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钾对子宫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补钾对子宫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一、子宫切除术后补钾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邓晶晶[1](2010)在《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靳三针组穴中的“足三针”远道取穴防治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深入探讨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和机制。临床研究部分采用传统手法针刺与电针治疗进行对照,旨在丰富针刺调整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治疗方式。临床研究严格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可为针刺调整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支持。机理研究部分以胃肠起搏细胞ICC为主要切入点,从ICC的数量,超微结构,ENS-ICC-SMC网络结构,Kit-SCF系统的SCF基因表达,血液胃肠激素,胃肠组织的炎症反应等不同层面对针刺调整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机制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旨在为其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文献研究回顾了近20年来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献,对现代医学关于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认识、机理研究和治疗进展,以及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所查及的文献进行分析。临床研究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和肝胆外科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手法针刺组、电针组、空白组,每组35人。手法针刺组与电针组取穴相同,均取靳三针组穴里的“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进行治疗。手法针刺组的针刺操作为垂直刺入腧穴后持针候气,拇、食、中三指微用力握持针柄,将辨证与辨针下气结合,补虚泻实,施行徐疾提插补泻。若正气不实不虚则采用导气同精手法徐入徐出导之,并配合呼吸调气,随患者一呼一吸将针插入相应深度,再随患者一呼一吸将针提出浅层,待感觉针下正气充实平和,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每穴每次行针约2分钟,治疗30分钟后出针。电针组的针刺操作为足三里和太冲针刺后接一对电极,足三里负极,太冲正极,双三阴交只针刺不加电针。连续疏波,脉冲频率2Hz,电流1~2mA,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30分钟后出针。两组均每日2次,直至患者出现排气,最长治疗5天,5天仍未排气者终止治疗。空白组不予针刺。观察并记录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肛门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及恢复正常时间,腹胀痛分级,胃肠反应分级,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研究制作大鼠结肠肠肠吻合模型。设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开腹操作)、空白组进行比较。术后麻醉清醒即予针刺。针刺组、假手术组取穴均为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用直径0.18mm,长10mm的针直刺入穴位,每5分钟缓慢提插捻转2~3次。模型组、空白组每天同一时间放于自制固定器中15min。每日针刺1次,每次15分钟,连续治疗3天。观察并记录大鼠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1-3天每天排便粒数、排便重量。术后第四天采用双探头可变角度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对大鼠进行核素扫描胃液相排空实验检测,观察大鼠胃半排时间和60min胃排空率的改变。处死采血进行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的含量检测。取胃体中部距贲门1/3的胃运动起搏区、盲肠下2cm处结肠(相当吻合口处)组织,分为四部分:一部分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炎症反应情况;一部分制作冰冻切片后,用C-Kit和VAChT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ENS-ICC-SMC网络结构的改变;一部分用于制作电镜标本以观察ICC超微结构的改变;最后一部分用RT-PCR法检测SCF、CALM1的基因表达。结果临床研究1.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情况:手法组与空白组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而手法组与电针组、电针组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2.术后第一次肛门排便情况:术后排便时间手法组与空白组、手法组与电针组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就首次排便质量(是否成形)看,手法组与电针组比较P<0.0125。3.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手法组与空白组、电针组与空白组均有显着差异,手法组较电针组的差异更大(P手法<0.01,P电针<0.05)。4.肠鸣音情况:①肠鸣音出现与恢复情况:肠鸣音从出现到恢复所需的时间,手法组与电针组、电针组与空白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手法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肠鸣音评分:电针组与空白组评分差值两组差异显着(P<0.01),手法组与空白组评分差值两组差异显着(P<0.01)。5.腹胀痛评分:电针组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空白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6.胃肠反应评分:电针组治疗前后胃肠反应评分差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7.疗效评定①症状积分评价:手法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与空白组比较具显着性差异(P<0.01)。②疗效指数分析:手法组与空白组、电针组与空白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③疗效分级:手法组与空白组在等级程度和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8.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针刺介入时间的相关分析:以排气时间为y,针刺介入时间为x,采用曲线拟合,求得曲线方程为y=x1.4(5<x≤39),决定系数R2=0.97,P<0.001。实验研究1.排便观察①首次排便时间:针刺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②术后第一天大鼠排便例数:术后第一天大鼠排便例数模型组与空白组(P<0.01)、针刺组与空白组(P<0.01)、假手术组与空白组(P<0.05)均有显着性差异。③术后大鼠排便粒数变化:术后第一至三天排便粒数模型组与空白组、针刺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与空白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术后第一天无明显差异,术后第二第三天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④术后大鼠排便重量变化:术后第一至三天排便重量模型组与空白组、针刺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与空白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术后第一天排便重量无明显差异,术后第二第三天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2.核素扫描胃液相排空实验①半排时间(GET1,2):模型组与空白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②60分钟排空率:模型组与空白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3.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的改变: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4.胃肠组织光镜下病理形态变化:模型组炎症水肿最重,可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组织。针刺组炎症水肿程度较模型组轻。模型组和针刺组均可见手术线头和异物反应,存在粘膜溃疡。5.胃肠ENS-ICC-SMC网络结构的变化:模型组ICC数量明显减少,荧光强度减弱,与空白组比较P<0.05。ICC细胞突起不明显,完整的网络样结构消失,网络出现大片空缺,ICC之间以及与其平滑肌和神经纤维之间的紧密样连接缺损。胆碱能神经网状结构严重残缺,呈片状分布,神经纤维间的连接大大减少,VAChT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荧光强度减弱,与空白组比较P<0.05。ICC与胆碱能神经纤维分布不均匀,胆碱能神经-ICC-平滑肌网络结构紊乱。针刺组ICC分布较为连续,保持网络状结构,ICC细胞突起可见,细胞突触以及与平滑肌和神经纤维之间连接较紧密,无明显的间隙,细胞的数量以及荧光强度比模型组有所增强(P均<0.05),较空白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VAChT阳性神经纤维较模型组明显多,维持神经网络样结构,胆碱能神经节之间的连接较为紧密,荧光强度有所增强(P均<0.05),较空白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ICC与胆碱能神经纤维间的长突起较模型组增多,相互间的连接结构较为完整,维持网络样结构。6.胃肠ICC电镜超微结构的改变:模型组ICC细胞核皱缩,异染色质趋边,呈斑块状;突起明显减少或消失,许多末梢突起破裂,失去胞浆内容物;胞浆空泡形成,胞膜泡状化;胞浆内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结构出现异常:线粒体数量减少,出现肿胀、嵴断裂、溶解、形成空泡、甚至破裂;内质网扩张,粗面内质网脱颗粒;许多中间丝排空;出现大的脂滴和空的膜结合泡;次级溶酶体增多,与融合性脂滴和成簇的糖原颗粒密切相关;基底膜缺乏或不完整。部分细胞胞浆内微细结构辨认不清。针刺组ICC细胞核保持正常形态,细胞突起损伤不明显,异染色质部分趋边;存在大量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胞浆内细胞器形态结构较为清楚,少量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基底膜维持完整。7.胃肠组织SCF基因表达的改变:模型组与空白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无显着性差异。8.胃动素与胃肠排空的关系:胃动素与胃半排时间的方程为y=165.179-0.732x(0<x≤162),决定系数R2=0.309,P<0.001。胃动素与胃排空率的方程为y=0.008+0.003x(0<x≤162),决定系数R2=0.234,P<0.001。胃动素与排便粒数的曲线方程为y=-0.793x+0.017x2-7.734×10-5x3(0<x≤162),决定系数R2=0.65,P<0.001。结论1.针刺能缩短腹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改善术后排便,促使患者提前恢复流质饮食,减轻腹胀痛、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2.手法针刺和电针各有优势。手法针刺在整体调节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改善排便质量、促使患者提前恢复流质饮食方面疗效较好,而电针在改善和促进肠鸣音恢复、减轻腹胀和胃肠反应方面疗效较好。不同的优势特点可能与其作用机理有关。手法针刺善于整体调节,而电针则长于改善胃肠电节律,提高阈值。3.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针刺介入时间呈幂相关。4.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主要在于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功能的恢复,此功效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胃动素的含量,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胃肠起搏细胞ICC的数量、结构和功能等多方面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4.针刺能促进腹部术后ICC细胞的再生,ENS-ICC-SMC网络结构的恢复,改善ICC超微结构,这可能与针刺具有调整Kit-SCF系统中SCF基因表达的作用有关。

沈宏秀[2](2017)在《电针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电针刺激特定腧穴对剖宫产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电针治疗前后产妇血管活性肽(VIP)水平的变化,分析电针刺激对此种胃肠肽分泌的影响,试图探讨电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为初步评价电针在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对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依据纳排标准决定是否入组,根据进入研究的前后顺序,按70例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为电针组35例、对照组35例,研究过程中除去排除、脱落和剔除的产妇,最终成功完成电针组31例,对照组29例的研究。电针组于术后6h后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配合针刺公孙、内关穴,电针刺激30min,一天两次,连续治疗3天。对照组不予电针干预。两组皆行常规补液、抗感染基础治疗。观察并记录首次肠鸣音出现的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手术后胃肠反应、腹胀腹痛、泌乳情况,并于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四天清晨采血行血管活性肽(VIP)含量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电针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血管活性肽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探讨电针对此胃肠肽的影响,探索电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机理。结果:(1)综合疗效:电针组无效2例,好转14例,显效3例,有效12例,综合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无效5例,好转12例,显效4例,有效8例,综合有效率为83.0%,且两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评估(P=0.856)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评估(P=0.008)、前后差值(P=0.005)和疗效指数(P=0.012)三个方面,两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的治疗后疗效评估0.456±0.458、前后差值-1.147±0.757、疗效指数65.32±7.65优于对照组的1.036±0.248、-0.514±0.665、48.54±8.24。(2)肠鸣音: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P=0.073)两组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在恢复正常时间(P=0.001)、首次出现到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P=0.001)上在两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的恢复正常时间、出现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11.968±4.446、3.807±2.227,明显优于对照组17.069±6.590、6.379±3.417,说明针刺能够提前肠鸣音的恢复正常时间,缩短恢复正常的周期。两组在疗前肠鸣音评估(P=0.636)上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治疗后肠鸣音评估(P=0.019)和前后评估差(P=0.000)两方面均存在差异的显着性。(3)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0.006)、排便时间(P=0.001)和排气到排便时间差(P=0.005)三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排便时间、排气到排便时间差的差异显着性更高。电针组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18.290±7.212、22.839±7.165,明显提前于对照组28.552±18.621、35.586±19.813。且电针组排气到排便所需时间为4.549±2.718,也要比对照组的7.035±3.756短。电针治疗的功效体现需要一定周期,在治疗一段后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效的缩短了排便时间和气便时差。(4)腹胀腹痛:两组间在治疗前腹胀评估(P=0.729)、腹痛评估(P=0.995)上无显着性差异。但治疗后腹胀评估(P=0.004)、治疗前后差值(P=0.000)、治疗后腹痛评估(P=0.005)、治疗前后差值(P=0.002)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治疗后腹胀、腹痛评分为0.419±0.807、0.4516±0.8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03±0.940、1.103±0.940。且电针组治疗前后的腹胀评分差值为-1.097±0.790、-1.064±0.854,优于比对照组的差值-0.345±0.553、-0.413±0.682。(5)胃肠反应:两组间在治疗前胃肠反应(P=0.236)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即电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相似。但治疗后胃肠反应评估(P=0.001)、治疗前后间差值(P=0.005)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治疗后胃肠反应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为0.226±0.497、-0.420±0.5017,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0.759±0.636、-0.103±0.310。(6)泌乳情况:两组间在术后首次泌乳(P=0.017)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首次泌乳时间为21.678±16.070,明显提前于对照组的33.897±22.228。同时我们发现在首次和48小时两个时间段,两组的泌乳量(P=0.067)、(P=0.154)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可能的原因是电针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释放疗效。而在术后72小时,比较两组的泌乳综合泌乳量(P=0.009)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在72小时的泌乳量为1.749±0.733远大于对照组的1.102±0.621。(7)血管活性肽含量变化:两组间在手术前血管活性肽水平(P=0.751)、术后1d(P=0.938)、术前后差(P=0.502)三方面,比较分析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差值分别为120.803±49.987、111.260±59.289,发现两组术后均发生较大上升。而在术后4d血管活性肽(P=0.039)、第1d与4d差值(P=0.025)两方面,两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在4d血管活性肽水平205.529±91.826远小于于对照组256.593±95.054,第1d与4d的差值-110.138±47.044大于对照组-57.172±54.949。(8)血管活性肽水平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发现治疗后VIP和治疗前后VIP差与大部分胃肠功能症状指标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与泌乳时间相关关系不显着。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上巨虚,配以针刺公孙、内关穴能够有效缩短剖宫产产妇首次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减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促进乳汁的分泌。血管活性肽水平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存在负相关性。针刺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是电针刺激降低了术后血管活性肽(VIP)的分泌水平。

冯羡[3](2012)在《中医辨证论治促进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常因手术创伤、麻醉、电解质紊乱、腹腔内炎症、残留积血或引流管的机械刺激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胃肠运动功能受到抑制。若术后不能及早排气,会引起腹胀,肠麻痹,增加病人痛苦,影响饮食和活动,不利于伤口愈合和增高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如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手术病人快速康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上,而针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在既往中医辨证论治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中,对照组多为空白组,不能完全确定中药本身的药效作用。目的:观察妇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基本规律,分析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提出临床具体的干预措施。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筛选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为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对象共110例,通过病例报告表及患者记录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等。应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性研究45例,仅予基础治疗,无对胃肠功能恢复有影响的相关治疗措施,观察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基本规律,分别以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为因变量行线性回归分析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单盲随机对照研究6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共42例、安慰剂组共23例,其中中药组辨证服用四磨汤加减或新加黄龙汤加减,安慰剂使用炙甘草、医药级苦味剂、食用焦糖、食用淀粉煎煮而成,分别于术后8-12h开始服用汤剂,每隔4h/次,共3次。以分析比较中药组与安慰剂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性研究中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3.76±13.925h,排气时间为32.74±15.968h,排便时间为67.34±20.976h。分别以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为因变量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钾、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贫血以及手术时间的P<0.05。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费用、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P<0.05。随机对照研究中,中药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1.50±6.171h,排气时间为22.21±9.916h,排便时间为59.99±24.892h;安慰剂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5.71±10.526h,排气时间为25.09±13.902h,排便时间为59.99±19.931h。中药组与安慰剂组的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安慰剂组的腹部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腹胀发生7例(16.7%),呕吐发生3例(7.1%),安慰剂组腹胀发生9例(39.1%),呕吐发生7例(30.4%),两组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对胃肠功能恢复有影响的相关治疗措施干预下,多半患者妇科腹部术后48-72h胃肠道开始恢复蠕动,肛门开始排气排便。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注意血钾的平衡,适当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时间、缩短手术时间,能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开腹式手术的快、术后住院时间短。中医辨证论治能缩短患者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对排气排便功能的恢复暂未体现出明显优势。

谢琼[4](2014)在《自拟通腑顺气汤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自拟通腑顺气汤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通腑顺气汤在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临床疗效,为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恢复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将6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予以中药通腑顺气汤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术后胃肠道反应情况。中药方均为吴燕平主任中医师的自拟方。结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中药干预组18.37±3.64h,对照组22.23±4.25h,两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中药干预组26.70±5.40h,对照组32.33±5.23h,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中药干预组43.33±8.86h,对照组54.90±10.45h,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症状总积分中药干预组17.73±6.24,对照组20.50±5.50,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3天症状总积分中药干预组6.00±6.07,对照组12.17±7.07,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自拟通腑顺气汤可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及首次排气、排便情况,改善术后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帮助妇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张伟璇[5](2016)在《口服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及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口服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病例和文献,对口服中药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进行分析,为日后研究开发有关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中药提供临床基础。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1994年1月1日~2016年4月23日CNKI、万方、CBM、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口服中药促进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于363篇文献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文献。2.临床研究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行全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病例332份,从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中记录口服中药的方剂,总结口服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共检索到363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有13篇文献符合要求纳入研究范围;系统分析口服中药在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方面的疗效,与西医常规处理比较,口服中药能促进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缩短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2.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共332份妇科全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例,其中应用了行气清热通腑法共127例,健脾理气通腑法共173例,无口服中药的共32例。结论:1.口服中药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有效性。常用的治法有行气清热通腑法、健脾理气通腑法。2.临床上口服中药应用于妇科腹部术后的文献较零散,整理分析显示,口服中药对于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3.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有发表性偏倚可能,今后需进行更多更高质量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4.临床回顾性研究提示口服中药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发热时间,降低腹胀腹痛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

李甜甜[6](2017)在《叩齿法联合厚朴排气合剂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恢复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目前,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妇科微创手术因其切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手术的效果好等特点,近年来在妇科手术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腹腔镜手术虽拥有很多传统开腹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因术中麻醉、头低臀高位、CO2气腹的使用、手术器械的刺激等,仍然会在术中及术后产生诸多不适,尤其以胃肠功能紊乱较为多见,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气排便时间延长等,甚至发生肠梗阻可能,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给病人增加了不适。因此,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对于妇科腹部及盆腔外科手术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患者来源与分组:来自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良性妇科疾病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叩齿法联合厚朴排气合剂组)38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37例。其中试验组剔除1例,实为37例。试验材料:Extra益达木糖醇无糖口香糖(清凉薄荷味)、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方案:试验组自术后6小时,先取厚朴排气合剂10ml,在口中含约1分钟后咽下,再取益达无糖薄荷木糖醇口香糖2粒,咀嚼15分钟吐出。以上两个步骤,每4个小时重复一次,至当日22:00止;术后第一天开始,7:00-22:00,每4个小时重复上述两个步骤,至排气后停止。对照组不予任何相关药物干预。两组共观察72小时。主要结局指标: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程度、腹痛缓解程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C表格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基本卡方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为P≤0.05。结果:在本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年龄、病种分布、手术时间、第一术者职称、手术方式、盆腔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胀评分、术后腹痛评分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故可得出如下结果:(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试验组(14.39±4.150 小时、15.53±4.482 小时、32.30±14.906 小时)均较对照组(24.14±8.389 小时、27.46±9.419 小时、45.33±14.454 小时)提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72小时内,试验组患者腹胀及腹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试验组(2.7%)较对照组(10.8%)低。(3)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6.81±1.729天)较对照组(7.57±3.141天)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叩齿法联合厚朴排气合剂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得出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缩短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促进术后排气排便,缓解术后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亦可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故证明其能够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徐娟[7](2010)在《枳香膏贴敷足三里促进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妇科腹部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法,由于手术创伤、麻醉、炎症等诸多因素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接踵而至,常常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出现全身感染等不良后果。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围术期的基础治疗、促胃肠动力药物的使用及心理疏导等等。中医通过辨证和多种途径给药亦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如何从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便捷、无创的干预措施用于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身体机能尽早康复,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枳香膏贴敷足三里对促进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以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科学评价中药穴位贴敷对促进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收集的90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30例)、西药组(30例)、穴位贴敷组(30例),空白组术后予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西药组和穴位贴敷组除术后常规治疗外,西药组予维生素Bl 100mg肌肉注射,穴位贴敷组予枳香膏贴敷双足三里。经治疗后,将3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电解质、血常规等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症状及相应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研究结果:本研究表明,3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气及排便时间的比较中,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临床证候缓解方面,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小时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指标的比较中,穴位贴敷组、西药组、空白组的治愈率分别是65.5%、51.7%、33.3%,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术前血细胞分析指标差值的比较中,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穴位贴敷组在促进肠鸣音恢复正常、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对于术后出现的恶心、纳差感、腹胀痛等临床症状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能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有助于术后白细胞的恢复。研究结论: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枳香膏贴敷足三里穴的干预措施,有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对术后出现的临床不适症状有着明显的缓解及治疗作用,从而有助于患者身.心上的康复。

周贇,陈利群,周敏[8](2013)在《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腹部手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多限于盆腔器官[1],与其他外科的消化道手术相比,妇科腹部手术一般不触及肠管[2]。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12~14h内均会出现暂时性肠麻痹,随着麻醉药物抑制作用的减弱及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一般在术后3d整个胃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若超过此期限不能自主肛门排气则会引起

尤艳峰[9](2007)在《子宫全切术后补钾对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及时进行补钾对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对80例子宫全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d,每日根据血钾值、体重、尿量等决定手术后钾的用量。对照组不予补钾。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出现的时间早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全切术后病人及时补钾,可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早日恢复,避免肠麻痹所致的腹胀,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王慧欣[10](2018)在《子午流注恒温灸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子午流注恒温灸促进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观察该疗法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如何促进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的早日康复等提供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伦理批件号:Y2017-072-01。本项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7年5月到2017年8月收住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外二科)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患者1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81例,观察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恒温灸干预,干预方法:患者接受手术后首日初次给予艾灸干预措施,若是某些研究对象在当天凌晨至早上八点之间接受的手术,只要患者麻醉恢复、神智清晰,当日亦予可予艾灸治疗,艾灸时间在辰时和巳时(即早上7点-11点),艾灸穴位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和合谷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为标准进行穴位定位),每穴施灸约15-20min,每天一次,直至患者经肛门排气排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本研究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平P<0.05;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先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以及方差齐性检验,同时满足两组数据均为正态分布及方差齐这两个要求者,则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有序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腹腔镜胃肠手术后的患者168例,其中对照组84例,观察组84例。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2例,1例因无法接受艾灸时产生的烟味而脱落,1例因烫伤而脱落,其余患者均遵照研究者要求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对照组患者脱落3例,均因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而脱落,其余患者均遵照研究者要求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最终,实际纳入本研究的病例共163例,其中观察组共82例,包括阑尾切除术后患者21例,胃切除术后患者14例,肠肿瘤切除术后患者32例,疝气术后患者15例;对照组共81例,其中阑尾切除术后患者20例,胃切除术后患者14例,肠肿瘤切除术后患者33例,疝气术后患者14例。2.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手术中补液量及手术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两组患者术后在该研究中的实验数据具有可比性。3.术后胃肠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手术类型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时间均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各个并发症(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类型腹腔镜胃肠术后,两组患者术后恶心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胃切除术后和腹腔镜肠肿瘤切除术后两组患者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和腹腔镜疝气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呕吐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切除术后、胃切除术后、疝气手术后,两组患者术后腹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肠肿瘤切除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种不同的腹腔镜胃肠手术中,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恶心呕吐分级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手术类型腹腔镜胃肠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均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三天腹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手术类型腹腔镜胃肠术后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围差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腹围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济学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午流注恒温灸能有效促进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2.子午流注恒温灸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胃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子午流注恒温灸具有原料价格低廉、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物力、疗效可靠、无创伤的特点,这是非药物性的、无副作用的安全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二、子宫切除术后补钾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切除术后补钾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现代医学关于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第一节 胃肠运动的生理调节和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
        第二节 现代医学关于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认识和机理研究
        一、现代医学关于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认识
        二、相关机理研究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治疗
    第二章 中医学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认识和治疗
        第一节 中医对胃肠动力及其功能紊乱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对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诊断及分型
        第三节 中医对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则治法
        第四节 中药治疗
        第五节 针灸推拿治疗
    第三章 关于防治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三、剔除标准
    第二章 分组及治疗方法
        一、随机分组
        二、治疗方法
        三、意外情况的处理
    第三章 指标观测及疗效评定标准
        一、指标观察及检测
        二、疗效评定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分析
        一、组间均衡性分析
        二、指标观测结果分析
        三、疗效评定
        四、相关分析
    第五章 讨论
        一、临床研究思路
        二、中医辩证分型的探讨
        三、治疗时机的探讨
        四、选穴的探讨
        五、针刺治疗方式选择的探讨
        六、手法针刺补泻量的探讨
        七、电针的探讨
        八、留针时间及治疗频率的探讨
        九、针刺治疗机制的探讨
        十、观察指标及结果的探讨
        十一、疗效评定的探讨
        十二、关于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动物模型的制作及治疗方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术后排便的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分析
        三、讨论
        实验二 核素扫描胃肠排空实验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分析
        三、讨论
        实验三 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血液胃肠激素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分析
        三、讨论
        实验四 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组织光镜下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分析
        三、讨论
        实验五 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ENS-ICC-SMC网络结构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分析
        三、讨论
        实验六 针刺对肠肠吻合术后大鼠胃肠ICC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分析
        三、讨论
        实验七 针刺对肠肠吻合术后大鼠SCF及钙调蛋白的PCR含量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分析
        三、讨论
    第三章 实验间的相关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电针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现状
        1.1 中医学病因病机的研究
        1.2 中医学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
    2 现代医学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现状
        2.1 现代医学病因病理研究
        2.2 现代医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
    3 胃肠激素的研究
    4 针灸腧穴对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5 术后胃肠功能的评价指标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样本量估计
        2.3 伦理与知情同意
        2.4 纳排、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随机分组
        3.2 治疗
        3.3 观察与检测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处理
        4.1 统计描述
        4.2 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分析
        5.2 胃肠功能评价指标观察结果
        5.3 疗效评估
        5.4 胃肠激素水平
        5.5 相关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的意义
    2 穴位的选择
    3 研究结果分析
    4 样本例数估计的讨论
    5 研究过程中的其他情况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中医病因病机
    2.西医病因病理
    3.中医药治疗方法
    4.其他治疗方法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3)中医辨证论治促进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2 西医学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
        2.1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学
        2.2 西医治疗
    3 本研究设想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案设计
        2.1 研究设计方法
        2.2 观察性研究
        2.3 单盲安慰剂随机对照研究
        2.3.1 中药组
        2.3.2 安慰剂组
    3 观察内容
    4 统计学处理
    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观察性研究结果分析
        1.1 一般资料
        1.2 胃肠功能恢复的基本情况
        1.3 影响胃肠功能恢复的因素
        1.3.1 影响排气时间的因素
        1.3.2 影响排便时间的因素
        1.4 不同手术方式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1.5 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费用、术后费用、总费用及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
    2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
        2.2 中药组与安慰剂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2.3 中药组与安慰剂组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分析
    1 妇科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2 中医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4 中药的药理分析
        4.1 新加黄龙汤
        4.2 四磨汤加减
    5 部分阴性结果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自拟通腑顺气汤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观察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退出试验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观察指标
    (三) 疗效判断
    (四)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五) 技术路线图
    (六)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结果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概况
        1. 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关因素研究
        2.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 总结
    (二) 中医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1. 妇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 中医药促进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3. 总结
    (三) 自拟通腑顺气汤的研究
        1. 立方依据
        2. 方药分析
        3. 传统中医药理论
        4.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
    (四)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五)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通腑顺气汤病例收集登记表

(5)口服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
        二、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因素
        三、现代医学的防治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三节 中医的治疗措施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第四节 思考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口服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Meta分析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对象
        四、资料与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口服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统计方法
        七、研究结果
        八、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叩齿法联合厚朴排气合剂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恢复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于术后胃肠道紊乱的研究进展
        1.1 胃肠道运动的解剖基础及生理机制
        1.2 影响术后胃肠紊乱的原因
        1.3 西医目前治疗术后胃肠紊乱的方法
        1.4 咀嚼运动对胃肠道的影响
    2 中医对于术后胃肠道紊乱的研究
        2.1 中医关于胃肠生理特性的论述
        2.2 中医对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对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治则治法的研究现状
        2.4 中医对叩齿咽津法的阐述
    3 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及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终止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入组前筛选
        2.3 围手术期常规检查与治疗
        2.4 试验药物制备
        2.5 治疗方案
        2.6 结局指标
        2.7 临床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2.8 收集术后相关数据、完善CRF表
        2.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数据分析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试验主要结局指标统计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情况
    4 讨论
        4.1 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理论依据
        4.2 研究设计讨论
        4.3 研究结果讨论
结语
    1 本课题的创新点
    2 本课题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历

(7)枳香膏贴敷足三里促进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
        一、定义
        二、发病机制
        三、治疗方法
    第二节 中医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胃肠功能的认识
        二、病因病机
        三、治疗方法
        四、中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病例来源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退出标准
        六、实施方案
        七、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八、不良反应观察
        九、疗效标准
        十、安全性评价标准
        十一、质量控制
        十二、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资料分析
        二、疗效结果与分析
        三、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
    第三节 讨论
        一、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的必要性
        二、研究思路的探讨
        三、研究的疗效评价
        四、不良反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护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
    1.1 术前胃肠道准备不理想
    1.2 麻醉方式
    1.3 手术刺激
    1.4 术后疼痛及镇痛
    1.5 术后活动受限制
    1.6 其他
2 妇科腹部手术后肠胀气的预防
    2.1 心理干预
    2.2 合理饮食
        2.2.1 重视手术前胃肠道准备
        2.2.2 术后早期正确进食
    2.3 术后早期补钾
    2.4 合理有效镇痛
    2.5 其他
3 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
    3.1 咀嚼口香糖
    3.2 术后早期活动
    3.3 温水足浴
    3.4 开塞露纳肛
    3.5 按摩和针灸
    3.6 中药应用
        3.6.1 中药调服
        3.6.2 中药敷脐
        3.6.3 中药灌肠
4 小结

(10)子午流注恒温灸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腹腔镜胃肠手术
        二、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三、西医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四、西医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
        五、中医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六、中医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
    第二节 恒温灸的研究进展
        一、恒温灸的原理和优点
        二、恒温灸的应用研究现状
    第三节 子午流注理论
        一、论子午流注法的三大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
        三、子午流注与生物节律的相关性
        四、子午流注理论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干预流程
        二、分析数据集的整理
        三、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四、两组干预后疗效相比较
        五、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一、子午流注恒温灸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二、艾灸穴位的选择
        三、时间的选择
        四、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以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子宫切除术后补钾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及机理研究[D]. 邓晶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2]电针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初步研究[D]. 沈宏秀.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5)
  • [3]中医辨证论治促进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冯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4]自拟通腑顺气汤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 谢琼.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1)
  • [5]口服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及回顾性研究[D]. 张伟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6]叩齿法联合厚朴排气合剂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恢复作用的临床观察[D]. 李甜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7]枳香膏贴敷足三里促进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D]. 徐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8]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 周贇,陈利群,周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07)
  • [9]子宫全切术后补钾对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 尤艳峰. 中国医药导报, 2007(26)
  • [10]子午流注恒温灸对腹腔镜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D]. 王慧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补钾对子宫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