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颐和园》的板书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崔雨[1](2021)在《情景视角下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对外汉语综合课是汉语语言教学的主要课程,其核心是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习者多角度地理解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基于此,本文在情景教学法视角下,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在个案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初级汉语综合课情景法教学设计的策略。第一章,绪论部分。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展开。我们发现学者们目前教学设计的调研对象主要以教材、多媒体、教学中的课堂活动为主。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理论,让学习者能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体会到趣味性的教学。第二章,问卷调查。我们邀请了国内某大学国教院的师生,共同完成了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从而全方面了解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现状。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1.初级综合课词汇、语法和课文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性。2.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简单化和语言导入方式理论化。3.目前学习者对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期望是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内容。在教学设计前,我们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技巧六大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抽象量化、关联拓展和言语交际三种语言教学模式。在这些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辅以动态图示、螺旋顺序、上、下位和小组传输教学策略。同时在Wittgenstein“意义即使用”的原则下,创设语言环境和情景,研究语境下词汇识别和搭配方面的教学。词的识别我们主要考量词语的发音、语义、结构三个基本方面,因此很有必要在语境构建中学习词的搭配。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分析后,设计教学过程。初级汉语综合课注重听说读写,而且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对初级课堂的整个环节进行设计,即知识点导入、操练和巩固。然后对初级综合课某一具体教学事件的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编写。第四章,教学设计实施后评价与反思。设计的教学成果采用ELEOT2.0课堂有效实施环境观察工具进行课后评估和对最终的期末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期末成绩及格率数据达到99%,得出该理论下的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实施后,我们从教学优点、缺点和改进意见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反思。第五章,教学设计后反思具体教学策略。在情景教学法指导下,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从短语语境、句子语境和语篇语境三方面,分析词汇和语法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我们认为,情景法应用于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不但能够完成语言知识目标、语言能力目标和文化能力目标,还能增加课堂的交际性。
王保兰[2](2019)在《小学语文《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中指出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移步换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由衷地表达了内心的喜爱之情。阅读这篇文章能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设计理念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因此,教学中通
向正月[3](2020)在《浅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文中提出一节课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华,若设计得好,运用得当,则能化复杂为简单,化紊乱为清晰,化抽象为直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一、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1.体现教材的思路。课堂上先板书什么,再板书什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定,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教学《颐和园》时,根据课文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交流,清晰地叙述游览景点
周曼[4](2015)在《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板书能够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方法和整个教学流程。一幅板书从构思、组合到造型的过程往往是设计者切磋琢磨、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过程。一幅好的板书能够清晰、美观地展示课文内容,展示出优美的直观形象。好的板书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杨小玲[5](2019)在《一记红尘,染就一书芳华——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板书设计浅谈》文中研究表明板书,别名"微型教案",课堂教学中一种古老而简单的重要辅助手段,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资源补充,一门充分体现教者智慧却又不容忽视的艺术。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常会因忙活于课堂各环节的安排、授课内容的繁多而忽略了画龙点睛之笔的板书设计,学生则厌烦于黑板上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板书记录而无动于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汗流浃背却又频频皱眉、摇头,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而又满脸茫然、头脑空空。适时改变这一现状显得迫在眉睫。
邱红[6](2019)在《小学教师课堂呈示行为比较研究 ——以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呈示行为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理解和获得教学内容的关键因素,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呈示行为还存在着部分问题,如呈示行为单一、不协调等。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师的课堂呈示行为,本研究以教师的课堂呈示行为为研究内容,比较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的课堂呈示行为之间的异同,然后基于研究结论和原因,为职前教师、新手教师改进课堂呈示行为提出建议和策略。本研究将教师的课堂呈示行为分为讲述呈示、板书呈示、声像呈示和动作呈示,根据相关课堂观察量表和划分维度,自编《小学教师课堂呈示行为观察量表》。首先,本研究利用课堂观察法搜集数据,并整理课堂观察实录和案例;其次,通过比较研究法对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再次,基于结论和课堂观察实录分析原因,并为职前和新手教师提出建议。本研究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结合课堂观察案例,得出结论。其中,相同之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板书呈示方面,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都能灵活运用板书呈示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第二,声像呈示方面,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多采用幻灯片呈示内容,较少利用音频辅助教学。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讲述呈示方面,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存在显着差异,且职前教师显着低于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第二,在板书呈示方面,新手教师板书书写错误的频次高于职前教师和专家教师。第三,在动作呈示方面,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存在显着差异,且职前教师显着低于新手教师。基于研究结论和课堂观察实录,本研究以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为维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其中,主观因素是教师的心理因素、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客观因素是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最后,为了帮助职前和新手教师改进课堂呈示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以研究结论和原因为基础,根据选择课堂呈示行为和使用课堂呈示行为为维度向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提出相关策略。具体来说,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要学习课堂呈示理论、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发现并形成教学风格,这样才能科学选择课堂呈示行为;此外,他们也要加强具体呈示方式的训练、合理协调多种呈示方式,这样才能合理使用课堂呈示行为。
林启发[7](2013)在《读写结合 习得方法 勤于练笔 提高实效——人教版义教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专题〕习作与表达〔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小练笔的实效性?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简介本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这三篇课文构段规范,条理清晰,层次清楚,是引导学生
骆雨婷[8](2020)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信息化时代下的知识容量呈指数式增长,并且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因此,教育需要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日益走向开放,但也存在着重知识轻实践、重教材轻学生和重单课轻单元的教学问题。本研究以言语实践为基点,人文主题为情境,语文要素为抓手,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对如何促进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和实践。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进行相关性探讨,提出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接着通过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和一堂单元整体教学公开课案例,从单元学习主题的提炼、单元学习目标的确立、单元学习评价的设计和单元学习活动的安排四个设计关键要素探讨如何以单元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其后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运用研究成果,对该习作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呈现为单元主题导读,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单元导语,明确学习目标;聚焦游览顺序,整体感知课文;聚焦语言表达,丰富学习体验;实际迁移运用,实现深度学习五个环节。最后实施了部分教学设计,根据学生习作呈现深度学习的情况。
闵师鹃[9](2020)在《初中历史PPT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师基本都已经能够使用PPT制作历史课件,但许多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仅停留在输入文字、插入图片这类最简单的操作层面上。对课件中的元素处理、界面设计、内容制作等问题都不甚了解,这使得教师最后制作出来的课件质量不佳,进而使得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大打折扣。基于此,笔者专门针对“初中历史PPT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给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中历史PPT课件内容概述。包括对初中历史PPT课件的概念介绍、初中历史PPT课件运用于历史课堂的优势分析以及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制作理论依据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制作的优点与不足。通过对所搜集的55份《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的案例课件进行分析,总结出这些课件设计制作共有的一些优点,提出课件设计制作共有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改进策略。根据前文所提出的课件设计制作的问题,从界面的设计与制作、内容的设计与制作、基本技术的掌握与使用这三个方面分别提出改进建议。第四部分是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流程。主要从课件准备、课件制作、课件反馈这三个阶段来介绍课件设计制作的流程,并通过笔者制作的《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的PPT课件进行具体说明。
陈凤艳[10](2015)在《《颐和园》教学案例(第一课时)》文中指出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组课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安排教材的,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颐和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颐和园》
二、《颐和园》的板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颐和园》的板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情景视角下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和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初级汉语综合课研究 |
1.2.2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
1.2.3 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性研究 |
1.3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
1.3.1 Wittgenstein“意义即使用”理论要略 |
1.3.2 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
1.3.3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现状调查 |
2.1 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
2.1.1 调查对象 |
2.1.2 调查方法 |
2.1.3 调查内容 |
2.2 调查结果和分析 |
2.2.1 教师的观念 |
2.2.2 学生的感受 |
3 情景视角下的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学设计——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 |
3.1 制定教学目标 |
3.2 分析教学内容 |
3.3 探究教学模式 |
3.4 分析教学对象 |
3.5 制定教学策略 |
3.5.1 螺旋式教学顺序 |
3.5.2 动态的图示教学 |
3.5.3 上、下位的教学 |
3.5.4 小组式教学传输 |
3.6 选择教学方法 |
3.7 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
3.7.1 组织教学 |
3.7.2 知识点引入 |
3.7.3 知识点操练 |
3.7.4 知识点巩固 |
3.8 《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教学详案 |
3.8.1 词汇和汉字—第一课时 |
3.8.2 课文和语法—第二课时 |
4.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的测评与反思 |
4.1 教学设计实施后的评价 |
4.1.1 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 |
4.1.2 课堂有效环境教学评价 |
4.2 教学设计实施后的反思 |
4.2.1 教学设计的优点 |
4.2.2.教学设计的不足 |
4.2.3 教学设计的改进建议 |
5.情景视角下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策略 |
5.1 以语言要素为导向的策略 |
5.1.1 词汇 |
5.1.2 语法 |
5.2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策略 |
5.2.1 语言知识目标 |
5.2.2 认知结构目标 |
5.2.3 文化能力目标 |
5.3 以教学主体为导向的策略 |
5.3.1 教师方面 |
5.3.2 学生方面 |
6 结语 |
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小学语文《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教材分析 |
设计理念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2.推进新课,走进文本 |
3.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
4.课堂小结 |
5.作业 |
6.教学反思 |
(3)浅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
1. 体现教材的思路。 |
2. 突出重难点。 |
3. 强化直观形象。 |
4. 工整、清晰、美观。 |
二、板书设计的形式 |
1. 简笔画式板书。 |
2. 分步——综合式板书。 |
3. 对比式板书。 |
4. 概括式板书。 |
5. 图示式板书。 |
(4)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怎样设计教学板书 |
1. 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2. 围绕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确定其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
3. 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疑问 |
4. 围绕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板书 |
二、教学板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5)一记红尘,染就一书芳华——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板书设计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简而不陋, 循务实精简之美 |
二、巧而不俏, 显大胆创新之美 |
三、图文并茂, 融科学艺术之美 |
(6)小学教师课堂呈示行为比较研究 ——以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教师课堂呈示行为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教师课堂呈示行为的构成 |
第二章 小学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呈示行为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第三节 小学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呈示行为的整体情况 |
第三章 小学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呈示行为对比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呈示行为的比较结果 |
第二节 小学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呈示行为的相同点 |
第三节 小学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呈示行为的差异 |
第四章 小学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呈示行为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呈示行为差异的主观原因 |
第二节 小学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呈示行为差异的客观原因 |
第五章 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改进课堂呈示行为的策略 |
第一节 教师选择课堂呈示方式的策略 |
第二节 教师使用课堂呈示方式的策略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1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7)读写结合 习得方法 勤于练笔 提高实效——人教版义教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论文提纲范文)
一、说教材 |
(一) 教材内容简介 |
(二) 教材分析及处理 |
(三) 单元教学目标 |
(四) 教学重点难点 |
二、说教法 |
(一) 情境教学法 |
(二) 引导发现法 |
(三) 尝试运用法 |
三、说学法 |
(一) 潜心会文, 品读感悟 |
(二) 习得方法, 迁移运用 |
(三) 合作修改, 共同提高 |
四、说教学策略 |
(一) 品读课文, 感受课文特点 |
1. 品味作者准确的用词 |
2. 领悟文章清晰的条理 |
3. 感受作者深刻的情感 |
(二) 读写结合, 习得写作方法 |
1. 写感受 |
2. 仿写 |
4. 学写导游词 |
(三) 拓展延伸, 强化语文实践 |
1. 课前拓展 |
2. 课后延伸 |
五、说板书设计 |
(8)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 |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 |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理论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深度学习和小学语文深度学习 |
(二)单元教学 |
(三)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
四、文献综述 |
(一)深度学习相关研究 |
(二)语文单元教学相关研究 |
(三)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四)已有研究述评和思考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的相关性探讨 |
一、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基本特征 |
(一)基于对字词句篇的理解 |
(二)利用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 |
(三)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整合 |
(四)领会语文学科本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
(五)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 |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特征 |
(一)学习资源和学习目标的整体性 |
(二)学习活动的有序性 |
(三)学习方法的比较性 |
三、格式塔心理学印证单元教学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途径 |
四、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
(一)以大单元设计关联前后学习材料 |
(二)以真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
(三)以任务群驱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
第二章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要素探究 |
一、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例的分析 |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案例与分析 |
(一)聚焦人文主题,创设学习情境 |
(二)聚焦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 |
(三)聚焦内容结构,抓住动物特点 |
(四)聚焦语言表达,丰富学习体验 |
(五)聚焦读写联系,尝试迁移运用 |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设计要素的确立 |
(一)以人文主题为依托,提炼单元学习主题 |
(二)以语文要素为抓手,确立单元学习目标 |
(三)立足深度学习维度,设计单元学习评价 |
(四)任务驱动思维发展,安排单元学习活动 |
第三章 指向深度学习的统编版语文四下习作单元教学设计 |
一、促进小学生习作深度学习的意义和策略 |
(一)小学语文习作深度学习的意义 |
(二)小学语文习作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
二、对设计单元的要素分析 |
(一)单元学习主题探究 |
(二)单元学习内容解读 |
(三)单元学习目标确定 |
(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习作单元教学设计整体呈现 |
(一)单元主题导读,创设学习情境 |
(二)关注单元导语,明确学习目标 |
(三)聚焦游览顺序,单元整体感知 |
(四)聚焦语言表达,丰富学习体验 |
(五)实际迁移运用,实现深度学习 |
第四章 指向深度学习的统编版语文四下习作单元教学片段实施 |
一、单课教学模式阻碍学生深度学习的分析论证 |
(一)缺少理解,认知水平低 |
(二)被动接受,情感体验少 |
(三)迁移缺位,思维能力弱 |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四下习作单元教学片段实施 |
(一)“创建旅行相册”教学实施 |
(二)“跟随作者游一游”部分教学实施 |
三、学生习作深度学习情况呈现 |
(一)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语言表达呈现 |
(二)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思维逻辑呈现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反思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初中历史PPT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 论文创新之处 |
一、初中历史PPT课件内容概述 |
(一) 初中历史PPT课件的概念界定 |
(二) 初中历史PPT课件的优势分析 |
(三) 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依据 |
二、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制作的优点与不足——以55份《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件为例 |
(一) 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制作的优点 |
(二) 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制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三、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改进策略 |
(一) 界面的设计与制作 |
(二) 内容的设计与制作 |
(三)基本技术的掌握与使用 |
四、初中历史PPT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流程 |
(一) 课件准备阶段 |
(二) 课件制作阶段 |
(三) 课件反馈阶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颐和园》的板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情景视角下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D]. 崔雨.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小学语文《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 王保兰. 科普童话, 2019(46)
- [3]浅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J]. 向正月.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20(Z1)
- [4]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J]. 周曼. 成才之路, 2015(15)
- [5]一记红尘,染就一书芳华——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板书设计浅谈[J]. 杨小玲. 课外语文, 2019(15)
- [6]小学教师课堂呈示行为比较研究 ——以职前、新手和专家教师为例[D]. 邱红.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读写结合 习得方法 勤于练笔 提高实效——人教版义教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J]. 林启发.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06)
- [8]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D]. 骆雨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初中历史PPT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D]. 闵师鹃.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颐和园》教学案例(第一课时)[A]. 陈凤艳. 2016年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四届优秀教学案例论坛论文集,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