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在全国实行统计员资格考试制度的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邢功伟[1](2021)在《卫生署与全面抗战时期的医疗卫生动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牛宇阳[2](2021)在《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晋城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高。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注和重视统计工作,近年来对统计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习总书记强调,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必须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李克强总理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为国家各项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办法》《规定》都对统计改革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建立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统计管理体制,是确保新时代统计工作履职尽责的关键。研究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增强统计服务能力、加强统计监督职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对统计管理体制的相关概念和演变历史进行了梳理,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晋城市为例,对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之前在主要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现实问题、改革措施进行总结。并对改革后依然存在的统计职能履行不畅、监督机制发挥不足、人员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深入的分析。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对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探索垂直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人员管理的建议,以期对统计体制的改进和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丽丽[3](2021)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职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质量事关我国教育发展大局。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基于河北省Y校课程“诊改”实践,探究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问题。首先,基于OBE理论,明确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生成逻辑及目标遵从,确认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形成亦应遵循课程生成逻辑与目标。目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存在升学、就业、证书(证书制度)3重导向。据此,比较《会计基础》和《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标准》要求,发现不同导向下课程内容具有一定差异,需要中职专业教师予以适当增减。其次,调查了河北省Y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实状况,确认中职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依然较弱。主要表现在:课程“诊改”认知仍不够全面,“诊改”实践能力依然不强,课程“诊改”适应能力、信息反馈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均未达到“较好”的状态。做好专业课程“诊改”工作,推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专业教师持续提升课程“诊改”能力水平。再次,立足调查结果,按照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并借鉴域外经验,遵循科学性、发展性和实用性3项原则,设计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框架,具体包括课程“诊改”认知、“诊改”实践、“诊改”适应、“诊改”反馈、“诊改”发展能力等5项一级指标,下设14个二级指标,可用于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实践。最后,基于河北省Y校课程“诊改”实践,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存在的弱项,提出了专业课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发展的行动建议,具体包括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实践功力、凝聚发展合力和寻求外部助力等5个方面,供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建设和发展课程“诊改”能力实践参考,供同类院校专业教师提升课程“诊改”能力借鉴。
木青[4](2021)在《昆明市社区治理中“减负难”问题研究 ——以2个社区为例》文中认为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础的组成单位,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随着政府行政化职能向社区过渡,社区工作逐渐偏离了联系居民、深入群众、协商议事的自治范畴,变成了街道的“下一级部门”,社区管理负担加重,社区减负工作在基层的呼声很高。本文通过对昆明市两个社区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各级部门都陆续出台一系列社区减负政策文件,以期理顺社区职能,厘清社区与政府的权责边界,但昆明市社区行政化倾向仍然是制约社区发展的主要问题,社区“管理”还是“服务”的天平两端仍在摇摆,社区人员流动性大,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社会机构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制约着社区的自治发展。本文立足于新公共服务学理论,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基础,采用文献收集法、数据分析法,并深入社区、街道、县区三级开展访谈,以社区行政事项、挂牌数、工作频次为基础数据进行归纳分类,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社会公众参与度几个方面剖析了社区负担过重的原因,从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公民权力的视角、公共事务的视角探寻社区“减负难”问题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认为社区“减负难”问题由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产生。外部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服务角色未成功过渡;二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不精准;三是现行体制架构的约束;四是社区自主权的缺失。内部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社区工作者流失严重;二是社区工作者身份复杂;三是社会各类公益性组织参与度低;四是社区动员能力弱。因此,本文在对策中提出严格社区准入制度、明确社区工作人员职能职责、认定社区工作人员身份、引导各类组织参与式共建、探索社区公益性质的运营方式、理顺物业、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三方之间的关系、加大社区投入力度、关注社区人才建设八个方面的建议,以期化解社区“减负难”问题,助力昆明市的社区发展工作。
黄婧妍[5](2020)在《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惠州市X街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社区指的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文研究的社区,指的是承担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最基层的组织。而社区工作者,主要指的是在社区工作的“两委”干部和聘请的工作人员。在过去,社区的工作主要是承接街道办事处下发的工作,在自治管理方面比较缺乏,在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方面也比较单一,社区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居民委员会的“两委”干部,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年龄结构整体偏大、专业技能薄弱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滞后的公共服务水平显然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为此,完善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迫在眉睫。本人在X街道担任社区“两委”干部3年,对该街道的社区工作者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认为在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方面的管理仍有待提高。本文以X街道为例,研究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问题及对策。通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发现X街道在2017年换届工作中,完善了社区工作者的队伍结构,大大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但还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主要是:街道对社区的管理主要是命令式而不是指导式、承担政府工作压力大、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薄弱等等。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及分析,主要原因有: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科学的管理机制及晋升机制、街道及社区管理者的思想认识错误等。为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的社区工作者管理经验及国内深圳社区工作者的管理经验,笔者提出了规范管理机制、优化激励机制、完善社区工作者结构、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培训等等对策建议,希望对X街道打造高质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廖爱梅[6](2020)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卫生体系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卫生体系的概念,比较分析云南省和缅甸在卫生体系的领导/治理、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及卫生服务提供方面的异同,描述云南省和缅甸的健康结果现状及妇幼保健指标现状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差距并预测两者妇幼健康指标到2030年实现SDGs目标的情况,找出两者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两者的卫生体系提供相互借鉴的依据。[方 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现有资料收集与分析、访谈法和趋势外推法。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卫生体系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总结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通过访谈法收集相关定性资料,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缅甸卫生与体育部等权威网站及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缅甸健康年报等收集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卫生服务提供、孕产妇、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定量数据;利用趋势外推法预测两者孕产妇、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30年实现SDGs目标的情况。[结 果]云南省卫生服务结构主要是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组成,单独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而缅甸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包含较多的私立医疗机构,其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一体化的且没有单独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在卫生筹资方面,2016年,云南省、缅甸的卫生总费用分别为1313.85亿元、233.74亿元,云南省的卫生总费用是缅甸的5.6倍;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88%、5.1%,云南省高出缅甸3.78%;人均卫生总费用分别为2754.12元、441元,云南省是缅甸的6.2倍;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36.03%、20.1%,云南省高出缅甸15.93%;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28.72%、74.0%,缅甸是云南省的2.6倍;2014年,云南省社会医疗保障经费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41.02%,而缅甸在2012-2016年间维持在0.2%-0.3%。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2017年,云南省、缅甸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2.00、0.9,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70、1.0,云南省均高于缅甸。云南省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中专及中技为主,分别占39.07%、29.91%;2018年,云南省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13.00、5.0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4.50、1.6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别为6.30、2.20,三项指标城乡差距均较明显。2016年,缅甸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Chin邦最高为5.73,Rakhine邦最低为1.05,两者相差4.68;每千人口医生数Kayah邦最高为1.23,Sagaing省最低为0.18,两者相差1.05,省邦之间差距明显。在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方面,云南省的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及住院分娩率均高于缅甸。儿童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接种率均高于缅甸。云南省居民对治疗服务的利用率高于缅甸,但存在城乡差距。云南省的药品供应服务好于缅甸,缅甸药品服务还存在药品数量不够,药品质量有待改善及药品的存储能力不足等问题。云南省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数量高于缅甸,但缅甸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中有社会工作人员。2017年,缅甸孕产妇、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高出云南省158.35/10万、19.74‰、31.80‰、39.81‰,云南省和缅甸城市地区的几项妇幼健康指标水平均好于农村地区。2017年,云南省孕产妇、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已达到SDGs所规定的目标值,但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预测结果显示,到2030年,云南省三项妇幼健康指标均可以实现《国别方案》目标;2017年,缅甸孕产妇、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SDGs目标值分别相差108.0/10万、12.10‰、23.60‰;预测结果显示,到2030年,缅甸的这三项妇幼健康指标不能实现SDGs目标。[结论与建议]从所研究的卫生体系的四个方面来看,云南省的卫生体系要优于缅甸,云南省的居民健康指标也好于缅甸,但缅甸卫生体系仍然有云南省值得借鉴学习之处,两者卫生体系各有优缺点。因此,云南省和缅甸政府应该优势互补,互相借鉴,共同强化各自的卫生体系。
李天文[7](2019)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统计工作担负着为各级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的重要职责,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党中央、惠州市委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站在高质量发展时期,政府统计管理以往过多重视经济总量和速度,忽视质量效益等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状况逐步显现。结合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实际,综合研究惠州市政府统计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管理制度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探索解决对策,以更充分地发挥统计职能,为惠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统计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优化研究”为研究主题,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惠州市统计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构内容主要如下:第一章,绪论。说明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状况,提出研究方法;第二章,具体描述高质量发展、统计、政府统计、统计管理制度的概念,指出高质量发展对政府统计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章节是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现状,主要是介绍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度方法、数据质量控制等现状,为下面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提供现实依据;第四章节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是紧密结合高质量发展对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的趋势影响和发展要求,深入剖析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五章节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优化对策建议,主要是针对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惠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一是角度创新。关于政府统计管理的研究探索较多,但政府统计管理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研究较少。笔者以基层统计工作者的视角,结合“高质量发展”和“政府统计管理”两个核心,以惠州市为例,从基层实践中具体研究政府统计管理制度,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工作提出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对其他地方的政府统计管理应对高质量发展背景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二是内容创新。在系统讲述高质量发展、政府统计管理等概念后,尝试性地阐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政府统计管理制度研究的理论依据,并运用公共管理等理论对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剖析。
高纪[8](2019)在《浙江省县长考试研究(1927-1937)》文中研究指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国内局势暂时稳定,但官僚任命制度非常混乱,官僚团体混杂,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严重削弱。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的治国理念,重开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来甄拔官吏,县长考试便是其中之一。其试图通过县长考试,来选拔和培养一支专业的县长队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举办县长考试是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既有国际上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的潮流的推动,又有澄清国内县治的内在需求;既有国民政府重视县长选拔的因素,又有传承中国文官考试文化的影响。1928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举办县长考试。为保证县长考试的顺利进行,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关于县长考试的法令,并以此为据组建专门的考试组织机构,逐步完善考试的制度。在考试内容上,浙江省县长考试考试内容重视应试者的政治考察,强调对应试者知识全面性的考察,以及偏重对浙江省省情的考察。在考试环节上,其主要被划分为报名、资格审查、体格检查、第一试、第二、三试以及口试等阶段。此考试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淘汰应试者的过程,通过各个阶段对应试者的层层筛选,逐步淘汰不合格者,录取优秀者为县长候选人,以达到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的县长队伍的初衷。目前学术界对民国时期县长考试的具体运作情形,关注度并不高。为数不多的对于县长考试的研究由于篇幅有限以及资料收集的不完整等原因,导致其研究成果不全面,不具体,不深刻。同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专门针对浙江省县长考试进行研究的着作或论文,笔者的研究可以丰富对民国时期浙江省县长考试的研究。笔者拟以1927年至1937年的浙江省县长考试为研究对象,结合档案及相关史料,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图表法等方法,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浙江省县长考试举行的缘起、浙江省县长考试的制度构建、浙江省县长考试的内容和环节以及在县长考试中录取人员的分配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剖析县长考试的意义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希望本文能对以后研究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制度的人起到一点点帮助,也希望能通过本文对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起到些许借鉴作用。
李青[9](2012)在《论1865-1913年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865-1913年间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在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下,地方自治机构的活动范围很小,被压缩至某些民生领域。但民生既是地方自治机构能够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也是地方自治改革的主要成就。本文介绍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国民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民问题以及其他领域(兽医学、统计、修路、防火保险等)进行研究,探讨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又为何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民教育领域,地方自治机构发展的重点是初等教育。在地方自治改革之初,县级地方自治机构对初等教育的发展采用奖励制度。奖励制度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等级色彩和严重的弊端,但它的确促进了初等学校在农村的大量建立。19世纪90年代以后,各省级地方自治局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决定积极地发展初等教育,并进一步提出发展普及教育。在政府的协助下,普及初等教育在各地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民教育也成为地方自治机构最重要的活动。省级地方自治局曾长期将大部分教育支出投向了中等学校,90年代以后,随着省级地方自治机构的注意力转向初等教育和普及教育,它们对中等学校的投入增长缓慢,这项支出占国民教育预算的比重越来越小。培养教师是省级地方自治机构的主要活动方向之一。为此地方自治局一方面建设师范学校,并在其他中等学校设立奖学金以招揽人才,另一方面则邀请着名教育家为教师们组织了大量的培训班和代表大会,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教学水平。作为地方自治职员,教师们与医生、农艺师等相比,工资水平要低得多,女教师尤甚。在教师的法律和社会地位上,他们一方面受到政府的严密监督,另一方面,在地方自治局和他们自己的努力下,其地位也有一定的改善。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农业教育和手工业教育两个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地方自治局在各地兴建了很多农业学校和手工业学校,培养了一批农艺师和技术人员。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提高民众文化水平、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地方自治机构在发展校外教育方面的活动较为复杂,包括建设校外图书馆、组织民间读书会、创办成人培训班、出版发行图书期刊、建立书库开展图书贸易等等。在医疗卫生领域,在省级地方自治局的领导下,省医院和精神病院的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县级地方自治局的领导下,农村地区医疗区、医院、医士站、医生、医士、医疗辅助人员和病床数量都取得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俄国的主要医疗力量从医士向医生转变,主要医疗机构从医士站向医院转变,主要的治疗和管理方式从巡诊巡查向医院坐诊转变。俄国的医疗走出了治疗和管理上的低水平状态,迈出了建立现代医疗体系的第一步。门诊治疗一开始免费的,后来随着地方自治局医疗建设支出的增多,一些地方开始实行收费门诊。到19世纪末,绝大部分县份都实行免费门诊。住院治疗一开始是收费的,在医生们的干预下,地方自治机构逐渐实行了免费住院治疗。到二十世纪初,免费医疗原则正式确立,成为地方自治医疗最突出的标志之一,也是对俄国医疗事业的巨大贡献。为了实行免费医疗,地方自治机构兴建了一批药店,以尽可能地购进低价药品并免费发放。开展卫生防疫,是地方自治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地方自治局聘请了一些卫生医生,专门从事卫生学的调查研究,并建立了卫生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卫生局,有些省份还设置了卫生监督站。为了减少发病率,省地方自治局出台了一批卫生条例,建设了包括医疗-食品站和夏季托儿所在内的医疗慈善设施。面对流行病和传染病,各级地方自治局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减少了民众的伤亡率。地方自治机构还负责接种牛痘防治天花。为了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省级地方自治局组织了医生代表大会,它们对地方自治医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措施都是在它们的建议和推动下实施的。另外,医生们也建立了自己的职业团体,其中最重要的是皮罗格夫医生协会。总的来看,地方自治医疗实际上建立起来了一种全民免费医疗模式,这在100多年前的专制俄国能够实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成就,与改革前的医疗状况相比,更是一种飞跃。在农业和农民问题上,为了克服农奴制改革后出现的农业危机,地方自治局开办了一系列金融机构,以便向地主和农民发放贷款。这些机构包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地方自治银行、互惠信贷公司和贷款储蓄公司;80年代以后,非黑土区的一些地方自治局还发放土地抵押贷款;八九十年代,地方自治局又资助农民土地银行的发展,以帮助农民购买土地和地主出售土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局还开展了粮食抵押贷款,兴建了一批小额贷款机构。为了解决农民少地化和无产阶级化的问题,地方自治机构支持农民向西伯利亚和本省边境地区迁徙,保护村社,限制土地重分。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地方自治机构聘请了农艺师。20世纪初,为了使农艺师的活动更加深入农村,地方自治机构对各县进行了农区的规划和建设,并设置了农区农艺师的职位,以近距离地指导农民生产。农艺师建设了试验田、示范区、农场、试验站等,还推广种植牧草。农业仓库是地方自治局进行推广改良农机具和农种的最佳方式,不仅降低了农机具的价格,也让农民能够买得起。地方自治机构对待农业工人问题最初主要考虑作为雇佣者的地主的利益,后来越来越重视保护农业工人的权利。为了发展家庭手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地方自治局开始组织农民建设手工业劳动组合,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解决手工业产品的销售问题,地方自治局建设了手工业博物馆。为了向手工业提供资金,地方自治局成立了专门的手工业银行。为了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地方自治局建设了手工业教学作坊,聘请了技术专家。总而言之,地方自治机构发展农业最大的成功就是派遣农艺师到各地指导农业生产,这实际上代表了一种与传统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完全不同的以技术带动的全面发展模式。在兽医学领域,地方自治局聘请了大量的兽医人才进行动物疫病的防疫活动,并且以兽医医生为中心进行兽医区的规划,建设兽医医院等医疗措施,促使兽医学的主要任务从防疫转向治疗。地方自治局的统计员在实践中,坚持了按户统计法,重视对农户的亲自考察和询问,为获取真实而全面的民生信息奠定了基础。地方自治局还开展修路活动,促进了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之所以会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它们坚持了三项原则:一是尊重人才,即以地方自治知识分子为中心来进行相关领域的规划和建设;二是公益性,即尽可能彻底地为民众谋福利,尽可能地让民众少承担或者不承担运行的成本,而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三是普及性,即尽可能地使所有或者是大多数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享受到民生活动的实惠。这三项原则对我们今日的民生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刘彦武[10](1992)在《新的台阶 新的任务 新的希望——全国助理统计师资格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文中提出为了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在全国推行资格考试制度,人事部和国家统计局决定扩大试点,在统计系统推行统计员资格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推行助理统计师资格考试制度。4月9日至12日,人事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组织的全国助理统计师资格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全国统计专业职务资格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二、关于在全国实行统计员资格考试制度的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在全国实行统计员资格考试制度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2)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晋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背景 |
文献综述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统计管理体制相关概念、理论与历史 |
1.1 统计管理体制的相关概念 |
1.1.1 统计 |
1.1.2 统计体制 |
1.1.3 统计管理体制 |
1.2 统计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 |
1.2.1 府际关系理论 |
1.2.2 委托代理理论 |
1.2.3 胜任力模型理论 |
1.3 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历史 |
1.3.1 初创时期(1949年-1957年) |
1.3.2 曲折时期(1958年-1977年) |
1.3.3 恢复时期(1978年-1987年) |
1.3.4 创新时期(1988年至今) |
第二章 晋城市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
2.1 晋城市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背景 |
2.1.1 主要职责范围 |
2.1.2 机构编制设置 |
2.1.3 管理运行机制 |
2.2 晋城市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动因 |
2.2.1 职能履行不到位 |
2.2.2 机构设置不合理 |
2.2.3 人员配备不科学 |
2.3 晋城市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
2.3.1 调整职责分工 |
2.3.2 整合机构编制 |
2.3.3 加强基层力量 |
第三章 晋城市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原因 |
3.1 晋城市改革后仍然存在的问题 |
3.1.1 统计职能履行不畅 |
3.1.2 监督机制发挥不足 |
3.1.3 人员管理效率不高 |
3.2 晋城市改革后问题产生的原因 |
3.2.1 统计关系不顺,责权利不清晰 |
3.2.2 法制意识淡薄,执法力量薄弱 |
3.2.3 措施没有到位,管理机制欠缺 |
第四章 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
4.1 改变隶属关系,实行垂直管理 |
4.1.1 统计垂管主要目标 |
4.1.2 统计垂管风险隐患 |
4.1.3 统计垂管参考路径 |
4.2 明确统计责任,强化监督职能 |
4.2.1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
4.2.2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
4.2.3 扩大统计督察范围 |
4.3 加强人员管理,注重考核评估 |
4.3.1 加强主要领导管理 |
4.3.2 加强考核评估管理 |
4.3.3 健全基层管理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教学“诊改”研究 |
1.3.2 课程“诊改”研究 |
1.3.3 教师能力发展研究 |
1.3.4 会计电算化专业特点研究 |
1.3.5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核心概念 |
1.5.1 中职学校 |
1.5.2 课程诊改 |
1.5.3 专业课程教师 |
1.5.4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 |
第二章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目标向度 |
2.1 内部: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生成逻辑 |
2.1.1 OBE理论及其应用现状 |
2.1.2 OBE视域下的课程生成 |
2.1.3 OBE理论的“诊改”价值 |
2.2 外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三重导向 |
2.2.1 升学导向 |
2.2.2 就业导向 |
2.2.3 证书导向 |
2.3 差异:同门课程之间内容及标准比较 |
2.3.1 《基础会计》与《会计基础》比较 |
2.3.2 《会计基础》与《考试标准》比较 |
2.3.3 比较分析的结果与结论 |
2.4 目标: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向度 |
2.4.1 基于普通教育课程实施能力的分析 |
2.4.2 基于中职课程“诊改”要求的分析 |
2.4.3 基于中职教育三重目标要求的分析 |
第三章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状调查 |
3.1 案例学校及专业 |
3.1.1 案例学校的基本情况 |
3.1.2 会计电算化专业情况 |
3.1.3 课程“诊改”实践情况 |
3.2 调查过程及方法 |
3.2.1 调查过程 |
3.2.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访谈对象情况 |
3.3.2 访谈内容编码 |
3.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框架与能力发展 |
4.1 课程诊改能力框架的设计 |
4.1.1 设计依据 |
4.1.2 设计原则 |
4.1.3 框架内容 |
4.2 课程诊改能力现状分析 |
4.2.1 诊改认知能力 |
4.2.2 诊改实践能力 |
4.2.3 诊改适应能力 |
4.2.4 诊改反馈能力 |
4.2.5 诊改发展能力 |
4.3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发展 |
4.3.1 激发内生动力 |
4.3.2 增强发展活力 |
4.3.3 提升实践功力 |
4.3.4 凝聚发展合力 |
4.3.5 寻求外部助力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前瞻 |
5.1 主要结论 |
5.1.1 确定了中职学校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目标向度 |
5.1.2 调查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状 |
5.1.3 设计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框架 |
5.1.4 提出了中职教师发展课程“诊改”能力的行动建议 |
5.2 存在不足 |
5.3 研究前瞻 |
5.3.1 普及职业教育评价知识 |
5.3.2 创建职业教育改进学科 |
5.3.3 课程“诊改”能力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1 《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证书(初级)考试标准》 |
附件2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现状访谈提纲(面向中职任课教师) |
附件3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现状访谈提纲(面向校长、财经部主任、任课教师) |
致谢 |
(4)昆明市社区治理中“减负难”问题研究 ——以2个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社区减负的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总结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框架 |
三、调研点的情况 |
第四节 社区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社区相关概念 |
二、社区减负 |
三、理论依据 |
第二章 昆明市社区减负政策执行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昆明市社区减负政策执行现状 |
一、各级减负政策出台、执行情况 |
二、昆明市社区减负具体内容 |
三、 社区落实减负政策的情况 |
第二节 市、区、街道、社区减负的上下联动情况 |
一、市级—区级—街道—社区四个层级政策联动情况 |
二、市—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分配情况 |
第三节 社区减负难的问题表现 |
一、从社区落实减负政策的方面 |
二、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方面 |
三、从四级政策联动的方面 |
第三章 社区减负难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政策制度方面的原因 |
一、政府的“服务”理念未真正转变 |
二、政策的制定不精准且权力落实有偏差 |
三、现行体制的三级“金字塔”架构的制约 |
四、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
第二节 社区人员结构和自治能力方面的原因 |
一、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流失 |
二、社区工作者身份复杂 |
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度低 |
四、社区现实的动员能力弱 |
第四章 国内外社区治理及减负经验借鉴 |
第一节 成都市:改革街道(乡镇)组织架构 |
一、明确街道(乡镇)的工作职责 |
二、重构街道(乡镇)组织架构 |
三、完善街道权责清单,规范准入 |
第二节 上海模式: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 |
一、打造社区治理云平台 |
二、社区事务实施“全市通办”“一网通办” |
三、“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
第三节 台湾模式:社区营造工作 |
一、社区营造的四个阶段 |
二、政社合作共赢的三方关系 |
第四节 美国模式:配合社会发展的社区政策 |
一、关键历史时期社区政策简介 |
二、美国的第三部门 |
第五章 昆明市社区减负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政策方面大力支持 |
一、确定社区准入工作的牵头部门 |
二、各部门配合出台相关利民政策 |
三、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式共建 |
第二节 明确社区人员定位 |
一、明确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 |
二、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身份认定 |
三、打破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职业瓶颈 |
四、给社区专职工作者相关待遇 |
第三节 创新社区治理方式 |
一、探索公益性质的运营方式 |
二、理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关系 |
三、探索打造社区经济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惠州市X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 |
2.1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内涵 |
2.1.1 国内社区的定义 |
2.1.2 社区工作者的定义 |
2.1.3 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内涵及特点 |
2.2 社区的治理效益 |
2.2.1 社区的性质与定位 |
2.2.2 社区管理的政策与制度 |
2.3 社区认同 |
2.3.1 共同体与社会 |
2.3.2 共同体、社会与社区 |
2.4 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优化 |
2.5 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理论基础 |
2.5.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5.2 社会资本理论 |
2.5.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现状分析 |
3.1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情况 |
3.1.1 队伍结构 |
3.1.2 招聘与配置 |
3.1.3 工资福利 |
3.1.4 培训与开发 |
3.1.5 考核制度 |
3.1.6 激励制度 |
3.2 目前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3.2.1 可以更好地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
3.2.2 可以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
3.2.3 可以更好地提高社区公共管理水平 |
3.3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取得的成效 |
3.3.1 惠州市X街道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招聘机制 |
3.3.2 惠州市X街道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训体系 |
3.3.3 惠州市X街道制定了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制度 |
3.3.4 惠州市X街道拓宽了社区工作者的晋升渠道 |
第四章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社区工作者工作职能不明晰 |
4.1.2 社区工作者队伍缺乏专业型人才 |
4.1.3 社区工作者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
4.1.4 社区工作者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 |
4.2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县、街两级对社区管理存在认识的偏差及误区 |
4.2.2 县、街两级经济基础薄弱对社区管理财政投入少 |
4.2.3 社区工作者进出机制不合理及发展渠道受限 |
4.2.4 缺乏对社区工作者继续教育及专业培训 |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 |
5.1 国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借鉴 |
5.1.1 美国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
5.1.2 英国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
5.1.3 国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 |
5.2 国内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
5.2.1 深圳市社区管理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
5.2.2 安徽铜陵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
5.2.3 国内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六章 完善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社区管理模式 |
6.1.1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 |
6.1.2 整合社区资源,加强党建作用 |
6.1.3 强化社区服务,推动居民自治 |
6.2 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
6.2.1 科学制定三类人员的准入、退出制度 |
6.2.2 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战略规划 |
6.2.3 优化社区工作者绩效考评机制 |
6.3 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 |
6.3.1 制定社区工作者教育成长计划 |
6.3.2 加强配备师资力量 |
6.3.3 丰富社区工作者教学培训模式 |
6.4 制定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 |
6.4.1 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 |
6.4.2 建立社区工作者晋升渠道 |
6.4.3 营造社区工作者发展的良好环境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惠州市X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调查问卷 |
附录2 与惠州市X街道H社区书记、文书访谈记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卫生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卫生体系的内涵 |
1.2 全球健康与卫生体系 |
1.3 “一带一路”与卫生体系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 云南省、缅甸总体情况概括 |
2 研究目标 |
2.1 总目标 |
2.2 具体目标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4.1 文献研究法 |
4.2 现有资料收集与分析 |
4.3 访谈法 |
4.4 预测方法 |
4.5 对比分析的指标选择与说明 |
5 研究结果 |
5.1 云南省、缅甸卫生体系领导/治理比较分析 |
5.2 云南省、缅甸卫生筹资比较分析 |
5.3 云南省、缅甸卫生人力资源比较分析 |
5.4 云南省、缅甸卫生服务提供比较分析 |
5.5 云南省、缅甸健康结果比较分析 |
6 讨论 |
6.1 云南省和缅甸的卫生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两者各有优缺点 |
6.2 缅甸卫生筹资指标年均增长速度高于云南省,两者卫生筹资差距将越来越小 |
6.3 缅甸急需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云南省医疗保障制度效果显着 |
6.4 云缅卫生人员分类不同,云南省的卫生人员分类较粗,缅甸的分类较细 |
6.5 云缅卫生人员标准不一致,如按缅甸卫生人员标准计算,云缅卫生人员数量差距减小 |
6.6 缅甸强制要求部分卫生人员到边远地区服务一定年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地区卫生人员不足的问题 |
6.7 云南省和缅甸居民延迟寻求治疗服务的原因存在较大差异 |
6.8 云缅妇幼健康结果城乡差异明显,缅甸妇幼健康状况较差,两者均需要为实现SDGs妇幼健康目标作出努力 |
7 建议 |
7.1 云南省和缅甸应该完善各自的卫生体系结构,实现垂直管理与水平管理相结合 |
7.2 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缅甸需要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 |
7.3 云南省和缅甸均需加强农村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 |
7.4 剖析居民延迟就医的各项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
7.5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
8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国云南省和缅甸的卫生状况及卫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 高质量发展概述 |
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理论导向 |
2. 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
(二) 政府统计概述 |
1. 统计的概念 |
2. 政府统计的概念 |
3. 统计管理制度 |
(三) 政府统计管理制度研究的理论依据 |
1. 组织变革理论 |
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现状 |
(一) 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模式 |
1. 惠州市政府统计组成机构 |
2. 惠州市政府统计职责 |
(二) 惠州市政府统计业务管理流程 |
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1. 统计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干扰 |
2. 统计管理手段落后 |
3. 政府统计管理队伍不健全 |
4. 统计管理基础薄弱 |
5. 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低 |
(二)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的原因分析 |
1. 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
2. 统计法制建设不完善 |
3. 统计制度建设滞后 |
4. 统计管理创新意识不强 |
五、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优化对策建议 |
(一) 深化政府统计体制改革 |
1. 建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体制 |
2. 完善基层统计机构设置 |
3. 理顺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职能 |
4. 明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定位 |
(二) 完善政府统计管理法治建设 |
1. 立法 |
2. 执法 |
3. 普法 |
(三) 建立健全政府统计制度 |
1. 完善统计制度 |
2. 扎实推进核算制度改革 |
3. 加快推进统计标准体系建设 |
4. 完善调查制度改革 |
(四) 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控制 |
1.实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全流程 |
2. 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机制 |
3. 加强指导微观主体统计队伍 |
(五) 强化政府统计服务质量 |
1. 发挥政府统计决策参谋作用 |
2. 发挥政府统计服务社会的作用 |
3. 加快培育第三方统计服务机构 |
4. 加快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 |
(六) 完善政府统计管理基础建设 |
1. 加大基层统计管理队伍建设 |
2. 加强统计人员管理能力提升教育 |
3. 推动统计台账管理规范化建设 |
(七) 建立惠州市高质量发展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
1. 坚持以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
2. 明确高质量发展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原则 |
3. 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六、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浙江省县长考试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 |
1.1.1 学术意义 |
1.1.2 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概念界定 |
1.3.1 时间界定 |
1.3.2 县长考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2 民国时期浙江省县长考试的缘起 |
2.1 国际潮流的推动 |
2.2 国内县治的要求 |
2.3 国民政府对县长选拔的重视 |
2.4 文官考试文化的传承 |
2.4.1 清代科举取士 |
2.4.2 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试验 |
2.4.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长考试 |
3 浙江省县长考试的制度构建 |
3.1 考试制度 |
3.1.1 指导法令的演变 |
3.1.2 典试规则 |
3.1.3 典试委员会办事细则 |
3.1.4 考场规则 |
3.2 考试组织机构 |
3.2.1 机构组成人员阵容强大 |
3.2.2 法令对机构组建约束力强 |
3.3 经费 |
4 浙江省县长考试的内容与环节 |
4.1 考试内容 |
4.1.1 注重政治考察 |
4.1.2 注重知识全面性考察 |
4.1.3 注重省情考察 |
4.2 考试环节 |
4.2.1 报名阶段 |
4.2.2 资格审查阶段 |
4.2.3 体格检查阶段 |
4.2.4 第一试阶段 |
4.2.5 第二、三试阶段 |
4.2.6 口试阶段 |
5 考试录取及任用 |
5.1 录取 |
5.2 任用 |
6 浙江省县长考试的意义与存在问题 |
6.1 意义 |
6.2 存在的问题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附录B:表格统计 |
附录C:浙江省县长考试录取人员资格统计表 |
致谢 |
(9)论1865-1913年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学者对于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研究状况 |
1.3 相关概念的含义与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
1.3.1 狭义的民生与广义的民生 |
1.3.2 本文对俄国地方自治机构“民生活动”的界定 |
1.3.3 自治与地方自治的含义 |
1.3.4 大改革之前俄国的自治传统与 19 世纪中期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 |
1.3.5 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发展与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本文的篇章结构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地方自治机构在国民教育领域的活动 |
2.1 地方自治改革之前俄国的国民教育状况 |
2.1.1 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俄国国民教育 |
2.1.2 亚历山大一世对国民教育的改革 |
2.1.3 尼古拉一世时期国民教育的发展 |
2.1.4 亚历山大二世初期国民教育的状况 |
2.2 地方自治机构的国民教育活动的展开和发展历程 |
2.2.1 沙皇政府对于地方自治机构开展国民教育活动的规定 |
2.2.2 地方自治改革之初的国民教育建设思想 |
2.2.3 地方自治机构国民教育活动的开始和奖励制度的确立 |
2.2.4 地方自治机构国民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 |
2.3 地方自治机构与初等教育 |
2.3.1 县级地方自治机构主导下的初等教育建设 |
2.3.2 省级和县级地方自治机构的协作与初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
2.3.3 地方自治机构与普及教育 |
2.4 地方自治机构与中等教育 |
2.4.1 俄国中等教育的类型 |
2.4.2 地方自治机构发展中等教育的方式 |
2.4.3 地方自治局对中等教育的资金投入 |
2.5 地方自治机构与教师 |
2.5.1 地方自治局对教师的培养方式 |
2.5.2 教师的物质生活状况 |
2.5.3 教师的法律和社会地位 |
2.5.4 地方自治局对培养教师的支出 |
2.6 地方自治局与职业教育 |
2.6.1 职业教育的发起与形成 |
2.6.2 职业教育的主要类型 |
2.6.3 地方自治局对于职业教育的支出情况 |
2.7 地方自治机构与校外教育 |
2.7.1 校外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 |
2.7.2 民间读书会和星期日学校 |
2.7.3 书库 |
2.7.4 出版发行图书期刊 |
2.7.5 地方自治局对校外教育的支出 |
2.8 地方自治机构的国民教育活动总结 |
第3章 地方自治机构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活动 |
3.1 地方自治改革之前俄国的医疗状况 |
3.1.1 历届沙皇政府对于医疗事务的政策和措施 |
3.1.2 地方自治改革之前俄国医疗的总体状况 |
3.2 地方自治改革的实施与地方自治医疗的形成 |
3.2.1 地方自治机构的成立与社会救济衙门的解散 |
3.2.2 省县两级地方自治机构对于医疗事务的分工与地方自治医疗的起步 |
3.3 地方自治机构与医疗设施的建设 |
3.3.1 省医院的建设与省内医疗的去中心化 |
3.3.2 省地方自治局与精神病医院的建设 |
3.3.3 县级地方自治局与农村地区医疗设施的建设 |
3.4 地方自治医疗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的转变 |
3.4.1 医士制度的形成和转变 |
3.4.2 巡诊制度的形成和消亡 |
3.5 地方自治机构的免费医疗实践 |
3.5.1 免费门诊治疗 |
3.5.2 免费住院治疗 |
3.5.3 免费医疗与地方自治药店 |
3.6 地方自治机构的卫生防疫活动 |
3.6.1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
3.6.2 建设卫生慈善机构 |
3.6.3 防治流行病和传染病 |
3.6.4 防治天花 |
3.7 地方自治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
3.7.1 医学教育与医务人员的培养 |
3.7.2 地方自治医务人员的物质生活状况 |
3.7.3 省级地方自治局对医生的管理 |
3.8 地方自治机构的医疗卫生活动总结 |
3.8.1 地方自治医疗的特点总结 |
3.8.2 地方自治医疗的发展成就总结 |
第4章 地方自治机构的兴农活动 |
4.1 地方自治机构与抗击农业危机 |
4.1.1 农业危机的出现 |
4.1.2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村金融业的展开和发展 |
4.1.3 地方自治局与农民迁徙 |
4.1.4 地方自治机构与保护农村公社 |
4.2 地方自治机构与改善农业状况 |
4.2.1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艺师 |
4.2.2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业组织 |
4.2.3 地方自治机构与改良农作物 |
4.2.4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机具和良种的推广 |
4.2.5 地方自治机构与农业工人问题 |
4.2.6 地方自治机构的其他便农措施 |
4.3 地方自治机构与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
4.3.1 地方自治机构与初期的家庭手工业劳动组合 |
4.3.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地方自治机构与家庭手工业的新发展 |
4.4 地方自治机构的兴农活动总结 |
第5章 地方自治机构在其他领域的民生活动 |
5.1 地方自治机构在兽医学领域的活动 |
5.1.1 政府在兽医学方面的政策变迁 |
5.1.2 地方自治机构与兽医事务的管理 |
5.1.3 防治动物疫病 |
5.1.4 地方自治局的牲畜治疗活动 |
5.1.5 地方自治局的牲畜保险活动 |
5.1.6 地方自治局在兽医学方面的活动总结 |
5.2 地方自治机构在统计方面的活动 |
5.2.1 政府官方统计的状况与地方自治统计的开始 |
5.2.2 地方自治统计的兴起与独立发展 |
5.2.3 地方自治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
5.2.4 1893 年 6 月 8 日法律与地方自治统计的转型 |
5.2.5 地方自治统计员的基本情况 |
5.3 地方自治机构在修建道路方面的活动 |
5.3.1 地方自治改革之前的道路修建状况 |
5.3.2 道路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 |
5.3.3 道路建设任务在省县两级地方自治局之间的分配与实施 |
5.3.4 政府将官营公路交给地方自治局建设 |
5.3.5 道路资金的设置及其影响 |
5.3.6 地方自治局与铁路建设 |
5.3.7 地方自治局的道路建设投入 |
5.4 地方自治机构在防火保险、通信和社会救济方面的活动 |
5.4.1 地方自治机构在防火保险方面的活动 |
5.4.2 地方自治机构在通信方面的活动 |
5.4.3 地方自治机构在社会救济方面的活动 |
5.5 地方自治机构在其他方面的活动总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关于在全国实行统计员资格考试制度的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卫生署与全面抗战时期的医疗卫生动员[D]. 邢功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晋城市为例[D]. 牛宇阳. 山西大学, 2021
- [3]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D]. 刘丽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4]昆明市社区治理中“减负难”问题研究 ——以2个社区为例[D]. 木青.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惠州市X街道为例[D]. 黄婧妍.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卫生体系比较研究[D]. 廖爱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惠州市政府统计管理制度优化研究[D]. 李天文.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浙江省县长考试研究(1927-1937)[D]. 高纪. 重庆师范大学, 2019(08)
- [9]论1865-1913年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D]. 李青. 吉林大学, 2012(10)
- [10]新的台阶 新的任务 新的希望——全国助理统计师资格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J]. 刘彦武. 中国统计, 19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