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设计中的储藏设施

浅谈住宅设计中的储藏设施

一、关于住宅设计中贮藏设施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胡爽[1](2019)在《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经济的飞快发展致使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往城市汇集,无形中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压力。对于生活在城市的普通工作者来说,购买如此高房价的住宅无疑是可望不可及的,微型住宅的出现给打拼在城市中的工薪阶层更多的机会去拥有自己的房子。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精神层面的美观性和舒适性是当前微型住宅室内设计中的重大挑战。本论文以微型住宅室内设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学科交叉法、调查研究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通过微型住宅发展的现状、发展过程以及微型住宅的居住需求分析,得出当代微型住宅发展的特征,归纳微型住宅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其次,结合微型住宅室内居住行为,分析微型住宅空间设计的尺度,从生理尺度、心理尺度以及家具尺度着重阐述,同时提出微型住宅室内设计原则,从空间布置原则和室内装修原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空间分隔的合理性、可变性、多向联系三个角度阐述说明空间具体的布置原则,从材质、色彩、光线角度分析了微型住宅室内装修设计的原则。设计策略具体从微型住宅空间的多维角度、模块化以及复合利用的家具三个角度着重阐述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的方法。微型住宅从玄关、厨房、餐厅、卫生间、卧室、起居室等方面做详细的设计梳理,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设计实践,解决微型住宅室内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是对文章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为微型住宅在室内设计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提供新的设计灵感,用以指导微型住宅室内设计。

吕廷红[2](2019)在《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东省总人口数多且农业人口占比较大。与其他省份相比,山东省农业人口转移以就近、就地为主,流向省外的情况较少。农宅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村住宅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长期以来,山东地区的农村住宅呈现出面广量大、相对分散以及多样化的特征,且以自建为主。自建农宅虽多因地制宜,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专业设计及基本抗震考虑,存在着诸多问题。总体来说,当前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建筑质量与居住品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近年来,山东省倡导节约、集约用地,积极鼓励在农宅建设中使用新技术与新材料,着重提高农宅的安全质量与居住品质。提倡农宅进行工业化建造的尝试,以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经验模式。在此形势下,探索一条适用于山东农村地区的,可推广、可持续、高质量且兼具多样性的农宅设计与建造方法十分必要。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可提供一种菜单式的供应机制,使得使用者可以参与到住宅的设计中;模块间具备通用性与互换性,能以少量的基本模块组合为多种产品,可满足当今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模块化农宅在现场只需进行少量的装配工作,工期短、效率高、对环境干扰小,其构件及模块均通过工厂预制,产品质量可得到有效监管;在农宅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随着家庭需求的变化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因而具备可变性。农宅的模块化设计是以标准化与模数化为基础的,具备标准化的基本特征,因而可复制、易推广,符合当下山东地区对农村住宅的设计与建造需求。以山东地区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农宅建设现状的调研,引入模块化设计理论,以模块化的方法对山东地区农村住宅进行设计。首先,模块化理论与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其次,总结了山地区农村住宅的基本特征、空间布局、现存问题、居民居住期望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农宅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再次,通过对山东地区现有农宅功能空间参数的提炼与总结,以建筑的模数化、标准化为基础,参考相关设计规范中对农村住宅及工业化住宅优先尺寸,确定了农宅设计的适宜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以结构模块、功能模块、单元模块与组模块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层次体系;最后,选取了山东地区有代表性的家庭类型,列举了数套适用于不同家庭生活、生产模式的户型组合模式,探讨了模块化设计的可行策略。

黄森泰[3](2019)在《粤北地区统建新农村建筑空间弹性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常态下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新思路,除了完成住宅、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外,对新农村适应产业发展的灵活性及开发建设的可能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农村居民在居住行为方式、家庭生产方式、人口结构和地域文化背景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异,而当前广泛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集约化模式由于规划设计相对固定单一,难以满足极为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居住空间需求。另外,新农村乡土氛围受到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冲击日渐式微,尤其是统建新村的公共空间呈现出层级缺失、同质单调的现状,难以容纳多元的传统及现代乡土公共活动类型。基于上述三大研究背景,笔者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研究必要性的粤北地区,以统建新农村的建筑空间为对象展开大量的实地调研,捕捉当前建设问题的共同点:缺乏足够的前瞻性、适应性和可变性,针对性地引入弹性设计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不同维度的详细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弹性设计策略。全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简练系统的论述,界定相关研究概念和方法,为后文的研究明确方向并提供理论的指引。第二章对本文的核心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说明,从宏观的规划建造、中观的公共空间、微观的住宅户型三种维度归纳现状存在的弹性设计问题,并分析总结相应的弹性设计影响要素。第三至五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紧密围绕第一章的研究背景以及第二章归纳的三种维度下的弹性现状问题和影响要素,展开深入的类型化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弹性设计策略,包括:(1)提出可适应村庄持续发展的规划建造弹性设计策略,注重提升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和建设过程与合理性。具体包括提升布局形态的有机性和可生长性,选址配套的统筹性与均衡性,建造过程的调整灵活性和容错性等内容。(2)提出可满足动态人居需求的住宅户型弹性设计策略,使住宅允许通过简单变动或有序改造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空间适应性。具体包括通过功能空间的联动借用满足不同居住行为方式的需求,运用整体的多适性策略满足居家务农、工艺作坊、商品经营、餐饮服务和文旅住宿等不同家庭生产方式的需求,从可增长、可分隔、可兼用、可分户四个方面的措施满足不同家庭人口结构的需求。(3)提出可容纳多元乡土活动的公共空间弹性设计策略,关注统建模式下公共空间系统的层次性和应变弹性。具体包括片状、线状及点状三种类型的公共空间的类型归纳和弹性需求分析,并分别选取开敞广场、街巷空间及节点建筑作为代表提出相应的弹性设计要点与方法。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期望填补对粤北地区统建新农村研究的不足,凸显弹性设计作为整体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今后统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与参考。

池峰[4](2003)在《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之90年代末期所实行的住房体制改革,大大推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中,住宅的户型设计一方面成为地产商所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老百姓选购商品住宅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主要运用了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单元式住宅户型在当代的变化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本文首先对单元式住宅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户型设计的转变,并对当前户型设计的总体特点进行了归纳,从中也找到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此为依据,展开了对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的研究。单元式住宅主要包括了多层、小高层、高层等几种形式,每种形式均有其自身的户型特点。本文在第二章中对每种住宅形式的自身特点进行了分析。住宅设计以人为本,住户的生活模式与居住需求是住宅户型设计的前提。本文在第三章中分析了当代住户的生活模式与居住需求,作为研究户型设计的依据。在第四章中,文章重点介绍了单元式住宅的功能空间的组成以及其功能分区,提出了功能空间分区的基本原则。在第五章中本文对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新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每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通过对设计方法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在当代出现的新设计概念,提出了设计理念,不仅指导设计方法,同时也对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李曼[5](2020)在《基于弹性设计理念的微住宅室内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人们收入水平与房价出现失衡现象,家庭结构与居住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微住宅应运而生,不仅适应城市发展,又符合市场需求。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微住宅室内设计,从室内弹性设计入手,结合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试图探索弹性设计理念在微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设计策略,为当下及未来微住宅的室内设计提供部分借鉴与思考。首先,对微住宅的市场背景进行阐述,明确研究内容与方向,绘制研究技术路线;其次是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是对微住宅相关概念进行解读,整理微住宅在国内外研究现状,解读日本微住宅的发展,提取经验用于借鉴,归纳出当代微住宅的特征:高效性、可变性、精细化,二是对弹性设计理念相关概念进行解读,整理弹性设计相关理念的发展现状,总结出内部空间弹性设计的特征:灵活性、模糊性、开放性、多样与包容性、限定性;然后是实地调研——以微住宅用户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调研方式,了解微住宅的居住现状及使用者的功能需求等,分析调研数据,总结调研结论,为之后精准解决微住宅空间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研究,提取出可借鉴的设计原则:舒适宜居原则、布局紧凑原则、灵活多变原则,从空间弹性、时间弹性、生活弹性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思考,最终提出弹性设计理念在微住宅空间的设计策略:改善空间配置、实现功能复合、完善收纳系统、拓展视觉效果,实现优化微住宅内部空间的目的。论文有图115幅,表15个,参考文献91篇

路红[6](2006)在《和谐人居 ——中国城镇小康住宅发展的理想目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国政府和人民致力完成的宏伟目标。在这个宏伟目标下的城镇小康住宅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在发展中解决目前小康住宅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影响住宅发展的基本因素——人、自然、社会和我国国情的对应分析,提出了21世纪前半叶我国城镇小康住宅新的发展方向——和谐人居,并围绕和谐人居的基本目标构建了十一个指标评价和支持体系。同时论文还选取其中三个体系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住宅的内部功能空间、外部空间、供应制度的具体解决措施和建议性指标。本文采用综合、系统的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研究住宅问题只注重微观、单一层面的局限,从多维、交叉的观察视角以及前瞻的观点,就和谐人居的模式和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述。具体采取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给出论点——围绕论点进行探讨——论证结论”的技术路线。本文主要有四个创新点。一是提出了21世纪中国城镇小康住宅发展的理想目标——和谐人居及其定义和基本目标,构建了包含十一个体系的基本构架;二是从居住的基本功能出发,提出了和谐人居内部功能空间适宜的指标;三是从国情和人性化角度出发,提出了和谐人居外部空间的发展建议;四是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适度保障”为原则,提出了和谐人居分类供应的具体层次和比例。和谐,永远是发展的主题。21世纪中国城镇小康住宅发展的理想目标就是达到和谐人居。这是本文最主要的论点和着重阐述的内容。

胡占芳[7](2018)在《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研究(1840-1949)》文中研究表明自1840年至1949年的百余年近代化历程中,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生了本质性变化。针对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变展开的系列研究对于全面反映近代南京社会、城市与建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笔者在查阅大量翔实历史文献资料和对现存近代住宅实地调研踏勘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梳理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的历史脉络,全面准确地考究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区)的发展特征。笔者在研究中翔实地考察每一历史阶段内住宅建筑本体特征、住宅区规划建设特征以及相应的住宅制度与规章策略等,并以住宅建筑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为主线对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的发展演进形成整体性认识,即南京近代城市住宅阶段性特征的翔实考证与历史发展脉络的全景式呈现。论文主体内容共由七个章节组成,各章节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将其划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的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生成环境分析研究、第二部分的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进历史研究、第三部分的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进规律与启示。第一部分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生成环境分析研究由第一章南京近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形态的变革、第二章南京近代居住规划思想和城市规划中居住空间图景两个章节组成;第二部分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进历史研究由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等四个章节组成,分别是针对1840-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和1945-1949年等四个历史时段内近代城市住宅规划建设与发展变化的综合考察;第三部分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进规律与启示由第七章节构成。

王雪松[8](2020)在《基于多标准耦合下的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村镇人口众多,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发展比较滞后,许多村落还沿用原有的建造方式,对绿色技术的应用极度缺乏,现有的标准体系中大多是针对城市建筑开发编制的,在农宅建设中并没有一套系统完整可供参考的建造标准和技术体系,有的是针对乡村建设中某一环节或一部分,例如《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等,这部分标准在全局内容上相对欠缺,大多局限于某一环节的介绍,2014年出台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是国家层面上首个与乡村系统性建设的相关标准,其内容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大的方向,但是在技术细节和地域性适用上比较欠缺,所以在现有的关于不同建筑类型和适用范围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下探讨适合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的设计策略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目前国家和行业相关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共31个标准规范、2791个条例)作为理论基础和宏观的技术框架。首先根据建筑类型和适用范围对其细分为4大类别,并对每一个标准的框架内容和条例进行归纳和整理。其次从气候、经济、技术、文化几方面因素充分了解地域性乡村建筑的特殊性与局限性,探讨每类标准对地域性乡村住宅建设的适用性和可借鉴性,充分挖掘标准体系内的绿色技术因子,并在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之间建立良好的结合点。通过对寒冷地区乡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目前乡村住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上述的研究对这些标准条例根据科学的耦合路径进行删减、修改、增加和整合并根据指标内容转化为设计方法,从而提炼出适合寒冷地区绿色农宅设计的策略。在构建的策略指导下进行试设计实践,验证其适用性和可行性,从而为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建设提供系统规范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姚小虹[9](2019)在《大连市既有住宅平面类型及适应性改造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既有住宅量大面广,大批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宅由于设计标准低,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标准。尤其在住宅平面方面,使用面积不足、居住功能不完善,且平面布局的适应能力差。近些年随着国家既有住宅改造政策的推行,我国住宅改造在加固、保温、环境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针对住宅室内平面改造的研究与实践都十分有限。因此,本文聚焦于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既有住宅的室内平面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设计图纸采集、入户调研等方法,引入开放建筑层级化的思想,探索适应于我国既有住宅平面实际情况的改造设计方法。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介绍平面布局适应性改造相关理论,梳理国内外的适应性改造案例,探讨我国既有住宅平面布局改造的可行方式;其次,从大连市既有住宅平面类型出发,通过图纸调研的方式,梳理平面布局的类型演变和特征,分析平面布局的适应性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选取大连市典型住宅平面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入户访谈,分析居民在居住和自发改造中的问题,明确居住需求和现状之间的差距,为制定合理改造目标提供依据;再次,引入开放住宅理论的层级化思想,划分既有住宅平面布局的改造层次,对不同层次展开改造设计研究,并总结实现改造设计的实践方法;最后,选取大连市典型平面布局,依据详细的现状研究和问题总结,制定科学、适应的分类改造标准,从而在标准引导下探讨各种改造设计方案。本文系统探讨了既有住宅平面布局适应性改造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在掌握既有住宅平面布局类型的基础上,提出适应平面布局限制条件和居住需求的改造设计方式,即针对平面布局支撑体部分进行适应性的更新,针对填充体部分的厨卫空间进行工业化、模块化的更新,对填充体部分的居室空间以提高居住空间功能适应性为目的,进行个性化的更新。本文研究典型平面布局可行的改造方式,探讨适应不同需求的多样化改造设计,为我国今后大规模的既有住宅平面布局改造提供参考。

胡志忠[10](2005)在《城市大众住宅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住宅建设的主流态势是增量提质,主体消费群是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主导套型是二、三室为主的中小户型,主要矛盾是质量与需要、价格与收入。在我国,只有解决好最广大的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的住房问题,才能谈及联合国人居Ⅱ大会的主题之一是“人人都有适当的住宅”。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我国现行针对大众的住宅保障体系包括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以及二手房。经济适用房是适应于广大中低收入居民购买力而建设的相对低成本住宅。作为大众住宅的重要内容,明确经济适用房的定位及政策实施,对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达到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研究国内外(主要是日本和香港地区)平民住宅的发展,启示我们应调整经济适用房的施行政策及规划和建筑设计。同时考虑国家资源的有限,大众家庭的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居住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良好的舒适度和适当超前性,确定经济适用房的户型建筑面积应该控制在60-100m2。 针对大众住宅的特点提出了住宅内部空间单元的合理设计,强调紧凑设计,少花钱多办事,真正做到经济、适用。对于厨房、卫生间等单元更是进行了详尽的细部研究。“中小户型—高舒适度”的研究,更是强调了住宅的空间效益,本文同时重点在行为单元的满足和设计技巧两方面贯彻了“精密设计”的思想。

二、关于住宅设计中贮藏设施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住宅设计中贮藏设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
        1.1.2 社会观念
        1.1.3 民众需求
    1.2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
2 微型住宅相关概述
    2.1 概念界定与居住需求分析
        2.1.1 微型住宅的概念
        2.1.2 微型住宅居住需求分析
    2.2 微型住宅发展过程
    2.3 当代微型住宅空间功能特征
        2.3.1 高效性
        2.3.2 可变性
        2.3.3 精致性
        2.3.4 可移动性
    2.4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4.1 微型住宅的差异认同和错误认知
        2.4.2 微型住宅空间设计的仓促性
        2.4.3 微型住宅空间设计的局限性
        2.4.4 微型住宅空间设计缺少创新性
    2.5 本章小结
3 微型住宅室内居住行为与尺度
    3.1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的居住行为分析
    3.2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的尺度分析
        3.2.1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的生理尺度
        3.2.2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的心理尺度
        3.2.3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的家具尺度
    3.3 本章小结
4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原则与策略
    4.1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原则
        4.1.1 空间布置原则
        4.1.2 室内装修原则
    4.2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策略
        4.2.1 多维度的空间功能
        4.2.2 模块化的空间功能
        4.2.3 复合利用的住宅家具
    4.3 本章小结
5 微型住宅室内设计分析
    5.1 玄关的设计分析梳理
    5.2 厨房的设计分析梳理
    5.3 餐厅的设计分析梳理
    5.4 卫生间的设计分析梳理
    5.5 卧室的设计分析梳理
    5.6 起居室的设计分析梳理
    5.7 层高和室内净高的设计分析梳理
    5.8 本章小结
6 设计实践
    6.1 项目概况及户型分析
    6.2 设计方案
        6.2.1 基于单身青年的微型住宅室内设计
        6.2.2 基于三口之家的小家庭的微型住宅室内设计
        6.2.3 基于居家养老的微型住宅室内设计
    6.3 本章小结
7 结语与展望
    7.1 结语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B 关于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的调查问卷
致谢

(2)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A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背景
        1.1.2 政策与技术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界定
        1.4.1 研究内容
        1.4.2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模块化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模块
        2.1.1 模块的概念
        2.1.2 模块的分类
        2.1.3 模块的特性
    2.2 模块化与模块化设计
        2.2.1 模块化的原理
        2.2.2 模块化的定义
        2.2.3 模块化的优势
        2.2.4 模块化及相关概念辨析
        2.2.5 模块化设计
    2.3 住宅模块化设计的基础理论
        2.3.1 模数与建筑模数
        2.3.2 建筑的模数协调
        2.3.3 住宅的模块化设计
        2.3.4 模块化住宅及相关概念辨析
    2.4 本章小结
3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社会结构
        3.2.1 产业结构
        3.2.2 人口结构
        3.2.3 家庭结构
        3.2.4 家庭收入与支出
    3.3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总体特征
        3.3.1 平面形制
        3.3.2 院落格局
        3.3.3 建筑布局
    3.4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
        3.4.1 调研对象
        3.4.2 现有农宅的主要类型
        3.4.3 农宅功能空间的变化情况
        3.4.4 农宅室内外空间的利用情况
        3.4.5 农宅建筑面积、建造与翻修年代
        3.4.6 农宅的结构、材料与造价
        3.4.7 调研小结
    3.5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现状问题
        3.5.1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现状问题分析
        3.5.2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现状问题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的影响因素
    4.1 政策因素
        4.1.1 农村建设用地基本政策
        4.1.2 农村宅基地政策
    4.2 家庭结构因素
        4.2.1 家庭人口结构对农宅设计的影响
        4.2.2 家庭生产结构对农宅设计的影响
    4.3 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的居住意愿
        4.3.1 住宅形式与层数
        4.3.2 住宅面积与居住舒适性
        4.3.3 房间的数量与面积
        4.3.4 停车空间
    4.4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建设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
        4.4.1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建设需求
        4.4.2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未来发展趋势
    4.5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4.5.1 现有农宅设计方法与模块化设计方法比较
        4.5.2 农宅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4.6 本章小结
5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与研究
    5.1 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的结构选取
    5.2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的功能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2.1 大尺度居住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2.2 小尺度居住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2.3 农宅辅助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2.4 农宅生产性空间分析及参数提取
    5.3 农宅结构模块标准单元的确定
        5.3.1 结构模块标准单元的种类
        5.3.2 结构模块标准单元对农宅的功能适应性分析
    5.4 农宅功能模块的确定
        5.4.1 基本模块系列
        5.4.2 辅助模块系列
        5.4.3 扩充模块系列
    5.5 农宅单元模块与组模块
    5.6 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的组合模式示范
        5.6.1 建设用地的确定
        5.6.2 设计原则
        5.6.3 农宅模块化设计户型组合模式示范
        5.6.4 农宅模块化设计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5.7 农宅模块化设计的地域性适应策略
        5.7.1 山东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
        5.7.2 农宅模块化设计的地域化表达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表录
附录三 调查问卷

(3)粤北地区统建新农村建筑空间弹性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新要求
        1.1.2 集约化统建模式下人居需求的矛盾
        1.1.3 快速城镇化进程下乡土氛围的式微
    1.2 研究范畴及内容
        1.2.1 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粤北地区统建新农村现状问题调查
    2.1 居住实态调查
        2.1.1 调研目的
        2.1.2 关注重点
        2.1.3 样本选取
        2.1.4 方法说明
    2.2 弹性设计影响要素
        2.2.1 村庄发展影响要素
        2.2.2 人居需求影响要素
        2.2.3 乡土文化影响要素
    2.3 弹性视角下的现状问题
        2.3.1 规划建造层面问题
        2.3.2 住宅户型层面问题
        2.3.3 公共空间层面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适应村庄持续发展的规划建造分析及弹性策略
    3.1 布局形态及预留用地
        3.1.1 现状类型分析
        3.1.2 布局形态有机有序
        3.1.3 发展用地弹性预留
    3.2 选址区位及公共配套
        3.2.1 现状类型分析
        3.2.2 选址配套统筹考虑
        3.2.3 服务设施均衡分布
    3.3 建设时序及建造模式
        3.3.1 现状类型分析
        3.3.2 合理分期建立容错机制
        3.3.3 鼓励统建自建结合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满足动态人居需求的住宅户型分析及弹性策略
    4.1 用地面积及建筑规模
        4.1.1 底层占地面积
        4.1.2 进深面宽比
        4.1.3 建筑层数
    4.2 平面组合及分户方式
        4.2.1 平面组合方式类型分析
        4.2.2 分户方式类型分析
    4.3 功能布局及交通组织
        4.3.1 分类依据及分布情况
        4.3.2 远角横梯式
        4.3.3 远角竖梯式
        4.3.4 中部横梯式
        4.3.5 中部折梯式
        4.3.6 近角竖梯式
        4.3.7 弹性对比分析及总结
    4.4 应对不同居住行为方式的功能空间策略
        4.4.1 客厅入口联动
        4.4.2 餐厅客厅联动
        4.4.3 厨房餐厅联动
    4.5 应对不同家庭生产方式的多适性策略
        4.5.1 居家务农型
        4.5.2 工艺作坊型
        4.5.3 商品经营型
        4.5.4 餐饮服务型
        4.5.5 文旅住宿型
    4.6 应对不同家庭人口结构的可变性策略
        4.6.1 可增长
        4.6.2 可分隔
        4.6.3 可兼用
        4.6.4 可分户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容纳多元乡土活动的公共空间分析及弹性策略
    5.1 定义及类型
        5.1.1 公共空间的定义及类型
        5.1.2 乡土活动的定义及类型
    5.2 片状公共空间
        5.2.1 片状公共空间类型归纳
        5.2.2 片状公共空间弹性需求
        5.2.3 以开敞广场为代表的弹性策略
    5.3 线状公共空间
        5.3.1 线状公共空间类型归纳
        5.3.2 线状公共空间弹性需求
        5.3.3 以街巷空间为代表的弹性策略
    5.4 点状公共空间
        5.4.1 点状公共空间类型归纳
        5.4.2 点状公共空间弹性需求
        5.4.3 以节点建筑为代表的弹性策略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的局限性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1.1 研究内容
        1.1.2 研究方法
    1.2 我国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2.1 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的发展历程
        1.2.2 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的转变
        1.2.3 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现存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当代单元式住宅常见形式及其户型特点
    2.1 多层住宅
        2.1.1 多层住宅平面设计特点
        2.1.2 多层住宅户型设计优缺点
        2.1.3 多层住宅户型设计不足解决方法
    2.2 小高层住宅
        2.2.1 小高层住宅户型设计特点
        2.2.2 小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优缺点
        2.2.3 小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不足解决办法
    2.3 高层住宅
        2.3.1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特点
        2.3.2 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优缺点
        2.3.3 高层住宅户型设计缺点解决办法
    2.4 三类住宅形式户型设计的综合比较
第三章 当代居住模式与居住需求
    3.1 当代居住模式
        3.1.1 居住模式定义
        3.1.2 家庭构成、住户组成在当代的变化
        3.1.3 当代住户生活模式
        3.1.4 居住生活模式变化趋势
    3.2 居住生活模式与住宅户型设计
        3.2.1 工作学习型居住模式与户型设计
        3.2.2 生活交往型居住模式与户型设计
        3.2.3 生活休养型居住模式与户型设计
    3.3 居住者需求与需求层次
        3.3.1 居住者基本需求
        3.3.2 当代多元化居住需求
    3.4 居住需求与住宅户型设计
第四章 当代单元式住宅功能空间组成及其分区
    4.1 单元式住宅套内空间组成
        4.1.1 内外过渡空间(玄关)
        4.1.2 工作与辅助空间(厨房、卫生间、贮藏室、工作阳台)
        4.1.3 起居活动空间(客厅)
        4.1.4 个人居室空间(卧室)
        4.1.5 阳台休闲空间(生活阳台)
    4.2 国外关于住宅功能空间的研究
    4.3 单元式住宅功能空间分区
        4.3.1 单元式住宅四大功能区
        4.3.2 功能分区原则
    4.4 单元式住宅功能空间的相互关系
        4.4.1 门厅与其他房间的关系
        4.4.2 起居室与卧室相互关系
        4.4.3 厨房、餐厅、起居厅相互关系
        4.4.4 厨房、卫生间、卧室相互关系
第五章 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新手法
    5.1 门厅及阳台设计新手法
        5.1.1 门厅设计新手法
        5.1.2 阳台设计新手法
    5.2 起居厅及卧室设计新手法
        5.2.1 起居厅设计新手法
        5.2.2 卧室设计新手法
    5.3 细部空间设计
        5.3.1 凸窗设计
        5.3.2 家庭厅设计
        5.3.3 转角落地观景窗
    5.4 厨房设计的新手法
        5.4.1 厨房设计新观念
        5.4.2 当代住宅厨房设计要点
        5.4.3 厨房平面布局
        5.4.4 厨房在住宅套型中的位置
    5.5 卫生间设计新手法
        5.5.1 卫生间功能分析
        5.5.2 当代住宅卫生间设计新手法
    5.6 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设计新手法
        5.6.1 平面布局与空间组合总原则
        5.6.2 复式户型设计
        5.6.3 错层式户型设计
        5.6.4 跃复一体式户型设计
第六章 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新理念
    6.1 适应性与可变性理念
        6.1.1 适应性与可变性理念产生的必然性
        6.1.2 适应性与可变性理念实施方法
    6.2 个性化创新理念
        6.2.1 个性化创新的主要表现
        6.2.2 个性化创新的误区
    6.3 商住型住宅--SOHO理念
        6.3.1 传统商住型住宅不足
        6.3.2 现代商住型住宅新特点
        6.3.3 SOHO概念住宅设计实例
    6.4 健康生态理念
        6.4.1 健康性住宅
        6.4.2 生态住宅
        6.4.3 健康生态技术在当代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弹性设计理念的微住宅室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微住宅概念与特征
    2.1 概念解读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当代微住宅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弹性设计理念概述
    3.1 概念解读
    3.2 弹性设计理念的发展概述
    3.3 内部空间弹性设计的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微住宅居住空间实态调研
    4.1 调研概况
    4.2 调查问卷分析
    4.3 居住现状入户调研
    4.4 调研分析总结
    4.5 本章小结
5 微住宅室内弹性设计原则及思考维度
    5.1 微住宅室内设计原则
    5.2 空间弹性维度
    5.3 时间弹性维度
    5.4 生活弹性维度
    5.5 本章小结
6 微住宅内部空间弹性设计策略
    6.1 改善空间配置
    6.2 实现功能复合
    6.3 完善收纳系统
    6.4 拓展视觉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和谐人居 ——中国城镇小康住宅发展的理想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小康社会和小康住宅的演进
    1.1 小康社会
        1.1.1 小康社会概念的演进
        1.1.2 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
        1.1.3 小康社会与小康住宅
    1.2 中国城镇小康住宅的发展进程
        1.2.1 中国现代城镇住宅发展概况
        1.2.2 中国城镇小康住宅的研究与实践
    1.3 部分国外城市住宅发展经验
        1.3.1 日本
        1.3.2 美国
        1.3.3 德国
        1.3.4 新加坡
    1.4 小康住宅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1.4.1 住宅发展与节约资源的矛盾
        1.4.2 住宅发展与政策制度的矛盾
        1.4.3 住宅发展与城市景观的矛盾
        1.4.4 住宅发展与人的需求的矛盾
    1.5 小结:小康住宅发展亟需创新
        1.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1.5.2 小康住宅的内涵亟需创新
第二章 小康住宅的理想目标——和谐人居
    2.1 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内涵的新发展
        2.1.1 和谐社会的理论背景
        2.1.2 和谐社会的内涵
        2.1.3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关系
        2.1.4 和谐社会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2.2 影响住宅发展的基本要素
        2.2.1 人
        2.2.2 自然
        2.2.3 社会
    2.3 和谐人居的基本构想
        2.3.1 和谐人居的定义和基本目标
        2.3.2 和谐人居的标准指标评价支持体系
    2.4 小结:和谐人居——小康住宅的理想目标
        2.4.1 和谐社会是小康社会内涵的新发展
        2.4.2 和谐人居是小康住宅新的理想目标
第三章 回归基本居住功能——和谐人居的内部功能空间
    3.1 住宅内部功能空间的基本构成
        3.1.1 我国城市住宅功能空间构成现状
        3.1.2 人对住宅内部功能空间的要求
        3.1.3 环境对住宅内部功能空间的影响
        3.1.4 和谐人居内部功能空间的合理目标
    3.2 和谐人居内部功能空间的基本尺度
        3.2.1 人体的基本尺度
        3.2.2 家具的基本尺度
        3.2.3 和谐人居内部功能空间的基本尺度
    3.3 和谐人居的套型及其组合
        3.3.1 住宅内部功能空间与套型、户型的关系
        3.3.2 和谐人居套型的类型及其面积指标
        3.3.3 和谐人居的套型结构及组合
    3.4 小结:回归基本居住功能——和谐人居的内部功能空间
第四章 兼顾国情和人性化——和谐人居的外部空间
    4.1 我国城市住宅外部空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4.1.1 住宅单体及其外部空间
        4.1.2 住宅组群及其外部空间
        4.1.3 住宅区及其外部空间
        4.1.4 当前住宅外部空间的变异及问题
    4.2 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建设人性化的和谐人居外部空间
        4.2.1 人的生理需求对住宅外部空间的要求
        4.2.2 人的心理需求对住宅外部空间的要求
        4.2.3 建设人性化的和谐人居住宅外部空间
    4.3 从基本国情出发,建设省地节能的和谐人居外部空间
        4.3.1 针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建设节约型的和谐人居外部空间
        4.3.2 提升科技、文化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人居外部空间
    4.4 小结:兼顾国情和人性化——和谐人居的外部空间
第五章 注重公平和保障——和谐人居的住房供应制度
    5.1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其问题
        5.1.1 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阶段
        5.1.2 住房制度改革的初步成就
        5.1.3 住房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5.2 我国城镇居民的分类及住房供应的基本情况
        5.2.1 我国城镇居民的分类
        5.2.2 城镇居民社会阶层的居住现状
        5.2.3 我国城镇住房供应的基本情况及其突出问题
    5.3 完善市场机制和保障并举的住房分类供应制度
        5.3.1 完善的原则
        5.3.2 完善的方案
    5.4 天津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践
        5.4.1 廉租房
        5.4.2 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房补贴
        5.4.3 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
        5.4.4 经济适用房
        5.4.5 合作建房
        5.4.6 经验和问题
    5.5 小结:注重公平和保障——和谐人居的住房供应制度
结语:和谐人居——中国城镇小康住宅发展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研究(18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以往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中国近现代住宅的相关研究
        三、南京近代城市住宅方面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历史时期的界定
        二、研究空间的界定
        三、研究对象——南京近代城市住宅与居住形态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史料搜集与文献研究
        二、实物调查与测绘
        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
    第四节 学术取向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框架与结构
第一章 南京近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形态的变革
    第一节 南京近代城市住宅产生的契机——南京近代城市的发展
        一、南京城市的近代化转型
        二、南京近代市政建设管理体制的建立
        三、南京近代市政建设的发展
        四、近代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南京近代市民居住生活形态的变革
        一、社会结构的变革
        二、生活方式的变迁
        三、文化特征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南京近代城市居住规划思想和城市规划中居住空间图景
    第一节 南京近代城市居住规划思想
        一、城市改良运动
        二、都市分区制度
        三、田园城市思想
    第二节 近代城市规划中的居住空间图景
        一、《北城区发展计划》和《南京市政计划》中的住宅区
        二、《首都大计划》中的住宅区
        三、《首都计划》中的住宅区
        四、《首都计划的调整计划》中的住宅区
        五、《南京城都市计划要纲》和《南京都市计划大纲》中的住宅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肇始: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的萌芽期(1840-1927)
    第一节 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的出现
        一、明清时期南京居住空间形态
        二、南京近代住宅的出现及推动性因素
        三、城市规划中的居住空间
    第三节 天保里、天光里、天祥里:一个天主教会筑建的里弄式住区
        一、天字号住区与天主教
        二、天字号住区与下关商埠区
        三、天字号住区的规划与建设
        四、天字号住区的建筑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
        五、天字号住宅建筑群在早期城市住宅发展中的意义
    第四节 华兴村(华侨村):一个华侨筹资自建的西式住区
        一、华兴村概况
        二、华兴村出现的社会背景
        三、华兴村的选址
        四、华兴村的规划建设与居住空间形态的形成
        五、华兴村在南京近代早期城市住宅发展中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兴盛: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的重要时期(1927-1937)
    第一节 南京城的社会状况和住房需求
        一、政权变更
        二、城市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政府推行的住区规划与住宅策略
        一、政府推行的城市规划与住区规划
        二、政府实施的住宅策略
    第三节 近代城市住宅的营建特征与空间分布
        一、近代城市住宅的营建特征
        二、近代住宅在城市空间的分布形态
    第四节 多种渠道的城市住宅供给
        一、政府主导的高级住宅区建设
        二、住宅房地产业的住宅开发
        三、企事业单位的住宅建设
        四、个人住宅建设活动
    第五节 多样化的城市住宅类型
        一、独立式住宅的规模化建造
        二、毗连式住宅的出现与建造
        三、联排式住宅的规模化建造
        四、公寓式住宅的出现与建造
    第六节 政府介入建造的平民住宅
        一、平民住宅区的规划与实际建造
        二、棚户住宅区的规划与实际建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式微: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的停滞(1937-1945)
    第一节 战争对城市的破坏与居住状况恶化
        一、城市破坏
        二、城市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战时南京近代城市住宅概况
        一、居住区与住宅建筑的破坏
        二、原有住宅区规划的后续设计
        三、住宅的日式化改造
    第三节 原有住宅区规划的后续设计
        一、清凉山公园住宅区
        二、新住宅区第二、三住宅区
    第四节 住宅的日式化改造
        一、住宅日式化改造概述
        二、住宅改造后的居住空间构成
        三、住宅日式化改造对近代城市住宅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修复和再建: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的恢复(1945-1949)
    第一节 抗战后城市重建与住宅问题
        一、战后城市重建
        二、战后城市住宅问题
    第二节 抗战后的住区规划与住宅策略
        一、战后的都市计划与住区规划
        二、政府应对房荒的住宅政策
    第三节 百废待兴:战后城市住宅的实际建造
        一、战后住宅的营建特征
        二、战后住宅的城市空间分布形态
    第四节 独立式小住宅的再造
        一、独立式小住宅的建造概况:经济合用、现代
        二、建筑师自宅:杨廷宝住宅、童寯住宅
        三、现代住宅的阐释者:延晖馆、宋子文住宅
    第五节 集合住宅的设计与建造
        一、集合住宅建造概述
        二、集合住宅的典范:公教新村
        三、现代式公寓:美军顾问团公寓AB大楼
    第六节 政府公营住宅:平民住宅的规划与建设
        一、平民住宅的再设计
        二、住宅区的再规划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进的机制、规律及启示
    第一节 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进的机制
    第二节 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变的规律特点
    第三节 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变的启示
参考文献
    近代书籍期刊文献
    地方史志
    专著
    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
    南京近代城市影像与地图资料
    档案文献及近代报刊
图表目录与来源
    绪论
    第一章 南京近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形态的变革
    第二章 南京近代城市居住规划思想和城市规划中的居住空间图景
    第三章 肇始:南京近代住宅的萌芽(1840-1927)
    第四章 兴盛:南京近代住宅发展的重要时期(1927-1937)
    第五章 式微:南京近代住宅的停滞(1937-1945)
    第六章 修复和再建:南京近代住宅的恢复(1945-1949)
    第七章 南京近代城市住宅发展演变的机制、规律及启示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多标准耦合下的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技术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框架
    1.5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1.5.1 国外研究概况
        1.5.2 国内研究概况
2 相关标准的论述分析及其耦合路径研究
    2.1 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2.2 国家和行业相关绿色建筑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2.1 适用所有民用建筑类型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2.2 适用住宅(住区)建筑类型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3 乡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导则的论述与分析
        2.3.1 适用村庄建设方面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3.2 适用农宅设计方面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3.3 相关指导意见的论述与分析
    2.4 多标准耦合路径研究与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设计策略框架的提出
    2.5 本章小结
3 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调研概况及问题分析
    3.1 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调研概况
        3.1.1 调研对象与内容
        3.1.2 调研地区环境介绍
    3.2 村落规划与施工安全现状
        3.2.1 村落选址与规划现状
        3.2.2 室外环境与宜居
        3.2.3 建设施工与安全
    3.3 农宅设计与室内环境现状
        3.3.1 农宅类型的划分
        3.3.2 功能与空间布局
        3.3.3 室内环境满意度
    3.4 建筑结构与维护结构现状
        3.4.1 建筑结构
        3.4.2 维护结构
    3.5 农宅节能与资源利用现状
        3.5.1 能源利用现状
        3.5.2 材料利用现状
        3.5.3 水资源利用现状
    3.6 本章小结
4 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相关适应性设计策略
    4.1 村落规划与施工安全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1.1 村落选址与规划
        4.1.2 室外环境与宜居
        4.1.3 建设施工与安全
    4.2 建筑设计与室内外环境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2.1 形体设计
        4.2.2 平面功能
        4.2.3 通风设计
        4.2.4 遮阳设计
        4.2.5 室外环境
    4.3 建筑结构与维护结构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3.1 建筑结构
        4.3.2 维护结构
    4.4 能源利用与资源节约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4.1 节能与能源利用
        4.4.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5 本章小结
5 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试设计实践
    5.1 生产型农宅设计
    5.2 生活别墅型农宅设计
    5.3 经营型农宅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标准以及规范汇编
附录 B 乡村问卷调查表
附录 C 农宅现状调研统计表
附录 D 试设计农宅相关图纸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大连市既有住宅平面类型及适应性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标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平面布局适应性改造设计相关研究
    2.1 适应性改造设计相关理论
        2.1.1 开放建筑理论
        2.1.2 功能适应性理论
    2.2 国内外改造实践
        2.2.1 国外实践案例和分析
        2.2.2 国内实践案例和分析
    2.3 小结
3 平面布局类型演变及特点分析
    3.1 大连市既有住宅发展概况
        3.1.1 建设概况
        3.1.2 设计演变
        3.1.3 居住模式
        3.1.4 改造历程
    3.2 大连市既有住宅图纸调研
        3.2.1 调研过程
        3.2.2 图纸概况
    3.3 住宅平面布局类型
        3.3.1 住宅形态类型及特点
        3.3.2 交通组织类型及特点
    3.4 套内平面布局类型
        3.4.1 基础套型布局及特点
        3.4.2 特殊套型布局及特点
    3.5 小结
4 平面布局使用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4.1 调研概况
        4.1.1 调研对象
        4.1.2 调研过程
    4.2 使用现状调研
        4.2.1 居住现状
        4.2.2 改造现状
    4.3 调研结果分析
        4.3.1 居住问题分析
        4.3.2 改造问题分析
    4.4 小结
5 平面布局适应性改造设计研究
    5.1 适应性改造设计相关依据
        5.1.1 改造标准
        5.1.2 改造原则
        5.1.3 改造要点
    5.2 适应性改造设计过程
        5.2.1 改造设计前分析
        5.2.2 支撑体层级的优化
        5.2.3 填充体层级的介入
        5.2.4 内装层级的灵活更新
    5.3 适应性改造设计的实现方法
        5.3.1 支撑体层级的改造方法
        5.3.2 填充体层级的改造方法
        5.3.3 内装层级的改造方法
    5.4 小结
6 典型平面布局适应性改造试设计
    6.1 典型平面布局的改造前分析
        6.1.1 典型平面布局的基础信息
        6.1.2 典型平面布局改造前分析
        6.1.3 典型平面布局的改造标准
    6.2 支撑体保持不变的基础方案
    6.3 支撑体适度改造的选用方案
        6.3.1 住宅层面的改造设计
        6.3.2 套内层面的改造设计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城市大众住宅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经济性
        1.2.2 适应性
        1.2.3 舒适性
        1.2.4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大众住宅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1.4.1 国内外关于大众住宅的研究
        1.4.2 相关著作、研究成果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结构
2 城市大众住宅的定位及相关内容研究
    2.1 城市大众住宅消费的分类
    2.2 城市大众住宅产业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2.3 经济适用住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3.1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标准
        2.3.2 经济适用住房的资金来源
        2.3.3 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价格
        2.3.4 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者资格审查
    2.4 日本的平民住宅研究
        2.4.1 日本的住房政策
        2.4.2 平民住宅和住宅设计理论
        2.4.3 日本平民住宅的启示
    2.5 香港公屋发展概况
        2.5.1 香港的房屋政策:
        2.5.2 香港公屋的规划设计
        2.5.3 居住实态:
        2.5.4 香港公屋发展经验
3 经济适用房户型规模研究
    3.1 小康社会初期的中国住宅建设
    3.2 经济适用住房户型的面积标准
        3.2.1 住宅面积标准指标的相关概念
        3.2.2 我国住宅面积标准的发展
        3.2.3 住宅面积指标的控制
    3.3 经济适用住宅的户型规模
        3.3.1 经济适用住宅的性能等级
        3.3.2 经济适用住宅单套面积的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经济适用住宅户型设计研究
    4.1 普通住宅的功能空间分析
        4.1.1 普通住宅户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 普通住宅功能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4.1.3 普通住宅功能空间设计演变与展望
    4.2 经济适用住宅户内单位空间设计分析
        4.2.1 经济适用住宅的套型组成
        4.2.2 经济适用住宅单位空间设计
    4.3 复合式厨房专题研究
    4.4 经济适用住宅适应性分析
        4.4.1 我国住宅适用性能问题的历史沿革
        4.4.2 住宅适用性能的量化
        4.4.3 住宅适用性与舒适性的功能尺度分析
        4.4.4 适用型与舒适型住宅户型面积分析
5 经济适用住宅空间效益及精密设计
    5.1 住房开发中的空间效益
    5.2 高效空间住宅设计效益谈
        5.2.1 高效空间住宅
        5.2.2 高效空间住宅的特点
    5.3 精密设计
        5.3.1 中小户型的精密设计
        5.3.2 大众住宅中建筑与设备技术的综合设计
6 结论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四、关于住宅设计中贮藏设施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型住宅室内设计研究[D]. 胡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2]山东地区农村住宅模块化设计[D]. 吕廷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粤北地区统建新农村建筑空间弹性设计策略研究[D]. 黄森泰.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研究[D]. 池峰. 湖南大学, 2003(02)
  • [5]基于弹性设计理念的微住宅室内设计研究[D]. 李曼.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和谐人居 ——中国城镇小康住宅发展的理想目标[D]. 路红. 天津大学, 2006(05)
  • [7]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研究(1840-1949)[D]. 胡占芳. 东南大学, 2018(05)
  • [8]基于多标准耦合下的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研究[D]. 王雪松.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9]大连市既有住宅平面类型及适应性改造设计研究[D]. 姚小虹.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城市大众住宅建筑设计研究[D]. 胡志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浅谈住宅设计中的储藏设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