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代表沟通的新桥梁

网络:与代表沟通的新桥梁

一、网络:与代表沟通的新桥梁(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馨[1](2021)在《“萌文化”背景下微信表情包的符号建构与传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读图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在网络社交中形成了独特的交流风格。当下的网络社交活动离不开表情包的参与,它承担的不仅是简单的表情符号意义,还是网络世界中一种新的符号表意方式。“萌文化”的出现,让热衷于互联网的青年群体受到这些文化所携带的情感和视觉的冲击,也推动了“萌系”表情包在微信平台上的传播。在年轻人的语言中,“萌”被赋予了以“可爱”为中心的丰富意义,他们在进行网络人际传播时,将“萌系”表情包运用其中,以动物表情包、儿童表情包为代表的“萌系”表情包随之出现在人们的微信聊天界面中,萌态十足的表情包有效传递使用者的情绪和态度,使传播变得更加有趣。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催生了“萌文化”,而如今“萌文化”漂洋过海,在中国的传播扩展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模式,本研究以“萌文化”为背景,应用符号学和传播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分析“萌系”表情包的图像和文字文本符号,用符号学解读“萌系”表情包的符号和意义构建,探讨此类表情包在人际传播中产生的效果,理解青年群体是如何运用表情包来缓解情绪、构建自我,最后分析“萌系”表情包在人际传播中的局限性并指出引导路径。

汤晏国[2](2021)在《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的ZN教育商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教育技术和教培行业的迅猛发展,教育培训行业被广泛认为已经成为了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教育培训机构几乎在全国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所公示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20年全民人均消费排行榜中,位列前三甲的分别是教育培训、住房和健康养生,以往的教育和培训一直都保持着5名以后,这一次却直接跃升到了榜首,凭借着44%的比例已经超越了住房的31.53%,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也给教育培训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目前课外辅导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业格局仍然会长期存在,并且保持高度分散的状态,由于K-12课外辅导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只要自己学习好,会指导,随便都可以开个班。许多投资者都看好这个行业,纷纷在中国各地开设了一些专门为不同群体服务的教育培训机构。然而,随着教培行业数量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政府的监管日益严格,教培服务行业正在走向一个仅靠其广告数量大且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扩张的时期,进入了具有较高教学品牌影响力、品牌效应及综合管理实力的市场竞争时期。ZN教育目前已在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多省区陆续开设了近150家直营分校,其中云南省86家、广西17家、贵州省45家。目前共有在校生5万余人,教职工3,000余人,2019年营业收入突破1.6亿。由于不同的地区和市场的特殊性,在进入广西、贵州一些三四线城市时,ZN教育其传统商业模式已经难以能够有效支撑和推动促进企业的发展,ZN教育又到底应当如何优化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重要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总体划分为六个部分,将ZN教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结合商业模式等理论运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从教育培训行业的商业模式发展角度出发,结合现行K-12教培行业中最为主流的商业模式,通过“商业模式画布”,详细梳理了ZN教育目前的商业模式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以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与头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其他主流商业模式进行对比,从经营管理、客户服务、财务管理三个层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梳理其存在的问题,针对现行商业模式提出明确的优化策略。旨在为ZN教育的管理决策层提供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优化建议,为企业管理层、决策层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和方向性提供支持。

刘梦[3](2020)在《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税务微信平台的管理与优化研究 ——以“惠州税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对“服务型政府”内涵的阐释及服务理念的强调,标志着政府转变观念,落实服务的决心。政务微信是继政务微博后的一个更侧重提供信息服务和业务办理的新媒体平台、电子政务手段,是推动政民互动信息、共同参与、民主协商的交流平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税务部门的职能和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各级税务部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以期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从而不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软件的大规模使用和完备的功能特性,使得微信平台受到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青睐,纷纷将其打造成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管理的又一利器。政务微信的发展对于转变政府治理模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及效率及塑造服务型政府具有中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惠州税务”微信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惠州税务”微信平台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了“惠州税务”微信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定位管理不清晰、形式内容多样性不够、互动管理不完善、信息推送不科学、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五大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个性化的品牌管理建设、服务管理理念传统守旧、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配套管理制度欠缺、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五大方面;最后,在借鉴国内典型政务微信平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革新理念、推出优质内容、强化有效互动管理、加强协调管理机制建设四大对策。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不断推动税务微信平台发展,提升税收宣传效果,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提供参考借鉴。

高小浪[4](2020)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新媒体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当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以其内容丰富、非线性、及时性、互动性、数字性等特点,不仅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国际政治发展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产生了广泛影响。认真研究新媒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对强化新媒体应用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就理论意义而言,对新媒体及传播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城市基层党建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就实践意义而言,新媒体对于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创设党的基层组织模式,创新党的基层组织活动体系,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内生动力和机体活力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执政基础。本文第一部分,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融入新媒体的历史进程,从宏观层面论析了新媒体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新媒体被视为新技术的产物,数字化、多媒体、网络等最新技术均是新媒体出现的必备条件。新媒体诞生以后,对媒介传播形态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写字楼大屏幕、地铁阅读等都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转换到了新的传播空间。在我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城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城市也是我国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阵地,城市的快速、有序发展与城市基层党组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的过程中,加强对城市基层党建的创新、优化是尤为重要的,而在开展期间首要任务便是最大限度的将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出来。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与优化的过程中,强化组织领导、从严抓好落实是最为重要的。同时,还需要将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作用、政治功能发挥出来,加强整体建设、系统建设,构建区域统筹、上下联动、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体系。第二部分集中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机遇与新课题。新媒体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新平台、新载体,成为城市基层组织动员群众、联系群众的新桥梁和开展党内监督的新工具。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也面临新课题,传统党建模式面临新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新冲击,基层党组织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对城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第三部分,在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遵循安全性、科学性、民主性和效率性原则;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不断拓宽党媒普及范围和公开方式、提升党员服务水平与社会引导能力、创新党员干部的学习方式、丰富党群监督手段、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立足“新媒体+党建”运营机制,优化基层组织保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机制、建立舆论管控及法制监管机制、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新媒体协调沟通机制、健全新媒体业务能力培养机制。创新和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事业的得失成败,是永葆城市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和核心治理力量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常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海静[5](2020)在《基于数据分析的家校互动平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家校共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家校互动作为家校共育在现实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教育信息化下的家校互动平台,开始被广泛应用。但是现阶段,家校互动平台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设计和内容上存在普适性,缺乏校际之间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但不同学校的学生、家长、教师都存在差异。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对家校互动平台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设计研究。基于数据分析的家校互动平台的研究,可以让数据成为家校互动平台搭建的基石,使家校互动平台的内容具有学校层面的个性化,让家校互动平台具有校际可行性、合理性。本研究有望形成操作性强、适合学校具体教学情境的家校互动平台,不但能促进家长教育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且能促使他们更好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以数据分析的视角切入,以数学学科为例,以云南省昆明市不同区域的两所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学生数学学业现状以及影响家长、教师对家校互动平台使用意愿的因素,达成构建针对不同学校特征和需求的家校互动平台的目标。研究分为学生数学学业现状分析、家长和教师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的家校互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三个步骤。在学生数学学业现状分析上,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显着性差异分析等统计方法;在家长和教师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上,采用SPSS 22.0和AMO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在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的家校互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上,采用软件工程方法构建家校互动平台。通过上述分析方法和系统构建,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针对不同学校的家校互动平台的设计。

陈常静[6](2020)在《新媒体涉警报道对公众警民关系评价的影响研究 ——以微博平台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以新媒体涉警报道与警民关系为研究主题。针对目前我国涉警事件频发的现状,以主流媒体在微博平台中的涉警报道传播现状和影响为切入点,将传播学中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相关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同时借助中文字频统计分析软件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研究样本和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本文的研究流程借鉴了乔治·格伯纳的文化指标研究三步骤,依照“客观现实—媒介现实—受众观念现实”的路径展开。首先,笔者通过文献梳理,结合公安部、国家统计年鉴以及实地调研数据,基本掌握我国警务事业的客观现实以及警察群体的客观形象。其次,根据新媒体涉警报道的现状,笔者选取了三家媒体近三年中在微博平台中发布的涉警报道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基本掌握我国当前新媒体涉警报道的内容特征、报道框架以及警察的媒介形象。随后通过网络渠道向公众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新媒体涉警报道传播效果和公众警民关系评价的数据,研究公众关于我国警民关系的观念现实,考察新媒体涉警报道对公众警民关系评价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对比警务事业客观现实、涉警议题媒介现实以及公众的观念现实之间的趋同和差异,分析新媒体涉警报道在履行反映客观警务现实、监督警务工作、沟通警民交流三大职能时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公众警民关系评价的具体影响,并从新媒体涉警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通过新媒体涉警报道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议。作为传播学视角下警民关系建设领域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新媒体对涉警议题的呈现是有选择性的,且报道立场十分鲜明,通过强化正面报道弥补我国警力资源不足的现实。(2)在“仰视效应”的作用下,新媒体热衷于塑造的警察形象可以总结为三类,分别是“英雄”形象、“守护者”形象以及“人民公仆”形象。(3)新媒体涉警报道中存在着六种相对固定的框架,分别是情感框架、责任归因框架、结果认定框架、普法教育框架、道德评判框架和事实框架。(4)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新媒体涉警报道的话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警察权威,同时也丰富了警察的媒介形象,拉近了警民之间的心理距离。(5)新媒体涉警报道对公众的警民关系评价具有正向影响。新媒体涉警报道通过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强化公众对警察组织的信任,引导公众进行理性思考和表达来建构公众关于和谐警民关系的观念现实,进而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

周晨慧[7](2019)在《人工智能在优化党群关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优化党群关系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党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决定了党必须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工作和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努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在不同的发展历史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有着不同的要求,优化党群关系的方式方法也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正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人工智能拥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人机交互功能、丰富的知识库等优势,能够在党群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给优化党群关系带来新契机。本文正是立足这样的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在党群关系优化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相关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结合社会现实发展与实践对党群关系的学习和研究。在明确核心概念“党群关系”和“人工智能”内涵的基础上,本论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优化党群关系中应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必然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诚然,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党群关系也成为了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在进行权力监督、密切党群沟通、处理党群突出问题以及预测党群矛盾中,人工智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实时监控以及预警感知系统等高性能技术可以发挥独特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人机对话、统计分析、方案模拟等方式来实现的,为构建更加良好的党群交流机制、更准确的认知民心民意、更真实的落实人民当家做主带来机遇。就其应用的原理来看,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符号主义的“符号处理”机制、基于联结主义的“结构模拟”机制,以及基于行为主义的“感知—动作”机制进行运作。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应用人工智能优化党群关系时,绝对不能忽视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比如权力监督和隐私保护、智能决策与民主、智能模拟与人的能动作用以及飞速发展的高精尖技术与固步自封思想观念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

彭博[8](2019)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概念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与技术,它正在演变成一种思维理念,改变着政府的治理模式与服务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大力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互联网+”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结合,能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政府多方位多层次的的要求,进而赢得民众的认可,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本文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关于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同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等问题。第二章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对“互联网+”概念和服务型政府及其特征进行概括梳理,并介绍了与服务型政府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本文的写作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方向。第三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发展现状。本章论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并提出“互联网+”给服务型政府建设带来的机遇,同时列举了目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部分成果。第四章为“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本章中主要从政府、公众和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复杂)的角度对服务型政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地方政府间协作不利、公众政治参与意识不足、网络数字鸿沟和网络环境复杂、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第五章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完善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这一部分为本文的重点,在紧密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从宏观到微观针对问题从政府、公众和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本章在对前面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的瑕疵与不足之处,并明确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胡婕[9](2019)在《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及其提升研究》文中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高中生作为青少年的主体,承担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希望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提升高中生文化自信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实践。高中生所处的复杂时代背景要求高中思政教师以学生为本,积极跟进学生需求变化,并及时介入教育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跟进式”培育理念以“高中生的需求走到哪里,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就跟到哪里”为工作要求,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适配性。论文立足于高中生实际需求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在文化认知、文化情感、文化行为方面的状态基本符合文化自信培育要求,但还存在高中生文化认知不深入、情感认同不深刻、行为热情不饱满等问题,与高中生本人及其家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影响有关,这表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还有较大的提升和进步空间。因此,论文将“跟进式”培育理念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有机结合,首先简要介绍相关概念,明晰“跟进式”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是什么”,其次通过可行性分析,阐述“为什么”采用新型培育理念作为提升高中生文化自信的策略,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中找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以此为依据,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培育角度出发,提出提升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可行路径是认知跟进以提升高中生文化认知的深度、情感跟进以提升高中生文化情感的厚度、实践跟进以提升高中生文化行为的广度。通过以上研究及分析,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完善学校及教师教学、改进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探究高中生文化自信的新型培育方式提供思路。

陈曦[10](2019)在《基于“可沟通城市”理论对沈阳政务官微的研究 ——以“沈阳发布”为例》文中提出在微博新媒体平台飞速发展,特别是其在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对微博的关注也日益增加,并开始使用微博来引导舆论、公布消息等。本文尝试以“沈阳发布”政务新媒体为例,利用“可沟通城市”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政务传播的官民沟通平等自由、信息交流畅通透明、文化意义的建构分享等方面对可沟通城市建设的作用,以期为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第一部分,对“可沟通城市”的理论和政务微博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以及目前发展状况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对当前政务微博的内容状况和沟通状况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总结概括政务微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沟通类内容数量较少且形式单一、不具备微博的社交性质、沟通技术的使用较为单一。第三部分,据上述不足,依次提出相应优化策略。针对内容方面的不足,应建立政务微博管理制度,规范化内容运营。针对社交功能方面的不足,应促进城市居民间的自由交流互动。针对技术使用方面的不足,应开发政务微博沟通类功能的使用。

二、网络:与代表沟通的新桥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与代表沟通的新桥梁(论文提纲范文)

(1)“萌文化”背景下微信表情包的符号建构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萌文化:作为治愈系的可爱传播
    (一)“萌文化”的概念
    (二)“萌文化”的基本特征
        1.草根化、平民化
        2.消费化、娱乐化
        3.小众化、边缘化
        4.审美差异化
    (三)“萌文化”的受众表现方式
        1.“幼稚化”的表现行为
        2.“拟人化”的思维方式
        3.抵抗压力的“治愈力”
二、表情包:网络交流的符号艺术
    (一)表情包兴起的背景
    (二)表情包的相关概念
        1.表情包
        2.“萌系”表情包
    (三)“萌系”表情包的类别
        1.动物表情包
        2.人物表情包
        3.卡通IP表情包
        4.配字内容“萌化”的表情包
三、“萌系”表情包的符号及意义构建
    (一)“萌系”表情包与符号的关联
    (二)“萌系”表情包的符号建构
        1.“图文并构、动静兼容”
        2.共通意义空间形成共享符号
    (三)“萌系”表情包的意义建构
        1.外延性意义与内涵性意义
        2.伴随文本决定文本意义构成
        3.符号意义的暧昧性
四、“萌系”表情包的传播过程
    (一)“萌系”表情包的传播者与受传者
        1.传播者
        2.受传者
    (二)“萌系”表情包的传播媒介
        1.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网络人际传播
        2.文化消费扩散表情符号的延伸
    (三)“萌系”表情包的传播内容特征
        1.短周期性
        2.娱乐性
        3.再创作性
    (四)“萌系”表情包在传播中产生的效果
        1.圈层的身份认同
        2.情感表达的“温和剂”
        3.活跃聊天氛围、缓解尴尬气氛
        4.自我形象的建构
        5.缓解压力、释放情绪
        6.衍生萌经济
五、“萌系”表情包在传播中的反思和引导
    (一)反思“萌系”表情包的局限性
        1.过度消费、过度娱乐化
        2.理解偏差、意义模糊
        3.解构主流文化,阻碍正常信息传播
        4.软色情表情包逾越底线
    (二)对“萌系”表情包传播的引导
        1.规范“萌语言”,保护汉字文化
        2.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3.理性表达,回归“真实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2)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的ZN教育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图
    第三节 结构与创新点
        一、论文结构
        二、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工具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第三节 商业模式研究的基本可视化分析
        一、整体趋势分析
        二、研究方向分析
        三、合作网络分析
        四、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商业模式研究热点分析
        五、商业模式知识基础及研究演化分析
        六、商业模式新兴领域与趋势分析
        七、总结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K-12 课外辅导机构
        一、K-12 课外辅导机构概念界定
        二、K-12 课外辅导机构发展历程
        三、K-12 教育行业现状
        四、K-12 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催化剂
    第二节 商业模式
    第三节 商业模式画布
        一、价值主张
        二、客户细分
        三、渠道通路
        四、客户关系
        五、收入来源
        六、核心资源
        七、关键业务
        八、重要伙伴
        九、成本结构
第四章 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的ZN企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ZN企业概况
        一、企业介绍
        二、ZN教育商业模式基本情况
    第二节 经营管理模块分析
        一、关键业务分析
        二、核心资源分析
        三、重要合作分析
    第三节 客户服务模块分析
        一、价值主张分析
        二、客户细分分析
        三、客户关系分析
        四、渠道通路分析
    第四节 财务管理模块分析
        一、收入来源分析
        二、成本结构分析
        三、盈利模式分析
第五章 ZN教育商业模式改进建议
    第一节 商业模式的优化原则
        一、客户价值最大化
        二、盈利持续增长
        三、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 经营基础模块改进建议
        一、提升课程品质,进而提升竞争力
        二、提高人力资源的稳定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服务经营效率
        四、合理利用闲置资金的建议
    第三节 客户模块改进建议
        一、深化品牌定位与价值诉求
        二、优化客户关系管理
        三、实施渠道转化
    第四节 财务模块改进建议
        一、拓展收入来源渠道
        二、控制隐形利润,改进成本结构
    第五节 ZN教育优化后商业模式画布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附录 A:K-12 机构客户反馈调查问卷
附录 B:图表检索目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税务微信平台的管理与优化研究 ——以“惠州税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3.1 理论意义
        1.1.3.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服务型政府理论
        1.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惠州税务”微信平台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惠州税务”微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2.1.1 “惠州税务”微信平台建设情况
        2.1.2 “惠州税务”微信平台运行情况
    2.2 “惠州税务”微信平台的管理现状分析
        2.2.1 问卷调查
        2.2.2 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第三章 惠州税务微信平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惠州税务微信平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1 服务定位管理不清晰
        3.1.2 信息形式、内容多样性不够
        3.1.3 互动管理不完善
        3.1.4 信息推送不科学
        3.1.5 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3.2 惠州税务微信平台服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缺乏个性化的品牌管理建设
        3.2.2 服务管理理念传统守旧
        3.2.3 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
        3.2.4 配套管理制度欠缺
        3.2.5 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
第四章 典型政务微信平台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深圳交警”微信平台管理分析
        4.1.1 管理服务功能强大
        4.1.2 内容管理长效质优
        4.1.3 信息推送及时科学
        4.1.4 互动管理直接有效
    4.2 “北京税务”微信平台管理分析
        4.2.1 服务功能全面实用
        4.2.2 推送坚持每日不打烊
        4.2.3 形式内容丰富多样
第五章 优化税务微信平台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革新理念,打造服务型政务平台
        5.1.1 转变传统观念,兼顾政务与服务
        5.1.2 准确服务定位,找准发展管理方向
        5.1.3 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发挥本土优势
    5.2 推出优质内容,提升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质量
        5.2.1 优化服务信息内容,丰富形式
        5.2.2 推送管理及时跟进,频率适中
        5.2.3 完善服务功能管理,提升体验感
    5.3 强化有效互动管理,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5.3.1 注重民众交流,提升参与度
        5.3.2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民众认知力
        5.3.3 健全互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5.4 加强协调管理机制建设,兼顾政务与服务
        5.4.1 多方资源整合管理,形成长效服务合力
        5.4.2 打造专业管理团队,提升优质服务能力
        5.4.3 完善监管机制,提供配套制度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惠州税务”微信平台使用情况纳税人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方法
        1. 主要内容
        2. 研究思路
        3. 研究方法
    (四)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1. 研究难点
        2. 创新之处
一、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一) 新媒体
        1. 新媒体的涵义
        2. 新媒体的特征
    (二) 城市基层党建
        1. 城市基层党建的理论释义
        2. 城市基层党建的与时俱进
    (三) 新媒体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关系
        1. 新媒体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正相关性
        2. 新媒体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负相关性
二、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1. 新媒体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新平台
        2. 新媒体为密切城市基层党群关系搭建了新桥梁
    (二)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1.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面临新挑战
        2.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新冲击
        3.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发生新变化
        4.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及能力提出新要求
三、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
    (一)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
        1.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遵守安全性原则
        2.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遵守科学性原则
        3.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遵守民主化原则
        4.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效率化原则
    (二)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1. 拓宽党媒普及范围及公开方式
        2. 提升党员服务水平及社会引导方式
        3. 创新党员干部的学习方式
        4. 丰富党群监督手段
        5.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6. 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三) “新媒体+党建”运行机制创新
        1. 优化基层组织保障机制
        2. 落实主体责任机制
        3. 建立舆论管控及法制监管机制
        4.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5. 建立新媒体协调沟通机制
        6. 健全新媒体业务能力培养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

(5)基于数据分析的家校互动平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家校互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1.1.2 国家教育政策为家校互动的开展提供大力支持
        1.1.3 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家校互动平台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基于成绩的学生现状分析
        1.4.2 家校互动平台的家长与教师使用影响因素
        1.4.3 基于数据分析家校互动平台的设计
    1.5 研究对象
    1.6 研究方法
    1.7 论文结构
    1.8 技术路线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家校互动
        2.1.2 家校互动平台
    2.2 主要理论依据
        2.2.1 协同教育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学习共同体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成绩的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3.1 模型构建
        3.1.1 以课标解读为依据
        3.1.2 以试卷分析为基础
        3.1.3 以成绩分析为途径
    3.2 研究设计
        3.2.1 调查对象
        3.2.2 研究内容
        3.2.3 研究方法
    3.3 模型应用
        3.3.1 小学数学课标解读
        3.3.2 试卷分析
        3.3.3 成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家校互动平台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4.1 家校互动平台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4.1.1 使用与满足理论
        4.1.2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4.1.3 技术接受模型
    4.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2.1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假设
        4.2.2 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假设
        4.2.3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假设
        4.2.4 基于交互性与美观性的假设
        4.2.5 理论模型的构建
    4.3 问卷编制、发放与收集
        4.3.1 问卷编制
        4.3.2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4.4 模型验证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信度效度分析
        4.4.3 模型验证-基于家长
        4.4.4 模型验证-基于教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家校互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1 家校互动平台的设计理念
        5.1.1 学生成绩
        5.1.2 影响家长、教师的使用意愿因素
    5.2 家校互动平台的结构设计
        5.2.1 微信公众平台的选择
        5.2.2 家校互动平台的结构设计
    5.3 家校互动平台应用效果分析
        5.3.1 家长访谈分析
        5.3.2 教师访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家校互动平台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家长版
附录 B 家校互动平台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 C 家校互动平台的效果(教师与家长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新媒体涉警报道对公众警民关系评价的影响研究 ——以微博平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关于涉警报道的研究综述
        1.3.2 关于警民关系的研究综述
        1.3.3 相关概念介绍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2.1 理论依据
        2.1.1 议程设置理论
        2.1.2 涵化理论
        2.1.3 框架理论
        2.1.4 媒介效果依赖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内容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警务事业现状分析
    3.1 警力资源状况
        3.1.1 各时期警力状况
        3.1.2 我国警力配置特征
        3.1.3 我国警力职能配置现状
        3.1.4 警察牺牲与猝死问题严重
    3.2 我国治安经费投入现状
    3.3 我国治安水平现状
        3.3.1 突发事件和刑事案件频发
        3.3.2 警民纠纷事件呈增加趋势
    3.4 警察群体的客观形象
        3.4.1 形象评价:平凡普通
        3.4.2 职业评价:职业认同感较高,职业压力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媒体涉警报道内容呈现——以微博平台为例
    4.1 样本收集
        4.1.1 分析目标的选定
        4.1.2 分析单元的选定
    4.2 微博平台涉警议题内容呈现特征
        4.2.1 分析工具的介绍
        4.2.2 高频词呈现
        4.2.3 共现词呈现
        4.2.4 形容词词频呈现
        4.2.5 动词词频呈现
        4.2.6 语义网络呈现
    4.3 新媒体涉警传播内容分析
        4.3.1 类目建构
        4.3.2 信度检测
        4.3.3 新媒体涉警传播的内容分析
    4.4 新媒体涉警议题的报道框架分析
        4.4.1 事实框架:呈现涉警事件发展脉络
        4.4.2 情感框架:设置情绪,渲染人情味
        4.4.3 道德评判框架:褒扬正义与勇敢
        4.4.4 结果认定框架:警方话语交代事件后续
        4.4.5 普法教育框架:寓教于乐,凸显警民交流
        4.4.6 责任归因框架:理性分析事件原因
    4.5 结论分析
        4.5.1 融于日常:警察形象的解构与建构
        4.5.2 视频影像:涉警事件真相的还原与遮蔽
        4.5.3 原型沉淀:秩序与反秩序的选择性报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媒体涉警报道传播效果及警民关系评价调查
    5.1 研究设计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5.2.1 信度检验
        5.2.2 效度分析
    5.3 数据收集与分析
        5.3.1 人口统计学描述
        5.3.2 受众新媒体接触情况
        5.3.3 受众对新媒体涉警报道的关注与参与程度
        5.3.4 受众的新媒体涉警报道卷入度
        5.3.5 受众对新媒体涉警报道的评价
        5.3.6 受众关于警民关系的观念现实
        5.3.7 受众关于警察形象的评价
        5.3.8 受众对涉警报道信息的需求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媒体涉警报道对公众警民关系评价的影响
    6.1 假设推演:涉警报道在警务现实和公众观念现实之间的中介作用
    6.2 数据分析
        6.2.1 相关性分析
        6.2.2 回归分析
    6.3 研究假设检验
        6.3.1 新媒体使用程度与公众的警民关系评价
        6.3.2 新媒体涉警报道参与程度与公众的警民关系评价
        6.3.3 新媒体涉警报道卷入度与公众的警民关系评价
        6.3.4 新媒体涉警报道评价度与公众的警民关系评价
    6.4 新媒体涉警报道传播效果对公众警民关系评价的影响分析
        6.4.1 塑造良好警察形象,提升公众对警察组织的满意度
        6.4.2 利用受众的媒体依赖,强化公众对警察组织的信任感
        6.4.3 发挥意见领袖功能,引导公众理性思考和表达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7.1 趋同与偏差:三种现实的比较
    7.2 新媒体涉警报道的总体特征及影响
        7.2.1 反映我国警力资源不足的客观现实
        7.2.2 传递正面信息,增进警民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7.2.3 融合网络文化,建构多元警察形象
    7.3 新媒体涉警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7.3.1 报道流于表面,未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7.3.2 “仰视效应”提高公众期望,加重警务负担
        7.3.3 负面报道监督缺位
    7.4 在新媒体涉警传播中建构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议
        7.4.1 警方:利用新媒体个性化传播消除刻板印象
        7.4.2 媒体:新媒体涉警传播筑起警民沟通新桥梁
    7.5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7.6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人工智能在优化党群关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五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人工智能在优化党群关系中的应用情境
    第一节 监督权力:夯实执政的合法性
    第二节 “专家”咨询:架起党群沟通的“桥梁”
    第三节 规划协调:优化解决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
    第四节 预警感知:提前预测党群关系的矛盾
第三章 人工智能在优化党群关系中的应用方式
    第一节 人机对话:优化党群关系的交流方式
    第二节 统计分析:党借助人工智能来认知民众的需求的方式
    第三节 参政议政:民众借助人工智能来实现当家做主的方式
    第四节 方案模拟:优化党群矛盾的解决方式
第四章 人工智能在优化党群关系中的应用原理
    第一节 人工智能通过“符号处理”来解决党群矛盾
    第二节 人工智能通过“结构模拟”来优化党群突发问题
    第三节 人工智能通过“感知—动作”来提升党群关系
第五章 人工智能在优化党群关系中应处理好的矛盾关系
    第一节 权力监督与隐私保护的问题
    第二节 “专家咨询”与民主决策
    第三节 智能模拟与灵活应变
    第四节 技术进步与固步自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阐释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2.1.2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阐释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网络化治理
第3章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历程
        3.1.1 初步探索阶段(1949-1978 年)
        3.1.2 经验积累阶段(1978-2012 年)
        3.1.3 发展完善阶段(2012 年至今)
    3.2 “互联网+”给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带来的机遇
        3.2.1 “互联网+”瓦解了传统官僚思想的束缚
        3.2.2 “互联网+”实现了政府间信息共享
        3.2.3 “互联网+”拓宽了公民参与渠道
    3.3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果
        3.3.1 开创“两微一端”新模式,提升公众参与度
        3.3.2 引入“PPP”模式,促进政企合作
        3.3.3 初步形成“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
第4章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1 网络数字鸿沟问题突出,公共服务供给有地区差异
        4.1.2 地方政府间协作不利,网络信息共享机制欠缺
        4.1.3 公众政治参与的网络途径不畅
        4.1.4 公务人员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亟待提高
        4.1.5 网络环境错综复杂,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4.2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
        4.2.2 基于府际关系视角下的体制性障碍
        4.2.3 公民参与机制不健全
        4.2.4 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完善
        4.2.5 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5章 “互联网+”时代下完善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缩小网络“数字鸿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5.1.1 缩小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使“数字鸿沟”转变为“数字机遇”
        5.1.2 缩小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5.2 科学定位政府角色,重塑政府组织结构
        5.2.1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
        5.2.2 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
    5.3 提高网络政务服务水平,建立与公众沟通的新桥梁
        5.3.1 完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5.3.2 优化网络利益表达平台,提升公众满意度
        5.3.3 打造“数字政府”,完善政府的回应机制
    5.4 建设服务型行政文化,提升公务人员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5.4.1 大力推行服务型行政文化,强化公务人员服务理念
        5.4.2 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公务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4.3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优化公务员队伍
    5.5 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5.5.1 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提高互联网络管理水平
        5.5.2 完善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及其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概述
    2.1 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概述
        2.1.1 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内涵
        2.1.2 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内容与目标
    2.2 高中生“跟进式”培育的概述
        2.2.1 高中生“跟进式”培育的内涵
        2.2.2 “跟进式”培育的发展历程与作用机制
    2.3 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的重要意义
        2.3.1 提升文化自信培育效果的内在要求
        2.3.2 创新高中思政教育方式的必然选择
        2.3.3 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4 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的理论基础
        2.4.1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
        2.4.2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学说
        2.4.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3章 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的可行性
    3.1 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的现实条件
        3.1.1 教育条件:政策支持推动且高中师资水平较好
        3.1.2 技术条件:网络媒体繁荣搭建师生沟通新桥梁
        3.1.3 个人条件:成长阶段符合“跟进式”的主体要求
    3.2 “跟进式”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在契合点
        3.2.1 及时跟进的培育理念契合文化自信培育的目标
        3.2.2 平等互动的主体关系契合思政教育主客体要求
        3.2.3 贴近学生的跟进方式契合高中生身心发展需要
第4章 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4.1 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的问卷调查
        4.1.1 问卷设计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结果
    4.2 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4.2.1 高中生具有基本认知水平但理解不够深入
        4.2.2 对本国文化态度相对积极但情感厚度不足
        4.2.3 具有一定的文化行为意识但参与热情较低
        4.2.4 高中各阶段文化自信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
    4.3 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高中生的认知需求与固定价值导向的矛盾
        4.3.2 高中生家校教育对文化情感培育缺乏重视
        4.3.3 文化行为重视度不高且缺乏实践活动机会
        4.3.4 成长阶段特殊性产生不同的文化自信水平
第5章 提升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路径
    5.1 认知跟进加强高中生文化自信的理解深度
        5.1.1 跟进认知内容,善用施教者文化素养浸染熏陶
        5.1.2 跟进认知兴趣,利用高中生媒介习惯对症下药
        5.1.3 跟进认知理解,配合高中生能力水平因材施教
    5.2 情感跟进增强高中生文化自信的感情厚度
        5.2.1 跟进高中生情感发展,调整文化情感沟通重点
        5.2.2 跟进高中生情感理解,促使师生达成文化共识
        5.2.3 跟进高中生情感诉求,积极回应学生成才需求
    5.3 实践跟进扩大高中生文化自信的行为广度
        5.3.1 跟进校内活动,利用校园环境塑造文化行为
        5.3.2 跟进家庭生活,家校合力形成行为教育网络
        5.3.3 跟进社会实践,增加社会文化活动合作机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的问卷
致谢

(10)基于“可沟通城市”理论对沈阳政务官微的研究 ——以“沈阳发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2 研究对象的选取
    0.3 研究方法
    0.4 贡献和不足
1 “可沟通城市”理论与政务微博
    1.1 “可沟通城市”理论及内涵概述
        1.1.1 “可沟通城市”理论界定
        1.1.2 “可沟通城市”的内涵要求
    1.2 政务微博的概念及来源
    1.3 政务微博发展与现状
        1.3.1 政务微博的结构升级
        1.3.2 政务微博的角色升级
        1.3.3 政务微博综合服务效能升级
    1.4 基于大众传播功能的政务微博
        1.4.1 舆情监控作用
        1.4.2 联系群众作用
        1.4.3 传承文化作用
        1.4.4 娱乐群众作用
        1.4.5 促进经济作用
2 政务微博的内容状况分析及存在不足
    2.1 信息呈现状况分析
        2.1.1 信息类型较少
        2.1.2 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2.1.3 信源的信度较不明确
    2.2 沟通状况分析
        2.2.1 对公共问题导向的影响不足
        2.2.2 对群众参与的影响不足
        2.2.3 群众对于发布内容的反馈较少
    2.3 存在不足
        2.3.1 沟通类内容数量较少、形式单一
        2.3.2 不具备促进城市居民互动的社交属性
        2.3.3 沟通技术较为单一
3 政务微博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政务微博管理制度
        3.1.1 对政务微博的内容表达区别化
        3.1.2 对政务微博的内容发布规范化
        3.1.3 对政务微博的管理能力专业化
    3.2 促进城市居民自由交流互动
    3.3 加强对城市顺畅传播的技术支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网络:与代表沟通的新桥梁(论文参考文献)

  • [1]“萌文化”背景下微信表情包的符号建构与传播[D]. 张佳馨.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的ZN教育商业模式研究[D]. 汤晏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税务微信平台的管理与优化研究 ——以“惠州税务”为例[D]. 刘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研究[D]. 高小浪. 延安大学, 2020(12)
  • [5]基于数据分析的家校互动平台设计研究[D]. 海静.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7)
  • [6]新媒体涉警报道对公众警民关系评价的影响研究 ——以微博平台为例[D]. 陈常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人工智能在优化党群关系中的应用研究[D]. 周晨慧.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6)
  • [8]“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 彭博.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9]高中生文化自信“跟进式”培育及其提升研究[D]. 胡婕. 湖南大学, 2019(07)
  • [10]基于“可沟通城市”理论对沈阳政务官微的研究 ——以“沈阳发布”为例[D]. 陈曦. 辽宁大学, 2019(01)

标签:;  ;  ;  

网络:与代表沟通的新桥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