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平肝熄风药——天马

十、平肝熄风药——天马

一、十、平肝熄风药——天麻(论文文献综述)

王笑冉,郑攀,孙世杰[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抽动障碍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抽动障碍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抽动障碍的专利复方,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采用SPSS 21.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复方用药规律。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筛选核心药物活性成分、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名称标准化。通过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绘制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对相关键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共收集专利复方93个,涉及中药243味,主要为平肝熄风药和补虚药;频次排名前5的药物是天麻、白芍、钩藤、茯苓、石菖蒲;分析得到16个核心药对、5类药物组合。筛选出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79个、作用靶点372个,疾病靶点1259个,交集靶点137个。GO分析得到化学突触传递、离子传输等20个生物学过程,突触前膜、囊泡内腔等6个细胞组分,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受体配体活性等12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得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AMP信号通路等12条信号通路。结论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抽动障碍以平肝熄风为核心,兼顾补肝肾之虚,核心药物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抽动障碍。

樊雪鸣,王柳丁,申伟,张允岭[2](2021)在《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用药规律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平台对现代文献中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的方药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为TTH的中药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共7个国内外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TTH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软件对方药信息进行提取,采用R语言对中药使用频次、相关性、关联度和聚类等方面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共提取出中药治疗TTH的306首经验方药,中药共238味,频次共3187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依次为川芎、白芍、柴胡、甘草、当归和白芷,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20味药对组合多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形成以川芎、白芍、柴胡和当归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中药治疗TTH以川芎、白芍、柴胡和当归为核心药物组方,在此基础上加入针对风、火、痰、虚、瘀等致病因素的相应中药,临床可取得较好疗效。建议后续研究应更多关注TTH的核心药物组方,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为TT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杨秉翰[3](2021)在《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根据王彦主任临床治疗室性室性早搏的中药处方,将处方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尽可能直观的呈现出导师对室性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经验方的拟定,可为后期的临床研究提供用药依据,结合导师临床辩治思路,分析导师对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通过使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4”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王彦主任医师门诊,治疗以中药汤剂治疗手段为主的室性早搏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共115人,收录其临床处方。使用数据挖掘对纳入处方进行数据分析,统计高频药物,分析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三方面的组方经验和用药特色,讨论总结此病的诊疗思路。通过使用“SPSS Statistics 24”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门诊和病房内,符合室性室性早搏的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片,一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方300ml,早晚两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对于患者治疗前后中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和疗效,通过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一: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患者中以女性居多,患者年龄大多集中于24—60岁期间,发病高峰期时间从7月开始上升至12月为最多到1月逐渐回落,二十四节气里首诊人数以大雪、小雪、冬至、寒露节气为多。高频药物:前20位由高到低依此为川芎、丹参、茯苓、龙骨、牡蛎、赤芍、茯神、柏子仁、红花、首乌藤、天麻、酸枣仁、黄柏、黄芩、砂仁、珍珠母、白术、党参、黄芪。药物分类中常用以安神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行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导师治疗室性早搏善用寒、温、平性药物,药物中以苦、甘、辛味药物为常用药味,归经中以肝、胃、心、脾、肾经尤为常见。常用药物配伍:瓜蒌—薤白;天麻—钩藤;茯苓—泽泻;龙骨—牡蛎;黄柏—知母;砂仁—沉香;白芷—细辛;半夏—陈皮;茯神—酸枣仁;川芎—丹参—赤芍—红花。聚类新处方为:处方1:龙骨、牡蛎、珍珠母、紫石英、柏子仁、莲子心;处方2:党参、白术、茯神、黄芪、当归、首乌藤、合欢皮、酸枣仁、远志;处方3:玄参、太子参、五味子、甘草;处方4:瓜蒌、薤白、小通草、赤芍、红花、川芎、丹参、全蝎、浮小麦;处方5:天麻、钩藤、牛膝、黄柏,半夏、茯苓、陈皮、薏苡仁;处方6:砂仁、沉香、香附、白芍、黄连、延胡索、柴胡。研究二:一般患者资料中,性别、年龄均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中医证候比较:(1)中医证候单项积分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于胸闷、气短、头晕的证候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头晕、口干渴(p>0.05),对于上述证候治疗效果不显着;治疗组对于头晕(p<0.05)、心悸、胸闷、乏力、气短、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口干渴(p>0.05),差异显着,表明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治疗组对于除头晕以外的证候均有明显的改善。(2)中医证候总积分和疗效中,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值为3.51,总有效率为46.7%;治疗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值为12.37,总有效率为80.0%。治疗后总积分(p<0.0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比较(1)室性早搏总次数比较中,两组均对室性早搏总次数有着改善(p<0.05),对比室性早搏减少次数值,对照组为871.19次,治疗组为1648.81次,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室性早搏次数疗效比较中,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为86.7%,说明治疗组对于室性早搏次数的减少更具疗效。研究结论:1.导师对于女性患者多以疏肝养血为主;60岁前多以补脾,此后多以补益肝肾为主;根据季节气候变化随证加减,体现导师因时治宜的诊疗思路,多以温阳,化饮,散寒,润燥之品,兼顾运化痰浊、活血化瘀之效。2.常用安神药为龙骨、茯神,清热药为黄芩、赤芍;补虚药为党参、白术,活血化瘀药为川芎、丹参,平肝熄风药为牡蛎、天麻,行气药为陈皮,利水渗湿药为茯苓。寒性、温性、平性为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五味中以苦味、甘味、辛味药物为常用药味,以肝经、胃经、心经、脾经、肾经为常见药物归经。归纳出新处方的功效为:处方1为镇心安神,清降心火之功;处方2为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功;处方3为养阴生津之功;处方4为通阳化浊,活血化瘀之功;处方5为运脾化湿,平抑肝阳之功;处方6为疏肝理气,理气和中之功。2.临床观察中,通过对于自拟方的运用,治疗后中医证候中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口干渴均有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明显减少室性早搏的次数,具有改善疾病的证候和减少早搏次数的疗效,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导师治疗室性早搏的诊疗特色: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以五脏论治;清热解毒;祛瘀化痰同治。

吕熙庭,伍大华[4](2021)在《鸡血藤及其复方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规律》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鸡血藤及其复方在治疗脑病中的配伍规律,为脑病治疗中应用鸡血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古今名家含有鸡血藤的脑病治疗经验集33首方、综合性医书脑病治疗验方88首,并对121首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Statistic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21首纳入处方中,涉及药物256种,其中补虚药使用频率高达27.23%,活血化瘀药23.35%,平肝熄风药9.97%,清热药7.92%,解表药6.51%,祛风湿药6.51%,安神药5.04%,反映了脑病治疗方中同鸡血藤配伍的药物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清热药、解表药。将具体配伍药物予以聚类分析可归纳为六类:第一类:鸡血藤;第二类:川芎、当归、黄芪;第三类:地龙、丹参、赤芍、白芍;第四类:牛膝、熟地黄;第五类:红花、甘草、茯苓、天麻、生地黄,其余为一类。由此可以直观的得出各类药性的药物同鸡血藤配伍的高频率代表。结论:依据以上结果得出鸡血藤能够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养血安神,配伍补虚药以培元化瘀,配伍活血化瘀药以协同增效,配伍平肝熄风药以熄风活血,配伍清热药以清神静脑,配伍解表药通窍散邪的结论,以便在临床脑病治疗中依据具体证侯选择合适的配伍药物。

王吉琳[5](2021)在《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评估的分析研究》文中认为锌(Zn)、铁(Fe)、铜(Cu)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和生物体中。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经一系列体内过程,使每日摄入量与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当微量元素过载或缺乏时,都会引起相关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例如,铁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时,会发生缺铁性贫血;长时间、大剂量补充锌元素,会导致中毒反应的发生;当脑组织中的铜过载时,会出现帕金森综合症病(PD)等神经系统疾病。因此,选择一种准确、灵敏、便捷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显得十分重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因其检测成本低、分析速度快、普适性强等优点,大量运用于相关研究中。本文合成了锌离子荧光探针——2-羟基萘甲醛缩邻苯二胺(探针HL),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探针在p H为7.0,浓度为10m M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能分别与Zn2+、Fe2+、Cu2+以1:1的比例快速络合,其中,HL-Zn2+络合物在408nm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HL-Fe2+络合物在337nm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HL-Cu2+络合物在422nm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颜色均有不同程度加深。接着,通过一系列方法学考察,建立了一种检测新方法能准确测定Zn2+、Fe2+、Cu2+三种金属离子的含量。当有竞争离子共存时,探针HL能特异性识别Zn2+、Fe2+、Cu2+,其检测限分别为13.89n M、14.42n M、11.41n M,比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Zn2+、Fe2+、Cu2+的最大允许量还小数千倍,灵敏度较好。在上述方法学的基础上,将已知量的Zn2+溶液加至中药水煎液中,利用紫外-分光光度(UV-Vis)法,测定外加Zn2+溶液前后,中药水煎液中所含游离态Zn2+的量,计算Zn2+的回收率。游离态Fe2+、游离态Cu2+的回收率测定方法与之相同。回收率与中药水煎液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负相关。回收率越高,则中药水煎液对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越弱。据此,评估了106味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三种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丁香、地榆、五味子、八角茴香、火麻仁、女贞子、枸杞子、西洋参、川芎、海金沙、月季花、三棱、桑葚、党参、川贝母、大青叶、白术、黄精、秦艽、百合、北沙参、决明子、生地黄共计23味中药,对Zn2+具有强络合能力;泽泻、熟地黄、秦艽、地龙、白芍共计5味中药,对Fe2+具有强络合能力;益智仁、天麻共计2味中药对Cu2+具有强络合能力。该方法准确、可靠,易于操作与推广使用,一方面可用于促进目标金属离子的排出;另一方面为阐明目标金属所致的相关疾病奠定了研究基础。

陈助明[6](2021)在《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中风病风火上扰证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分析出中风病风火上扰证的用药规律,并比较古今用药规律的异同,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中风病风火上扰证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方法:古代文献检索《中华医典》(单机版,V5.0)中用于治疗中风病风火上扰证的方剂;现代文献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 Fang Data,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维普)中1986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医药治疗中风病风火上扰证的文献。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为古今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再以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检索《中华医典》(单机版,V5.0)中用于治疗中风病风火上扰证的方剂168首,其中包含中药205味,共涉及20个中药类别,累计用药频次达到1852次。其中,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甘草、防风、羚羊角、当归、天麻、川芎、白芍、人参、菊花、钩藤;使用频次前3位的中药类别依次是平肝熄风药、解表药、清热药。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聚类组。当同时符合最小支持度为15%且最小置信度为75%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8条药对关联规则、13条3味药组关联规则、2条4味药组关联规则。检索现代文献共计578篇,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25篇,囊括方剂134首;共包含中药136味,涉及17个中药类别,累计用药频次达1382次。其中,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钩藤、天麻、牛膝、黄芩、大黄、石决明、白芍、栀子、地龙、水蛭;使用频次前3位的中药类别依次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组。当同时符合最小支持度为23%且最小置信度为80%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6条药对关联规则、13条3味药组关联规则、4条4味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现代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针对中风病风火上扰证的中医药治疗主要以平肝熄风,清热泻火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搭配破血化瘀、开窍醒神等治法进行选方用药。在治疗中风病风火上扰证的过程中应注意养阴生津,同时可以合理使用补虚药以治本。古代用药规律与现代基本一致,但其较现代而言更注重解表药物的使用。

吴琼[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风药”用药规律》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病案,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喜奎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张喜奎教授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治疗慢性肾炎常用的“风药”、常用的治法、常用的药对、常用的联合用药等规律,能更好总结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特色。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导师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炎病案进行全面收集,按照统一格式整理,运用Mir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以及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病案,200诊次,性别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上,41岁到50岁以及31到40岁发病率较高;使用频率大于5.00%的药物有53味,为本研究的常用药物。根据本研究纳入的风药范围及类型,本研究常用风药为22味,前10位的药物分布为:白鲜皮、蝉蜕、麻黄、地肤子、牡蛎、桑寄生、连翘、钩藤、天麻、赭石。常用的治法有祛风解表法、平肝熄风法、祛风解毒法、祛风湿法、补肾祛风法、搜风通络法、祛风理气法。主要的药物组合有麻黄与杏仁,麻黄与连翘,柴胡与黄芩,白鲜皮与三七,山药与钩藤、天麻与钩藤,牡蛎与石决明,蝉蜕、白鲜皮与地肤子。聚类得到四组核心处方分为为:第一组药物:麻黄、五味子、苦杏仁、茯苓、泽泻、大腹皮、陈皮、连翘、白鲜皮、蝉蜕。第二组药物:黄芪、女贞子、墨旱莲、牛膝、三七、芡实、茯苓、白茅根、白鲜皮、蝉蜕。第三组药物:黄芪、女贞子、墨旱莲、牛膝、茯苓、白茅根、麻黄、五味子、苦杏仁、白鲜皮、蝉蜕、地肤子。第四组药物: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黄芪、天麻、钩藤、牡蛎、赭石、珍珠母、石决明。结论:慢性肾炎多由内、外二因引起的以肺、脾、肾三脏亏虚,肝气郁结为本,风、湿、瘀、毒等病理产物堆积为标的疾病。用药上多以寒味药清热解毒,甘味药扶助正气,辛味药祛邪解表、调畅气机;药物多归肾、肝、肺三经;药类上多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风药常用药味高达22味,所占比例大,风药多使用祛风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搜风通络药、祛风湿药、补肾祛风药。处方上,根据六经辨证以确立处方用药,风邪首犯太阳,以宣肺祛风为主,予麻杏味甘汤;太少阴合病,风邪内伏,以扶正祛邪为主,予黄芪二至丸加减;脏腑亏虚,内风久稽,极易引动外风侵袭,在扶正祛邪的同时内外风共解,予黄芪二至丸合麻杏味甘汤;少阴肾水不足,厥阴肝风内动,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为主,予芪麻地黄汤。

盛世杰[8](2021)在《基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收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病例信息资料,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使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候和用药频数进行分析,利用SPSS 22.0对进行系统聚类,利用SPSS Modeler18.0的Apriori算法和神经网络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以男性为主,占总人数的28.51%。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发病比例为2.5:1。50岁到69岁年龄段的脑出血发病率最高,达到总人数的59.09%。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现频次最多的中医证候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味中药是大黄、水蛭、瓜蒌、三七、石菖蒲、蒲黄、钩藤、龟甲、半夏、枳实。使用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四类:分别是通腑药配伍活血药、化痰药、平肝潜阳药和“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方。使用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多以活血化瘀药、泻下药、化痰药和平肝息风药间的互相配伍为主。使用神经网络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为石菖蒲、水蛭、三七、龟甲、瓜蒌、虻虫、大黄、蒲黄。结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中重视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使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用药多遵循化痰通腑、平肝潜阳和“破血化瘀,填精补髓”的治法,以活血药、化痰药、通腑药和平肝潜阳药间的配伍为主。

蔡晓湄[9](2021)在《天蚣逍遥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天蚣逍遥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一般指标、疗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评价“天蚣逍遥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来源于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符合入组标准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予天蚣逍遥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单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头痛积分、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刻度等疗效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肝肾功能、心电图作为安全性指标,评价“天蚣逍遥汤”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90例,83例完成临床观察,其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脱落率为7.78%。2.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程、头痛程度、先兆性偏头痛和非先兆偏头痛构成、头痛积分、疼痛视觉模拟刻度、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积分、单项中医症状分布、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从19.71±5.85降至6.95±4.80,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从20.05±5.97降至11.10±7.2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示:观察组92.86%,对照组75.6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头痛积分情况:治疗后,两组的头痛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头痛积分从13.90±3.59降至6.45±4.45,对照组头痛积分从14.12±3.61降至8.68±5.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2.86%,对照组73.1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疼痛视觉模拟刻度情况:治疗后,两组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从76.81±14.60mm降至28.67±19.18mm,对照组从77.44±14.27mm降至42.34±26.86m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积分情况:治疗后,两组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从46.31±12.21升至77.33±12.68,对照组从46.22±12.86升至68.15±16.9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正常且未见异常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天蚣逍遥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能明显降低头痛程度,缓解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天蚣逍遥汤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都书樟[10](2021)在《中药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搜集近三十年间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对文献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并且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由高频中药泽泻和白术组成的经方泽泻汤治疗脑肿瘤术后脑水肿可能作用的靶点与通路,为临床合理选方用药与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材料与方法:1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做为文献检索来源,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收集1984年至2021年间(近三十年间)在网络刊发的中医药治疗脑肿瘤的文献,合理制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按照要求收集文献,提取所选用的文献中所采用的方剂配伍及和药物组成,按照中药治疗脑肿瘤手术后,中药治疗脑肿瘤放疗后,中药治疗脑肿瘤化疗后来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原则、改进后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分析选中文献中相关中药配伍的规则,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出隐性的核心药对,并根据上述配伍规律演化出新方。2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找到泽泻汤中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构建药物靶蛋白与疾病靶蛋白(PPI),然后进行GO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文献102篇,涉及方剂68首,含经方12首,时方18首。其中Ⅱ级70篇,Ⅲ级1篇,Ⅴ级31篇。发表时间在1984—2021年间,涉及脑肿瘤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脑水肿、发热、头痛、乏力、多汗症、认知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运动和感觉损失等。涉及脑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乏力、脑水肿,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运动和感觉损失、骨髓抑制等。涉及脑肿瘤放疗后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脑水肿、认知功能障碍,骨髓抑制、口干症,放射性口腔炎、运动和感觉损失、胃肠道反应等。2脑肿瘤手术后的文献共涉及中药95种,用药次数为769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五位药依次为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党参;在脑肿瘤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是黄芪、白术;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白术和茯苓;关联性最强的药物组合是黄芪和丹参;分析出核心药物组合11组,并通过相应组合演化出新方8个。3脑肿瘤放疗后文献共涉及中药69种,用药次数为516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五位药依次为川芎、牛膝、黄芪、甘草、白芍;脑肿瘤放疗后不良反应的治疗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是黄芪和丹参;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乳香和没药;关联性最强的药物组合是白花蛇舌草和川芎;分析出核心药物组合9组,并通过相应组合演化出新方7个。4脑肿瘤化疗后文献共涉及中药34种,用药次数为167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五位药依次为黄芪、川芎、白花蛇舌草、莪术、茯苓;脑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治疗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是黄芪和白术;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全蝎和蜈蚣;关联性最强的药物组合是半夏和莪术;分析出核心药物组合9组,并通过相应组合演化出新方7个。5泽泻汤中,通过筛选得到其中泽泻10个,白术7个活性成分,脑肿瘤术后水肿与泽泻汤共有相交靶点14个,构建泽泻汤治疗脑肿瘤术后脑水肿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得到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中共有45个节点和100条边,包括1个疾病结点,2个药物结点,17个活性成分节点,25个靶点结点。通过筛选,核心活性成分为谷甾醇、植物甾醇、泽泻醇B醋酸酯、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C-23-醋酸酯等活性成分的和潜在的作用靶点关联性较大。GO生物富集分析共得到GO条目56个。主要参与的生物功能有蛋白连接、基因转入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分析到通路7条,其中包括组织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Calcium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通路、胆碱能突触、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结论:1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时方加减中药,在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多种不良反应上疗效显着。2以泽泻汤、五苓散为基础的经方加减中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补阳还五汤为基础的时方加减中药对治疗脑肿瘤术后脑水肿疗效显着。3目前应用经方、时方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数量较少,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在临床上应用经方、时方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时可以不受手术方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限制选方用药,但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经方、时方适当加减,可取得良好疗效。4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治疗脑肿瘤放疗后不良反应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治疗脑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中药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药物性味以平性,甘味最多。5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得出脑肿瘤手术后中药使用的核心组合演化出核心药物组合11组,并通过相应组合演化出新方8个,脑肿瘤放疗组使用中药演化出核心药物组合9组,相应组合演化出新方7个,脑肿瘤化疗组使用中药演化出核心药物组合9个,并相应组合演化出新方7个。6基于网络药理学,得到泽泻汤中防治脑部肿瘤术后脑水肿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谷甾醇、植物甾醇、泽泻醇B醋酸酯、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C-23-醋酸酯等,主要参与蛋白连接与基因转入等生物功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组织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Calcium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通路,胆碱能突触,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

二、十、平肝熄风药——天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平肝熄风药——天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抽动障碍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频数统计
    2.2 关联规则分析
    2.3 复杂网络分析
    2.4 系统聚类分析
    2.5 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收集
    2.6 疾病靶点收集
    2.7 PPI网络构建和关键靶点筛选
    2.8 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3 讨论
    3.1 用药规律
    3.2 作用机制

(2)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用药规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选择标准
        1.3.1 文献纳入标准
        1.3.2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资料提取
    1.5 文献数据规范
    1.6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情况
    2.2 频次分析
    2.3 相关分析
    2.4 关联分析
    2.5 聚类分析
        2.5.1 K-means算法
        2.5.2 PAM算法
        2.5.3 GMM算法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1.1 频次分析
        3.1.2 相关分析
        3.1.3 关联分析
        3.1.4 聚类分析
    3.2 研究局限性
    3.3 展望
4 结语

(3)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王彦主任对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数据库录入与建立
        2.1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
        2.2 中医处方资料录入
        2.3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与功效录入
        2.4 数据标准化
    3 数据研究方法
        3.1 频数统计
        3.2 关联规则
        3.3 聚类分析
    4 结果
    小结
研究二 自拟方治疗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试验用药
        2.3 治疗方法
        2.4 评价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小结
讨论
    1 临床基本信息分析
    2 用药规律分析
    3 常用药分析
    4 常用药对分析
    5 新聚类药组分析
    6 何为室性早搏
    7 益气滋阴为补虚之本,活血化瘀为标实之基
    8 自拟方浅析
    9 单味中药分析
    10 导师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经验总结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综述 中医学论治室性早搏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1 心悸病名溯源
    2 心悸病因病机认识
    3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治法治则
    4 国医大师对本病的治法治则特色
    5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治法治则特色
    6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鸡血藤及其复方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处方入组标准
        1.1纳入标准
        1.2排除标准
    2处方来源
    3数据处理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处方用药频率分析
    2处方用药功效分析
    3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讨论

(5)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评估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微量元素与人体
        1.1.2 微量元素的来源
        1.1.3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1.1.4 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
    1.2 研究现状
        1.2.1 中药对微量元素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
        1.2.2 中药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 2-羟基萘甲醛缩邻苯二胺的合成及其对三种金属离子分析的方法学考察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探针HL的合成
        2.2.2 探针HL应用的方法学考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的评估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药材
    3.2 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的测定方法
        3.2.1 中药水煎液的制备
        3.2.2 正测与反测
    3.3 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的测定结果
        3.3.1 中药水煎液对Zn~(2+)络合能力的测定结果
        3.3.2 中药水煎液对Fe~(2+)络合能力的测定结果
        3.3.3 中药水煎液对Cu~(2+)络合能力的测定结果
        3.3.4 分析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中风病风火上扰证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古代文献研究
    2 现代文献研究
    3 小结
研究内容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分析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简介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风药”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病案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风药范围与分类
        1.5 病案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案预处理
        2.2 中药名规范化处理
        2.3 录入信息及建立数据库
        2.4 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3.2 用药规律分析
        3.3 系统聚类分析
        3.4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讨论部分
    1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理论依据
        1.1 风邪致病特点与慢性肾炎发病特点
        1.2 风邪伤肾病因病机
        1.3 风邪在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作用
        1.4 风邪与现代医学研究的联系
    2 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数据挖掘结果探讨
        2.1 性别年龄
        2.2 药性、药味结果分析
        2.3 归经结果分析
        2.4 药类与药物频数结果分析
        2.5 风药频数结果分析
        2.6 慢性肾炎核心药对分析
        2.7 核心处方
    3 张喜奎教授从“风”论治慢性肾炎
        3.1 风邪说
        3.2 风邪与“固邪说”
        3.3 祛风药贯穿始终
        3.4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注意事项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从“风”辨证论治慢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基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研究方案
    1 研究资料的选择
    2 临床诊断和纳排标准
    3 药物名称规范化
    4 建立数据库
    5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天蚣逍遥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诊断标准
        2.5 脱落诊断标准
        2.6 脱落病例处理
        2.7 中止标准
    3 试验设计
        3.1 试验类型
        3.2 样本量估算
        3.3 分组方法
        3.4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指标
        4.2 疗效性指标
        4.3 安全性指标
        4.4 不良反应观察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总疗效评定
        5.2 证候疗效评定
        5.3 单项中医症状评定
    6 不良反应评价
        6.1 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相关性评估
        6.2 不良反应程度分级
    7 安全性评价
    8 质量控制
    9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2.1 两组性别构成比较
        2.2 两组类型构成比较
        2.3 两组文化程度比较
        2.4 两组职业比较
        2.5 两组年龄比较
        2.6 两组病程比较
        2.7 中医单项证候治疗前比较
        2.8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比较
        2.9 头痛积分治疗前比较
        2.10 病情程度构成治疗前比较
        2.11 VAS刻度治疗前比较
        2.12 MSQ积分治疗前比较
        2.13 实验室指标治疗前比较
    3 临床疗效比较
        3.1 中医单项症状比较
        3.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头痛积分比较
        3.5 VAS刻度比较
        3.6 MSQ积分比较
        3.7 服用利扎曲普坦人数及次数比较
        3.8 总有效率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4.1 实验室指标
        4.2 不良反应比较
        4.3 安全性评级
分析与讨论
    1 偏头痛中医的认知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认识
        1.3 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2 偏头痛现代医学的认知
        2.1 发病机制
        2.2 西医治疗
        2.3 盐酸氟桂利嗪的选择
    3 立方依据及分析
        3.1 立方依据
        3.2 天蚣逍遥汤的组成分析
        3.3 单味药功效分析
        3.4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头痛计分表的选择
    5 VAS的选择
    6 MSQ的选择
    7 临床疗效分析
        7.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7.2 头痛积分、VAS疗效分析
        7.3 偏头痛生活质量分析
        7.4 服用利扎曲普坦分析
        7.5 总疗效分析
        7.6 安全性分析
    8 对脱落病例的分析
    9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偏头痛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中药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中药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方药规律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基于网络药理学对泽泻汤防治脑肿瘤术后脑水肿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十、平肝熄风药——天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抽动障碍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J]. 王笑冉,郑攀,孙世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21(29)
  • [2]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用药规律探析[J]. 樊雪鸣,王柳丁,申伟,张允岭. 中草药, 2021(15)
  • [3]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杨秉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鸡血藤及其复方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规律[J]. 吕熙庭,伍大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06)
  • [5]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评估的分析研究[D]. 王吉琳. 西北大学, 2021(12)
  • [6]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中风病风火上扰证用药规律分析[D]. 陈助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风药”用药规律[D]. 吴琼.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基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用药规律研究[D]. 盛世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天蚣逍遥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晓湄.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中药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D]. 都书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标签:;  ;  ;  ;  ;  

十、平肝熄风药——天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