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用油进口增大谨防质量下降(论文文献综述)
杨璇[1](2020)在《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DAG和网络拓扑方法》文中认为大宗商品是我国发展建设的原材料和生产活动的基础消费品,我国已成为大宗商品第一大消耗国,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日益加。于此同时,随着商品金融化的推进,大宗商品成为多元投资组合中的热门工具,其价格联动性逐渐增加,跨板块传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愈发显着,防范商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和风险共振成为题中之义。因此,本文基于大宗商品大类板块视角,探讨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及其网络结构特征。具体地,本文针对2004年8月至2019年4月我国六种大宗商品板块(化工、能源、软商品、有色金属、油脂油料以及谷物)价格指数日数据,首先采用有向无环图(DAG)识别同期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SVAR方差分解。然后,基于TVP-VAR模型,应用动态波动溢出网络方法,考察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方向、强度及其时变特征。实证研究结果:(1)DAG方法证实商品板块间存在同期因果关系,且能源和化工板块在价格传导网络中占主导地位,而油脂油料扮演交换中心的角色,同时传递和接收价格波动冲击。(2)动态波动溢出网络方法证实:第一,总溢出指数表明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商品间跨板块联动而产生。第二,方向性波动溢出指数“FROM”与“TO”显示油脂油料和有色金属是波动的主要传递者,而软商品则是主要接收者。同时研究证实波动溢出随时间变化,且在经济动荡时期有所增强。第三,净溢出效应指数(“NET”)表明大部分板块在波动的传递者和接收之间频繁切换,相比之下,有色金属和油脂油料几乎在整个样本期间都处于波动溢出效应的传递者。此外,基于成对净溢出指数,进一步发现有色金属和油脂油料彼此相对独立,较少受到对方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多元化投资和资产配置,并对我国监管部门完善大宗商品市场风险防范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及学术价值。
李满宇[2](2020)在《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2019年猪肉价格一路暴涨,让人们在关注价格、探究原因的同时,对肉类加工行业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面爆发以后,“天下无疫,食安为先”更是喊出了每个人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真实心声。在这个特殊背景下,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打出“产地专供、科技护航”、“品质保障,满足品质和安全诉求”等宣传理念来吸引消费者,但仍挡不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进口食品。因此,本文特选取了我国的一家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从内部多方面、多角度减少外部影响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干扰,并希望能够对食品企业规范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与时俱进的、具有特殊适应性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概念、要素、目标、原则及运行程序,并对内部控制的三大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为案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其次,运用实际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控制、控制活动、信息传递沟通、内部监督)的角度对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KES食品公司内部坏境存在明显的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文化氛围不强、权责划分不一致等问题,存在风险隐患,信息沟通传递存在短板,有待于进一步强化,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存在诸多漏洞,还需更精细化、制度化的完善。接着分析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然后,根据实地调查与分析的结果,依然是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的角度提出解决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建议,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优化。最后得出结论,旨在为食品加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价值参考。
郑向阳[3](2020)在《疫情全球肆虐 中国如何应对——访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团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肆虐,我国最先经历了病毒的冲击,当前美国和欧洲成为重灾区,拐点至今还未出现,而印度和非洲极可能将成为下一个大爆发的中心。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我国已基本控制了本土疫情,同时加强了输入性疫情的防控,但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也不能在疫情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独善其身。日前,本刊记者郑向阳对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硕博士团队进行了专访。记者:当前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冲击?
周莹[4](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李明[5](2019)在《棉秆基微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药用压片与PCL材料增强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棉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大约1000多万吨,鉴于传统处理棉秆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研究棉秆资源的高值化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棉秆为原料探讨了棉秆制备微晶纤维素的工艺以及微晶纤维素作为压片赋形剂及聚己内酯(PCL)材料增强剂的增强机理、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为棉秆基微晶纤维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还制备了棉秆基纳米纤维素,为棉秆基纳米纤维素的深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1)为了探讨棉秆能否作为制备微晶纤维素的一种植物原料,详细分析了棉秆的微观结构形态和化学组分信息。棉秆的α-纤维素含量为50.0%,酸不溶木素含量为22.2%,灰分含量为5.7%,半纤维素20.2%,棉秆原料粉末的结晶度为35%。棉秆的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作为制备微晶纤维素的原料。但是棉秆灰分较高,其中钙盐含量占灰分25.3%,需要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部分灰分。结合棉秆自身的结构形态和化学组分信息,本文确立了以乙酸-乙醇法预处理的方法,并结合蒸煮、漂白及酸水解,制备了棉秆基微晶纤维素,达到了药典对灰分含量规范要求。乙酸-乙醇预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00℃,棉秆:乙酸:乙醇(w:v:v)为1:1:1,固液比1:10。所得棉秆得率为87.0%,灰份降低到1.10%,去除率达到80.7%。(2)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研究了棉秆浆水解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1.5mol/L HCl,90℃,60min,固液比1:10。研究发现,随着水解程度的加深,微晶纤维素的粒径D90与得率一样随之降低,参数D90很好地指示了纤维素水解的程度,能够更方便即时地表征水解过程。棉秆基微晶纤维素晶型属于典型天然纤维素I型,结晶度可达到80.3%。烘干温度对微晶纤维素形貌具有重要影响,应控制合适烘干温度(105-120℃),谨防温度过高损坏微晶纤维素。棉秆制备的微晶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其他生物复合材料。(3)通过酸水解法制备了棉秆纳米纤维素,并对棉秆纳米纤维素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酸离子在水解反应过程中更明显地剪断了002晶面的无定形区纤维素链。酸水解主要作用于纤维素大分子的分子内氢键,尤其是O(3)H…O(5)键。通过X光多晶衍射分析得到了棉秆纤维素的晶体模型。此外,随着纤维素长度的减小,分子间氢键的键能增加,键长没有明显的变化。通过对纳米纤维素晶体模型的基本理解可以为纳米纤维素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以及纳米纤维素的未来改性提供理论基础。(4)论文探讨了在微米尺度上纤维素源不同而导致的微晶纤维素的基本物化特性差异,以及通过作为药用压片赋型剂探讨了因纤维素源不同而导致的片剂力学性能差异。将微晶纤维素通过直接压片法制备了阿司匹林片剂,用拉伸压缩材料试验机测试了各片剂的力学性能。随着微晶纤维素颗粒尺寸(D50=30-100μm)的增大针叶木、阔叶木及棉秆压制的片剂硬度均呈下降趋势,竹与麻片剂硬度基本保持不变。微晶纤维素样品片剂硬度和拉伸强度的机械性能强烈依赖于水解难易程度(t值)。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t值与微晶纤维素片剂硬度(正)相关性是最显着的,t值越大,片剂的硬度越高。棉秆微晶纤维素的片剂力学性能优于竹和麻微晶纤维素,其排序和水解难易程度一致:针叶木>阔叶木>棉秆>竹>麻。引入t值作为鉴别微晶纤维素原料的优先次序是十分有效的,在考虑片剂硬度时应该注意微晶纤维素原料的选择,该研究的结果可为选择微晶纤维素原料时提供参考。(5)微晶纤维素可作为增强剂,探究了微晶纤维素对PCL材料的增强作用及机理。微晶纤维素与PCL材料之间会形成强的界面,这种界面源于氢键的形成,同时微晶纤维素的存在对PCL材料的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PCL材料的力学性能。棉秆基微晶纤维素的粒径(尺寸)也会影响PCL材料的机械性能,添加微晶纤维素并不改变PCL材料的熔融热力学性质,但是能提高PCL材料的熔融温度。(6)尽管微晶纤维素可以增强PCL材料的机械性能,但是粗糙度较高。本文通过将PCL与MA(顺丁烯二酸酐)的改性改善了PCL材料与微晶纤维素的相容性,在m(MA)/m(PCL)为40%,m(过氧化二苯甲酰:BPO)/m(PCL)为7%,反应时间3h时粗糙度下降了66.7%,接触角达到87.5°,拉伸应力提高了77.8%,提高了其疏水性。结果表明,PCL-MA与微晶纤维素界面相容性提高了,形成了一个相对坚固的网络。同时,PCL与MA发生了异相成核,添加微晶纤维素固体颗粒加剧了异相成核作用,正因为双重异相成核的作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
卜艺佳[6](2019)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愈加关心国民身心健康,不断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也不同于以往,但食品药品种类和加工技艺等日新月异,目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传统的监管制度体系和单一的监管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因此,研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本文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制度体系层面、监管主体层面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多维度分析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分析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现状,找出四个较为典型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剖析我国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问题找出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食品药品领域的研究较早,至今为止在制度体系、监管模式等方面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本文通过比较借鉴美国、欧盟和韩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提出完善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为,一是发挥立法机关、政府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行政审批制度,丰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手段;二是明确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包括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三是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公众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协同作用,包括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促进公众参与监管等。
王红梅[7](2019)在《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作用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速连续下台阶,跌破过去长达约20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同时,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由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转变为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减弱,甚至产生负的贡献。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呈现出发展动力转换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全球价值链重构期、外部需求不确定期和外贸政策转向期“五期”叠加的特点。在国内外形势均已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变迁,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命题。在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动力由传统的比较优势向规模经济与“大国市场”转变,我国不断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以及全球价值链重构正在加速进行的背景下,本文对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作用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对外贸易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这对于回答我国未来是否还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还要不要努力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8章。第1章为导论。第2章梳理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相关理论基础。第3章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变迁,分为四个阶段,不同时期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也略有不同。同时,对当前学术界围绕对外贸易地位和作用的争论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三章分别从内部因素——外贸发展动力、工业化发展阶段以及外部因素——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角度,对我国对外贸易及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变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三章为论文的核心章节部分,研究内容和观点如下。第4章为发展动力演变与我国对外贸易作用变迁研究。通过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期贸易顺差结构的比较,来识别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观察图形中数据点偏离趋势线的程度,对具体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度,对更多地属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部分产品借助贸易专业化指数(TSI)进行了再考察。然后从“大国市场”视角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新动力探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资本积累成为重要的比较优势来源,资本密集型产品逐渐占据我国比较优势产品篮子的主导地位。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的大国市场将逐渐成为开展对外贸易的新动力。总之,传统的发展动力削弱,新的发展动力还在孕育之中,这成为我国对外贸易进入新阶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第5章为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对外贸易作用变迁研究。首先对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一个国际比较研究,分别对美、德、日三国不同工业化阶段对外贸易发展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剖析。接着对我国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判断,并分析了我国工业化发展各阶段的对外贸易情况,最后得出各国经验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通过分析发现,我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并未结束,但已进入中后期阶段,服务业占比超过制造业。经济结构的转折性和趋势性变化,意味着我国外贸发展已进入拐点。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国外贸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会立即下降,但必将对我国外贸中长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总之,产业是本,贸易是流,工业化发展阶段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是我国外贸及其作用发生变迁的重要原因。第6章为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我国对外贸易作用变迁研究。从全球价值链及其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全球贸易萎缩的原因,是国际学术界较为主流的看法,也自然对我国的外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章首先介绍了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外贸发展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迁,最后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参考OECD创立的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OECD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对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我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贸易面临的结构性因素即全球价值链重构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轨迹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原因。第7章基于上述三种因素对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章将以上三种因素纳入统计分析中,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我国对34个代表性国家2000—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人均GDP、外国人均GDP、外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中国中间品进口额占贸易出口额比重、外国中间品进口额占贸易出口额比重、国外经济自由度、腐败的控制度、政府效能、监管质量对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潜力具有促进作用;而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中国与目标国的地理距离、公民话语权和问责制、政治稳定性、法制水平、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对外贸易出口潜力的提高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平均效率的分析发现,不管是从整体还是个体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实现,还存在着一定的挖掘和实现空间。第8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从外贸发展动力来看,我国的大国市场逐渐成为开展对外贸易的新动力。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工业化进程仍未结束,制造业仍然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从全球价值链重构看,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世界工厂”。这就决定了对外贸易仍将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未来提质量、调结构的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中,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仍将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杨小伟[8](2018)在《长春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现状及监管部门执法情况分析》文中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民心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国家、社会、公众的关注,2015版《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无论是法律保障层面还是社会导向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该法的颁布需要严格的执行才能充分实现其实践意义,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现实生活中的落实状况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地方立法的跟进、执法措施的选择、抽检工作的落实、法律依据的适用等各方面工作都要与新修订的法律相衔接,监管工作任务之艰巨、工作量之大需要集各方力量,在多方主体的参与下达到共同治理的效果。目的:在2015版《食品安全法》颁布的背景下,了解长春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情况及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执法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认识情况及对2015版《食品安全法》的知晓情况,通过对2015-2017年执法信息数据的搜集,了解长春市监管部门的执法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并结合长春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发现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及有待改进之处,为执法部门提供建议。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阐述食品安全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及监管比较,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长春市650名居民,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春市居民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情况、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保障、2015版《食品安全法》的了解情况等内容,利用描述性分析法了解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情况。对2015-2017年长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及抽查工作进行统计整理,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67.0%的消费者认为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是生产加工环节,超过一半的居民曾遇到过食品已过保质期、食品添加剂滥用、散装食品不卫生、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不同性别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3.8%的消费者表示购买食品时会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71.3%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食品的质量,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69.5%的人了解食品问题的主要监管部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62.5%的人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了解一点,具体不是很清楚。55.2%的人认为网络订餐没有实体店安全卫生,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网购食品出现问题后入网食品经营者、入网食品生产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皆有责任。45.4%的消费者表示完全不知道2015版《食品安全法》实施,57.5%的人表示没有阅读过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不同学历对于2015版《食品安全法》的阅读情况不具有统计学差异。41.8%的人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许可制度、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制度、十倍赔偿制度都不了解。2015-2017年长春市食品安全违法事件数量逐年减少,适用依据增多,处罚措施主要是罚款,罚款力度适中,食品抽样检查工作量明显增加,力度有所加大。结论:1.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有待加强,如何有效的维护消费者权益成为监管难点、重点。2.随着“互联网+食品”的普及,网购食品、网络订餐成为新兴的食品安全问题,其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隐蔽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执法的难度。3.2015版《食品安全法》及诸多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居民知晓率低,甚至完全不了解,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新闻媒介作用,增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4.2015-2017年长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数量逐年减少,食品抽样检查工作加强,罚款是主要的处罚措施且增加力度适中,执法情况良好。
单婵娟[9](2018)在《上海市慢性肾脏病患病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是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在许多国家,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达200例每百万人/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SRDS)2016年数据年报统计显示,成人普通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4.8%。在中国,不同地区CKD患病率约为9%—13%,且仍呈现上升趋势。截止2015年年末,我国成人慢性病的患病总数高达1.3亿人,但知晓率只有12.5%。如果能够提早发现、提早预防,可有效延缓疾病发展进程,防止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因此,尽快筛查并了解上海市不同年龄、性别及区域人群的患病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成为制定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和有效干预手段的急切需要。本研究紧密结合国家健康发展战略和三级诊疗制度,在充分分析人口、经济及卫生资源三要素的情况下,通过选取静安区和闵行区常住户籍人口,对其进行CKD筛查,探索研究上海市慢性肾脏病不同年龄、性别及区域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上海市制定慢性肾脏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为全国其他省市的慢性肾脏病调查提供思路和借鉴。材料与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截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在静安区和闵行区共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龄大于18岁且自愿参加CKD筛查工作的上海市常住户籍人口。筛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问卷调查涉及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涉及身高、体重和血压;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和血肌酐等检测。诊断标准采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K/DOQI指南,当肾损害>3个月,或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GFR<60ml/min/1.73m2)>3个月,诊断为慢性肾脏病。主要诊断指标为尿蛋白、尿红细胞、尿ACR和eGFR。年龄分组标准为:18-39岁为青年组;40-64岁为中年组;65岁及以上为老年组。利用SPSS 21.0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病史情况、实验室检查和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illis H检验法对不同年龄、性别、区域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研究各因素与是否患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时,采用了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在研究对象中,男性21343例,占40.51%,平均年龄(70.37±8.98)岁;女性31342例,占研究对象的59.49%,平均年龄(69.78±9.16)岁。从区域分布上看,静安区18554例,占研究对象的35.22%,闵行区34131例,占64.78%。从年龄分布上看,77%的调查对象集中分布在60-80岁之间,年龄跨度大,最小18岁,最大102岁。按照青年(18-34岁)、中年(35-64岁)和老年(65岁及以上)分组标准,则青年组513人,占0.97%;中间组13867人,占26.32%;老年组38305人,占72.71%。2.疾病史52685例研究对象中,高血压患者29912例(56.78%),糖尿病共检出19078例(36.21%),高尿酸血症1284例(2.44%),遗传性肾脏病史65例(0.12%),慢性肾炎家族史97例(0.18%),肾小管病变史950例(1.80%),肾脏超声异常383例(0.73%),肾穿刺活检术史23例(0.04%),肾移植病史12例(0.02%)。3.CKD患病情况CKD检出人数为13569例,患病检出率为25.75%。女性检出率为27.29%,男性检出率为23.5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9);老年组检出率高于中年组,中年组检出率高于青年组,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组检出率为77.31%,与青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与中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静安区检出率为35.32%,高于闵行区(18.32%),且两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这可能与静安区发达的区域经济和宏大的人口规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4.CKD分期与危险分层分期:3252例处于CKD1期(23.97%),5667例处于CKD2期(41.76%),6826例处于CKD3期(50.31%),756例处于CKD4期(5.57%),484例处于CKD5期(3.57%)。危险分层:低危患者4830例(35.60%),中危患者6089例(44.87%),高危患者1670例(12.31%),极高危患者980例(7.22%)。5.CKD影响因素慢性肾脏病影响因素包括地域、年龄、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尿酸血史和遗传性肾脏病史这7大因素(P<0.05),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1.257+0.377X1-0.77X2-0.177X3+0.135X4+0.108X5+0.208X6-0.729X7。纳入标准为α=0.05,模型的正确预测率66.1%。结论与建议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分别集中于CKD前三期,这提醒我们要积极应对、提早防治,以延缓CKD进程,减少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心理和疾病负担。应加强CKD初期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醒其定期复查以延缓进一步发展进程;定期随访CKD中期患者,严格按照三级转诊制度对实行治疗。整体上来看,应因地制宜,强化年龄分层管理,首先,应着重加强中老年CKD患者的管理,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从源头上阻止一部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转化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其次,广泛开展中低危患者定期筛查和中末期患者的定期随访工作,在未实行CKD筛查的地区广泛推广筛查工作,对已开展CKD筛查的地区提倡定期随访,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再次,在思想上应重视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时掌握CKD患病情况、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决策做基础,重视不同区域CKD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关键危险因素。最后,政府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居民的CKD认知水平,使患者在CKD初期症状轻微时及时就诊。
李亮[10](2017)在《高校室内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空气污染问题已被全世界广泛关注,不仅重视室外大气污染治理,更注重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室内”包括住宅、学校、医院、工厂、商用楼等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封闭空间。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高校内建筑物具有典型的建筑特征和通风特性,其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传播,归纳出室内污染物变化的影响因素。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连续对西安市某高校内教室、办公室、宿舍内的温湿度、CO2浓度、PM2.5、PM10、甲醛、VOCs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了各参数的量变规律,结果表明:(1)秋冬季节在正常天气条件下,未进入采暖期和采暖期时室内温度与湿度两者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教室中每天因仅在8:00前和14:00前对室内短暂通风,8:00-10:00、10:00-12:00、14:00-16:00三个不同时间段内室内温湿度变化规律不同。(2)上课时间普通教室内CO2浓度明显超标,最高值达到标准值1000ppm的5倍;宿舍全天内CO2浓度平均值略高于标准值;办公室因人均面积较大,CO2浓度低于标准值。(3)秋冬季节尽管门窗关闭,室外PM2.5及PM10浓度与室内两者的浓度均有显着正相关性;监测期间室内PM2.5的平均浓度为120 ug/m3,但最高值可达388 ug/m3,室内PM10浓度超出二级标准2%,超出一级标准68%;室内PM2.5与PM10的日平均浓度比值为0.9;降雨、建筑朝向、建筑高度均对室内PM2.5和PM10浓度有所影响。(4)室内甲醛浓度、VOCs浓度远低于标准值,其原因是由于该高校建筑物年代久远,远超过甲醛浓度、VOCs释放周期。采用ANSYS软件对该高校某教室不同自然通风方式下室内的温度场、速度场、CO2浓度的扩散、PM2.5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自然通风条件下教室中温度沿外窗向门的进深方向呈水平梯度递增;室内人体周边温度最高,但并不影响整体空间温度分布。不同的自然通风方式直接影响室内气流组织,使得CO2扩散程度不同,PM2.5浓度分布也差异显着。风速增大时,PM2.5在室内传播速度增快,室内PM2.5浓度含量升高;室外PM2.5浓度增大时,室内PM2.5浓度随之增大,但空气中PM2.5体积分数极小,室内PM2.5浓度变化趋势较小。
二、食用油进口增大谨防质量下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用油进口增大谨防质量下降(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DAG和网络拓扑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大宗商品价格溢出效应研究 |
2.2 网络测度法在溢出效应中的应用 |
2.3 研究评述 |
3 理论分析 |
3.1 价格联动的相关理论基础 |
3.2 大宗商品价格联动路径 |
4 模型构建与方法介绍 |
4.1 有向无环图(DAG) |
4.2 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 |
4.3 网络拓扑方法——动态波动溢出网络方法 |
5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5.1 样本预处理与统计性描述 |
5.2 有向无环图(DAG)结果分析 |
5.3 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结果分析 |
5.4 动态波动溢出网络方法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
2.1.1 内部控制的内涵 |
2.1.2 内部控制要素 |
2.2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2.2.1 现代组织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KES食品公司概况 |
3.1.1 KES食品公司的背景 |
3.1.2 KES食品公司的组织架构 |
3.1.3 KES食品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水平 |
3.1.4 肉类加工企业及其内部控制的特点 |
3.2 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3.2.1 内部环境现状 |
3.2.2 风险评估现状 |
3.2.3 控制活动现状 |
3.2.4 信息传递与沟通现状 |
3.2.5 内控监督现状 |
第4章 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4.1 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4.2 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 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4 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5 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章 优化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
5.2 健全KES食品公司的风险管理 |
5.3 调整KES食品公司的控制活动 |
5.4 规范KES食品公司的信息与沟通 |
5.5 加强KES食品公司的内部监督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棉秆基微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药用压片与PCL材料增强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棉秆 |
1.1.1 棉秆资源概况 |
1.1.2 棉秆的结构和组成 |
1.1.3 国内外棉秆资源的研究现状 |
1.2 微晶纤维素 |
1.2.1 微晶纤维素的用途 |
1.2.2 微晶纤维素的来源 |
1.2.3 微晶纤维素制备方法 |
1.2.4 微晶纤维素深度利用 |
1.3 纳米纤维素 |
1.3.1 纳米纤维素制备方法 |
1.3.2 纳米纤维素应用 |
1.4 聚己内酯(PCL) |
1.4.1 PCL简介 |
1.4.2 PCL应用 |
1.5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棉秆主要结构及组分的表征及分析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方法 |
2.2 结果讨论 |
2.2.1 棉秆主要形貌及化学组分分析 |
2.2.2 棉秆结晶度分析 |
2.2.3 棉秆纤维结构分析 |
2.2.4 棉秆纤维素化学结构分析 |
2.2.5 棉秆木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棉秆基微晶纤维素的制备与表征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棉秆制浆工艺分析 |
3.2.2 棉秆纤维水解工艺分析 |
3.2.3 棉秆基微晶纤维素红外分析 |
3.2.4 微晶纤维素热稳定性分析 |
3.2.5 微晶纤维素X光多晶衍射分析 |
3.2.6 微晶纤维素核磁分析 |
3.2.7 微晶纤维素的表面形貌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棉秆基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与表征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2 结果讨论 |
4.2.1 纳米纤维素表面形貌分析 |
4.2.2 棉秆基纳米纤维素化学键分析 |
4.2.3 纳米纤维素热力学性质分析 |
4.2.4 棉秆基纳米纤维素X光多晶衍射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晶纤维素片剂硬度的研究 |
5.1 实验部分 |
5.1.1 实验原料 |
5.1.2 实验仪器 |
5.1.3 实验方法 |
5.1.4 表征手段 |
5.1.5 SPSS统计分析 |
5.2 结果讨论 |
5.2.1 微晶纤维素的t值分析 |
5.2.2 微晶纤维素的化学成分分析 |
5.2.3 不同原料的微晶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
5.2.4 不同来源的微晶纤维素热力学分析 |
5.2.5 不同来源的微晶纤维素的压片机械性能分析 |
5.2.6 SPSS相关性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棉秆基微晶纤维素对PCL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
6.1 实验部分 |
6.1.1 实验原料 |
6.1.2 实验仪器 |
6.1.3 实验方法 |
6.2 结果讨论 |
6.2.1 棉秆基微晶纤维素含量对PCL力学性能影响 |
6.2.2 棉秆基微晶纤维素粒径对PCL力学性能影响 |
6.2.3 微晶纤维素/PCL成核作用分析 |
6.2.4 棉秆基微晶纤维素/PCL膜表面形貌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棉秆基微晶纤维素与PCL界面相容性的研究 |
7.1 实验部分 |
7.1.1 实验原料 |
7.1.2 实验仪器 |
7.1.3 实验方法 |
7.2 结果讨论 |
7.2.1 PCL与 MA反应分析 |
7.2.2 红外光谱分析 |
7.2.3 热稳定性分析 |
7.2.4 表面形貌分析 |
7.2.5 亲水与疏水性能分析 |
7.2.6 机械性能分析 |
7.2.7 PCL-MA成核作用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之处 |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基本框架和创新点 |
1.6.1 论文基本框架 |
1.6.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食品药品的概念界定 |
2.1.2 食品药品安全的概念界定 |
2.1.3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概念界定 |
2.2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主体、内容与模式 |
2.2.1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主体 |
2.2.2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内容 |
2.2.3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模式 |
2.3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外部性理论 |
2.3.3 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
2.3.4 协同治理理论 |
2.4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意义 |
第3章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
3.1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
3.1.1 《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基本法相继出台 |
3.1.2 相关配套法规政策陆续问世 |
3.2 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已经建立 |
3.3 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和其他主体的基本情况 |
3.4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典型案例 |
3.4.1 长生生物疫苗事件 |
3.4.2 鸿茅药酒事件 |
3.4.3 湖南槟榔事件 |
3.4.4 成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
第4章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4.1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1 政府职能未履行到位 |
4.1.2 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未承担应有社会责任 |
4.1.3 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
4.2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政府作用受限,相关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 |
4.2.2 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人定位不明确 |
4.2.3 非政府组织自身架构不完善,公众参与条件受限 |
第5章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国外经验借鉴 |
5.1 美国 |
5.1.1 健全的制度体系 |
5.1.2 非政府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
5.1.3 重视公民法律意识和食品药品安全意识的培育 |
5.2 欧盟 |
5.2.1 健全的制度体系 |
5.2.2 非政府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
5.2.3 重视国际间交流合作 |
5.2.4 较为成熟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 |
5.3 韩国 |
5.3.1 健全的制度体系 |
5.3.2 重视国际间交流合作 |
第6章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
6.1 有效发挥政府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主导作用 |
6.1.1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 |
6.1.2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 |
6.1.3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 |
6.1.4 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丰富监管手段 |
6.2 明确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定位 |
6.2.1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 |
6.2.2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
6.3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与公众的协同监管作用 |
6.3.1 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6.3.2 促进公众参与监管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作用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1.2.2 发展动力与对外贸易 |
1.2.3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对外贸易 |
1.2.4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对外贸易 |
1.2.5 对外贸易发展潜力 |
1.2.6 文献述评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发动机”论 |
2.1.1 分工理论 |
2.1.2 需求理论 |
2.1.3 供给理论 |
2.2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负效应”论 |
2.2.1 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
2.2.2 中心-外围学说 |
2.2.3 牵引增长学说 |
2.3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折衷”论 |
2.3.1 国际贸易重要性递减规律 |
2.3.2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辅助作用 |
2.3.3 诺克斯对“经济增长发动机”命题的修正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变迁 |
3.1 不同发展阶段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3.1.1 第一阶段(1978—1991年) |
3.1.2 第二阶段(1992—2001年) |
3.1.3 第三阶段(2002—2008年) |
3.1.4 第四阶段(2009年以来) |
3.2 当前围绕对外贸易地位和作用的争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发展动力演变与我国对外贸易作用变迁 |
4.1 我国外贸发展动力变迁:基于比较优势变化 |
4.1.1 测度方法 |
4.1.2 我国比较优势变化的具体分析 |
4.1.3 我国比较优势来源的变化 |
4.2 我国外贸增长新动力探源 |
4.2.1 贸易理论关于贸易动因探析 |
4.2.2 贸易理论框架下我国贸易动因分析 |
4.2.3 我国外贸增长新动力:基于“大国市场”视角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对外贸易作用变迁 |
5.1 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
5.2 国际比较研究 |
5.2.1 美国 |
5.2.2 德国 |
5.2.3 日本 |
5.3 对我国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判断 |
5.4 我国工业化发展各阶段的对外贸易情况 |
5.5 各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我国对外贸易作用变迁 |
6.1 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外贸发展的影响 |
6.1.1 全球价值链与外贸发展密切相关 |
6.1.2 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外贸发展结构的冲击 |
6.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迁 |
6.2.1 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了外贸对经济增长的大幅拉动 |
6.2.2 全球价值链重构冲击了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6.3 实证分析 |
6.3.1 变量选取、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
6.3.2 实证结果分析 |
6.4 政策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研究:基于上述三种因素 |
7.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7.2 模型的设定 |
7.3 模型结果分析 |
7.3.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的实证结果 |
7.3.2 代表性国家技术效率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长春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现状及监管部门执法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食品安全概述 |
1.2 食品安全相关概念阐述 |
1.2.1 食品 |
1.2.2 食品安全 |
1.2.3 食品安全监管 |
1.3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比较 |
1.3.1 国外食品安全的监管 |
1.3.2 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1.1 问卷调查 |
2.1.2 数据搜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分析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3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2 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情况 |
3.2.1 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情况 |
3.2.2 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情况 |
3.2.3 食品安全问题的遭遇情况 |
3.3 购买食品时相关行为情况 |
3.4 食品安全监管认识情况 |
3.4.1 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状况 |
3.4.2 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了解情况 |
3.4.3 对食品安全监管难点的认识 |
3.5 对入网食品的态度情况 |
3.6 对2015版《食品安全法》的知晓情况 |
3.7 长春市2015-2017年食品安全执法情况 |
3.7.1 长春市2015-2017年食品安全行政违法案件情况 |
3.7.2 长春市2015-2017年食品安全处罚措施情况 |
3.7.4 长春市2015-2017年食品监督抽样检查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长春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现状分析 |
4.1.1 利益追逐之下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保障最弱 |
4.1.2 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消费者多采消极维权态度 |
4.2 如何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仍是监管难点 |
4.3 网购食品、外卖餐饮服务成为新兴食品安全问题 |
4.4 2015 版《食品安全法》的居民知晓率低 |
4.5 2015 -2017年长春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及抽样检查状况分析 |
4.5.1 违法案件数量逐年下降且违法事实有所差异 |
4.5.2 罚款仍是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中的主要处罚措施 |
4.5.3 执法部门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依据不断增加 |
4.5.4 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检查工作力度逐步加大 |
4.6 对策与建议 |
4.6.1 食品安全法律与制度的协同转化是机制创新的立足点 |
4.6.2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创新监管方式 |
4.6.3 加强地方性立法工作并完善配套性规章制度 |
4.6.4 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应多项处置措施并行 |
4.6.5 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上海市慢性肾脏病患病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慢性病防控背景下,CKD患病态势依然严峻 |
(二)慢性肾脏病防治需求日益增长 |
(三)以上海为示范区,推动慢性肾脏病深入研究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过程与质量控制 |
(三)调查指标 |
(四)诊断指标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上海市静安区和闵行区人口社会学与卫生资源配置分析 |
一、人口规模 |
(一)静安区 |
(二)闵行区 |
二、经济发展状况 |
(一)静安区 |
(二)闵行区 |
三、卫生资源 |
(一)静安区 |
(二)闵行区 |
四、小结 |
第三章 上海市慢性肾脏病患病情况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过程及方法 |
(三)诊断规则与计算公式 |
(四)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二)不同性别、年龄组及区域的病史情况 |
(三)肾脏功能及肾脏损伤检查结果 |
(四)慢性肾脏病检出率、分期及危险分层 |
三、结论 |
第三章 上海市慢性肾脏病影响因素分析 |
一、单因素分析 |
二、二项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
三、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一、主要研究结果 |
(一)患病情况 |
(二)影响因素 |
二、对策与建议 |
第五章 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10)高校室内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传播 |
2.1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
2.2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传播 |
2.2.1 影响室内空气污染物传播的因素 |
2.2.2 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VOCs)的扩散机理与计算模型 |
2.2.3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2.2.4 空气微生物的传播 |
2.3 本章小结 |
3 高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及分析 |
3.1 实验内容 |
3.1.1 监测时间 |
3.1.2 监测地点概况 |
3.1.3 监测设备 |
3.2 西安市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
3.3 实测结果分析 |
3.3.1 室内温湿度变化规律 |
3.3.2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 |
3.3.3 室内PM_(2.5)浓度变化规律 |
3.3.4 室内PM_(10)浓度变化规律 |
3.3.5 室内甲醛浓度变化规律 |
3.3.6 室内VOCs浓度变化规律 |
3.4 本章小结 |
4 数值模拟理论与计算方法验证 |
4.1 CFD数值模拟基础 |
4.1.1 流体流动特征的基本方程组 |
4.1.2 湍流计算模型 |
4.2 数值求解方法 |
4.2.1 离散化方法 |
4.2.2 计算方法 |
4.2.3 计算条件 |
4.3 ANSYS Workbench软件介绍 |
4.3.1 基本介绍 |
4.3.2 模拟步骤 |
4.4 本章小结 |
5 教室内污染物浓度模拟 |
5.1 教室物理模型的建立及简化 |
5.2 网格划分 |
5.3 基本假设 |
5.4 FLUENT解算过程设定 |
5.4.1 教室内CO_2浓度场模拟 |
5.4.2 教室内PM_(2.5)浓度场模拟 |
5.5 教室内污染物浓度模拟结果及分析 |
5.5.1 教室内温度分布 |
5.5.2 教室内速度场与速度矢量 |
5.5.3 教室内CO_2浓度分布 |
5.5.4 教室内PM_(2.5)分布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食用油进口增大谨防质量下降(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DAG和网络拓扑方法[D]. 杨璇. 暨南大学, 2020(07)
- [2]KES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 李满宇. 山东大学, 2020(05)
- [3]疫情全球肆虐 中国如何应对——访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团队[J]. 郑向阳. 河北金融, 2020(06)
-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棉秆基微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药用压片与PCL材料增强性能研究[D]. 李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6]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 卜艺佳.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2)
- [7]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作用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D]. 王红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8]长春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现状及监管部门执法情况分析[D]. 杨小伟. 吉林大学, 2018(01)
- [9]上海市慢性肾脏病患病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D]. 单婵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2)
- [10]高校室内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D]. 李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