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表现为眩晕而无小脑体征的小脑出血4例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曼[1](2020)在《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HINTS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早期识别恶性眩晕。2探讨床旁HINTS(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在早期诊断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治的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进行床旁HINTS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第1天均完成头颅MRI检查,包括T1、T2、FLAIR、DWI序列,并于入院第3天予以复查。依据患者入院第3天的头颅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检查结果阳性者纳入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组,阴性者纳入周围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通过统计学指标分析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计算HINTS检查早期诊断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进行前瞻性验证。结果1共收集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患者331例,其中中枢性AVS 81例(24.5%),周围性AVS 250例(75.5%)。2中枢性AVS患者的病因中,小脑梗死41例(50.6%),脑干梗死27例(33.3%),脑干合并小脑梗死8例(9.9%),丘脑梗死、额叶梗死、脑干出血、小脑出血、桥脑小脑角占位各1例(1.2%)。小脑病变部位中,小脑半球27例(33.3%)、小脑蚓部8例(9.9%)、绒球结节4例(4.9%)、小脑扁桃体3例(3.7%)。脑干病变部位中,延髓13例(16.1%)、桥脑11例(13.6%)、中脑4例(4.9%)。脑干合并小脑病变中,桥脑与小脑6例(7.5%)、延髓与小脑3例(3.7%)。51例患者查头颅核磁MRA显示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情况,其中小脑后下动脉21例(41.2%)、椎动脉14例(27.5%)、基底动脉4例(7.8%)、小脑前下动脉3例(5.9%)、混合血管病变9例(17.6%)。3中枢性AVS与周围性AVS比较,在年龄、男性、卒中史或TIA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临床表现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中枢性AVS的平均年龄高于周围性AVS,并且年龄在60-69岁是中枢性AVS的发病年龄高峰,卒中史或TIA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中枢性AVS的独立危险因素。4初次应用HINTS检查早期诊断中枢性AVS的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94.3%,Kappa值为0.949。再次对HINTS检查进行验证中诊断中枢性AVS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87.5%,Kappa值为0.870。结论1中枢性AVS发病年龄高峰是6069岁,男性多于女性。2有卒中史或TIA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中枢性AVS的独立危险因素。3中枢性AVS的临床表现以头晕起病常见,可以无伴随症状。4 HINTS检查对中枢性AVS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图1幅;表14个;参153篇。
赵张宁[2](2017)在《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的发病率较高,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根据病因不同,急性前庭综合征可分为两大类:外周性和中枢性。它们的治疗和预后差别较大,而且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尤其是部分小脑或脑干梗死,可以导致类似周围性前庭病变的症状,一旦误诊,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周围性和中枢性前庭病变患者临床特征,探究两者之间差异显着而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部分,该临床特点能够简单快速获取,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诊断策略作准备。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眩晕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偏头痛家族史等),神经系统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的体征,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颅脑MRI或CT)。根据所有的临床资料作出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224例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对其中208例能够明确中枢性或周围性病变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1)其年龄范围为33-83岁,中位年龄62岁,发病高峰期为50-79岁,占总人数的79.2%,40岁以下及80岁以上AVS患者就诊住院的较少;(2)男性所占比例为39.4%,女性所占比例为60.6%;(3)小脑/脑干病变的患者共有26例,占12.5%,其中小脑梗死14例,小脑出血2例,延髓梗死6例,脑桥梗死2例,脑桥合并小脑梗死2例;非小脑/脑干病变的患者共有182例,占87.5%,其中突发性聋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8例,梅尼埃病16例,偏头痛相关眩晕30例,前庭神经元炎46例,前庭阵发症12例,不明原因者48例;(4)中枢性前庭病变(c-AVS)患者共26例,周围性前庭病变(p-AVS)患者共182例,c-AVS患者中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超过两个的比例更大(84.6%VS 31.3%,p=0.000),眼震形式更倾向于出现改变(66.7%VS 5.6%,p=0.000),p-AVS患者既往曾有眩晕史者比例更大(39.6%vs 0%,p=0.000),甩头试验阳性率更高(28.2%vs 0%,p=0.004)。结论:(1)急性前庭综合征住院患者主要病因为周围性前庭病变,以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多见,中枢性病变患者占少数。中枢性病变主要为小脑或脑干缺血梗死,其中引起孤立性眩晕的主要是小脑小灶梗死。(2)中枢性前庭病变患者较周围性年龄上无显着差异,但多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血管危险因素,且很少有既往的眩晕病史。(3)眼震方向的改变、甩头试验的结果可作为鉴别中枢性和周围性前庭病变的依据,但任一单项结果均不具备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综合考虑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既往眩晕病史以及眼震方向和甩头试验的结果或可以为鉴别中枢性和周围性前庭病变提供途径。研究背景: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病因学方面的误诊可能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产生严重危害,而颅脑的影像学检查在病因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究有实用性的床边快速检查法是十分必要的。既往的研究显示水平头脉冲试验、眼震、眼位偏斜试验、眩晕病史等对于鉴别中枢性和周围性病因有重要的价值。研究目的:前瞻性分析三步评估法(既往眩晕史-眼震-水平头脉冲试验)对于鉴别中枢和周围性前庭病变的价值。研究方法:连续入选于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眩晕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偏头痛家族史等)。由两名有经验的普通神经科医师按照三步法(既往眩晕病史-眼震-水平头脉冲试验)对入选患者进行临床评估,达成一致,记录评估结果,作出诊断。所有入选患者接受颅脑MRI检查,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最终病因学诊断。将三步评估法得出的临床诊断与最终诊断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169例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有109例患者同时完成三步评估法临床诊断和颅脑MRI检查,并最终作出中枢性(c-AVS)或者周围性前庭病变(P-AVS)的诊断。(1)c-AVS患者有20例,其中男性患者占80%,明显高于P-AVS患者(80%vs43.8%,p=0.003)。c-AVS患者中合并有两项或以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显着多于p-AVS患者(65%vs 27%,p=0.001),其中吸烟史差异显着(45%vs 19.1%,p=0.014)。(2)c-AVS患者70%最终诊断为小脑梗死,另外有1例小脑出血,2例延髓梗死,1例桥臂出血,1例延髓脱髓鞘病变,1例颞叶梗死;(3)24.7%的p-AVS患者未能明确病因,其余患者诊断前庭神经元炎的比例最高(24例,27%),其次为偏头痛相关眩晕和梅尼埃病,分别有15例和13例;(4)既往有眩晕病史的患者共50例,其中最终诊断为周围性前庭病变49例(98%),诊断为中枢性病变1例(2%)。(5)三步评估法临床诊断与最终诊断一致的患者共97例,其中中枢性前庭病变患者18例,周围性前庭病变患者79例。三步评估法对于诊断中枢性病变所致眩晕的敏感性及其95%CI为90%(69.9%-97.2%),特异性极其 95%CI 为 88.8%(80.5%-93.8%),阴性预测值为 97.5%。结论:(1)中枢性孤立性眩晕的病因大多为小脑梗死,且多是位于小脑下后动脉内侧支供血区域的小灶梗死。(2)并非所有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都会出现眼震,此类患者中,中枢性病变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需要临床医师引起重视。(3)颞叶梗死或心肌梗死是引起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极少见原因。(4)中枢性前庭病变患者初次行颅脑DWI检查,有可能漏诊后循环供血区的小灶梗死,必要时须多次复查颅脑DWI明确。(5)三步评估法(既往眩晕史-眼震-水平头脉冲试验)诊断中枢性眩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较理想,阴性预测价值非常高,可以在适当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漏诊,有着不错的临床实用价值。
杨大满[3](2013)在《小脑出血33例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小脑出血误诊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准确性。方法:收治早期误诊小脑出血患者33例,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误诊的主、客观原因。结果:误诊的疾病较多,以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最多。结论: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小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医生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不仔细,还有各种原因导致没能及时行影像学检查。
刘驰,郑自龙,周舰,刘杰[4](2012)在《自发性小脑出血4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06—2011-06收治的43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23例,有效率82.6%,病死率17.4%;手术治疗20例,有效率75%,病死率25%。枕骨大孔疝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根据小脑出血量、出血部位、脑干受压、脑室积血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李邦松,朱瑞[5](2010)在《小脑卒中29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
宋郁喜[6](2009)在《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发性小脑出血病因多样,小脑出血占脑实质出血的10%,由于出血位于颅后窝(幕下近脑干),使其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易误诊,大量出血则立即昏迷,有些定位体征不易查出,如抢救不力极易产生严重后果,病死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诊治水平,对我院自2002年3月—2009年3
田文生,刘飞[7](2009)在《小脑出血误诊15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脑出血误诊原因。方法:回顾近8 a我院15例小脑出血误诊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死2例,高血压脑病1例。结论:误诊原因是小脑出血症状体征多变、不典型;临床上对其发病率、危险性认识不足,体查不全面细致及对一些与小脑出血有关的体征欠全面分析。
张顺清,李鸣凤[8](2007)在《30例小脑出血临床分析》文中认为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8月~2006年5月经CT证实小脑出血病例30例,男16例,女14例;发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50岁以下8例,51~60岁12例,71~80岁6例,81~90岁4例。就诊时血压大于140/90mm
贾帆,张玲,黄微,陈晶菁,邢冬梅,李佩云,张利林[9](2007)在《小脑出血47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麻长军,韦英秀[10](2006)在《小脑卒中15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二、主要表现为眩晕而无小脑体征的小脑出血4例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要表现为眩晕而无小脑体征的小脑出血4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HINTS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资料收集 |
1.1.3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中枢性AVS临床特征分析 |
1.2.2 HINTS床旁检查在中枢性AV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1.3 讨论 |
1.3.1 中枢性AVS的病因学分析 |
1.3.2 中枢性AVS的临床特征分析 |
1.3.3 HINTS检查对中枢性AVS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急性前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1 AVS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2.2 AVS的病因学 |
2.3 引起中枢性AVS临床表现的可能解剖结构 |
2.3.1 中枢性AVS出现眩晕/头晕的可能解剖结构 |
2.3.2 中枢性AVS眼球运动异常及眼震形式的解剖部位 |
2.4 AVS常见病因的临床特点 |
2.5 AVS的诊断和治疗 |
2.5.1 AVS的诊断 |
2.5.2 AVS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眩晕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急性前庭综合征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人头晕和眩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三步评估法在急性前庭综合征快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管源性孤立性眩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外文论文 |
Paper one |
Paper two |
(4)自发性小脑出血4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特点 |
1.3 影像学检查 |
1.4 治疗及预后 |
2 讨论 |
(5)小脑卒中2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影像学检查 |
1.4 治疗及预后 |
2 讨论 |
2.1 发病率 |
2.2 病因 |
2.3 临床表现与诊断 |
2.4 影像学诊断 |
2.5 治疗和预后 |
(6)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疾病 |
1.4 CT检查 |
1.5 实验室检查 |
1.6 治疗及转归 |
2 讨论 |
(7)小脑出血误诊1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误诊情况 |
1.3 影像学检查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误诊分析 |
3.2 误诊预防 |
(10)小脑卒中15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临床表现: |
1.3 头颅CT和MRI检查: |
1.4 误诊病种: |
2 讨论 |
2.1 惯性思维,未认真思考: |
2.2 过分依赖于辅助检查: |
2.3 对小脑卒中认识不足: |
2.4 小脑卒中早期症状不典型,对神经系统检查不够细致: |
2.5 复杂型卒中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 |
四、主要表现为眩晕而无小脑体征的小脑出血4例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HINTS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张丽曼.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研究[D]. 赵张宁. 山东大学, 2017(08)
- [3]小脑出血33例误诊分析[J]. 杨大满.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3)
- [4]自发性小脑出血43例临床分析[J]. 刘驰,郑自龙,周舰,刘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06)
- [5]小脑卒中29例临床分析[J]. 李邦松,朱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07)
- [6]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J]. 宋郁喜. 疑难病杂志, 2009(10)
- [7]小脑出血误诊15例分析[J]. 田文生,刘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06)
- [8]30例小脑出血临床分析[J]. 张顺清,李鸣凤.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7(08)
- [9]小脑出血47例临床分析[J]. 贾帆,张玲,黄微,陈晶菁,邢冬梅,李佩云,张利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7(01)
- [10]小脑卒中15例误诊分析[J]. 麻长军,韦英秀. 现代医药卫生,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