法国跨文化适应研究[D]. 张仕欣.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7]研究生出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丰. 山东大学, 2020(12)
- [8]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斯芬克艺术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叙事研究[D]. 袁丽娜.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10]AW留学中介产品多元化战略研究[D]. 李双凤.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