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刘中敏[1](2020)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初中学生学习指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信息化已步入2.0时期,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使教育创新全方位展开。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指导理念以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教师进行学习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育资源与学习路径的丰富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得以扎根,但是,对于如何指导学生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教师身处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要更新学习指导理念,完善学习指导内容,转变学习指导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支持学生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2.0对学习指导的变革要求,从当前初中教师的学习指导现状入手,挖掘教师指导不力背后的深层原因,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尝试建构初中生学习指导体系,为一线教师进行学习指导提供参考。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阐述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学习指导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学习指导的概念,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习指导的新特征。第三部分通过对教师访谈与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指出了当前初中教师在学习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师对信息化时代学习指导理解不深刻、对学生线上学习指导准备不足且指导成效低、学习指导内容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教师不能很好地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本文认为,导致学习指导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低、学习指导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差以及学校信息化设施不完善。第四部分提出了学习指导遵循的理念有:主导主体理念、差异教学理念、自主学习理念、选择学习理念及合作学习理念,结合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提出了学习指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平等中首席原则、尊重差异原则、自主选择原则、自主管理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结构化原则、同伴互助指导原则;拓展了学习指导的内容,即指导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整合教育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指导学生进行沟通与合作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阐述了学习指导的有效策略,即促进教师线上学习指导能力的提升、借助网络教育资源推送给学生内容多元的课程、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指导方式以及指导学生理性使用信息技术。
杨雪[2](2014)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分配》文中认为时间是物质的载体,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对于每个人而言,时间都是平等的,有限的,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也不例外。时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分配方式直接反映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因此,时间的合理分配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自主支配时间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应该得到更多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因此,不管是从教育理论意义上讲,还是从教育实践意义上而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时间分配的研究,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日作息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他们的时间进行了分类,从不同的时间维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时间分配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全面地研究。笔者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相关部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时间分配的相关政策,从理论上论证了我国小学低年级学生时间分配的不合理性,进而提出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时间应然分配的合理建议。小学低年级学生时间分配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和国外小学低年级学生相比,我国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早上起床时间太早,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其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到校上课时间太早在校时间相对较长;再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分配不均衡,学习时间太长,活动时间太少;然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听从长辈的安排;最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娱乐休息时间太少,大部分的时间被课外辅导班和作业占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时间分配不合理,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例如,学校随意延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到校时间和上课时间;教师随便挤占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家长擅自安排孩子们的自主支配时间,使得他们的自主支配时间被各种作业、辅导班、兴趣班占据。其次,教育行政和监管部门缺乏对市场教育辅导机构的监督管理。小学低年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校外学习时间也在延长,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补习。最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意识薄弱。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时间分配的合理化调整,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的监管,保证学校合理的分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学校应该严格贯彻政府部门的教育方针政策,不得随意延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在校时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支配时间,教会他们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家长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们自主支配时间。小学低年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的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
张丽杰[3](2020)在《初二数学学习困难生数学学习策略诊断与干预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学会学习”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其研究方向主要有认知本质、影响因素、与成绩间存在的关系等研究。关于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实证研究非常稀少。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1)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与初中数学学习优秀生相比较,是否存在数学学习策略使用水平较低的情况?(2)是否存在认知、元认知、资源管理复合以及单个策略维度水平较“差”的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3)经过指导后,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能否在复合或单个学习策略维度上提高使用水平?能否在学习成绩上有所提高?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利用王光明等人编制的《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调查问卷》,结合侯晓娟研发的《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水平常模》,从天津市卓群中学的两个平行班中各选出三名数学学习困难生与三名数学学习优秀生。同时,研究还借助测评结果比较了两类学生的差异,再从六位数学学习困难生中选择测评分数较“差”的三位学生为被试者,另外三位为对照组,在对被试者诊断和分析基础上,再依据访谈结果,编制指导方案并干预指导三个月。研究结论:(1)与初中数学学习优秀生相比,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数学学习策略使用水平较低。(2)存在认知、元认知和资源管理策略复合或单个维度上非常“差”的初中数学困难生。(3)认知与资源管理复合策略指导对数学学习困难生转化效果不佳;认知与元认知复合策略指导有助于转化数学学习困难生;元认知策略指导有助于转化数学学习困难生。教学建议为:针对数学学习困难且策略水平低的初中生,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策略的综合使用与指导。
王惠芸[4](2020)在《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为小学生“减负”政策的提出,小学生闲暇利用时间不断增加。这为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在现实的各种外在压力之下,小学生闲暇时间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一直存在,呈现出“闲而不暇”的状态。小学生如何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闲暇时间如何利用的情况,小学生闲暇活动开展的状况,和对学生如何开展闲暇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通过综合分析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河北省石家庄市三所小学的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和闲暇教育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已经掌握的国内外关于闲暇的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整合统计并探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以本次研究的渊源为起步,对研究论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进行深入讨论和简单陈述;再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再对国内外的小学生闲暇时间以及闲暇教育的当前发展及研究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提出本论文的主体导向和思路及方法。第二章是对河北省石家庄桥西区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以及闲暇教育现状调查与其分析。本文选取石家庄市桥西区3所小学的小学生共497名小学生,5名任课教师和5名学生家长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小学生展开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桥西区小学生闲暇利用时间的占有量情况;桥西区小学生闲暇活动;桥西区的学校、家庭及社区闲暇教育的关注和开展情况,学生对自己在校闲暇活动的认知与期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第三章是小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根据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发现小学生的闲暇时间不充足,上学期间和平时假期的闲暇时间占有量都比较少;小学生在闲暇时间利用和闲暇活动安排都缺乏科学指导;小学生缺乏闲暇教育资源和小学生闲暇教育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是学校教育存在低瞻的短板;家庭闲暇教育的空位;社会的教育环境缺乏对小学生的闲暇教育。第四章是关于提高我国小学生闲暇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具体对策。针对我国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和闲暇教育存在问题,从小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层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建议。学校层面:转变学校观念,重视学生闲暇教育;开设专门的闲暇教育校本课程;教师是闲暇教育的引领者。家长层面:大力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注重自己示范作用;增加和孩子沟通和情感交流;发挥家委会和家长的带头作用,共同参加孩子闲暇生活。社会层面: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闲暇教育;社区要挖掘闲暇教育资源,开展闲暇教育;社会媒体要净化网络环境,发挥导向功能。小学生自身层面: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闲暇意识;小学生要主动开展自我闲暇教育;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闲暇教育活动。第五章是结论研究和展望。通过调查分析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小学生的闲暇时间利用和闲暇教育问题得出结论进行展望。小学生闲暇时间的正确利用和闲暇教育的全面开展是项重大工程,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家长还有小学生自己的努力,这样闲暇教育才会顺利开展。
黄歆韵[5](2019)在《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研究》文中指出在贵州乡村地区,教师不只是一个单独教书育人的职业,特殊的地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各种因素赋予了教师“多功能”的新定义,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贵州乡村教师还需要承担着大量的隐形非教学工作,这些超额的非教学工作量又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毕节市、铜仁市等地的多所乡村小学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乡村小学教师工作量和非教学工作量的现状,再结合国家或省教育部门的文件,得出以下结论:贵州省乡村小学教师的日均工作时长超过国家相关标准,有大部分小学教师每个工作日花在非教学工作上的时间占据了整日工作时间的1/3甚至是以上,此外他们还需要在周末继续进行非教学工作,且这些超额的非教学工作是需要义务无偿完成的额外工作量,这些非教学工作量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同时借助访谈和观察进一步运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即倒“U”型理论分析了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从教师自身、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利用“马太效应”机制对非教学负荷问题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本文对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提出来的建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要强化学校主阵地的基础管理,二是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的辅助调节,三是要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刚性保障。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调整和改善来缓解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贵州乡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李中珍[6](2020)在《广西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的使用具有其必然性和普遍性,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上网的首选设备,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不可避免地,作为社会化的必经过程,广西Y市县城高中学生也深受手机媒介的影响。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的典型代表,贫困落后的山区形象深入人心。广西的县城作为城乡结合部,不仅与广西的先进地市有着天壤之别,与北上广等发达城市更加无可比拟。县城高中的学生没有像城市学生那样享受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没有如城市学生那般见多识广,但是手机使用为他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手机使用对县城高中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他们参与了全球信息化过程,享受了先进技术带来的生活便利,也满足了人们自古以来无时间空间阻碍的交流沟通愿景;有弊的一面则是手机使用使得县城高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不再局限于校园之中,通过手机使用他们接收到全国、全社会甚至是全世界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不分级别、不分类型、不分国界。但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自我控制能力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损害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加剧手机使用与个人发展的矛盾,增加手机使用管理的难度。本文的调查研究从五个方面入手,在学生样本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解析了广西Y市县城高中生手机使用的目的、内容、时间、场合和影响。调查显示,Y市县城高中生的手机拥有率高达93.2%,而且拥有手机的年限在两年以上的近半数。但他们在校园中手机使用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在学校不允许使用手机的时间与地点照样有学生偷偷使用手机,部分学生在校园中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甚至长达2小时以上。由调查结果可知,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偏娱乐化,手机使用影响睡眠,手机使用影响学业,手机使用还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扭曲了价值观、破坏了交往自信、产生了手机依赖。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可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支持不够,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手机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学校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学校缺乏完整的手机使用管理制度、缺失媒介素养教育,也不重视手机学习资源开发;三是家庭沟通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学生与家长相处时间少、学生缺乏家长的陪伴、学生拒绝与家长沟通;四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对手机使用价值的正确认识、缺乏手机使用的自律。这些原因使得学生们在手机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与行为上的偏差。最后,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方面提出了完善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建议,一是社会为学生手机使用提供安全环境,包括增加财政投入创建设备齐全的校园环境、确保学生手机使用网络环境的安全;二是学校为学生手机使用提供指引,包括学校要建立张弛有度的规章制度、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手机使用在学习上;三是家长重视家庭情感交流,要经常陪伴学生、主动了解学生;四是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包括学生要对手机使用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并加强手机使用的自我管理。
陈宇,王皓[7](2012)在《如何营造良好班风?》文中认为班风是一个班级以稳固的价值观为核心的,有特色的氛围、行为方式、习惯等等,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是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对外是班级形象的呈现,对内则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游兴龙[8](2014)在《上海市部分初级中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特征研究》文中指出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是评判体育课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是评价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合理安排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能有效利用体育课的时间、掌握学生所能承受的体育课的强度,使体育课重点突出,提高体育教学效益。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测量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对上海市初级中学54节体育实践课和上海市初级中学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果:第一,总体上,上海市初中体育课各部分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表现为准备部分时间过长,结束部分时间过短的特征。第二,总体上,上海市初中体育课密度总体情况较为合理,其中一般密度和练习密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合理休息密度稍微偏低。体育课平均心率处于适宜范围,且超过七成平均心率分布在运动负荷有效价值阈。第三,不同类型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表现出以下特征:一般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且处于较高水平;复习课练习密度明显大于新授课和综合课,新授课的教师指导密度和观察帮助密度均大于复习课和综合课;综合课的组织措施密度大于复习课和新授课;合理休息密度均偏小。复习课平均心率偏大,新授课和综合课较为合理;综合课平均心率分布最合理,复习课平均心率分布最不合理,新授课居中。第四,不同教材体育课一般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各专项密度均呈现差异性。羽毛球课、足球课、篮球课、跳绳课和武术课练习密度均在40%以上,体操练习密度最低。不同教材体育课平均心率由显著性差异,其中跳绳课、足球课、田径课平均心率较大,羽毛球课和体操课平均心率较小。第五,单一型体育课一般密度高于复合型体育课,而复合型体育课的练习密度高于单一型体育课。复合型体育课运动负荷安排较单一型体育课合理。
于佳[9](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教育改革,新课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作为应用性非常广泛的语文学科,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被公认为是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纵观语文教学现状,不少教师重课堂教学,轻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目的性不明,层次性不强,趣味性不足,局限于文本之中,游离于课程改革的“射程”之外。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对语文作业进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仅以初中语文作业为研究对象,严格依据有标准解释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力求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提供方法。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绪论部分从论文的选题缘起、选题意义、选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章对语文作业以及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准确界定,按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对语文作业的类型进行分类,关注语文学科本体,阐述语文作业独有的特点,总结出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意义。第二章主要针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概述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原则和要求。第三章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将问卷调查上的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在实践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第四章根据前文作业设计的理论和调查结果,切实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且可操作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求在新课标背景下设计出最优化的语文作业。
孙婧[10](2020)在《专业发展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作用。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主体,其综合素质与能力高低关乎我国未来整体教育发展水平。能否有效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关系到教师是否有足够动力和信心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因此,以专业发展为视角探究中小学教师合法权益有效保障策略,从而促进教师整体专业能力提升,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问卷和访谈调查为主,并结合文献研究方法,共224名中小学教师参与问卷调查,另有5名教师配合完成访谈调查。从《教师法》及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中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六项权益,如职称、培训、科研、专业自主、绩效、休假为出发点,剖析教师权益保障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及教师自身四个层面进行问题的归因分析。在分析基础上,尝试提出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策略,以期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二、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初中学生学习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教育信息化2.0时期,学习指导成为教师的首要职责 |
2.初中生学习自主性开始凸显,教师要及时进行学习指导 |
3.线上学习资源日益丰富,个性化学习指导需求强烈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2.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3.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 |
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习指导的内涵与特征 |
(一)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元认知理论 |
3.自主学习理论 |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 |
1.教育信息化2.0 |
2.学习指导 |
(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习指导的主要特征 |
1.由关注教授方法向指导学生学习转变 |
2.指导学生选择正确高效的学习路径 |
3.双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
三、当前初中教师学习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初中教师学习指导的现状 |
1.教师对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指导理解不深刻 |
2.教师对线上学习指导认识不到位,准备不足,成效低 |
3.学习指导内容单一,仅局限于学科知识 |
4.学习指导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指导 |
(二)初中教师学习指导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
1.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高 |
2.教师信息化学习指导能力低 |
3.教师学习指导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差 |
4.学校信息化设施不完善 |
四、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学习指导体系构建 |
(一)学习指导应遵循的理念 |
1.主导主体理念 |
2.差异教学理念 |
3.自主学习理念 |
4.选择学习理念 |
5.合作学习理念 |
(二)学习指导应遵循的原则 |
1.平等中首席原则 |
2.尊重差异原则 |
3.自主选择原则 |
4.自主管理原则 |
5.因材施教原则 |
6.结构化原则 |
7.同伴互助指导原则 |
(三)学习指导的内容 |
1.指导学生形成内在学习动机 |
2.指导学生整合教育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
3.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 |
4.指导学生进行沟通与合作 |
5.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 |
(四)学习指导的策略 |
1.促进教师线上学习指导能力的提升 |
(1)通过网络集体教研提升教师对于线上学习的认知 |
(2)利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
(3)借助学习指导愿景板促进师生线上线下双向对话 |
(4)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分析积极自测自评 |
2.借助网络教育资源推送给学生内容多元的课程 |
3.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指导方式 |
4.指导学生理性使用信息技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分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
(二) 问题的提出 |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分配 |
(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早上起床时间 |
(二)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在校时间 |
(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
(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午休时间 |
(五)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校外学习时间 |
(六)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校外活动时间 |
(七)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睡眠时间 |
(八)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时间 |
三、结语 |
(一) 总结 |
(二)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初二数学学习困难生数学学习策略诊断与干预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7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8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研究假设 |
3.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四章 初二数学困难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及指导 |
4.1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
4.2 学生D_2、E_2、F_2数学学习策略的诊断情况 |
4.3 个案访谈情况 |
4.4 对个案进行干预指导 |
4.5 指导后的个案数学学习情况 |
4.6 研究结果 |
第五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
5.1 讨论 |
5.2 结论 |
5.3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4)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基于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的思考 |
1.1.2 对小学生闲暇教育研究的追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闲暇时间 |
1.3.2 闲暇活动 |
1.3.3 闲暇教育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1.4.2 国外闲暇时间利用的研究 |
1.4.3 国内闲暇时间及闲暇教育的研究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石家庄市小学生闲暇时间和闲暇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及分析 |
2.1 调查设计 |
2.1.1 调查对象 |
2.1.2 调查目的 |
2.1.3 调查方法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1 对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和占有量的分析 |
2.2.2 对不同学校和年级闲暇占有量的分析 |
2.3 对小学生闲暇活动的分析 |
2.3.1 对小学生闲暇活动的分类 |
2.3.2 小学生闲暇活动具体情况 |
2.4 对小学生开展闲暇教育的情况分析 |
2.4.1 学校对小学生安排闲暇教育的情况 |
2.4.2 家庭对小学生的闲暇教育重视的情况 |
2.4.3 社会对小学生开展闲暇教育的情况 |
2.5 小学生对闲暇教育的认知与期望 |
2.5.1 小学生自我闲暇认知 |
2.5.2 小学生自我闲暇期望 |
第三章 小学生闲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小学生闲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3.1.1 闲暇时间占有量不容乐观 |
3.1.2 闲暇活动呈现出亚健康状态 |
3.1.3 闲暇教育资源开发不足 |
3.2 小学生闲暇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学校教育存在低瞻的短板 |
3.2.2 家庭闲暇教育的空位 |
3.2.3 社会环境对闲暇教育的影响 |
第四章 提升小学生闲暇教育质量的对策 |
4.1 学校层面 |
4.1.1 转变学校观念,加强学生的闲暇教育 |
4.1.2 合理开发有关的闲暇教育的校本课程 |
4.1.3 发挥教师在闲暇课程中的引领作用 |
4.2 家庭层面 |
4.2.1 大力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
4.2.2 增强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
4.2.3 发挥家委会在开展闲暇教育中的带头作用 |
4.3 社会层面 |
4.3.1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保障闲暇教育 |
4.3.2 社区要挖掘闲暇教育资源,开展闲暇教育 |
4.3.3 社会媒体要净化网络环境,发挥导向功能 |
4.4 小学生自身方面 |
4.4.1 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闲暇意识 |
4.4.2 小学生要主动开展自我闲暇教育 |
4.4.3 小学生应积极参与闲暇教育活动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展望 |
5.2.1 本研究的特色 |
5.2.2 本研究的不足 |
5.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思路 |
1.3.4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乡村与农村 |
2.1.2 乡村小学教师 |
2.1.3 教学工作量 |
2.1.4 非教学工作量 |
2.2 理论基础 |
2.2.1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概述及应用 |
2.2.2 “马太效应”机制概述及应用 |
3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现状调查 |
3.1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 |
3.2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现状分析 |
3.2.1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工作时长 |
3.2.2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时长 |
3.3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种类分析 |
3.3.1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应对上级部门检查的非教学工作量 |
3.3.2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进行校园安全保障的非教学工作量 |
3.3.3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管理在校生营养餐吃饭的非教学工作量 |
3.3.4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下乡扶贫包保的非教学工作量 |
3.3.5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帮扶管理留守儿童的非教学工作量 |
3.4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对非教学工作量评价分析 |
3.4.1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对非教学工作量评价的统计分析 |
3.4.2 贵州省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
3.5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个案分析 |
3.6 章节小结 |
4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造成的影响 |
4.1 非教学工作量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
4.1.1 非教学工作占用教师大量时间 |
4.1.2 非教学工作影响教师身心健康 |
4.1.3 非教学工作阻碍教师自身发展 |
4.1.4 非教学工作造成教师社会关系疏远 |
4.2 非教学工作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
4.2.1 非教学工作导致教学质量低 |
4.2.2 非教学工作影响学生学习和师生氛围 |
4.2.3 非教学工作影响学校整体水平提升 |
4.3 非教学工作量对社会的影响 |
4.3.1 非教学工作降低地区教育水平 |
4.3.2 非教学工作加大教育资源不公平问题 |
4.4 章节小结 |
5 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产生的原因 |
5.1 非教学工作量产生的内因 |
5.1.1 核心原因:政府行政化干预 |
5.1.2 衍生原因一:学校安排不合理 |
5.1.3 衍生原因二:学校对教师的“优质”要求 |
5.1.4 衍生原因三:已有非教学工作成果有效性低 |
5.2 非教学工作量产生的外因 |
5.2.1 核心原因: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 |
5.2.2 衍生原因一: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 |
5.2.3 衍生原因二:教育经费投入偏少 |
5.2.4 衍生原因三:教育投资渠道比例失衡和投资方式单一 |
5.3 章节小结 |
6 改善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的对策建议 |
6.1 强化学校主阵地的基础管理 |
6.1.1 学校应增设专项的辅助职位 |
6.1.2 学校应实行有偿性和无偿性相结合的“代理家长”行动 |
6.1.3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供餐模式 |
6.1.4 学校应建立民主化的监督机构 |
6.2 加强政府和社会的辅助调节 |
6.2.1 政府应因地制宜安排行政工作 |
6.2.2 政府应协助学校建立“稳补型”机制 |
6.2.3 政府应保障乡村小学教师基本和专业发展需求 |
6.3 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刚性保障 |
6.3.1 以立法形式规范政府行政部门权力 |
6.3.2 以体制形式实现中央和地方教育经费互补 |
6.3.3 以法律形式明确社会各界教育支出责任 |
6.4 章节小结 |
7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广西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1.手机使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
2.广西县城高中教育发展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有助于了解当前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状况 |
2.有助于Y市县城高中学校制定针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措施 |
(三)研究综述 |
1.高中学生手机使用制度研究 |
2.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目的研究 |
3.高中学生手机使用内容研究 |
4.高中学生手机使用时间研究 |
5.高中学生手机使用场合研究 |
6.高中学生手机使用影响研究 |
(四)概念界定 |
1.县城高中 |
2.手机及手机使用 |
3.管理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访谈法 |
3.调查问卷法 |
二、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现状 |
(一)县城高中学生手机拥有率 |
(二)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目的 |
(三)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的内容 |
(四)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的时间 |
1.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 |
2.在休息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 |
(五)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的场合 |
1.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 |
2.在考场上使用手机的情况 |
(六)手机使用的利弊判断 |
三、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存在的问题 |
(一)手机使用偏娱乐化 |
(二)手机使用影响睡眠 |
(三)手机使用影响学业 |
(四)手机使用损害身体健康 |
(五)手机使用扭曲价值观 |
(六)手机使用破坏交往自信 |
(七)手机使用产生依赖 |
四、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社会支持不够 |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2.手机网络存在安全隐患 |
(二)学校管理落后 |
1.学校缺乏完整的手机使用管理制度 |
2.媒介素养教育缺失 |
3.不重视手机学习资源的开发 |
(三)家庭沟通不到位 |
(四)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
1.学生缺乏对手机使用价值的正确认识 |
2.学生缺乏自律 |
五、完善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建议 |
(一)社会为学生手机使用提供安全环境 |
1.增加财政投入 |
2.保障网络安全 |
(二)学校为学生手机使用提供指引 |
1.建立张弛有度的规章制度 |
2.增加媒介素养教育 |
3.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手机应用在学习上 |
(三)家庭情感交流要重视 |
(四)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 |
1.正确认识手机使用价值 |
2.加强自我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 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问卷 |
读硕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文章 |
致谢 |
(7)如何营造良好班风?(论文提纲范文)
新班之惑:我该建设什么样的班风? |
为你解惑:正向精神是不变的核心 |
新班之惑:良好班风的形成要多久? |
为你解惑:坚持自会水到渠成 |
小贴士 |
新班之惑:班风建设涉及哪些方面? |
为你解惑:班风不是无形物, 七个要点需着力 |
班风建设的七个要点 ◎王晓春 |
一、舆论方向 |
二、纪律 |
三、学习气氛 |
四、人际关系 |
五、环境 |
六、代表人物 |
七、“行为品牌” |
新班之惑:我应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 |
为你解惑:时时处处有契机 |
●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契机和关键 |
第一次拿到学生材料 |
经验分享 了解你的学生 ◎陈宇 |
接班第一个月 |
经验分享 开学前四周的赞扬声与悄悄话 ◎于洁 |
第一次考试 |
经验分享借考风树班风 ◎陈宇 |
●把握一天中的每个节点 |
一日安排有讲究 ◎陈宇 |
1. 编制一张学生一天的活动时间安排表 |
2. 早晨到校时间比学校规定的稍微提前一点 |
3. 安排好中午的时间 |
4. 放学时必做的四件事 |
●契机无处不在, 细致到一言一行 |
经验分享 座位小环境 责任大事情 ◎陈宇 |
新班之惑:风气不正怎么办? |
为你解惑:引导方向, 搭建平台, 让舆论正向发展 |
经验分享 正确的舆论在于引导 ◎陈宇 |
1. 及时评议 |
2. 活动引导 |
3. 板报、海报、班级报纸等宣传 |
4. 周记、书信、公开信、倡议书等导向 |
5. 网络沟通 |
6. 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 |
新班之惑:纪律严了, 班风就好了吗? |
为你解惑:班风建设, 不能只靠制度和纪律 |
观点 今天我们当如何经营班级纪律◎杨晓峰 |
经验分享 我班不设纪律委员 ◎贺华义 |
用好“自己人效应”, 让学生不好意思违纪——从《我班不设纪律委员》说起 ◎刘波 |
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说话 |
二、和学生拥有共同的语言 |
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关注 |
新班之惑:如何能让我的班级学风浓厚? |
为你解惑:激活学生内心向上的动力 |
经验分享 学风建设六条途径 ◎陈宇 |
1.描绘班级愿景, 设定班级整体学习目标 |
2.开展多种形式的励志教育 |
3.打造并保障优良的学习环境 |
4.发挥成绩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 |
师徒结对活动过程 |
5.加强学法指导 |
6.开展活动, 营造氛围 |
学习积分制 |
经验分享 预备铃响之后 ◎于洁 |
新班之惑:班风建设要靠谁? |
为你解惑:用好每一笔人力资源 |
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策划者和引领者 |
经验分享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于洁 |
关注三个层面, 充分利用好学生资源 |
经验分享 班风建设中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陈宇 |
1.正面典型形象的树立 |
2.对后进生的引导 |
不唱独角戏 |
经验分享 编写“家校联系单” ◎于洁 |
新班之惑:好班风能被“看见”吗? |
为你解惑:虚实结合, 打造班级名片 |
经验分享 班风的一些物化呈现方法 ◎陈宇 |
小贴士 建设图书角, 作用真不小 ◎田冰冰 |
(8)上海市部分初级中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和意义 |
2.1.1 体育课的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
2.1.2 体育课的负荷的概念和意义 |
2.2 体育课密度研究的现状 |
2.2.1 体育课密度的测定与统计的研究 |
2.2.2 体育课密度指标的研究 |
2.2.3 体育课的密度对提高体育课教学重要性研究 |
2.3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现状研究 |
2.3.1 不同类型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研究 |
2.3.2 不同教材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究 |
2.3.3 心率指标评价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探究性研究 |
2.3.4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
2.4 总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测量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观察法 |
3.2.5 访谈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市初中体育课各部分时间情况分析 |
4.1.1 总体上,体育课准备部分时间过长,结束部分时间过短 |
4.1.2 不同类型体育课各部分时间情况分析 |
4.1.3 不同教材体育课各部分时间情况分析 |
4.1.4 单一型与复合型体育课各部分时间情况分析 |
4.2 上海市初中体育课密度分析 |
4.2.1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密度较大 |
4.2.2 上海市初中体育课密度的总体情况分析 |
4.2.3 不同类型体育课密度的情况分析 |
4.2.4 不同教材体育课密度的情况分析 |
4.2.5 单一型与复合型体育课密度的情况分析 |
4.3 上海市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分析 |
4.3.1 从学生自我感觉看,体育课运动负荷总体上比较适宜 |
4.3.2 总体上,上海市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情况分析 |
4.3.3 不同类型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情况分析 |
4.3.4 不同教材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情况分析 |
4.3.5 单一型与复合型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情况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附件 1 |
附件 2 |
附件 3 |
(9)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现阶段语文作业设计没有很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不够丰富 |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不够灵活 |
二、选题的意义 |
(一)提高教师对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
(二)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提供方法 |
(三)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供一点参考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现状 |
(二)国外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作业相关概念界定 |
一、关于语文作业 |
(一)语文作业的内涵 |
(二)语文作业的类型 |
(三)语文作业的特点 |
二、关于语文作业设计 |
(一)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 |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 |
第二章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概述 |
一、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
(二)人性化原则 |
(三)内容科学化原则 |
(四)形式多样化原则 |
(五)评价合理化原则 |
二、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 |
(一)语文作业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学生均衡且有个性地发展 |
(三)语文作业设计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
三、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 |
(一)遵守主体性原则,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
(二)遵守人性化原则及因材施教原则,设计差异性、分层化的作业 |
(三)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开展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
(四)遵守形式多样化原则,布置自由、灵活的作业 |
第三章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方案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实施 |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一)学生问卷分析 |
(二)教师问卷分析 |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对语文作业内容的合理设计 |
(二)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差异性特点 |
(三)语文作业形式单一 |
(四)缺乏对语文作业的有效评价 |
第四章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
一、合理规划作业内容 |
(一)结合文体类型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二)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三)结合学生兴趣布置创新型语文作业内容 |
(四)结合教师经验布置反思型语文作业内容 |
(五)联系生活实际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二、明确作业分层,体现个性化差异性特点 |
(一)科学设计语文作业的时间层次 |
(二)科学设计语文作业的难度层次 |
三、创新作业形式,避免作业形式单一 |
(一)按作业内容分类 |
(二)按完成形式分类 |
(三)按鉴赏形式分类 |
四、进行作业评价、建立有效的语文作业评价体系 |
(一)多样化的评价内容 |
(二)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
(三)多样化的评价语言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表(学生) |
附录二: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表(教师)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专业发展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专业发展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设计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实施 |
第二节 专业发展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调查结果 |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考核情况 |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进修参与情况 |
三、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
四、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挥情况 |
五、中小学教师绩效薪酬获取情况 |
六、中小学教师法定休假保障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专业发展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问题与归因分析 |
第一节 专业发展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名额比例较少 |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预期效果不佳 |
三、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缺乏专业引领 |
四、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挥受到外部制约 |
五、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满意度偏低 |
六、中小学教师个人休息时间保障不足 |
第二节 专业发展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缺少教师权益法律保障及行政监督 |
二、社会意识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 |
三、学校管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不足 |
四、教师自身维权意识与能力有待提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专业发展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策略 |
第一节 构建健全的教师权益外部保障体系 |
一、完善相应的教育法律保障制度 |
二、定位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 |
三、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社群 |
第二节 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社会环境 |
一、加深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理解 |
二、更新对教师职业身份的认知偏差 |
三、强化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
四、规范媒体对教育新闻的相关报道 |
第三节 创设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人文氛围 |
一、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思想 |
三、增加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主体 |
四、注重对教师专业权利的有效保护 |
第四节 提升利于教师自身发展的综合能力 |
一、强化教师自身的权益保护能力 |
二、培养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 |
三、制定符合教师自身情况的职业规划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初中学生学习指导研究[D]. 刘中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分配[D]. 杨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3)
- [3]初二数学学习困难生数学学习策略诊断与干预的个案研究[D]. 张丽杰.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为例[D]. 王惠芸. 山西大学, 2020(01)
- [5]贵州乡村小学教师非教学工作量研究[D]. 黄歆韵.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6]广西Y市县城高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策略研究[D]. 李中珍.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7]如何营造良好班风?[J]. 陈宇,王皓.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2(Z2)
- [8]上海市部分初级中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特征研究[D]. 游兴龙. 上海体育学院, 2014(02)
- [9]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 于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10]专业发展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研究[D]. 孙婧. 黑龙江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