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湖北省人民政府[1](2022)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政发[2021]2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10月17日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二)发展形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四)发展布局三、布局九大主要任务(一)夯实数字基础,超前部署互联互通信息网络
吕欢,吴松,郭戈,卢肖静[2](2021)在《新一代智慧型AFC系统互联网单程票技术方案》文中提出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中,传统单程票自动售票机(TVM,Ticket Vending Machine)支持发售或换取的票证仅限于实体卡单程票,单程票介质单一。通过手机App人脸识别电子票和二维码电子票的使用,解决了实体票卡重复接触问题,但仅限于本地通勤常旅客注册使用,不适合临时旅客或其他乘客。文章提出一种智慧型AFC系统,通过TVM发售人脸识别单程票、纸质二维码单程票,人脸识别单程票实现无介质化,纸质二维码单程票不回收,减少了实体卡单程票的重复使用接触,更利于疫情防控。
姚震[3](2021)在《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黄英君[6](2006)在《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文中指出空间综合信息网(Aerospac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Network)是以空间信息系统为主,由不同轨道上多种类型的卫星系统和地面支持系统,按照空间信息资源的最大有效综合利用原则,互通互联有机构成的智能化体系。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系统设备复杂多样,各种设备有不同格式的控制参数、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对这种高度复杂高度集成的空间综合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传统的卫星测控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很难有效地解决网络管理问题。本文的目标是对未来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还处于概念研究和飞行演示验证阶段,对网络管理的研究要先于实际网络的部署,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采用“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卫星网络地面仿真环境”的方法,对空间信息网络的空间特性、管理规范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网络管理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开发一个空间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在此基础上,为了对管理系统原型进行评估和验证,本文研究和实现了一个空间网络地面仿真环境,作为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被管对象,进行各项管理功能和管理流程的演示验证,经过验证后的空间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算法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移植并应用到未来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中。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未来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特点,以Internet/SNMP管理体制和OSI网络管理体制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分层分域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AIINMS)的体系结构,该管理系统由地面管理中心、星上管理分站和星载代理组成,针对中低轨混合星座组网的空间特性制订了适用于卫星网络管理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对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卫星管理信息库、空间网络管理协议、性能管理算法、故障管理算法、配置管理算法、子网分割算法进行了验证和评估;2、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空间网络管理的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的空间网络流量监测与预测算法,本文对空间信息网络管理的流量遥测和预测进行了研究,使用HSNMP机制来收集星上代理采集的流量统计遥测信息,对非平稳、非线性、高突发的空间信息网络业务负荷进行预测。本文使用基于冗余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结合神经网络的方法,使用冗余小波将时间序列信号分解为表征基本趋势和突发特征的不同尺度的分量,进而使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各分量进行预测分析,并在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地面仿真环境中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评估;3、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HLA/RTI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地面仿真环境,该仿真环境是一个基于卫星实体仿真的半实物仿真平台,使用一系列HLA/RTI联邦成员,包括轨道仿真成员、星间链路仿真成员、路由协议仿真成员等构成控制网络来模拟空间综合信息网的基本特性,对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输特性进行控制,并通过服务访问点来运行第三方高层应用。空间网管系统能够象管理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信息网络一样在仿真环境中实施网络管理,对包括网络管理在内的多项空间任务进行演示验证;4、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分形散粒噪声的背景业务流量模拟算法。决定仿真的可信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业务数据流量的模拟,业务流量的模拟包括前景业务流量和背景业务流量,前景业务流量由要仿真的上层应用产生,背景业务流量则是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逼近真实的网络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散粒噪声的卫星网络聚合背景流量生成算法,该算法根据星间链路的差错特性、星上路由器随机丢弃策略、星间路由往返时延抖动特性、拥塞控制策略等因素来对单个流的速率波动进行建模,进而使用分形散粒噪声过程对天基组网中的聚合背景业务流量进行模拟生成。本文在空间综合信息网络仿真环境中使用该算法对基于SCPS-VJ空间传输控制协议的聚合背景业务流量进行了模拟生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生成符合空间网络特性的背景业务流量。
朱俊杰,李勇,郑志安,宁重阳,何明芳,黄海燕[7](2021)在《基于信息深度融合的智慧型实验室管理系统》文中提出针对传统型实验室利用率低、管理方式落后等弊端,设计了一种以信息融合与技术融合为媒介,兼具开放性和智能化管理的智慧型实验室管理系统。以ZigBee传感器网络+阿里云的物联网技术架构为依托,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多源异构信息进行综合、过滤及整合,实现多传感器采集信息与各种数据库信息的高度融合,从而在满足实验室高度开放的前提下极大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通过信息与技术的有机融合与协作实现手机APP的自助预约、实时查询、故障上报等功能。增设手机APP预约-RFID刷卡门禁-MAC地址三重认证和电子围栏等安保防护功能,为开放性实验室提供双重屏障。在云服务器中植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高度智能化的危险诊断以及手机APP中基于用户特征和网络爬虫的智能信息推荐功能。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8](2021)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的通知》文中认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辽政办发[2021]25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10月15日(此件公开发布)前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全面推进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建设数字辽宁作为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编制实施《数字辽宁发展规划(1.0版)》。
湖北省人民政府[9](2021)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鄂政发[2021]1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4日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发展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总体架构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打造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
张志文[10](2021)在《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与传统制造相比,智能制造将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进行重塑,给制造业带来巨大变革。在智能制造环境下,众多装配制造企业采用混流生产以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但同时对供应链物流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供应链物流由于信息不协同导致难以实现精准服务,成为影响智能制造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信息是现代物流的灵魂,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是实现供应链物流精准服务的重要基础。因此,从智能制造视角,研究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机制,实现智能制造环境下供应链物流的精准服务,对智能制造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特征及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需求分析入手,集成演化博弈理论、广义灰色关联分析、统计过程控制、信息熵等方法,从组织、网络、流程和质量角度对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机制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特征及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需求分析。针对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实现问题,分析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特征以及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的内涵及需求;以实现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为目标,构建包含组织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物流信息协同策略、网络层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网络优化方法、业务层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流程优化模型和应用层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质量评价方法四个层面有机组合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机制框架。从实际需求出发,阐明了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机制的研究实质。2.基于演化博弈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物流信息协同策略研究。针对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主体的协同策略问题,应用演化博弈理论,以供应链合作伙伴所获得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物流信息协同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者动态方程和演化稳定策略,探索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物流信息协同演化稳定状态形成过程;通过实例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为制造型企业实践供应链合作伙伴物流信息协同提供理论借鉴,促进合作伙伴采用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策略。3.基于广义灰色关联分析和DEMATEL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网络优化研究。针对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网络节点众多制约协同的难点问题,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价模型,采用广义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各网络节点物流信息与物流决策结果之间以及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应用DEMATEL方法确定各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然后确定每个节点的重要度,选择重要度高的网络管理节点作为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的网络节点,实现对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网络结构的优化;通过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为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网络结构优化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降低信息交换成本和决策复杂度。4.基于灰色绝对关联分析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流程优化研究。针对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流程的稳定性问题,以供应链网络管理节点收到物流信息的实际时间和标准时间之差,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流程数据序列;基于排序数据序列特性,分析传统稳定性评价结果;应用灰色绝对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流程稳定性评价模型,分析其灵敏性,构建了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流程优化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实现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流程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协同流程的稳定性。5.基于统计过程控制和信息熵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质量评价方法研究。针对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质量的评价问题,提出基于JIT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质量评价理念,确立“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数量”的协同质量维度;基于统计过程控制和信息熵方法,构造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质量评价模型,分别评价数量和时间方面的协同质量,计算各自的权重,获得协同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提高协同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智能制造新视角,从合作伙伴物流信息协同策略、协同网络结构优化方法、协同流程优化模型和协同质量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了以“组织层-网络层-业务层-应用层”四个层面有机组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机制,可为有效实现智能制造环境下供应链物流精准服务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二、实验室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室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一代智慧型AFC系统互联网单程票技术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案总体架构 |
1.1 方案实际目标 |
1.2 系统构成方案 |
2 互联网单程票售检票关键技术 |
2.1 对自动售检票设备的技术改进 |
2.2 改进后的人脸识别单程票售检票关键技术 |
2.2.1 人脸识别系统 |
2.2.2 TVM发售人脸识别单程票移动支付方案 |
2.2.3 人脸识别单程票检票方案 |
(1)人脸识别核验身份 |
(2)人脸识别比对 |
3 改进后技术效果 |
4 结束语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6)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空间信息网络的发展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网络管理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卫星网络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卫星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 |
1.3.1 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3 论文的创新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AIINMS |
2.1 空间网络管理的需求分析 |
2.1.1 卫星通信网络管理 |
2.1.2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应具备的特点 |
2.2 网络管理的标准分析 |
2.2.1 ISO的基于 OSI/CMIP的网络管理体系 |
2.2.2 ITU-T的TMN电信网络管理体系 |
2.2.3 IETF的Internet/SNMP网络管理体系 |
2.2.4 几种网络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 |
2.3 一种分层分域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AIINMS |
2.3.1 AIINMS在航天任务体系中的作用 |
2.3.2 AIINMS的管理层面 |
2.3.3 AIINMS体系结构 |
2.4 AIINMS的功能模型 |
2.4.1 配置管理 |
2.4.2 性能管理 |
2.4.3 故障管理 |
2.4.4 安全管理 |
2.4.5 资源与任务管理 |
2.4.6 管理功能间关系分析 |
2.5 AIINMS的信息模型 |
2.5.1 管理对象和管理信息提取 |
2.5.2 抽象语法表示 ASN.1 |
2.5.3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管理信息建模 |
2.6 AIINMS的空间网络管理协议 |
2.7 小结 |
第三章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仿真环境 |
3.1 卫星网络的仿真 |
3.1.1 卫星网络的仿真方法 |
3.1.2 卫星网络仿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3.2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轨道模型 |
3.2.1 单层轨道面卫星轨道模型 |
3.2.2 多层轨道面卫星轨道模型 |
3.3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链路仿真 |
3.3.1 太空环境对卫星通信的影响 |
3.3.2 日凌与卫星蚀对星间链路的影响 |
3.3.3 单层轨道面内星间链路 |
3.3.4 多层轨道面内星间链路 |
3.3.5 基于 STK的多层星座组网仿真 |
3.4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拓扑仿真 |
3.5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协议仿真 |
3.5.1 空间组网的协议体系 |
3.5.2 星间路由仿真 |
3.6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仿真环境 |
3.6.1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仿真环境的体系结构 |
3.6.2 卫星节点实体的设计 |
3.6.3 典型的组网仿真想定 |
3.7 仿真环境中的功能测试 |
3.7.1 STK轨道计算成员 |
3.7.2 链路计算成员和路由成员 |
3.7.3 仿真时间推进测试 |
3.8 小结 |
第四章 空间网络仿真中的背景业务流量建模与生成 |
4.1 混合模式的空间网络流量仿真 |
4.2 分形散粒噪声过程与聚合流量建模 |
4.2.1 分形散粒噪声驱动的随机点过程 |
4.2.2 基于散粒噪声的聚合流量建模 |
4.3 基于TCP拥塞控制的流速率波动模型 |
4.3.1 基于随机差错的 AIMD模型 |
4.3.2 吞吐量建模 |
4.4 卫星环境下TCP聚合流量模拟研究 |
4.4.1 卫星网络环境下变化的往返时延对聚合流量的影响 |
4.4.2 卫星网络环境下的传输差错对聚合流量的影响 |
4.5 与其他业务流量模型的对比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中的网络测量技术研究 |
5.1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中的网络测量 |
5.1.1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中网络测量的需求分析 |
5.1.2 网络测量的基本内容 |
5.1.3 网络测量的方法与相关研究工作 |
5.2 网络测量的体系结构 |
5.2.1 网络测量的层次 |
5.2.2 RTFM的实时流量测量体系框架 |
5.3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中的流量监测 |
5.3.1 卫星网络中的流量监测方法 |
5.3.2 流量数据采样 |
5.4 空间综合信息信息网络流量测量系统 |
5.4.1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流量测量系统构成 |
5.4.2 测量工作流程 |
5.4.3 与流量测量相关的管理信息定义 |
5.4.4 在仿真环境中的测试 |
5.5 小结 |
第六章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中的流量预测技术研究 |
6.1 预测方法研究 |
6.2 基于多孔小波变换的遥测信号分解 |
6.3 基于 Elman神经网络的预测 |
6.3.1 Elman神经网络 |
6.3.2 对不同尺度信号的Elman神经网络预测仿真 |
6.4 基于 BP神经网络的预测 |
6.4.1 BP神经网络 |
6.4.2 对不同尺度信号的BP神经网络预测仿真 |
6.5 对预测结果的分析 |
6.6 小结 |
第七章 AIINMS原型设计与仿真分析 |
7.1 AIINMS的网络管理中心原型 |
7.2 AIINMS的星上代理 |
7.3 AIINMS网络管理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 |
7.4 对 AIINMS原型的仿真测试 |
7.4.1 仿真部署 |
7.4.2 拓扑探测 |
7.4.3 子网划分 |
7.4.4 网络管理命令的响应时间 |
7.4.5 网络管理的通信开销 |
7.5 仿真置信度分析 |
7.6 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8.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 |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三: 缩略语 |
(7)基于信息深度融合的智慧型实验室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 系统平台搭建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 |
2.2 协调器和路由器 |
2.3 终端节点 |
(1) 传感器节点。 |
(2) 门禁节点。 |
(3) 开关类节点。 |
(4) 实验台节点。 |
(5) 信息显示及警报节点。 |
2.4 网关设计 |
3 系统运行 |
3.1 软件整体构架 |
3.2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推荐算法 |
3.3 系统运行结果 |
4 结 论 |
(10)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供应链物流协同研究现状 |
1.2.2 供应链信息协同研究现状 |
1.2.3 物流信息协同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特征及SCLI协同需求分析 |
2.1 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特征分析 |
2.1.1 智能制造概述 |
2.1.2 混流生产的内涵 |
2.1.3 混流生产的特征 |
2.2 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SCLI内涵 |
2.2.1 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 |
2.2.2 SCLI的内涵 |
2.2.3 SCLI特征 |
2.3 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SCLI协同需求分析 |
2.3.1 信息协同的含义 |
2.3.2 SCLI协同内涵与动因 |
2.3.3 SCLI协同需求 |
2.4 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SCLI协同机制框架构建 |
2.4.1 组织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物流信息协同策略 |
2.4.2 网络层的SCLI协同网络优化 |
2.4.3 业务层的SCLI协同流程优化 |
2.4.4 应用层的SCLI协同质量评价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EGT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物流信息协同策略 |
3.1 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物流信息协同问题分析 |
3.2 EGT概述 |
3.3 供应链合作伙伴SCLI协同的演化博弈模型 |
3.3.1 模型假设 |
3.3.2 SCLI协同的演化博弈模型 |
3.3.3 协同策略分析 |
3.4 实例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GGRA和 DEMATEL的 SCLI协同网络优化 |
4.1 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SCLI协同网络问题分析 |
4.2 GGRA和 DEMATEL方法 |
4.2.1 GGRA |
4.2.2 DEMATEL |
4.3 SCLI协同网络结构优化模型 |
4.3.1 SCLI决策假设 |
4.3.2 灰色系统理论与信息网络节点重要度 |
4.3.3 协同网络结构优化模型 |
4.4 实例验证 |
4.4.1 算例分析 |
4.4.2 对比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流程优化 |
5.1 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SCLI协同流程优化问题分析 |
5.2 SCLI流程的数据序列 |
5.3 SCLI协同流程优化方法 |
5.3.1 SCLI流程稳定性评价 |
5.3.2 SCLI协同流程优化模型 |
5.4 实例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SPC和信息熵的SCLI协同质量评价方法 |
6.1 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SCLI协同质量评价问题分析 |
6.1.1 SCLI协同质量 |
6.1.2 SCLI协同质量的维度 |
6.2 SPC和信息熵方法 |
6.3 SCLIC协同质量评价方法 |
6.3.1 假设条件 |
6.3.2 协同质量评价模型 |
6.4 实例验证 |
6.4.1 物料需求数量和时间确定 |
6.4.2 协同质量评价 |
6.4.3 协同质量确定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词汇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实验室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2(01)
- [2]新一代智慧型AFC系统互联网单程票技术方案[J]. 吕欢,吴松,郭戈,卢肖静.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1(12)
- [3]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研究[D]. 姚震. 中国政法大学, 2021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D]. 黄英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6)
- [7]基于信息深度融合的智慧型实验室管理系统[J]. 朱俊杰,李勇,郑志安,宁重阳,何明芳,黄海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
- [8]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的通知[J].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5)
- [9]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 [10]智能制造环境下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协同机制研究[D]. 张志文. 河南科技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