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全面推开并引向深入(论文文献综述)
王嵩涛[1](2021)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谈研学实践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中研究表明开设研学实践课程,帮助中小学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全国、走向国际,把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静态知识链接到自然社会发展活的链条上,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补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短板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促进中小学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开阔胸襟视野,激发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意义重大。值得注意的是,研学实践课程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到全部研学实践课程的始终,这既是基础教育的神圣职责所在,也是研学实践课程目标的内在要求,更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目标客观要求。
赵诺[2](2021)在《中共晋冀豫根据地的“1940年整党”》文中指出全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华北敌后建立一系列根据地,另一方面也面临诸多考验。在内外形势和自身诉求的共同作用下,经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推动,晋冀豫根据地在1940年开展了大规模的整党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秘密进行干部审查,对地方党组织的发展界限、党员干部去留、党政关系、干部政策走向(涉及任用、评判、干部档案制度、内部关系调整)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晋冀豫根据地"1940年整党"是对全面抗战初期组织大发展的回应与调适,沿袭了过去"自上而下""关门整党"的方式,但具体思路、办法均已发生较多转变,与嗣后的整风运动等党内整顿活动形成接续、呼应关系。
宋洪远,张益,江帆[3](2021)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三农”政策实践》文中提出依据《中国共产党简史》关于历史时期的划分,本文以1949年、1978年、1989年、2002年和2012年为节点,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三农"政策实践史划分为6个时期。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作出的相关重大决策部署,以"三农"重要事件为主线,以政策实践探索为主题,通过梳理相关重要会议和领导讲话、所出台的相关文件和决定、所实施的相关规划和法律等,客观陈述并评价历史事实。研究表明,一百年来的"三农"政策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改造传统农业到建设现代农业、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到加强农村社会建设、从增加农民经济利益到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变,为"三农"政策的学理分析和理论阐释提供了史实依据;一百年来的"三农"政策创新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理论指引与"三农"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立足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发展阶段确定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注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未来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经验启示。
何自力,张月莹[4](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百年的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经济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为人们服务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武装全党。深入总结这些经验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阿卜杜外力·塔西卡热[5](2021)在《功能主义目的论视域下2017-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维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姚瑞丽[6](2021)在《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研究(1964-1980)》文中提出
齐晓茜[7](2021)在《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胡鑫[8](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教师观研究》文中提出
高原[9](2021)在《罗伯特·瓦尔泽“密码卷帙”中的羞感书写 ——《强盗》小说残篇和《1926年〈日记〉逸稿》研究》文中提出罗伯特·瓦尔泽(Robert Walser,1878-1956)是一位曾被长期忽略和低估的瑞士现代主义作家。在瓦尔泽的作家生涯中,尤其是在伯尔尼时期(1921-1933),他遭遇了出版危机、生存危机、言说/叙述危机和手写危机等一系列的危机。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题材、语言风格、叙述方式、手写习惯等较此前均有明显转变。在他留存的“密码卷帙”中,他的文学书写越来越指向自我,文本中的主人公常常以失败作家的形象出现,试图以隐晦的自我辩解重构作家身份。诸如此类的应对策略和他迂回的叙述方式均与以掩饰为主要特征的“羞”的诗学手段相关。本研究从“羞”这一文化人类学现象出发阐释瓦尔泽“密码卷帙”中的书写方式,并选取《强盗》小说残篇和《1926年〈日记〉逸稿》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瓦尔泽文学书写中的“羞”及作品主人公遮掩“羞”的诗学策略问题,讨论瓦尔泽如何以“羞”的叙述方式作为化解叙述困境的诗学手段,以及瓦尔泽为何采用“密码卷帙”这种以隐匿文字符号为目的的手写形式。本研究第一章介绍了论题缘起、瓦尔泽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羞”这一概念做出差异性理论梳理,分析“羞”在不同语境下生成的前提、诱因、反应机制和典型的处理方式。第三章讨论文化人类学及社会伦理语境下“羞”的作用机制,重点剖析了《强盗》小说主人公面对各种危机和羞辱时通过藏匿自我身份以消解“羞”的策略。此外,由失败作家而引发的“羞”还体现在“强盗”与叙述主体之间疏离/紧密的共生关系上。第四章诠释了掩饰“羞”的情感面具和诗学面具。《强盗》主人公通过夸张的情感和行为方式来转移“羞”,以故作顺从对权力关系进行颠覆和反讽,还以故作无耻的态度忽略并否认“羞”的在场。瓦尔泽用自己的一幅肖像画编织“强盗”的外形着装,将本人掩盖在这个失败作家的形象之中。而瓦尔泽的手稿本身也是一种遮掩,本研究结合瓦尔泽的书信和文本解读了“密码卷帙”的独特手写形式,这种掩饰性极强的手写方式也是瓦尔泽化解手写危机的诗学策略。第五章从《〈日记〉逸稿》出发阐明了小说中叙述主体“我”通过日记体文学书写,对既定的文学规约表示反讽和质疑的意图,小说呈现的元叙述、自我反思、悖论对话性等特征均为掩饰叙述危机的文学手段,而小说中主题的偏离与推延、意义的消解以及内容指涉义的变换也都是瓦尔泽用来掩饰并克服言说失败的诗学手段。第六章对掩饰“羞”的诗学策略和瓦尔泽的“羞感”诗学实践进行了总结。总而言之,瓦尔泽的“密码卷帙”从文本层面展示了“羞”的情感诱发机制和文学个体对“羞”的处理方式。瓦尔泽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建构文本是为了掩饰作为失败作家的“羞”,他的微型铅笔手稿可以被视为一种对抗手写危机的文化技术,也是一种遮掩和消解“羞”的诗学策略。从文本层面的回避到叙事层面的遮掩、再到书写行为中的隐藏,瓦尔泽在内容、叙述和语言符号的三重掩饰中,将“羞”作为一种创作理念融入他的文学书写。本研究发现,瓦尔泽作品中“羞”的美学价值就蕴含在掩饰性的本质之中,他对“羞”的表现和处理方式可以视为一种掩饰性的诗学手法。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从“羞”现象出发对瓦尔泽“密码卷帙”中两部小说及其文学叙述和文学书写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发现瓦尔泽无论在叙述层面上的遮掩,还是独特的手写形态,其中所藏匿的都是“羞”的应对策略以及“羞感”诗学实践。对“羞”的文学应对策略既是瓦尔泽对作家身份认同的核心,也是他书写方式的诗学本质。本研究将“羞”这一文化人类学现象拓展为瓦尔泽的特殊诗学手段,他的这种极具掩饰倾向、又在掩饰中展露深层意图的独特书写可以被视为是一次对“羞感”诗学的书写实践。
王世雪[10](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演变研究》文中指出
二、把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全面推开并引向深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全面推开并引向深入(论文提纲范文)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谈研学实践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神圣职责 |
二、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研学实践课程目标的内在要求 |
三、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贯彻到全部研学实践课程的始终 |
(2)中共晋冀豫根据地的“1940年整党”(论文提纲范文)
一、 整党的背景 |
二、 整党情况 |
1.组织上整党 |
2.斗争中整党 |
3.思想上整党 |
三、 整党中的干部审查问题 |
四、 余论:影响与特点 |
(3)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三农”政策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
1.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
2. 根据地土地改革。 |
3. 乡村改造运动。 |
4. 大生产运动。 |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
1. 开展农村土地改革。 |
2. 建立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
3.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
4. 建立人民公社体制。 |
5. 掀起“农业学大寨”运动。 |
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1989年) |
1.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
2. 改革粮食等农产品流通体制。 |
3.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
4. 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 |
5. 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
五、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2002年) |
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2.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4. 开展八七扶贫攻坚。 |
5.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
六、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2012年) |
1.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3.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
4.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
5.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七、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2021年) |
1. 打赢脱贫攻坚战。 |
2.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4.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
5. 强化农业农村法治保障。 |
6.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
八、结语 |
(4)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经济理论创新指明方向 |
(一)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
(二)消灭无政府状态,社会生产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
(三)消灭旧式分工,实现共同富裕 |
(四)消灭阶级对立,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经济理论创新的主线 |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四)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四、中国共产党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理论创新,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 |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辩证统一 |
(二)坚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辩证统一 |
(三)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辩证统一 |
(四)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辩证统一 |
(五)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 |
(六)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辩证统一 |
(七)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统一 |
(八)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 |
五、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博采众长,守正创新 |
(一)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二)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育教学 |
(三)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四)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推进理论创新 |
(9)罗伯特·瓦尔泽“密码卷帙”中的羞感书写 ——《强盗》小说残篇和《1926年〈日记〉逸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论题缘起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2 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羞”的探究 |
2.1 羞的前提:自我意识 |
2.2 羞的诱因:他者目光 |
2.3 羞的反应机制:隐藏回避 |
2.4 羞的处理方式:面具 |
2.5 小结 |
3 “羞”与身份的遮掩——《强盗》小说中的生存危机 |
3.1 “强盗”的身份藏匿 |
3.1.1 作家?强盗?——社会身份与美学身份的反叛 |
3.1.2 孤立与孤例——社会隔离与主体救赎 |
3.1.3 无名与命名——隐而不表的模糊化身份 |
3.2 “强盗”的身份伪装 |
3.2.1 教化与规训——对规约的应对 |
3.2.2 性别演绎——女性化倾向的掩饰与文学 |
3.2.3 孩童的天性和任性——身份逃避与文学活力 |
3.3 “我”和“强盗”——理想身份与现实身份的分裂与弥合 |
3.4 小结 |
4 “羞”的隐匿面具——“强盗”的藏与“密码卷帙”的隐 |
4.1 以情感掩饰“羞”感 |
4.1.1 目光的审视——闪躲或对峙 |
4.1.2 伪装的顺从——权力关系的颠覆 |
4.1.3 对嘲讽者的嘲讽——对“羞”的忽略与否认 |
4.2 文学形态面具 |
4.2.1 衣饰与掩饰——现实与虚构身份的文学编织 |
4.2.2 在手稿中逃遁——“密码卷帙”中的手写危机 |
4.3 小结 |
5 “羞”与叙述的掩饰——《1926 年〈日记〉逸稿》中的言说危机 |
5.1 叙述主体的自我审视 |
5.1.1 日记的写作练习——对“展示的危机”的展示 |
5.1.2 元叙述与自白——对书写过程的观照和自省 |
5.1.3 想象的对话者——面对审视和评判的自辩 |
5.2 叙述内容的消解 |
5.2.1 主题的推延——欲盖弥彰的遮掩 |
5.2.2 “谈”情“说”爱——语义的偏移 |
5.3 小结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把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全面推开并引向深入(论文参考文献)
-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谈研学实践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 王嵩涛. 教育艺术, 2021(12)
- [2]中共晋冀豫根据地的“1940年整党”[J]. 赵诺. 抗日战争研究, 2021(03)
- [3]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三农”政策实践[J]. 宋洪远,张益,江帆. 中国农村经济, 2021(07)
- [4]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J]. 何自力,张月莹.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1(04)
- [5]功能主义目的论视域下2017-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维译研究[D]. 阿卜杜外力·塔西卡热. 西北民族大学, 2021
- [6]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研究(1964-1980)[D]. 姚瑞丽. 安徽大学, 2021
- [7]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D]. 齐晓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8]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教师观研究[D]. 胡鑫.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9]罗伯特·瓦尔泽“密码卷帙”中的羞感书写 ——《强盗》小说残篇和《1926年〈日记〉逸稿》研究[D]. 高原. 浙江大学, 2021(08)
- [10]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演变研究[D]. 王世雪. 东北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