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击式破碎机反击板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胡名亮[1](2016)在《基于EDEM的反击式破碎机参数分析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破碎机是物料破碎的关键设备,其破碎矿物的效率及能耗是衡量破碎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破碎机的破碎效率及能耗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提高破碎设备的设计与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反击式破碎机为研究对象,以降低破碎能耗,提高破碎效率为研究目标,以EDEM离散单元基本算法及单颗粒碰撞破碎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Ф500?400反击式破碎机及常见反击板齿形的三维模型,采用参数反演的方法在EDEM中进行了相关参数的设置,建立了的矿粒破碎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填充率及不同颗粒粒径对颗粒破碎效果的影响;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破碎机几何结构对破碎效果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设计理论构造了以转子转数、第一级反击板夹角、第一级反击板齿角、第二级反击板齿角及板锤排数五因素为研究对象,以颗粒断裂键数量、单位能耗断裂键数为破碎评价指标的L1645正交设计仿真方案,实现了分别以二大破碎指标为因变量的五因素参数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讨论了主要影响因素对各破碎指标的影响趋势,得到了转速是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以破碎效率及能耗为优化目标,对转速、破碎机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一组能耗低破碎效率高的优化方案;再利用离散元软件,将优化方案与优化前方案的破碎效率及能耗进行仿真对比,综合分析及评价优化的效果;并通过变频器实现对优化方案的控制。研究工作得到了一些有益结果,具体如下:1.对颗粒粒径、填充率的仿真分析得出:破碎效率随着颗粒的填充率增加而增加,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单位能耗断裂键数随着颗粒的填充率增加而增加,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加。2.采用单一变量法对破碎机参数的仿真分析得出:破碎效率随着板锤排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转子转速的提高而增加,随着第一级反击板夹角的增加而降低;单位能耗断裂键数随着板锤排数增加而减少,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第一级反击板夹角的增加而增加。3.通过正交设计分析得出颗粒断裂键数、总能耗、单位能耗断裂键数与五因素的影响关系,同时得出了影响颗粒断裂键的主要因素为板锤排数及转子转速,影响单位能耗断裂键数的主要因素为转子转速。4.对转速、破碎机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破碎机转子转速为1100r/min、板锤排数为2排、第一级反击板夹角为123o、第一级反击板齿角100o、第二级反击板齿角251o时能耗低破碎效率高的优化方案;并对优化前后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对比。
梁耀彪[2](2014)在《反击式破碎机的研究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破碎是工业生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破碎工艺对节能降耗至关重要。在生产工艺不变的情况下,破碎机结构的调整从而达到多碎少磨的新工艺,但仍能保证破碎产品出料粒度及工艺所需,提高破碎率、降低单位能耗及排料粒度分布集中度更高。利用三维Pro/Engineer4.0软件,建立机架的参数化模型,然后将其链接到ANSYS12.0平台,获取全部参数,并且保持装配模型几何关系不变,接触关系自动探测,同时完成建立接触单元,工作量大大节省,保持及维护数据一致性更方便,进而达到设计分析同步协同的目的。同时根据实际反击式破碎机破碎腔的其本组成,设计机架结构并进行静力学分析为节约金属、减轻机重、降低成本提供理论依据,以转子-板锤-物料-反击板-机架为研究对象。因为实际生产破碎物料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同,破碎是复杂的过程,文章进行了简化物料模型及破碎单一直径物料球状过程,建立了有限元分析动力学破碎腔破碎系统模型,我们通过研究物料在破碎腔的运行轨迹,确定物料运行轨迹曲线基本参数,分析计算不同参数条件下物料运行轨迹曲线,达到优化反击板形状截面曲线目的。
徐锋[3](2007)在《反击式破碎机破碎腔关键部件结构计算及优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反击式破碎机破碎物料的机理,采用了接触碰撞有限元算法来求解冲击碰撞瞬态响应问题。同时根据实际反击式破碎机破碎腔的基本组成,建立了破碎腔接触碰撞系统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反击式破碎机在破碎物料的过程中,各部件之间的受力变化、各部件上的瞬态响应情况,同时研究分析了影响物料破碎效果、各部件上瞬态响应的因素,另外对反击式破碎机破碎腔的整体反击板的基本形状进行优化分析。在建立破碎腔接触碰撞系统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模型时,主要以转子—板锤—物料—反击板为研究对象。由于实际破碎生产中物料大小形状各异,破碎过程的复杂性,文章对物料模型进行了简化,把破碎过程简化为破碎单个单一直径的球状物料的过程,同时对转子、板锤、反击板的一些次要结构进行了简化处理,建立了破碎腔破碎系统的动力学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利用ANSYS/LS-DYNA 3D来求解结构发生接触碰撞时的瞬态响应问题。根据建立的破碎腔接触碰撞系统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物料破碎过程中各接触部件之间接触受力变化过程和各部件上瞬间刚度和强度变化,同时考虑了影响破碎效果、部件刚强度的因素如:转速、转动惯量、各级反击板的角度。考虑到反击式破碎机在实际生产中振动很大,为防止转子发生共振,尽可能的避开共振区,对转子做了模态分析。另外由于反击板的形状直接影响物料的二次破碎效果,文章通过对物料在破碎腔中运行轨迹的研究,进而对反击板形状进行优化分析。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基于计算结果分析得到的一些结论有助于为破碎腔中关键部件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杜志强[4](2019)在《基于EDEM的新型立轴反击式破碎机内颗粒运动规律分析及最佳结构参数确定》文中指出立轴反击式破碎机在铁矿石的中、细碎作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出口粒度存在波动和不稳定性,对细小颗粒破碎效果不佳是制约此类破碎机性能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此类破碎机的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课题开展深入地研究,对丰富立轴破碎机设计思路和提高此类破碎机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为了解决制约立轴反击式破碎机性能提高的瓶颈问题,在PFL-600型破碎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反向旋转双转子立轴破碎机的结构设想,运用SolidWorks和EDEM软件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及颗粒粘结破碎模型。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新型立轴破碎机破碎腔内物料颗粒的运动轨迹;矿物颗粒直径、下转子转速对破碎腔内颗粒运动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破碎腔内颗粒运动规律仿真分析可知:新型立轴破碎机对小粒径颗粒加速效果良好,且小粒径颗粒的速度波动较大;新型破碎机对大粒径颗粒加速效果不明显,但是大颗粒物料速度波动小,速度较为平稳;下转子转速变化对颗粒最大速度及速度波动性影响甚微。选取研究对象为新型反向双转子立轴破碎机,对其下转子进行力了学分析,确定了影响新型破碎机破碎性能的3个因素:下转子转速、反击板锤安装角度、反击板锤个数。同时通过对下转子进行受力分析得到了物料撞击下转子板锤的初动量表达式,从理论上说明了新型破碎机破碎性能优于传统破碎机。借助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用正交试验原理对以上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素正交试验。通过对正交试验得到的18组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影响新型破碎机破碎性能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反击板锤个数、下转子转速、反击板锤安装角度。通过因素效应曲线分析得到了三个因素的最优水平,确定了新型破碎机的最佳结构参数组合为:下反击板锤安装角的最优水平在5°-15°之间,优先选择10°;反击板锤最优个数为5。选取优化后的新型破碎机和传统破碎机为作为对比研究对象,用EDEM软件进行了破碎性能对比分析。以粘结键的断裂数作为衡量矿物破碎程度的标准,得到矿物颗粒粘结键断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知:新型破碎机较传统破碎机相比破碎性能更佳,破碎效率提高了13%,仿真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推进立轴反击式破碎机结构创新,提升破碎设备的综合性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黄鹏鹏,胡名亮,李成[5](2016)在《基于EDEM的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效率仿真分析》文中指出以提高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效率为目标,建立了反击式破碎机构几何模型及物料模型,运用EDEM离散元软件对单颗粒的破碎行为进行仿真,验证了破碎模型的有效性。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建立第一反击板及第二反击板的齿角、板锤排数、转子转速对物料破碎效率的试验方案,基于EDEM进行仿真试验,运用MATLAB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黏结键断裂数为衡量指标的破碎效率与上述四因素的关系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反击式破碎机进行参数优化,得出破碎效率最佳的破碎机参数,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其破碎效率,为反击式破碎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栗思伟,黄宇邦,乔阳,郭培全,马驰[6](2020)在《锤式破碎机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锤式破碎机是一种常用的物料细化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基础建设、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从锤式破碎机的工作原理入手,通过对破碎机理、构件结构与材料的优化、有限元模拟仿真优化等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绍,综述了锤式破碎机研究应用现状,指出了锤式破碎机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优化及改进设计的锤式破碎机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破碎效率。
李森[7](2012)在《反击式破碎机破碎单颗粒岩石的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反击式破碎机是利用板锤高速打击物料和反击板的反击作用实现物料破碎的,物料在破碎腔内受到打击前后均处于无约束的自由悬空状态。目前,关于无约束自由岩石冲击破碎理论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致使反击式破碎机设计缺乏理论依据,制约了我国反击式破碎机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本文运用有限元法,从多个方面对单颗粒自由岩石的冲击破碎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建立了反击式破碎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线弹性岩石模型对影响打击力和反击力的多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包括岩石形状、打击部位、反击板水平位置变化,反击板的倾角,板锤磨损等。并运用Cowper-Symonds岩石本构模型,研究了岩石失效对打击力的影响。然后,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含有初始裂纹的岩石模型,通过对含裂隙岩石在无约束自由状态下打击过程的仿真,研究了受到打击后裂纹尖端强度因子KI,KII,KIII以及岩石内应力波的变化情况,为下一步研究自由岩石冲击破碎机理奠定了基础。最后,建立了可破碎岩石模型。当打击力超过设定破碎极限时,岩石将发生破碎。通过仿真,研究了岩石破碎成2块8块情况下碎块的扩散规律以及扩散的外包络线,从而为反击式破碎机腔形设计提供了依据。
汪建新,杜志强[8](2019)在《立轴破碎机的改进与仿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着眼于提高立轴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效率,基于PFL-600型破碎机提出了一种新型反向双转子立轴破碎机的创新设计构想。选取新型破碎机下转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了下转子冲击物料的初动量表达式。通过初动量表达式从理论角度说明新型破碎机破碎效率优于旧型破碎机。选取新、旧型破碎机为对比研究对象,结合EDEM理论,研究矿物破碎与时间的关系。以粘结键的断裂数作为衡量矿物破碎程度的标准,得到矿物颗粒粘结键断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粘结键断裂数增长率曲线,从仿真角度说明新型破碎机具有更高的破碎效率。仿真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新型破碎效率与旧型破碎机相比,破碎效率提高了约13%。
朱运玉[9](2020)在《反击式破碎机的结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反击式破碎机因其适用的矿物种类多、产能高、破碎比大且产品粒度分布广,在矿物破碎中被广泛的使用,而其破碎性能是衡量其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优化反击式破碎机的结构以改善其破碎性能,对提高破碎设备的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PF1825型反击式破碎机为例,通过Solid Works和EDEM软件建立了反击式破碎机的三维实体模型及待破碎的矿石颗粒模型,并通过对比离散元仿真分析得到的最大破碎力与理论计算得到的最大破碎力验证了矿石模型的正确性。在待破碎的矿石模型基础上,以一定时间段内小颗粒球体之间粘结键的断裂数目来衡量破碎效率,以一个单位的能量可以使小颗粒球体之间的粘结键断裂的数目来衡量能量利用情况,以一定时间内破碎过程中矿石颗粒之间的碰撞次数与所有发生的碰撞次数的比值来衡量磨损快慢,根据破碎效率、能量利用情况和磨损快慢情况来综合评价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性能的优劣,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用EDEM仿真分析反击式破碎机的导料板倾角、卸载点角度、打击面倾角、打击面宽度、打击部位形状、第一级反击板倾角、反击板齿面倾角、反击板齿面间隙等八个因素单独对破碎性能的影响,并得出对破碎性能影响显着的结构参数有导料板角度、打击面倾角、第一级反击板倾角和反击板齿面倾角。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导料板角度、打击面倾角、第一级反击板倾角和反击板齿面倾角对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性能的复合影响,得到了这四个结构参数与断裂键数、单位能量断裂键数、矿石间碰撞次数占比之间的函数关系,将三个指标根据响应面分析中的30组试验数据归一化后构建了反映破碎性能高低的指标与四个结构参数的函数关系,并通过最优化算法求解出了优化后的结构参数组合为:导料板倾角65°、打击面倾角9.83°、第一级反击板倾角20°、反击板齿面倾角0°,最后对比了优化前后反击式破碎机破碎单颗粒矿石的仿真过程,得出优化后的反击式破碎机的破碎性能有较大的改善。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推进反击式破碎机的结构优化,提升破碎设备的破碎性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陈坤[10](2012)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兴建,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废弃物,这些建筑废弃物不仅处理成本高昂,而且会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可持续发展。故而,对于建筑废弃物再生应用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应用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研究成果并不完善。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体工程为依托,试验研究了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应用于路面半刚性基层的施工工艺;同时,系统研究了建筑废弃物再生设备的配置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对比分析了不同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的不同之处及其优缺点,同时指出了在设计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流程时应当注意的主要因素。系统介绍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中常用破碎设备的破碎机理与主要工作参数,并研究了不同破碎设备的优缺点、主要应用场合及其工程应用性能。(2)总结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再生骨料性能质量的分级方法研究成果及不同分级方法之间的特点,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对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压碎值、坚固性等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以同规格天然骨料做对比,为再生骨料应用于实体工程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3)通过内遂高速300m再生骨料试验段铺筑,系统阐述了再生骨料应用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详细分析各工艺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为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应用于公路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4)系统研究了建筑废弃物再生设备的配置方法,建立了再生设备配置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以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为目标函数的联合评价模型。
二、反击式破碎机反击板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击式破碎机反击板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DEM的反击式破碎机参数分析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依据及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
2.1 离散单元法基本理论 |
2.1.1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算法 |
2.1.2 离散单元法的接触模型 |
2.2 岩石破碎理论 |
2.2.1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
2.2.2 岩石的力学特性 |
2.2.3 岩石强度理论 |
2.2.3.1 莫尔强度理论 |
2.2.3.2 格里菲斯准则 |
2.2.3.3 修正的格里菲斯公式 |
2.3 单颗粒破碎理论 |
2.3.1 冲击速度的确定 |
2.3.2 冲击时间的确定 |
2.3.3 最大破碎力与平均破碎力的关系 |
2.4 曲线拟合理论 |
2.4.1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 |
2.4.2 多项式拟合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破碎机模型创建及模型验证 |
3.1 创建矿粒模型的假设条件 |
3.2 矿物颗粒模型创建 |
3.3 破碎机模型创建 |
3.3.1 Ф500x400型号的反击式破碎机零件模型建立 |
3.3.2 破碎腔结构参数 |
3.3.3 Ф500x400型号的反击式破碎机模型建立 |
3.4 颗粒破碎模型创建 |
3.4.1 创建破碎模型的假设条件 |
3.4.2 接触模型的选择、材料物理属性及摩擦系数设置 |
3.4.3 EDEM界面中的其他设置 |
3.5 矿粒破碎模型的参数反演与可靠性分析 |
3.5.1 破碎机最大破碎力的理论计算 |
3.5.2 单颗粒仿真最大破碎力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因素对物料破碎效率及能耗影响仿真分析 |
4.1 填充率对破碎效率及能耗的影响分析 |
4.2 颗粒直径对破碎效率及能耗的影响分析 |
4.3 板锤排数对破碎效率及能耗的影响分析 |
4.3.1 破碎效率分析 |
4.3.2 破碎效率及能耗综合分析 |
4.4 转子转速对破碎效率及能耗的影响分析 |
4.4.1 破碎效率分析 |
4.4.2 破碎效率及能耗综合分析 |
4.5 第一级反级击板夹角对破碎效率及能耗的影响分析 |
4.5.1 破碎效率分析 |
4.5.2 破碎效率及能耗综合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反击式破碎机工作参数优化 |
5.1 仿真方案设计及仿真结果 |
5.1.1 仿真方案设计 |
5.1.2 仿真结果 |
5.2 断裂键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5.2.1 结果分析 |
5.2.2 回归分析 |
5.2.3 逐步回归分析 |
5.3 总能耗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5.3.1 结果分析 |
5.3.2 回归分析 |
5.3.3 逐步回归分析 |
5.4 单位能耗的断裂键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5.4.1 结果分析 |
5.4.2 回归分析 |
5.4.3 逐步回归分析 |
5.5 断裂键、总能耗及单位能耗断裂键进行综合分析 |
5.6 基于各破碎指标的优化后破碎机仿真比较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优化的破碎机变频器控制实现 |
6.1 变频器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
6.1.1 变频器组成结构 |
6.1.2 工作原理 |
6.2 电动机选型 |
6.3 变频器选型 |
6.4 变频器的控制及参数设置 |
6.4.1 电气接线 |
6.4.2 变频器参数设置 |
6.4.3 变频器运行操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反击式破碎机的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反击式破碎机概述 |
1.2 破碎机工作原理 |
1.3 反击式破碎机研究现状 |
1.4 反击破碎理论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物料性能 |
2.1 固体物料物性简述 |
2.2 分析物料强度及易碎性 |
2.3 物料的水分及泥质含量及磨蚀性 |
2.4 物料破碎的方法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反击式破碎机总体结构设计 |
3.1 反击式破碎机转子设计 |
3.1.1 板锤结构形式与数目 |
3.1.2 主轴与轴承计算 |
3.2 反击式破碎机破碎腔设计 |
3.3 反击板及筛箅设计 |
3.4 机架设计及影响因素 |
3.5 破碎机模型装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ANSYS 反击式破碎机机架的静力学分析 |
4.1 ANSYS12.0 与 Pro/Engineer4.0 的接口连接 |
4.2 ANSYS12.0 有限元法概述 |
4.3 反击式破碎机机架的有限元静力分析 |
4.3.1 载荷和约束条件的施加 |
4.3.2 机架三维实体模型的创建及处理 |
4.3.3 机架有限元网格的划分及分析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反击板结构的优化分析 |
5.1 概述 |
5.2 分析参数确定及模型简化建立 |
5.3 反击板结构优化分析 |
5.3.1 待破碎物料粒径对石块轨迹曲线的影响 |
5.3.2 转子转速对石块轨迹曲线的影响 |
5.3.3 改变碰撞角θ_0对石块轨迹曲线的影响 |
5.3.4 改变碰撞位置对石块轨迹曲线的影响 |
5.3.5 分析优化之后反击板形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反击式破碎机破碎腔关键部件结构计算及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反击式破碎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1.2.1 反击式破碎机的基本结构 |
1.2.2 反击式破碎机破碎物料的原理 |
1.3 国内外反击式破碎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1 国内反击式破碎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2 国外反击式破碎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应用前景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物料破碎的基本理论和接触碰撞问题的基本算法 |
2.1 物料的破碎机理 |
2.1.1 物料在破碎过程中的破碎机理和受力形式 |
2.1.2 冲击过程中的局部破碎和整体破碎 |
2.2 破碎的基本假说 |
2.2.1 表面积假说 |
2.2.2 体积假说 |
2.2.3 裂隙假说 |
2.2.4 查尔斯(R.I.Charles)公式 |
2.3 接触碰撞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算法 |
2.3.1 概述 |
2.3.2 接触碰撞问题的基本算法 |
2.3.3 接触碰撞算法的有限元实现 |
2.4 本章小结 |
3 反击式破碎机破碎力的计算和分析 |
3.1 碰撞模型的建立和破碎能力的确定 |
3.1.1 冲击碰撞模型的建立 |
3.1.2 反击式破碎机破碎能力的分析 |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接触碰撞力的计算 |
3.2.1 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 |
3.2.2 网格划分 |
3.2.3 定义界面接触 |
3.2.4 约束和加载 |
3.2.5 计算文件(K文件)的生成和修改 |
3.2.6 接触碰撞力的计算分析 |
3.3 破碎效果的影响因素 |
3.3.1 转子旋转速度对破碎效果的影响 |
3.3.2 转子转动惯量对破碎效果的影响 |
3.3.3 各级反击板角度不同对破碎效果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反击式破碎机破碎腔关键部件刚强度分析 |
4.1 高速旋转圆盘的刚强度分析 |
4.1.1 转盘的强度分析理论 |
4.1.2 等厚度转盘的应力计算 |
4.2 关键部件刚强度的计算分析 |
4.3 刚强度的影响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5 转子的模态分析 |
5.1 转子模态分析的意义和基本理论 |
5.2 转子的模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反击板形状的优化分析 |
6.1 概述 |
6.2 简化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参数的确定 |
6.3 反击板形状的优化分析 |
6.3.1 抛射角(碰撞角)不同对石块轨迹曲线的影响 |
6.3.2 待破物料的粒径对石块轨迹曲线的影响 |
6.3.3 碰撞位置不同对石块轨迹曲线的影响 |
6.3.4 转子转速对石块轨迹曲线的影响 |
6.3.5 优化分析后的反击板形状 |
6.4 本章小结 |
7 全文工作总结 |
7.1 概述 |
7.2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7.3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EDEM的新型立轴反击式破碎机内颗粒运动规律分析及最佳结构参数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选题背景 |
1.2 立轴反击式破碎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简介 |
1.3 矿物破碎理论简介 |
1.4 立轴反击式破碎机研究现状 |
1.4.1 立轴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机理研究现状 |
1.4.2 立轴反击式破碎机结构优化研究现状 |
1.5 离散元方法在碎矿究中的应用 |
1.5.1 离散元法的基本算法 |
1.5.2 离散元法的基本接触模型 |
1.5.3 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简介 |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1.6.1 课题研究目的 |
1.6.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新型立轴反击式破碎机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
2.1 新型立轴反击式破碎机结构设计 |
2.1.1 立轴破碎机整机设计 |
2.1.2 转子零部件的设计 |
2.1.3 其他部件设计 |
2.2 新型立轴破碎机工作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3 新型立轴破碎机内颗粒运动规律分析 |
3.1 分析模型建立 |
3.1.1 实体模型建立 |
3.1.2 仿真模型参数设置 |
3.1.3 其他设置 |
3.2 矿物颗粒运动轨迹仿真分析 |
3.2.1 仿真分析方案 |
3.2.2 仿真结果分析 |
3.3 矿物粒径对新型破碎机内颗粒运动规律的影响分析 |
3.4 下转子转速对新型破碎机内颗粒运动规律的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新型破碎机内物料受下转子破碎力分析 |
4.1 物料受下转子破碎力分析 |
4.2 本章小结 |
5 新型破碎机下转子最佳结构参数确定 |
5.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确定 |
5.2 简化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参数的确定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新型破碎机破碎性能仿真分析 |
6.1 矿物颗粒粘结模型建立 |
6.1.1 球形物料的空心壳体建立 |
6.1.2 计算颗粒替换个数 |
6.1.3 获取颗粒粘结数据 |
6.2 颗粒间粘结键断裂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EDEM的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效率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破碎模型创建及参数设置 |
2.1 破碎机构模型创建 |
2.2 颗粒模型创建 |
2.3 模型参数设置 |
3 破碎模型验证 |
3.1 冲击时间确定 |
3.2 破碎力的确定 |
3.3 单颗粒仿真破碎力 |
4 仿真方案设计及仿真结果 |
4.1 仿真方案 |
4.2 仿真结果 |
5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5.1 结果分析 |
5.2 回归分析 |
6 优化方案及仿真 |
6.1 参数优化 |
6.2 优化模型仿真 |
7 结论 |
(6)锤式破碎机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锤式破碎机机理的研究 |
2 锤式破碎机构件结构优化的研究 |
2.1 锤头 |
2.2 反击板 |
3 锤式破碎机构件材料优化的研究 |
4 锤式破碎机仿真的研究 |
5 结束语 |
(7)反击式破碎机破碎单颗粒岩石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冲击式破碎机概述 |
1.2 冲击式破碎机工作原理 |
1.3 冲击破碎理论研究现状 |
1.4 冲击式破碎机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反击式破碎机冲击力有限元仿真分析 |
2.1 反击式破碎机有限元建模及前处理 |
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2.2.1 考虑岩石失效时的冲击力分析 |
2.2.2 岩石形状对冲击力的影响 |
2.2.3 打击部位对打击力的影响 |
2.2.4 反击板的距离和倾角对反击力的影响 |
2.2.5 岩石材质对打击力的影响 |
2.2.6 板锤磨损对打击力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断裂力学的岩石冲击破碎仿真分析 |
3.1 断裂模型及强度因子概述 |
3.2 含有初始裂纹的岩石的有限元建模 |
3.3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与分析 |
3.4 岩石中应力波的传递过程分析 |
3.4.1 均匀介质岩石中应力波传递的仿真分析 |
3.4.2 含裂隙岩石中应力波的传递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岩石冲击破碎飞行轨迹的仿真研究 |
4.1 岩石重力在破碎过程中的影响 |
4.2 可破碎岩石的有限元建模 |
4.3 岩石破碎的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立轴破碎机的改进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新型立轴破碎机基本设计构想 |
1.1 新型立轴破碎机基本结构 |
1.2 新型立轴破碎机工作原理 |
2 矿物所受下转子破碎力的分析 |
2.1 计算下转子破碎力的假设条件 |
2.2 矿物所受下转子破碎力分析 |
3 新型立轴破碎机仿真分析 |
3.1 破碎机构模型建立 |
3.2 矿物颗粒粘结模型建立 |
3.3 模型参数设置 |
3.4 矿物颗粒间粘结键断裂分析 |
4结论 |
(9)反击式破碎机的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1 绪论 |
1.1 反击式破碎机概况 |
1.2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2 矿石破碎理论及矿石模型创建 |
2.1 矿石破碎理论 |
2.2 离散单元法基本理论 |
2.3 矿石模型创建 |
2.4 矿石模型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3 破碎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破碎性能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选定 |
3.2 进料部分对破碎性能的影响分析 |
3.3 转子部分对破碎性能的影响分析 |
3.4 反击板部分对破碎性能的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响应面法的结构优化 |
4.1 试验方案设计 |
4.2 仿真结果分析 |
4.3 参数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
附录:4.4 节中使用的 MATLAB 代码 |
致谢 |
(10)建筑废弃物再生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再生工艺研究 |
2.1 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研究现状 |
2.1.1 国外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的对比分析 |
2.2 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原理 |
2.2.1 建筑废弃物再生的破碎过程 |
2.2.2 建筑废弃物再生的筛分过程 |
2.3 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流程 |
2.3.1 确定再生工艺流程的因素 |
2.3.2 破碎段及破碎段数的确定 |
2.3.3 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常用破碎设备的破碎机理及其工程应用性能研究 |
3.1 建筑废弃物的破碎理论基础 |
3.1.1 物料的基本性能 |
3.1.2 建筑废弃物的破碎理论 |
3.2 压缩型再生破碎设备 |
3.2.1 颚式破碎机 |
3.2.2 圆锥破碎机 |
3.3 冲击型再生破碎设备 |
3.3.1 反击式破碎机类型与工作机理 |
3.3.2 反击式破碎机的主要工作参数 |
3.3.3 反击式破碎机的工程应用性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的改进研究 |
4.1 现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流程与再生骨料性能 |
4.1.1 再生工艺流程 |
4.1.2 再生骨料性能 |
4.2 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的改进及其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 |
4.2.1 建筑废弃物再生工艺的改进 |
4.2.2 工艺改进后的再生骨料性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的性能检测 |
5.1 再生骨料的性能质量分级方法 |
5.1.1 国外再生骨料的性能质量分级方法 |
5.1.2 国内再生骨料的性能质量分级方法 |
5.2 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再生骨料应用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研究 |
6.1 再生骨料应用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
6.2 再生骨料应用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
6.2.1 混和料拌制 |
6.2.2 混和料运输 |
6.2.3 混和料摊铺 |
6.2.4 混和料碾压 |
6.2.5 优化养生及交通管制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建筑废弃物再生设备配置研究 |
7.1 常用建筑废物再生破碎设备的性能特点 |
7.1.1 常用建筑废物再生破碎机的性能对比与使用场合 |
7.1.2 常用建筑废物再生破碎机的发展现状及主要产品规格 |
7.2 再生设备的生产率运行规律 |
7.2.1 破碎系统的生产率 |
7.2.2 筛分系统的生产率 |
7.3 再生设备配置流程 |
7.3.1 再生设备静态配置流程 |
7.3.2 再生设备动态配置流程 |
7.4 再生设备配置的评价模型 |
7.4.1 以生产成本为目标函数的评价模型 |
7.4.2 以生产效率为目标函数的评价模型 |
7.4.3 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反击式破碎机反击板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DEM的反击式破碎机参数分析与结构优化[D]. 胡名亮. 江西理工大学, 2016(05)
- [2]反击式破碎机的研究设计[D]. 梁耀彪. 江西农业大学, 2014(02)
- [3]反击式破碎机破碎腔关键部件结构计算及优化分析[D]. 徐锋.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
- [4]基于EDEM的新型立轴反击式破碎机内颗粒运动规律分析及最佳结构参数确定[D]. 杜志强.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5]基于EDEM的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效率仿真分析[J]. 黄鹏鹏,胡名亮,李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6(12)
- [6]锤式破碎机的研究进展[J]. 栗思伟,黄宇邦,乔阳,郭培全,马驰. 工程机械, 2020(11)
- [7]反击式破碎机破碎单颗粒岩石的仿真研究[D]. 李森. 河南理工大学, 2012(01)
- [8]立轴破碎机的改进与仿真分析[J]. 汪建新,杜志强.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9(12)
- [9]反击式破碎机的结构优化[D]. 朱运玉. 三峡大学, 2020(06)
- [10]建筑废弃物再生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陈坤. 长安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