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ternet/浏览器信息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校园网信息发布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展盼婷[1](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工业领域各大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有效管理和大量生产数据的高效存储。沥青搅拌站为我国的公路、桥梁领域提供着重要材料。目前,我国搅拌站的发展,一方面,一个企业一般有多个搅拌站遍布全国各地,这些站点大都位于偏僻的郊外,每个站点就像一片信息的孤岛,不能及时分享生产数据而且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故障处理周期长,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半自动化的生产和半信息化的管理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拥有“一体化”的平台,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集成化,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模式。另外,搅拌站的生产一直以来都是用量多、生产过程复杂、成品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搅拌站生产的质量监督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设计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具体工作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设计上位机数据采集方案完成控制系统与远程系统数据交互的接口。第二,搭建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通信,完成现场、云平台及远程浏览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三,基于HT For Web技术的监控,利用HT For Web技术,创建可视化界面,模拟现场生产过程,完成远程界面的可视化实时监控,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第四,根据沥青搅拌站日常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需求,设计了 GPS地图、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管理等五大功能部分,实现了所有站点在地图上集中显示,生产数据以及生产过程远程共享,保证了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管理。整个系统在Visual Stdio 2017集成环境下,基于.Net平台,结合MVC的设计模式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并将系统部署上“云”。最后根据系统的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两方面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系统各部分均可正常运行,整体性能达到预期效果。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提高搅拌站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加快传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何望东[2](2021)在《卡特福德范畴转换理论在科普文本中介词与介词短语翻译中的应用 ——以《计算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简史》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谢艳[3](2021)在《基于MQTT协议的组态软件Web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谭少华[4](2021)在《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检索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可惜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初中生信息检索教学并未作为一门课程,而与之最关联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获取和保存信息的内容。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现代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首先对信息检索教学相关文献和项目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掌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基础,其次对调查问卷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策略,在某初中选取两个班级开展教学实验。两个班级分别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后,对两个班级进行后测测试,结合三次项目教学法个人成绩的平均分和后测成绩计算出学生信息检索学习最终成绩,对比学习效果。对实验项目教学的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制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对比以及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的调查,项目教学比传统教学在多方面具有优势,包括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等。为了提高信息检索教学效果,教师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设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案例。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柯万超[5](2021)在《基于Java Web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高校一直都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高地和科研力量的主要集中地,其科研成果的多寡更是作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强弱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于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平台的构建和发展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搭建一个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为高校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好工程。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合阜阳师范大学现行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现状,本课题将从科研成果管理功能的完善度、浏览器版本的兼容度、设置权限分配的合理度、数据查询的高效度、系统运行的流畅度以及科研数据管理的便捷度等方面进行设计开发,相对于传统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本文增加了手机短信验证码、科研成果可视化等功能。系统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引入了开源应用容器引擎Docker,借助经典的MVC设计模式,深入且详细的阐述了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文章首先对系统可行性做了相对全面的分析论述,之后借助业务流程图等方式,对系统的业务需求、功能设计做了一定程度的讲解分析。在完成系统逻辑结构设计以及功能结构设计基础之上,将系统的整体功能划分为了五个部分。借助实体关系图等图形化工具,设计完成了系统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之后简述了系统的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通过对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技术的学习、整合、运用,最终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实现,并对部分实现效果图进行了展示。通过功能测试和系统性能测试,确定系统的各项功能需求设计和性能指标等都符合规范标准。文章最后,对系统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待优化部分做了总结与展望,以此作为系统后续维护升级的重要依据。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建立,在提升高校科研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加强了高校各科研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校科研事业的信息化发展。
刘菊[6](2021)在《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监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医疗、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开始探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考虑到病人群体具有较低免疫力,对环境因素较敏感的特点,医院需要对病房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现阶段的物联网技术存在异构性强,耦合度高的问题以及海量数据信息处理的需求,使得其对计算、存储、分析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都需要依托于处理能力与之匹配的平台,这使得物联网发展受限。论文以此为背景,结合病房内环境监测和电器设备操控的实际需求,设计一个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监测控制系统,提高病人修养环境。论文通过云平台实时监测病房内环境参数,实现对传感器节点与控制器节点的双向控制,并预测某一时间段的设备使用情况。论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物联网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1)在物联网硬件系统中,论文设计了环境监测节点和控制器节点,节点包括主控制模块、Wi Fi联网模块、电源及外围电路模块、传感器模块和控制器模块。在硬件的基础上,编写软件程序,传感器节点实现了病房环境参数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Wi Fi模块上传至云服务端;控制器节点可以接收云服务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指令完成相应操作,从而实现系统的双向控制。论文实现的节点模块主要有温度采集模块、湿度采集模块、二氧化碳采集模块、灰尘采集模块、重力采集模块和智能灯等控制模块。(2)在物联网软件系统中,论文基于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的Mosquitto框架,实现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发布订阅模式的消息传输。利用Nginx作为服务器,通过Python编程语言编写服务处理程序,实现了云平台服务端与传感器节点/控制器节点的双向通信,存储和管理采集环境数据的功能;利用Web开发技术实现传感器节点状态变化的实时动画展示和操控,以可视化图像的形式展示数据;为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对指定用户做出差别响应,利用attention机制对用户历史行为做数据挖掘,捕捉对目前行为预测有帮助的重点信息,预测未来设备状态,为系统日后二次开发提供方向。最后测试了物联网软硬件模块之间的通讯效果、交互效果和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监测控制系统长时间通信效果稳定,实时双向交互功能良好,可视化操作友好方便,不同设备的状态预测准确率近90%,可以满足病患监测病房环境和操控病房设备的需求。
王越[7](2021)在《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设备抗DDoS攻击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质量更加优越,人们对物联网设备(智慧手环、智能音箱和手机等)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大多物联网设备被制造时都存在缺少防火墙软件和密钥口令较弱等安全问题。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物联网设备对物联网中的其他物联网设备发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消耗被攻击者系统资源或网络资源,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物联网生态环境崩溃。目前现有的DDoS攻击缓解方案大都是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实现,但是SDN自身也存在被作为DDoS攻击目标的风险。区块链作为一种完全分布式的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DDoS的攻击。为此本文对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设备抗DDoS攻击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对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缓解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方案并在自主组建的区块链网络中构建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架构。该架构包括DDoS异常信息检测模块、DDoS异常信息共享模块和DDoS异常设备过滤模块。通过各模块的统一协作可以实现物联网系统中DDoS攻击的联合防御。(2)对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行研究。首先对目前现有的DDoS攻击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对网络流量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接着在自主构建的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架构中对DDoS攻击检测模型进行研究(KNN模型、决策树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最后将基于随机森林的DDoS攻击检测模型应用在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架构中。(3)对基于区块链的DDoS异常信息共享方法进行研究。对目前现有的信息共享模型和区块链共识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安全信息共享模型(S-Chain双链模式信息共享模型),该模型不但可以在网络繁忙时共享DDoS异常流量信息的摘要信息为DDoS攻击发起设备过滤提供依据,还可以在网络空闲时共享DDoS异常流量信息的详细信息为边缘节点训练模型提供数据支持。(4)对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防御方法进行研究。对现有的设备过滤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设备可信过滤算法。该算法基于区块链中存储的不可篡改的DDoS异常流量信息,使用智能合约实现DDoS攻击设备过滤规则,按照优先级程度对DDoS攻击发起设备进行自动过滤。(5)设计并实现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系统。在以上研究成果之上实现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系统,通过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系统不仅可以对边缘节点、异常设备以及攻击记录等进行管理和控制,还可以对DDoS攻击发起到过滤进行全程监控。
陈煌达[8](2021)在《基于互联网的压缩燃烧装置远程测控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将物联网云平台技术与发动机燃烧测试技术相结合,创造性地研制了一套集远程数据存储与多设备访问功能的自由活塞压燃试验测控平台,包括本地压燃实验压力及活塞位移数据的精准采集与远程储存以及远程交互平台开发。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研制实验台架的位移采集装置,以适配于课题组自研的单缸自由活塞压燃装置,改进位移测量的方式以提高整体测量精度。基于已授权的新型活塞运动位移测量系统发明专利,设计研制以光电传感为核心的高速位移检测装置。通过直接操作寄存器的方式进行单片机采集程序开发,配置物联网通信模块及阿里云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实验数据实时精准采集与远程储存。针对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均质压缩燃烧装置数据采集试验,进行远程实验室测控系统开发。以Netty网络框架开发服务器程序,实现底层数据接收与转发、维护客户端及My SQL数据库的连接,同时满足高性能、高并发的网络需求。通过Java Script、CSS及HTML等技术设计Web网页客户端,实现便捷高效的远程交互功能。据课题组实验数据要求,确立通信协议,设计并建立远程数据库,使得课题组可以对历次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以单元测试方式对整个系统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单个光电传感器采样频率达到9.36),满足本压缩燃烧装置对采样实时性要求,多通道数据采样方式相比于原数据采集系统在采样精度上有显着的改进。远程实验室实时测控平台在网页资源加载和交互操作功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Web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功能体现出了极高的泛用性和实时性。
柴菲[9](2021)在《高校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7年6月,中国第一家网货平台拍拍贷宣布成立。此后,各种形式的网络贷款平台迅速增加,网络贷款以其快捷便利的优势迅速被大众接受。大学生不仅思维敏捷、充满活力,还拥有新思想和接受能力强的特质,他们与上一代人相比具有不同的消费观,因此网络贷款能迅速被在校大学生接受。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互联网贷款业务(俗称“校园网贷”)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启了惊人的生长之路。不可否认,校园网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燃眉之急,但是,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陷入校园网贷恶性事件比比皆是,甚至导致了学生自杀、卖淫、罹患精神疾病等人间惨剧。这些悲惨事件触痛了人们的眼球,也把校园网贷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银保监会不断出台文件治理校园网贷行业,在监管校园网货机构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但不良校园网贷为生存,逐渐演变成校园“培训贷”、校园“套路贷”等形式,非网贷机构微信或者QQ成为私人开展校园贷款业务的工具,借机变的更加隐蔽和难以发现。治理校园网贷带来的种种乱象,不能采用绝对禁止“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方式,应辩证地看待事物正反两面,对于校园网贷正面价值给予肯定评价,反面危害要采取多种监管措施去规避。
朱金秀[10](2021)在《基于GIS技术的“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研究 ——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空间规划类型众多,体系复杂,不同规划间重叠冲突、相互掣肘的现象一直存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期间,各级政府也努力探索建立并实施“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家的政策引导与地方的实践,为实现“多规合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是“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辅助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建设与完善,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基于GIS技术的“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杭州市临安区“多规合一”试点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本文探索了Web GIS技术与Mobile GIS技术在“多规合一”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综合考虑信息安全、易用性、性价比等因素,采用QGIS为地理空间数据处理软件,Postgre SQL为数据库管理系统,Geo Server、Tomcat为服务器,Open Layers、UCMap分别作为PC浏览器客户端与移动客户端开发框架,实现了“多规合一”信息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包括:(1)“多规”数据集成与共享技术。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库标准,进行数据质量检验与规范化处理,将处理后数据通过Post GIS导入Postgre SQL,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实现数据集成;通过Geo Server将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中的数据发布为WMS(Web Map Service,网络地图服务)与WFS(Web Feature Service,网络要素服务),在客户端通过调用服务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展示与分析,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2)椭球面积计算技术。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设计了图斑椭球面积计算模块,通过该模块可计算出图斑对应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椭球面积,通过比较1:2000、1:5000和1:10000三种比例尺下的标准分幅面积和理论面积,证明了其可行性。(3)查询、分析与统计技术。基于Geo Server发布的WMS与WFS服务,结合j Query库,实现属性识别、属性查询、位置查询、以及属性与位置的组合查询功能;通过JSTS、JTS空间分析库,实现了矢量数据Geometry类的叠加分析、合并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矢量数据间更复杂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Echarts实现统计结果的多元可视化。(4)移动端关键技术。基于天地图API服务,实现了在线地图、路径分析、兴趣点查询、多媒体数据位置信息标注的功能;应用GDAL库(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地理空间数据抽象库)实现了矢量数据读取、创建、坐标系转换等功能。(5)系统集成与实现。按照功能模块设计,结合关键技术,实现了“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系统提供了包括浏览、查询、叠加、统计等基于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常用功能,以满足相关部门一般的应用需求;此外,在PC浏览器端还实现了“三线”冲突分析、“合规性”分析、项目选址分析的专门功能模块,可快速进行专项分析并便捷地得到分析结果;在移动端除常用的功能外,也包括了外业勘测、数据采集等发挥移动终端优势的专项功能,便于野外作业。
二、Internet/浏览器信息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校园网信息发布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rnet/浏览器信息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校园网信息发布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云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搅拌站设备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介绍和研究 |
2.1 ASP.Net MVC设计模式 |
2.2 Mini UI前端框架 |
2.3 HT for Web技术研究 |
2.3.1 数据容器与视图组件 |
2.3.2 JSON矢量图 |
2.3.3 数据绑定与动画 |
2.4 ECharts可视化框架 |
2.5 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 沥青搅拌站控制系统及生产流程介绍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业务功能需求 |
3.2.2 非功能性需求 |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4 系统详细设计 |
3.4.1 I/O数据点分析及设计 |
3.4.2 数据通信设计 |
3.4.3 系统业务功能模块设计 |
3.4.4 前后台数据交互设计 |
3.4.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
3.5 数据库系统设计 |
3.5.1 Power Designer介绍 |
3.5.2 数据库设计概述 |
3.5.3 部分数据表结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云平台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实现 |
4.1 云服务器选择 |
4.2 Web API服务端开发 |
4.3 C#数据采集(上位机) |
4.4 基于MQTT协议通信的实现 |
4.4.1 MQTT代理服务器实现 |
4.4.2 MQTT客户端实现 |
4.5 远程监视界面实现 |
4.5.1 基本图元及属性设计 |
4.5.2 视图编辑器实现 |
4.5.3 监视界面实现 |
4.6 远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4.6.1 GPS地图模块实现 |
4.6.2 系统登录/注册模块实现 |
4.6.3 系统界面框架实现 |
4.6.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4.6.5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
4.6.6 故障报警模块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发布与测试 |
5.1 系统发布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数据通信测试 |
5.2.2 远程监控界面测试 |
5.2.3 业务功能模块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 |
2.1.2 教学策略 |
2.2 PBL教学模式 |
2.2.1 PBL概念 |
2.2.2 PBL基本特点和要素 |
2.2.3 PBL教学流程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3.3 情境学习理论 |
3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先导性研究 |
3.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3.2 初中学生信息检索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的制定 |
4.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原则 |
4.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
4.2.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
4.2.2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
4.2.3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实施条件 |
4.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 |
4.3.1 选定项目任务的策略 |
4.3.2 项目规划和准备的策略 |
4.3.3 管理项目的策略 |
4.3.4 项目回顾及完善的策略 |
5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应用 |
5.1 实验内容 |
5.1.1 实验条件 |
5.1.2 选取实验对象 |
5.1.3 做出实验假设 |
5.1.4 选择实验材料 |
5.1.5 控制实验变量 |
5.2 实验过程 |
5.2.1 对照班的传统教学实施 |
5.2.2 实验班的采用基于PBL教学策略的应用设计 |
5.2.3 基于PBL《网上获取与保存信息》的教学案例 |
5.2.4 基于PBL《制定旅游计划书》的教学案例 |
5.2.5 基于PBL《网络信息辨真假》的教学案例 |
5.3 实验效果调查与分析 |
5.3.1 学生学习成绩数据分析 |
5.3.2 学生学习态度分析总结 |
5.3.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分析 |
5.3.4 学生项目教学评价访谈 |
5.3.5 教学总结与反思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研究不足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基于Java Web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计划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MVC设计模式 |
2.1.1 MVC模式体系结构 |
2.1.2 MVC设计模式在系统中的应用 |
2.1.3 MVC设计模式的优势 |
2.2 Docker技术 |
2.2.1 Docker在系统中的应用 |
2.2.2 Docker技术的优势 |
2.3 MySQL数据库技术 |
2.4 Tomcat服务器技术 |
2.5 阿里云服务器ECS服务平台 |
2.6 B/S结构模式 |
2.6.1 B/S结构工作原理 |
2.6.2 B/S结构优势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分析 |
3.1 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1.3 操作可行性分析 |
3.2 业务需求分析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系统登录管理 |
3.3.2 密码找回管理 |
3.3.3 科研成果管理 |
3.3.4 科研项目管理 |
3.3.5 通用信息管理 |
3.3.6 科研数据可视化管理 |
3.4 用户用例分析 |
3.5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1.1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4.1.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2.1 系统安全模块设计 |
4.2.2 数据查询统计模块设计 |
4.2.3 科研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2.4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2.5 通用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实体关系模型 |
4.3.2 数据信息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 |
5.1.1 系统开发平台 |
5.1.2 系统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2.1 系统安全模块实现 |
5.2.2 数据查询统计模块实现 |
5.2.3 科研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2.4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2.5 通用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测试 |
6.3 压力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监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
2 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介绍 |
2.1 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 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 |
2.2.1 物联网平台介绍 |
2.2.2 物联网通信架构介绍 |
2.3 神经网络关键技术介绍 |
2.3.1 Attention模型的介绍 |
2.3.2 Attention机制的发展 |
2.4 本章小结 |
3 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硬件模块设计与实现 |
3.1 传感器节点与控制器节点结构分析与功能设计 |
3.2 传感器节点与控制器节点功能实现 |
3.2.1 主控制模块的应用实现 |
3.2.2 WiFi联网模块的应用实现 |
3.2.3 ASM1117电源模块及外围电路应用实现 |
3.2.4 应用于病房的传感器及控制器选择 |
3.3 传感器节点与控制器节点模块整合 |
3.4 病房环境监测模块与控制器节点模块软件功能实现 |
3.4.1 病房温度传感器节点功能实现 |
3.4.2 病房湿度传感器节点功能实现 |
3.4.3 病房二氧化碳传感器节点功能实现 |
3.4.4 病房光学灰尘传感器节点功能实现 |
3.4.5 病房重力传感器节点功能实现 |
3.4.6 病房控制器节点模块功能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软件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云服务端的设计与实现 |
4.1.1 云服务端的框架设计 |
4.1.2 云服务端环境搭建 |
4.1.3 MQTT通信协议的应用实现 |
4.1.4 服务端处理程序的设计实现 |
4.2 云平台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4.2.1 云平台客户端运行原理 |
4.2.2 云平台客户端的样式设计实现 |
4.2.3 云平台客户端性能优化的实现 |
4.3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数据库选择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3.3 数据可视化图表设计与实现 |
4.4 预测模块设计实现与测试 |
4.4.1 神经网络的函数与优化算法选择 |
4.4.2 预测模块的设计 |
4.4.3 预测模块数据的提取与处理 |
4.4.4 预测模块模型选取与搭建 |
4.4.5 预测模块模型训练与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5 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系统调试与功能测试 |
5.1 系统综合调试 |
5.1.1 传感器终端与云服务端测试 |
5.1.2 云平台客户端与云服务端测试 |
5.1.3 物联网控制系统功能整合测试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设备抗DDoS攻击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主要组织结构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区块链相关理论 |
2.1.1 区块链简介 |
2.1.2 区块链架构 |
2.1.3 区块链开发平台 |
2.1.4 智能合约 |
2.2 DDoS攻击相关理论 |
2.2.1 DDoS攻击简介 |
2.2.2 DDoS攻击原理 |
2.2.3 DDoS攻击常见类型 |
2.3 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架构 |
2.3.1 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网络架构 |
2.3.2 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方案 |
2.3.3 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架构安全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 |
3.1 引言 |
3.2 区块链环境下DDoS攻击检测流程 |
3.3 网络流量预处理 |
3.4 DDoS异常流量检测模型 |
3.4.1 基于KNN模型的DDoS攻击检测模型 |
3.4.2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DDoS攻击检测模型 |
3.4.3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DDoS攻击检测模型 |
3.5 实验验证 |
3.5.1 实验环境设置 |
3.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区块链的DDoS异常信息共享方法 |
4.1 引言 |
4.2 S-Chain信息共享模型 |
4.2.1 S-Chain信息共享模型流程 |
4.2.2 S-Chain信息共享模型保护数据所有权 |
4.2.3 S-Chain信息共享模型数据存储 |
4.2.4 S-Chain信息共享模型确保各边缘节点数据一致 |
4.2.5 S-Chain信息共享模型实现 |
4.3 实验验证 |
4.3.1 实验环境设置 |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防御方法 |
5.1 引言 |
5.2 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模型 |
5.3 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设备可信过滤算法 |
5.3.1 DDoS攻击设备可信过滤算法流程 |
5.3.2 DDoS攻击设备可信过滤算法原理 |
5.3.3 DDoS攻击设备可信过滤算法实现 |
5.4 实验验证 |
5.4.1 实验环境设置 |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区块链的DDoS攻击联合防御系统设计与实现 |
6.1 系统需求分析 |
6.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6.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6.2 系统设计 |
6.2.1 系统架构设计 |
6.2.2 系统功能设计 |
6.3 智能合约设计 |
6.3.1 结构体设计 |
6.3.2 智能合约功能设计 |
6.4 系统实现 |
6.4.1 登录注册功能实现 |
6.4.2 基础设施管理功能实现 |
6.4.3 DDoS攻击检测功能实现 |
6.4.4 DDoS信息共享功能实现 |
6.4.5 异常设备管理功能实现 |
6.4.6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
6.5 系统测试 |
6.5.1 系统测试环境 |
6.5.2 系统功能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8)基于互联网的压缩燃烧装置远程测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均质充量压缩燃烧研究现状 |
1.2.2 智慧实验室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2 压缩燃烧装置远程测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1 压燃试验数据采集系统 |
2.1.1 自由活塞压燃试验平台 |
2.1.2 微控芯片及物联网通信模块选型 |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3 核心技术介绍 |
2.3.1 传感器技术 |
2.3.2 物联网技术 |
2.3.3 HTTP协议 |
2.4 本章小结 |
3 压缩燃烧装置远程测控系统硬件研制 |
3.1 自由活塞竖直位移检测装置 |
3.1.1 功能需求分析 |
3.1.2 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与选型 |
3.1.3 测量装置设计与参数计算 |
3.2 滤波放大电路设计 |
3.3 嵌入式最小系统设计 |
3.3.1 外部中断模数转换模块 |
3.3.2 物联网通信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4 压缩燃烧装置远程测控系统软件开发 |
4.1 系统需求分析及功能概述 |
4.2 服务器端设计 |
4.2.1 网络通信模块设计 |
4.2.2 核心数据业务设计 |
4.3 Web客户端设计 |
4.3.1 跨域动态网页设计 |
4.3.2 网页界面设计及展示 |
4.4 数据库配置与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测试及验证 |
5.1 位移数据采集系统功能验证 |
5.1.1 单个光电传感器信号采集功能验证 |
5.1.2 光电传感器阵列信号采集功能验证 |
5.2 数据存储与远程信息交互功能验证 |
5.2.1 数据库远程存储功能验证 |
5.2.2 web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功能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9)高校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存在不足 |
第一章 校园网贷概述 |
一、校园网贷基本概念与运营模式 |
(一)校园网贷的概念 |
(二)校园网贷的运营模式 |
二、校园网贷的特征 |
(一)线上完成贷款,快捷便利 |
(二)贷款周期性短,隐形费用高 |
(三)贷款门槛低,不进行实质审查 |
三、校园网贷在高校快速发展的原因 |
(一)金融抑制政策的干预 |
(二)存在庞大的学生消费群体 |
第二章 校园网贷实施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一、剖析典型校园网贷的恶性事件 |
二、校园网贷运行暗藏的危害 |
(一)涉嫌暴力催收债务 |
(二)涉嫌侵犯学生个人隐私 |
(三)虚假宣传侵害学生知情权 |
(四)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
三、恶性事件引发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三章 高校校园网贷法律监管存在的漏洞 |
一、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的基本问题不明确 |
(一)校园网贷平台定性不明确 |
(二)校园网贷监管主体不明确 |
二、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的具体措施存在不足 |
(一)校园网贷平台缺乏市场准入机制 |
(二)校园网贷平台信息审查不严 |
(三)校园网贷平台信息披露不健全 |
(四)校园网贷平台缺乏退出机制 |
三、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相关配套保障不完善 |
(一)校园网贷的学生征信体制不完善 |
(二)行业组织未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 |
(三)现有救济途径无法有效解决纠纷 |
第四章 域外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启示 |
一、英国的校园借贷 |
(一)法律制度层面 |
(二)风险控制机制和征信体系 |
二、美国的校园借贷 |
(一)法律制度层面 |
(二)风险控制机制和征信体系 |
三、美英两国校园借贷的法律监管对我国启发 |
(一)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政府部门监管 |
(二)健全征信体系,提供信息保障 |
(三)健全校园网贷的风险控制措施 |
第五章 完善高校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对策 |
一、明确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的基本问题 |
(一)明确校园网贷平台的定性 |
(二)明确校园网贷的监管主体 |
二、明确校园网贷法律监管具体措施 |
(一)建立校园网贷平台市场准入机制 |
(二)明确校园网贷平台的信息审核义务 |
(三)健全校园网贷平台的信息披露制度 |
(四)建立校园网贷平台退出机制 |
三、完善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相关配套保障 |
(一)建立校园网贷的学生征信体系 |
(二)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
(三)建立多元的校园网贷纠纷解决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GIS技术的“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研究 ——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组织结构 |
2 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相关概念 |
2.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2.2.3 国内外研究进展小结 |
2.3 基于GIS技术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
2.3.1 国外研究进展 |
2.3.2 国内研究进展 |
2.3.3 国内外研究进展小结 |
3 研究区概况与基础数据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基础数据 |
4 系统构建关键技术 |
4.1 GIS技术 |
4.1.1 WebGIS技术 |
4.1.2 MobileGIS技术 |
4.1.3 WebGIS与 MobileGIS协同 |
4.2 系统组成关键技术 |
4.2.1 服务器端 |
4.2.2 数据库 |
4.2.3 客户端 |
4.2.4 工具集 |
5 系统需求与设计 |
5.1 需求分析 |
5.1.1 业务需求 |
5.1.2 功能需求 |
5.1.3 性能需求 |
5.2 系统框架设计 |
5.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3.1 PC浏览器端 |
5.3.2 移动客户端 |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4.1 数据库组成 |
5.4.2 数据标准 |
6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
6.1 基于OGC标准的数据服务 |
6.1.1 OGC服务发布 |
6.1.2 OGC服务操作与调用 |
6.2 椭球面积计算 |
6.2.1 椭球面积计算原理及方法 |
6.2.2 椭球面积计算模型精度分析 |
6.3 组合查询 |
6.3.1 属性识别 |
6.3.2 组合查询 |
6.4 空间分析 |
6.5 数据动态图表统计 |
6.6 基于天地图的服务 |
6.6.1 天地图API服务 |
6.6.2 兴趣点查询 |
7 系统实现与应用 |
7.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
7.1.1 系统开发环境 |
7.1.2 系统运行环境 |
7.2 PC浏览器端功能实现 |
7.2.1 基础功能 |
7.2.2 “三线”冲突分析 |
7.2.3 “合规性”分析 |
7.2.4 项目选址分析 |
7.3 移动客户端功能实现 |
7.3.1 基础功能 |
7.3.2 基于位置服务功能 |
7.3.3 基于天地图API功能 |
7.3.4 空间分析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四、Internet/浏览器信息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校园网信息发布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展盼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卡特福德范畴转换理论在科普文本中介词与介词短语翻译中的应用 ——以《计算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简史》为例[D]. 何望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3]基于MQTT协议的组态软件Web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谢艳. 南华大学, 2021
- [4]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D]. 谭少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Java Web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柯万超. 阜阳师范大学, 2021(12)
- [6]应用于病房的物联网监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菊.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设备抗DDoS攻击方法研究与实现[D]. 王越.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8]基于互联网的压缩燃烧装置远程测控系统研究[D]. 陈煌达. 浙江大学, 2021(09)
- [9]高校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 柴菲.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10]基于GIS技术的“多规合一”信息系统研究 ——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D]. 朱金秀. 浙江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