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辖内支行开展信贷工作的做法与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东[1](2021)在《L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更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商业银行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国家的需要,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目标扶贫的顺利达成。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水平提升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而农村商业银行一直受到地域和经济的限制,在政府的不断帮扶之下仍旧有十分严重的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而信贷质量差也是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所以,本文以L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为例,探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过程的风险问题,基于整体和L农村商业银行两个层面,讨论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为L农商银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基本思路。本文并没有从整个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角度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并不是注重整体体系的研究,而是把整个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打开,从体系中的每一部分进行分析,例如,从信贷业务流程,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评估、信贷风险控制、信贷风险预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所以在整个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中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因此我在论文最后建议L农商银行构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为论文的写作背景、思路、意义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有效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的安排;第二个部分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解释,管理内容和分类是后面将要描述的关键例子;第三部分则是对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有效地分析,首先对L农商银行的运营概况进行叙述,紧接着,本文详细解释了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管理系统和流程管理的区别,并通过L农商银行信贷现状分析了L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及其原因加以分析,其中包括信用环境、内部控制等内容都是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对国内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借鉴的探究,如民丰农商银行、路桥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都是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的案例;第六部分是对完善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第七部分是对文章进行的总结。本次将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作为研究重点,有利于深入探究信贷风险相关理论内容,且以L农商银行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L农商银行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对于L农商银行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刘璐[2](2021)在《强监管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由于其以所购房产作为抵押,商业银行认为业务风险可控,对业务的风险管理手段也相对单一和保守。近年来,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与此同时,对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审慎经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2020年初,Z银行济南分行就因个人住房贷款审查不严被监管部门处以行政罚款、相关责任人受到行政处罚。本文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近年来一系列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结合强监管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现状以及强监管对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的要求,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具体案例,研究强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应从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研判、加强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防控、优化风险管理手段、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优化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本文基于强监管的时代背景,重新审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点并研究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优化措施,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永征[3](2021)在《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与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整个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内诸多商业银行也加大了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有着固有的劣势,主要是其内部管理相对松散,资金规模相对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给与其贷款融资将伴随着较大的违约风险,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虽然政府出台多种措施支持复工复产,还是有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濒临倒闭。当前如何优化银行信贷流程,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成为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以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为例进行该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文的研究,笔者将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阐述了研究方法,为后文研究打下基础;文章第二部分主要为概念与理论部分,主要分析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概念与成因以及本文应用到的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贷配给理论;文章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状况,较为全面的分析了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整体信贷业务与中小企业业务开展与风险管理概况;文章第四部分主要对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执行不足、人力资源管理不足、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不足,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则以问题与原因为基础提出了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健全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全面提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的执行力度、健全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力度。力求通过研究找出该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应对方式,促进该银行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柴志爽[4](2021)在《P银行H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信贷风险控制是金融系统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事件,致使全世界经济深受影响。随着我国对疫情开展迅速的全方位的联防联控措施,从而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局面。在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的利好背景下,逐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监管部门对各金融机构服务经济实体情况时时监控,防止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实体经济盲目抽贷、断贷。因此面对全球复杂的经济环境,贷款发放的风险也随之增大,面对大规模的贷款投放及信贷政策的放宽,信贷领域的风险也应加强重视,而P银行H分行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与全行其他资产类业务相比高达2.5%,故如何防范该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有效解决该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工作流程的问题,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信贷风险管理中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通过仔细研究内外部制度及相关文献资料,详细研究银行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对P银行H分行信贷的总体情况及其不良贷款和其贷款流程进行总结归纳,验证其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方面确需提高重视,也结合自身信贷工作经历,详细介绍该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工作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以此提出改善相应问题的风险控制策略,从而为提高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供可行性建议。本文主要研究重点是H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分析该行在信贷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上岗位缺失、贷款流程不完善、预警机制较为落后等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有风控体系已无法匹配目前该银行信贷数量增速的要求,进而提出通过加强规范贷款流程、完善H分行的组织架构、健全该行的风险预警机制等方式,并以完善全流程风控制度、增加风控专业人才、提升风控人员的绩效等保障措施,从而将该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有效提升H分行的风险控制水平,并对银行同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徐蓉[5](2021)在《工商银行Y分行内控评价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不论从监管规定,或是商业银行自身防范风险出发,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都不容质疑。我国现代内部控制研究起步晚,虽发展较快,但仍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传播以来,国际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低迷、银行风险叠加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由于内部控制评价具有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作用。银行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普遍将基于内控评价的内部控制优化研究作为重要课题。工商银行历来重视内部控制。Y分行,是工商银行J省分行下辖的11家基层分行之一。该行在2013-2018年六年间,发生了多起案件和风险事件,对经营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内部控制执行存在失效现象,内部控制评价质效不高,改善缓慢,工商银行Y分行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的问题亟待优化。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列举了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其次,工商银行Y分行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描述,列举了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EMA)重点分析了工商银行Y分行2起案件和1起重大风险事件中的内部控制失效环节。之后,介绍了Y分行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归纳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并从五方面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最后,提出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抓实问题整改和追责、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强化案防“三道防线”建设、加强内控队伍建设六点优化内部控制建议。本文具体是以优化工商银行Y分行内部控制为目标,基于对工商银行Y分行内控失效模式与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归纳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找到解决Y分行内部控制问题的有效方法,完善银行基层单位内部控制研究,丰富案例参考。银行基层经营单位中,可能也存在共性的问题。本文能为存在共性问题的商业银行基层单位提供借鉴。
武怡娟[6](2020)在《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研究 ——以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为例》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举办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曾提出过要把防止返贫这一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于2020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中明确指出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精准脱贫、防止返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不断改进精准扶贫的措施,使脱贫工作再上新台阶;更要多措并举提高脱贫质量,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明确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精准扶贫作为一项社会全员参与的伟大工程,商业银行在其中也担负了一定的政治任务;同时,在这种关键时刻,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无疑成为了脱贫工作不可缺少的强心剂,肩负着不可推脱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河北省革命老区行唐县辖内现有商业银行与其精准扶贫工作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为主要目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论述了精准扶贫、金融支持的含义、相关模式与理论基础,同时分析了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现状分析,对河北省行唐县金融扶贫及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商业银行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运行不畅、政策激励不足、缺乏有效创新和有效保障欠缺、缺乏有力支撑等方面展开研究;第五部分,建立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及政策建议,主要从商业银行扶精准贫的支撑体系、引导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五个方面提出构建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盛鹏程[7](2020)在《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的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更与民生领域息息相关。农业是巩固并强化社会生产力的基础要素。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更是农业大国,各级政府对当地农耕经济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倍的关注。通过对中国发展史的了解可发现,农业对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我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进程,让“三农”经济真正步入可持续稳定发展正轨。在新形势下,我党及各级政府对金融经济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落地。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与使命落在了农业银行的身上,通过投入诸多的金融资源,为三农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农行A支行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创新手段、搞活机制,持续增强“三农”金融服务能力,让更多农户感受到新时代农行服务“三农”产品的便利,真正发挥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作用。但是从实际效果的层面来说,虽然近几年农业银行无论从贷款规模、亦或是贷款业务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显着增多,特别是涉农贷款最为凸显。假若不对这些问题予以高倍的重视,尽快研制解决方案,必会对农业银行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影响,降低支农成效,最终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首先确定了研究对象,即农业银行A支行惠农e贷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随后采用各种渠道对涉及本文研究主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案例支行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现状描述,二是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基本能够反映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的现状。其次,根据调查问卷反映的结果和实际经营过程中总结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具体成因,包括农业银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服务问题及成因、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产品问题及成因以及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最后从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服务水平、充分挖掘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需求和强化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视角提出解决农业银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的对策。提高服务水平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宣传,深化信贷队伍建设和重视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强化风险管理内容包括严格客户调查准入、建立乡村振兴带头人信息建档检查评估体系和严格加强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产品贷后管理。通过上述解决农业银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为A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也希望可以为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的日益增长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李怡飒[8](2020)在《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高,不断涌现的小微企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的小微企业数量占据所有企业总量的90%以上。发展到今天,大经济环境下的小微企业,却依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面临着生存压力比较大、流通资金少、融资难等问题,使其无法快速成长,为了扩大规模,不得不经常性发生借贷。由于小微企业本身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各地的金融机构为了压降不良贷款率,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不贷或少贷,导致一大批优质的小微企业客户也被拒之门外。小微企业融资难,其源头就是风险难以控制,商业银行最关心的是能否按时收回贷款,一旦贷款无法收回,即使银行收取再高的利息,也难以覆盖贷款本金损失。G银行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支持小微企业,G银行N分行作为G银行的二级分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使得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也不断加大,控制风险成为G银行N分行目前发展运营的主要抓手。本文对G银行N分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访谈的形式介绍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规模、风险控制现状,同时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梳理了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组织构架、控制制度以及控制流程。针对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控制中的出现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市场变化不敏感、内控机制不完善、担保方式单一产品创新不够等问题,结合G银行N分行的实际情况,从信用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控制、市场风险控制、担保风险控制四个方面提出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改进措施,具体有:1)健全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加强信用风险全流程控制;2)利用信贷组合分散市场风险、降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成本;3)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组织构架、成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团队、制定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制定科学合理奖惩制度;4)完善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创新产品优化担保结构、健全风险化解体系。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希望能帮助G银行N分行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中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持续完善和改进,进而提高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保全资产的质量,更好地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
马薇[9](2020)在《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近十年间,与小微企业有关的研究热度一直不减,因为小微企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在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之路十分坎坷,处处充满了荆棘,融资成为根本性问题。近年来,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让无数小微企业看到了希望,我国将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出现重大转机。各银行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在控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前提下,适时的调整自身的信贷政策,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并使小微企业的业务成为本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当前各银行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研究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贷款风险识别、贷款风险度量和贷款风险防范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宏观背景;其次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为识别出更多会对贷款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在量化的基础上用相关系数来描述贷款风险,将贷款风险具象化,从而更加具体直观的去分析和控制信贷风险;最后从B支行的信贷政策、信贷风险、授信模式展开分析,主要对现在针对小微企业的授信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以Q企业为例子,探讨小微企业的信贷运行模式和风险点,从实际出发,结合研究分析提出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瓶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分析,为解决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道路。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对其他银行普惠金融大的政策环境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郭璟琦[10](2020)在《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利润高、资产雄厚的企业群体,集团客户一直都是各个行业的领先者。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逐渐从单一企业演变成企业集团,通过设立子公司、合并、收购和其他扩大业务范围的方式,实现集团的业务日益多元化,子公司遍及全国或世界各地。在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业务中,集团客户的信贷审批主要取决于交易的审查和批准,而交易审查人员又偏向于同业银行的授信情况。这种情况下,仅了解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大量客户是不够的,很容易忽略行业和政策风险,甚至为了完成银行自身的规模和收益指标而放宽授信标准。近年来,集团客户债务危机频发不断,且债务风险呈现出连锁性和突发性,这反映了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把控方面的薄弱。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加强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的管理,是保证银行业信贷资金安全和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对集团客户进行了识别和界定,分析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的分类,并挖掘产生风险的原因。文章以风险管理新理论为理论框架,对C银行的集团客户授信客户组成、授信业务情况及当下对于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深入挖掘C银行在战略目标、治理和文化、流程执行、审阅与修订、信息沟通等亟需改进的方面,最后根据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强化集团客户额度授信的风险管理工作。
二、组织辖内支行开展信贷工作的做法与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织辖内支行开展信贷工作的做法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L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 |
2.2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独有特征 |
2.3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L农商银行发展概况 |
3.2 L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现状 |
3.3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3.1 L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流程分析 |
3.3.2 L农商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分析 |
3.3.3 L农商银行信贷文化建设分析 |
3.3.4 L农商行信贷业务常见违规操作分析 |
3.3.5 国家特定政策下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呈现特点 |
3.4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
4.1 影响L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的管理关键因素 |
4.2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内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5.1 民丰农商银行 |
5.1.1 “三台六岗”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5.1.2 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
5.1.3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 |
5.2 路桥农商银行 |
5.2.1 精细化信贷流程管理 |
5.2.2 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 |
5.2.3 深推百晓普惠金融,坚定不移服务乡村振兴 |
5.3 经验启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改进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建议 |
6.1 建立完善L农商行内部控制体系,加大执行力度 |
6.2 构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
6.3 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风险缓释能力 |
6.4 建设零售类贷款“四个中心” |
6.4.1 营销调查中心 |
6.4.2 风险审查审批中心 |
6.4.3 放款中心 |
6.4.4 贷后检查中心 |
6.5 完善信贷文化,提升风险防御能力 |
6.6 加强自我消化能力,抵抗政策风险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强监管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识别的研究 |
1.3.2 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因素的研究 |
1.3.3 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的研究 |
1.3.4 对金融监管相关要求的研究 |
1.3.5 总体评价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基本内容 |
2.1.1 个人住房贷款的概念及分类 |
2.1.2 个人住房贷款的特征 |
2.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基本内容 |
2.2.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 |
2.2.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类型 |
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预期收入理论 |
2.3.3 理性违约与被动违约理论 |
2.3.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4 小结 |
第3章 我国金融监管变化趋势及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 |
3.1 金融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
3.1.1 金融监管政策变化情况 |
3.1.2 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展望 |
3.2 强监管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 |
3.2.1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3.2.2 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4章 强监管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现状分析 |
4.1 信用风险分析 |
4.1.1 借款人信用风险 |
4.1.2 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 |
4.2 操作风险分析 |
4.2.1 业务流程中的风险 |
4.2.2 人员管理中的风险 |
4.2.3 系统操作中的风险 |
4.3 市场风险分析 |
4.3.1 房价波动的风险 |
4.3.2 利率调整的风险 |
4.3.3 同业竞争的风险 |
4.4 其他风险分析 |
4.4.1 流动性风险 |
4.4.2 法律风险 |
4.5 小结 |
第5章 强监管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 |
5.1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 |
5.1.1 Z银行济南分行简介 |
5.1.2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资产质量情况 |
5.2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措施 |
5.2.1 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
5.2.2 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
5.2.3 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
5.2.4 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
5.3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5.3.1 房地产项目准入参差不齐 |
5.3.2 对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无法有效核实 |
5.3.3 员工尽责审查流于形式 |
5.3.4 员工出现道德风险违规放贷 |
5.3.5 不良处置进展缓慢 |
5.4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4.1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 |
5.4.2 对房地产市场分析不足 |
5.4.3 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健全 |
5.4.4 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 |
5.4.5 风险应对机制不健全 |
5.4.6 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滞后 |
5.5 具体业务案例 |
5.5.1 一手住房贷款案例 |
5.5.2 二手住房贷款案例 |
5.6 小结 |
第6章 强监管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
6.1 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研判 |
6.1.1 建立房地产行业风险预警系统 |
6.1.2 建立政府-房地产企业-银行三方信息共享平台 |
6.2 加强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防控 |
6.2.1 加强准入名单管理 |
6.2.2 加强项目全流程跟踪 |
6.3 优化风险管理手段 |
6.3.1 优化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 |
6.3.2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
6.3.3 优化风险评价模型 |
6.3.4 加强对第三方的管理 |
6.4 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
6.4.1 优化整合贷后监测系统 |
6.4.2 加强抵押物管理 |
6.4.3 加快清收进度 |
6.5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
6.5.1 加强监管政策的传导 |
6.5.2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
6.5.3 优化客户经理考核 |
6.6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内涵 |
2.1.1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概念 |
2.1.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3章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概况 |
3.2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信贷业务开展与风险管理概况 |
3.2.1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信贷业务开展现状 |
3.2.2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流程现状 |
3.2.3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管理 |
第4章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4.1 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 |
4.2 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执行不足 |
4.3 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
4.4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不足 |
第5章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
5.1 健全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 |
5.1.1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审批与决策机制 |
5.1.2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机制 |
5.1.3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退出机制建设 |
5.2 全面提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的执行力度 |
5.2.1 做好贷前考查真实、全面 |
5.2.2 加强贷中审批严格及手续完善 |
5.2.3 加强贷后检查力度 |
5.3 健全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5.3.1 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 |
5.3.2 加强员工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 |
5.3.3 健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
5.4 提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力度 |
5.4.1 提升对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的重视程度 |
5.4.2 加强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部门建设 |
5.4.3 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投入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P银行H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路线图 |
1.5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概述 |
2.1.1 中小企业(SME)贷款风险定义 |
2.1.2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含义 |
2.1.3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 |
2.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重要理论介绍 |
2.2.1 全面风险控制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性理论 |
3 P银行H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现状 |
3.1 H分行基本概况 |
3.1.1 H分行基本情况介绍 |
3.1.2 H分行中小企业贷款情况分析 |
3.1.3 H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因素分析 |
3.2 H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介绍 |
3.2.1 贷前调查阶段 |
3.2.2 贷中审查阶段 |
3.2.3 贷后检查阶段 |
3.3 H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体系介绍 |
3.3.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3.2 风险控制岗位及部门职责 |
3.3.3 风险控制指标的设置介绍 |
3.3.4 现有的风险控制方式 |
4 P银行H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
4.1 贷前调查不全面 |
4.2 贷中审查不能把控实质风险 |
4.3 贷后检查流于形式 |
4.4 风险预警机制较为落后 |
4.4.1 风险预警指标较少 |
4.4.2 预警方式落后 |
4.4.3 预警信息的传递沟通不顺畅 |
4.5 本章小结 |
5 P银行H分行风险控制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
5.1 贷款流程缺乏制度约束力 |
5.2 缺乏风控关键岗位及人员能力不足 |
5.3 风险预警机制重视程度不够 |
5.3.1 风险预警系统执行不到位 |
5.3.2 风险预警控制部门配合不协调 |
5.4 本章小结 |
6 P银行H分行风险控制的提升策略 |
6.1 提升H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策略方案 |
6.1.1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体系遵循原则 |
6.1.2 加强规范中小企业贷款流程 |
6.1.3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组织架构 |
6.1.4 健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
6.2 策略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6.2.1 完善全流程风控制度的保障 |
6.2.2 增加专业风控队伍人员保障 |
6.2.3 提高风控绩效考核激励的保障 |
6.3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及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工商银行Y分行内控评价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综述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1.1 内部控制定义 |
2.1.2 内部控制要素 |
2.1.3 内部控制原则 |
2.2 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理论 |
2.3 内部控制优化监管要求 |
3 工商银行Y分行内控评价现状 |
3.1 工商银行Y分行概况 |
3.1.1 组织架构 |
3.1.2 人员结构 |
3.2 内控评价方法 |
3.2.1 内控评价模型 |
3.2.2 过程评价 |
3.2.3 效果评价 |
3.2.4 限制性评价 |
3.3 内控评价步骤 |
4 Y分行内控评价结果及内控问题分析 |
4.1 内控评价结果 |
4.1.1 Y分行内控评价结果 |
4.1.2 支行内控评价发现问题 |
4.2 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内控失效分析 |
4.2.1 假存单案件内控失效分析 |
4.2.2 表表外业务重大风险事件内控失效分析 |
4.2.3 职务侵占罪案件内控失效分析 |
4.3 内部控制问题 |
4.4 内部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
5 Y分行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1 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
5.1.1 创新内控评价过程 |
5.1.2 制定履职考核办法 |
5.1.3 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
5.1.4 建设“1+6+N+”反洗钱组织架构 |
5.2 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
5.2.1 提升内控评价质效 |
5.2.2 强化指导督促 |
5.2.3 加大技术手段的运用 |
5.2.4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
5.2.5 强化合规文化建设 |
5.3 抓实问题整改和追责 |
5.3.1 抓实问题整改 |
5.3.2 严肃问责处理 |
5.4 强化内控制度执行 |
5.4.1 提高案防分析会议质量 |
5.4.2 规范行政问责流程 |
5.4.3 改进员工异常行为排查 |
5.4.4 开展专项问题治理 |
5.5 强化“三道防线”案防机制建设 |
5.5.1 强化“第一道防线”建设 |
5.5.2 强化“第二道防线”建设 |
5.5.3 强化内部审计问题整改 |
5.6 加强内控队伍建设 |
5.6.1 选拔内控管理后备 |
5.6.2 改善专业队伍结构 |
6 结论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研究 ——以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2.1 理论意义 |
1.1.2.2 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2.1 精准扶贫概念 |
1.2.2.2 关于金融精准扶贫模式 |
1.2.2.3 关于商业银行支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
1.2.2.4 关于商业银行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
1.2.2.5 关于商业银行扶贫扩大脱贫效果 |
1.2.2.6 关于构建脱贫长效机制的研究 |
1.2.2.7 关于商业银行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
1.2.3 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2.1 文献研究法 |
1.3.2.2 实地调研法、数据分析法相结合 |
1.3.2.3 归纳总结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相关理论 |
2.1 精准扶贫理论 |
2.1.1 精准扶贫内涵 |
2.1.2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2.2 金融支持相关理论 |
2.2.1 金融排斥理论 |
2.2.2 普惠金融理论 |
2.2.3 金融支持模式 |
2.2.3.1 商业银行金融支持 |
2.2.3.2 开发性金融支持 |
2.2.3.3 共享金融支持 |
2.3 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
2.3.1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概念 |
2.3.2 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
第三章 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
3.1 行唐县金融扶贫概况 |
3.1.1 行唐县农村金融发展概况 |
3.1.2 金融扶贫参与主体 |
3.1.3 金融扶贫产品 |
3.2 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现状 |
3.2.1 行唐县各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现状 |
3.2.1.1 中国农业银行行唐县支行精准扶贫现状 |
3.2.1.2 行唐利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精准扶贫现状 |
3.2.1.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唐县支行精准扶贫现状 |
3.2.1.4 行唐县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精准扶贫现状 |
3.2.2 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特点 |
第四章 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运行不畅 |
4.1.1 扶贫体系不健全 |
4.1.2 成本收益不匹配 |
4.1.3 政、银、保协调不畅 |
4.2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政策激励不足 |
4.2.1 财政薄弱 |
4.2.2 政策激励不够 |
4.3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缺乏有效创新 |
4.4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有效保障欠缺 |
4.4.1 扶贫贷款“收得回”难以保障 |
4.4.2 风险补偿机制滞后 |
4.5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缺乏有力支撑 |
4.5.1 信息系统不完善,金融扶贫难精准 |
4.5.1.1 对扶贫对象识别模式不精准 |
4.5.1.2 信息采集数据需经多次重复验证 |
4.5.1.3 农村金融主体参与度低 |
4.5.1.4 贫困信息未能实现共享 |
4.5.2 县域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
4.5.3 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
4.6 小结 |
第五章 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
5.1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内容 |
5.2 构建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运行机制 |
5.2.1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
5.2.2 发展涉农保险,防止农户返贫 |
5.3 政策引导,完善政府引导机制 |
5.3.1 拓宽扶贫融资渠道,整合扶贫资金 |
5.3.2 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打造扶贫名片 |
5.4 金融创新,构建精准扶贫动力机制 |
5.4.1 推动金融技术创新,提高金融业劳动生产率 |
5.4.2 推进金融扶贫模式创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
5.4.3 开展信贷机制创新,形成地方特色扶贫 |
5.5 巩固成效,构建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
5.5.1 建立精准扶贫反馈制度 |
5.5.2 建立精准脱贫考核机制 |
5.6 建立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支撑体系 |
5.6.1 不断精进,实现精准扶贫信息管理 |
5.6.1.1 细化建档立卡工作,精准识别及退出 |
5.6.1.2 搭建信息完备的大数据平台 |
5.6.1.3 精准确定帮扶措施 |
5.6.2 补足短板,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5.6.2.1 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
5.6.2.2 加快金融扶贫政策的宣传普及 |
5.6.3 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定义及功能 |
一、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定义 |
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功能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三章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供给现状 |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A县农村经济发展 |
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产品设计介绍 |
三、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供给情况 |
第二节 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情况调查 |
一、样本基本情况 |
二、总体贷款情况统计 |
三、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意愿的统计 |
四、需求主体的信贷资金来源 |
五、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的用途 |
六、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金额需求 |
七、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满意度分析 |
第四章 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服务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信息建档难以批量化、程序化 |
二、客户经理工作不专业 |
三、申请到用信周期过长 |
第二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产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三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信息建档不够准确 |
二、信贷风险监管体系有待改进 |
三、贷后风险管理水平低 |
第五章 解决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的对策 |
第一节 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业务服务水平 |
一、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宣传 |
二、深化信贷队伍建设 |
三、重视先进技术手段运用 |
第二节 充分挖掘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需求 |
第三节 强化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 |
一、严格客户调查准入 |
二、建立乡村振兴带头人信息建档检查评估机制 |
三、严格加强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产品贷后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研究调查表 |
致谢 |
(8)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框架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
2.1.1 小微企业的概念划分 |
2.1.2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
2.1.3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特征 |
2.2 信贷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2.2.1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信贷配给理论 |
2.2.4 内部控制理论 |
2.3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类型与控制方法 |
2.3.1 信用风险及其控制 |
2.3.2 市场风险及其控制 |
2.3.3 操作风险及其控制 |
2.3.4 担保风险及其控制 |
3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与风险现状 |
3.1 G银行N分行发展简介 |
3.2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 |
3.2.1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规模 |
3.2.2 G银行N分行不良贷款情况 |
3.3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及控制现状 |
3.3.1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主要风险 |
3.3.2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4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问题分析 |
4.1 内部访谈 |
4.2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
4.2.2 市场变化不敏感 |
4.2.3 内控机制不完善 |
4.2.4 担保方式单一产品创新不够 |
4.3 本章小结 |
5 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改进措施 |
5.1 信用风险控制 |
5.1.1 完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
5.1.2 加强全流程信用风险控制 |
5.2 市场风险控制 |
5.2.1 利用信贷组合分散市场风险 |
5.2.2 降低小微企业市场风险控制成本 |
5.3 操作风险控制 |
5.3.1 建立专门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组织架构 |
5.3.2 成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团队 |
5.3.3 制定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流程 |
5.3.4 建立完备的奖惩制度 |
5.4 担保风险控制 |
5.4.1 完善贷款担保信用体系 |
5.4.2 创新产品优化担保结构 |
5.4.3 健全风险化解体系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9)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2.1 中国银行B支行概况 |
2.2 普惠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概况 |
3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3.1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外部影响因素 |
3.2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3.3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内外部影响因素总结 |
4 中国银行B支行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析 |
4.1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风险种类 |
4.2 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度量 |
4.3 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
5 中国银行B支行普遍存在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以Q企业为例 |
5.1 小微企业Q基本情况 |
5.2 Q企业在B支行授信流程分析 |
5.3 B支行对小微企业Q的信贷风险分析 |
5.4 中国银行B支行普遍存在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
6 促进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
6.1 加强贷前准入机制 |
6.2 完善评级系统 |
6.3 风险缓释并重 |
6.4 做好内部管理工作 |
6.5 规范贷后管理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集团客户及授信的相关定义 |
2.1.1 集团客户的定义及分类 |
2.1.2 集团客户的特点 |
2.2 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分类 |
2.2.1 关联交易风险 |
2.2.2 集团客户多元化经营产生的风险 |
2.2.3 过度授信风险 |
2.2.4 信息不透明风险 |
2.2.5 集团客户的道德风险 |
2.3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产生的原因 |
2.3.1 集团客户的隐蔽性 |
2.3.2 企业试图延缓风险暴露 |
2.3.3 集团客户经营风险的突发性 |
2.3.4 集团企业信贷投放过于集中 |
2.4 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银行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现状 |
3.1 C银行的授信情况 |
3.1.1 C银行的基本介绍 |
3.1.2 C银行的授信业务情况 |
3.2 C银行的授信风险防范原则 |
3.2.1 坚持统一授信原则 |
3.2.2 坚持适度授信原则 |
3.2.3 坚持相互配合原则 |
3.3 C银行的集团授信风险管理现状 |
3.3.1 治理和文化方面 |
3.3.2 战略和目标设定方面 |
3.3.3 执行方面 |
3.3.4 审阅与修订方面 |
3.3.5 信息、沟通与报告方面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治理和文化存在问题 |
4.1.1 风险管理文化环境未构建全面 |
4.1.2 授信人员专业化不足 |
4.2 战略和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 |
4.3 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1 贷前调查未充分识别风险 |
4.3.2 风险评估忽略行业因素 |
4.3.3 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
4.4 审阅与修订存在的问题 |
4.4.1 监督检查力度不足 |
4.4.2 风险预警机制尚需完善 |
4.5 信息、沟通与报告存在的问题 |
4.5.1 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
4.5.2 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
4.6 风险案例解析 |
4.6.1 忽略行业因素的风险案例 |
4.6.2 贷前调查不充分引发的风险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
5.1 加强风险管理治理和文化建设 |
5.1.1 提升重视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
5.1.2 改进对专业人员的考核和培训 |
5.2 调整战略定位,更新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
5.3 全面做好执行工作 |
5.3.1 完善贷前调查系统 |
5.3.2 加强行业分类的客户准入 |
5.3.3 贷后检查落实到位 |
5.3.4 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水平 |
5.4 加强风险预警和监督 |
5.4.1 风险预警系统升级 |
5.4.2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
5.5 建立行内外信息沟通机制,着力建设信贷系统 |
5.5.1 建立行内外信息沟通机制 |
5.5.2 信贷系统建设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组织辖内支行开展信贷工作的做法与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L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张旭东.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强监管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D]. 刘璐.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李永征.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P银行H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D]. 柴志爽.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5]工商银行Y分行内控评价及优化研究[D]. 徐蓉.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6]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研究 ——以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为例[D]. 武怡娟.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7]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研究[D]. 盛鹏程.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 [8]G银行N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 李怡飒.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6)
- [9]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马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10]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D]. 郭璟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信贷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