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态

春季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态

一、Phytoplankton ecology in the adjacent waters of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Guangdong in spring(论文文献综述)

叶文琪,刘翰仁,李尚鲁,廖一波,陈悦,汤雁滨,陈全震,寿鹿,杜萍[1](2021)在《秦山核电站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长期变化》文中指出为探究水交换良好海区的滨海核电厂运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文章选取秦山核电站为研究对象,利用1989年和1990年、1995年和1996年、2010年和2012年邻近海域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调查资料,以及1985年、2010年和2012年潮间带生物调查资料,对比研究发现,邻近海域营养盐增加明显,夏、秋季水温和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略有升高;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明显,小型硅藻(具槽帕拉藻和弓束圆筛藻小型变种)占比呈上升趋势;大中型浮游动物春季丰度和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升高,钩虾在优势种中占比增加;潮间带生物密度和生物量上升。分析认为,营养盐浓度升高是藻类密度增加的主要诱因;沉积物有机质增加是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增加的主要诱因;温排水潜在影响是促进琼氏圆筛藻等暖水种增殖,增加小型硅藻占比,引起浮游动物个体变小,使大中型浮游动物数量下降。由此可见,即使在水交换条件良好的海域,电厂温排水的长期生态影响也应关注。

欧阳玉蓉,蔡灵,李青生,戴娟娟,方婧,吴耀建[2](2021)在《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依据大型围填海工程的主要生态问题,从生境和海洋生物生态两个方面考虑,分析了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的重点。以福建省宁德市三屿工业区为例,探讨了三屿工业区生态修复的目标、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养殖清退、红树林异地补植、生态海堤建设等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案和实施效果。可为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问题的识别与生态修复重点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减轻大型围填海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齐占会,史荣君,戴明,韩婷婷,黄洪辉[3](2021)在《尖笔帽螺(Creseis acicula)研究进展及其在大亚湾暴发机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尖笔帽螺(Creseisacicula)隶属软体动物门翼足目,是营浮游生活的大洋暖水种,在世界多个海域尤其是印度洋沿岸多次暴发,但此前在中国海域未有暴发记录。2020年6—7月,在大亚湾西南部核电站邻近海域监测到尖笔帽螺大规模暴发,整个过程持续约1个月,高峰期密度达到5600个·m-3,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该种暴发的最高密度。尖笔帽螺的高密度区均集中在西南部沿岸区域,尤其是岭澳核电站冷源取水口附近,对核电冷源运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政府、企业、科研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鉴于目前对尖笔帽螺的暴发机制还知之甚少,文章综述了尖笔帽螺生物生态学特征研究进展,阐述了大亚湾尖笔帽螺的暴发和消退过程,并基于对此次暴发事件的跟踪监测,初步探讨其暴发机制及其生态效应,认为核电站冷却水的温升效应、降雨引起的海水盐度波动以及浮游植物数量升高可能是诱发其暴发的重要因素。

姚艳欣,陈楠生[4](2021)在《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珠江口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河口,毗邻港珠澳地区,海域内营养盐含量丰富,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伴随着珠江沿岸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导致赤潮灾害频发。许多研究学者已经对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特别是赤潮物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为了系统解读珠江口海域赤潮物种的组成和相对丰度的变化,本文利用公开发表的数据,对1985—2014年间珠江口海域的22个航次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航次调查共鉴定和报道了428种浮游植物物种,包括硅藻270种、甲藻130种、绿藻门9种、蓝藻8种、定鞭藻5种、金藻4种、着色鞭毛藻1种和裸藻1种。这些浮游植物大多数还没有分子分析数据,只有不到三分之一(28.0%)物种的全长18S rDNA全长序列得到解析,表明分子标记的数据库还需完善。根据文献报道,这些浮游植物中有54种赤潮物种,包括中肋骨条藻、双胞旋沟藻、夜光藻、球形棕囊藻、米氏凯伦藻、洛氏角毛藻和铁氏束毛藻等物种。本综述对了解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有害藻华物种,以及解读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宏基因组学及宏条形码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可以促进比较研究不同海域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刘西汉,石雅君,姜会超,田海兰,程林,王红,王艳霞[5](2021)在《曹妃甸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2013年8月(夏季)和2014年5月(春季)在曹妃甸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结合2004年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浮游动物丰度和优势种的变化特征及围填海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动物共鉴定得到31种(类),以桡足类和浮游幼体为主,优势种主要包括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和桡足类幼体(Copepodid larva)等。春季的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夏季,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夏季。浮游动物丰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温度、叶绿素a(Chl-a)等环境因子影响,春季基本为近岸高、远岸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夏季则相反,基本为近岸低、远岸高的空间分布规律。与2004年相比,本次调查春季和夏季的浮游动物丰度明显下降,可能与浮游植物丰度及DIP浓度降低有关。春季,西侧、东侧海域的浮游动物丰度分别明显降低、升高,与围填海后营养盐重新分布促进了东侧海域浮游植物增殖有关。夏季则主要受河流输入影响,浮游动物丰度的变化不具有空间差异。

於凡,许波涛,吴昕,白洁,李勇[6](2021)在《基于核电冷源安全的海洋生物调查及筛选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滨海核电项目已发生多起海洋生物暴发导致取水系统异常的事件。当前核电厂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与评价缺乏对致灾海洋生物的针对性。本文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致灾海洋生物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的现场工作反馈,分析了现有核电项目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工作的不足,提出了调查方案的优化措施,以尝试增强海洋生物调查、筛选评价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的关联。

张烨锋,薛惠元,李圣日,万骏[7](2020)在《核电站排放水对周围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核电站排放水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概述了秦山、大亚湾、Ignalina和Almaraz等4个核电站的相关研究,总结4个核电站排放水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得出核电站排放水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受水体稀释能力的影响。当排放水量较小,受纳水体的交互作用较强时,周围水体和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会随之降低,升温现象也不明显,反之,当排放水中的核素没有得到充分的稀释扩散时,其放射性水平会明显高于本底调查值,发生明显的蓄积现象,甚至产生辐射影响,排放口附近水温也会明显升高,导致恒温种鱼类和藻类的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最终消失,而暖水种则占据优势,逐渐成为群落的主体。此外,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大数据进行模拟计算,选择模式生物实验进行验证,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排放水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核电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后续的核电发展。

唐森铭,商照荣,黄浩,张玉生[8](2020)在《刍议我国直流冷却电厂冷却用水生态危害与减损》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我国滨海电厂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本研究评述了我国火电和核电厂直流冷却需水量以及电厂规模化直流冷却用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取水卷塞效应导致生物伤害及其机理,卷载和温排水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估算了取排水导致的卷塞和卷载损失量。同时,以大亚湾生态系统变化为例,探讨了取排水的可能影响,提出了底栖贝类食物链形成的假设。由于电厂取排水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实际和潜在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缓解电厂取水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对电厂的取排水海洋环境评估的基础上,电厂可以利用最佳实践技术(Best Technique Available,BTA),避免或减轻取排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护冷却海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减损措施不仅有利于海洋生态保护,也有利于电厂的冷源安全。

王建华,曾利,何凡,赵懿珺,武佳兴,朱永楠[9](2020)在《水资源承载力框架下的水温变异现状及生态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厂冷却水排放和水库低温水的生态影响加剧,环境水体热容量逐渐成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新领域。在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引起我国水温变异的主要成因,识别了我国水温变异生态效应的高风险区,阐述了水温变异对水质与水生物的影响,总结了应对水温变异的调控措施,剖析了我国水温变异评价与监管的现状,力求从环境水体热容量角度对水资源承载力现状提出新的认知,为环境水体温度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撑。

向晨晖,刘甲星,柯志新,周林滨,谭烨辉[10](2021)在《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种类组成对淡澳河河口水加富的响应》文中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物质输入导致大亚湾出现海水富营养化、赤潮频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问题。为探究陆源输入影响下大亚湾湾顶淡澳河输入对湾内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种类组成的影响, 2016年10月在大亚湾进行了原位观测和培养试验。原位观测结果显示,淡澳河口的总溶解态氮、磷浓度分别达到85.3mmol·L–1和1.5mmol·L–1。加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淡澳河河口水加富对总叶绿素a(Chla)和总浮游植物丰度有显着促进作用,并导致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由小粒级Chl a (0.7~20μm)占主导;浮游植物丰度中甲藻比例升高,主要种类为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原甲藻(Prorocentrum spp.)。同样,尿素加富也促进了浮游植物群落中小粒级Chl a和甲藻的比例增加,且主要甲藻种类与河口水加富结果一致。无机氮、磷同时加富促进了总Chl a和浮游植物总丰度增加,而对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甲藻丰度则没有明显影响。对照河口水和氮、磷营养盐加富试验结果,说明河口水携带的溶解性有机氮源可能是导致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小型化,促进甲藻生长的关键营养盐形态,其携带的无机氮、磷同时促进总浮游植物丰度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形态营养组分对大亚湾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二、Phytoplankton ecology in the adjacent waters of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Guangdong in spr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hytoplankton ecology in the adjacent waters of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Guangdong in spring(论文提纲范文)

(1)秦山核电站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长期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及电厂概况
    1.2 数据来源与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理化环境变化
        2.1.1 水体环境变化
        2.1.2 沉积物环境变化
    2.2 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
    2.3 大中型浮游动物
    2.4 大型底栖动物
    2.5 潮间带生物
3 结语

(2)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大型围填海工程的主要生态问题
    1.1 占用滩涂湿地
    1.2 影响植被、鸟类、海洋生态敏感目标等
    1.3 影响局部岸滩和海床冲淤平衡
    1.4 影响区域水动力环境
    1.5 影响区域水质环境
    1.6 破坏自然岸线
    1.7 降低行洪功能
    1.8 形成叠加、累积影响
2 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重点
    2.1 生境
    2.2 海洋生物生态
    2.3 综合方面
3 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实践
    3.1 三屿工业区海洋生态修复目标
    3.2 三屿工业区及周边海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3.3 三屿工业区海洋生态修复方案及效果
        3.3.1 湿地公园建设
        3.3.2 自然保护区养殖清退
        3.3.3 红树林异地补植
        3.3.4 生态海堤建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加强规划引导作用,统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4.2.2 探索多样化生态修复方式,因地制宜制订生态修复方案

(3)尖笔帽螺(Creseis acicula)研究进展及其在大亚湾暴发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尖笔帽螺的生物生态学特征
    1.1 分类地位
    1.2 形态学特征
    1.3 摄食与消化
2 尖笔帽螺的分布特征
    2.1 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2 尖笔帽螺在中国海域的分布
3 大亚湾尖笔帽螺的暴发
    3.1 尖笔帽螺的暴发过程
    3.2 大亚湾尖笔帽螺的暴发机制探讨
4 尖笔帽螺暴发的生态效应
5 总结与展望

(4)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赤潮
2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航次调查
3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
    3.1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全长18S r DNA序列统计分析及优势浮游物种分析
    3.2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航次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4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常见赤潮物种
    4.1 中肋骨条藻
    4.2 双胞旋沟藻
    4.3 夜光藻
    4.4 球形棕囊藻
    4.5 米氏凯伦藻
    4.6 洛氏角毛藻
    4.7 铁氏束毛藻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曹妃甸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与站位布设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种类组成
    2.2 丰度与生物量
    2.3 优势种
    2.4 多样性与均匀度
    2.5 RDA分析
3 讨论
    3.1 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2 浮游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3 与历史调查资料的比较
    3.4 围填海工程的影响
4 结论

(7)核电站排放水对周围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大亚湾核电站
2 秦山核电站
3 Ignalina核电站
4 Almaraz核电站
5 总结
6 展望

(8)刍议我国直流冷却电厂冷却用水生态危害与减损(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厂对冷却水的需求
    1.1 电厂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方式
        1.1.1 直流冷却系统
        1.1.2 内循环冷却系统
    1.2 冷却水用水量
2 直流冷却用水的负面效应
    2.1 温排水生态效应
    2.2 卷载机理与影响
    2.3 卷塞机理与影响
    2.4 卷塞对电厂的危害
3 取水对渔业资源损失的估算
    3.1 渔业资源捕捞压力
    3.2 非渔业捕捞的影响
    3.3 大亚湾渔业资源变化原因
    3.4 资源损失估算
        3.4.1 鱼卵和仔稚鱼
        3.4.2 补充量损失
4 对策和措施
    4.1 优化取水方式的必要性
    4.2 最佳实践技术要求
    4.3 减损措施
    4.4 电厂冷源安全
5 结论

(9)水资源承载力框架下的水温变异现状及生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温变异成因与现状
    1. 高温变异
    2. 低温变异
二、水温变异的生态环境影响
    1. 溶解氧
    2. 浮游植物
    3. 浮游动物
    4. 底栖动物
    5. 鱼类
三、水温变异调控方法与措施
    1. 温排水余热的综合利用
    2. 排放口型式与布置方式优化
    3. 低温水下泄调控技术
四、水温变异评价与监管
    1. 水温变异程度评价方法
    2. 水温变异监管依据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五、结语

四、Phytoplankton ecology in the adjacent waters of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Guangdong in spring(论文参考文献)

  • [1]秦山核电站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长期变化[J]. 叶文琪,刘翰仁,李尚鲁,廖一波,陈悦,汤雁滨,陈全震,寿鹿,杜萍.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
  • [2]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实践与探索[J]. 欧阳玉蓉,蔡灵,李青生,戴娟娟,方婧,吴耀建.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09)
  • [3]尖笔帽螺(Creseis acicula)研究进展及其在大亚湾暴发机制初探[J]. 齐占会,史荣君,戴明,韩婷婷,黄洪辉. 热带海洋学报, 2021(05)
  • [4]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姚艳欣,陈楠生. 海洋科学, 2021(09)
  • [5]曹妃甸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刘西汉,石雅君,姜会超,田海兰,程林,王红,王艳霞. 海洋科学, 2021(04)
  • [6]基于核电冷源安全的海洋生物调查及筛选评价方法研究[J]. 於凡,许波涛,吴昕,白洁,李勇. 海洋环境科学, 2021(01)
  • [7]核电站排放水对周围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张烨锋,薛惠元,李圣日,万骏. 辐射防护通讯, 2020(06)
  • [8]刍议我国直流冷却电厂冷却用水生态危害与减损[J]. 唐森铭,商照荣,黄浩,张玉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0(04)
  • [9]水资源承载力框架下的水温变异现状及生态效应研究[J]. 王建华,曾利,何凡,赵懿珺,武佳兴,朱永楠. 中国水利, 2020(19)
  • [10]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种类组成对淡澳河河口水加富的响应[J]. 向晨晖,刘甲星,柯志新,周林滨,谭烨辉. 热带海洋学报, 2021(02)

标签:;  ;  ;  ;  ;  

春季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