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荷兰菲利浦电子与分析仪器展览会展出的电子测量仪器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杨辉芳[1](2008)在《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成套化高技术化研究》文中提出历史经验表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工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总是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国产化、成套化、高技术化能力相对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较薄弱,严重制约了装备制造行业整体的发展和黑龙江省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本论文以上述状况为背景,首先对装备制造业及国产化、成套化、高技术化(以下简称三化)基础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对装备制造业及其三化概念的重新界定,简要分析了装备制造业的功能和特点及装备制造业三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装备制造业三化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三化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以国内外装备制造业三化理论和特点为依据,分别构建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成套化、高技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价的背景与目的,指出了评价主体与原则。然后利用大量调研数据和资料从多个角度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同国内外比较存在的不足与比较优势;最后根据装备制造业三化的目标,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分别从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层面提出了可以采取的对策建议。
冯越峰[2](2006)在《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文中提出现代标志设计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特殊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传达一定的信息,表现其内在的质量、特点,而以之作为沟通的媒介。标志,作为人类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不但在社会活动与生产活动中无处不在,而且对于国家、社会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越来越显示出极其重要的独特功用。 中国标志设计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原始雏形到封泥和印章再到今天的企业形象系统,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伴随着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发生、发展而产生和形成的。它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对于西方的早期标志,我们可以合理地人为社会身份标志和各种原产地证明是需要与愿望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我们可以假定烙印、耳标和农场标志几乎安全是由于需要而诞生的。在近代,随着平面设计的发展,标志的设计思维也经历了多次的演变。我们简单的分析了近现代的各设计主流的设计理念,以及对标志设计产生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当前流行的各种风格的标志的设计理念,都源于近现代各种标志设计风格。 现代标志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主要形式,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时代,在设计观念上发生了许多变化。标志设计在功能、形式、语言和表现上,备受东西方文化思潮与艺术风格的影响,在人类生存方式上注重观念的介入、思维的引导、情感的表达和图形的创造。我们发现,以往在标志中习惯运用的法则被打破,固有的符号现象被解构,人们从固定的标志中找到了自然视觉的内在统一因素,这是图形研究的进步,也是标志的解放,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找到了合理化的视觉空间,形成了现代标志设计多元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分析了各个时期的标志的风格的演变,找出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了解过去就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未来。继而列举的最近中外标志设计的一些趋向。当然,可能非常的片面,但我们不可能预测的那么全面,我们正努力的找出标志设计的一些小小的变化—或可以说叫动态。标志设计融入的文化和设计技巧太多太多,设计师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具有强冲击力的标志作品。强大的ILLUSTRATOR等软件使我们的一切想象变成现实。
和飞[3](2005)在《地方大学办学理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以来,地方大学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新建数百所本科层次的地方大学,其中仅世纪之交“专升本”的学校就达100多所。这批学校的崛起一方面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成为促进我国高教大众化的重要方面军; 另一方面也因其简单照搬、模仿、攀比国立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而出现了目标错位、模式单一、人才雷同、特色缺失等弊端。这种情况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某些发达国家也曾为此付出过代价。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为地方大学寻求到不同于重点大学的发展思路,从而探索、规划出适合于地方大学的办学理念,是本文赖以出发的现实基础和逻辑起点。从表面上看,地方大学对国立重点大学的效仿只是因为后者强大、成功和辉煌,而实际上,从办学理念的深层分析,则是大学自文艺复兴以来重学轻术、扬学抑术的办学传统使然。中国大学在尊学与崇术之间虽几经摇摆,但并未摆脱世界高教史上重学轻术倾向的影响,地方大学紧步重点大学之后尘,从办学理念的角度看,就是重学轻术思想导致的结果。因此,从学与术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大学应当坚持不同的办学理念,是本文立论的基础。本文认为,迄今为止,学与术在大学发展史上经历了统一——分离——再统一三个阶段。在大学发展的早期,学与术曾经是统一的。中世纪的大学一方面承载着人类学术生活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体现着鲜明的职业特征。但是,文艺复兴后,学与术在大学中开始分离,并逐渐形成了尊学贬术、重学轻术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洪堡的大学理念中达到了顶峰。他一方面造就了像柏林大学这样令世人艳羡的伟大奇迹,但与此同时也使贬术的传统登峰造极。这种传统后经曾深受洪堡思想影响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传播到中国,一方面成就了北京大学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优良学术传统,同时也使一批“治术”的学科和崇尚实用的学校受到轻视和冷落。今天,地方大学天空中弥漫的重重迷雾,与这种传统是分不开的。然而,学与术的重新统一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大学中生机重现。美国人一方面借鉴德国的学术传统,建立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研究型大学; 另一方面创办美国式的赠地学院和州立大学,使美国高等教育朝着学与术合理分工、深层统合的方向发展。这标志着学与术经过数百年的分离、排斥之后重新走向统一的开始。
刘斌[4](2004)在《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文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地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国际社会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新科技革命发展造成的一些全球性问题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以和平和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社会,如何利用新科技革命来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成为当前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论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着重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由于新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因此较多地研究了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对国际政治一些重要领域如国家实力、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利益、以及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的状态如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战争与和平以及国际格局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依靠新科技革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更由于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活动,因此本论文在总结出了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的科学规律之后,落脚点最后回到了当代中国的战略问题上。中华民族应该吸取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错失腾飞机会的教训,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对大国兴衰作用的规律,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制定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和当代世界发展要求的国际战略,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各主要力量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与合作,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最终使中国成为21世纪有影响的世界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文章最后认真分析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有关中国新世纪国际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议。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由导论和正文七章组成。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有关问题的说明。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趋势和影响,研究了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和变化。第二章主要研究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科学技术在现代国力当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家硬实力各要素(经济、军事、人口、领土和资源等因素)和软实力各要素(思想文化的发展、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国民士气、政府效能等因素)产生的不同影响,并且阐述了在信息社会中软实力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中重要的因素,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力资源的观点。第三章主要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现代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以及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主权,给现代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使国家利益的范围无限扩大和更加复杂,使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获取的利益的差距扩大,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平等性。第四章主要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竞争,另一方面,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又促进了国际合作,并使国际竞争与合作相互转换,相互促进,最后指出高科技的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内容,并且推动了国际社会全方位的竞争与合作。第五章主要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现代战争(战争理论、作战方式和特点)的影响,新科技革命对当代世界和平的正面以及负面的影响。指出在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推动下,高技术武器的出现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现代国际间战争的主要形式,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全天候、高速度、大纵深的特点,信息战将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方式。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既促进了世界和平的发展,也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指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第六章主要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际格局演变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新科技革命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阐述了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激烈斗争是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斗争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依靠新科技革命的进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第七章认真分析和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和国际战略的若干对策,指出我们应该依靠新科技革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交往等五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
梁丽娟[5](2001)在《《案例》: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跨越式发展的根源》文中研究表明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广东省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断加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加快,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广东省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在改革的浪潮下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成功地从一个单纯的小型科研机构发展成为资产总额超过2.6亿元的集超声仪器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大的超声仪器生产基地,产品的产销量、出口额和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本文从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改革前后发生的变化探究了其成功的经验及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思路。
黎盛荣[6](1991)在《国内外产品样本的开发利用》文中研究表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厂商为了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除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各类产品外,利用产品样本广开销路,是各厂商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由于各国贸易往来日益扩大,产品样本的内容与形式不断丰富,数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出版的产品样本约五十万件。这些不同类型的产品样本不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国厂商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情报,体现了产品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产品样本资料是一种
李德昌[7](1987)在《近期国外示波器的进展》文中指出 概述近年来国外示波器不管产量,产值还是品种都在迅速发展。根据日本国家贸易和工业部[MiTi]的统计资料:1971-1983年除过不景气的1982年和通用10MHz这类示波器外,产值基本以20%的比例逐年增长,83年以产值28.2%,产量34.2%的幅度增长。出口是持
中国代表小组[8](1982)在《第11届欧洲微波会议评述》文中研究指明第11届欧洲微波会议于1981年9月7~11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下面仅就本届会议中反映出的主要技术问题分六个方面作一扼要的评述。
邬纪泽[9](1980)在《美国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光学设备(出国参观考察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前言中国科学院“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材料和设备考察团”于1979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到美国参观考察,历时28天。考察团先后参观了美国西部和东部微电子学的工艺企业、大型计算机制造公司和集成电路光机设备厂比较集中的四个地区,即旧金山市海湾区、洛杉矶、纽约、波士顿等地。参观了每年五月在旧金山地区举办的美国西部半导体
北京电子显示仪器厂情报室[10](1977)在《荷兰菲利浦电子与分析仪器展览会展出的电子测量仪器简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今年四月荷兰菲利浦公司来华举办了电子与分析仪器展览,现对展出的电子测量仪器部分作以概括的介绍。这次展出的电子测量仪器有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频率计、脉冲信号发生器等,其中以示波器、频率计为最突出。PM3260为100MHz双踪双时示波器、PM3244为50MHz四踪双延迟示波器,PM3243为50MHz双时带有乘法器的存储示波器,PM3212为25MHz双
二、荷兰菲利浦电子与分析仪器展览会展出的电子测量仪器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荷兰菲利浦电子与分析仪器展览会展出的电子测量仪器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成套化高技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概念研究与界定 |
1.2.1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与分类 |
1.2.2 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与功能 |
1.2.3 装备制造业三化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成套化高技术化特点分析 |
2.1 外国装备制造业三化发展特点 |
2.1.1 外国装备制造业国产化发展特点 |
2.1.2 外国装备制造业成套化发展特点 |
2.1.3 外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化发展特点 |
2.2 国内装备制造业三化发展特点 |
2.2.1 国内装备制造业国产化发展特点 |
2.2.2 国内装备制造业成套化发展特点 |
2.2.3 国内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化发展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成套化高技术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
3.1 评价主体与原则 |
3.1.1 评价主体 |
3.1.2 评价原则 |
3.2 评价指标体系 |
3.2.1 评价指标选择根据 |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
3.2.3 评价体系分析与评价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
4.1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
4.1.1 行业基础良好 |
4.1.2 行业整体发展缓慢 |
4.1.3 行业发展不平衡 |
4.1.4 产业分工体系不合理 |
4.1.5 行业国产化水平有待提高 |
4.1.6 行业成套能力薄弱 |
4.1.7 行业技术水平较低 |
4.2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三化发展优劣势分析 |
4.2.1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三化发展同国外相比存在的优劣势 |
4.2.2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三化发展同国内相比存在的优劣势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
5.1 装备制造业企业应选择的对策 |
5.2 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应选择的对策 |
5.3 黑龙江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选择的对策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论 |
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标志的风格特性 |
3.标志的一般形式 |
第二章 早期的标志形式 |
1.由崇拜物象演变出符号化的图腾 |
2.中国早期的标志形式 |
2.1.中国最早的标志 |
2.2.标志的普遍使用 |
2.3.防伪标志的产生 |
2.4.图文并茂的宋代标志 |
3.西方早期标志形式 |
3.1.纹章 |
3.2 花押 |
3.3 烙印 |
3.4 耳标 |
3.5 手工业时代标志 |
第三章 近、现代的标志设计风格的演变 |
1.维多利亚时期在设计风格 |
2.工艺美术运动的标志风格 |
3.“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 |
4.维也纳“分离派”运动设计风格 |
5.现代主义运动设计风格 |
5.1.海报风格运动 |
5.2.构成主义等 |
6.后现代主义 |
第四章 当前标志设计的新特点 |
1.当前标志设计的新特点 |
1.1.旨在突出独创性的标志设计 |
1.1.1 形式与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
1.1.2 个性的表现与张扬 |
1.1.3.随意形态设计 |
1.1.4.突出民族特色 |
1.1.5 时空化设计观 |
1.2.情感因素渗入到标志设计之中 |
2.1.绿色设计理念的渗入 |
2.2.怡人化设计 |
1.3.全球化的标志设计 |
3.1.高度的国际化 |
3.2.名牌老标志的改进与再设计 |
3.3.高科技设计 |
2.新标志形式的出现 |
2.1新媒介中的动画标志 |
2.2 写实标志 |
2.3 卡通标志 |
第五章 创新设计的探索与尝试 |
1.标志设计创新十大目标 |
2.当前标志设计的趋势 |
结束语 |
参考书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3)地方大学办学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一种新型大学的崛起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问题的成因 |
1.3 概念解析与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学与术:两种办学理念的分野 |
2.1 学与术的概念解析 |
2.2 学与术的历史演变 |
2.3 学与术的理论分析 |
2.4 尊学与崇术:分工从办学理念开始 |
3 崇尚实用:地方大学的价值追求 |
3.1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宗旨 |
3.2 实践性人才培养体系的表征与构建 |
3.3 着眼于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 |
3.4 彰显办学特色,升华价值追求 |
4 服务地方:地方大学的目标选择 |
4.1 服务地方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
4.2 内容与形式: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有机统一 |
4.3 模式与机制: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体制创新 |
5 面向大众:地方大学的时代使命 |
5.1 大众化:世界高等教育的时代潮流 |
5.2 地方大学:高教大众化的生力军 |
5.3 质量观:突破制约的关键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一、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
三、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及主要内容 |
四、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五、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六、 有关本课题研究的问题的说明 |
第一章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趋势和影响 |
一、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
二、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
三、 新科技革命未来发展主要趋势的预测 |
第二节 、 新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
一、 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
二、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
三、 新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 |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国际社会的联系和交往 |
二、 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社会的影响 |
三、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今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 |
第二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家实力 |
第一节 科学技术成为国家实力发展的先导性因素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硬实力各要素的影响 |
一、 新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迅速的发展的主要动力 |
二、 新科技革命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国防水平 |
三、 新科技革命的的发展提高了人口素质 |
四、 新科技革命使地理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 |
五、 新科技革命使资源在一个国家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软实力各要素的影响 |
一、 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国民士气的重要标志 |
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
三、 现代科技的应用改变了政府运作模式,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
四、 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力资源 |
第三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家主权、利益和安全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主权 |
一、 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传统的国家边界 |
二、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给传统的国家主权带来了新的挑战 |
三、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 |
四、 急剧扩大的南北差距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
五、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让渡与两方国家主权理论的实质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安全的范围和内容 |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增加了判断安全的难度 |
三、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
四、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单边安全向合作安全的转变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
一、 有关国家利益的内容和国家利益的判断 |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国家利益的范围和加快了国家利益内容的更新 |
三、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影响着国家利益层次的变化 |
四、 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的分配出现“马太效应” |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外交的影响 |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大了制定外交政策的难度 |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科技成为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工具和重要内容 |
三、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家外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四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际竞争的影响 |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竞争 |
二、 高新科技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 |
三、 当代高科技国际竞争的特点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合作 |
二、 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的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
三、 当前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特点 |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战争与和平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对当代战争的影响 |
一、 高科技的发展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形式 |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现代战争出现了信息化的特点 |
三、 当代高技术武器的发展推动了战争理论的创新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和平的发展 |
一、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 |
二、 战后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是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原因 |
三、 当今时代的核威慑和信息威慑阻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
四、 国际社会利益的相互依存态势阻止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
五、 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从舆论方面限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
六、 全球性问题上的国际合作阻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
七、 高技术战争的巨大经济消耗妨碍了战争的爆发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带来了新的挑战 |
一、 现阶段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政策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
二、 在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急剧扩大的南北差距威胁世界和平 |
三、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
四、 高科技时代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当代世界和平 |
第六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 |
第一节 科技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演进 |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世界霸权的建立 |
二、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与列强纷争时代的来临 |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
四、 新科技革命与两极格局的终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到来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
一、 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因素出现复杂化的趋势 |
二、 国际关系出现国际政治经济化、国际经济政治化的特点 |
三、 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竞争领域更加广泛 |
四、 国际冲突烈度降低,可控性增强,解决冲突的手段趋于多样 |
五、 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变化,由过去的对抗变为更多的对话和协商 |
第三节 当今国际社会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 |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一、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特点 |
二、 新科技革命是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大动力 |
第七章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与中国国际战略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一、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面临的挑战 |
二、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面临的机遇 |
第二节 充分发挥科技在中国和平发中的作用 |
一、 将科技的发展放在综合国力发展的首要位置 |
二、 牢固树立科技发展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意识 |
三、 依靠科技进步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四、 依靠科技进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国际战略的若干对策 |
一、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政治建设与发展 |
二、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 |
三、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科技教育发展 |
四、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
五、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的对外交往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5)《案例》: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跨越式发展的根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
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体制改革背景 |
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举措 |
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体制改革的成效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1 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1.1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1.2 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明确方向 |
2 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体制改革成功的经验分析 |
2.1 组织变革 |
2.2 人力资本 |
2.3 企业文化 |
2.4 产品营运模式 |
2.5 生产管理 |
3 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 产学研结合力度不够 |
3.2 知识产权工作有待加强 |
3.3 资金结构不合理 |
4 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对策与建议 |
4.1 五种竞争力分析 |
4.2 竞争优势分析 |
4.3 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
4.4 发展对策与建议 |
结束语 |
附录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荷兰菲利浦电子与分析仪器展览会展出的电子测量仪器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成套化高技术化研究[D]. 杨辉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2)
- [2]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D]. 冯越峰. 天津工业大学, 2006(08)
- [3]地方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 和飞.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4]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D]. 刘斌. 中共中央党校, 2004(03)
- [5]《案例》: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跨越式发展的根源[D]. 梁丽娟. 暨南大学, 2001(01)
- [6]国内外产品样本的开发利用[J]. 黎盛荣. 图书馆, 1991(02)
- [7]近期国外示波器的进展[J]. 李德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1987(04)
- [8]第11届欧洲微波会议评述[J]. 中国代表小组. 电子管技术, 1982(01)
- [9]美国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光学设备(出国参观考察报告)[J]. 邬纪泽. 光学工程, 1980(03)
- [10]荷兰菲利浦电子与分析仪器展览会展出的电子测量仪器简介[J]. 北京电子显示仪器厂情报室. 电子测量技术, 197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