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兔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及四物汤对其的影响

血虚兔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及四物汤对其的影响

一、血虚家兔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及四物汤对其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孙成成[1](2021)在《基于线粒体相关蛋白通路探讨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包括一系列因血管因素引起或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的综合征,涵盖了与血管疾病相关的所有类型的认知障碍,范围从轻度认知障碍到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目前,由于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和当前诊断标准的局限性,VCI的流行病学较难开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VCI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不断上升。VCI病因及病理机制复杂,与机体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胆碱能受损、细胞凋亡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但VCI仍被认为是可以防治的。目前,VCI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治疗脑血管疾病和其他VCI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来预防,目前尚无可改善疾病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法。本课题组拟定了防治VCI的中药复方—参麻益智方,已批准为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备案号:Z20200005000)。该方由人参、天麻、鬼箭羽、川芎组成,具有益气增智、活血化瘀的功效。前期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参麻益智方可以改善VCI大鼠及患者认知和神经功能。由此,本研究以参麻益智方作为干预药物,观察其对VCI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对脑组织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和AMPK/PPARα/PGC-1α/UCP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组织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为其防治VCI提供科学依据。目的确定参麻益智方的提取工艺及主要有效成分;观察参麻益智方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脑能量代谢和线粒体障碍相关蛋白AMPK、PPARα、PGC-1α、UCP2的病理机制及参麻益智方的干预效应机制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系统(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分析参麻益智方的主要化学成分。SPF级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手术成功后筛选认知障碍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4组:模型对照组(Model)、盐酸多奈哌齐组(Donepezil)(0.45 mg/kg体质量)、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SMYZ-H)(11.88 g生药/kg体质量)和参麻益智方低剂量组(SMYZ-L)(2.97g生药/kg体质量)。另设假手术组(Sham),每组各10只大鼠。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含量;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含量;非酶促免疫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和形态改变;脑组织中提取线粒体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mRNA表达的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 AMPK、p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 蛋白的表达。结果1参麻益智方成分稳定明确课题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系统分析了参麻益智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文献报道,确定了参麻益智方中人参皂苷、天麻素、阿魏酸、原儿茶酸、β-谷甾醇等多种主要化学成分。2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2.1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定位航行实验:与第1天相比,所有大鼠在训练第2天的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EL)均明显缩短(P<0.05,P<0.01),提示所有大鼠均表现出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三天开始EL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模型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EL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参麻益智方和盐酸多奈哌齐均可提高VCI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空间探索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穿越原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目标象限活动路程均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显着增加,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目标象限活动路程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2.2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海马组织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连接紧密,胞内结构完整,胞膜清晰,胞质丰富,核膜、核仁较明显,未见神经元变性或坏死。模型组大鼠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散乱、稀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层次减少,部分出现核固缩现象,可见细胞空泡变性,甚至坏死现象。盐酸多奈哌齐组、参麻益智方低、高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模型组有一定的改善,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细胞结构较完整,细胞膜较为清晰,偶见细胞空泡变性,少有细胞坏死现象。2.3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血清Ach、AchE含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ch含量显着减少,AchE含量显着增多,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Ach含量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AchE含量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各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4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低、高剂量组IL-1β含量均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低、高剂量组TNF-α含量均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2.5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血清GSH、MDA、SOD、GSH-PX含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SH、GSH-PX含量均显着减少,MDA含量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GSH、GSH-PX含量均显着增加,MDA含量均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SOD含量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各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的影响3.1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数量的影响参麻益智方干预后荧光显示线粒体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说明参麻益智方能增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的VCI大鼠的线粒体数量。3.2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结构基本正常,排列整齐,膜形态基本完整,线粒体嵴致密,无明显肿胀和空泡形成。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结构明显改变,线粒体膜模糊,部分膜出现破裂,线粒体嵴断裂,疏松溶解,并伴有基质颗粒减少或消失。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低剂量组线粒体结构明显改善,线粒体膜总体清晰,线粒体嵴基本完整,说明参麻益智方可以改善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结构。3.3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关键蛋白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MPK、PPARα、PGC-1α和ATP5A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参麻益智方干预后,AMPK、PPARα、PGC-1α和ATP5A mRN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P<0.01)。模型组UCP2mR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SMYZ-H)和参麻益智方低剂量组(SMYZ-L)UCP2mRNA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4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关键蛋白AMPK、p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p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SMYZ-H)p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AMPK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AMPK可能通过磷酸化参与此途径。结论1确定了参麻益智方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主要化学成分,为探讨其防治VCI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化学物质基础。2脑组织线粒体结构改变和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VCI的重要病理基础。3参麻益智方具有提高慢性脑低灌注致VC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并改善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保护神经元,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其作用机制和提高线粒体关键蛋白AMPK、PPARα、PGC-1α、UCP2的表达,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相关。

吴明[2](2021)在《熟三七成分分析及补血药效与代谢机制研究》文中认为1目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临床常用三七是三七粉和熟三七粉,但二者功效差异较大。生三七以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为主;而熟三七以补气补血和补益健身见长。目前生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缺乏对熟三七系统全面的研究,三七“生打熟补”的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生三七和炮制后的熟三七的化学成分,补血作用问题进行研究,明确炮制前后三七物质变化规律,验证“熟补”理论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代谢组学初步探讨熟三七补血作用的代谢机制;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炮制前后变化明显、又具药效的成分人参皂苷Rg3采用多孔材料负载提高其溶出性研究,为新药开发奠定基础。2方法2.1 UPLC-Q-TOF-MS/MS对生三七和熟三七的化学成分及差异性研究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构建生三七和熟三七的化学成分谱,通过精确质量数测定,裂解碎片离子数据,文献对比,全面定性分析生、熟三七的化学成分。进一步采用多元变量分析方法对生三七和熟三七进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经SIMCA-P14.1软件处理,应用PCA、PLS-DA和OPLS-DA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分析生三七及其炮制品熟三七间的差异化学成分。2.2生三七和熟三七对血虚证大鼠药效学研究将SD大鼠分成六组,分别为正常组、血虚模型组、阳性药复方阿胶浆组、生三七粉组、熟三七粉组和人参皂苷Rg3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采用乙酰苯肼致溶血性大鼠血虚模型,以大鼠的体征,体重,脏器指数,血常规,生化指标为评价指标,考察生、熟三七的补血作用。2.3熟三七对血虚证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将SD大鼠分成三组,分别为正常组、血虚模型组和熟三七粉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的代谢物,建立血浆代谢图谱。运用PCA、PLS-DA和OPLS-DA分析方法,寻找各组之间的差异成分,分析差异成分相关的代谢途径,探讨熟三七发挥补血作用可能的代谢途径。2.4大孔-介孔分级孔二氧化硅负载人参皂苷Rg3并提高溶出速率的研究采用胶晶法制备大孔-介孔分级孔二氧化硅多孔材料,然后自然挥发法制备人参皂苷Rg3-大孔-介孔分级孔二氧化硅载体药。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脱附、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载体和载体药进行特征分析。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考察人参皂苷Rg3-大孔-介孔分级孔二氧化硅的体外溶出速率。3结果3.1 UPLC-Q-TOF-MS/MS对生三七和熟三七的化学成分及差异性研究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快速定性分析生三七和熟三七的化学成分。通过液质联用测定的一级精确质量数,二级质谱数据分析,文献查阅,对照品的比对来鉴定待分析的化合物,用SCIEX OS软件分析得出化合物可能的元素组成和质量误差,用scifinder检索可能的化学式,从而筛选出可能的化学成分。精确质量与计算得到的理论值误差在5 ppm以内。在生三七中鉴定了47个化合物,熟三七中鉴定了5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其他结构皂苷,黄酮类,聚炔醇类,挥发类等化合物,并推导了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1、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等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经SIMCA-P14.1软件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生三七和熟三七分布不同区域,说明二者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再用监督分析的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的分类方法建模,生三七和熟三七分布在不同区域,表明生熟三七的物质基础有差异。经分析得到生三七和熟三七两者间具有较大差异性的皂苷化合物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3,20S-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h1,20S-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k3。3.2生三七和熟三七对血虚证大鼠药效学研究选择乙酰苯肼致大鼠血虚为动物模型,以大鼠的体征,体重,脏器指数,血常规,生化指标为考察指标,比较生三七和熟三七的补血作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的大鼠毛发蓬乱,行动迟缓,精神不佳,神色暗淡,耳朵、尾巴颜色表现苍白,易扎堆,行动相对缓慢。体重变化,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也均显着下降。外周血象中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与血小板含量显着下降,模型组大鼠血液中的ATP酶活性、G6PD、GPX和GR的含量显着减少,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显着增加,而生三七、熟三七和人参皂苷Rg3组均可回调模型大鼠的体重,改善脏器指数,而且药物干预后可升高大鼠血液中的ATP酶活性、G6PD、GPX和GR的含量,降低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其中,熟三七的补血效果比生三七的好。3.3熟三七对血虚证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经PCA,PLS-DA和OPLS-DA模式分析方法识别分析,正常组和血虚模型组可以很好地分开,表明正常组与血虚模型组之间的血浆代谢内源物存在着明显差异。正常组、模型组和熟三七组样本点均可以明显分开,且熟三七组的样本明显显示出不同程度地向正常对照组靠近的趋势,说明熟三七对血虚大鼠的代谢情况产生有效干预作用。在正常组、血虚模型组、熟三七组大鼠血浆中鉴定出11种具有显着性差异内源性代谢物,将11种差异代谢物导入Metabo Analyst 3.0分析平台,经分析得出与熟三七补血作用相关的4条代谢通路,分别是:色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3.4大孔-介孔分级孔二氧化硅负载人参皂苷Rg3并提高溶出速率的研究PS胶晶为模板,正硅酸甲酯为无机物,采用双模板法制备有序大孔-介孔二氧化硅多孔材料,然后自然挥发法制备人参皂苷Rg3-有序大孔-介孔二氧化硅载体药。m/M-Si O2/Rg3载体的微观形貌采用扫描电镜进行分析,发现载体的有序大孔呈周期性排列,且贯穿整个载体材料中,孔径约为270 nm,球形孔间通过90 nm的窗口孔连通。采用透射电镜对内部结构进行研究,m/M-Si O2载体的大孔氧化硅骨架含有大量高度有序介孔。氮气吸脱附、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测试表明m/M-Si O2孔道中的Rg3以非结晶的状态存在,人参皂苷Rg3与二氧化硅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是通过物理吸附在二氧化硅表面。体外溶出速率实验结果是原料药人参皂苷Rg31 h时后溶出度为21%,m-Si O2/Rg3和m/M-Si O2/Rg3的1 h的累积溶出分别为78%和81%,其结果表明m/M-Si O2和m-Si O2作为载药载体可以显着提高人参皂苷Rg3的溶出速率。4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生三七和熟三七的主要差异化学成分,体内药效实验验证三七“熟补”的科学性;运用UPLC-MS初步分析熟三七补血作用的相关的4条代谢途径。首次采用有序大孔-介孔氧化硅多孔材料负载差异成分人参皂苷Rg3,改善其体外溶出速率。本文综合阐明三七“熟补”作用机制,为三七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海刚[3](2021)在《基于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探讨消肿止痛合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皮瓣移植技术作为解决皮肤及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关键技术,已广泛使用于临床,但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坏屡见不鲜。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大鼠背部矩形全层随意型皮瓣模型,应用消肿止痛合剂,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并研究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方法:将1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模型对照组)、B组(假手术组)、C组(消肿止痛合剂组)、D组(p38MAPK抑制剂组)、E组(PPARγ抑制剂组)和F组(NF-κB抑制剂组)共6组,各组30只。C组、D组、E组、F组给予消肿止痛合剂灌胃,A组和B组以同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D组以SB203580(1.5mg/100g)右下腹腔注射,E组以GW9662(0.2mg/100g)右下腹腔注射,F组以PDTC(10mg/100g)右下腹腔注射。B组行假手术处理,其它五组行皮瓣手术处理。分别在术后1天、3天、7天三个时相观察各组大鼠背部皮瓣的存活情况及皮瓣存活率,在术后1小时、24小时、7天三个时相切取大鼠背部皮瓣组织,进行HE染色、TUNEL染色及q RT-PCR法检测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中炎性因子的浸润程度、细胞核的破坏程度以及p38MAPK、PPARγ、NF-κB的分布特点及其m RNA表达水平。采用IBM 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Graph Pad Prism 6软件绘制统计结果图。结果:(1)皮瓣存活面积:术后1天各组大鼠皮瓣存活面积无明显差别;术后3天,与A组比较,B组、F组大鼠皮瓣存活率明显较高(P<0.05),而E组大鼠皮瓣存活率明显较低(P<0.05),与B组相比,A组和E组大鼠皮瓣存活率明显较低(P<0.05);术后7天,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F组大鼠皮瓣存活率均明显较高(P<0.05),但与E组无显着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C组、E组大鼠皮瓣存活率均明显较低(P<0.05)。(2)HE染色结果:术后1h,各组大鼠皮瓣组织结构排列整齐,细胞间有极少量炎性细胞存在,各组无明显差异;术后24h,A组大鼠皮瓣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核稀疏,可见明显水肿,组织间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E组大鼠皮瓣组织轻度水肿,见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他组组织有轻微肿胀,但炎性细胞较A组明显减少;术后7天,A组大鼠皮瓣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稀疏,可见明显水肿,大量白细胞浸润,B组大鼠皮瓣组织细胞呈单层排列,结构整齐、细胞核完整,清晰,C组、D组、F组大鼠皮瓣水肿程度较轻,细胞结构较整齐,组织间隙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E组大鼠可见细胞结构排列无顺序,细胞核与周围胞质界限不清,细胞核可见部分破坏,细胞轻度水肿。(3)TUNEL染色结果:B组大鼠皮瓣组织结构正常,核小体清晰、完整,仅有少量凋亡的细胞出现,分布在正常的结构周围,C组、D组、F组大鼠皮瓣组织整体结构较完整、轻度水肿,细胞核清晰,少量凋亡细胞出现,A组与E组皮瓣组织失去正常的组织结构,皮肤组织层次不清,大量凋亡的细胞出现,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状态出现。(4)q RT-PCR实验结果:与A组相比,C组大鼠皮瓣组织中p38MAPK、NF-κB的表达被抑制(P<0.05),当加入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PDTC后,可观察到D组、F组大鼠皮瓣组织中p38MAPK、NF-κB的表达进一步被抑制,相较于A组,C组大鼠皮瓣组织中PPARγ的表达有所升高(P<0.05),当加入GW9662信号通路抑制剂后,E组大鼠皮瓣组织中PPARγ的升高趋势受到抑制;与B组相比,其它各组大鼠皮瓣组织中p38MAPK、NF-κB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PPARγ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1)消肿止痛合剂可以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凋亡细胞的生成,进而减轻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促进大鼠皮瓣的存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2)消肿止痛合剂可以明显抑制皮瓣缺血再灌注过程中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其中p38MAPK及NF-κB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为正向调控机制,而PPARγ信号通路则为负向调控。

邓文桢[4](2020)在《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西药芬吗通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包括月经情况、全身症状、激素水平等。同时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药物安全性。明确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改善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找到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的方法,为女性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带来更多可能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组)30例和对照组(芬吗通组)30例。对照组:芬吗通(2/10mg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每日一片,先服砖红片14天,再服黄片14天,连续28天为一个疗程,月经来的第3天继续服用下一疗程;如月经不来潮,则连续服用下一疗程芬吗通。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四二五合方,每天1剂,每周期不间断服用24天。如月经来潮则停服,待月经来的第5天继续服用一周期;如月经不来潮,则连续服用下一周期中药。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情况、全身症状、激素水平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痊愈率为0,显着有效率为13.33%,有效率为80.00%,总体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痊愈率为0,显着有效率为3.33%,有效率为70.00%,总体有效率为73.33%。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总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激素水平,治疗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药物毒副作用。【结论】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能有效改善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月经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月经,从全身症状和整体疗效来看,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迟鑫峰[5](2020)在《益血生发汤治疗油风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益血生发汤治疗油风气血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进一步探究中医药运用“益气养血,安神生发”的治法治疗斑秃的机理,并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性质为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油风气血两虚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共64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益血生发汤,对照组给予八珍颗粒。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经过临床观察证实,治疗组治愈15例(46.875%),显效9例(28.125%),有效4例(12.50%),无效4例(12.50%),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愈7例(21.875%),显效9例(28.125%),有效8例(25.00%),无效8例(25.00%),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临床研究表明,益血生发汤治疗油风气血两虚证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刘倩[6](2020)在《基于“脾虚致消”探讨黄芪葛根不同层次配伍调节糖尿病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脾虚致消”的理论入手,通过饮片、组分、单体多个层次研究黄芪、葛根及其配伍对糖尿病脂肪组织脂肪因子与AMPK通路转导的调控作用,明确黄芪、葛根及其配伍调节糖尿病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与有效物质。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文献研究通过整理古籍与现代文献,从消渴病因、病机、治疗方面论述脾与消渴的关系;通过膏脂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论述脾与膏脂的关系。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实验一:8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金芪降糖片组、黄芪组、葛根组、饮片配伍组,正常组11只,其余各组15只。除正常组外,一次性腹腔注射2%STZ(46 mg/kg)造模,造模同日给药,正常组、模型组分别予蒸馏水10 m L/kg,其他给药组分别予金芪降糖片混悬液1.47 g/kg、黄芪2.7 g/kg、葛根1.35 g/kg、黄芪葛根汤4.05g/kg,连续灌胃30d。生化法检测血糖、TG、CHO含量,ELISA法检测APN、LEP、TNF-α、GLUT-4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Chemerin、Chem R23、AMPK、GLUT-4、β-actin m RNA相对表达量。实验二:14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金芪降糖片组、黄芪黄酮组、黄芪皂苷组、葛根黄酮组、黄芪黄酮+黄芪皂苷组、黄芪黄酮+葛根黄酮组、黄芪皂苷+葛根黄酮组、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组,正常组11只,其余各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一次性腹腔注射2%STZ(46 mg/kg)造模,造模同日给药,正常组、模型组分别予蒸馏水10 m L/kg,其他给药组分别予金芪降糖片混悬液1.47 g/kg、黄芪黄酮0.039 g/kg、黄芪皂苷0.104 g/kg、葛根黄酮0.036 g/kg、黄芪黄酮+黄芪皂苷0.143 g/kg、黄芪黄酮+葛根黄酮0.075 g/kg、黄芪皂苷+葛根黄酮0.140 g/kg、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0.179 g/kg,连续灌胃30d。生化法检测血糖、TG、CHO含量,ELISA法检测APN、LEP、TNF-α、GLUT-4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Chemerin、Chem R23、AMPK、GLUT-4、β-actin m RNA相对表达量。实验三:3T3-L1前脂肪细胞分别予50μM、100μM、200μM、400μM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简称:毛蕊异黄酮苷)完全培养基,0.5μM、1μM、2μM、4μM、8μM葛根素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48 h、7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出最适的给药时间与给药浓度。将筛选出的毛蕊异黄酮苷100μM、200μM、400μM与葛根素2μM、4μM一一配伍,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出最适的给药浓度。3T3-L1前脂肪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全程予完全培养基,模型组予完全培养基,毛蕊异黄酮苷组予200μM毛蕊异黄酮苷,葛根素组予4μM葛根素,单体配伍组予200μM毛蕊异黄酮苷+4μM葛根素,培养48 h。模型组予诱导液A(1μg/m L IBMX、1μM DEX、1μg/m L INS+完全培养基)、其余各组分别予治疗药物+诱导液A,培养48 h。模型组予诱导液B(1μg/m L INS+完全培养基)、其余各组分别予治疗药物+诱导液B,培养48h,换液2次。油红O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成脂,ELISA法检测TG、CHO、APN、LEP、TNF-α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2-NBDG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GLUT-4,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P-AMPK、β-actin含量。结果:第一部分:文献研究1.脾与消渴的关系:消渴的病因与脾虚有关,其病机多与脾气虚不能布散津液、脾阴不足有关。消渴的治疗可从脾入手,选用益气健脾的方药。2.脾与膏脂的关系:现代解剖的脂肪、肌肉皆属于中医“肌肉”范畴,统归于脾。膏脂的形成与饮食五谷壅滞损伤脾胃,脾气虚或脾阳不足,不能输布精微有关,治疗时选用健脾药物。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体内实验(论文一、二):1.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1)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造模第30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饮片配伍、黄芪黄酮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HO、T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饮片配伍、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黄芪黄酮与黄芪皂苷配伍、黄芪黄酮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皂苷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三者配伍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CHO、TG(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三者配伍除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片层次,黄芪与葛根能够协同降低TG,效果最佳;在组分层次,单用黄芪皂苷降低CHO水平最佳,单用黄芪黄酮降低TG的作用最优。2.对糖尿病大鼠脂肪因子的影响:(1)对糖尿病大鼠APN、LEP、TNF-α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N、LEP表达明显降低,模型组TNF-α水平明显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饮片配伍、黄芪黄酮与黄芪皂苷配伍、黄芪黄酮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皂苷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三者配伍能够显着升高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APN水平;黄芪、饮片配伍能够提高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LEP表达量;黄芪、饮片配伍、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黄芪黄酮与黄芪皂苷配伍、黄芪黄酮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皂苷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三者配伍能够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TNF-α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片层次,单用黄芪降低TNF-α的效果优于两药合用。在组分层次,黄芪黄酮与黄芪皂苷配伍协同降低TNF-α水平,效果最佳。(2)对糖尿病大鼠Chemerin、Chem R23 m RNA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hemerin、Chem R23 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黄芪黄酮、黄芪皂苷、黄芪黄酮与黄芪皂苷配伍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Chemerin m RNA相对表达量;黄芪、葛根、饮片配伍、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黄芪黄酮与黄芪皂苷配伍、黄芪黄酮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皂苷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三者配伍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Chem R23 m 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片层次,单用黄芪降低Chem R23 m RNA相对表达量的效果最佳。在组分层次,单用黄芪黄酮降低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Chemerin、Chem R23 m RNA相对表达量的效果最佳。3.对糖尿病大鼠AMPK、GLUT-4的影响(1)对糖尿病大鼠AMPK、GLUT-4 m RNA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MPK、GLUT-4 m RNA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单体配伍、黄芪黄酮、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三者配伍能够升高糖尿病大鼠AMPK m RNA水平;黄芪、葛根、饮片配伍、黄芪黄酮、黄芪黄酮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三者配伍能够升高糖尿病大鼠GLUT-4 m R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片层次,黄芪与葛根能够协同增加GLUT-4 m RNA,效果最佳。在组分层次,单用黄芪黄酮增加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AMPK、GLUT-4 m RNA相对表达量的效果最好。(2)对糖尿病大鼠GLUT-4含量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LUT-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单体配伍、黄芪黄酮、黄芪黄酮与黄芪皂苷配伍、黄芪黄酮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皂苷与葛根黄酮配伍、黄芪黄酮、黄芪皂苷、葛根黄酮三者配伍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GLUT-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片层次,黄芪黄酮与黄芪皂苷配伍增加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GLUT-4水平的效果最佳。体外实验:1.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1)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活率的影响:培养48h,100μM、200μM、400μM毛蕊异黄酮苷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效果佳;2μM、4μM葛根素能够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200μM毛蕊异黄酮苷与4μM葛根素合用能够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2)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毛蕊异黄酮苷组、葛根素组、单体配伍组内可见有大量的成熟脂肪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和模型组明显增多。油红O吸光度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苷、葛根素、单体配伍能显着升高油红的吸光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蕊异黄酮苷与葛根素能够协同促进脂肪细胞形成,效果最佳。2.对IR脂肪细胞糖、脂的影响:(1)对IR脂肪细胞摄取2-NBDG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2-NBDG的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苷、单体配伍能够显着提升IR脂肪细胞内2-NBDG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IR脂肪细胞CHO、TG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CHO、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苷、葛根素、单体配伍能够显着降低IR模型脂肪细胞的CHO、TG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IR脂肪细胞脂肪因子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APN、LEP水平显着降低,模型组TNF-α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苷、葛根素、单体配伍能够显着升高IR模型脂肪细胞APN、LEP水平,降低TNF-α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蕊异黄酮苷、葛根素能够协同增加APN、LEP水平,协同降低TNF-α水平,效果最佳。4.对IR脂肪细胞AMPK、GLUT-4的影响:(1)对IR脂肪细胞AMPK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p-AMPK/AMPK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苷、葛根素、单体配伍能够显着升高IR模型脂肪细胞p-AMPK/AMPK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IR脂肪细胞GLUT-4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GLUT-4水平明显减少。毛蕊异黄酮苷、葛根素、单体配伍能增加IR模型脂肪细胞的GLUT-4含量。结论:1“脾虚”是消渴发病、膏脂形成的主要病机,可从脾论治消渴。2黄芪黄酮、毛蕊异黄酮苷是黄芪降低血糖、降低血脂(CHO、TG)的有效成分。3葛根黄酮、葛根素是葛根降血脂(CHO、TG)的有效成分。4黄芪与葛根配伍、毛蕊异黄酮苷与葛根素配伍能够降低血糖,合用的效果最佳;其降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肪因子、介导AMPK/GLUT-4转导有关。5黄芪与葛根配伍、黄芪黄酮与葛根黄酮配伍、毛蕊异黄酮苷与葛根素配伍能够降低CHO、TG,合用降血脂的效果最佳(黄芪黄酮与葛根黄酮配伍除外);其降脂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肪因子、介导AMPK转导有关。

周勇[7](2020)在《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心身健康。本文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论探讨,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二仙汤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共同靶点,可能的作用信号通路,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从基础到临床验证,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机制的研究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方药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尝试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阐释。方法:1.理论探讨:查阅并梳理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中医文献,从中医角度厘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从而阐明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论基础。进行二仙汤方解及药物组成分析,阐明其主治及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的相关性。2.Meta分析:通过对CBM、VIP、万方数据、CNKI、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文献,对有效率、E2、FSH、LH和Kupperman评分结果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二仙汤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网络药理学研究;采用TCMSP、DisGeNET、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二仙汤活性成分及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靶基因,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关键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获取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4.实验研究:将15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低、中、高剂量组待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评判标准后与空白组2月龄SD大鼠同时灌胃,戊酸雌二醇组灌戊酸雌二醇片药液,二仙汤低、中、高剂量组灌胃二仙汤水煎液,空白组灌纯水。观察给药期间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饮水量、摄食量、自主活动情况。记录大鼠子宫湿重及湿重指数。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5-HT、β-EP、E2、FSH和LH的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子宫、下丘脑和垂体的病理变化。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NO、SOD、MDA、CAT和GSH-Px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Bc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中cAMP、PKA和CRE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中LC3-II、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一.理论研究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名不统一,基本病因为肾精亏虚,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相火内扰。二仙汤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功效,契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效方剂。二.Meta分析结果文献检索共得到文献18篇,纳入患者2003名。有效率结果提示,二仙汤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OR=3.52,95%CI(2.52,4.93),P<0.00001];E2、FSH、LH改善程度优于西药对照组;Kupperman评分结果提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在改善Kupperman评分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95,95%CI(-8.51,0.60),P=0.74]。在不良反应上,二仙汤治疗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三.网络药理学实验结果通过筛选二仙汤中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槲皮素、淫羊藿苷元、吴茱萸次碱、薯蓣皂苷元、去氢丹参酮II A为二仙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键活性成分,且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氨基末端激酶(JUN)、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3)、Myc原癌基因蛋白(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受体(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为其关键靶点。通过对关键靶点进行生物学分析,发现二仙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四.体内实验研究结果(1)实验一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雌二醇组大鼠毛发光泽,脱落情况,尾巴、爪子色泽,精神,神情,反应等方面改善。饮水量摄食量增加。自主活动时间和运动距离增加,大鼠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增加,血清中神经递质5-HT、β-EP升高,血清中激素E2升高,FSH和LH降低,卵巢中颗粒细胞层次增加、排列较较紧密,血管增加,卵泡和黄体数量也所增加。子宫内膜增厚,腺体数量增加,腺体萎缩较模型组好转。下丘脑神经细胞数量稍有增加,排列稍整齐,神经细胞固缩减轻。腺垂体细胞增多、排列稍整齐,细胞胞浆减少好转,且神经垂体细胞周围空泡样改变减轻。(2)实验二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雌二醇组血清中NO、MDA降低,SOD、CAT、GSH-Px升高,TUNEL染色显示卵巢中绿色荧光数量和密度均有减少,凋亡指数下降,卵巢Bcl-2阳性细胞数增加,Bax、Caspase-3阳性细胞数减少。透射电镜结果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形好转,自噬体数量增多。(3)实验三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雌二醇组大鼠卵巢中cAMP、PKA、CREB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CREB的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大鼠卵巢中Bcl-2的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减少。LC3-II、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1.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为肾精亏虚。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相火内扰。二仙汤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功效,契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2.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总体疗效明显,具有降低FSH、LH水平,改善Kupperman评分和升高E2水平等疗效,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也优于西药对照组。3.二仙汤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多层次、多系统和整体干预的特点,其中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为其主要信号调节通路。4.二仙汤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其病理损伤。5.二仙汤可以抑制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自噬及上调c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张恂[8](2020)在《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血液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中药汤剂是中药最常见的剂型,通常以水为溶剂经煎煮而成,其中不仅存在着大量溶于水的成分,实际上更是一个复杂的胶体分散体系,其中含有大量的纳米粒子。而今纳米药物完美地解决了药物递送中的难溶、不稳定以及靶向等问题,那么是否中药汤剂中的纳米粒子具有载药性和生物活性?为了探明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中药纳米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此判定纳米粒子载药的可行性;其次建立适宜的、敏感的动物损伤模型,评价中药纳米粒子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选取传统经典补血方剂四物汤为研究对象。四物汤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血调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营血虚滞诸症。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贫血、痛经、心绞痛、糖尿病等多种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四物汤对血液系统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为四物汤纳米粒子生物活性验证提供了阳性参照。首先,建立四物汤中的纳米粒子提取分离方法。从纳米分散体系和药物聚集的角度对四物汤纳米粒子进行研究,探究纳米粒子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组成。对四物汤纳米粒子的尺寸大小、形貌特征以及稳定性进行表征,同时对四物汤纳米粒子中的主要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和DNA进行含量测定。为降低药物制备难度,保证足够的给药量,选择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模式动物,利用电离辐射造成成年斑马鱼的辐射损伤模型,评价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成年斑马鱼血液系统的影响。利用苯肼造成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评价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胚胎血液系统的影响,以期明确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的药理活性。方法:1.四物汤纳米粒子的提取分离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采用差速离心法对四物汤纳米粒子进行分离,利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技术对四物汤纳米粒子的尺寸大小、形貌特征以及稳定性进行表征。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蛋白质含量;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试剂盒提取D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含量。2.斑马鱼辐射损伤模型的建立:成年斑马鱼(3-5月龄,体重0.14-0.20 g,雄性),采用60Co-γ射线作为辐射源,照射剂量为20 Gy,剂量率97.33 cGy/min,分别在辐射后3d、7d、14d剖杀动物,取肾髓细胞和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斑马鱼肾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并分析肾髓中髓系单核细胞、前体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的变化。3.斑马鱼成鱼给药剂量的探索:成年斑马鱼条件同上,给予正常斑马鱼和辐射后的斑马鱼不同浓度的四物汤,观察其存活率,确定药物最小致死剂量。给予斑马鱼不同浓度的四物汤5 d,剖杀动物,取肾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斑马鱼肾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分析肾髓中髓系单核细胞、前体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的变化。藉此确定四物汤安全给药浓度范围。4.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辐射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参考上述斑马鱼造模条件和四物汤安全浓度范围,连续7 d给予成年斑马鱼适宜浓度的四物汤和四物汤纳米粒子,剖杀动物,取肾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斑马鱼肾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分析肾髓中髓系单核细胞、前体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的变化,进行结果评价。5.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建立:以0.005-0.1 μg/mL范围不同浓度的苯肼处理52 hpf斑马鱼胚胎24h,进行ODA染色,确定适合的苯肼造模浓度。6.斑马鱼胚胎给药剂量的探索:以不同浓度的四物汤处理斑马鱼胚胎,进行ODA染色,确定适合的给药浓度。7.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影响:参考上述斑马鱼造模条件和四物汤安全剂量范围,给予适宜浓度的四物汤和四物汤纳米粒子,进行联大茴香胺(o-Dianisidinedihydrochloride,ODA)染色。利用显微镜拍照和录制视频,观察总体血流量、心率、心包水肿面积、gata1a+细胞的数量指标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结果评价。8.转录组学分析: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给予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结果:1.四物汤纳米粒子的提取分离和物理表征结果显示,四物汤纳米粒子NP20000 和 NP100000 的提取率分别为 0.05%和 0.03%,NP20000 和NP100000在TEM下呈现为形状圆形或不规则的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的粒径大约在50-500 nm之间,利用DSL测得其平均粒径分别为423.0 nm和298.3 nm,PdI 分别为 0.23 和 0.30,均为中度分散。NP20000 和 NP100000的Zeta电位分别为-35.8 mV和-30.3mV,表明样品较为稳定。且在1-8 d NP20000的粒径变化不大。四物汤纳米粒子NP20000和NP100000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20%和13.53%,多糖含量分别为36.10%和56.70%,DNA含量分别为1.19‰和1.07‰。2.斑马鱼辐射损伤模型建立结果显示,辐射后第7 d,斑马鱼的造血器官肾髓总细胞、髓系单核细胞、前体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分别下降52%、46%、49%、79%和3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与7 d相比,第14 d髓系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显着升高70%以上,前体细胞和红细胞也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第30d,所有细胞均超过辐射前的数量,前体细胞和髓系单核细胞升高可达辐射前的178%和112%,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分别比辐射前升高51%和16%。在辐射后7-30 d各群细胞在肾髓细胞中占比变化比较复杂,红细胞和髓系单核细胞占比呈现明显的先升高再下降外的过程,淋巴细胞呈现明显的先下降再升高过程,前体细胞在14 d前占比变化不大,仅在30d显着升高。外周血细胞(主要为红细胞)的数量辐射后第7d比对照组下降26%,随即在第14 d升高至正常水平,且在第30 d超过辐射前的数量。3.斑马鱼成鱼给药剂量的实验结果显示,四物汤稀释浓度在SW100、SW200、SW600可致成年斑马鱼死亡,SW600为最小致死剂量。SW1000-SW20000这一浓度区间,未对斑马鱼的生存造成影响,且未对肾髓的各种细胞以及外周血细胞造成明显的毒性,为适宜的给药浓度。4.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模型组肾髓细胞及其中四种细胞数量显着下降,与之相比,四物汤SW5000处理组肾髓细胞总数、髓系单核细胞、前体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分别增加了 57%(p=0.001)、125%(p=7.35×10-8)、81%(p=0.001)、59%(p=0.03)和 35%(p=0.019);NP2000处理组肾髓细胞总数、髓系单核细胞、前体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分别增加了 16%、46%、11%、11%和7%,髓系单核细胞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1)。5.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建立结果显示,苯肼浓度范围在0.02 μg/mL-2.5 μg/mL均可以造成ODA染色面积的减少,代表红细胞数量减少,经比较,0.02 μg/mL作为最佳造模浓度。6.斑马鱼胚胎给药剂量的确定结果显示,SW100浓度可导致斑马鱼胚胎死亡,SW500-SW10000浓度范围处理斑马鱼胚胎未见胚胎死亡、畸形或其他异常。SW500-SW10000为四物汤对斑马鱼胚胎的安全浓度范围。7.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SW1000和NP250处理明显增加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的血流量,SW500、SW1000和NP250处理可明显增加gata1a+的细胞数量和流过尾部血管的gata1a+细胞的数量。NP250、NP1000和NP5000处理明显降低斑马鱼胚胎心包水肿的面积。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alas2、epo、pu.1、mpeg1、rag2基因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较,SW500组和NP250组alas2表达均显着上调(p<0.001);与模型组相较,SW500组和NP250组epo表达显着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较,NP250组pu.1表达显着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较SW500组和NP500组rag2表达均显着下调(p<0.001)。SW500组和NP500组mpeg1表达与模型组相较无显着差异(p>0.05)。8.SW500组与Model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有49个,其中有23个基因表达上调和26个基因表达下调。而NP250组与Model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有30个,其中有15个基因上调15个基因下调。通过GO富集分析SW500与Model组和NP250组与Model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四条相同的途径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carbohydrate metabolic progress)、血红素结合(heme binding)、四吡咯结合(tetrapyrrolebinding)、辅因子结合。通过KEGG富集分析SW500组与Model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5条通路差异显着(p<0.05),分别为剪接体(Spliceosome)、内质网蛋白质加工(Protein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MAPK 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核糖体(Ribosome)、内吞作用(Endocytosis)。NP250组与Model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有3条通路差异显着(p<0.05),分别为剪接体(Spliceosome)、内质网蛋白质加工(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内吞作用(Endocytosis)。结论:1.差速离心法可获得粒径分布于100-1000nm的四物汤纳米粒子,物理性质表明四物汤纳米粒子可形成较为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该粒子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糖以及极少量的DNA,这些大分子作为载体为纳米粒子形成提供了可能性。2.60Co电离辐射以20 Gy剂量,97.33 cGy/min剂量率照射可以造成成年斑马鱼血液系统可逆性损伤,该损伤可以在30 d内自行修复。3.四物汤SW5000和四物汤纳米粒子NP2000对辐射导致的斑马鱼肾髓造血功能损伤具有再生促进作用,同时四物汤纳米粒子对外周血细胞具有辐射保护作用。4.给予斑马鱼胚胎0.02 μg/mL苯肼可以造成适度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5.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苯肼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中血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减轻苯肼的心脏毒性。6.对Control组、Model组、SW500组和NP250组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后发现,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参与的生物过程均与血红素合成、降解以及蛋白结合密切相关。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有剪切体、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内吞作用等。总而言之,本实验表明斑马鱼可以用于中药的血液系统药效研究,四物汤水溶性成分和溶液中的粒子性部分共同贡献于四物汤的血液系统保护作用。

郝慧祯[9](2020)在《“八珍汤加减”对冬训期间竞走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近年来,科学使用中药复方补剂受到了医学领域和体育领域的广泛关注,让运动员有针对地服用特定的中药营养补剂能够使得因训练导致的运动性疲劳尽快恢复,以适应新的训练阶段,从而进一步提高竞技成绩。本研究旨在充分发挥“八珍汤加减”对于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通过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控,更好地为提高竞走运动竞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动物实验: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水提物高剂量组(5g/20g)、水提物中剂量组(0.33g/20g)、水提物低剂量组(0.17g/20g)、75%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5g/20g)、75%乙醇提取物中剂量组(0.33g/20g)、75%乙醇提取物低剂量组(0.17g/20g)、空白对照组(0.12mL/20g/d生理盐水),共7组,每组10只,共70只,在不同运动条件下记录运动至力竭的时间。(2)运动员实验:竞走运动员分为两组,补剂组(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在整个冬训期间监测运动员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肌酸激酶,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血中丙二醛、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血尿素。结果:(1)研究发现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爬绳时间,常压密闭耐缺氧时间在服药过后均有显着性升高,尤其是75%醇提高剂量组的延长时间总体来说最为明显。(2)运动员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都有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睾酮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是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皮质醇都有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丙二醛都有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都有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尿素都有升高(P<0.05),两组升高幅度无差异。结论:服用“八珍汤加减”能够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加快竞走运动员由于长时间大强度后的恢复进程,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吴正宇[10](2020)在《中药验方“清络饮”治疗活动期热痹证的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清络饮是国医大师治疗湿热期痹症的经验方,其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初步探索清络饮治疗湿热期痹症的物质基础及受影响的代谢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使用清络饮治疗湿热期痹症的患者治疗前、连续用药1个月、连续用药2个月、连续用药3个月时的血液和尿液,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检测血清中的代谢物,进行单变量分析与多元变量分析,寻找用药后前后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对血液和尿液中代谢物的检测与分析,血清中代谢物在连续给药1个月后有71个代谢物倍数变化(FC)大于2且Student t检验p值小于0.05,但在连续给药两个月后有179个代谢物的FC值大于2且p值小于0.05,在连续给药三个月后有603个代谢物的FC值大于2且p值小于0.05。尿液中代谢物在1个月时有51个代谢物FC大于2且p值小于0.05,但在连续给药两个月后有172个代谢物的FC值大于2且p值小于0.05,在连续给药三个月后有72个代谢物的FC值大于2且p值小于0.05。将初步筛选出的代谢物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血差异的代谢物主要有氨基甲酰磷酸酯、苯丙氨酸、二酰基甘油、辅酶A、甘油二酯、磷脂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心磷脂、L-乙酰肉碱、胆汁酸、甘氨酸、丝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腺嘌呤、磷脂酰甘油等代谢物的含量,尿液中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有肌酸、脱氧肌酐、二酰基甘油、L-苯丙氨酸、1,7-二甲基鸟苷、磷酸肌醇二磷酸酯、羟脯氨酰赖氨酸、泛酸、亚油酰辅酶A、黄素单核苷酸、甘油二脂、磷脂酰甘油磷酸酯、鸟嘌呤、赖氨酸、甘油二酯、磷脂酰乙醇胺等代谢物的含量。这些改变主要与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以及与氧化还原相关路径等有关。结论:湿热期痹症患者随着连续清络饮治疗,体内代谢发生了显着改变。在连续用药后的不同时间段,患者体内的代谢物改变不全相同,但具有相似的特征。患者血清中主要与氨基酸及脂质的合成原料或代谢产物相关的代谢物发生了改变,尿液中主要与氨基酸、脂质、嘌呤的合成原料或代谢产物相关的代谢物发生了改变。这些代谢物可以在缓解疼痛、能量底物供应和肌肉恢复、肌肉细胞的增殖、蛋白稳态调节、组织对炎症的反应、细胞氧化应激、受伤关节的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发生显着性改变的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清络饮影响的代谢通路主要与氨基酸、能量、脂质、嘌呤等的合成与代谢有关。脂质的代谢会影响关节损伤后伤口的愈合和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嘌呤相关代谢通路会影响尿酸盐含量,影响相关介质,缓解患者疼痛。氨基酸与能量代谢通路影响了机体氧化应激,增强应激抵抗力和恢复能力等多种机制。

二、血虚家兔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及四物汤对其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虚家兔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及四物汤对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线粒体相关蛋白通路探讨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线粒体能量代谢关键蛋白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1 能量代谢相关通路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2 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的关键蛋白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中医“虚、瘀、毒”病机探讨能量代谢异常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互关系
        1 中医“虚、瘀、毒”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2 中医“虚、瘀、毒”与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
        3 脑的能量代谢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4 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药复方研究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参麻益智方的提取方法和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参麻益智方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参麻益智方对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模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障碍相关蛋白的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参麻益智方的组方特点和前期研究成果
    2 慢性脑低灌注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模型
    3 参麻益智方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4 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5 参麻益智方对线粒体关键蛋白能量代谢的影响
    6 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中医认识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2)熟三七成分分析及补血药效与代谢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 三七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进展
        2.1 人参皂苷及三七皂苷的热裂解研究
        2.2 不同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2.3 小结
    3 生三七和熟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1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3.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3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3.4 抗肿瘤作用
        3.5 神经系统
        3.6 小结
第二章 UPLC-Q-TOF-MS/MS对生三七和熟三七的化学成分及差异性研究
    1 UPLC-Q-TOF-MS/MS鉴别生三七和熟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2 UPLC-Q-TOF-MS/MS对生三七和熟三七的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3 小结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三章 生三七和熟三七对血虚证大鼠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2.2 动物造模
        2.3 药液的制备
        2.4 指标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体征观察
        3.2 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
        3.3 各组大鼠的脏器指数变化
        3.4 生三七和熟三七对血虚大鼠外周血象的影响
        3.5 各组大鼠血液中ATP酶的活性
        3.6 各组大鼠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
        3.7 各组大鼠血液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含量
        3.8 各组大鼠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含量
    4 小结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第四章 熟三七对血虚证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造模
        2.2 血浆样本收集
        2.3 血浆样本预处理
        2.4 QC样品的配置
        2.5 UPLC-Q-TOF-MS/MS分析
        2.6 数据处理与多元变量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仪器稳定性分析
        3.2 大鼠血浆UPLC-Q-TOF-MS/MS总离子流图谱
        3.3 代谢物PCA分析
        3.4 正、负离子模式下血浆PLS -DA分析
        3.5 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
        3.6 代谢通路分析
    4 小结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第五章 大孔-介孔分级孔二氧化硅负载人参皂苷Rg3并提高溶出速率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有序大孔-介孔分级孔二氧化硅和载体药的制备
        2.2 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有序大孔-介孔分级孔二氧化硅的表征测试
        3.2 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4 小结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结语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探讨消肿止痛合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1 主要试剂及药品
        1.2 主要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分组
        2.3 模型建立
        2.4 动物饲养
        2.5 观察皮瓣术后大体形态及皮瓣存活面积
        2.6 皮瓣标本采集
    3 实验步骤
        3.1 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
        3.2 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3.3 qRT-PCR检测p38MAPK、PPARγ、NF-κB 的表达
        3.3.1 总RNA提取
        3.3.2 mRNA逆转录
        3.3.3 PCR反应
    4 数据统计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1 大鼠形态学观察
    2 皮瓣存活率
    3 大鼠皮瓣HE染色的观察结果
    4 大鼠皮瓣TUNEL染色结果
    5 qRT-PCR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创新点
    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机制及其中西医治疗进展
    综述一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内容与方法
    1.内容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中医诊断标准
        1.1.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及终止病例处理方法
    2.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中医治疗:加味四二五合方
        2.2.2 西医治疗:芬吗通
        2.3 观察项目
        2.3.1 基本信息
        2.3.2 观察指标
        2.3.4 安全性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4.1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2.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5 安全评价标准
        2.6 不良事件观察
        2.6.1 定义
        2.6.2 不良事件的获取和记录
    3.质量控制
        3.1 临床资料收集
        3.2 标本采集及处理
    4.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2.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结果数据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对化疗源性POI的认识
        1.1 西医对化疗源性POI的认识
        1.2 中医对化疗源性POI的认识
    2.对化疗源性POI的治疗
        2.1 西药周期治疗
        2.2 中药复方调经治疗
    3.方药分析
        3.1 补气生血,行气活血,疏肝健脾
        3.2 益肾填精,平调阴阳
        3.3 攻毒散结
        3.4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4.临床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
        4.2 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4.3 中医证候变化
    5.不足及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临床病例观察表(CRF表)
综述一 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西医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5)益血生发汤治疗油风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实验项目
        1 临床资料
        2 一般资料
        3 研究方法
        4 治疗结果
    第二章 讨论
        1 本课题的立项依据
        2 药物组成及方解
        3 体会
        4 病案举例
        5 预防与调护
        6 不足和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基于“脾虚致消”探讨黄芪葛根不同层次配伍调节糖尿病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消渴从脾论治的文献研究
    1 脾与消渴的关系
    2 脾与膏脂的关系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体内实验
        实验一 黄芪葛根配伍调节糖尿病大鼠脂肪因子与AMPK/GLUT-4 的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二 黄芪葛根组分配伍调节糖尿病大鼠脂肪因子与AMPK/GLUT-4 的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二)体外实验
        实验三 毛蕊异黄酮苷与葛根素配伍调节IR模型脂肪因子与AMPK/GLUT-4 的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方剂配伍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理论探讨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名探析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方药
    2 二仙汤源流及方论
        2.1 二仙汤源流及组成
        2.2 二仙汤方论
        2.3 二仙汤药物分析
    3 现代医学对二仙汤的研究
    4 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识
    5 c AMP/PKA/CREB信号通路
    6 二仙汤与cAMP/PKA/CREB信号通路
    7 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概况
第二部分 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二仙汤活性化合物筛选
        2.2 二仙汤治疗 PMS 潜在靶点筛选
        2.3 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
        2.4 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
        2.5 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二仙汤活性化合物筛选
        3.2 二仙汤治疗 PMS 潜在靶点筛选结果
        3.3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结果
        3.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结果
        3.5 二仙汤治疗PMS相关靶点关联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
        3.6 二仙汤治疗PMS相关靶点关联蛋白KEGG富集分析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建立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实验二 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病理形态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实验三 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8)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血液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注
综述
    第一节 药物聚集和中药汤剂中纳米粒子
        一、药物的聚集现象
        二、中药中纳米粒子的研究
    第二节 四物汤对血液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对红细胞的影响
        二、对白细胞的影响
        三、对于血流变的影响
        四、辐射保护作用
        总结
    第三节 斑马鱼的相关研究
        一、斑马鱼模型的应用
        二、斑马鱼血液系统的发育
        三、斑马鱼相关技术在的应用
第一章 四物汤纳米粒子提取分离和性质表征
    第一节 四物汤纳米粒子提取分离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的物理表征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四物汤纳米粒子中主要大分子物质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辐射损伤血液系统的作用
    第一节 斑马鱼的养殖和繁殖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第二节 斑马鱼辐射损伤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四物汤给药剂量的确定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四物汤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物汤纳米粒子对苯肼诱导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的作用
    第一节 苯肼诱导斑马鱼胚胎溶血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四物汤给药剂量的探索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PHZ诱导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PHZ诱导的斑马鱼胚胎溶血性贫血模型影响的转录组学研究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八珍汤加减”对冬训期间竞走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竞走运动
        2.1.1 竞走项目的运动特点
        2.1.2 竞走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及训练特征
    2.2 运动训练与疲劳理论
        2.2.1 运动训练
        2.2.2 疲劳理论
    2.3 中药补剂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3 实验对象与方法
    3.1 动物实验
        3.1.1 实验对象
        3.1.2 实验对象分组
        3.1.3 训练计划
    3.2 运动员实验
        3.2.1 实验对象
        3.2.2 实验对象分组
        3.2.3 训练计划
    3.3 补益复方药剂“八珍汤加减”的配制及服药计划
    3.4 测试指标与方法
        3.4.1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的测定
        3.4.2 血清睾酮(T)的测定
        3.4.3 血清皮质醇(C)的测定
        3.4.4 血中丙二醛(MDA)的测定
        3.4.5 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3.4.6 血尿素的测定
    3.5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八珍汤加减”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4.1.1 “八珍汤加减”对小鼠爬绳时间的影响
        4.1.2 “八珍汤加减”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4.1.3 “八珍汤加减”对小鼠常压密闭耐氧时间的影响
    4.2 “八珍汤加减”对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CK)的影响
    4.3 “八珍汤加减”对运动员血清睾酮(T)的影响
    4.4 “八珍汤加减”对运动员血清皮质醇(C)的影响
    4.5 “八珍汤加减”对运动员丙二醛(MDA)的影响
    4.6 “八珍汤加减”对运动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4.7 “八珍汤加减”对运动员血尿素的影响
5 分析与讨论
    5.1 “八珍汤加减”对小鼠运动能力影响
    5.2 “八珍汤加减”对血清CK影响
    5.3 “八珍汤加减”对血清T影响
    5.4 “八珍汤加减”对血清C的影响
    5.5 “八珍汤加减”对MDA的影响
    5.6 “八珍汤”对SOD的影响
    5.7 “八珍汤加减”对血尿素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运动员基本信息表
致谢

(10)中药验方“清络饮”治疗活动期热痹证的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 试验用药品、材料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受试者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代谢组学生物样本分析
        2.3.1 生物样品前处理
        2.3.2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
        2.4 差异离子筛选
        2.4.1 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
        2.4.2 单变量分析
        2.4.3 多元变量分析
        2.4.4 层次聚类
        2.4.5 随机森林(RF)
        2.5 差异物的筛选
        2.6 代谢通路分析
结果
    1 受试者信息
    2 检测分析结果
    3 数据预处理结果
    4 单变量统计分析结果
    5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6 层次聚类结果
    7 随机森林
    8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
    9 代谢通路分析
讨论
    1 痹症及代谢组学
        1.1 现代医学及中医对痹症及代谢组学的认识
        1.2 代谢组学的认识及代谢组学在痹症中的应用
        1.3 中医与代谢组学的思想相似性
        1.4 RA发生发展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
        1.5 RA治疗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
    2 清络饮治疗热痹症代谢组学研究
        2.1 代谢组学的生物样本检测方法
        2.2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与统计
        2.2.1 单变量分析方法
        2.2.2 多元变量统计分析
        2.2.3 离子的鉴定
        2.2.4 代谢通路
    3 研究小结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四、血虚家兔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及四物汤对其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线粒体相关蛋白通路探讨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作用机制[D]. 孙成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2]熟三七成分分析及补血药效与代谢机制研究[D]. 吴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探讨消肿止痛合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机制研究[D]. 王海刚.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疗效观察[D]. 邓文桢.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益血生发汤治疗油风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迟鑫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1)
  • [6]基于“脾虚致消”探讨黄芪葛根不同层次配伍调节糖尿病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D]. 刘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四物汤及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血液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张恂.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八珍汤加减”对冬训期间竞走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影响[D]. 郝慧祯.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10]中药验方“清络饮”治疗活动期热痹证的代谢组学研究[D]. 吴正宇. 皖南医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血虚兔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及四物汤对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