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群众集资办学

发动群众集资办学

一、发动群众 集资办学(论文文献综述)

宗树兴[1](2010)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和实施研究》文中提出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后,中国义务教育才真正走上了法制化之途。在随后的近20年间,中国政府和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克服了难以置信的困难,终于实现了这一宏伟目标,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1986《义务教育法》立法和实施研究,就是以《义务教育法》的提出、酝酿、形成、制定、执行和修订的过程为对象进行梳理,对这一立法和实施过程给以历史性描述和研究。此举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解决当今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有利于促进教育法治的整体建设并丰富教育史和教育法学学科内涵。本论文主要解决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义务教育立法的原因和演化过程;二是义务教育立法如何影响了义务教育进程,即二者的互动关系。研究依照时间顺序,以《义务教育法》的立法背景、立法准备、立法过程、执行过程为线索,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为背景,描述和分析党政机构、社会团体、个体等对这一立法活动的贡献,着重梳理了各个阶段与义务教育立法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体系的演变过程。论文(不含前言)分为五个部分:第一,19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前的教育法制状况(1949-1976);第二,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准备阶段(1976-1985);第三,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出台过程;第四,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与补充完善(1986-至今);第五,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中国教育法治化的未来。本研究在方法设计上遵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历史法,以史料为基础,突出了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首先,把义务教育立法和实施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现象之一来分析研究,它由经济基础以及人们的社会实践决定、实现和承载。其次,将义务教育立法置于集社会背景、经济发展、历史演化、法制环境、个人和团体影响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前提下,运用社会学方法,对这一社会现象(法律现象)进行细致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构成论框架,避免孤立地叙述这一立法和实施现象。再次,将义务教育立法紧密地与义务教育的发展结合起来,去找寻义务教育立法和实施与义务教育事业的关系,即从义务教育立法与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相互激荡、回应的角度去把握这一立法现象。1986年义务教育立法和实施研究,既考虑了我国义务教育立法的独特性:是中国的教育立法而非他国;是教育立法,遵循教育规律而非其他领域规律;又注意了法理学分析与国际比较研究。在这种共性与特性的互动中,寻找这一教育立法和实施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从而对现实发挥借鉴作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986年《义务教育法》立法是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探索之后,在总结义务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并创制的。该法创制前,我国普及教育事业经历了发展混乱和无法可依以及人治造成的低迷时期,从惨痛教训中逐步认识到义务教育立法和教育法制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我国初等义务教育普及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而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层次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使得我国义务教育事业走上了快速、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立法的过程既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教育法制化建设的需要。在执法实践中,我国又逐步完善和修订这一法律,使之更好地发挥其保护和促进公民义务教育权利实现的作用。在立法过程中,尽量做到了立法程序完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集思广益、民主参与的精神,但也存在立法之前的调查研究不够,国家行政机关作为法律主要制定者的不妥,议案草拟和审议过程中缺乏底层的参与者,配套条款公布的不及时,监督机制的缺失等问题。在立法内容上,《义务教育法》体现了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立法内容具有前瞻性、原则性和简约性。存在的问题是立法的重心过低,对于各级人民政府权力约束表现为单向性。在执法过程中,《义务教育法》调动了地方办学积极性,推动了义务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但是,经费问题成为困扰义务教育诸多方面实施效果的主要障碍,义务教育的投资、管理和统筹层次低成为《义务教育法》实施质量的障碍。综合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订立、实施与修改完善过程以及对该法的分析,并比较中外义务教育法制化路径,对于未来包括《义务教育法》在内的教育法制建设,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要突出全国人大立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采用人大立法;尽量提升教育立法的层次,并从数量上减少、重要性方面降低行政部门《意见》、《规定》、《纲要》等低层次法规的作用;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尽可能地为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人大代表提供表达观点和意见的舞台;逐步培养人们,特别是基层民众参与教育立法的意识,并创设其参与机制;要完善立法前的科学调查,完善草案的审议程序和法案的监督程序;适当借鉴欧美国家的立法思路,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立足现实,注意责、权、利的平衡。以便创制更为完备的义务教育法律,保护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任勇[2](1990)在《发动群众 艰苦奋斗 多渠道集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文中认为 文山州是个边疆贫困地区,又是战区。由于历史、自熊、经济多方面的原因,基础差,底子薄。文化落后,发展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州八个县中,有五个贫困县,山区面积占95%,293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54.占%;有40多万农民的温饱问題尚未解决。由于经济落后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学校校舍较为破烂,据1984年统计,中小学危房就有20多万平方

周光复[3](1991)在《利见当代 功在千秋——全省集资办学经验综述》文中指出 “七五”期间,我省改善办学条件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除国家拨款外,群众集资达2.94亿元,共修缮和改造危房549.4万平方米,使中,小学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比率由1985年的8.75%下降到1990年的4.89%(含1988年11月6日大地震新增危房)。与此同时,实验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师资培训、教材建设也加快了步伐。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绩?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省集资办学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泸西县、曲靖地区等20个地

张伟玦,夏仁麟,高碧云,陈玉春,杨东林,龚佳禾,刘昌进,徐少青,杨次伟,曾畅元,曹德华,曾斌,汤自飞,龙文玉[4](1994)在《教育,再响春雷》文中研究表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我们必将迎来教育的大好形势。最近几个月,广大教育工作者精神振奋,纷纷表示,要为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甩开膀子干。本刊约请14个地州市主管教育工作的副专员(副市长、副州长)撰文畅谈决心和措施。这组文章使人感到,三湘四水一个新的教育高潮即将到来。

陈哲卿,张惠兰[5](2019)在《一九八四——一九八五年晋东南地区教育改革工作回顾》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向科学进军,教育是基础。我国的教育经过解放初期的接管、改造和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把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事业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教育

范存德[6](1988)在《搞好集资办学 改善办学条件》文中研究说明我市地处引黄灌区中部,是个以回族为主、回汉等各民族杂居的小城市。回族约占总人口的55%。

郭振有,王虎胜[7](1986)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必须交给地方——山西省阳城县教育体制改革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阳城县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厅所抓的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县.这个县从1982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落实到县、乡和村,理顺了农村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办学和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全县的教育事业出现了充沛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一、在实践中探索改革农村教育体制的路子阳城县地处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区,面积1968.4平方公里,人口37万,有2857个自然

闻歌,傅兴[8](1995)在《开创性的工作 历史性的跨越──荔浦县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纪实》文中研究表明开创性的工作历史性的跨越──荔浦县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纪实闻歌,傅兴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经阳朔县往南105公里,就到了率先通过自治区验收、在八桂大地农村县级实现“两基”零的突破的荔浦县。在金秋季节,一踏上古荔州大地,淙淙的荔江碧波粼粼,...

余德海[9](1990)在《多渠道筹措资金 改善办学条件》文中研究指明 我是在学校从教20年,当过12年中学副校长、校长后,于1985年调任南郑县文教局副局长的。在从事5年县级教育行政工作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当好教育局领导,不仅要处理好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更要处理好教育外部的各种关系;既要给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又要发挥教育职能部门的作用,当好助手。我想围绕南郑县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这件事,

张学忠[10](1990)在《努力摆脱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困境》文中研究指明从省情出发,充分认识集资办学的必要性甘肃是一个边远贫困的省份,教育基础十分薄弱。1989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3.93%(农村为92.82%),低于全国97.1%的平均水平,全省青壮年人口中文盲率达32%,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近几年,我省教育事业费每年递增10%以上,1988年教育事业费是1983年的2.35倍,6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8.9%。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国

二、发动群众 集资办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动群众 集资办学(论文提纲范文)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和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
        1.1.1 有利于义务教育制度的完善
        1.1.2 有利于当今义务教育诸多问题的解决
        1.1.3 有利于教育法治建设
        1.1.4 本研究的学科定位和学术价值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义务教育法规文献汇编
        1.3.2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中国教育通史》、《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的相关卷本中有关义务教育政策法规的研究部分
        1.3.3 教育政策法规研究以及有关单项政策法规的研究文献
        1.3.4 各种教育年鉴和统计资料
        1.3.5 一些有关义务教育的专著中已有部分关于义务教育立法的研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历史法
        1.5.2 比较法
    1.6 本研究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1.6.1 本研究的特点和难点
        1.6.2 研究内容的创新
        1.6.3 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2章 1986 年《义务教育法》出台前的教育法制状况(1949-1976)
    2.1 解放前夕中国普及教育数量和质量亟需提高的现实需要
    2.2 毛泽东与普及教育事业相关的教育思想的起伏变化
        2.2.1 全国解放前后毛泽东关于教育事业较为理性的论述
        2.2.3 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加快教育发展的非理性观点
        2.2.4 大跃进至文革毛泽东非理性教育思想的延续
        2.2.5 文革中毛泽东非理性教育思想的加剧
    2.3 中央层次与普及教育相关方针政策的起伏
        2.3.1 解放初期至大跃进之前积极稳妥的普及教育政策
        2.3.2 大跃进期间普及教育政策的冒进
        2.3.3 大跃进至文革前义务教育政策的局部调整
        2.3.4 文革期间普及教育政策的跌宕起伏
    2.4 前30 年普及教育政策法规实施效果的波动
        2.4.1 建国后至大跃进之前普及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2.4.2 反右倾至大跃进期间普及教育事业的冒进
        2.4.3 大跃进至文革之前普及教育事业的适当收缩
        2.4.4 文革期间普及教育事业遭到重创
    2.5 前30 年普及教育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的经验和教训
        2.5.1 前30 年中国普及教育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的经验
        2.5.2 前30 年中国普及教育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的失误
第3章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准备阶段(1976-1985)
    3.1 文革后中国社会初步变革的大环境
        3.1.1 思想领域的大解放
        3.1.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农村普及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3.1.3 领导制度改革为义务教育立法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3.1.4 法制环境好转为义务教育立法奠定了制度基础
    3.2 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普及教育事业奠基
        3.2.1 邓小平与普及教育相关的教育思想
        3.2.2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对普及教育事业的影响
    3.3 中小学的拨乱反正工作
        3.3.1 中小学教育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
        3.3.2 中小学的各类平反工作
        3.3.3 中小学教育教学秩序的恢复与发展
    3.4 普及小学教育若干政策法规的出台
        3.4.1 中央层次各类普及小学教育的政策法规
        3.4.2 地方层次各级各类普及小学教育的政策法规
        3.4.3 各地多措并举促进小学教育的普及
        3.4.4 案例分析1980 年代初河北农村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第4章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出台过程
    4.1 中国社会改革进程进一步发展的有利环境
        4.1.1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4.1.2 科技体制的改革
        4.1.3 教育体制的改革
    4.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直接推动普九立法工作
        4.2.1 《决定》对普九目标和保障条件的规定
        4.2.2 《决定》明确提出普九立法任务
        4.2.3 《决定》实施后义务教育事业的诸多变化
    4.3 义务教育立法工作的起步
        4.3.1 地方义务教育法规的先行奠基
        4.3.2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立法准备
        4.3.3 国家教育委员会起草立法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4.4.1 李鹏就义务教育法草案向全国人大的报告
        4.4.2 《义务教育法》的通过
第5章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与补充完善(1986-至今)
    5.1 新闻媒体的宣传
        5.1.1 各大报刊的社论和《义务教育法》宣传提纲
        5.1.2 政界对《义务教育法》的肯定
    5.2 全国人大和中央部委的推动
        5.2.1 全国人大的普九调研
        5.2.2 表彰普及教育先进
        5.2.3 中央部委下发普九系列法规
    5.3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地方实施
        5.3.1 地方各界的普九宣传
        5.3.2 义务教育地方法规相继出台
        5.3.3 执行《义务教育法》取得辉煌成就
        5.3.4 《义务教育法》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5.3.5 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
    5.4 2006 年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5.4.1 2006 年《义务教育法》的酝酿与出台
        5.4.2 2006 年《义务教育法》的主要变化
        5.4.3 2006 年《义务教育法》的执行
第6章 1986 年《义务教育法》与中国教育法治化的未来
    6.1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立法路径
        6.1.1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立法背景分析
        6.1.2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程序分析
        6.1.3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内容分析
        6.1.4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执行效果分析
    6.2 中外义务教育事业法制化路径的异同比较
        6.2.1 中外义务教育事业法制化路径的共性
        6.2.2 中外义务教育事业法制化路径的差异性
    6.3 对未来中国教育法治化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一九八四——一九八五年晋东南地区教育改革工作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回顾1984—1985年晋东南地区的教育改革工作
    (一) 1983年晋东南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 我们的教改思路
    (三) 教改花开, 硕果累累。

四、发动群众 集资办学(论文参考文献)

  •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和实施研究[D]. 宗树兴. 河北大学, 2010(07)
  • [2]发动群众 艰苦奋斗 多渠道集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J]. 任勇. 云南教育, 1990(Z2)
  • [3]利见当代 功在千秋——全省集资办学经验综述[J]. 周光复. 云南教育, 1991(11)
  • [4]教育,再响春雷[J]. 张伟玦,夏仁麟,高碧云,陈玉春,杨东林,龚佳禾,刘昌进,徐少青,杨次伟,曾畅元,曹德华,曾斌,汤自飞,龙文玉. 湖南教育, 1994(09)
  • [5]一九八四——一九八五年晋东南地区教育改革工作回顾[J]. 陈哲卿,张惠兰. 文史月刊, 2019(04)
  • [6]搞好集资办学 改善办学条件[J]. 范存德. 宁夏教育, 1988(Z1)
  • [7]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必须交给地方——山西省阳城县教育体制改革调查报告[J]. 郭振有,王虎胜. 晋中师专学报, 1986(01)
  • [8]开创性的工作 历史性的跨越──荔浦县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纪实[J]. 闻歌,傅兴. 广西教育, 1995(Z1)
  • [9]多渠道筹措资金 改善办学条件[J]. 余德海. 人民教育, 1990(Z1)
  • [10]努力摆脱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困境[J]. 张学忠. 甘肃教育, 1990(01)

标签:;  ;  ;  

发动群众集资办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