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教学法的引路人——记谭惟翰教授(论文文献综述)
伏洪秀[1](2018)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改革性突破,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语文课程的建设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群文阅读的研究很多,但针对初中群文阅读的系统研究还很少。要研究群文阅读教学,必须了解其“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探究性的特点,明显区别于传统单篇教学,也与主题阅读教学,单元阅读教学不同。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速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但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出现了淡化语文本体、议题确定不恰当、文本选择不合适等问题。进行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首先要明确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回归语文本体,尊重学生主体,重视核心素养。其次,要清楚群文阅读教学构成要素及具体操作策略,确定议题,多文本的选择与组合,集体建构和达成共识。然后,了解群文阅读教学常见的四种课型,即基于教材单元整合、基于课内外结合、基于课外阅读指导以及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明白每种课型都有其特点及作用,设计策略。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群文阅读的具体教学设计方法,即四步教学法,并阐述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角度和方法。本研究基于实践,结合理论,巧选角度,串点成线,系统研究,总结方法,力争为初中群文阅读实践探索作出一点贡献,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倪文锦[2](1991)在《语文教学法的引路人——记谭惟翰教授》文中提出 谭惟翰老师是语文教学法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如果从他1933年从教算起,到1989年送走最后一名研究生为止,他的语文教学生涯长达56个年头。其中,他从事过4年小学语文教学,18年中学语文教学(兼教14年英
娄新月[3](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单元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单元教学从其发展来看,不算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单元教学”的形式,却仍是一个新鲜的教学方式。教科书以单元的方式编排由来已久,教师和学生也已经习惯按照单元的编排来上课,但这种单元教学本质仍是单篇教学,很少有教师能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运用单元教学的思想与方式。文言文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单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是可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发挥出良好功效的。在部编版教材推行后,可以发现文言单元的编排更具有“单元性”了,这是进行文言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本文第一章是对单元教学有关概念的整体论述。第一节首先对单元教学这一思想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介绍,包括其在国外的生发以及在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适应情况,接着单元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单元教学的特点来说明单元教学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并阐述了单元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和目前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二节则是对我国目前单元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普遍是依着教材的单元框架进行单篇教学,没有将已组成的单元的最大教学价值发挥出来,因而存在着很多问题。单元教学相比于单篇教学,有其特有的优势,那么如何发展优势,并尽量避免不足,文中也给出了一些建议。第二章以部编版教材为依托,梳理了教材中的文言选篇情况,在与旧版人教版教材的对比中显现出单元教学这一教法是符合教材编排意图的,并将文言单元中的选篇做了整理分析,以帮助教师寻找合适的单元切入点。第三章则是从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两方面作出单元教学示范,以较为具体地操作展示如何将单元教学的优势尽可能的贯彻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李秀君[4](2013)在《廖世承的中学办学实践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廖世承,我国近代着名的中等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对发展我国中学教育,教育测验,教育心理和高等师范教育等教育科学的研究,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廖世承曾先后任职于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光华大学附属中学,两所学校均成为当时名满全国的着名中学,这与作为校长的廖世承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有鉴于此,本论文主要以廖世承在这两所中学的办学实践为主线,借助大量的文献史料,探讨廖世承在中学办学领域所进行的各种实践,并总结其多年校长生涯所积攒的丰富教育经验。除了序言和结语外,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呈现出廖世承国难当头毅然树立起教育救国的志向,到后来远赴美国深造,最终成为学贯中西的教育大家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家庭、父亲以及外国先进文化对于廖世承思想脉络发展的影响。第二章重点梳理廖世承在执掌东大附中时,所进行的各种办学实践和改革。从试验学制和课程改革到道尔顿制实验,着力展现廖世承作为一名校长亲历办学一线的丰富经历。本文还将廖世承与同时代的教育家舒新城作一对比,从而更加凸显其独特的个人风格。第三章紧贴时间维度,重点梳理廖世承在光华附中所进行的中学办学实践,总结出其在全人教育、全面教育以及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等方面积攒的丰富办学经验与思想精华。第四章在之前部分的基础上,总览廖世承整个的中学办学生涯,提炼概括出极具特色的廖氏中学教育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科学研究,严循教育规律办学;重视择师,打造一流专业师资;渗透职教,关注普教与职教的连通,并一一展开详述。第五章结合廖世承在两所中学担任校长的办学实践历程,在其教育思想的宏大体系下,聚焦于其作为一名中学校长的身份,探讨廖世承的中学校长观。文章重点从引领学科发展,指导教师提升,专注实验,科学管理四个维度来展现廖世承作为一名精于理论、长于实践的教育家如何办学的典型范例。
二、语文教学法的引路人——记谭惟翰教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教学法的引路人——记谭惟翰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要求新的阅读理念与方式 |
1.1.2 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高中新课标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1.1.3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需要:传教单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 |
1.1.4 群文阅读研究的需要:目前研究不够深入与系统,小学多,中学少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群文阅读教学概念的提出 |
1.2.2 对群文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 |
1.2.3 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
1.2.4 对群文阅读教学课型的研究 |
1.2.5 对群文阅读教学流程的研究 |
1.2.6 对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类型的研究 |
1.2.7 对群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 |
1.3.1 分析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现状,找出症结 |
1.3.2 分析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特点及意义 |
1.3.3 阐述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
1.3.4 总结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常见课型及设计策略 |
1.3.5 总结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和评价的一般方法 |
1.4 研究的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的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实验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归纳分析法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1.6.1 抓住空白,巧选角度 |
1.6.2 基于实践,结合理论 |
1.6.3 串点成线,系统分析 |
1.6.4 总结方法,重视指导 |
2 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群文阅读 |
2.1.2 群文阅读教学 |
2.2 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
2.2.1 群文阅读教学的由来 |
2.2.2 群文阅读教学的兴起 |
2.2.3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 |
2.3 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
2.3.1 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
2.3.2 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区别 |
2.3.3 群文阅读教学与主题阅读教学的区别 |
2.3.4 群文阅读教学与单元阅读教学的区别 |
2.4 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
2.4.1 对学生的意义 |
2.4.2 对教师的意义 |
2.4.3 对语文课程的意义 |
3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
3.1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
3.1.1 教师方面 |
3.1.2 学生方面 |
3.2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
3.2.1 淡化语文本体 |
3.2.2 议题确定不合适 |
3.2.3 文本选择不恰当 |
4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理念 |
4.1 回归语文本体 |
4.1.1 提高理论认识,明确语文本体 |
4.1.2 重视语文知识,凸显语用教学 |
4.1.3 关注能力培养,提高人文素养 |
4.2 尊重学生主体 |
4.2.1 让读于生,尊重个体阅读体验 |
4.2.2 变讲为议,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
4.3 重视核心素养 |
4.3.1 重视语言运用 |
4.3.2 促进思维发展 |
4.3.3 培养审美能力 |
4.3.4 引导文化传承 |
5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
5.1 确定议题 |
5.1.1 议题的概念 |
5.1.2 议题的特点 |
5.1.3 议题确定的方法及策略 |
5.2 文本选择与组合 |
5.2.1 选文组合的原则 |
5.2.2 选文组合的方法及策略 |
5.3 集体建构 |
5.3.1 建构的概念 |
5.3.2 集体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
5.4 达成共识 |
6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基本课型 |
6.1 基于教材单元整合的群文阅读课 |
6.1.1 课型特点及作用 |
6.1.2 课型设计策略 |
6.1.3 群文阅读示范课例 |
6.2 基于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课 |
6.2.1 课型特点及作用 |
6.2.2 课型设计策略 |
6.2.3 群文阅读示范课例 |
6.3 基于课外阅读指导的群文阅读课 |
6.3.1 课型特点及作用 |
6.3.2 课型设计策略 |
6.3.3 群文阅读示范课例 |
6.4 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 |
6.4.1 课型特点及作用 |
6.4.2 课型设计策略 |
6.4.3 群文阅读示范课例 |
7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及评价 |
7.1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设计策略 |
7.1.1 “四步教学法”简述 |
7.1.2 “四步教学法”课例分析 |
7.2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评价 |
7.2.1 议题确定是否合理 |
7.2.2 选文组合是否适宜 |
7.2.3 阅读方法是否多样 |
7.2.4 教学过程是否开放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单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单元教学概述 |
一、单元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
二、单元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三、单元教学的特点 |
四、单元教学的优势与问题 |
第二节 初中文言单元教学的现状 |
一、忽视整体性 |
二、读与写分离 |
三、教学模式化 |
四、缺乏人文性 |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教材文言单元分析 |
第一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作品选编情况分析 |
一、部编版与人教版教材的单元导语及篇目对比 |
二、部编版与人教版教材篇目变化情况的分析 |
第二节 部编版教材八、九年级文言单元篇目分类整理 |
一、按朝代分类 |
二、按文体分类 |
第三章 单元教学的实施思路及教学设计示例 |
第一节 以朝代为导向的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教学思路示例 |
一、单元构成分析 |
二、单元课文分析 |
第二节 以文体为导向的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
一、单元构成分析 |
二、单元教学目标 |
三、单元教学设计 |
第三节 文言单元教学实施中的思考与启示 |
一、对教材的一点思考 |
二、对教学的一点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4)廖世承的中学办学实践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题引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抱定此生为教育 |
第一节 从教育救国开始 |
一、家族熏染,慈父开蒙 |
二、国难洗礼,志从教育 |
第二节 学贯中西而归 |
一、声誉海外,立志自强 |
二、西风沐浴、科学新衣 |
第二章 立足现实,实验创新——廖世承在南京东大附中 |
第一节 东大附中的耕耘:试验学制和课程改革 |
一、旧学制的积弊 |
二、实践学制和课程改革 |
第二节 两所中学道尔顿制实验之比较——廖氏与舒氏 |
一、舒新城在吴淞中学的道尔顿制实验 |
二、廖世承在东大附中的道尔顿制实验 |
三、廖氏、舒氏道尔顿制实验的比较 |
四、廖氏、舒氏道尔顿制实验的反思 |
第三章 严谨治校,整体改革——廖世承在上海光华附中 |
第一节 光华附中的始末 |
第二节 廖世承在光华附中的办学实践 |
一、全人教育和训育 |
二、全面教育和体育 |
三、学生自治和课外活动 |
第四章 廖世承的办学思想(上) |
第一节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
第二节 重视择师,打造一流专业师资 |
第三节 科学研究,严循教育规律办学 |
第四节 渗透职教,关注普教与职教的连通 |
第五章 廖世承的办学思想(下) |
第一节 学科发展的引领者 |
一、以学生为本,打造个性课程 |
二、课程的统整与连结 |
三、各科课时的分配与教法 |
四、联系实际,课程为生活服务 |
五、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 |
第二节 教师提升的指导者 |
一、以专业发展带动教师的成长 |
二、信任教师,将科研与工作结合起来 |
三、关心教师生活,严明职业纪律 |
四、以身作则,为教师同仁树立典范 |
第三节 意志坚强,持之以恒的实验精神 |
第四节 刚柔并济的管理风格 |
一、严明纪律,师生同待 |
二、开放治校,平易近人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语文教学法的引路人——记谭惟翰教授(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伏洪秀. 四川师范大学, 2018(03)
- [2]语文教学法的引路人——记谭惟翰教授[J]. 倪文锦. 语文教学通讯, 1991(01)
- [3]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单元教学研究[D]. 娄新月. 湖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廖世承的中学办学实践与思想研究[D]. 李秀君.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