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迟缓剂DPC对棉花叶片生理功能的调控

植物生长迟缓剂DPC对棉花叶片生理功能的调控

一、植物生长延缓剂DPC对棉叶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银虎[1](2021)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缩节胺(DPC)的使用在新疆棉花“矮密早膜”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膜下滴灌技术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根系的生长,导致生产上出现了大面积晚熟、早衰、大小苗等现象。本研究应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施用方法,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控技术,包括筛选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配方、复配配方、调控时间和最适浓度,旨在增加棉花抗逆能力,促进棉花对水肥的吸收,促进棉花花芽分化,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动态平衡,促进苗壮、苗全、苗齐、苗匀,集中开花,集中吐絮,提高产量,以期为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2019年在塔里木大学园艺试验站开展室内试验,2021年在塔里木大学东区胡杨林(81°29′E,40°55′N)试验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根长、根系表面积、株高、茎粗、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产量品质以及保护酶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叶面喷施缩节胺+复硝酚钠在中等浓度、缩节胺+萘乙酸钠在中浓度及高浓度下对棉花株高的促进作用最好;施药后30天缩节胺+复硝酚钠在中等浓度下株高达42.5cm,而清水对照为22.6cm,各处理对棉花茎粗促进作用明显,与清水对照有显着性差异;单设复硝酚钠和单设萘乙酸钠对棉花株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棉花茎秆较细;同时研究表明叶面喷施缩节胺对棉花株高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叶面喷施缩节胺+复硝酚钠和缩节胺+萘乙酸钠对棉花棉花生物量的积累有明显的影响,较清水对照(CK)有显着性差异,对棉花的叶鲜重、茎鲜重、根鲜重、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加强营养吸收,储存,为后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在施药后10 d有明显的提升,地下部在施药后20~30 d有明显的提升,说明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地下部生物量积累,但吸收、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研究表明叶面喷施缩节胺对棉花地下部生物量积累影响不明显。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保护酶含量的影响施药后10d,DCSN2处理与DSNA3处理棉花叶片MDA、SOD含量与单设缩节胺、清水对照均有显着性差异,明显降低了叶片MDA含量,增加了SOD含量;施药后20d,DCSN2处理与DSNA3处理棉花叶片CAT含量与清水对照有显着性差异,明显增加了CAT含量;施药后30d,DCSN2处理棉花叶片POD含量与清水对照有显着性差异,增加了POD含量,其他各理较清水对照不同程度上提高了SOD、POD、CAT含量,降低了棉花叶片MDA含量,但影响不明显。叶面喷施缩节胺+复硝酚钠和缩节胺+萘乙酸钠,提高了棉花叶片SOD、POD、CAT的含量,降低了MDA含量,有效清除了植物体内氧自由基,维持了正常生理代谢,增强了棉花抵抗逆境的能力。4.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各处理对棉花中部座铃影响不明显;处理DCSN2对下部座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处理DSNA3对棉花上部座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面喷施植物调节剂,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较清水对照(CK)均有所增加,但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DCSN2、DCSN3、DSNA3三组较其他处理增产作用更加明显。DPC(缩节胺)处理棉花马克隆值最好,DCSN2处理棉花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较好。DCSN2、DSNA3处理棉花纤维伸长率提升。

李鹏兵[2](2020)在《几种外源物质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试验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外源激素、激素抑制剂,研究外源物质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探索增铃增产增效的棉花栽培管理方法。【方法】试验以鲁棉研24为材料,在石河子大学教学科研试验场进行。2018年,在棉花盛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物质,分别为α-氨基异丁酸(AIB)、硝酸银(Ag NO3)、钨酸钠(Na2WO4)、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6-BA),开展其对棉花现蕾、成铃及产量影响的效应研究,筛选出40 mg·L-1Na2WO4和100 mg·L-1GA3的处理方案,与不同浓度DPC(0,60 mg·L-1,120mg·L-1,180 mg·L-1,240 mg·L-1)进行复配,于2019年进行复配剂喷施试验。【结果】(1)适宜喷施外源物质及其浓度的筛选对LAI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施用不同外源物质不同程度提高了棉花叶面积指数(LAI)的峰值,延长了LAI高值持续时间,其中,40 mg·L-1Na2WO4处理(W3)和100 mg·L-1GA3处理(GA3)效果最显着(P<0.05),其他处理效果不显着(P>0.05);不同外源物质处理的棉花干物质比CK增加了0.12%-19.28%,其中,W3和GA3最显着,分别增加了17.83%和19.28%。对果枝数、果节数、现蕾、成铃及产量的影响。外源物质增加棉花果枝数、果节数,增加棉花现蕾后15-35d的现蕾强度、开花后0-32d的成铃强度,提高棉花现蕾和成铃数,增加产量。其中,GA3显着增加果枝数,而W3和GA3显着提高果节数,相比CK分别增加了28.18%和36.2%;W3和GA3显着增加现蕾数和成铃数,对总铃数的影响最显着,相比CK增加19.9和21.6万个·hm-2,产量也显着增加。(2)外源物质组合喷施调控棉花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对LAI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外源物质组合喷施增加棉花LAI,40 mg·L-1Na2WO4&0 DPC(WD1)、100 mg·L-1GA3&0 mg·L-1DPC(GAD1)和100 mg·L-1GA3&60 mg·L-1DPC(GAD2)增加显着。Na2WO4主要促进铃期铃重的增加,与DPC组合喷施抑制干物质积累;GA3处理显着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与DPC组合喷施减少了茎、叶干重,但增加了铃干重。对内源激素的影响。Na2WO4显着降低了盛蕾期、盛花期和盛铃期主茎叶和果枝叶ABA含量,而GA3只降低果枝叶ABA含量;Na2WO4和GA3均不影响IAA含量,但降低盛蕾期叶片GA3和CTK含量,增加盛花期叶片GA3、CTK含量,Na2WO4降低盛铃期果枝叶CTK含量;与DPC混喷,抑制了Na2WO4和GA3对内源激素的调节作用。(3)外源物质组合喷施调控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形成对果枝数、果节数及现蕾的影响。与CK相比,Na2WO4和DPC组合处理对果枝数的影响不显着,除40 mg·L-1Na2WO4&240 mg·L-1DPC(WD5),均显着增加了外围果节数;而GA3和DPC组合处理(GAD)均显着增加了果枝数、果节数及内围下部和外围果节数。外源物质组合喷施主要增加棉花播种后72-103d的现蕾数,WD1提前并增加了棉花现蕾峰值,GAD均显着增加了现蕾峰值。对成铃数及产量的影响。DPC浓度小于180 mg·L-1的处理显着提高棉花成铃数;WD1增加伏前桃数和秋桃数,GAD1降低伏前桃,WD2、GAD1、GAD2增加伏桃;WD1和GAD3铃重最高;WD1、GAD2产量相比CK显着增加21.71%和26.2%。【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物质提高棉花LAI、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棉花铃重;增加棉花果枝、果节、现蕾数,进而增加成铃数;总铃数的提高是产量增加的驱动因子,40 mg·L-1Na2WO4和100mg·L-1GA3对总铃数的提高最显着。调节物质组合喷施通过增加了铃期LAI,铃期GA3、CTK水平,降低叶片ABA含量,提高了铃期干物质积累,进而增加了铃干重。适宜外源物质配比增加果节数、增强现蕾,增加成铃强度,调整成铃空间结构,增加成铃数,进而增加产量。40 mg·L-1Na2WO4,100mg·L-1GA3&60 mg·L-1DPC增产效果显着,相比CK籽棉增产21.71%和26.2%。

方圣[3](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花芽分化作为花发育的起始标志,对棉花生长发育、开花数量、质量以及棉花产量等都有影响。在花芽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胁迫、营养状况、肥水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花芽不能形成花蕾。蕾期是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敏感时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巩固花芽成蕾基数,扩大棉花优质高产形成的物质基础。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棉花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及产量品质形成规律,选用麦后直播棉中棉所50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在江苏南京(118°50’E,32°02’N)设置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水培试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为赤霉素(GA3,5 mgL-1)、6-苄氨基嘌呤(6-BA,25mg L-1)和缩节胺(DPC,150 mg L-1),以清水浸种作为对照(CK)。同时,于2016-2017年在江苏大丰(120°46’E,33°20’N)选用相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设置浸种、现蕾期喷施、浸种+现蕾期喷施大田试验。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从花芽分化过程中蔗糖、激素、基因表达的变化入手,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棉花花芽分化的调控机制;2、在此基础上研究棉蕾发育,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现蕾期喷施、浸种+现蕾期喷施对棉花现蕾、开花、成铃、吐絮的影响,进而分析棉花产量形成差异的来源;3、以棉仁蔗糖代谢为出发点,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现蕾期喷施、浸种+现蕾期喷施对棉子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的影响GA3和6-BA浸种促进棉花花芽分化,DPC浸种抑制花芽分化,主要表现为花芽数量的差异。GA3和6-BA浸种显着提高棉花顶芽内源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降低生长素(IAA)含量,提高ZR/IAA和GA3/IAA比,最终增加花芽数量。GA3和6-BA浸种通过提高棉花顶芽蔗糖含量而上调GhSOC1、GhMADS13和GhAGL24的表达,促进花芽分化。DPC浸种通过下调GhMADS13的表达而抑制花芽分化。与6-BA相比,GhSOC1、GhMADS13和GhAGL24对GA3更敏感,使GA3和6-BA处理间花芽数量出现差异。蔗糖作为信号分子,为诱导花芽分化提供能量,花芽分化中期和后期各处理顶芽蔗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综上,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影响棉花顶芽内源激素(ZR、GA3、IAA)含量及其平衡,促进顶芽蔗糖积累,诱导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花芽分化。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铃形成过程中花器官量变的影响GA3和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提高棉花现蕾速率,DPC浸种降低现蕾速率。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6-BA处理现蕾强度高于GA3处理。同时,GA3和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显着增加棉蕾对位叶净光合速率(Pn),降低棉蕾对位叶碳水化合物含量,显着提高棉蕾蔗糖、淀粉含量和棉蕾生物量。因此,棉花蕾铃数增加,脱落率降低,成铃率与吐絮率相应提高。与对照(CK)相比,GA3浸种、喷施、浸种+喷施使棉花开花期、吐絮期提前,铃期缩短1-2d;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使铃期缩短2-3 d。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处理均提高棉花优质铃(伏桃和早秋桃)比例。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GA3和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均显着提高籽棉产量,DPC仅在浸种+喷施条件下提高籽棉产量。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铃数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响应最敏感,是籽棉产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GA3喷施和6-BA喷施处理间比较,籽棉产量未出现差异;但在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6-BA处理籽棉产量显着高于GA3处理籽棉产量。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浸种+喷施条件下使铃数、铃重均增加,籽棉产量增产效应优于单独浸种或喷施处理。棉子产量、棉仁油脂与蛋白质产量在GA3和6-BA处理间变化趋势与籽棉产量一致,均显着高于对照。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6-BA处理棉子产量与棉仁油脂产量显着高于GA3处理;单独浸种或喷施条件下,GA3和6-BA处理间棉仁蛋白质产量未出现差异。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品质形成的影响GA3和6-BA在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改善棉花纤维品质,主要体现在增加纤维长度。棉子是纤维发育的“中间载体”,GA3和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均提高子指、仁指、油脂与碳水化合物含量;DPC仅在浸种+喷施条件下提高子指、仁指、油脂与碳水化合物含量。6-BA浸种、浸种+喷施处理棉仁蔗糖合成酶(SuSy)、酸性转化酶(C-INV)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均显着高于GA3处理,使碳水化合物含量出现差异,棉仁油脂含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着正相关,增加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油脂合成。因此,在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6-BA处理棉仁油脂含量高于GA3处理。SPS活性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作用方式下敏感性不同。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使SPS活性出现差异的时间提前。因此,GA3和6-BA促进棉花花芽分化,增加花芽个数,巩固花芽成蕾基数,提高棉花现蕾强度,进而增加铃数。同时,GA3和6-BA提高棉花优质铃比例与吐絮率,为麦后直播棉优质高产及机械化收获奠定理论基础。

李志坤[4](2018)在《过量施用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我国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同时,又使用过量的缩节胺(DPC)进行化控。为探讨过量使用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和棉子品质的影响。2016-2017年,在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区进行了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3次重复。以施氮量为主区,设三个水平,分别是不施氮(N0)、常量氮肥(N1)、过量施氮(N2),施用尿素量分别为0kg.hm-2、300kg.hm-2和600kg.hm-2。以缩节胺(DPC)为副区,设三个水平,分别是不施 DPC(D0),常量 DPC(D1),过量 DPC(D2),DPC 用量分别为 0g.hm-2、75g.hm-2、150g·hm-2。调查了棉花叶片SPAD值,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以及氮素的吸收和分配,纤维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棉花“四桃“的产量,不同时期成铃的纤维品质及棉子质量。主要结果如下:(1)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叶片SPAD值显着增加。两年平均,在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的SPAD值值分别为41.39、50.60、50.68,而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则分别为42.57、54.91、54.96。且在8月15日、9月15日,施氮量和缩节胺用量对SPAD值表现出显着的交互作用。(2)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的分配不合理,表现为茎枝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较高,而花铃中干物质积累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无显着差异,花铃中干物质分配系数降低;此外,过量氮肥及缩节胺还导致叶片中氮素含量及分配系数提升,同时花铃的含氮量也会增加,但其氮素分配系数下降。(3)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导致棉花成铃时间推迟,在空间分布上有向上和向外的趋势。早秋桃和晚秋桃所占比例增加;6-10果枝成铃占比降低,而11果枝及以上的成铃占比增加;棉花1-2果节成铃占比差异较小,但第三果节及以上的成铃受到影响较大。两年平均,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3-4果节和第5果节以以上成铃占比分别为30.74%和8.30%,而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则分别为32.43%、6.28%。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优质铃率和霜前花率降低,两年平均,分别比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降低了 3.45和3.56个百分点。(4)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的处理纤维发育过程中ZR含量显着降低,但ABA含量在花后15天及花后30天均较高,GA含量增加,而IAA含量则没有显着差异。此外,花后15天及30天棉子内ZR含量均显着降低,但花后15天棉子中GA含量及花后30天ABA含量升高。纤维和棉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的伏前桃和晚秋桃数有所增加;伏桃数显着降低,两年平均,伏桃籽棉产量下降339.13 kg·hm-2;“四桃“衣分均有所下降,尤其是晚秋桃,两年平均衣分为仅为27.12%,显着低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的37.15%。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棉花籽棉产量平均降低6.71%,,但衣分显着降低了 3.94个百分点,皮棉产量显着降低了 316.40kg·hm-2。表明过量氮肥及缩节胺会造成伏桃减少,棉花衣分和皮棉产量显着降低。(6)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四桃”的纤维均表现出马克隆值升高、断裂比强度下降。两年平均,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纤维马克隆值分别升高0.72、0.62、0.54和0.51;纤维断裂比强度降低了 3.09cN·tex-1、2.9cN·tex-1、2.02 cN·tex-1、2.85 cN·tex-1;另外,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纤维整齐度指数也有所下降。(7)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四桃”的种子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均降低,而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则升高。两年平均,伏桃和早秋桃种子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0.62%、16.83%和8.45%;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棉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 3.70g/kg、1.19g/kg、2.64g/kg 和 1.63g/kg,淀粉含量则提升了 2.35%、3.03%、1.95%和 1.56%。两年平均,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52.29%和82.96%,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的65.44%和93.68%相比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

段鹏飞,赵地[5](2018)在《DPC与DTA-6复配对棉叶衰老的生理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延缓棉花打顶后主茎叶衰老的生理机制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2010-2011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调节剂与对照对常规棉国欣3号与杂交棉国欣8号打顶后棉花主茎倒2叶衰老生理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调节剂(棉太金、DPC片剂、DPC粉剂)处理较对照增加了2品种打顶后至吐絮中期主茎叶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2品种盛花期至初絮期单株棉花光合速率,尤其在盛花期较为明显;显着提高了2品种的打顶后至吐絮中期主茎叶的POD活性,提高了国欣3号吐絮前与国欣8号吐絮后主茎叶SOD活性,而对CAT活性影响不明显;2品种主茎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在吐絮前有所提高及在吐絮后明显提高,明显降低了2品种初絮期的活性氧最高峰值与MDA含量,提高了吐絮中后期单株绿叶数;增加了2年2品种的籽棉总产量,显着提高了2010年国欣3号与2年内国欣8号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提高了2年国欣3号马克隆值;增加了2品种打顶后至吐絮中期主茎叶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此时期的单株光合速率,增加了吐絮中后期单株绿叶数,延长了后期光合时间,增加了霜前花率、平均铃重及籽棉总产量,且优化了部分籽棉品质。

刘帅[6](2017)在《新型化学调控技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棉花(G hirsutum L.)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棉花生产用工多,成本高,纤维品质一致性差,品质不高。本文针对新型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FD)对花芽分化,株型,熟性,成铃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开展研究,试图探索得到更加合理的化学调控方法,以较少的生产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1.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FD对棉花生理性状和熟性的影响较之DPC与对照显着。AFD可促进棉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使叶片叶色加深,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吸收加强,从而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则影响不大。对赤霉素(GA)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性,喷施AFD可以增加棉叶中ZA含量,降低IAA含量,提高ZA/IAA比值,能够促进花芽分化。2.施用AFD的处理在初花期对棉花具有明显的保蕾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由蕾向铃转化的效率,盛花期则有较多的吐絮铃数;同时施用AFD还可增加内围果节铃重,1-4果枝第1果节平均比对照增加0.93g,第2果节平均比对照增加4.2g。可以看出AFD对棉花促进集中吐絮,提早成熟作用明显。3.不同浓度的AFD对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冠层郁蔽程度与AFD施用浓度呈反比例关系。生殖部分所占干物质量在AFD施用浓度为1350和1800 ml·hm-2时最大。纤维长度在AFD施用量为900ml·hm-2时与未施用AFD化控的对照组相当,显着于其他各处理,可以看出AFD对纤维长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施用量为450和900ml·hm-2时的纤维整齐度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此外各处理的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AFD化控有助于产量的提升,在AFD施用量为1350 ml·hm-2时,籽棉百铃重最大,并显着高于未施用AFD化控的对照组。在AFD施用量为900和1350 ml·hm-2时衣分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4.化控次数的不同对纤维品质没有不良影响。生育期内不同化控次数的产量之间差异不显着,但生育期内AFD2次化控对产量提升的影响相对最大,且用工少,为较理想的调控方式。生育期内AFD1次化控为最省时省工的化控次数,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劳动强度,但同时产量也相对有所降低。综上所述,不同化控浓度和次数,均会对棉花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适宜的AFD化控浓度和化控次数能改善棉花株型结构,提高冠层PAR截获率,促进棉花集中成熟,提高内围铃成铃率和铃重。生产中,应根据实时棉花长势和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化控方式,在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棉花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王丽[7](2014)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DPC调控棉花营养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缩节安(N, N-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是棉花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可有效控制棉花过度的营养生长。研究表明DPC可能通过抑制赤霉素(gibberellin, GA)早期合成关键酶柯巴基焦磷酸合成酶(ent-copalyl diphosphate synhase, CPS)和内根-贝壳杉烯合成酶(ent-kaurene synthase, KS)的活性,发挥延缓作用。本研究以三叶期棉花幼苗为材料,探讨GA合成关键酶基因及其信号转导组分DELLA蛋白基因如何参与DPC对棉花幼苗形态的调控。为探讨DPC是否还有他的作用机制,我们以拟南芥激活标签突变体库为材料,筛选DPC不敏感突变体,并对获得的突变体181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DPC通过抑制GA早期和晚期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降低内源活性GA含量,引起细胞伸长相关基因表达下调,抑制节间的伸长和叶片的扩展,控制棉花的生长。DPC显着抑制棉花顶芽、叶片和节间中GhCPS和GhKS的表达,节间中GhCPS和GhKS表达下调的时间最长。同时,DPC也显着降低了GA晚期合成关键酶基因Gh20oxs和GhGA3ox的表达,且基因表达下调时间与早期合成酶基因一致。DPC处理早期(3~24h)GhCPS、GhKS、Gh20oxs和GhGA3ox的表达受负反馈上调,DPC处理后期(2~10d) GhGA2oxs表达前馈下调,以维持GA平衡,此外,DELLA蛋白基因(GhGAI4a和GhGAI4b)受负反馈调控表达也发生上调。DPC处理的棉花幼苗内源活性GA含量显着降低,细胞伸长相关基因GhEXP和GhXTH2的表达显着下调,节间细胞横向和纵向扩展受到抑制,表现为节间横向直径变小和纵向缩短。DPC显着降低棉花幼苗的株高和叶面积。外施GA3可完全解除DPC对棉花生长的抑制。2.从T-DNA插入的激活标签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4株DPC不敏感突变体,并对其中1株DPC不敏感突变体181进行了初步分析。TAIL-PCR确定突变体181中有两拷贝的反向串联T-DNA插入,位于1号染色体Atlg01070基因的3’UTR区。该突变体中T-DNA插入位点基因At1g01070及其上游基因At1g01060的表达显着上调,前者上调幅度是后者的两倍。突变体181DPC不敏感的表型由显性单基因控制。At1g01070的功能缺失突变体SALK147481对DPC的敏感性与野生型拟南芥无显着差异,表明该基因可能存在功能冗余。与野生型植株相比,突变体181在长日照条件下具有晚花表型,生长后期植株较高。成功构建了At1g01070的过表达载体,并进行了拟南芥的遗传转化。成功构建了含At1g01070启动子和GUS融合的表达载体,并进行了拟南芥的遗传转化。At1g01070在拟南芥中共有两种转录本At1g01070.1和At1g01070.2,以前者表达为主,At1g01070.1主要在胚轴和根中表达。At1g01070.1和At1g01070.2编码的蛋白质分别具有10个和8个跨膜区,应为膜蛋白。

邓小霞[8](2013)在《缩节胺诱导棉花防御棉蚜的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缩节胺属于植物生长延缓剂,能控制棉花营养生长、减少蕾铃脱落、促进棉铃发育,且已有学者证实缩节胺还能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植株抗逆能力。只要气候条件适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都能发生危害,可造成作物幼苗萎蔫、畸形,其分泌的蜜露也影响着棉花光合作用及纤维品质,是新疆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化学调控棉花过程中,尚没有关于棉蚜取食棉花化控前后棉花产生的生理响应及缩节胺对棉蚜的毒性机理研究。鉴于此,本文选择生长至花铃期的棉花,从生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了缩节胺对棉蚜的毒性机理及棉蚜胁迫下缩节胺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缩节胺提高棉花抗蚜能力、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用不同浓度缩节胺叶面喷施处理棉株后,研究发现,各缩节胺浓度处理下的棉花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缩节胺浓度≤0.1g/L时,SOD活性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着(p>0.05);随着时间延长,各缩节胺浓度处理的棉花SOD活性、CAT活性在处理15d后,变化趋势与试验前期相反,而0.25g/L处理下的棉花在处理20d后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缩节胺浓度≤0.25g/L时能显着提高棉花的抗逆能力,但持效时间不超过15天。不同程度棉蚜为害棉花后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差异明显,具体结果如下,在棉花蕾期,棉蚜不同为害程度处理棉花后,前期取样测定时,各处理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均高于对照,SOD活性、CAT活性则有所降低,然而为害13d后,各生理指标均有相反的变化趋势;而为害1级处理的棉花铃数、衣分均高于对照,棉花单铃重则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蚜虫为害1级时对棉花有促进作用,在处理前期其他棉蚜为害等级处理对棉花有胁迫作用,而后随时间增加棉花产生耐蚜性。通过测定大田和室内条件下,不同缩节胺浓度处理棉蚜后的解毒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大田条件下,随缩节胺浓度升高,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比活力增加,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降低,且随时间延长,各解毒酶比活力均降低。0.25g/L缩节胺浓度浸叶处理棉蚜时,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达到最大,为0.11μm/mg pr./min,但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随缩节胺浓度增大有所下降。缩节胺浓度小于0.5g/L,缩节胺对棉蚜起到一定的毒害作用,而过量的缩节胺浓度则会诱导棉蚜抗药性产生。经测定大田条件下棉蚜胁迫后缩节胺对棉花(花铃期)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处理5d后,蚜虫并未对棉花造成伤害,随着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高虫口密度取食胁迫下, SOD活性与虫口密度呈正相关;0.05g/L,0.1g/L缩节胺浓度处理时,低虫口密度取食下的SOD活性均高于未经缩节胺处理的棉花,而高虫口密度处理的棉花却有着相反的结果,仅在处理20d后,SOD活性较未经缩节胺处理的棉花高,但差异不显着;0.1g/L缩节胺处理的棉花POD活性升高,CAT活性则显着低于未经缩节胺处理的棉花。由此可知,棉花能忍耐低密度蚜虫刺吸胁迫,高虫口密度则对棉花造成一定的胁迫,但随着时间延长,可通过喷施缩节胺来增强棉花的抗逆能力,且棉蚜胁迫下缩节胺提高棉花防御能力的最适浓度是0.1g/L。

刘燕[9](2013)在《棉花缩节胺处理与整枝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讨留叶枝是否在长江流域具有可行性以及与缩节胺(DPC)配合对棉花的影响,试验于2011-2012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路口农场进行,研究了整枝方式与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的农艺性状、果枝成铃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棉花子指、籽棉和皮棉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试验所用品种为转基因抗虫棉一华杂棉H318,两年试验设计均为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两因素为缩节胺处理和整枝操作,其中所用药剂为市售缩节胺,整枝方式指去叶枝和打顶两项。试验结果表明:1.喷施缩节胺抑制棉花的营养生长,整枝方式对其影响较小。喷施缩节胺降低了棉花株高和果枝节间长,对茎粗、第一果枝高度和果枝始节的影响不明显;而整枝方式主要影响株高和果枝始节,整枝方式对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小。SPAD值动态变化图显示喷施缩节胺能够明显提高棉花叶片的SPAD值,使叶片变得更绿,DPC对主茎绿叶数的影响不大:打顶影响绿叶数,不打顶的棉株绿叶数较多。2.喷施缩节胺和不整枝均抑制棉花的生殖生长,对果枝铃的发育不利。整枝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喷施DPC对果枝成铃有影响,而对“三桃比”和“四桃比”影响不大;整枝处理同样影响果枝的生长发育,留叶枝不打顶可能会使果枝成铃数减少,去叶枝打顶处理的伏桃减少、早秋桃数目增加,表明整枝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秋桃形成,使伏桃和早秋桃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3.缩节胺和整枝方式对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影响不大。4.缩节胺对产量没有显着影响,留叶枝处理产量具有增产潜力。缩节胺对两年的籽棉和皮棉产量均没有显着影响,但可提高单铃重,喷施DPC有可能会降低衣分;留叶枝不打顶对产量并没有负面影响,并具有增产趋势,所留叶枝可以提供一部分的经济产量,2012年不整枝与整枝处理籽棉和皮棉产量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实收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增产14.2%、15.2%,留叶枝提高了单株铃数,对单铃重和衣分无显着影响。5.喷施DPC和整枝对不同果枝层子指以及整株的子指均有促进作用。2011年喷施缩节胺与对照相比上层、下层、全株的子指差异均达到了显着水平,分别提高了1.41g、0.44g、0.67g,其中上层差异最大;2012年不整枝处理子指明显低于了整枝处理,去叶枝打顶处理上层、中层、下层及整株子指分别比留叶枝不打顶处理大0.27g、0.32g、0.12g、0.23g。6.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伸长率不受缩节胺和整枝方式影响,整枝对整齐度指数有利,喷施缩节胺改变马克隆值的大小。DPC对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伸长率均无显着影响,主要影响马克隆值,但并不改变它的等级;整枝方式对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均无显着影响,对整齐度指数有显着影响,不整枝处理会降低纤维的整齐度指数。7.两者的交互效应很小。在本试验中整枝与DPC的交互作用显示对果枝铃数和铃的脱落率、单株总铃数和单铃重、纤维断裂比强度、以及整齐度指数有显着交互效应,但均只在一个年份出现,对其他的测量指标两年均无交互作用,表明两者的交互效应对棉花的整体影响较小。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留叶枝不打顶具有可行性,有时还能起到增产效果,且增产明显;DPC的喷施只要根据棉花的长势、天气情况、田地肥水等综合环境因素合理使用即可。

周运刚,王俊刚,马天文,何泽敏[10](2010)在《不同DPC(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DPC(缩节胺)浓度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生防研究室进行,以新陆早44号为材料,用6个不同浓度DPC(缩节胺)(0、255、0、100、200和400mg/L)处理棉花,测定棉叶中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1)DPC处理前期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高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而DPC处理后期叶片中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对照;(2)叶中MDA含量一直低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MDA含量逐渐减小;(3)并不能使棉花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4)DPC处理前期,SOD活性高于对照,而后期低于对照;DPC处理前期,POD活性和CAT活性低于对照,而后期高于对照。【结论】适当浓度的DPC(缩节胺)处理能增加棉花细胞耐渗透压能力,增强棉花抗胁迫能力,提高棉花叶片的抗旱能力,并提高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

二、植物生长延缓剂DPC对棉叶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生长延缓剂DPC对棉叶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
        1.2.1 棉花栽培技术
        1.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现状
        1.2.3 缩节胺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1.2.4 复硝酚钠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1.2.5 萘乙酸钠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1.2.6 膜下滴灌对棉花根系的影响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培养土配比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仪器
        2.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6 数据处理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苗期株高的影响
        2.2.2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苗期茎粗的影响
        2.2.3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苗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2.4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根系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概况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5 仪器和用品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天气状况分析
        3.2.2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3.2.3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物量积累量的影响
        3.2.4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根系的影响
        3.2.5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2.6 叶面喷施植物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4.1.2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4.1.3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保护酶含量的影响
        4.1.4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2 研究主要创新点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几种外源物质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棉花蕾铃发育特性
        1.2.2 激素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2.3 缩节胺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第二章 不同外源物质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外源物质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2.2 外源物质对果枝及果节数量的影响
        2.2.3 外源物质对棉花蕾数及现蕾强度的影响
        2.2.4 外源物质对成铃数及成铃强度的影响
        2.2.5 外源物质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外源物质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3.2 外源物质对蕾铃发育的影响
        2.3.3 外源物质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4 小结
        2.4.1 外源物质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4.2 外源物质对棉花果枝数、果节和现蕾的影响
        2.4.3 外源物质对棉花成铃数及产量的影响
第三章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生长发育及激素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试项目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物质组合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3.2.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内源激素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外源物质组合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3.3.2 外源物质组合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3.4 小结
        3.4.1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4.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内源激素的影响
第四章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测试项目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果节量及果节空间分布的影响
        4.2.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现蕾数量影响
        4.2.3 外源物质组合对成铃数、成铃强度及吐絮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4.2.4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4.4.1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果枝数、果节数和现蕾的影响
        4.4.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成铃数、成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处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外源物质对棉花蕾铃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5.1.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5.1.3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花芽分化的生物学特性
    3 花芽分化的影响因素
        3.1 基因型
        3.2 环境因素
        3.3 植物激素
    4 花芽分化及花蕾形成的调控措施
        4.1 播种期
        4.2 肥料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5.1 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
        5.2 棉花主要品质性状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技术路线
        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2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苗素质
        2.2 花芽数量
        2.3 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2.4 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碳氮比
        2.5 基因表达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激素水平的影响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蕾铃形成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花开花期、铃期及铃期气象因子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蕾形成的影响
        2.3 棉蕾对位叶源能力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2.5 棉蕾对位叶源能力与棉花产量品质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蕾铃形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子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子产量及产量构成
        2.2 棉子生物量分配
        2.3 棉子主要品质指标
        2.4 棉子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2.5 棉仁蔗糖代谢相关物质
        2.6 棉仁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
    3 讨论与结论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子产量的影响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子品质形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的影响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蕾铃形成和产量的影响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与产量品质形成关系的影响
    2 结论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已录用和已投稿的文章
致谢

(4)过量施用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棉花应用氮肥及缩节胺的概况
        1.1.1 氮肥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
        1.1.2 缩节胺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
    1.2 施氮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1 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1.2.2 施氮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1.2.3 施氮量对棉花生理特征的影响
        1.2.4 施氮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1.3 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 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1.3.2 缩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1.3.3 缩节胺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1.3.4 缩节胺对棉花生理特征的影响
        1.3.5 缩节胺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1.3.6 缩节胺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2.1 棉花叶片SPAD值
        2.2.2 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和分配
        2.2.3 纤维及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
        2.2.4 成铃数量及分布
        2.2.5 “四桃”产量
        2.2.6 纤维品质和棉子质量
        2.2.7 棉子质量
    2.3 数据统计和分析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叶片SPAD值的影响
    3.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2.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3.2.2 过量氮肥对棉花不同器官含氮量及氮素积累量分配系数的影响
    3.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3.3.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时间分布的影响
        3.3.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3.3.2.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空间纵向分布的影响
        3.3.2.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空间横向分布的影响
    3.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1.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花后15天纤维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1.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花后30天纤维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2.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花后15天棉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2.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花后30天棉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5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3.5.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伏前桃产量的影响
        3.5.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伏桃产量的影响
        3.5.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早秋桃产量的影响
        3.5.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晚秋桃产量的影响
        3.5.5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四桃”的总产量的影响
    3.6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3.6.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伏前桃纤维品质的影响
        3.6.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伏桃纤维品质的影响
        3.6.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早秋桃纤维品质的影响
        3.6.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晚秋桃纤维品质的影响
    3.7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质量的影响
        3.7.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不孕籽率的影响
        3.7.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子指的影响
        3.7.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3.7.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7.5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7.6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7.7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淀粉含量的影响
        3.7.8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发芽势的影响
        3.7.9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发芽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叶片SPAD值的影响
    4.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4.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4.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和棉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4.5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4.6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4.7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质量的影响
    4.8 本试验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5)DPC与DTA-6复配对棉叶衰老的生理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2.2 绿叶数调查
        1.2.3 产量与品质测定
        1.2.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节剂处理棉花主茎叶赤霉素、叶绿素a及总量、光合速率与荧光参数变化情况
    2.2 调节剂处理棉花主茎叶活性氧、抗氧化酶、类胡萝卜素与MDA含量表现情况
    2.3 调节剂处理棉花主茎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情况及后期单株绿叶数
    2.4 调节剂处理棉花产量与品质表现
3 讨论

(6)新型化学调控技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化学调控技术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应用
        1.2.2 化学调控技术对棉花株型结构和熟性的影响
        1.2.3 化学调控技术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1.2.4 新型化学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新型化学调控技术对棉花生理性状和熟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激素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酶含量的影响
        2.2.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熟性的影响
    2.3 讨论
    2.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化学调控浓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方法
        3.1.2 调查取样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化控浓度对成铃结构的影响
        3.2.2 不同化控浓度对冠层PAR空间分布的影响
        3.2.2.1 棉花群体冠层不同空间点PAR截获率的量化
        3.2.2.2 棉花群体冠层不同空间剖面线PAR截获率的量化
        3.2.2.3 棉花群体冠层不同空间区域PAR截获率的量化
        3.2.3 不同化控浓度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3.2.4 不同化控浓度对棉花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化学调控次数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调查取样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化控次数对成铃结构的影响
        4.2.2 不同化控次数对冠层PAR空间分布的影响
        4.2.3 不同化控次数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4.2.4 不同化控次数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赤霉素合成抑制剂DPC调控棉花营养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缩节安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
    1.2 鎓类植物生长延缓剂的作用机理
    1.3 赤霉素的研究概况
        1.3.1 赤霉素的种类、分布和生理作用
        1.3.2 赤霉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机理
        1.3.3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1.3.4 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前馈和反馈调控
        1.3.5 DELLA蛋白在赤霉素途径中的调节机制
    1.4 拟南芥突变体的研究概述
        1.4.1 拟南芥突变体库的类型
        1.4.2 T-DNA激活标签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4.3 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鉴定
    1.5 拟南芥结瘤素MtN21基因的研究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DPC对棉花GA合成代谢及其信号转导的调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材料培养
        2.1.3 处理和取样方法
        2.1.4 测定方法
        2.1.5 数据统计
    2.2 结果
        2.2.1 DPC对棉花幼苗形态的调控
        2.2.2 DPC对棉花幼苗内源GA含量的影响
        2.2.3 DPC对棉花幼苗GhCPS表达的调控
        2.2.4 DPC对棉花幼苗GhKS表达的调控
        2.2.5 DPC对棉花幼苗GA晚期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调控
        2.2.6 DPC对棉花幼苗GA钝化酶基因表达的调控
        2.2.7 DPC对棉花幼苗DELLA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
        2.2.8 DPC对棉花细胞伸长相关基因GhEXP和GhXTH2表达的调控
    2.3 讨论
        2.3.1 DPC对棉花幼苗形态的调控
        2.3.2 DPC降低棉花内源活性GA含量
        2.3.3 DPC抑制棉花GhCPS和GhKS的表达
        2.3.4 DPC调控棉花GA晚期合成关键酶、钝化酶和DELLA基因的表达
        2.3.5 DPC调节棉花GA合成关键酶和DELLA基因的前馈或反馈调控
第三章 拟南芥DPC不敏感突变体181的筛选及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常用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统计
    3.2 结果
        3.2.1 DPC不敏感突变体筛选条件的确定
        3.2.2 DPC不敏感突变体的筛选
        3.2.3 DPC不敏感突变体的复筛
        3.2.4 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基因的克隆
        3.2.5 突变体181的表型分析
        3.2.6 突变体181的遗传学分析
        3.2.7 突变体181的鉴定
        3.2.8 突变体181 T-DNA插入位点毗邻基因的表达分析
        3.2.9 Salk_147481突变体的鉴定和表型分析
        3.2.10 At1g01070的结构特征预测
        3.2.11 At1g01070功能验证的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3.2.12 At1g01070组织表达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4.1.1 DPC转录水平上负调控棉花GA合成关键酶基因
        4.1.2 拟南芥突变体181具有DPC不敏感表型
    4.2 创新性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缩节胺诱导棉花防御棉蚜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棉蚜的概述
    1.2 植物对害虫的直接防御反应
        1.2.1 外部形态
        1.2.2 生理特征
        1.2.3 次生代谢产物
    1.3 植物诱导型防御反应
        1.3.1 虫害诱导
        1.3.2 病原真菌诱导
        1.3.3 外源化合物诱导
        1.3.3.1 水杨酸、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茉莉酸甲酯
        1.3.3.2 系统素
        1.3.3.3 乙烯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概述
        1.4.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1.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的调控作用
        1.4.2.1 促进种子萌发
        1.4.2.2 促进生根、增强光合作用
        1.4.2.3 提高坐果率减少蕾铃脱落
        1.4.2.4 调控棉花生长
        1.4.2.5 增产和改善纤维品质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与植物防御反应的关系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缩节胺剂量对花铃期棉花保护酶活性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地点与材料
        2.1.2 供试药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供试虫源
        2.1.5 试验设计
        2.1.6 棉花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缩节胺对花铃期棉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2.2 缩节胺对花铃期棉花 SOD 活性的影响
        2.2.3 缩节胺对花铃期棉花 POD 活性的影响
        2.2.4 缩节胺对花铃期棉花 CAT 活性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棉蚜为害等级对棉花生理机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地点与材料
        3.1.2 供试药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试验设计
        3.1.5 棉蚜对棉花蕾期为害的级别划分
        3.1.6 棉花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为害等级下花蕾期棉花的叶绿素 a 含量的变化
        3.2.2 不同为害等级下花蕾期棉花的叶绿素 b 含量的变化
        3.2.3 不同为害等级(受害程度)下花蕾期棉花的叶绿素总量的变化
        3.2.4 不同为害等级(受害程度)下花蕾期棉花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2.5 不同为害等级(受害程度)下花蕾期棉花的 MDA 浓度的变化
        3.2.6 不同为害等级(受害程度)下花蕾期棉花的 POD 活性的变化
        3.2.7 不同为害等级(受害程度)下花蕾期棉花的 SOD 活性的变化
        3.2.8 不同为害等级(受害程度)下花蕾期棉花的 CAT 活性的变化
        3.2.9 棉蚜不同为害等级对棉花单铃重及衣分的影响
        3.2.10 棉蚜不同为害等级对棉花铃数、铃重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缩节胺处理棉花对棉蚜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地点与材料
        4.1.2 供试药剂
        4.1.3 供试虫源
        4.1.4 试验设计
        4.1.5 棉蚜解毒酶活性测定方法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缩节胺对棉蚜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的影响
        4.2.2 缩节胺对棉蚜羧酸酯酶比活力的影响
        4.2.3 缩节胺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
        4.2.4 缩节胺浸叶处理对棉蚜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的影响
        4.2.5 缩节胺浸叶处理对棉蚜羧酸酯酶比活力的影响
        4.2.6 缩节胺浸叶处理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棉蚜胁迫下缩节胺对棉花(花铃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地点与材料
        5.1.2 供试药剂
        5.1.3 供试仪器
        5.1.4 供试虫源
        5.1.5 试验设计
        5.1.6 棉花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棉蚜胁迫下缩节胺对棉花蛋白含量的影响
        5.2.2 棉蚜胁迫下缩节胺对棉花 SOD 活性的影响
        5.2.3 棉蚜胁迫下缩节胺对棉花 POD 活性的影响
        5.2.4 棉蚜胁迫下缩节胺对棉花 CAT 活性的影响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缩节胺剂量对花铃期棉花保护酶活性的研究
    6.2 不同棉蚜为害等级对棉花生理机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6.3 缩节胺处理棉花对棉蚜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6.4 棉蚜胁迫下缩节胺对棉花(花铃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6.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9)棉花缩节胺处理与整枝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缩节胺化控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1.2.1.1 缩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2.1.2 缩节胺对棉花成铃情况的影响
        1.2.1.3 缩节胺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运输的影响
        1.2.1.4 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1.2.2 棉花整枝效应的研究进展
        1.2.2.1 人工整枝对棉花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2.2.2 人工整枝对棉花成铃情况的影响
        1.2.2.3 人工整枝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运输的影响
        1.2.2.4 人工整枝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地点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测定内容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缩节胺和整枝对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3.1.1 缩节胺和整枝对株高、茎粗等的影响
        3.1.2 缩节胺和整枝对SPAD值和绿叶数的影响
    3.2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成铃的影响
        3.2.1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果枝成铃的影响
        3.2.2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果枝铃“三桃比”、“四桃比”的影响
    3.3 缩节胺和整枝对干物质积累和运输的影响
    3.4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5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子指的影响
    3.6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4.2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果枝成铃情况的影响
    4.3 缩节胺和整枝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4.4 缩节胺和整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4.1 缩节胺和整枝对产量的影响
        4.4.2 缩节胺和整枝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5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子指的影响
    4.6 缩节胺和整枝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不同DPC(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试验设计
    1.3 主要测定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 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2.3 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 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5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6 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2.7 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2.8 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四、植物生长延缓剂DPC对棉叶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马银虎.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几种外源物质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D]. 李鹏兵.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方圣.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过量施用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D]. 李志坤.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5]DPC与DTA-6复配对棉叶衰老的生理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段鹏飞,赵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3)
  • [6]新型化学调控技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D]. 刘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5)
  • [7]赤霉素合成抑制剂DPC调控棉花营养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D]. 王丽.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8]缩节胺诱导棉花防御棉蚜的机理研究[D]. 邓小霞. 石河子大学, 2013(02)
  • [9]棉花缩节胺处理与整枝效应的研究[D]. 刘燕.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10]不同DPC(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周运刚,王俊刚,马天文,何泽敏. 新疆农业科学, 2010(06)

标签:;  ;  ;  ;  ;  

植物生长迟缓剂DPC对棉花叶片生理功能的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