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迁移:RCC废催化剂再生过程的初步研究

化学迁移:RCC废催化剂再生过程的初步研究

一、化学迁移:RCC废催化剂再生工艺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郭璇[1](2021)在《钼系生物基含氧化合物常压加氢脱氧催化剂构建及应用》文中提出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资源,通过开发各种有效方法将其转化为液体燃料或高品质化学品是近年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加氢脱氧反应被认为是生物质各转化过程小分子化合物进一步脱氧提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常规加氢脱氧过程不同程度上存在氢气过度消耗、生物基原料不饱和键过度饱和以及催化剂与原料反应性不匹配等问题。常压加氢脱氧反应因其可以在较低的氢耗前提下实现高效脱氧这一优势被广泛关注。构建可以用于生物基含氧化合物常压加氢脱氧反应的高效催化剂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钼系催化剂在含氧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中的优异表现已经被大量证实。因此,本论文构建了一系列钼系催化剂,并通过XRD、XPS、H2-TPR、SEM和TEM等手段详细分析了不同钼系催化剂的结构与形貌,重点研究了钼系催化剂“氧空穴”活性位点的催化机制。选取生物质油品中典型的含氧模型化合物或真实油品,将构建的钼系催化剂应用于生物基含氧化合物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过程中,对加氢反应中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构建钼系催化剂体系。分别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Mo含量分别为15 wt%和20 wt%的Mo原子催化剂(Mo-ZSM-5),过量浸渍法制备20 wt%的MoO3基催化剂(MoO3/ZSM-5和MoO3/meso ZSM-5)和负载量分别为15 wt%、20 wt%和25 wt%的MoO3/TiO2和MoO3/ZrO2催化剂,简单焙烧制备MoO3催化剂。对制备后的催化剂进行预还原处理和表征分析,包括XRD、XPS、H2-TPR、SEM和TEM等。结果表明,各类氧化钼物种都成功附载在催化剂载体表面或孔道内,MoO3基催化剂中被预测为有效活性位点的Mo5+成分在预还原后有所增加。(2)研究了MoO3、20 wt%MoO3/TiO2和MoO3/ZrO2催化剂用于4-丙基酚、2-环戊烯-1-酮及其混合物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过程。在三种不同催化剂的催化加氢作用下,4-丙基酚转化率接近100%,主要产物正丙苯的选择性为80%-100%。将同样质量浓度的2-环戊烯-1-酮掺入4-丙基酚时,其转化率仍维持在100%左右,且其中20MT和20MZ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正丙苯选择性有所提高,整个反应过程中稳定在~100%。1000 ppm和3000 ppm 2-环戊烯-1-酮(溶于庚烷)的加氢反应表明,当原料质量浓度为1000 ppm,选取20 wt%MoO3/TiO2为催化剂,在350℃反应温度下对其进行常压加氢脱氧反应时,2-环戊烯-1-酮的转化率最高。以20MT催化剂对1000 ppm 4-丙基酚和2-环戊烯-1-酮的混合原料进行长周期反应,100 h内4-丙基酚转化率均能完全转化,其反应工艺可在切换式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3)选取MoO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丁香酚及特定生物油品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中,并研究了轻组分丙酮和2-环戊烯-1-酮对丁香酚加氢反应的影响。丁香酚的转化率维持在100%左右,产物正丙苯选择性达到80%以上。当向丁香酚原料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 wt%、3 wt%和5 wt%)的轻组分丙酮、2-环戊烯-1-酮或二者混合物时,丁香酚转化率和产物正丙苯的选择性会随着所掺入轻组分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这说明轻含氧组分不利于高浓度酚的加氢脱氧反应。同时,MoO3催化剂对分级萃取生物油和木质素油同样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两种油品脱氧率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达到96%和93%以上。(4)选用MoO3负载量分别为15 wt%、20 wt%和25 wt%的MoO3/TiO2和MoO3/ZrO2催化剂,对5 wt%的真实油品腰果酚进行常压加氢脱氧实验。研究发现在20 wt%MoO3/TiO2的催化作用下,腰果酚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95.3%。但这些催化剂均不能维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加氢反应开始后会逐渐失活,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腰果酚分子量较大,容易在催化剂表面积碳结焦,使催化剂无法与原料接触,进行还原反应。该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易失活且可再生的特点使其反应工艺可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

何若南,秦绍东,李加波,颜丙峰,段雪成[2](2021)在《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失活机理及再生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催化剂再生工艺及如何延长催化剂寿命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催化剂失活原因,认为中毒、Co颗粒烧结、积炭、氧化、固相反应、晶相重构、表面阻塞和催化剂磨损等因素造成催化剂不同程度失活,其中积炭和Co颗粒烧结是催化剂失活的最主要原因,延长催化剂寿命的关键是提高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和抑制积炭生成。增强活性金属Co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保持Co晶粒分布均一或采用包覆、限域等策略可提高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通过添加助剂、调整氢碳比和空速等工艺参数亦可抑制积炭的生成。采用氢处理、脱蜡-氧化-还原和脱蜡-氧化-溶液处理-还原等工艺可实现催化剂的再生,对催化剂进行再生时要结合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选择合适的再生工艺来最大限度地恢复催化剂活性。今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及开发催化剂再生工艺技术路线是提高钴基费托合成技术竞争力的关键。

李玲玲,王晨,王曰杰[3](2021)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CC废催化剂金属的生物淋滤》文中认为该文旨在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CC废催化剂重金属的生物淋滤性能和淋滤动力学。评价了不同废催化剂浓度下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CC废催化剂中镍和钒的去除效果,分别采用化学反应模型和产物层扩散模型拟合了镍和钒的浸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FCC废催化剂浓度为1%时,镍和钒的浸出效率达到为43.2%和49.3%,高于2.5%浓度下的37.4%和36.9%,较高的FCC废催化剂加入量抑制了细菌的生物淋滤过程;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产物层扩散模型更适用于废催化剂金属的生物淋滤浸出过程,重金属的扩散过程是生物淋滤的限速步骤。

史志胜,丁云集,张深根[4](2021)在《废加氢催化剂的回收现状与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废加氢催化剂因含难降解有机物和Mo、W、Ni、Co、V等战略金属,是危险废弃物和重要的二次资源,资源化利用具有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介绍了加氢催化剂概况,综述了废加氢催化剂的回收现状,包括酸浸出、碱浸出、焙烧-浸出、火法富集。文章指出,回收前需采用溶剂洗涤法、机械法或焙烧法进行有机物脱除。酸法浸出酸浓度较高,对设备腐蚀性大;碱法浸出对Ni和Co的回收率低,采用碱法、酸法两步浸出可实现多金属高效回收;但湿法回收存在废水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焙烧-浸出是目前主流回收方法,已产业化应用,但存在回收流程长、后续浸出废水量大等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废水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碳热还原富集回收有价金属、尾渣用于绿色建材的方法。

李亮荣,陈祖杰,梁娇,彭建,彭悦,王琦,熊磊[5](2021)在《重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氢能是国际公认的新型绿色能源,加速对氢能开发利用符合我国当前能源结构转变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重整制氢因其制氢率较高,工艺较成熟,成本较低等优势而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制氢方法之一,但现阶段重整制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述了近年来重整制氢的主要方法,重点分析蒸汽重整、部分氧化重整、自热重整在制氢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集中阐述催化剂、操作条件、重整方式及反应器对重整制氢的作用效果,展望了重整制氢的研究方向。

齐静,张堃[6](2021)在《甲醇制丙烯(MTP)分子筛催化剂的综合利用》文中指出文章对神华宁夏煤业集团50万吨/年煤基丙烯项目MTP废旧催化剂的综合开发利用进行讨论,通过对其物化性质的分析,可实现多种利用途径,达到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目的。

王少娜,杜浩,贾美丽,祁健,陈树军,李兰杰,王宝华[7](2021)在《高纯V2O5制备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高纯V2O5主要用于全钒液流电池、航天航空级钒铝合金以及钒系催化剂,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兴起的关键原料。本文对高纯V2O5的用途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现有高纯V2O5的制备技术,包括针对含钒液、多钒酸铵/偏钒酸铵初级产品提纯的化学沉淀净化-多级结晶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基于工艺源头变革的氯化法、梯级阳离子置换法等,并对各工艺优缺点进行了系统比较,以期为我国高纯V2O5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张珑瀚,肖发新,孙树臣,冀燕子,涂赣峰[8](2021)在《汽车尾气催化剂中铂族金属回收工艺概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铂族金属资源稀缺,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铂族金属,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目前从报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的研究进展,包括预处理、富集和精炼与分离过程。预处理作用是打开废催化剂的包裹或增大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富集是最回收废催化剂最为关键的步骤,湿法富集过程繁琐,周期较长、废水量较多,回收率不稳定。火法富集,以铁、铅、铜、锍的金属熔炼捕集为主,铅、锍熔炼过程会产生毒性物质,铜价格昂贵,而铁捕集具有经济廉价、且工艺流程短、无污染等特点,是未来处理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之一。精练与分离步骤包括沉淀、萃取、离子交换以及电解,其中电解法是未来的方向。

曹礼梅,邱兆富,张巍,杨骥[9](2021)在《化工废催化剂污染特征及资源化途径》文中研究指明全世界化工行业每年会置换出大量的废催化剂,如处置不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本文对化工行业废催化剂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综述了其来源、类别及特点。基于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的含量远远高于矿藏中所含有的相应组分的特点,建议将其作为二次资源进行利用;分析了化工废催化剂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了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流程,建议建立废催化剂环境风险信息数据库;概括论述了废催化剂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的控制手段及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对于化工废催化剂的处理处置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考虑,不局限于单纯的末端污染控制;建议开展废催化剂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的绿色新技术,达到减少污染、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

秦松烨[10](2021)在《废胶体钯活化液的再生利用》文中研究指明钯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资源短缺,含钯二次资源废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因此对贵金属钯再生利用技术的需求愈发迫切。本论文以废胶体钯活化液为原料,采用硫氰酸盐沉铜法和氧化破胶法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废胶体钯活化液采用液膜法萃取钯;将液膜萃取后得到的含钯溶液通过膜电解回收钯,再经膜电解造液制备氯化钯,探究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第一部分是采用硫氰酸盐沉铜法和氧化破胶法对废胶体钯活化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除铜的最佳条件,以及王水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对氧化破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u2+与NaSCN的摩尔比为1∶4,Cu2+与Na2SO3的摩尔比为5∶3,陈化时间为12 h时,铜的去除率最高为92.94%;在王水加入量为40 m L,反应时间3 min,温度为100℃时,Pd2+转化率最高为92.6%。第二部分是采用液膜法萃取经预处理后的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考察了内相试剂浓度、流动载体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油内比、乳水比、外相pH值等因素对Pd2+的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9%(膜相中所占体积分数,下同)N503、4%Span 80、2%液体石蜡、余为磺化煤油组成膜相,内相试剂为0.2 mol/L的EDTA溶液,油内比为1∶1,乳水比为1∶5,外相pH值为2,该体系对Pd2+的萃取率最高可达到96.6%,经过液膜萃取后,水相浓缩液中Pd2+的浓度大幅提高,杂质含量降低,达到了分离和富集的目的。第三部分是离子膜电解再生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氯化钯。对经液膜萃取后的含钯溶液采用阳离子膜电解沉积钯,再以阴离子膜电解造液制备氯化钯,探索最佳的电解条件,对制得的氯化钯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阳极室NaOH溶液浓度为0.05 mol/L,电流密度为285.71 A/m2,电解时间为2 h,电解温度为25℃,金属钯沉积率最高,可达99.76%;在HCl浓度为1 mol/L,电流密度为357.14 A/m2,电解时间为1.5 h时,氯化钯的收率最高为98.79%,电流效率为2.53%,能耗为41.81 k W·h/kg。对制得的氯化钯晶体进行XRD表征分析,其特征峰尖锐明显,与PDF标准卡片对比匹配性好,制得的氯化钯产品的钯含量59.9%,符合标准Q/CYDZ-161-97,由此可证明通过离子膜电解可制得结晶度和纯度较好的氯化钯晶体。综上所述,该工艺可以再生废胶体钯活化液制备氯化钯,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化学迁移:RCC废催化剂再生工艺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迁移:RCC废催化剂再生工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钼系生物基含氧化合物常压加氢脱氧催化剂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质资源及利用
        1.2.1 生物质及生物油简介
        1.2.2 生物油提质
        1.2.3 不同类型生物油模型物加氢脱氧
    1.3 钼系催化剂
        1.3.1 钼基硫化物催化剂
        1.3.2 氧化钼催化剂
        1.3.3 其他钼系催化剂
    1.4 生物基含氧化合物的加氢脱氧研究进展
        1.4.1 高氢压加氢脱氧研究进展
        1.4.2 低氢压加氢脱氧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思路
        1.5.2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2.2 催化剂制备
        2.2.1 Mo-ZSM-5 催化剂的制备
        2.2.2 其他钼系催化剂的制备
        2.2.3 催化剂预还原
    2.3 催化剂表征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3.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3.4 扫描电镜分析(SEM)
        2.3.5 透射电镜分析(TEM)
    2.4 催化性能评价及产物分析
        2.4.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2.4.2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MS)分析
第三章 钼基常压加氢脱氧催化剂可控构建及构效关系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催化剂表征分析
        3.3.1 MoO_3催化剂表征分析
        3.3.2 MoO_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征分析
        3.3.3 MoO_3/沸石分子筛催化剂表征分析
        3.3.4 Mo-ZSM-5 催化剂表征分析
    3.4 结果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油/重油共裂化汽油常压加氢脱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钼系催化剂对4-丙基酚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研究
        4.3.1 催化剂的XRD表征分析
        4.3.2 催化剂的XPS表征分析
        4.3.3 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4.4 钼系催化剂对4 丙基酚和2-环戊烯-1-酮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研究
        4.4.1 催化剂的XRD表征分析
        4.4.2 催化剂的XPS表征分析
        4.4.3 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4.5 钼系催化剂对2-环戊烯-1-酮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研究
        4.5.1 催化剂的XRD表征分析
        4.5.2 催化剂的XPS表征分析
        4.5.3 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4.6 构建“O-Zorb”脱氧工艺
    4.7 小结
第五章 生物质利用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MoO_3催化剂对丁香酚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研究
        5.3.1 催化剂的XRD表征分析
        5.3.2 催化剂的XPS表征分析
        5.3.3 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5.4 MoO_3催化剂对生物油品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研究
        5.4.1 MoO_3催化剂对分级萃取生物油的性能研究
        5.4.2 MoO_3催化剂对木质素油的性能研究
    5.5 结果与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钼系催化剂上腰果酚加氢脱氧制备生物基长链烷基苯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3 MoO_3/TiO_2对腰果酚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研究
        6.3.1 催化剂的XRD表征分析
        6.3.2 催化剂的XPS表征分析
        6.3.3 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6.4 MoO_3/ZrO_2对腰果酚的常压加氢脱氧反应研究
        6.4.1 催化剂的XRD表征分析
        6.4.2 催化剂的XPS表征分析
        6.4.3 催化剂的性能分析
    6.5 工艺设计
    6.6 结果讨论
    6.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2)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失活机理及再生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失活机理分析
    1.1 中毒
    1.2 烧结
    1.3 积炭
    1.4 氧化
    1.5 固相反应
    1.6 钴晶相重构
    1.7 表面阻塞
    1.8 催化剂磨损
2 催化剂再生手段
    2.1 氢气处理再生
    2.2 脱蜡-氧化-还原再生
    2.3 脱蜡-氧化-溶液处理-还原再生
    2.4 其他手段
3 延长催化剂寿命
4 结语

(3)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CC废催化剂金属的生物淋滤(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废催化剂
    1.2 生物淋滤菌种
    1.3 实验过程
    1.4 分析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FCC废催化剂金属含量特征
    2.2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CC废催化剂金属的浸出效果
    2.3生物淋滤动力学
3 结论

(4)废加氢催化剂的回收现状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废加氢催化剂概况
2 湿法浸出
    2.1 预处理
    2.2 酸浸
    2.3 碱浸
3 焙烧-浸出法回收
4 火法富集
5 结语

(5)重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蒸汽重整
    1.1 催化剂
    1.2 操作条件
    1.3 重整方式
2 部分氧化重整
    2.1 催化剂
    2.2 反应器
3 自热重整
    3.1 操作条件
    3.2 反应器
4 其它制氢法
    4.1 干重整
    4.2 等离子体重整
    4.3 化学链重整
    4.4 水相重整
5 结语与展望

(6)甲醇制丙烯(MTP)分子筛催化剂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MTP废旧催化剂的物化性质
2 MTP废旧催化剂的综合利用
    2.1 合成分子筛
    2.2 吸附剂
    2.3 铝的提取
    2.4 高分子材料的填充改性剂
    2.5 其他
3 结语

(7)高纯V2O5制备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纯V2O5的用途
    1.1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1.2 航空航天用钒铝合金
    1.3 含钒催化剂
    1.4 高性能钒基电池电极材料
2 高纯V2O5制备工艺
    2.1 基于含钒液或初级产品净化提纯的高纯V2O5制备工艺
        2.1.1 化学沉淀净化法脱除硅、磷
        2.1.2 溶剂萃取法富集钒及钒铬分离
        2.1.3 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分离钒
        2.1.4 酸浸液中Mn,Cr,Ti等离子的除杂
    2.2 基于流程变革的高纯V2O5制备新工艺
        2.2.1 氯化法
        2.2.2 梯级阳离子置换法
    2.3 高纯钒制备方法比较
3 结论

(8)汽车尾气催化剂中铂族金属回收工艺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处理
2 富集
    2.1 火法富集
        2.1.1 金属熔炼法
        2.1.2 氯化法回收技术
    2.2 湿法富集
        2.2.1 活性组分溶解法
        2.2.2 载体溶解法
        2.2.3 全溶解法
        2.2.4 加压氰化法
    2.3 火法-湿法联合
3 精炼与分离
    3.1 还原沉淀法
    3.2 离子交换法
    3.3 溶剂萃取法
    3.4 其他精炼方法
4 展望

(9)化工废催化剂污染特征及资源化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工行业废催化剂现状
    1.1 废催化剂的来源
    1.2 废催化剂的分类
    1.3 废催化剂的特点
2 化工废催化剂的环境风险
    2.1 化工废催化剂潜在的环境风险
    2.2 化工废催化剂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3 化工废催化剂的资源化途径
    3.1 减量化
    3.2 资源化
        3.2.1 贵金属的回收
        3.2.2 其他金属的回收
        3.2.3 载体的回收
        3.2.4 综合利用
    3.3 无害化
4 结语

(10)废胶体钯活化液的再生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钯的来源和性质
        1.1.1 钯的来源
        1.1.2 钯的性质
    1.2 钯的回收工艺方法与现状
        1.2.1 直接浸出法
        1.2.2 火法
        1.2.3 沉淀法
        1.2.4 溶剂萃取法
        1.2.5 离子交换法
        1.2.6 吸附法
    1.3 氯化钯的概述
        1.3.1 氯化钯的性质与用途
        1.3.2 氯化钯的制备方法
    1.4 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1.4.1 液膜分离技术概述
        1.4.2 液膜种类概述
        1.4.3 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1.5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1.5.1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概述
        1.5.2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创新点
第二章 废胶体钯活化液的预处理
    2.1 原料成分分析
    2.2 试验装置与方法
        2.2.1 试验试剂与设备
        2.2.2 工艺原理与方法
        2.2.3 分析方法与参数计算
    2.3 硫氰酸盐沉铜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2.3.1 硫氰酸钠用量对除铜效果的影响
        2.3.2 亚硫酸钠用量对除铜效果的影响
        2.3.3 陈化时间对除铜效果的影响
    2.4 氧化破胶对Pd~(2+)转化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2.4.1 王水用量对Pd~(2+)转化率的影响
        2.4.2 反应时间对Pd~(2+)转化率的影响
        2.4.3 温度对Pd~(2+)转化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膜法萃取回收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
    3.1 试验装置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1.2 试验原理
        3.1.3 试验方法
        3.1.4 分析方法及参数计算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1 内相试剂浓度的选择
        3.2.2 流动载体用量的选择
        3.2.3 表面活性剂用量的选择
        3.2.4 油内比的选择
        3.2.5 乳水比的选择
        3.2.6 外相pH值的选择
        3.2.7 水相浓缩液成分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子膜电解法再生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氯化钯
    4.1 试验装置及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2 试验原理
        4.1.3 试验方法
        4.1.4 分析方法与重要参数计算
    4.2 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沉积钯的影响因素研究
        4.2.1 阳极室电解液NaOH浓度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4.2.2 电流密度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4.2.3 电解时间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4.2.4 电解温度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4.3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造液制备氯化钯影响因素的研究
        4.3.1 HCl浓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4.3.2 电流密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4.3.3 电解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4.4 氯化钯样品表征
    4.5 氯化钯产品的质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效益分析与结论展望
    5.1 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5.2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化学迁移:RCC废催化剂再生工艺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钼系生物基含氧化合物常压加氢脱氧催化剂构建及应用[D]. 郭璇.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失活机理及再生研究进展[J]. 何若南,秦绍东,李加波,颜丙峰,段雪成. 化工进展, 2021(S1)
  • [3]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CC废催化剂金属的生物淋滤[J]. 李玲玲,王晨,王曰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10)
  • [4]废加氢催化剂的回收现状与研究进展[J]. 史志胜,丁云集,张深根. 化工进展, 2021(10)
  • [5]重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J]. 李亮荣,陈祖杰,梁娇,彭建,彭悦,王琦,熊磊. 工业催化, 2021
  • [6]甲醇制丙烯(MTP)分子筛催化剂的综合利用[J]. 齐静,张堃. 化工管理, 2021(25)
  • [7]高纯V2O5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 王少娜,杜浩,贾美丽,祁健,陈树军,李兰杰,王宝华. 河北冶金, 2021(08)
  • [8]汽车尾气催化剂中铂族金属回收工艺概述[J]. 张珑瀚,肖发新,孙树臣,冀燕子,涂赣峰. 贵金属, 2021
  • [9]化工废催化剂污染特征及资源化途径[J]. 曹礼梅,邱兆富,张巍,杨骥. 化工进展, 2021(10)
  • [10]废胶体钯活化液的再生利用[D]. 秦松烨. 江苏理工学院, 2021

标签:;  ;  ;  ;  

化学迁移:RCC废催化剂再生过程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