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第八讲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并发症(论文文献综述)
金其庄,王玉柱,叶朝阳,施雅雪[1](2019)在《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文中认为前言《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自2014年发布以来,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年过去了,国内外在血管通路领域的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甚至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也看到,国际上主要的血管通路指南或专家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2](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Working Group for the Choice of Blood Purification Modality,The Innovation Alliance of Blood Purification for Kidney Disease in Zhong Guan Cun Division of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3](2019)在《血液净化模式选择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前言近年来,我国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RD)发病率逐年增长并增幅加快,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增速(1.1%),每年约有2%的患者进入ESRD,据CKD-NET报告,我国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尿毒症发病率为122.19/百万人口,患病率已达442.13/百万人口[1]。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肾功能下降到什么程度需要开始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随着年代的推
朱蓓[4](2017)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及其血管通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相关并发症、死亡原因等分析,初步了解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现状,为更好的提高透析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研究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栖霞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三家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进入透析时的年龄、性别、教育经历、原发病、合并症、死亡原因、有无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或起搏器等置入史、有无吸烟史、长期血管通路的类型以及化验指标如血红蛋白、血钙(经白蛋白校正)、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等。并依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进一步分析观察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特点。结果:性别与年龄:男性217人,女性89人。年龄最大100岁,最小24岁,平均 61.93±16.44 岁,男性平均 62.12±16.57 岁(24-92 岁),女性平均 61.45±16.21岁(27-100岁)。依年龄分两组,老年组(65-100岁)134人,非老年组(24-64岁)172人。肾衰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96例(31.4%)为首位,其次为糖尿病肾病81例(26.5%)。死亡原因:老年组死亡47例,死亡原因如下:心脑血管疾病18例(38.3%),感染16例(34%),其他9例(19.1%),不明4例(8.5%)。透析相关并发症情况:老年组平均血红蛋白值105.28±15.97 g/L,达标率为25.3%(P<0.001)。老年组平均血钙水平2.0±0.17mmol/L,达标率为50.7%。老年组平均血磷水平1.6±0.67mmol/L,达标率为40.3%(P<0.001)。老年组平均PTH水平295.95±342.75 pg/mL,达标率为41%(P<0.05)。合并症情况:合并恶性肿瘤者6例(2.0%),合并糖尿病者98例(32%),合并外周血管病5例(1.6%),合并脑血管病64例(20.9%),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6例(28.1%)。结论:1、老年MHD患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比例高。2、老年MHD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比例高。3、老年MHD患者较非老年人,处于炎症状态者比率高。4、老年MHD患者血磷及PTH达标情况优于非老年组,与国外同组患者相比,血磷达标率低。5、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是老年MH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目的:老年患者选择最佳血管通路是一大难题,大多数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通常首选远端动静脉瘘,但有些作者报告老年患者远端动静脉瘘的通畅率较低。这里将对这些报告研究进行汇总分析,比较老年患者不同透析血管通路的结果。方法:使用PubMed和Embase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分析比较了老年患者各种血管通路通畅性并与非老年患者血管通畅性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此外,还包括了比较老年患者烧动脉-头静脉内瘘和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或假体移植物通畅率的文章。结果:汇总分析显示,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相比,12个月(OR,1.30,P=0.01)和24个月(OR,1.06,P=0.63)时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失败率较高。非老年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初级通畅率较高(OR,1.61;P=0.01)。次级分析表明,老年患者肱动脉-头静脉内瘘较远端瘘通畅率高(P=0.0006),12个月时,糖尿病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失败风险高于非糖尿病患者(OR,1.61;95%CI,1.07-2.47,P=0.02)。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老年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失败率升高,肱动脉-头静脉内瘘通畅率高。此外,糖尿病使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失败风险增加。老年患者选择血管通路时应加以留意。目的:通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的现状调查及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栖霞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三家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6例,收集其血管通路的使用种类、部位及成熟或失功情况,手术前超声测量血管的指标以及围术期血压、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钙、血磷、PTH的指标。结果:1,首次透析采用内瘘和维持性透析采用内瘘的比例分别为50.3%和90.5%,达到并超过KDOQI指南的推荐要求。2,老年腕瘘组与非老年腕瘘组、老年肘瘘组与非老年肘瘘组、以及老年人腕瘘和肘瘘的即刻内瘘失功、早期失功率、12月失功率和24月失功率,老年人腕瘘的各个时期失功率、肘瘘的各个时期失功率虽高于非老年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后至穿刺时间的(<28天)以及桡动脉的血流量(<20ml/min)是影响老年MHD患者内瘘成熟的因素(P<0.05)。结论:手术后至穿刺时间的(<28天)以及桡动脉的血流量(<20ml/min)是影响老年MHD患者内瘘成熟的因素,老年CKD4期患者应该充分评估,提前做瘘。
肖雪[5](2019)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视角,通过对透析患者的问卷调查,探究不同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因素等,对其自我管理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Efficacy Scales),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Excel和SPSS22.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不同变量间的差异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1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自我管理总分为(53.49±11.31)分,得分区间为3280分。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2.在自我管理的各个维度及总分方面、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透析地点、以及并发症个数。3.自我效能总分(40.55±12.18)分,均分(6.76±2.03)分,处于中等水平。4.自我效能两个维度、总分与自我管理各维度、总分,均为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9、0.373、0.223、0.367、0.461。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年龄、透析地点、自我效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独立影响因素。它们共同表示,对自我管理行为的解释率为45.1%。它们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的贡献性大小依次为:自我效能、文化程度、性别、透析地点。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均处于中等水平。性别、文化程度、透析地点、自我效能是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独立影响因素。2.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的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3.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透析地点、自我效能。
余丹[6](2020)在《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对于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以及对使用移动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延续护理的态度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以期利用新兴移动信息技术,依托医联体区域内的卫生资源,为MHD患者提供全程、实时和专业化的延续护理服务,并为今后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有关MHD患者延续护理相关文献资料,为平台模块内容构建提供理论来源。2.质性研究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以探索分析MHD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同时探讨MHD患者对不同延续护理形式的偏好,获取患者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和使用建议。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在文献指南查阅、质性访谈研究、软件功能荟萃分析和课题组讨论等的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模块内容进行论证和修订。分别对来自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卫生信息学和社区卫生服务6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第一轮和第二轮分别发出专家咨询问卷20份和18份,要求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4.统计分析方法:课题组使用Excel 2019和SPSS 26.0统计分析两轮专家函询指标评分的均数、标准差、满分比、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课题小组根据指标的筛选标准和专家意见,讨论确定两轮指标的增减或修改,最终确立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结果:1.通过质性研究剖析MHD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和平台使用态度、建议等,共得出6个主题:(1)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知识的需求;(2)健康指导需求;(3)医患沟通需求;(4)社会或家庭支持的需求;(5)延续护理方式需求多样化,以电话和网络方式为主;(6)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使用意愿较高,希望信息平台符合需求。2.在前期文献回顾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指南和相关成果对比以及课题小组的讨论分析,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77个。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82个。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00%、100%,给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66.67%和27.78%,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5;两轮函询后各级指标重要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1.22%,可行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4.77%,kendal1和谐系数波动在0.3010.46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较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需求,合理利用医院、社区等卫生资源,借助信息平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网络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无缝隙式延续护理服务,以期延长MHD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确定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82项。函询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代表性和权威性,且专家积极性较好,专家意见也较为协调集中,由此构建的模块内容是科学可靠的,为下一步信息平台的开发和研发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王丽[7](2013)在《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经济学评价及医疗保障政策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期望寿命日益延长,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伴之而来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增多,慢性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它不仅仅带来医疗费用的增长,还造成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群的失能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其地位也越来越凸显重要。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那样,慢性病患病率的增高已经威胁到很多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慢性病需要长期维持性治疗,医疗费用高,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阶段愈发突出。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媒体热点事件,引发社会对于慢性病医疗保障的关注。如何保障慢性病患者的医疗需求?国际经验证明,单纯依靠增加财力投入并不能解决医疗保障问题,更重要的是卫生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由于医疗服务具有复杂的技术经济特征和高度专业性,医、保、患三方信息的不对称,市场机制难以调节全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供需总量,这就容易造成卫生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因此,医疗服务必须置于严格监控与管理下。规制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吸收相关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随着规制经济学的发展,研究主体主要是规制执行部门,需要发挥各规制主体的协同作用,不能偏废,需要使用规制经济学对慢性病医疗服务的政府规制进行研究。要通过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更具成本效果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过程中,引导优先治疗方案的使用。本研究选取终末期肾病为例,应用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相关理论,对终末期肾病及其治疗特点、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以及透析治疗组织和提供进行梳理;在规制经济学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终末期肾病医疗服务供方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管理,对透析治疗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寻找具有成本效果的治疗方式;在卫生公平和福利公正理论、激励规制理论等相关理论指导下,对我国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的医疗保障、医保支付政策的完善进行理论探讨。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法基础上,确定病例入选标准,完善了调研问卷;选择东、中、西部各一个省会城市的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现场调研,主要内容涉及一般状况、透析治疗成本、疾病负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医疗保障状况等。由于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化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在对资料处理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血透组和腹透组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使其在可控变量上达到组间均衡;应用作业成本法分别测算腹透、血透治疗的成本;应用疾病经济负担理论测算两种透析治疗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费用;分别应用临床指标及生命质量得分这样的主、客观指标评价透析的临床疗效;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透析费用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K-M生存分析,比较血透和腹透的生存时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透析治疗的生存时间进行多因素分析。调研资料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得出以下结论:(1)卫生服务公平性差,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减少透析剂量或举债透析;(2)ESRD透析治疗经济负担沉重,要优先选择成本-效果佳的腹透治疗,政策应予以倾斜;(3)医疗机构提供透析服务的倾向性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显着影响,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4)尽管我国的医疗保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ESRD医疗保障目前仍存在补偿范围窄,水平低、公平性差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5)应使用规制经济学理论指导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方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分别从医保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四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包括:积极推行慢性病健康教育、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同一受益标准、提出尝试采用总额预付制和按服务人次付费的组合支付方式来优化医保支付方式、合理区域卫生规划,实行社区和专科医院联动的双向转诊患者管理模式、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相关主要产品国有化、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降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
王晓萍[8](2019)在《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分别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和普通钢针对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进行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明确血液透析留置针应用于新建AVF患者的临床优势。方法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招募终末期肾病行AVF成形术但尚未穿刺使用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患者AVF成熟之后,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进行AVF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钢针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连续利用AVF行血液透析治疗4周(共12次AVF穿刺),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患者舒适度、静脉压等差异;在对新建AVF穿刺前和穿刺行血液透析4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两组患者AVF流量、血管内径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AVF流量的差异以及两组患者AVF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闭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对新建AVF穿刺前和穿刺行血液透析4周后,检测患者AVF静脉端外周血清中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44例患者完成研究及随访。对新建AVF进行穿刺行血液透析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59%和97.5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831,P=0.36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27%和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P=0.616);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穿刺成功后行血液透析时发生血肿比率分别为2.27%和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2,P<0.001);研究组患者行穿刺时的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35±0.38 VS 1.76±0.42,F=47.595,P<0.001);研究组患者行血液透析时的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97±0.59 VS 2.44±0.48,F=17.250,P<0.001);研究组患者肢体活动度评分亦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0.66±0.28 VS 0.07±0.12,F=162.308,P<0.001)。研究组患者在完成血液透析后平均止血时间小于对照组患者(11.76±0.32min VS 11.96±0.58min,F=3.983,P=0.049)。研究组患者血液透析时的平均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92.43±7.76mmHg VS 106.99±14.84mmHg,F=33.277,P<0.001)。对照组发生内瘘失功1例(血流量<200ml/min),两组均无患者发生AVF血管闭塞。AVF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AVF穿刺使用前及连续使用4周后,平均流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时期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流量也无明显差异。在AVF穿刺使用4周后,对照组共发生血管狭窄11例,发生率25%,而研究组共发生血管狭窄6例,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患者(χ2=1.823,P=0.177);此外,对照组发现血栓形成1例(即内瘘失功患者),而研究组患者未见血栓形成。两组患者AVF穿刺使用前及连续使用4周后,外周血b-FGF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时期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b-FGF水平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普通钢针相比,在新建AVF早期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进行穿刺,可在保证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前提下降低透析过程中血肿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维持AVF流量,减轻血管损伤,可能可以减少血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优势明显。
孙亚洁[9](2019)在《不同睡眠质量血液透析患者褪黑素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不同睡眠质量血液透析患者褪黑素(Melatonin,MT)水平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干预策略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规律性血液透析3月以上患者160例,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根据MHD患者评分结果,分为睡眠障碍组(127例)和非睡眠障碍组(33例),同时纳入睡眠正常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所有临床资料,所有研究人群检测清晨血清MT、IL-6、CR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常规、生化指标检测。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后复测MT水平。MT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以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褪黑素水平以及PSQ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睡眠障碍在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为79.4%;影响透析患者褪黑素水平的因素包括各种血液透析、CRP增高、IL-6增高、高iPTH、血红蛋白下降(P>0.05),而不同透析模式对患者MT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影响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透析龄、iPTH、Kt/V、血红蛋白、肌酐水平及褪黑素水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率高。血清MT水平严重下降、贫血、高iPTH、透析龄、肌酐水平、IL-6、CRP等因素影响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其中IL-6、CRP、血液透析、贫血、iPTH、肌酐等因素同样影响血清MT水平,改善患者的炎症水平、贫血状态、高iPTH状态、肌酐水平可直接改善睡眠状态,还可能通过提高血清MT水平改善睡眠状态。不同透析模式对血清MT清除效果无明显差别。
成唯[10](2019)在《衡阳部分地区血透用导管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衡阳部分地区血透用导管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导管血流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01月起至2018年12月底这6年内接受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患者的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列出与血液透析导管血流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353例患者中,患者户口所在地以衡阳地区为主,具体分布:衡南县109例(30.9%),衡阳市区71例(20.1%),耒阳市64例(18.1%),衡阳县58例(16.4%),衡东县27例(7.6%),常宁县4例(1.1%),衡山县4例(1.1%),祁东县4例(1.1%),其他区县12例(3.4%)。性别分布:男185例(52.4%)、女168例(47.6%),男女比例1.1:1。年龄范围15至82岁,平均年龄(55.64±12.69)岁;原发病前5位的分别是:慢性肾炎111例(31.4%)、糖尿病肾病72例(20.4%)、梗阻性肾病49例(13.9%)、高血压肾损害39例(11%)、药物/毒物中毒34例(9.6%)。2.353例患者,感染组55例(15.6%),对照组298例(84.4%),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感染率为15.6%(55/353)。外周血培养检测出55例病原菌:革兰阳性菌39例,占70.9%(39/55);革兰阴性菌15例,占27.3%(15/55);真菌1例,占1.8%(1/55)。感染组患者支付费别:农合41例(74.5%),医保14例(25.5%)。3.单因素卡方检验:性别、体重指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铁、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导管留置部位等因素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血清白蛋白<30g/L、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导管留置时间≥30天、导管类型、费别为农合等是HD患者导管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在衡阳部分地区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感染率为15.6%,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70.9%)、革兰阴性菌(27.3%)。2.对于衡阳部分地区,年龄(≥60岁)、血清白蛋白值<30g/L、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留置时间≥30天、导管类型、费别为农合等是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和节约医疗支出。
二、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第八讲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并发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第八讲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1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 |
2在以下部位初始建立AVG的失败率 |
3通路并发症和通畅率 |
3.1 AVF并发症和通畅性: |
3.2 AVG并发症及通畅性: |
4首次透析的血管通路类型选择 |
第2章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8] |
第3章动静脉内瘘 |
1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准备 |
1.1肾脏替代治疗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宣教、向血管通路医师转诊及血管通路建立的时机[2, 9] |
1.2上肢血管保护[1, 2, 12] |
1.3患者评估 |
1.3.1病史[2] |
1.3.2物理检查[13, 14] |
1.3.2.1动脉系统 |
1.3.2.2静脉系统 |
1.3.3辅助检查 |
1.3.3.1 CDU[15] |
1.3.3.2 DSA |
1.4心脏系统 |
2动静脉内瘘的建立 |
2.1动静脉内瘘类型和位置的选择 |
2.1.1动静脉内瘘类型 |
2.1.2动静脉内瘘的位置 |
2.2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式的优先次序 |
2.2.1 AVF (包括直接动静脉吻合、静脉转位、静脉移位) |
2.2.2 AVG |
2.2.3前臂血管耗竭 |
2.2.4上肢血管耗竭 |
2.3血管吻合方式 |
2.4术后注意事项[1, 3] |
3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机及穿刺方法 |
3.1 AVF成熟的定义及判断标准[1, 3, 17, 18] |
3.1.1 AVF成熟的定义 |
3.1.2 AVF成熟的判断 |
3.2 AVF穿刺时机及方法 |
3.3 AVF成熟不良的处理 |
3.3.1 AVF成熟不良的定义 |
3.3.2 AVF成熟不良的处理方法[18-20] |
3.4 AVG |
3.4.1 AVG的穿刺 |
3.4.2 AVG穿刺原则 |
3.4.3穿刺顺序与方法 |
4动静脉内瘘的评估与监测[2, 21] |
4.1 AVF与AVG的评估与监测 |
4.1.1专家组推荐的AVF评估与监测方案 |
4.1.2 AVG评估 |
4.1.3内瘘的管理 |
4.2内瘘功能不良的治疗时机 |
5 AVF并发症的处理 |
5.1血管狭窄 |
5.1.1干预指征[2, 23-25] |
5.1.2干预方法[25, 26] |
5.1.3干预方法选择 |
5.1.3.1 PTA的入路选择[31] |
5.1.3.2球囊导管的选择[32] |
5.1.3.3关于PTA术的一些建议 |
5.2急性血栓形成[1-3, 33] |
5.3静脉高压征 |
5.4动脉瘤[1-3, 34] |
5.4.1定义 |
5.4.2动脉瘤发生部位 |
5.4.3处理指征 |
5.4.4处理措施 |
5.5高输出量心力衰竭[2, 35-37] |
5.5.1高流量内瘘的定义 |
5.5.2透析通路相关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的处理方法 |
5.5.3心脏负荷过大的干预 |
5.6通路相关性缺血综合征 |
5.6.1透析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 (hemodialysisaccessinduceddistalischemia, HAIDI) [38] |
5.6.2临床分级依据临床缺血程度将HAIDI分为4级[2] |
5.6.3治疗[2, 38-41] |
5.6.3.1保守治疗 |
5.6.3.2手术治疗 |
5.7感染 |
6 AVG并发症的处理 |
6.1血管狭窄[1-3, 42] |
6.2感染[1-5, 44, 45] |
6.3透析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 |
6.4高输出量心力衰竭 |
6.5假性动脉瘤[46, 47] |
6.5.1定义 |
6.5.2处理指征 |
6.5.3处理方法 |
6.6血清肿[48, 49] |
6.6.1定义 |
6.6.2好发部位 |
6.6.3处理 |
7 AVG向二期AVF转换[50] |
8内瘘成熟期过渡通路的选择 |
8.1过渡通路类型 |
8.2过渡通路选择 |
第4章中心静脉导管 |
1总则[2, 51-56] |
2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
2.1适应证 |
2.1.1急性肾损伤 |
2.1.2慢性肾脏病符合以下情况 |
2.1.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短期血液净化治疗 |
2.1.4中毒抢救等 |
2.1.5其他 |
2.2置管要点 |
2.3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2.3.1穿刺相关急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2.3.2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
2.3.3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
3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
3.1适应证[59] |
3.2置管要点 |
3.2.1穿刺部位的选择 |
3.2.2置管方法 |
3.2.2.1穿刺法 |
3.2.2.2切开法 |
3.2.3 TCC的位置走行 |
3.2.4 TCC的置入方式 |
3.3导管的拔除 |
3.4导管的更换 |
3.5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3.5.1并发症 |
3.5.2隧道式导管的远期常见并发症 |
3.5.2.1导管功能不良--纤维蛋白鞘/血栓的形成和处理 |
3.5.2.1.1导管功能不良的预防 |
3.5.2.1.2导管功能不良的溶栓治疗 |
3.5.2.1.3失功导管的更换 |
3.5.2.2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
3.5.2.2.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
3.5.2.2.2导管出口感染 |
3.5.2.2.3导管隧道感染 |
3.5.2.2.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 |
3.6导管的封管技术 |
3.7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
第5章中心静脉疾病 |
1中心静脉的定义 |
2中心静脉疾病病因 |
3中心静脉疾病的诊断[89, 90] |
3.1病史 |
3.2物理检查 |
3.3彩色多普勒超声 |
3.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4中心静脉疾病的预防 |
5中心静脉疾病的治疗 |
5.1治疗指征 |
5.2治疗方法 |
5.2.1腔内治疗 |
5.2.1.1通路 |
5.2.1.2入路的选择 |
5.2.1.3导丝通过病变部位 |
5.2.1.4球囊导管的选择 |
5.2.1.5支架的应用 |
5.2.1.6术中生命体征监测 |
5.2.1.7并发症 |
5.2.2血管转流手术[101-103] |
5.2.2.1原位血管转流术 |
5.2.2.2解剖外转流手术 |
5.2.3血液透析通路关闭术或吻合口缩窄术 |
5.2.4血液透析相关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治疗[105, 106] |
6四肢回心静脉均闭塞病例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 |
7规范CVC的应用[113-115] |
(4)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及其血管通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一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现状调查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老年透析患者最佳血管通路的Meta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老年MHD血管通路的现状调查及AVF早期失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专业名词缩写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二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概述 |
2 自我管理的概述 |
2.1 自我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
2.2 自我管理在慢性病中的应用 |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 |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内容 |
3.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意义 |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测评工具 |
3.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 |
3.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
4 结论与展望 |
调查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调查样本量 |
2 研究方法 |
3 调查工具 |
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3.2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
3.3 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资料 |
1.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 |
1.2 调查对象疾病相关资料 |
2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
2.1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 |
2.2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问题解决维度各条目得分 |
2.3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执行自我护理维度各条目 |
2.4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伙伴关系维度各条目得分 |
2.5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情绪处理维度各条目得分 |
3 血液透析患者基本资料对自我管理各维度的影响 |
3.1 不同性别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3.2 不同年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3.3 文化程度高低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3.4 婚姻状况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3.5 是否在业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3.6 收入状况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3.7 医疗费用支付情况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3.8 透析地点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4 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相关资料对自我管理各维度的影响 |
4.1 不同透析年限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4.2 不同透析频率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4.3 不同发病原因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4.4 并发症个数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5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
5.1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各条目得分 |
5.2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情况分布 |
5.3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相关性分析 |
6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6.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变量赋值 |
6.2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2.1 问题解决维度 |
2.2 执行自我护理维度 |
2.3 伙伴关系维度 |
2.4 情绪处理维度 |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现状 |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性别因素 |
4.2 年龄因素 |
4.3 文化程度 |
4.4 透析地点 |
4.5 并发症个数 |
4.6 自我效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6)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
1.2.2 移动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
1.2.3 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相关概念 |
1.3.1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
1.3.2 延续护理(Transitional Care,TC) |
1.3.3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 |
1.3.4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 |
1.3.5 信息平台(Information Platform) |
1.4 理论依据 |
1.4.1 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 |
1.4.2 慢性病保健模型(Chronic Care Model,CCM) |
1.4.3 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
1.4.4 信息论 |
第2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
2.1 成立课题小组 |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
2.3.2 访谈结果 |
2.4 讨论 |
2.4.1 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2.4.2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
2.4.3 增强家庭、社会支持力度,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
2.4.4 对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启示 |
2.5 小结 |
第3章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 |
3.1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初步形成 |
3.1.1 前期研究结果分析 |
3.1.2 理论应用 |
3.1.3 相关指南参考 |
3.1.4 软件功能荟萃 |
3.1.5 小组讨论法 |
3.2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
3.2.1 选择函询专家 |
3.2.2 编制函询问卷 |
3.2.3 专家函询流程 |
3.2.4 模块指标筛选标准 |
3.2.5 统计分析方法 |
3.3 偏倚及质量控制 |
3.3.1 研究设计阶段 |
3.3.2 研究实施阶段 |
3.3.3 数据处理阶段 |
3.4 研究结果 |
3.4.1 专家基本情况 |
3.4.2 专家积极性 |
3.4.3 专家权威程度 |
3.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4.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3.4.6 指标的筛选与修改结果 |
3.4.7 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的最终确立 |
3.5 讨论 |
3.5.1 研究方法的评价 |
3.5.2 专家构成分析 |
3.5.3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3.5.4 平台模块修订说明 |
3.5.5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
3.5.6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可行性 |
3.5.7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的创新性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4.4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经济学评价及医疗保障政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和目标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5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基础理论 |
2.2 健康管理理论 |
2.3 卫生公平理论 |
2.4 福利公正理论 |
2.5 规制经济学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终末期肾病治疗及其医疗保障现状 |
3.1 终末期肾病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现状 |
3.2 终末期肾病透析服务组织和提供 |
3.3 腹透和血透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
3.4 腹透和血透治疗生存质量评价 |
3.5 终末期肾病医疗保障现状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的经济学分析 |
4.1 一般情况 |
4.2 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经济负担 |
4.3 终末期肾病透析的成本-效果分析 |
4.4 透析临床疗效的分析 |
4.5 透析生命质量评价 |
4.6 透析治疗的生存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终末期肾病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
5.1 医疗服务中的道德风险 |
5.2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对疾病治疗的引导性 |
5.3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选择对医疗总费用的影响 |
5.4 终末期肾病透析服务中的政府规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激励规制理论的医保支付方式优化研究 |
6.1 基本假设 |
6.2 设计原则 |
6.3 医保部门监督激励规制合同模型设计 |
6.4 我国医保部门监管适度性的理论分析 |
6.5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优化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优化慢性病医疗服务及医疗保障政策建议 |
7.1 医保部门 |
7.2 卫生管理部门 |
7.3 医疗机构 |
7.4 社会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性 |
8.3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对象 |
1. 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诊断标准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伦理说明 |
(二) 研究方法 |
1. 样本量估算 |
2. 随机分组方案 |
3. 治疗方法 |
4. 透析方案 |
5. 观察指标 |
6. 技术路线 |
7. 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二)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患者满意度、止血时间、透析时静脉压比较 |
(三) 两组患者新建AVF首次穿刺前和穿刺4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
(四) 两组患者新建AVF首次穿刺前和穿刺4周后,血清中bFGF水平检测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血液透析的必要性 |
(二)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优势 |
(三) 常见穿刺方法及优缺点 |
(四) 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的特殊性 |
(五) 血液透析留置针的使用 |
(六) 不足与展望 |
1. 不足 |
2. 展望 |
(七)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9)不同睡眠质量血液透析患者褪黑素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定义 |
3.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4.研究方法与内容 |
4.1 调查方法 |
4.2 一般资料的收集 |
4.3 睡眠质量评定 |
4.4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5 血液学标本 |
4.6 人血清MT的测定 |
4.7 质量控制 |
4.8 统计学方法 |
4.9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 |
2.M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睡眠质量的一般情况比较 |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因素 |
4.褪黑素(MT)水平在不同评分分组患者中的分析 |
5.不同透析模式对褪黑素清除作用的差异分析 |
6.MHD组与正常对照组炎症指标比较 |
7.MHD患者褪黑素水平与各个指标的相关性 |
8.MHD患者影响褪黑素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9.MHD患者睡眠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讨论 |
1.MH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状况 |
2.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
3.MHD患者影响睡眠质量各种因素与褪黑素水平的关系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衡阳部分地区血透用导管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内容 |
2.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
2.2.2 患者的临床特征 |
2.2.3 血液透析导管 |
2.2.4 导管品牌及类型 |
2.3 病例选择 |
2.3.1 我院留置导管的应用范围 |
2.3.2 CRBSI的诊断 |
2.3.3 我院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部位选择 |
2.4 时间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患者的基本情况 |
3.2 患者的性别构成情况 |
3.3 支付费别及户口所在地 |
3.4 年龄分布情况 |
3.5 患者的原发病情况 |
3.6 实验室数据 |
3.7 导管类型及留置部位的选择 |
3.8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基本情况 |
3.9 CRBSI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
3.10 CRBSI的单因素分析 |
3.1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主要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四、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第八讲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并发症(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J]. 金其庄,王玉柱,叶朝阳,施雅雪. 中国血液净化, 2019(06)
- [2]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3]血液净化模式选择专家共识[J]. Working Group for the Choice of Blood Purification Modality,The Innovation Alliance of Blood Purification for Kidney Disease in Zhong Guan Cun Division of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 中国血液净化, 2019(07)
- [4]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及其血管通路的临床研究[D]. 朱蓓.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肖雪.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D]. 余丹. 南昌大学, 2020(08)
- [7]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经济学评价及医疗保障政策优化研究[D]. 王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8]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D]. 王晓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不同睡眠质量血液透析患者褪黑素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孙亚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10]衡阳部分地区血透用导管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D]. 成唯.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