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列空间的一个注记(论文文献综述)
吴劲雄[1](2018)在《基于Web的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目前GIS已经从单机单用户的应用模式发展到网络GIS阶段,但是这两种GIS应用方式仍然缺少对群体协同工作的灵活有效支持。实时协同GIS能够让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用户针对某一空间问题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参与协同工作,为决策者提供跨时空界限的虚拟协同交流空间。实时协同GIS是近年来本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构建实时协同GIS系统能够改变和优化基于空间数据的群体决策工作方式。在以往的实时协同GIS研究中,多以单一地图视图界面为主。由于用户的操作与协同操作都集中在单个视图中,使得私有操作与协同操作互相影响,严重影响了实时协同工作效果。本文提出利用多地图视图技术构建实时协同GIS应用环境的技术方案,以改善基于GIS的实时协同感知效果,提高协同GIS操作的自然、协调性。对其中涉及的地理事件驱动的GIS实时协同方法、基于多地图视图的实时协同GIS工作模式与协同机制、面向地图视图一致性的冲突处理策略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多地图视图的实时协同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基于地理事件驱动的实时协同GIS构建方法,通过监听地图视图属性变化信息生成GIS操作消息并封装成GIS命令消息,使用消息传递方法共享到各个协同端进行反演,实现协同过程。(2)针对公有视图和私有视图之间的协同关系,设计多视图实时协同工作模式。将在公有视图执行的操作称为公有操作,私有视图执行的操作称为私有操作,研究公有操作与私有操作的协同机制。(3)在协同机制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面向视图一致性的冲突问题,采用GIS操作转换思想和操作优先级思想设计视图操作冲突的自动消解模型,实现多视图协同自由、无障碍。(4)在Web环境下,采用WebSocket为消息传递工具,使用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框架实现多视图实时协同GIS原型系统,验证多视图协同机制和视图操作冲突消解模型。论文共有图38幅,表16个,参考文献81篇。
康文华[2](2007)在《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讨论了求解大规模稀疏矩阵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对求解大规模稀疏矩阵的特征值问题和广义特征值问题的Krylov子空间迭代法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其中的核心部分Arnoldi过程。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新出现的所谓二维Arnoldi过程(Two-dimensional Arnoldi Process(TAP))的构造和基本算法,介绍了二维Krylov子空间和如何利用标准Arnoldi过程构造二维Arnoldi过程的详细算法,并给出了重正交化的二维Arnoldi过程和相应的数值实例。第四章详细给出了如何利用二维Arnoldi过程构造投影空间的一组标准正交基,并给出了用其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A+δB)x=λCx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Two-dimensional Arnoldi Projection Method(TPM))。此外,还提出了基于上述算法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显式重开始策略。随后,将此求解单参数特征值的新方法首次应用在系统无源性的检测和强制以及动力系统的分叉问题中出现的单参数特征值问题中,通过详尽的数值例子分析了该方法的一些性质,并与已知的Krylov子空间迭代方法进行了比较,给出了较好的结果。第六章给出了与求解大规模稀疏矩阵的特征值问题相关的关于Sherman-Morrison-Woodbury公式的一个注记。我们说明了在利用带位移的反迭代方法求解形如(A+UD-1VT)x=λx的特征值问题中,若利用Sherman-Morrison-Woodbury公式求解位移后近似奇异线性方程组,反迭代法仍然可以得到十分精确的近似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且当A,U,V是稀疏矩阵时,所花费的时间少于LU分解求解近似奇异线性方程组的时间。
秦俊杰[3](2009)在《有限最大值凸函数UV-算法的一个注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非光滑最优化中,非光滑函数的二阶展开对于最优性条件的研究以及设计具有高阶收敛性的算法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对非光滑函数的二阶性质与展开的理论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2000年,C. Lemare′chal, F. Oustry和C. Sagastiza′bal(2000)提出UV -分解理论[11],其主要思想是将空间Rn分解成两个正交的子空间U和V的直和,使函数在U上的一阶逼近是线性的,而其不光滑特征集中于V中,借助于一个中间函数, U-Lagrange函数,得到函数在切于U的某个光滑轨道上的二阶展式.这样,设计非光滑最优化的算法可以在此光滑轨道上考虑.本文针对一类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 -分解理论以及在UV -分解理论基础之上的UV -算法进行了论述.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UV -分解理论的研究背景.第二章研究的是一类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 -分解理论.在此,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条件假设,在这两种条件假设下,分别引入了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空间分解、U-Lanrange函数及其一阶、二阶展开性质.第三章在引入Moreau-Yosida正则化的概念的同时并提出了在算法中如何选取迭代信息的一种新方法,最后给出了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 -算法以及该算法的收敛性.
何列松[4](2020)在《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协同制图是提高地图制图工作效率,快速更新地图产品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有效方法。目前,CSCW领域单独研究文本、图像编辑、图形设计方面协同工作相对较多,地图(同时包含大量图形、图像、文本、OLE等)协同编辑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DBMS或者DFS研究普通关系型事务相对较多,而针对包含复杂关系的空间数据编辑事务相对较少;协同制图中前台用户交互编辑地图研究相对较多,而后台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步地永久写入更新前台编辑成果的研究相对较少。面向协同制图研究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解决协同制图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前台地图交互编辑与后台地理信息更新保持数据一致性,提高多用户协同制图交互界面的协调同步性,平衡兼顾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生产更新的效率和成果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针对协同制图中目前存在的地图编辑事务执行和处理效率不高、地图编辑长事务并发处理复杂、多客户端集中协同制图时地图协同同步显示难等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协同制图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当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ELT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2.介绍了协同制图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入了MELT相关的概念;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归纳了目前协同制图中还存在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总结了传统GIS长事务核心问题和开展研究的难点。3.设计了MELT模型,它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及其变化模拟协同制图MET,分别提出了基于虚拟内存和普通内存如何管理和操作地图文档状态及其变化数据的方法,说明了基于地图文档代理MET的原理,设计了事务列表管理协同制图MET,而后详细介绍了设计的地图文档模型详细结构。针对一类特殊制图对象OLE进行扩展建模,以支持对OLE对象的事务操作模拟。4.研究了基于单列表和双列表的协同制图事务组织与调度技术,设计了协同制图MET串行化协议,提出相交并发事务处理方法,阐述了协同制图中自动事务和用户长事务的内涵,研究了GRCP自动方法,设计实现了基于矢量栅格混合金字塔索引的协同制图多客户端同步显技术。5.构建了集中式协同制图实验平台CoMapping系统,开发了基于MELT的地图文档多源数据集成软件模块,构建了地图要素编辑功能框架,实验解决了几类典型GRCP的地图编辑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比例尺、不同数据量大小的地图数据,对基于地图文档模拟的MELT模型进行了事务管理能力测试、事务并发处理实验和基于协同工作组的多客户端地图同步协同显示实验,验证了MELT模型对协同制图机制的支持和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的解决效果。在本论文最后总结中归纳了以下创新点:(1)基于虚拟内存的动态单备份和基于磁盘和内存存储的静态多备份的地图文档模型改进了传统MELT模型,通过地图文档状态备份和变化数据存储管理,成功模拟了数据库MET,克服了DBMS中GIS长事务执行时间长、DDL操作受限等缺点,提高了MET执行效率和MET管理能力。(2)设计了协同制图事务三元组模型,建立了MELT并发处理规则,实现了基于协同制图MELT优化、合并、丢弃等并发处理方法,支持协同制图事务串行化处理,维护了事MELT的ACID特性,确保了地图编辑成果数据的一致性。(3)设计实现了以双线道路交叉口处理、注记压盖同色线划和填充点符的地图图形关系自动处理方法,这些处理不增加地图文档数据量且不影响地图编辑其他流程,不仅显着减少了编辑事务数量和用户编辑工作量,还显着降低了MELT前后地图文档状态变化数据量。(4)采用基于矢量栅格混合金字塔索引,通过将Drawpile改进的CoMapping实验系统,实现了多用户协同制图客户端地图同步显示机制,显着提升了协同制图视图显示的同步协调性。
周凤英,李云章[5](2013)在《关于L2(Rd)中仿射子空间小波标架的一个注记》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L2(Rd)的有限生成仿射子空间中小波标架的构造.证明了任意有限生成仿射子空间都容许一个具有有限多个生成元的Parseval小波标架,并且得到了仿射子空间是约化子空间的一个充分条件.对其傅里叶变换是一个特征函数的单个函数生成的仿射子空间,得到了与小波标架构造相关的投影算子在傅里叶域上的明确表达式,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例子.
傅可昂[6](2013)在《关于修整和强逼近的一个注记》文中提出设{X,Xn;n≥1}是一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如果|Xm|是新序列{|Xk|;k≤n}中的第r大元素,则令Xn((r)=Xm.同时记部分和与修整和分别为Sn=sum from k=1 to n Xk和(r)Sn=Sn-(Xn(1)+…+Xn(r)).该文在EX2可能是无穷的条件下,得到了修整和(r)Sn的广义强逼近定理.作为应用,建立了关于修整和以及修整和乘积的广义泛函重对数律.
肖祖彪[7](2019)在《拓扑动力系统中的某些动力学性质》文中研究指明回复性以及复杂性等动力学性质一直是拓扑动力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一些经典的性质如等度连续性,distal性,几乎周期性,几乎自守性以及拓扑复杂性等出发来研究系统的动力学性态.全文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中,我们给出了一些必备的概念以及性质,并简单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结果.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研究拓扑半流中的等度连续性,一致几乎周期性以及局部proximal关系三者之间的联系.设(φ,T,X)是紧致Hausdorff空间X上的一个拓扑半流,其中T是任意一个含幺半群,φ:T × X → X为(T,X)的相映射,且每一个变换映射φt是X上的一个满射.我们证明了(φ,T,X)是等度连续的当且仅当它是一致几乎周期的,同时当且仅当它的区域proximal关系等于 △x={(x,x):x∈X}.在第三章中,我们主要考虑极小半流之间的局部几乎周期的提升性质.基于这一提升性质,我们运用与Sacker和Sell不同的方法得到半流之间的等度连续性的提升.并且,在一般群作用下,针对Sell,Shen和Yi在文章[Math.Contemp.,215(1998),279-298]中提出的关于极小流之间几乎自守的提升问题,我们给出一个回答.在第四章中,我们通过中心集的Furstenberg族来描述点的distal性质.首先,我们证明了一个点是distal的当且仅当它是Fc-乘积回复的(即该点与Fc-回复点组合后的点对是回复的),进而我们得到了Finf-PR,Fps-PR和Fc-PR三者之间的等价性.然后我们说明了一个distal点是一个乘积Fc-回复点(即该点与Fc-回复点组合后的点对是Fc-回复的).这些结论部分推广了Oprocha和Zhang的结果[Adv.Math.244(2013),395-412].在最后一章中,我们研究了可数无限amenable群T作用下零熵系统的拓扑复杂性.首先,对于给定的F(?)lner序列{Fn}n=0+∞,我们分别定义了熵维数以及熵生成集维数来刻画拓扑复杂性的次指数增长.同时我们讨论了这些维数之间的联系.然后,我们引入了维数集的概念,并且我们利用它研究了零熵系统之间的不交性质,推广了Dou,Huang和Park的结果[Trans.Amer.Math.Soc.363(2)(2011),659-680].
徐立[8](2013)在《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系列比例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成以后,利用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地图制作已成为数字地图制图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地理空间数据与地图数据不完全一致,再加上有很多特殊情况存在,通过符号化技术还不能将地理空间数据自动转换成高质量的地图数据。本文在参阅、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研究现状以及有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理论与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讨论了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总结了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在实现方式、数据模型、制图规则和制图模板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案。(2)分析了地理空间数据与地图数据的差异以及两者与地图符号的关系,论述了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过程,设计了地理要素、地图要素和地图符号的代数结构,建立了地理空间数据向地图数据转换的概念模型,从数学代数的角度揭示了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机制。(3)针对现有地图数据模型在符号化显示效果方面的不足,设计了新的面向要素关联的地图数据模型,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和地图数据要素级别的关联关系表达,解决了地图要素共性表达与个性表达之间的矛盾;改进了传统地图符号模型,完善了线状地图符号的点符配置形式和面状地图符号的点符填充类型,并将注记与图形进行结合,设计了组合注记模型,提高了地图符号的表现力。(4)根据制图知识与经验的特点,将产生式表示法应用于制图规则的形式化表达,提出了面向单要素特征的制图规则表示方法及解析与运行机制,实现了面向要素几何和属性特征的制图规则表达;以视觉空间拓扑关系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符号化要素视觉空间拓扑关系的构建方法,并结合欧式空间拓扑关系模型,对产生式结构进行扩展,提出了面向拓扑关系的制图规则表示方法,实现了图形冲突处理规则的形式化表达。(5)在分析现有制图模板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以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将符号化过程分解成不同类型的制图规则,设计了贯穿于符号化各环节的制图模板结构;通过记录用户的制图操作,将符号化各环节的制图规则聚合成不同功能的规则集,实现了制图模板的具体构建。(6)进行了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实验。依据所设计的地图符号模型,建立了地图符号库;构建了符号化控制规则、图形冲突处理规则、特殊效果处理规则和地图整饰规则;将各种规则以制图模板的形式记录,实现了基于规则和模板的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技术。
胡舒合,杨文志,王学军,沈燕[9](2010)在《关于N-弱鞅和弱鞅不等式的一个注记》文中认为N-弱鞅(N-demimartingales)是由Christofides引进的.Christofides指出均值为零的负相协(negatively associated)随机变量序列的部分和序列是N-弱鞅.然而,相关文献中引理2.1的证明有错误,这就影响了其文后的结果引理2.2、定理2.1等.在这篇注记中,修正了相关文献中的引理2.1,作为应用,推广了鞅和下鞅的一些结果.
丛培根,张树义[10](2018)在《2-Banach空间中Altman型映象的不动点定理》文中研究表明在2-Banach空间中引入广义拟弱交换映象概念,并使用广义拟弱交换映象概念研究Altman型映象不动点的存在性,证明了新的不动点定理,从而改进和推广了现有文献中的相应结果。
二、序列空间的一个注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序列空间的一个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的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2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
2.1 基于消息通信的实时协同GIS构建方法 |
2.2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的系统架构 |
2.3 基于地理事件驱动的GIS命令消息 |
2.4 GIS命令消息数据库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的协作模式 |
3.1 实时协同GIS中的多视图概念 |
3.2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工作模型 |
3.3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系统的协同机制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面向地图视图一致性的关键问题研究 |
4.1 操作转换原理和操作优先级原理 |
4.2 多操作融合 |
4.3 视图操作冲突问题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实例研究 |
5.1 消息通信技术 |
5.2 系统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求解特征值问题的Krylov子空间方法 |
§2.1 正交投影方法 |
§2.2 斜投影方法 |
§2.3 Krylov子空间与Arnoldi过程 |
2.3.1 Krylov子空间 |
2.3.2 Arnoldi过程 |
§2.4 Arnoldi方法 |
2.4.1 基本算法 |
2.4.2 显式重开始 |
2.4.3 收缩方法 |
2.4.4 隐式重开始 |
2.4.5 位移求逆策略 |
2.4.6 Arnoldi方法的收敛性 |
§2.5 求解非对称特征值问题的Lanczos方法 |
§2.6 求解广义特征值问题的有理Krylov子空间方法 |
§2.7 小结 |
第三章 二维Arnoldi过程 |
§3.1 二维Arnoldi过程 |
3.1.1 算法的构造 |
3.1.2 数值实例 |
§3.2 重正交化 |
3.2.1 重正交化的必要性 |
3.2.2 基本算法 |
3.2.3 数值实例 |
§3.3 小结 |
第四章 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 |
§4.1 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的构造 |
§4.2 显式重开始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 |
§4.3 应用一:无源性的检测和强制 |
4.3.1 问题描述 |
4.3.2 数值实例 |
§4.4 应用二:动力系统中的分叉问题 |
4.4.1 问题描述 |
4.4.2 数值实例 |
§4.5 小结 |
第五章 关于Sherman-Morrison-Woodbury公式的一个注记 |
§5.1 引言 |
§5.2 带位移的反迭代法计算A+UD~(-1)V~T的特征向量 |
5.2.1 利用三角方程组的性质说明收敛性 |
5.2.2 利用位移后近似奇异线性方程组的解说明收敛性 |
§5.3 数值实例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或接受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有限最大值凸函数UV-算法的一个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UV -分解理论的研究背景 |
1.2 本文的研究工作 |
2 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2 一个特殊的例子 |
2.3 一般的例子 |
3 有限最大值凸函数的UV- 算法 |
3.1 基本概念和定理 |
3.2 迭代信息选取 |
3.3 Bundle-子程序 |
3.4 UV-算法 |
3.5 算法的收敛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总体解决方案 |
1.3.1 总体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协同制图理论与方法 |
2.1 协同制图概念 |
2.1.1 协同制图的CSCW起源 |
2.1.2 协同制图相关概念 |
2.2 协同制图模型与方法 |
2.2.1 长事务模型 |
2.2.2 长事务并发控制方法 |
2.3 地图制图协同工作机制 |
2.3.1 工作组机制 |
2.3.2 基于任务划分的协同制图工作流 |
2.4 基于MELT的空间数据库更新机制 |
2.4.1 基于C/S架构的协同制图数据库更新 |
2.4.2 基于B/S架构的协同制图数据库更新 |
2.5 协同制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
2.5.1 基于空间数据的协同制图事务效率问题 |
2.5.2 协同制图长事务并发处理复杂度问题 |
2.5.3 协同制图地图同步显示问题 |
2.5.4 传统GIS长事务核心问题 |
2.5.5 研究难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ELT模型构建 |
3.1 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及变化的MET存储模型 |
3.1.1 虚拟内存的MET存储模型 |
3.1.2 普通内存的MET存储模型 |
3.1.3 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备份与变化的MET模型 |
3.2 地图文档模型定义 |
3.2.1 基于虚拟内存的地图文档模型变量定义 |
3.2.2 文档状态信息在虚拟内存中统一存储 |
3.2.3 地图文档中MET三元组模型 |
3.2.4 基于地图文档的MELT模型 |
3.3 OLE对象的编辑事务支持 |
3.4 基于MELT模型的I/O操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MELT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
4.1 协同制图事务组织与调度技术 |
4.2 协同制图长事务并发处理技术 |
4.2.1 协同制图MET串行化协议 |
4.2.2 相交事务并发处理方法 |
4.2.3 协同制图中自动事务与用户长事务 |
4.3 基于MELT的GRCP自动处理方法 |
4.3.1 几种典型的GRCP问题 |
4.3.2 GRCP模型及其扩展 |
4.3.3 几种典型GRCP方法 |
4.3.4 其他GRCP技术体制设计 |
4.4 协同制图多客户端同步显示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MELT的协同制图实验 |
5.1 集中式协同制图实验平台的构建 |
5.2 基于MELT的地图文档多源数据集成 |
5.3 地图要素编辑 |
5.3.1 地图要素编辑功能划分 |
5.3.2 地图编辑处理功能模块架构 |
5.3.3 地图要素编辑处理的工作流程 |
5.3.4 地图要素编辑测试 |
5.4 GRCP的地图编辑 |
5.4.1 GRCP的地图编辑功能 |
5.4.2 GRCP测试 |
5.5 基于地图文档的MELT模型实验 |
5.5.1 基于MELT模型的事务管理能力测试 |
5.5.2 面向协同制图的MELT并发处理实验 |
5.5.3 基于协同制图工作组的多客户端地图同步显示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应用前景与展望 |
6.3.1 应用前景 |
6.3.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5)关于L2(Rd)中仿射子空间小波标架的一个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主要结果 |
3 注记 |
(6)关于修整和强逼近的一个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和结果 |
2 定理的证明 |
(7)拓扑动力系统中的某些动力学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基本概念以及预备知识 |
1.3 结论简介 |
第二章 拓扑半流中的等度连续性,一致几乎周期性以及区域proximal关系 |
2.1 引言 |
2.2 利用Ellis半群描述distal半流 |
2.3 等度连续性与一致几乎周期性 |
2.3.1 定理2.1.1(ⅰ)(?)(ⅲ)的证明 |
2.3.2 von Neumann一致几乎周期 |
2.3.3 等度连续半流的因子系统 |
2.3.4 相空间的紧性条件的一个注记 |
2.3.5 等度连续+拓扑传递(?)一致几乎周期 |
2.4 等度连续性与区域proximal关系 |
2.4.1 区域proximal关系 |
2.4.2 轨道闭包关系 |
第三章 局部几乎周期性质的提升 |
3.1 引言 |
3.2 半流之间局部几乎周期性质的提升 |
3.2.1 几乎C-半群的情形 |
3.2.2 交换半群的情形 |
3.3 半流之间等度连续性质的提升 |
3.3.1 distal性质的提升 |
3.3.2 本节的主要结果 |
3.4 流之间几乎自守性质的提升 |
3.4.1 几乎自守流的Veech结构定理 |
3.4.2 本节主要结论 |
3.5 交换半流中局部几乎周期提升性质的应用 |
第四章 通过中心集描述点的distal性质 |
4.1 引言 |
4.2 中心集的一个实现定理 |
4.3 F_c-乘积回复 |
4.4 乘积F_c-回复 |
4.5 F_s-乘积回复(?)乘积F_s-回复 |
4.6 相关的两个问题 |
第五章 可数amenable群作用下系统的拓扑熵维数 |
5.1 引言 |
5.2 熵维数的定义及相关性质 |
5.3 熵生成集的维数 |
5.4 维数对以及一致熵系统 |
5.5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
1.2.1 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的实现方式 |
1.2.2 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的数据模型 |
1.2.3 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的规则与模板 |
1.2.4 问题分析 |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总体研究方案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的基础理论 |
2.1 地理空间数据与地图数据概述 |
2.1.1 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特征 |
2.1.2 地图数据的内容和组织 |
2.1.3 地理空间数据与地图数据之间的差异 |
2.2 地图符号概述 |
2.2.1 地图符号的含义与作用 |
2.2.2 地图符号的分类 |
2.2.3 地图符号与地理空间数据、地图数据之间的关系 |
2.3 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过程 |
2.4 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机制 |
2.4.1 地理要素和地图要素的表达 |
2.4.2 地图符号的表达 |
2.4.3 地理要素集合向地图要素集合的映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的数据模型 |
3.1 面向要素关联的地图数据模型 |
3.1.1 地图要素模型 |
3.1.2 地图分层模型 |
3.2 支持多种显示效果的图形符号模型 |
3.2.1 点状地图符号模型 |
3.2.2 线状地图符号模型 |
3.2.3 面状地图符号模型 |
3.2.4 不规则图形符号 |
3.3 支持组合效果的地图注记模型 |
3.3.1 注记的特点和分类 |
3.3.2 普通注记模型 |
3.3.3 组合注记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规则的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技术 |
4.1 制图规则概述 |
4.1.1 知识与规则 |
4.1.2 制图规则的内容与特点 |
4.1.3 产生式表示法与产生式制图规则 |
4.2 面向单要素特征的制图规则表达 |
4.2.1 单要素特征的规则描述 |
4.2.2 制图规则的条件语句 |
4.2.3 制图规则的执行语句 |
4.2.4 制图规则的解析与运行 |
4.3 面向拓扑关系的制图规则表达 |
4.3.1 视觉空间拓扑关系的表达 |
4.3.2 条件语句和执行语句的扩展 |
4.3.3 制图规则的解析和运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模板的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技术 |
5.1 制图模板概述 |
5.1.1 制图模板的形式和作用 |
5.1.2 制图模板的特点 |
5.1.3 现有制图模板分析 |
5.2 制图模板的结构设计与构建 |
5.2.1 制图模板的形成机制 |
5.2.2 基于规则集的制图模板结构设计 |
5.2.3 面向规则聚合的制图模板构建 |
5.3 制图模板的解析和应用 |
5.3.1 规则集的运行序列 |
5.3.2 制图模板的解析和运行 |
5.3.3 制图模板的应用与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系统及功能实现 |
6.1 实验介绍 |
6.1.1 系统概述 |
6.1.2 系统的主要功能 |
6.1.3 实验的主要内容 |
6.2 地图符号化实验 |
6.2.1 地理空间数据的投影变换 |
6.2.2 地图符号库的建立 |
6.2.3 制图规则的建立与应用 |
6.2.4 制图编辑 |
6.2.5 制图模板的建立与应用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1.1 主要工作 |
7.1.2 主要创新点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10)2-Banach空间中Altman型映象的不动点定理(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与预备知识 |
1主要结果 |
四、序列空间的一个注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的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研究与实现[D]. 吴劲雄.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6)
- [2]求解单参数特征值问题的二维Arnoldi投影算法[D]. 康文华. 复旦大学, 2007(06)
- [3]有限最大值凸函数UV-算法的一个注记[D]. 秦俊杰. 辽宁师范大学, 2009(S2)
- [4]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D]. 何列松.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5]关于L2(Rd)中仿射子空间小波标架的一个注记[J]. 周凤英,李云章. 数学物理学报, 2013(01)
- [6]关于修整和强逼近的一个注记[J]. 傅可昂. 数学物理学报, 2013(02)
- [7]拓扑动力系统中的某些动力学性质[D]. 肖祖彪. 南京大学, 2019(01)
- [8]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理论与技术研究[D]. 徐立.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07)
- [9]关于N-弱鞅和弱鞅不等式的一个注记[J]. 胡舒合,杨文志,王学军,沈燕.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0(08)
- [10]2-Banach空间中Altman型映象的不动点定理[J]. 丛培根,张树义.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