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形码技术在邮政领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姜超[1](2021)在《基于责任卡识别与网络技术的拖拉机整机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拖拉机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体现。目前国内拖拉机生产企业因产品质量原因在中高端拖拉机市场缺乏竞争力,而整机制造过程质量管理水平不足制约了国产拖拉机产品向高质量发展。因此,一套科学有效的整机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系统对提升拖拉机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拖拉机整机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在完备的质量数据库与质量管理工具的基础上。质量数据库的构建需要采集各质量控制点产生的质量数据,但部分质量控制点的数据记录在质量责任卡上,尚未实现数据电子化;同时,已实现数据电子化的质量控制点以不同形式单独保存质量数据,使得数据无法共享。传统的质量管理工具基于数理统计原理,只能对质量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无法获得深层次质量规律。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为了解决拖拉机整机装配阶段质量数据纸质记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责任卡识别的质量数据电子化方法。先对质量责任卡进行了重新设计,规范质量数据的填写;再使用Paddle OCR文本检测与识别模型获取质量数据属性关键词坐标,实现质量数据记录区域的定位;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笔画恢复与连通域标记的数字字符分割方法,获取质量数据图像中的单个数字图像;然后训练了CNN识别模型对手写数字进行识别,在测试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9.22%;最后开发了质量数据电子化软件,并提供人工校正功能,保证了数据库中质量数据的准确性。(2)为了解决拖拉机整机调试阶段检测工位间异源异构电子质量数据的融合问题,编写了自动化数据读取、处理程序,实时提取不同工控机上保存在数据库中的结构化质量数据与以文本文件形式保存的非结构质量数据,并设计了基于JSON格式的数据传输接口,通过HTTP协议将质量数据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中。使用E-R模型在数据库服务器中构建了质量数据库,以统一结构保存不同来源的质量数据。(3)为了解决拖拉机生产企业缺乏高水平质量管理工具的问题,根据质量数据特点,开发了基于案例推理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的质量管理工具,提供故障诊断、产品质量分级、质量综合指标提取与故障预测等功能,与传统质量管理工具一起集成到了质量管理系统中,完成了拖拉机整机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研发,并成功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提高了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
张震[2](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递表单信息处理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快递服务业持续高速发展,大量的基于条形码和二维码识别的包裹自动分拣系统已应用到实际的快递分拣流程。然而,环境复杂的快递分拣现场导致条码污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快递公司通常采用费时费力的人工分拣处理条码无法读取的包裹。深度学习中的物体检测技术和汉字识别技术具有速度快,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在快递邮包分拣系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设计出一种快递表单图像价值信息提取系统,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首先,为了从快递表单图像中更加准确快速地定位出价值信息,本文设计一种基于改进更快R-CNN的快递价值信息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度特征提取、级联检测模型、级联模型加速策略以及改进的正样本补充方法,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准确率定位出快递图像上的价值信息。其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RNN模型改进的快递价值信息识别方法,用来识别快递图像中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价值信息。该方法使用基于改进Efficient Net的文字特征提取网络,组合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进行文本图像的特征序列提取,然后使用联合时间步长损失的加权CTC方法将特征序列转译为文字序列。最后,本文设计了快递表单图像的价值信息提取系统,该系统涵括了图像处理模块、价值信息定位模块、价值信息识别模块和识别矫正模块,对输入快递单图像进行准确提取价值信息,可以有效地增加快速递员或分拣中心的工作效率。并且该系统能够广泛应用于如发票识别、身份证识别等领域。
张飞[3](2020)在《BIM与RFID技术在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目标的提出,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因此我国电力建设事业进入了全新的长足发展阶段。其中,电力物资的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物资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完善的物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及经济效益。但是,根据文献回顾和调研发现,电力工程物资管理模式不够完备,无法起到物资管理的理想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BIM与RFID技术的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优化方案,实现了对电力工程物资的高效管理。首先通过查找大量文献资料,访谈BIM专家,调研多个电力施工企业与电力软件开发公司及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其意义进行论述,并且罗列了 BIM技术、RFID技术和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通过阐述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以及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奠定了优化方案创建的基础;然后研究了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的现状,包括信息化管理现状以及传统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的模式,并且依据对传统模式的分析,探究了传统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中产生的电气设备制造与运输效率低、库存物资周转率低、信息共享不足以及物资信息采集自动化程度低这四个问题,而且根据具体的问题,对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的各个模块进行了需求分析;再然后,结合BIM技术和RFID技术在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中的优势和方案创建原则,建立了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的优化方案实施框架,并且详细论述了采购管理到仓储管理再到施工与运维管理的整个优化方案具体实施流程最后把将结合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优化方案应用在具体案例中,主要是从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的采购、运输、仓储、施工和运维阶段进行电力工程物资全过程应用实施,并且对管理方案的管理效果进行了阐述,从而验证了结合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张齐齐[4](2020)在《基于认证标签的防复制二维码算法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二维码独特的光学可见性,容易受到非法复制(Illegitimately-Copying,IC)的攻击。IC攻击不仅阻碍了二维码的推广使用,也对商家和用户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早期的防复制二维码主要利用特殊打印材料或特殊打印技术来设计的,导致了以下缺陷:生产成本高和通用性低。最近,有研究者通过分析非法信道特性,提出了新的防复制二维码,比如2LQR二维码(Two-Level QR Code)和LCAC二维码(Low-Cost AntiCopying 2D Barcode),但是新的防复制二维码还存在很多限制。第一,2LQR二维码使用更细微图案代替标准二维码中的标准模块来实现防复制,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容易引起视觉上的修改,所以隐蔽性较差;由于接收时需要更高的定位精度,所以很难应用于手机端;由于2LQR二维码是针对二阶调制模型设计的,很难直接扩展到高阶调制模型,所以扩展性较差。第二,LCAC二维码是用认证信息的比特位替换原始信息的比特位来实现防复制。尽管LCAC二维码克服了2LQR二维码上述缺陷,但是其安全性在高级IC攻击下性能还是不够理想。本学位论文主要通过深入挖掘非法信道噪声特性,研究新的防复制二维码来克服现有方法的上述限制,并尝试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本学位论文利用比较二维码合法信道和非法信道之间的噪声特性差异,提出一种基于标签的新防复制二维码,称为STAC二维码(Superimposed-Tag Anti-Copying 2D Barcode)。具体来说,首先,发送端基于原始信息和密钥生成认证标签。然后,发送端为认证标签分配一个幅度分配因子,并将认证标签叠加在原始信息的调制信号上生成STAC二维码。最后,发送端将STAC二维码打印出来。为了对STAC二维码进行准确的理论分析,本学位论文使用广义高斯分布对非法信道中的噪声进行理论建模。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学位论文对STAC二维码的攻击检测概率(Probability of Attacking Detection,PAD)和虚警概率(Probability of a False Alarm,PFA)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其封闭解表达式,并基于Neyman-Pearson理论推导了攻击检测的最佳判决阈值的封闭解表达式。在搭建的硬件实验平台上,通过产生各种现存的IC攻击,比较了STAC二维码和现有方法的性能。通过实验发现针对2LQR二维码和LCAC二维码最佳IC攻击的PAD值分别为34.62%和0%,而STAC二维码的PAD值为57.12%,因此STAC二维码具有更佳的安全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STAC二维码的性能,本学位论文分别优化了认证标签幅度分配因子和认证标签叠加区域。首先,通过实验发现在优化幅度分配因子后,攻击者想要发起成功的合成IC攻击所需要的合法二维码版本数量将从6张增加到11张,这大大增加合成IC攻击的成本。然后,通过实验发现当认证标签叠加在星座点220上,则会具有最好的安全性和第二好的隐蔽性。本学位论文通过引入编码技术来进一步提升STAC二维码的性能。具体来说,通过编码技术在保证相同认证标签强度下,尽可能降低对原始信息的修改率。从而可以保证相同的安全性前提下,提升了STAC二维码的隐蔽性。本学位论文提出了两种编码方案。第一种编码方案利用认证标签之间的编码关系来控制嵌入位置。具体来说,发送端将认证标签平均划分成两个标签块,然后利用两个标签块对应符号位的编码关系,决定是否在原始信息对应符号位叠加认证标签。第二种编码方案利用认证标签和原始信息之间的编码关系来控制嵌入位置。具体来说,发送端利用认证标签和原始信息对应符号位的编码关系,决定是否在原始信息对应符号位叠加认证标签。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学位论文对两种编码方案的PAD和PFA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其封闭解表达式,并基于Neyman-Pearson理论推导了攻击检测的最佳判决阈值的封闭解表达式。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到,相对于标准STAC二维码,第一种编码方案在保证近似的安全性前提下,隐蔽性得到了明显提升。第二种编码方案充分挖掘了打印捕获信道对不同星座点有不同偏移效果,不仅隐蔽性得到了提升,安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徐峰[5](2020)在《条形码技术应用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设想》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小学的档案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方法是依靠人工来对学生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学生档案文件多,工作内容烦琐复杂。而由科技力量支撑的条形码技术运用在中小学的档案管理中,能够帮助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减少工作负担。
潘翔[6](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快递面单信息提取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物流”这一概念,提高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成为了物流领域的研究重点。当前,中小型快递公司分拨中心的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还存在依靠人工录入客户信息的情况。与此同时,以顺丰、“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巨头的分拨中心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它们原有的自动化分拣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基于上述背景,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快递面单信息提取算法,该算法分为基于机器视觉的快递面单分割算法、条形码定位及识别算法两部分。其中,快递面单分割算法包括基于Mask R-CNN框架实现对快递面单掩模的提取、基于自适应灰度缩放算法实现对图像的细节增强,基于最小外接矩形算法和透射变换实现对快递面单的初次摆正,以及基于VGG-16分类网络和旋转变换实现对快递面单的二次摆正。条形码定位算法首先生成快递面单的显着区域,然后利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建立疑似条形码区域集,并筛除经协方差矩阵判别的假条形码,从而得到快递面单上的所有条形码。条形码识别算法则是根据Code128码制,利用相似边距离测量法实现了对快递面单主条形码的译码。最后,本文根据课题的业务需求对整个算法的运行时间和内存使用、快递面单分割效果、条形码检测准确率及条形码译码准确率进行了测试。从实验结果上可以看出,本论文提出的算法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目标。
殷小志[7](2019)在《S自动识别设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对象S自动识别设备公司(以下简称S公司),是一家成立三年的本土化技术型创业公司。其产品主要服务于物联网领域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包括各种条码扫描设备、标签打印设备、及其他智能识别设备。S公司是一家具有核心研发的小型企业,成立三年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速度不快、产品的品牌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S公司将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走上快速增长轨道?制定并执行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创新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运用战略管理工具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矩阵找出公司在人才和研发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和供应链薄弱及市场能力不足方面的劣势,得出一系列发展机会并通过QSPM工具选出适合公司发展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4条重要措施,再归纳总结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创新发展战略和执行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为S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建议,为公司改变现状进入快速增长轨道贡献一份力量。
胡显静,周莉[8](2019)在《条形码技术在医院病案管理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条形码技术在商品流通、邮政管理、图书管理等众多领域有所应用,将物品的诸多信息包含在内,为部门和公司的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本文以医院使用条形码技术对病案进行管理为例,介绍了通过借助计算机设计,将条形码技术引入病案回收、编码、录入、归档、质控等病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中,为一系列工作制作条形码标签和系统。条形码技术的使用节省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着实提高了病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整体上为医院的高效运作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支持。
张莹莹[9](2019)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预制装配式生产建造技术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措施,信息化可以使项目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极大高预制装配式建造的精确性与效率。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素,准确地追踪和定位预制构件能够更好地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流程。构件追踪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分析和总结各阶段工作需要的构件空间信息,是建立合理追踪定位技术框架的重要前。显然,仅用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以便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另外,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及空间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以外的学科,鲜有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出发,综合地研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而建筑学专业在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中起着“总指挥”的作用,需要汇总、评估、共享各阶段与各专业的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因此,建筑学专业对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的缺失不仅会导致构件空间信息的片段化,而且难以深度参与到项目的各阶段、协调各专业的工作。基于上述需求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典型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构件类型,以及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直至拆除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总结出各阶段所需的构件空间信息以及追踪定位的内容,并根据精度需求将构件追踪定位分为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其中物流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低,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运输和运维管理;建造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装配。其次,详细分析了BIM、GIS等数据库,GNSS、智能化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数字测量技术,以及RFID、二维码、室内定位等识别定位技术的功能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基于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结合多项数据采集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并分别从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对此技术链的应用流程进行了探索。着重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数据库中预制构件分类系统和编码体系,分析二者在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中的作用。最后,以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建造过程为例,说明以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为核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实现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和信息管理的方法。本文以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和数据采集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对于整合项目各阶段构件空间信息、形成完整信息链、协调各专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这些方面是实现预制构件精细化管理、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效率的关键。本文共计约160000字,图片143幅,表格63张
刘会刚[10](2019)在《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变速箱作为机械动力转换部件,起着改变传动比、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作用,是实现机动车(如汽车、轮式拖拉机等)变速的核心机构[1]。变速箱体作为变速箱传动总成的安装和支撑件,其加工表面质量和制造精度影响着传动总成的装配精度、传动质量、使用寿命和性能[2]。变速箱体加工精度要求高,在混流式智能生产线上要实现多品种柔性化生产功能,加工的刀具势必种类与数量繁多、流动频繁、管理复杂,生产上需要各种类型的标准和非标准刀具,对其能否有效管理是影响企业制造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国内企业缺少对刀具的有效管理,随着企业在机械加工生产车间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刀具低效、混乱的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信息化车间的高效运行。因此设计可靠的刀具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越来越成为机械加工车间高效运行的必然要求,而且具有促进刀具管理规范化、提升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等应用价值。论文在研究刀具信息化管理技术及从国内外研究刀具管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从客户业务需求出发,探讨了系统设计、功能实现、系统测试等方面技术,完成了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建立了刀具动静态信息模型并分析了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流”信息,通过经典公式和B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了刀具寿命预测模型,并根据刀具寿命与工艺参数的关系进行参数优化,研究了信息集成、刀具信息标识和编码规则等相关技术。2.以中国一拖集团大拖装配厂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的刀具管理现状和需求为设计导向,根据业务流程构建了刀具管理系统的硬件组成,确定了开发技术平台及系统的结构框架,根据系统功能及业务流程建立了E-R图,并对多个关键信息流程进行了规范,对系统的信息流、软硬件的信息功能集成进行了分析,结合用户生产管理要求设计了符合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的刀具管理功能模块,完成刀具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3.以Eclipse作为开发平台,MySQL作为数据库,完成了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开发,并与制造执行系统MES、Kardex刀具柜、条形码打印机实现了集成,实现了刀具管理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信息交互、Kardex刀具柜的出入库控制以及自动打印刀具条形码业务。最后在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进行系统功能测试,满足了实际需求,达到了用户的应用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二、条形码技术在邮政领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条形码技术在邮政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责任卡识别与网络技术的拖拉机整机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质量数据电子化研究 |
1.2.2 基于OCR技术的表格识别研究 |
1.2.3 质量管理工具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质量管理系统整体设计 |
2.1 拖拉机整机制造流程分析 |
2.1.1 整机装配阶段流程 |
2.1.2 整机调试阶段流程 |
2.2 质量数据采集方法设计 |
2.2.1 装配阶段质量数据采集方法 |
2.2.2 调试阶段质量数据采集方法 |
2.3 质量管理工具选择 |
2.3.1 传统质量管理工具 |
2.3.2 基于机器学习的质量管理工具 |
2.4 系统架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质量责任卡识别方法研究 |
3.1 规范化质量责任卡设计 |
3.2 图像采集设备选择 |
3.3 规范化质量责任卡识别分析 |
3.4 质量数据记录区域获取 |
3.4.1 关键词识别 |
3.4.2 质量数据图像定位 |
3.5 质量数据图像预处理 |
3.5.1 图像二值化 |
3.5.2 线条连接 |
3.5.3 框线消除 |
3.5.4 笔画恢复 |
3.5.5 数字像素提取 |
3.5.6 其它处理 |
3.6 手写数字识别 |
3.6.1 CNN模型设计 |
3.6.2 数据集制备 |
3.6.3 模型训练与测试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质量管理系统开发 |
4.1 质量数据采集 |
4.1.1 质量数据电子化软件开发 |
4.1.2 调试阶段质量数据采集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E-R模型介绍 |
4.2.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2.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 质量管理工具算法实现 |
4.3.1 案例推理算法 |
4.3.2 数理统计方法 |
4.3.3 机器学习算法 |
4.4 人机界面开发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应用与验证 |
5.1 系统概述 |
5.2 系统功能模块 |
5.2.1 数据来源信息查询模块 |
5.2.2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模块 |
5.2.3 整机调试台账模块 |
5.2.4 统计分析模块 |
5.2.5 智能分析模块 |
5.3 系统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2)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递表单信息处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快递分拣的发展现状 |
1.3.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快递价值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 |
2.1.经典的快递价值信息提取 |
2.1.1 经典的快递价值信息定位技术 |
2.1.2 经典的快递价值信息识别技术 |
2.2.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递价值信息提取 |
2.2.1 深度学习技术框架 |
2.2.2 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检测技术 |
2.2.3 基于深度学习的文字识别技术 |
2.3.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递价值信息定位方法 |
3.1.问题分析 |
3.2.基于级联检测模型的价值信息定位方法 |
3.2.1 基于Efficient Net的特征提取网络 |
3.2.2 级联模型的价值定位 |
3.2.3 级联模型加速策略 |
3.2.4 改进的正样本补充方法 |
3.3.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
3.3.1 数据集和评价指标 |
3.3.2 实验环境和实验参数 |
3.3.3 综合实验分析 |
3.4.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递价值信息识别方法 |
4.1.问题分析 |
4.2.基于改进CRNN的价值信息识别方法 |
4.2.1 基于ENT网络的特征提取 |
4.2.2 加权CTC |
4.3.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
4.3.1 数据集和评价指标 |
4.3.2 实验环境和实验参数 |
4.3.3 不同特征提取网络识别结果对比分析 |
4.3.4 不同CTC识别结果对比分析 |
4.3.5 与其他方法对比分析 |
4.4.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快递表单图像价值信息提取系统与应用 |
5.1.快递表单图像价值信息提取系统设计 |
5.2.识别矫正技术 |
5.2.1 分词方法 |
5.2.2 模糊匹配方法 |
5.2.3 矫正结果与分析 |
5.3.快递表单图像价值信息提取的应用 |
5.3.1 在智能分拣装置中的应用 |
5.3.2 在移终端中的应用 |
5.4.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工作总结 |
6.2.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3)BIM与RFID技术在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与RFID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研究的思路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1 BIM与RFID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1 BIM技术的基础理论 |
2.1.2 RFID技术的基础理论 |
2.2 电力工程物资管理基础理论 |
2.2.1 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的发展历程 |
2.2.2 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种类及特点 |
2.2.3 电网公司工程物资管理体制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现状分析 |
3.1 电网公司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现状 |
3.1.1 电力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现状 |
3.1.2 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传统模式 |
3.2 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传统模式的问题 |
3.2.1 电气设备制造与运输效率低 |
3.2.2 库存物资周转效率低 |
3.2.3 信息共享不足 |
3.2.4 物资信息采集自动化程度低 |
3.3 电力工程物资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物资采购管理功能需求 |
3.3.2 物资仓储管理功能需求 |
3.3.3 物资使用和运维管理功能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物资管理优化方案 |
4.1 BIM与RFID技术的应用优势 |
4.1.1 BIM技术应用的优势 |
4.1.2 RFID技术应用的优势 |
4.2 建立优化方案的实施框架 |
4.2.1 方案的设计原则 |
4.2.2 方案实施框架建立 |
4.3 优化方案的实施流程 |
4.3.1 采购管理优化 |
4.3.2 仓储管理优化 |
4.3.3 施工与运维优化 |
4.4 相关技术应用的重难点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具体应用流程 |
5.2.1 采购阶段 |
5.2.2 仓储管理 |
5.2.3 施工与运维管理 |
5.3 优化方案应用效果分析 |
5.4 应用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4)基于认证标签的防复制二维码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背景与动机 |
1.1.2 威胁模型 |
1.1.3 现有防复制技术的局限性 |
1.1.4 提议的方法 |
1.1.5 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现有的防复制二维码 |
1.2.2 IC攻击方法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二维码基础理论知识 |
2.1 二维码技术简介 |
2.1.1 二维码种类 |
2.1.2 二维码技术的特点 |
2.1.3 二维码的编码技术 |
2.2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标签的防复制二维码算法设计 |
3.1 系统模型 |
3.2 STAC二维码的算法设计 |
3.2.1 发送端描述 |
3.2.2 接收端描述 |
3.3 非法信道理论建模 |
3.3.1 理论建模描述 |
3.3.2 实验设置 |
3.3.3 理论建模的实验结果 |
3.4 STAC二维码的性能分析 |
3.4.1 理论分析 |
3.4.2 实验结果 |
3.5 参数优化 |
3.5.1 幅度分配因子的优化 |
3.5.2 叠加区域的优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标签和编码技术的防复制二维码算法设计 |
4.1 算法设计 |
4.1.1 编码方案 |
4.1.2 算法的详细步骤 |
4.2 性能分析 |
4.2.1 理论分析 |
4.2.2 实验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条形码技术应用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条形码技术概述 |
二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应用条形码技术的优势 |
1. 规范档案的管理程序,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
2. 档案库房的管理更加便捷 |
三中小学档案管理采用条形码技术的问题 |
1. 缺乏专业的硬件技术设施 |
2. 档案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 |
四中小学档案管理运用条形码技术的改善措施 |
1. 引进条形码相关专业技术 |
2.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条形码技术的重视程度 |
(6)基于机器视觉的快递面单信息提取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算法整体设计方案 |
2.1 业务需求分析 |
2.1.1 快递面单分割需求 |
2.1.2 条形码定位及识别需求 |
2.2 算法整体方案设计 |
2.2.1 方案概述 |
2.2.2 快递面单分割算法设计方案 |
2.2.3 条形码定位算法设计方案 |
2.2.4 条形码识别算法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快递面单分割算法设计 |
3.1 原始数据集 |
3.2 图像分割 |
3.2.1 图像分割数据集 |
3.2.2 Mask R-CNN |
3.3 自适应灰度缩放算法 |
3.4 最小外接矩形算法 |
3.4.1 Freeman链码 |
3.4.2 Graham Scan算法 |
3.4.3 旋转卡壳算法 |
3.5 初次摆正的快递面单算法 |
3.5.1 图像配准 |
3.5.2 几何坐标变换 |
3.6 二次摆正的快递面单算法 |
3.6.1 图像分类数据集及预处理 |
3.6.2 VGGNet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条形码定位及识别算法设计 |
4.1 显着区域生成 |
4.1.1 全局方向直方图 |
4.1.2 信息熵 |
4.1.3 图像平滑滤波 |
4.2 建立疑似条形码区域集 |
4.2.1 大津法 |
4.2.2 广度优先搜索 |
4.3 假条形码判别 |
4.4 条形码识别 |
4.4.1 条形码条空宽度计算 |
4.4.2 相似边距离测量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评价 |
5.1 模型训练及参数设置 |
5.2 算法评价指标及实验结果 |
5.2.1 时间性能 |
5.2.2 内存性能 |
5.2.3 快递面单分割准确率 |
5.2.4 快递面单分割图像质量评估 |
5.2.5 条形码定位精度与准确率 |
5.2.6 条形码译码准确率 |
5.3 实验结果可视化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小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完成的工作 |
(7)S自动识别设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章 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研究综述 |
2.2 创新理论 |
2.3 战略管理理论 |
2.3.1 企业战略的意义 |
2.3.2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
2.3.3 商业生态系统竞争理论 |
第3章 S公司经营现状和环境分析 |
3.1 S公司经营现状 |
3.1.1 公司基本情况 |
3.1.2 公司主要产品 |
3.2 外部环境分析 |
3.2.1 政策环境(P) |
3.2.2 经济环境(E) |
3.2.3 社会文化(S) |
3.2.4 技术(T) |
3.3 内部环境分析 |
3.3.1 研发及技术能力 |
3.3.2 公司管理理念 |
3.3.3 组织结构 |
3.4 内外部评价矩阵 |
3.4.1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
3.4.2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
第4章 S公司现阶段竞争力分析 |
4.1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2 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Strength) |
4.2.2 劣势分析(Weakness) |
4.2.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
4.2.4 威胁分析(Theats) |
4.2.5 SWOT分析矩阵 |
第5章 S公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
5.1 公司的战略目标 |
5.2 创新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 |
5.2.1 备选战略措施 |
5.2.2 定量化战略计划分析(QSPM) |
5.3 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
5.3.1 产品研发的创新 |
5.3.2 市场开拓的创新 |
第6章 研究的总结和展望 |
6.1 本文的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条形码技术在医院病案管理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条形码系统的环境要求 |
2 条形码技术的实际应用背景 |
3 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步骤 |
3.1 录入。 |
3.2 |
3.3 借阅。 |
3.4 |
4 讨论 |
5 结论 |
(9)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 |
1.1.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
1.1.3 构件追踪定位与空间信息管理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 |
1.3.1 构件空间信息 |
1.3.2 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
1.3.3 现有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的空间信息 |
2.1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类型 |
2.1.1 装配式结构体系类型 |
2.1.2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类型 |
2.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 |
2.2.1 设计阶段 |
2.2.2 生产运输阶段 |
2.2.3 施工安装阶段 |
2.2.4 运营维护阶段 |
2.2.5 拆除回收阶段 |
2.3 构件空间信息 |
2.3.1 构件空间信息的内容 |
2.3.2 构件空间信息的传递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
3.1 数据库 |
3.1.1 建筑信息模型 |
3.1.2 地理信息系统 |
3.1.3 BIM与 GIS的特性 |
3.1.4 BIM-GIS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契合性分析 |
3.2 数字测量技术 |
3.2.1 GNSS定位系统 |
3.2.2 全站仪测量系统 |
3.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
3.2.4 摄影测量技术 |
3.2.5 施工测量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
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 |
3.3.1 自动识别技术 |
3.3.2 追踪定位系统 |
3.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流程 |
4.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 |
4.1.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的基本组成 |
4.1.2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中的关键技术 |
4.1.3 数据库交互设计 |
4.2 建造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
4.2.1 基于BIM的构件定位 |
4.2.2 设计阶段 |
4.2.3 生产阶段 |
4.2.4 装配阶段 |
4.3 物流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
4.3.1 构件生产与运输 |
4.3.2 构件施工装配 |
4.3.3 运营维护与拆除回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示例 |
5.1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定位技术的实现 |
5.1.1 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 |
5.1.2 预制构件追踪管理技术的实现 |
5.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结构构件追踪定位 |
5.2.1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概况 |
5.2.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设计 |
5.2.3 构件生产与运输 |
5.2.4 构件装配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各章内容归纳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鸣谢 |
(10)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1 课题背景 |
1.2.2 课题意义 |
1.3 刀具管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1 刀具管理综述 |
1.3.2 刀具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3.3 刀具管理发展趋势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信息化管理技术 |
2.1 刀具信息模型 |
2.1.1 刀具动静态信息模型 |
2.1.2 大拖装配厂“刀具流”信息 |
2.2 刀具寿命预测工艺参数优化 |
2.2.1 刀具寿命的概述 |
2.2.2 基于经典公式的刀具使用寿命模型预测 |
2.2.3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刀具寿命预测模型 |
2.2.4 基于刀具使用寿命模型的工艺参数优化 |
2.3 刀具信息集成技术 |
2.3.1 信息集成的概念 |
2.3.2 异构系统数据集成技术 |
2.3.3 刀具管理系统集成方式 |
2.4 刀具信息标识和编码技术 |
2.4.1 信息标识概述 |
2.4.2 刀具信息编码技术 |
2.4.3 条形码在刀具管理中的应用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 |
3.1 变速箱体生产工艺及车间刀具管理流程简介 |
3.1.1 变速箱体生产工艺流程 |
3.1.2 车间刀具管理流程及其现状 |
3.2 刀具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3.2.1 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2.2 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3.2.3 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体系架构 |
3.2.4 刀具管理系统E-R信息模型设计 |
3.3 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
3.3.1 模块状态信息业务管理流程 |
3.3.2 刀具调度及其出入库业务管理流程 |
3.3.3 刀具工艺业务管理流程 |
3.3.4 刀具寿命业务管理预测流程 |
3.4 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4.1 刀具管理系统数据信息流分析 |
3.4.2 刀具管理系统集成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刀具管理系统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
4.1.1 开发工具 |
4.1.2 刀具管理系统运行环境 |
4.2 刀具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表单实现 |
4.2.1 刀具管理系统数据库表单概述 |
4.2.2 刀具管理系统数据库表单的实现 |
4.3 刀具管理系统基础功能的实现 |
4.3.1 登录功能的实现 |
4.3.2 刀具装配功能的实现 |
4.3.3 报表功能的实现 |
4.4 刀具管理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的信息接口实现 |
4.4.1 刀具管理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接口WebService数据集成概述 |
4.4.2 基于WebService的刀具管理系统信息集成实现 |
4.5 刀具管理系统与Kardex刀具柜功能集成 |
4.5.1 刀具管理系统与Kardex刀具柜接口JMIF概述 |
4.5.2 基于JMIF的Kardex刀具柜功能集成 |
4.6 刀具管理系统与ZDesigner条码打印功能集成 |
4.6.1 刀具条形码格式调试 |
4.6.2 基于ZPL的刀具条形码打印集成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背景 |
5.1.1 测试目的 |
5.1.2 测试内容 |
5.1.3 基本运行环境软件安装 |
5.1.4 系统登录 |
5.2 刀具管理系统基础功能测试 |
5.2.1 刀具模块组件信息测试 |
5.2.2 刀具状态信息测试 |
5.2.3 导入导出测试 |
5.2.4 搜索测试 |
5.2.5 报表测试 |
5.2.6 系统角色功能权限测试 |
5.3 集成软硬件接口测试 |
5.3.1 制造执行系统MES接口测试 |
5.3.2 Kardex刀具柜接口测试 |
5.3.3 条码打印机ZDesigner接口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问题讨论与探究 |
6.1 刀具模块信息优化存储讨论与探究 |
6.2 系统远程维护方案探究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四、条形码技术在邮政领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责任卡识别与网络技术的拖拉机整机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研究[D]. 姜超. 浙江大学, 2021(01)
- [2]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递表单信息处理及应用[D]. 张震.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3]BIM与RFID技术在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飞.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基于认证标签的防复制二维码算法研究[D]. 张齐齐. 深圳大学, 2020(10)
- [5]条形码技术应用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设想[J]. 徐峰. 学园, 2020(09)
- [6]基于机器视觉的快递面单信息提取算法研究与实现[D]. 潘翔. 浙江大学, 2020(02)
- [7]S自动识别设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殷小志. 苏州大学, 2019(03)
- [8]条形码技术在医院病案管理的应用[J]. 胡显静,周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1)
- [9]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D]. 张莹莹. 东南大学, 2019(01)
- [10]变速箱体智能化生产车间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会刚. 厦门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