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Y41—40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论文文献综述)
张武,屈博,王轲平,薛玲,景素芳[1](2014)在《功分器组合法兰推孔工装设计》文中提出按照功分器组合法兰的结构工艺特点,提出了功分器组合法兰推孔工艺,把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作为推孔设备,设计了双导柱及弹簧复位装置的推孔夹具及推刀,利用夹具的上引导套和组合法兰预孔实现推刀的上引导和下浮动引导,保证了推孔垂直度要求,实现了狭长法兰的多孔推削方法,较原工艺提高工效10倍。
天津液压机研究所[2](1979)在《液压机的成就及动向》文中研究指明 液压机是在锻压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锻压设备之一,它几乎可以进行所有的锻压工艺加工。例如板材冲压、冷热挤压、模锻、弯曲整形、压装校正、打包压块、塑料及粉末压制成形等。液压机尤其能完成一些其它锻压机械所难以实现的工艺要求,例如:由于液压机可以获得长时间保压,所以适用于绝缘材料、纤维板、热固性塑料及高压合成新材料的制造;
郑正华[3](1967)在《Y41—40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文中认为 合肥锻压机床厂的广大革命职工,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于1966年设计与试制成功了Y41—40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果实,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该机可用作轴类和其他类似零件的校正、压装工作,和简单的板料拉伸成形及落料工作。该机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大方;其压力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调节,滑块能自动变速,行程大小可以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刘成刚[4](1980)在《Y41-40B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改革成功》文中研究表明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合肥锻压机床厂子今年一季度对Y41-40A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产品型号为Y41-40B型.
刘成刚[5](1976)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系列产品改革成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是我厂主要系列产品之一。主要用于对轴类和套类零件进行校正、压装,也可以作其他工艺用途。床身采用单柱开式,直立布置,主要零部件均装于其内。压机用手柄和脚踏板进行操作,压力可在规定范围内调节,行程大小可以控制,操作较为方便。另附有校正工作台。
张金勇[6](2006)在《异形结构传爆药装药工艺研究》文中认为大量资料及国内外武器弹药的发展表明,传统的圆柱形传爆药柱装药结构及装药工艺很难适应钝感主装药的可靠引爆要求。针对该问题,研究异形结构传爆药柱装药工艺及新型安全、高能的传爆、引爆技术对提高传爆药柱的起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分析了当今国内外传爆药研究的发展现状、形势及散粒体药剂的性质,在已研究的环形及凹球形传爆药柱装药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传爆药-主装药间冲击起爆机理、冲击波汇聚技术原理、有效装药理论、拐角效应等理论,设计出了锥环形及外锥凹球形传爆药柱装药结构及其压药模具;根据小尺寸弯道装药的爆轰波传递特性理论,利用多点同步起爆网络的设计模型,设计出了锥环形装药的“一入四出”和“一入八出”锥环形传爆药的多点同步起爆网络;以PBXTN-5为药剂分别进行热压和常温下压装工艺实验和JBH-9019为药剂进行传爆药柱压装工艺实验;对所压制药柱进行威力测试,并在不同工艺和不同药剂条件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传爆药柱的装药工艺和起爆方式对起爆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热压工艺优于常温压装工艺;在工艺条件相同及达到相同起爆效果的条件下,利用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的锥环形传爆药柱相对于普通圆柱形药柱的传爆药用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多点同步起爆网络的起爆点个数对传爆药柱的输出波形和起爆能力有较大的影响;起爆相同的主装药,达到相同起爆效果,外锥凹球形传爆药柱比普通圆柱形药柱用药量也有较大幅度降低。总之,其研究成果对解决钝感弹药的起爆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唐英千[7](1974)在《锻压机械液压传动的设计基础(十一)》文中研究指明 锻压机械液压系统图例下面列举一些目前国产的锻压机械的液压系统图。通过它们来看一看一台机器的完整的液压系统图的构成,并说明了锻压机械中常遇到的一些典型的要求在实践中是怎样来实现的。这些液压系统图并不一定已是十分完善的,但是它们在实现一个或几个动作要求的液压回路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看这些液压系统图时最好能和前面介绍的基本液压回路结合起来看。
刘志勇[8](2007)在《纳米掺杂AgSnO2电接触材料的计算与研究》文中指出AgCdO电触头材料中含有有毒金属Cd,目前国家已禁止在家用电器和汽车上使用。AgSnO2电触头作为一种新型无污染的替代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电弧侵蚀性、耐磨损性和良好的抗熔焊性,在实际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正在取代AgCdO材料,成为电触头材料的主力军。但是AgSnO2材料存在接触电阻大,温升高,加工困难等缺点。其主要原因在于SnO2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近乎绝缘,使得材料的电阻增大,导致温升高。因此改善SnO2的导电性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工作。研究表明,采用半导体掺杂理论对SnO2进行掺杂改性,是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很好的方法。本文首先采用Castep软件分别对Bi、Cu、Ni、Co、Ti五种元素掺杂的SnO2体系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半导体理论,通过分析掺杂体系几何优化结果及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分布等计算结果,从理论上证明,几种掺杂元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nO2的导电性,最佳掺杂比率(原子比)为5%和最佳掺杂元素为Bi,其他依次为Ti、Cu、Ni、Co。根据计算结果,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以上五种掺杂SnO2纳米粉末(掺杂原子比率均为5%),微观分析表明掺杂并没有改变SnO2晶体结构,掺杂元素进入SnO2晶格,粉体粒径达到10~25nm,通过掺杂SnO2的导电性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掺杂体系为SnO2-Bi的纳米粉,导电率提高了三个数量级,其他依次是SnO2-Cu、SnO2-Ti、SnO2-Ni、SnO2-Co,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在纳米掺杂粉末制备基础上,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五种纳米掺杂的AgSnO2电触头,对其密度、硬度、抗压强度和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国标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纳米电触头材料的导电性、硬度、和抗压强度都有明显的提高,各项性能均优于国家标准。
蓝恭谦[9](1991)在《精密型材校直液压机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 一、国内现状合肥工业大学与合肥压力机械厂合作,在广泛地市场调研及与国外产品的性能水平对比基础上联合攻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究成功最大校直力为100KN的单柱精密校直液压机,
黄新杰[10](2019)在《ZnO-Al2O3-SiO2基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及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通信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从2G时代到5G时代,人们对通信的速度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频频谱资源的拥挤使得微波通信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介质陶瓷材料需要在低介电常数、高品质因数、近零谐振频率温度系数三个方面提升。同时,天线作为收发信号的前端元器件正在向着多频段、圆极化等方向发展。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钛酸锶掺杂对ZnAl2O4-3Zn2SiO4和ZnAl2O4-3Zn2SiO4-2SiO2两种陶瓷体系的烧结特性、相成分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一系列高性能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并基于陶瓷基片使用HFSS软件仿真了工作在24 GHz的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本文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钛酸锶掺杂ZnAl2O4-3Zn2SiO4和ZnAl2O4-3Zn2SiO4-2SiO2两种陶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SrTiO3可大幅度降低ZnAl2O4-3Zn2SiO4陶瓷的烧结温度,ZnAl2O4-3Zn2SiO4-0.2SrTiO3陶瓷可在近100℃范围内烧结致密,XRD和SEM(背散射)结果表明:ZnAl2O4、Zn2SiO4和SrTiO3三相可以共存,不同的SrTiO3掺杂量下,陶瓷均可获得近零谐振频率温度系数,且介电常数实现了系列化;SrTiO3掺杂改性ZnAl2O4-3Zn2SiO4-2SiO2陶瓷中,随着SrTiO3的引入,SrTiO3先和ZnAl2O4、SiO2反应生成SrAl2Si2O8锶长石、TiO2和Zn2SiO4相,随着SrTiO3含量的增加,ZnAl2O4-3Zn2SiO4-2SiO2-SrTiO3处ZnAl2O4相消失,得到Zn2TiO4和SrAl2Si2O8相,TiO2对陶瓷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起着调节作用,锶长石的出现使材料保持较低的介电常数,同时该体系保持较高的品质因数;经过掺杂改性,获得了较优性能的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如:ZnAl2O4-3Zn2SiO4-0.3SrTiO3,微波介电性能为:εr=8.01,Q×f=19,354 GHz,τf=6.5ppm/℃和ZnAl2O4-3Zn2SiO4-2SiO2-0.6SrTiO3,微波介电性能为:εr=7.16,Q×f=57,837GHz,τf=-30 ppm/℃。本文基于Al2O3陶瓷和ZnAl2O4-3Zn2SiO4陶瓷作为天线基片设计了三款应用于24GHz的微带圆极化阵列天线,三款天线均采用功率非均分式馈电网络结构,天线1使用厚度为0.635 mm的Al2O3材料作为2×2阵列天线基片,其带宽299 MHz,相对带宽为1.2%,最大增益8.34 dB,主瓣宽度2θ0.5=63?;天线2使用厚度为0.635 mm的ZnAl2O4-3Zn2SiO4材料作为2×2阵列天线基片,带宽473 MHz,相对带宽为1.9%,最大增益为7.58 dB,主瓣宽度2θ0.5=45?;天线3使用厚度为0.254 mm的Al2O3材料作为4×4阵列天线基片,带宽259 MHz,相对带宽为1.1%,最大增益13.60 dB,主瓣宽度2θ0.5=33?。以天线2为对象,研究了基片厚度、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在一定变化范围内对天线性能参数的影响,得出满足天线性能稳定性的条件:基片厚度误差在0.001 mm以内,介电常数温度系数绝对值小于30 ppm/?C,介电损耗小于0.001。
二、Y41—40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Y41—40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论文提纲范文)
(1)功分器组合法兰推孔工装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功分器组合法兰盘推孔尺寸的确定 |
2 功分器组合法兰盘推孔工装设计 |
2.1 推孔夹具设计[4~5] |
2.1.1 结构设计 |
2.1.2 定位与导向装置 |
2.1.3 组合法兰推孔工装的导向与复位机构 |
2.2 推孔刀具设计[1、6] |
2.2.1 推削方式选择 |
2.1.2刀具前后引导尺寸确定 |
2.1.3推刀切削参数设计 |
3 推孔操作过程 |
4 问题讨论 |
5 结束语 |
(6)异形结构传爆药装药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传爆药柱装药工艺理论 |
2.1 传爆药起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 装药理论 |
2.2.1 装药方法及战术技术要求 |
2.2.2 压装工艺理论依据 |
2.2.3 压药设备 |
3. 压药模具及起爆网络的设计 |
3.1 压药装置 |
3.1.1 压药装置设计要求 |
3.1.2 压药装置工作过程 |
3.2 压药模具设计 |
3.2.1 设计原则 |
3.2.2 异形结构传爆药柱压药模具的设计 |
3.3 锥环形传爆药柱多点同步起爆网络的设计 |
3.3.1 引进思想 |
3.3.2 多点同步起爆网络的特征 |
3.3.3 多点同步起爆网络的设计原理 |
3.3.4 锥环形传爆药的“一入四出”同步起爆网络的设计 |
3.3.5 锥环形传爆药的“一入八出”同步起爆网络的设计 |
3.3.6 锥环形传爆药柱多点同步起爆网络压药模具的设计 |
4. 异形结构传爆药柱压装工艺实验 |
4.1 药柱压装工艺实验方案 |
4.2 锥环形传爆药柱压装工艺实验 |
4.2.1 锥环形传爆药柱尺寸设计 |
4.2.2 锥环形传爆药柱压装工艺实验 |
4.2.3 锥环形传爆药柱压药数据 |
4.3 外锥凹球形传爆药柱压装工艺实验 |
4.3.1 外锥凹球形传爆药柱尺寸设计 |
4.3.2 外锥凹球形传爆药柱压装工艺实验 |
4.3.3 外锥凹球形传爆药柱压药数据 |
4.4 主装药柱压装工艺实验 |
4.4.1 压装方法及工艺要求 |
4.4.2 主装药柱的压药数据 |
5. 起爆威力实验研究 |
5.1 实验名称、目的及内容的确定 |
5.2 实验方法及原理 |
5.3 实验装置 |
5.4 实验条件 |
5.5 实验步骤 |
5.5.1 锥环形传爆药柱起爆能力测试实验步骤 |
5.5.2 外锥凹球形传爆药柱起爆能力测试实验步骤 |
5.6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
5.6.1 实验数据记录 |
5.6.2 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 |
5.6.3 实验结果分析总结 |
6. 压装工艺的优缺点及技安措施 |
6.1 压装工艺的优缺点 |
6.1.1 压装工艺的优点 |
6.1.2 压装工艺的缺点 |
6.2 压装工艺技安措施 |
6.3 压装工艺常见的疵病及消除方法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纳米掺杂AgSnO2电接触材料的计算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目的 |
1.2 电接触及电接触材料 |
1.2.1 电接触理论 |
1.2.2 电触头的分类与特性 |
1.2.2.1 AgMeO 系触头 |
1.2.2.2 AgNi 系触头 |
1.2.2.3 AgC 系触头 |
1.2.2.4 AgW(AgWC)系触头 |
1.2.2.5 非晶态触头材料 |
1.2.2.6 超导触头材料 |
1.2.3 电触头应用范围及电器对其性能要求 |
1.2.4 电触头的制备工艺 |
1.3 纳米掺杂材料 |
1.3.1 纳米材料 |
1.3.2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
1.3.3 纳米掺杂SnO_2 材料的特性 |
1.3.4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掺杂SnO_2 |
1.4 纳米掺杂SnO_2 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1.4.1 计算材料学研究背景 |
1.4.2 第一性原理方法 |
1.4.3 电子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
1.4.4 局域密度近似(LDA) |
1.4.5 广义梯度近似(GGA) |
1.4.6 CASTEP 介绍 |
1.4.7 掺杂SnO_2 第一性原理计算思路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1.5.1 本课题来源 |
第二章 纳米掺杂SnO_2第一性原理计算 |
2.1 引言 |
2.2 半导体的电导 |
2.3 理想SnO_2 晶体第一性原理计算 |
2.3.1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
2.3.2 理想SnO_2 晶体计算结果与讨论 |
2.4 Co 掺杂SnO_2 体系第一性原理计算 |
2.4.1 SnO_2 最佳掺杂量的计算 |
2.4.2 掺杂模型与计算方法 |
2.4.3 Co 掺杂SnO_2 体系计算结果与讨论 |
2.5 其它元素掺杂SnO_2 第一性原理计算 |
2.5.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2.5.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2.5.3 不同掺杂计算结果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纳米掺杂SnO_2粉末的制备与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设备 |
3.2.2 实验原料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3.3.1 纳米掺杂SnO_2 溶胶的制备 |
3.3.2 分散剂的作用 |
3.3.3 DTA-TG 差热分析 |
3.3.4 X 射线衍射分析 |
3.3.5 纳米掺杂粉末的SEM 分析 |
3.3.6 纳米掺杂粉末的电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米掺杂A9SnO_2电触头的制备与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2.3 A9SnO_2 电触头的制备工艺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4.3.1 纳米掺杂A9SnO_2 电触头材料成分分析 |
4.3.2 纳米掺杂A9SnO_2 显微组织分析 |
4.3.3 纳米掺杂A9SnO_2 触头材料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ZnO-Al2O3-SiO2基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及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微波基片材料 |
1.2.1 微波基片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 |
1.2.2 常用微波基片材料 |
1.3 微波介质陶瓷 |
1.3.1 微波介质陶瓷的发展历史 |
1.3.2 常用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 |
1.4 圆极化微带天线 |
1.4.1 微带天线辐射原理 |
1.4.2 天线基本参数 |
1.4.3 微带天线的分类 |
1.4.4 微带阵列天线 |
1.4.5 微带天线圆极化技术 |
1.5 课题的提出 |
1.5.1 ZnO-Al_2O_3-SiO_2基微波介质陶瓷 |
1.5.2 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
1.5.3 课题的提出 |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表征方法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2 性能测试和表征方法 |
2.2.1 陶瓷样品的制备 |
2.2.2 陶瓷性能测试 |
2.2.3 天线仿真分析 |
第三章 ZnO-Al_2O_3-SiO_2基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与介电性能 |
3.1 前言 |
3.2 陶瓷的制备及测试 |
3.2.1 (ZnAl_2O_4-3Zn_2SiO_4)-xSrTiO_3复合陶瓷的制备 |
3.2.2 (ZnAl_2O_4-3Zn_2SiO_4-2SiO_2)-ySrTiO_3复合陶瓷的制备 |
3.2.3 电学性能测试 |
3.3 (ZnAl_2O_4-3Zn_2SiO_4)-xSrTiO_3陶瓷 |
3.3.1 (ZnAl_2O_4-3Zn_2SiO_4)-xSrTiO_3陶瓷的烧结特性 |
3.3.2 (ZnAl_2O_4-3Zn_2SiO_4)-xSrTiO_3陶瓷的物相分析 |
3.3.3 (ZnAl_2O_4-3Zn_2SiO_4)-xSrTiO_3陶瓷的介电性能 |
3.4 (ZnAl_2O_4-3Zn_2SiO_4-2SiO_2)-ySrTiO_3陶瓷 |
3.4.1 (ZnAl_2O_4-3Zn_2SiO_4-2SiO_2)-ySrTiO_3陶瓷的烧结特性 |
3.4.2 (ZnAl_2O_4-3Zn_2SiO_4-2SiO_2)-ySrTiO_3陶瓷的物相分析 |
3.4.3 (ZnAl_2O_4-3Zn_2SiO_4-2SiO_2)-ySrTiO_3陶瓷的介电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
4.1 前言 |
4.2 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
4.2.1 天线性能参数 |
4.2.2 天线设计 |
4.3 微波陶瓷基片参数对天线性能影响 |
4.3.1 基片厚度对天线的影响 |
4.3.2 基片介电常数对天线的影响 |
4.3.3 基片介电损耗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Y41—40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功分器组合法兰推孔工装设计[J]. 张武,屈博,王轲平,薛玲,景素芳. 火控雷达技术, 2014(04)
- [2]液压机的成就及动向[J]. 天津液压机研究所. 锻压机械, 1979(04)
- [3]Y41—40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J]. 郑正华. 锻压机械, 1967(05)
- [4]Y41-40B型40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改革成功[J]. 刘成刚. 锻压机械, 1980(06)
- [5]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系列产品改革成功[J]. 刘成刚. 锻压机械, 1976(06)
- [6]异形结构传爆药装药工艺研究[D]. 张金勇. 中北大学, 2006(08)
- [7]锻压机械液压传动的设计基础(十一)[J]. 唐英千. 锻压机械, 1974(04)
- [8]纳米掺杂AgSnO2电接触材料的计算与研究[D]. 刘志勇. 天津大学, 2007(04)
- [9]精密型材校直液压机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蓝恭谦. 锻压机械, 1991(04)
- [10]ZnO-Al2O3-SiO2基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及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D]. 黄新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