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免疫血清的研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免疫血清的研制

一、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1](2016)在《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标准抗原、标准血清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及青年鸡,使鸡群发病、死亡,同时病毒侵害鸡法氏囊B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抑制,诱发鸡群疫苗免疫失败,并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出现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因此,传染性法氏囊病被认为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获得了GST-VP2和GST-VP3的可溶性重组蛋白,并以此表达产物建立了检测IBDV抗体的ELISA方法;同时,应用IBDV-JS株感染SPF鸡,制备了IBDV抗原和阳性血清,并对抗原和抗体进行了一系列的鉴定和标定,获得了相关标准抗原和标准血清,为IBDV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材料。1.检测IBDV抗体ELISA方法的建立本研究根据IBDV-JS株的序列,分别设计了VP2和VP3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VP2和VP3基因的全长进行了扩增,然后将目的片段经双酶切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6p-1,并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菌,挑取阳性细菌克隆送公司测序鉴定。测序正确的pGEX-6p-1-VP2和pGEX-6p-1-VP3经IPTG诱导表达后,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诱导表达产物,结果发现当IPTG终浓度分别为0.75mM和0.25mM时,细菌裂解上清中GST-VP2(约80KDa)和GST-VP3(约52KDa)的表达量最高。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结果显示GST-VP2和GST-VP3重组蛋白均与IBDV阳性血清反应,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GST-VP2和GST-VP3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IBDV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确定VP2, VP3抗原最佳包被量分别为5μg/ml,0.625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400,最佳孵育时间为30 min,酶标二抗最佳孵育时间为30min,底物最佳显色时间为15min。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50份SPF鸡阴性血清,以确定阳性临界值:对基于VP2重组融合蛋白建立的ELISA方法,当OD650>0.12时,判为阳性;对基于VP3重组融合蛋白建立的ELISA方法,当OD650>0.136时,判为阳性。交叉反应性实验证明本研究建立的抗体ELISA检测方法仅与IBDV阳性血清反应,与IBV、ILTV、MDV、ALV、EDSV、AIV-H9、NDV、REV、GPV等阳性血清均不反应,特异性良好。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说明该方法可行、重复性好。用已建立的2种IBDV抗体检测ELISA方法检测采集自江苏地区的77份鸡血清样品,并与IDEXX公司以及BioChek公司的IBDV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进行比较。结果VP2蛋白建立的ELISA与两种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符合率分别达到94.8%和96.1%;VP3蛋白建立的ELISA与两种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符合率仅为58.44%和59.7%。比较结果表明,用VP2蛋白建立的ELISA方法更适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抗原、标准血清的研制本研究使用IBDV-JS株经泄殖腔、点眼感染28日龄SPF鸡,无菌取病死鸡法氏囊组织进行研磨,通过离心和葡聚糖凝胶层析进行病毒纯化,对纯化的病毒抗原含量进行了标定。纯化后的病毒进行PCR鉴定、纯粹性鉴定、琼扩效价测定以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纯化后的IBDV不含IBV、ALV、REV、GPV、MDV、ILTV、AIV、NDV、EDSV等外源性病毒;琼扩效价为1:16;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纯化的病毒能与抗VP2蛋白的单抗反应。纯化的病毒经灭活后,分装冻干,检查冻干品物理性状,计算装量差异系数(CV),并进行支原体检验、无菌检验、灭活前后以及冻干前后琼扩效价、稳定性、均一性以及长期保存等一系列特性的标定,最终研制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标准阳性抗原。以低剂量IBDV-JS株免疫接种14日龄SPF鸡,经过两次加强免疫后,再以强毒(经泄殖腔、点眼感染)攻击,攻击后12天,静脉试血,效价合格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并对血清的特性进行测定。琼扩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多抗血清效价为1:128;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多抗血清与IBDV-JS株、IBDV-Q株反应时均出现两条特异性条带,分子量分别约为30kD和65kD;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抗IBDV血清IFA效价为1:1600、ELISA效价为1:51200;免疫荧光试验(IFA)与血凝抑制试验(HI)证明该多抗血清与ALV、REV、MDV、EDSV、NDV、IBV、AIV等其他禽源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对制备的阳性血清进行标定后,加入万分之一硫柳汞防腐剂,分装冻干,检查冻干品物理性状,计算装量差异系数值(CV),并进行支原体检验、无菌检验、防腐剂添加前后以及冻干前后琼扩效价、稳定性、均一性以及长期保存等一系列特性的标定,最终研制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标准阳性血清。

张燕欣[2](2013)在《IBDV-TJ-hg在鸡体内主要器官动态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更好的观察天津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病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本试验用实验室已分离的IBDV-TJ-hg株(GenBank:JX846905)进行鸡胚繁毒,分离得到鸡胚病毒液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理化特性进行分析,随之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胚病毒液病毒即为IBDV-TJ-hg株,攻毒后剖检可见法氏囊和脾脏都发生肿胀,病理组织学观察到的法氏囊和脾脏的炎症反应也很典型,这些都表明该毒株有较强的致病力。为了给免疫组化试验提供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和高滴度的抗体,本试验采用天津地区IBDV-TJ-hg株的鸡胚病毒液,制备鸡IBDV-TJ-hg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健康成年兔,获得兔抗鸡IBDV-TJ-hg高免抗体,对该抗体进行提纯后进行纯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兔血清中琼脂扩散抗体效价为1:32,蛋白含量为27.1mg/mL,纯化后IgG琼脂扩散抗体效价仍为1:32,蛋白含量降为11.6mg/mL,经紫外光谱分析法和SDS-PAGE进行纯度分析,纯化后抗体纯度明显提高。为了系统的认识IBD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发病机理,试验通过对免疫组化条件进行摸索和筛选,建立了检测了IBDV的间接免疫组化方法。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工感染鸡不同时间不同器官的分布和带毒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感染1d时,在盲肠、肝脏、心脏和肺脏中检测到IBDV-TJ-hg病毒;感染第3d时,免疫器官和非免疫器官中均可检测到IBDV-TJ-hg病毒,但在法氏囊、脾脏和胸腺中这些免疫器官的含量远远大于盲肠、肝脏、肾脏、肺脏和心脏的含量;感染第9d时,所有非免疫器官皆检测不到IBDV-TJ-hg病毒,免疫器官的带毒量也有减少;感染14d时,免疫器官仍能检测到病毒,且法氏囊的带毒期一直持续到第21d。

李翠,郭彩云,戴志红,蒋卉,张秀英,温芳,陆连寿,王在时[3](2014)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病毒含量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测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的病毒含量,采用Vero细胞建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病毒含量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通过与传统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方法进行敏感性和相关性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为0.823。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为该疫苗的检验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郭彩云[4](2012)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国家参考品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of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of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毒对雏鸡的淋巴组织尤其是法氏囊有很强的嗜性,通过攻击法氏囊内的B淋巴细胞而导致免疫抑制。因此该疾病的爆发会导致鸡群免疫失败和二次感染,对禽类养殖业危害极大,是家禽传染性疾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在我国对该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就是对鸡群进行疫苗免疫,而疫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免疫预防的成败。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一直作为国内生产使用最为广泛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但各厂家的疫苗质量参差不齐,疫苗质量不稳定,效力不均一,导致免疫效果也不一致。因此,急需相应的标准物质来使疫苗效力标准化,控制疫苗的质量,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提供支持。在本研究中,通过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国家参考品候选物的层层筛选,选定一批后分装冻干,再对其特性值进行协作标定,建立了一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国家参考品的制备筛选方法,并最终制备得该参考品成品1000支。本研究,建立了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国家参考品效力的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通过判定细胞的半数感染量(TCIDso)来确定参考品的效力,并与传统的鸡胚半数致死量(ELDso)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823。本研究中还建立了检测IBD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来测定疫苗中的病毒载量。本研究中采用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方法组织单位对效力值进行协作标定,统计分析处理定值原始数据,将各协作单位分析测定的不确定度引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国家参考品的定值结果中,得到更准确的、具有置信范围的定值结果。

张云现[5](2008)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危害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除引起3-6周龄易感鸡发生死亡外,可致雏鸡免疫抑制,导致鸡群对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多种主要疫病的免疫失败。近年来安徽部分地区此病发生有上升趋势,给当地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为了更好的预防本病的发生、准确的诊断此疾病,减少此病对养殖业的危害,研究本病的在安徽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有鉴于此,实验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本病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安徽合肥周边此病爆发严重的地区采集疑似法氏囊病例的法氏囊、脾脏等病料组织,接种鸡胚尿囊腔,分离病毒,并用琼脂扩散试验和金胶条试纸进行检测,结果分离到四株IBDV,分别命名为IBD-1、IBD-2、IBD-7和IBD-9株。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与免疫指数测定试验,初步判定IBD-1株为中强毒株。然后,利用临床中分离的病毒IBD-1制备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鸡IBDV高免血清,抗体的效价为1:128。采用盐析、透析的方法对所制的高免血清进行纯化,采用Folin-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纯化前后蛋白浓度,纯化后血清蛋白浓度达到12mg/mL以上。经SDS-PAGE电泳检测,可见纯化后的血清IgG出现两条带,分别为其重链和轻链,重链(H链)的分子量大约为53KD,轻链(L链)的分子量为23KD。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血清IgG达到了电泳纯,提纯效果良好。利用制得的IBDV抗体检测安徽地区临床疑似IBD病例,与标准IBDV阳性血清进行比较,阳性符合率达到90%以上。为我们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研究IBDV的抗原分布规律提供了必需的抗体。最后,将IBD-1分离株接种CEF细胞,观察IBDV感染后细胞病变,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摸索抗体最佳浓度。后又将病毒接种28日龄非免疫鸡,分别于接种后7d,14d剖杀采集病料组织,进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鸡法氏囊、脾脏、心脏、肝脏等组织中IBDV的分布。并对相关试验条件进行优化,为研究IBDV感染雏鸡后体内的抗原定位和动态分布规律,阐明IBDV对雏鸡的致病机理提供科学数据。

张进良[6](2010)在《鸡的主要病毒性疫病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禽流感(AI)、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IBD)和鸡毒霉形体(MG)感染是目前危害我国养鸡业的几种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鸡群不同程度的死亡和生产性能的下降,给我国养禽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上述疫病虽均有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养殖模式多样,各种疫病特别是呼吸道疫病仍时有发生,因此,发病后的快速诊断或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效价监测已经成为各地养禽场和诊断室的常规检测项目。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这些常规方法有的耗时长,有的需要特殊的仪器或技术人员,因而在基层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是以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相载体,通过毛细管作用原理,以胶体金为示踪物来显示结果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分析结果清楚、易于判断,且不需要任何仪器、成本低廉等优点,非常适用于现场检测及自动化检测分析。因此,在医学快速检测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逐渐应用于动物医学领域的快速检测方面。本研究针对目前鸡的几种主要病毒性疫病抗体检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间接法原理,建立了五种鸡的主要病毒性疾病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一种抗体三联检的检测方法和一种抗体效价测定的检测方法。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 AIV-HA1、NDV-HN、IBV-N、IBDV-VP2和MG-VlhA1.2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用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AIV-HA1、NDV-HN、IBV-N、IBDV-VP2和MG-VlhA1.2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通过亲核层析的方法获得了适合于制备试纸条的重组蛋白,并用Western blot对纯化的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这5种融合表达的蛋白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2.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复苏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生产细胞株BDRPDP细胞,经小鼠腹腔接种获得的抗体效价较高的腹水,用辛酸硫酸铵法纯化腹水,并用透析法对纯化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脱盐,获得了高活性、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3.胶体金及胶体金单抗复合物的制备成功确立了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20 nm胶体金的条件;并利用该胶体金,对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进行了胶体金标记条件的摸索,成功确立了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的条件:每毫升胶体金加入7μL 0.1 mol/L K2CO3时pH最佳,每毫升胶体金加入12μg单克隆抗体为最适蛋白用量,并在该条件下制备了胶体金单抗复合物。4. AIV、NDV、IBV、IBDV和MG血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以胶体金标记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作为金标抗体,固定在检测线上的AIV-HA1或NDV-HN或IBV-N或IBDV-VP2或MG-VlhA1.2重组蛋白作为捕获抗原,采用间接法,分别成功地建立了AIV HA1蛋白血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NDV血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IBV血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IBDV血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和MG血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用制成的这5种单一血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对AIV H5亚型阳性血清、AIV H9亚型阳性血清、NDV阳性血清、IBV阳性血清、IBDV阳性血清、IBDV阳性血清和MG阳性血清分别进行测试。每种试纸条均只与相应的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与其他所有阳性血清均呈阴性反应。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又以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作为示踪物,采用三条检测线分别包被IBDV-VP2、IBV-N和AIV-HA1重组蛋白作为捕获抗原,建立了IBDV、IBV和AIV三联血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结果判定直观,可在一份样品中同时对IBDV、IBV和AIV三种抗体进行快速检测。5.IBV抗体效价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本研究以胶体金标记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作为示踪物,用固定在三条检测线上的不同浓度的IBV-N蛋白作为捕获抗原,采用间接法,成功地建立了IBV抗体效价快速检测试纸条。用制成的试纸条检测AIV H5亚型阳性血清、AIV H9亚型阳性血清、NDV阳性血清、IBV阳性血清、IBDV阳性血清、IBDV阳性血清和MG阳性血清分别进行测试,未出现与交叉反应。对不同效价的IBV抗体进行测试,确定为血清效价大于8log2出现三条检测线,介于8log2和5log2之间的出现两条检测线,介于5log2和2log2之间的出现一条检测线,小于2log2不出现检测线。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且操作简便、结果判定直观,可以用于IBV抗体效价测定。

曹冰玉[7](2011)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表达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以侵害雏鸡淋巴组织,特别是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不仅引起患病动物死亡,还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使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和疫苗免疫接种失败,每年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各地出现的IBDV变异株、强毒株的毒力和抗原性存在一定差异,可逃避现行疫苗的免疫,IBD的流行呈现更为复杂的态势,给该病的防控造成较大困难。IBDV VP2蛋白是病毒主要的结构蛋白和宿主保护性抗原,因此针对VP2蛋白及IBDV检测方法的研究是当前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将流行毒株IBDV VP2基因分别在大肠杆菌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获得了针对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试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将从安徽省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中扩增的VP2基因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VP2,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 (DE3).经IPTG诱导后,用IBDV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VP2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为68 ku,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16.0%,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内;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VP2蛋白与IBDV抗体发生反应,形成一条特异性蛋白带,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反应性。2.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为制备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流行毒株的重组VP2蛋白,将从安徽省IBD免疫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中扩增的VP2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供体质粒pFastBacHTA中,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并成功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HT-VP2,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vBacHT-VP2.经Western-blotting分析,在蛋白分子量约53 ku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vBacHT-VP2感染的Sf9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荧光;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s)。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用大肠杆菌表达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重组VP2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VP2蛋白以及纯化的IBDV分别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9株分泌抗IBDV V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杂交瘤细胞系。间接ELISA检测9株mAbs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4×10-2~1.6×10-3,腹水效价为10-2~10-5。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其中4株mAbs在蛋白分子量约53ku处有特异性条带,5株则未显示蛋白带。相加ELISA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A12G、B12F、F9C对应相同的抗原表位,其余6株针对不同抗原表位。在夹心ELISA中,9株mAbs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Sf9细胞培养上清液和CEF裂解物均无交叉反应。将9株杂交瘤细胞系进行传代培养、液氮冻存与复苏实验,杂交瘤细胞仍保持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能力。用本实验制备的mAbs建立的IBDV夹心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崔言顺[8](2005)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的致弱与分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导致感染鸡免疫抑制。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禽双RNA病毒属(Avibirnavirus)。IBDV是一种小的、无囊膜病毒,为双节段、双链RNA基因组,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基因组分为A节段和B节段,A节段编码VP2、VP3、VP4、VP5 4种蛋白,B节段编码VP1。VP2、VP3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共同构成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其中VP2携带宿主保护性抗原决定簇,可以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并且具有血清学特异性,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序列多变性与病毒特性密切相关,因此成为研究IBDV抗原性和致病性的主要目标。自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世界上先后出现了IBDV 变异株、超强毒株IBDV(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vvIBDV)。目前,IBDV 标准毒株、超强毒株、变异株在我国并存,给免疫防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只有对IBDV 野毒株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才能针对特定的发病情况使用特定的疫苗,做到有的放矢。雏鸡母源抗体的存在也是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前,有必要对IBDV母源抗体的滴度进行准确的测定。已报道我国有多处养鸡场发生vvIBDV 感染。能否有效地将vvIBDV 致弱并且获得有较高免疫原性、无免疫抑制的弱毒株,是摆在IBDV 研究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vvIBDV 致弱的分子机理的研究,特别是对VP2 高变区的研究,将对vvIBDV 的发生、IBDV 毒力标记的确定、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有效鉴别以及加速野毒株的致弱进程等方面的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针对近年来山东省的IBD 流行情况,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 1.对山东省暴发IBD 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从山东省几个地市发生重大IBD疫情的鸡场采集病料,根据病鸡发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结合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结果,确定几个鸡场的疫情均是由感染IBDV 野毒引起,分离鉴定出4 个野毒株分别命名为IBDV SD0210、SD0208、SD0110 和SD0106;进一步测定不同滴度的病毒液对3~6 周龄SPF 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的4 个野毒株都具有很高的致病性,可以称为vvIBDV;对VP2 高变区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4 个野毒株均具有目前所认定的超强毒株的特征。这表明近几年来山东省一些鸡场严重的IBD 疫情是由vvIBDV 的出现造成的。2.对MTT 比色法用于检测病料中IBDV 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将MTT 比色法用于IBDV 的分离鉴定。IBDV 野毒株在CEF 细胞中初次增殖时通常无可见细胞病变。本研究用MTT 比色法检测病料在细胞培养物中是否有IBDV 增

付兴周[9](2006)在《山羊抗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三联高免血清的研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新城疫(ND)是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流行甚广,是危害养鸡业十分严重的两大病毒性传染病,且易发生混合感染,据报道其混合感染率可达70~80%,混合感染鸡群病死率常在80%以上,而且它们常常并发或继发大肠菌病(E.coli)。生产上三种传染病常混合或继发感染鸡群,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这三种传染病的研究现状,并报道了利用山羊制备抗鸡ND-IBD-E.coli三联高免血清的基本过程和临床应用情况。本试验制定了利用山羊制备抗鸡ND-IBD-E.coli三联高免血清的最佳免疫程序,既按照0.4ml/kg IBD油乳剂灭活苗+5ml/只ND油乳剂灭活苗+5ml/只E.coli油乳剂灭活苗首免,间隔10d以0.4ml/kgIBD油乳剂灭活苗+10ml/只ND油乳剂灭活苗+10ml/只E.coli油乳剂灭活苗进行二免,10d后再以0.6ml/kgIBD油乳剂灭活苗+10ml/只ND油乳剂灭活苗+10ml/只E.coli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加强的免疫程序免疫。经实验室检验和临床应用证明,山羊抗ND-IBD-E.coli三联高免血清具有安全性好、治疗效果可靠等优点,以小鸡0.5ml/只、大鸡lml/只的剂量,皮下或肌肉注射高免血清,用于治疗IBD、ND和E.coli混合感染病鸡群的治疗效果明显。

马秀丽[10](2002)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ELISA监测方法的标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对IBD免疫监测的间接ELISA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并制备了相应的诊断试剂盒。 在酶标抗体的制备方面,本研究对几种提纯IgG的方法(硫酸铵法、盐酸-硫酸铵法、醋酸-硫酸铵法、辛酸-硫酸铵法和硫酸铵-辛酸法)作了比较。SDS-PAGE电泳和蛋白含量测定分析表明,辛酸-硫酸铵法和硫酸铵-辛酸法提取的IgG纯度均较高,且硫酸铵-辛酸法提取的蛋白含量高于辛酸硫酸铵法。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将提纯的兔抗IBDV IgG和兔抗鸡IgG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效果比较理想,二者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1:1200。 本研究探讨了MTT比色法用于检测病料中IBDV在细胞培养物中增殖情况的应用,结果表明,MTT可用作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是否增殖的指示系统,可用于IBDV在CEF上初次增殖时的检测。通过对IBDV(D78和Hb株)在3种宿主系统(vero细胞、CEF、鸡胚)中的增殖情况的比较,结果发现,IBDV在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的增殖周期较CEF长(一般为4~5天);但vero细胞增殖的病毒,其毒价和蛋白含量均高于CEF和鸡胚增殖的相应病毒。因此选用异源的咖细胞大量增殖IBDV,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纯化比较。纯化结果表明经Sephadox G-200分子筛层析可部分纯化抗原,但操作烦琐,费时费力;而氯仿抽提和聚乙二醇(PEG)6000沉淀法制备浓缩ELISA抗原,简单易行,更适于基层单位的应用。 经反复试验,本研究确立了间接ELISA检测IBD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即:抗原包被浓度2.8μg/孔,用含0.5%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磷酸盐缓冲液(内含0.05%吐温-20)作为封闭液,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孵育条件均以37℃ 60min为佳。对不同日龄免疫鸡群2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从而确立了ELISA效价(ET)的对数值(10gET)与血清P/N值的线性回归分析,得直线方程y=10.1029-3.0461x(r=0.9404),进而可通过血清单一稀释度的P/N值来计算样品的效价。根据对32份SPF鸡阴性血清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制定了间接ELISA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研制出IBD间接ELISA快速诊断试剂盒,并对盒内各组分的性状、保存、质量控制以及诊断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可重复性、符合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比较、保存期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试剂盒在-20℃保存至6个月时各项性能都很好。该试剂盒与进口试剂盒对同样血清样品检测,符合率为86.7%。间接ELISA试剂盒与琼扩试验的符合率为92.5%。该试剂盒可对大量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操作简单方便、结果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更适合于大型鸡场IBD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及现地疫病诊断等需要。

二、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标准抗原、标准血清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1. IBDV概述
        1.1 病原学
        1.2 血清学
        1.3 分子生物学
        1.3.1 IBDV基因组
        1.3.2 VP1蛋白
        1.3.3 VP2蛋白
        1.3.4 VP3蛋白
        1.3.5 VP4蛋白
        1.3.6 VP5蛋白
    2. IBD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2.1 免疫学诊断方法
        2.1.1 琼脂扩散试验(AGP)
        2.1.2 免疫荧光技术(FAT)
        2.1.3 病毒中和试验(VNT)
        2.1.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2.2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2.2.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2.2.2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2.2.3 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2.2.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3. IBD诊断与生物标准物质
        3.1 生物标准物质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3.2 兽用生物制品的意义和价值
        3.3 标准物质的制备要求
研究一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和VP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生物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试剂
    2. 方法
        2.1 引物的设计和目的片段的扩增
        2.1.1 引物的设计
        2.1.2 病毒基因组的提取和目的片段的扩增
        2.2 VP2与VP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2.1 目的片段的回收
        2.2.2 表达载体和目的基因的酶切及回收
        2.2.3 表达载体和目的条带的连接
        2.2.4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连接产物的转化
        2.2.5 阳性细菌克隆的鉴定
        2.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鉴定
        2.3.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2.3.2 表达条件的优化
        2.3.3 SDS-PAGE分析
        2.3.4 Western-blot分析
        2.4 重组蛋白的纯化
        2.4.1 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
        2.4.2 重组蛋白的纯化
        2.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
        2.5.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及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的优化
        2.5.2 待检血清最佳孵育时间的优化
        2.5.3 酶标二抗最佳孵育时间的优化
        2.5.4 底物最佳显色时间及终止液的优化
        2.5.5 抗体检测ELISA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2.5.6 ELISA交叉反应性的检验
        2.5.7 ELISA方法的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实验
        2.5.8 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比较
    3. 结果
        3.1 IBDV VP2和IBDV VP3目的片段的扩增效果
        3.2 pGEX-6p-1-VP2和pGEX-6p-1-VP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鉴定
        3.3.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3.2 表达条件的优化
        3.4 重组蛋白的纯化
        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
        3.5.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及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的优化
        3.5.2 待检血清最佳孵育时间的优化
        3.5.3 酶标二抗最佳孵育时间的优化
        3.5.4 底物最佳显色时间及终止液的优化
        3.5.5 抗体检测ELISA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3.5.6 ELISA交叉反应性的检验
        3.5.7 ELISA方法的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实验
        3.5.8 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比较
    4. 小结与讨论
研究二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抗原、标准血清的研制
    1. 材料
        1.1 生物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试剂
    2. 方法
        2.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的制备、纯化与灭活
        2.1.1 病毒扩增
        2.1.2 病毒纯化
        2.1.3 PCR鉴定
        2.1.4 病毒灭活条件的优化
        2.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的特性分析
        2.2.1 病毒抗原的纯粹性鉴定
        2.2.2 琼扩效价测定
        2.2.3 Western-blot分析
        2.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抗原的标定
        2.3.1 Real-time PCR测定病毒含量
        2.3.2 灭活前后及冻干前后琼扩效价测定
        2.3.3 交叉反应性鉴定
        2.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抗原的其他检验
        2.4.1 标准病毒抗原的分装
        2.4.2 物理性状的检查
        2.4.3 无菌检验
        2.4.4 支原体检验
        2.4.5 装量差异系数分析
        2.4.6 均一性
        2.4.7 冻融稳定性
        2.4.8 长期保存
        2.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多抗血清的制备
        2.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血清的标定
        2.6.1 琼扩效价测定
        2.6.2 交叉反应性鉴定
        2.6.3 Western-blot分析
        2.6.4 IFA效价测定
        2.6.5 ELISA效价测定
        2.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血清其他检验
        2.7.1 标准血清的分装
        2.7.2 物理性状的检查
        2.7.3 无菌检验
        2.7.4 支原体检验
        2.7.5 装量差异系数分析
        2.7.6 防腐剂前后及冻干前后效价测定
        2.7.7 均一性
        2.7.8 冻融稳定性
        2.7.9 长期保存
    3. 结果
        3.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的制备、纯化与灭活
        3.1.1 病毒纯化
        3.1.2 PCR鉴定
        3.1.3 病毒灭活条件的优化
        3.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的特性分析
        3.2.1 病毒纯粹性鉴定
        3.2.2 琼扩效价测定
        3.2.3 Western-blot分析
        3.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抗原的标定
        3.3.1 Real-time PCR测定病毒含量
        3.3.2 灭活前后及冻干前后琼扩效价测定
        3.3.3 交叉反应性鉴定
        3.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抗原的其他检验
        3.4.1 物理性状的检查
        3.4.2 无菌检验
        3.4.3 支原体检验
        3.4.4 装量差异系数分析
        3.4.5 均一性
        3.4.6 冻融稳定性
        3.4.7 长期保存
        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血清的标定
        3.5.1 琼扩效价测定
        3.5.2 交叉反应性鉴定
        3.5.3 Western-blot分析
        3.5.4 IFA效价分析
        3.5.5 ELISA效价测定
        3.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血清的其他检验
        3.6.1 物理性状的检查
        3.6.2 无菌检验
        3.6.3 支原体检验
        3.6.4 装量差异系数分析
        3.6.5 防腐剂添加前后及冻干前后效价测定
        3.6.6 均一性
        3.6.7 冻融稳定性
        3.6.8 长期保存
    4.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IBDV-TJ-hg在鸡体内主要器官动态分布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IBD 的基本概况
        1.1 IBDV 的病原学和理化特性
        1.2 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
        1.3 致病机理
        1.4 IBDV 基因组及蛋白
    2 IBD 的鉴定与检测方法
        2.1 IBDV 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
        2.2 组织学观察
        2.3 电镜观察
        2.4 血清学检查
        2.5 分子生物学检测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1 免疫组织化学定义和分类
        3.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3.3 免疫组化法检测 IBDV 在机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IBDV-TJ-hg 的扩增与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鸡胚接种及收毒
        2.2 鸡胚毒的鉴定结果
        2.3 鸡胚毒理化特性测定
        2.4 动物回归试验
        2.5 病理组织学观察
    3 讨论
        3.1 IBDV 的鉴定
        3.2 IBDV 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3.3 IBDV 的动物回归试验分析
第三章 兔抗鸡 IBDV-TJ-hg 高免血清的制备及 IgG 的纯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原检测结果
        2.2 抗体检测结果
        2.3 蛋白含量及纯度测定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 IBDV-TJ-hg 动态分布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接免疫组化试验最佳工作条件的确定
        2.2 免疫组化试验流程的确定
        2.3 特异性试验
        2.4 IBDV 人工感染病理组织学动态分布规律
        2.5 免疫组化检测 IBDV-TJ-hg 分布规律
    3 讨论
        3.1 免疫组化的操作要点
        3.2 IBDV-TJ-hg 在感染鸡体内病理学发展规律
        3.3 IBDV-TJ-hg 在感染鸡体内抗原分布规律
        3.4 IBDV 致病机理的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I
附录Ⅱ
附录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病毒含量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国家参考品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及附表清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1.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背景
        1.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原学
        1.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分子病原学
        1.1.4 病毒的繁殖
        1.1.5 免疫抑制
        1.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检测技术
    1.2 参考品概述
        1.2.1 定义
        1.2.2 特点
        1.2.3 分级
        1.2.4 作用
    1.3 生物参考品
        1.3.1 定义
        1.3.2 分级与种类
        1.3.3 国内外现状
        1.3.4 活疫苗标准品(参考品)使用情况统计
        1.3.5 生物参考品的稳定性
        1.3.6 疫苗参考品的定值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国家参考品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试验用仪器
        2.2.2 试验用试剂
        2.2.3 试验用其他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参考品制备与检验
    2.5 实验结果
        2.5.1 参考品候选物的筛选
        2.5.2 参考品制备和成品的检验
    2.6 讨论
        2.6.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国家参考品的制备与检验
        2.6.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国家参考品稳定性试验
    2.7 小结
第三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试验用仪器
        3.2.2 试验用试剂
        3.2.3 试验用其他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Vero细胞的复苏
        3.3.2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
    3.4 实验结果
        3.4.1 高免血清及二抗适宜稀释浓度的确定
        3.4.2 接毒量的确定
        3.4.3 敏感性试验
        3.4.4 ELD_(50)值与TCID_(50)值的对比
    3.5 讨论
        3.5.1 高免血清与荧光抗体使用浓度的确定
        3.5.2 传统ELD_(50)与TCID_(50)结果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试验用仪器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用其他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引物与探针的设计
        4.3.2 标准质粒的构建
        4.3.3 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的建立和优化
        4.3.4 引物特异性试验
        4.3.5 检验灵敏性试验
        4.3.6 稳定性试验
        4.3.7 重复性试验
    4.4 实验结果
        4.4.1 标准质粒的构建
        4.4.2 引物退火温度的优化
        4.4.3 引物、探针浓度的优化
        4.4.4 引物特异性试验
        4.4.5 检验灵敏性试验
        4.4.6 稳定性试验
        4.4.7 重复性试验
        4.4.8 不同效力值疫苗检测
        4.4.9 失活疫苗荧光定量检测
        4.4.10 ICC/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灭活样品中的IBDV RNA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国家参考品协作标定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定值方法
        5.3.2 协作单位的确定
        5.3.3 发放协作标定材料
    5.4 协作标定结果分析方法
        5.4.1 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试验所有定值数据的格拉布斯(Grubbs)检验
        5.4.2 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试验所有定值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5.4.3 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试验定值结果的确定及不确定度的评定
    5.5 实验结果
        5.5.1 定值数据的格拉布斯(Grubbs)检验
        5.5.2 定值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5.5.3 定值
    5.6 讨论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鸡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活疫前(B87株)国家参考品研究技术路线
附录二 本实验用到的溶液和培养基
附录三 鸡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活疫苗(B87株)国家参考品协作标定方案
作者简历

(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中英文缩写
文献综述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IBDV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1.2.2 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的制备和纯化
        1.2.3 免疫组化法检测IBDV方法的建立和试验条件的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IBDV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2.1.1 发病鸡的临床症状及病料采集
        2.1.2 琼脂扩散试验
        2.1.3 免疫胶体金试纸检测
        2.1.4 病毒分离
        2.1.5 动物回归试验
        2.1.6 组织病理学观察
    2.2 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的制备和纯化
        2.2.1 抗体检测
        2.2.2 IgG的提取和纯化
        2.2.3 SDS-PAGE电泳法检测提纯前后蛋白质纯度
        2.2.4 临床应用试验
    2.3 免疫组化法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2.3.1 IBDV囊毒在鸡胚的传代
        2.3.2 IBDV感染CEF细胞
        2.3.3 IBDV感染的CEF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
        2.3.4 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
        2.3.5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优化
        2.3.6 特异性试验
3 讨论
    3.1 IBDV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3.2 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的制备和纯化试验
    3.3 免疫组化法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方法的建立和优化试验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鸡的主要病毒性疫病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1章 文献综述
    1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1.1 病原
        1.2 流行病学
        1.2.1 宿主范围
        1.2.2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1.3 AIV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
        1.4 禽流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4.1 病原学的诊断方法
        1.4.2 血清学诊断方法
        1.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2 新城疫的研究进展
        2.1 病原
        2.1.1 病原的分类
        2.1.2 血清型
        2.2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结构与功能
        2.3 新城疫的传播与危害
        2.4 新城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2.4.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4.2 清学诊断技术
        2.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3.1 病原
        3.1.1 病原的分类
        3.1.2 清型
        3.2 IBV的N蛋白研究
        3.3 流行病学
        3.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检测方法
        3.4.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4.2 IBV血清学检测技术
        3.4.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的研究进展
        4.1 病原
        4.1.1 病毒学分类、形态及理化特性
        4.1.2 病毒培养特性
        4.1.3 病毒血清型
        4.1.4 IBDV的基因组结构和编码的蛋白
        4.2 流行病学
        4.2.1 自然宿主与传播媒介
        4.2.2 流行特点
        4.3 鸡传染性法氏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4.3.1 病毒分离
        4.3.2 清学方法
        4.3.3 分子生物学方法
    5 鸡毒霉形体的研究进展
        5.1 病原
        5.1.1 病原及发病特点
        5.1.2 MG的基因组结构和结构蛋白的研究
        5.2 流行病学
        5.3 鸡毒霉形体的检测方法
        5.3.1 病原的分离鉴定
        5.3.2 清学方法
        5.3.3 分子生物学方法
    6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6.1 胶体金的特性及其制备
        6.1.1 胶体金的特性
        6.1.2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6.2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及其应用
        6.2.1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原理
        6.2.2 免疫胶体金的应用
        6.4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及其优势
        6.4.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6.4.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优势
        6.5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研究趋势
        6.5.1 提高胶体金免疫层析产品的性能
        6.5.2 实现多元检测
        6.5.3 实现半定量或定量测定
    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AIV-HA1 NDV-HN IBV-N IBDV-VP2 MG-V1hA1.2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质粒、菌株及试剂
        2.1.2 相关溶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2 重组表达质粒的转化
        2.2.3 诱导表达
        2.2.4 包涵体的纯化与复性
        2.2.5 蛋白浓度的测定
        2.2.6 SDS-PAGE电泳
        2.2.7 Western blot
    3 结果与分析
        3.1 重组菌诱导条件及目标蛋白纯化的SDS-PAGE电泳结果
        3.2 Western blot分析
        3.3 纯化蛋白浓度测定
    4 讨论
        4.1 表达载体与表达菌的选择
        4.2 诱导条件和纯化方法
        4.3 对HN、N蛋白表达形式的分析
        4.4 对HN、VP2、VlhA1.2蛋白表达量和表达状态的分析
    5 结论
第3章 AIV、NDV、IBV、IBDV、MG血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仪器
        2.1.2 生物材料、化学试剂及其它
        2.1.3 溶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2.2.2 胶体金的制备
        2.2.3 胶体金颗粒的鉴定
        2.2.4 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的最适标记胶体金pH值的确定
        2.2.5 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的最适标记量的确定
        2.2.6 金标单抗复合物的制备与纯化
        2.2.7 封闭液的选择
        2.2.8 样品垫、金标垫的制备
        2.2.9 质控线与检测线的包被
        2.2.10 试纸条的组装及结果判定标准
        2.2.11 样品稀释液与样品稀释倍数的确定
        2.2.12 试纸条交叉反应试验
        2.2.13 试纸条检测下限的确定
        2.2.14 快速检测血清抗体试剂盒组装及初步应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3.2 胶体金的制备
        3.3 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的最适标记胶体金pH值的确定
        3.4 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的最适标记量的确定
        3.5 金标单抗复合物的鉴定
        3.6 封闭液的选择
        3.7 检测线和质控线的包被条件
        3.8 样品稀释液与样品稀释倍数的确定
        3.9 试纸条交叉反应试验
        3.10 试纸条检测下限的确定
        3.11 试剂盒的重复性试验和保存期试验
        3.12 几种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4 讨论
        4.1 胶体金颗粒制备及鉴定
        4.2 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4.3 胶体金标记物抗鸡IgG Fc段单克隆抗体
        4.4 封闭液的选择
        4.5 检测线和质控线包被条件
        4.6 样品稀释液与稀释倍数的确定
        4.7 试纸条检测下限的确定
        4.8 几种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5 结论
第4章 AIV、IBV、IBDV抗体快速联检试纸条的研制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仪器
        2.1.2 生物材料、化学试剂及其它
        2.1.3 溶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试纸条的构建
        2.2.2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2.2.3 试纸条的特异性试验
        2.2.4 试纸条的敏感性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3.2 试纸条的特异性试验
        3.3 试纸条的敏感性试验
    4 讨论
        4.1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5 结论
第5章 IBV抗体效价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仪器
        2.1.2 生物材料、化学试剂及其它
        2.1.3 溶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试纸条的构建
        2.2.2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2.2.3 试纸条的特异性试验
        2.2.4 试纸条的敏感性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3.2 试纸条的特异性试验
        3.3 试纸条的敏感性试验
    4 讨论
        4.1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4.2 试纸条测定界限的选择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和专利申请
致谢

(7)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表达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
        1 IBDV概述
        2 IBDV的基因组结构和编码的蛋白
        2.1 IBDV的基因组
        2.2 IBDV编码的蛋白
        2.2.1 VP1蛋白
        2.2.2 VP2蛋白
        2.2.3 VP3蛋白
        2.2.4 VP4蛋白
        2.2.5 VP5蛋白
        3 IBDV的防控
        3.1 IBDV的检测方法
        3.1.1 免疫学技术
        3.1.2 分子生物学技术
        3.2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3.2.1 重组亚单位疫苗
        3.2.2 重组活载体疫苗
        3.2.3 DNA疫苗
        3.2.4 多表位疫苗
        4 单克隆抗体技术
        4.1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及制备方法
        4.2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
        4.2.1 杂交瘤技术的拓展
        4.2.2 基因工程抗体
        4.3 IBDV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4.3.1 IBDV的检测
        4.3.2 IBDV抗原表位分析
        4.3.3 IBDV的防治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一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粒和菌株
        1.2 主要试剂
        1.3 VP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1.4 VP2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
        1.5 表达条件的优化
        1.6 表达产物的鉴定
        1.6.1 夹心ELISA检测
        1.6.2 SDS-PAGE分析
        1.6.3 Western-blotting分析
        2 结果
        2.1 VP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2.2 VP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
        2.3 表达条件的优化
        2.4 表达产物的鉴定
        2.4.1 夹心ELISA检测
        2.4.2 SDS-PAGE分析
        2.4.3 Western-blotting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粒、菌株和细胞
        1.2 主要试剂
        1.3 重组杆状病毒供体质粒的构建
        1.4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
        1.5 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
        1.6 重组杆状病毒的鉴定
        1.6.1 Western blotting分析
        1.6.2 IFA检测
        1.6.3 电镜检查
        2 结果
        2.1 重组杆状病毒供体质粒的构建
        2.2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
        2.3 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
        2.4 重组杆状病毒的鉴定
        2.4.1 Western-blotting分析
        2.4.2 IFA
        2.4.3 电镜观察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菌株、质粒和毒株
        1.3 细胞系和实验动物
        1.4 免疫抗原的制备
        1.4.1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VP2蛋白的制备
        1.4.2 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VP2蛋白的制备
        1.4.3 IBDV病毒抗原的制备
        1.5 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1.5.1 动物免疫
        1.5.2 细胞融合
        1.5.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1.5.4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1.5.5 诱生腹水
        1.5.6 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
        1.6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1.6.1 类鉴定
        1.6.2 抗体效价测定
        1.6.3 抗原表位的分析
        1.6.4 特异性鉴定
        1.7 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7.1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1.7.2 单克隆抗体的酶结合物的制备
        1.7.3 夹心ELISA试验条件的优化
        1.7.4 夹ELISA检测方法的应用
        2 结果
        2.1 免疫抗原的制备
        2.2 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2.2.1 筛选条件的确定
        2.2.2 细胞融合结果
        2.2.3 分泌抗体稳定性的测定
        2.3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2.3.1 亚类与抗体效价
        2.3.2 抗原表位分析
        2.3.3 抗体特异性
        2.4 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4.1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酶结合物的制备
        2.4.2 夹心ELISA试验条件的优化
        2.4.3 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应用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常用试剂的配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的致弱与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IBDV 的病原特性
        1.2.1 病原
        1.2.1.1 病毒的结构
        1.2.1.2 病毒的形态发生
        1.2.1.3 病毒蛋白
        1.2.2 血清型
        1.2.3 培养特性
        1.2.3.1 IBDV 在鸡胚上的增殖
        1.2.3.2 IBDV 在细胞上的增殖
        1.2.3.3 IBDV 在细胞中增殖的分子机制
        1.2.4 抵抗力
        1.3 IBD 的诊断
        1.3.1 流行病学
        1.3.2 临床症状
        1.3.3 病理变化
        1.4 IBD 的检测
        1.4.1 病毒分离鉴定
        1.4.2 免疫学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1.5 治疗
        1.5.1 抗体治疗
        1.5.2 西药治疗
        1.5.3 中草药防制 IBD
        1.6 IBD 免疫抑制
    第二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1 病毒基因组结构
        2.2 蛋白结构与功能
        2.3 病毒抗原变异的分子基础
        2.4 病毒毒力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三章 超强毒 IBD 的发生
        3.1 超强毒 IBDV 的发生及其研究
        3.1.1 超强毒 IBDV 的发生
        3.1.2 vvIBDV 抗原变异
        3.1.3 vvIBDV 致病型变化
        3.1.4 vvIBDV 毒力标记
        3.2 vvIBDV 毒株致弱和适应细胞培养
        3.3 症状和病变
        3.4 分子诊断工具
        3.5 致病性和免疫抑制
        3.6 预防与控制
    第四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的研究进展
        4.1 常规疫苗免疫
        4.2 新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研究进展
        4.2.1 基因工程疫苗
        4.2.2 亚单位疫苗
        4.2.3 载体疫苗
        4.2.4 VP5蛋白缺失IBDV毒株
        4.2.5 DNA 疫苗
        4.3 免疫防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IBDV的毒力标记尚未确定
        4.3.2 血清型和毒力的分类发生混淆
        4.3.3 疫苗的质量令人堪忧
        4.3.4 综合防制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试验研究
    第五章 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5.1 材料
        5.1.1 标准SPF 鸡IBD 阳性血清
        5.1.2 IBD 琼脂扩散试验抗原
        5.1.3 荧光标记的 IBDV 特异性血清
        5.1.4 SPF 鸡胚和 SPF 鸡
        5.1.5 IBDV 病料采集及处理
        5.2 方法
        5.2.1 病毒的分离
        5.2.1.1 病料的前处理
        5.2.1.2 分离病毒
        5.2.2 动物回归试验
        5.2.3 组织病理学观察
        5.2.4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5.2.4.1 琼脂板的制备
        5.2.4.2 病料处理
        5.2.4.3 琼扩试验步骤
        5.2.5 间接荧光抗体法对分离株抗原的检测
        5.2.6 电镜观察
        5.2.7 IBDV 与MDV、CAV、REV 共感染的检测
        5.2.7.1 病料的处理
        5.2.7.2 IBDV与MDV、CAV、REV 的检测
        5.3 结果
        5.3.1 发病鸡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
        5.3.2 病毒分离结果
        5.3.3 琼脂扩散试验
        5.3.4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5.3.5 组织病理学观察
        5.3.6 电镜观察结果
        5.3.7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5.3.8 共感染检测的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4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1.1 毒株
        6.1.1.2 SPF 鸡胚、SPF 鸡
        6.1.2 方法
        6.1.2.1 各毒株的处理
        6.1.2.3 鸡只的人工感染试验
        6.1.2.4 病理组织学观察
        6.2 结果
        6.2.1 人工接种鸡胚的结果
        6.2.2 4个IBDV野毒株对SPF鸡的致病性
        6.2.3 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6.2.4 IBDV对中枢免疫器官的作用
        6.3 讨论
    第七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4个野毒株VP2基因高变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7.1 材料
        7.1.1 病毒
        7.1.2 菌种
        7.1.3 试剂
        7.1.4 溶液配制
        7.1.4.1 DEPC-H20
        7.1.4.2 100mg/mL 氨苄霉素
        7.1.4.3 X-gal
        7.1.4.4 LB 培养液(基)
        7.1.4.5 SOB 培养基
        7.1.4.6 SOC 培养基
        7.2 方法
        7.2.1 4 个野毒株原代毒核酸 RNA 的提取
        7.2.2 VP2 高变区的扩增
        7.2.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7.2.2.2 RT-PCR
        7.2.2.3 Nested-PCR
        7.2.2.4 PCR 扩增鉴定
        7.2.3 PCR 产物的回收
        7.2.4 VP2 高变区的克隆与鉴定
        7.2.4.1 PCR 产物与pMD18-T vector 的连接
        7.2.4.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7.2.4.3 连接产物的转化
        7.2.5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7.2.5.1 SDS 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
        7.2.5.2 重组质粒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7.2.5.3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7.2.6 阳性质粒测序与序列分析
        7.3 结果
        7.3.1 RT-PCR 结果
        7.3.2 目的基因的克隆和测序
        7.3.2.1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7.3.2.2 序列分析
        7.4 讨论
    第八章 MTT 比色法在IBDV 分离中的应用
        8.1 材料
        8.1.1 法氏囊病料
        8.1.2 MTT 溶液
        8.1.3 裂解液
        8.1.4 DMEM
        8.1.5 犊牛血清
        8.1.6 SPF 鸡法氏囊浸出液
        8.1.7 法氏囊提取液
        8.1.8 鸡胚浸出液
        8.1.9 主要仪器设备
        8.2 方法
        8.2.1 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制备
        8.3 结果
        8.4 讨论
    第九章 IBDV超强毒株的传代致弱
        9.1 材料与方法
        9.1.1 病毒
        9.1.2 SPF鸡胚和SPF鸡
        9.1.3 试剂
        9.1.4 溶液配制
        9.1.4.1 细胞生长液和细胞维持液
        9.1.4.2 Hank’s 液
        9.1.5 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制备
        9.1.6 病毒的传代
        9.1.7 原始囊毒及不同代次细胞毒致病性的测定
        9.1.8 细胞适应毒的遗传稳定性试验
        9.1.9 弱毒株的免疫原性试验
        9.1.10 VP2高变区扩增
        9.1.11 序列测定和比较
        9.2 结果
        9.2.1 病毒的传代驯化
        9.2.2 原始囊毒及不同代次细胞毒病毒致病性实验
        9.2.3 致弱株的稳定性试验
        9.2.4 致弱株的免疫原性和最佳免疫剂量
        9.2.5 RT-PCR 产物及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9.2.6 序列分析
        9.3 讨论
        9.4 小结
    第十章 IBDV细胞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10.1 材料与方法
        10.1.1 实验材料
        10.1.2 实验分组
        10.1.3 母源抗体水平和免疫后抗体效价的检测
        10.1.4 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及观察病理组织切片
        10.1.5 人工感染用毒株及攻毒途径
        10.1.6 统计学分析
        10.2 结果
        10.2.1 母源抗体水平与免疫后的 IBDV 抗体效价
        10.2.2 三种疫苗免疫后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10.2.2.1 囊重比与囊指数
        10.2.2.2 免疫器官的组织损伤
        10.2.3 不同代次细胞毒对攻毒的免疫保护作用
        10.2.4 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免疫抑制
        10.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致谢
作者简介

(9)山羊抗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三联高免血清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鸡新城疫研究进展
    综述二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
    综述三 鸡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实验一 山羊抗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三联高免血清制备的免疫程序制定与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二 山羊抗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三联高免血清的制备与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1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ELISA监测方法的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引言
试验一 酶标抗体的制备
    材料
    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试验二 ELISA抗原的制备
    材料
    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试验三 间接ELISA方法的标准化
    材料
    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试验四 IBD间接ELISA试剂盒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附录
附图

四、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标准抗原、标准血清的研制[D]. 陈倩. 扬州大学, 2016(02)
  • [2]IBDV-TJ-hg在鸡体内主要器官动态分布规律的研究[D]. 张燕欣. 天津农学院, 2013(08)
  • [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病毒含量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J]. 李翠,郭彩云,戴志红,蒋卉,张秀英,温芳,陆连寿,王在时. 中国兽药杂志, 2014(01)
  •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B87)国家参考品的研制[D]. 郭彩云.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2012(11)
  • [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建立[D]. 张云现. 安徽农业大学, 2008(09)
  • [6]鸡的主要病毒性疫病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D]. 张进良.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5)
  • [7]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表达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曹冰玉.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8]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的致弱与分子机理研究[D]. 崔言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2)
  • [9]山羊抗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三联高免血清的研制与应用[D]. 付兴周. 吉林大学, 2006(05)
  • [1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ELISA监测方法的标准化研究[D]. 马秀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免疫血清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