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细胞发酵技术

绞股蓝细胞发酵技术

一、绞股蓝细胞发酵培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均,李强,谭蓉[1](2021)在《采用斑马鱼生物模型对桑叶和绞股蓝叶水提取物降糖作用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斑马鱼是一种脊椎模式生物,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宠,被广泛用于构建人类的各种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和治疗的研究平台。研究以5 dpf斑马鱼为对象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四氧嘧啶及其组合对斑马鱼葡萄糖水平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建立了基于生理和病理生理的糖代谢异常斑马鱼生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桑叶和绞股蓝叶水提取物的降糖作用进行比较研究。以高浓度葡萄糖(22、26、30 mg/mL)溶液、四氧嘧啶(0.04、0.06、0.08、0.10 mM)药物、葡萄糖(22 mg/mL)溶液与四氧嘧啶(0.02、0.04、0.08 mM)药物联合可显着增加斑马鱼葡萄糖水平,成功建立基于生理和病理生理的糖代谢异常斑马鱼模型。同时研究发现,200、400和800μg/mL桑叶和800μg/mL绞股蓝叶水提取物可以显着降低高糖诱导型斑马鱼的葡萄糖水平,200μg/mL桑叶和400μg/mL绞股蓝叶水提取物可以显着降低胰岛损伤型斑马鱼的葡萄糖水平。基于斑马鱼生物模型评价,桑叶和绞股蓝水提取物均具有降糖作用,但在同等剂量下桑叶的降糖效应明显强于绞股蓝,两者在辅助降血糖功能食品开发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丹丹,朱旭,武月琴,赵兴平,高林瑞,丁章贵[2](2021)在《微生物发酵茶中Teadenols的研究概况》文中指出Teadenols是儿茶素经微生物作用转化生成的B环裂变儿茶素衍生物,存在于各类微生物发酵茶中,不同发酵茶中其含量差异显着。此类化合物具有促进脂联素和GLP-1分泌、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美白等生物活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在减肥和降血脂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应用研究。文章就Teadenols的含量检测、生物合成、生物活性等研究进行综述。

王甜,郭溢舜,江耀伦,李美娣,武力,刘汉清,苏胖[3](2021)在《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弱毒疫苗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弱毒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笔者通过体外试验测定了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Marc-145细胞的安全性,及对PRRSV的抗感染性;通过体内试验采用完全随机法将32头10日龄仔猪平均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淫羊藿多糖组(免疫前按体重150 mg/kg连续口服3 d,每天1次)、绞股蓝多糖组(免疫前按体重150 mg/kg连续口服3 d,每天1次)和疫苗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14日龄免疫PRRSV弱毒疫苗,测定免疫前和免疫后7,14,21,28,35天的血清抗体水平、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测定免疫后28,35天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62.5μg/mL和125μg/mL;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的抗感染浓度分别为31.25μg/mL和62.5μg/mL。淫羊藿多糖组在免疫后14,21,28,35天血清抗体水平显着高于疫苗对照组(P<0.05),在免疫后28,35天IFN-γ、IL-12含量显着高于疫苗对照组(P<0.05);绞股蓝多糖组免疫后28,35天血清抗体水平和IFN-γ含量显着高于疫苗对照组(P<0.05),免疫后21,28,35天IL-12含量显着高于疫苗对照组(P<0.05)。淫羊藿多糖组与绞胶蓝多糖组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与疫苗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淫羊藿多糖、绞股蓝多糖均对PRRSV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齐敏杰[4](2021)在《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绞股蓝属(Gynostemma)多年生的草质藤本植物,整株植物都可以入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提高精神力、降血脂血糖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效,被称为“南方人参”。因此,市场需求量较大,但是随着医药和保健产品日益剧增,自然病虫害控制不利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绞股蓝药用成分的供不应求。而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中,利用诱导子调控药用植物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关于绞股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居多,但关于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和总皂苷含量积累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浸染绞股蓝无菌苗叶片诱导毛状根的产生,并在1/2 MS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并进一步研究诱导子茉莉酸甲酯(MJ)、水杨酸(SA)和酵母提取物(YE)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和总皂苷含量积累影响。为绞股蓝毛状根扩大化生产、提高总皂苷含量以及绞股蓝种质创新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培养结束后,将叶片转入除菌培养基继续暗培养,2周左右时,毛状根陆续长出;转入1/2 MS液体培养扩大培养,通过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曲线的绘制,大致确定诱导子添加时间为第10 d和收获时间为25 d,减小误差。2.绞股蓝毛状根在1/2 MS液体培养基中黑暗振荡培养;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MJ(0、50、100、150、200μmol/L)、SA(0、50、100、150、200μmol/L)、YE(0、50、100、150、200 mg/L)结合不同加入时间和不同培养时间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和总皂苷含量积累影响,最后确定MJ最佳添加浓度为50μmol/L、最佳添加时间为第10 d、最佳作用时间为7 d,毛状根生长量是对照组的2.05倍,总皂苷含量为20.82%,是对照组的1.58倍;SA最佳添加浓度为100μmol/L、最佳添加时间为第10 d、最佳作用时间为7 d,毛状根生长量是对照组的2.11倍,总皂苷含量为19.01%,是对照组的1.45倍;YE最佳添加浓度为150 mg/L、最佳添加时间为第14 d、最佳作用时间为7 d,毛状根生长量是对照组的3.08倍,总皂苷含量为17.49%,是对照组的1.34倍。3.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对绞股蓝毛状根作用效果最佳的组合为40μmol/L MJ、100μmol/L SA和150 mg/L YE,毛状根生长量和总皂苷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73和1.47倍。该诱导子组合的对毛状根生长量的作用效果比单独添加MJ和SA强,比单独添加YE弱;而其对总皂苷含量的积累效果强于单独添加SA和YE,弱于单独添加MJ。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一致:3种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总皂苷含量积累影响大小为:MJ>SA>YE。

杜晓鸿[5](2021)在《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绞股蓝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绞股蓝皂苷。本论文是以中药发酵的方法对绞股蓝进行炮制,利用乳酸菌的菌种微生物作用将绞股蓝皂苷进行酶解转化为其它稀有皂苷或苷元,制备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探究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免疫调节药理作用,以提高绞股蓝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商业前景,为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免疫调节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七叶苷培养基法筛选出产酶菌种,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选取多种乳酸菌中的最佳发酵菌种。(2)中药发酵技术主要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发酵工艺考察,固体发酵以绞股蓝皂苷含量为指标考察最佳发酵条件,分别以发酵时间(d)、底物含水量(%)、菌种接种量(%)以及底物p H值的最佳条件作为固体发酵的发酵条件;液体发酵则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考察最佳发酵条件,分别以发酵时间(d)、培养转速(r/min)、菌种接种量(%)以及底物p H值的最佳条件作为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3)试验用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和相关物质检测。制备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并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有关物质进行检测,考察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中绞股蓝皂苷A、绞股蓝皂苷XLIX以及人参皂苷Rg3高效液相含量测定的方法,建立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质量标准。(4)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对免疫抑制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以KM小鼠为实验动物,人参口服液为阳性药物,在增强免疫的基础上采用腹腔注射80 mg/kg.bw环磷酰胺构建免疫抑制模型,检测低剂量31.25mg/kg、中剂量62.5mg/kg、高剂量125mg/kg的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和绞股蓝未发酵口服液对免疫抑制病理模型小鼠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血清中Ig A、Ig G、Ig M、IL-2、IL-4、IL-6、IFN-γ含量的影响。结果:(1)通过菌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乳酸菌中的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2)根据单因素试验考察最佳发酵条件,固体发酵以绞股蓝皂苷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时间为7d,底物p H值为6.5,菌种接种量为5%,含水量为40%。同样根据单因素试验考察最佳发酵条件,液体发酵以菌种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指标筛选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时间为14d,发酵初始p H值为5.5,菌种接种量为5%,发酵转速为120r/min。(3)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为黄棕色澄明液体,p H值5.5,相对密度大于1.01,未检出树脂、鞣质,绞股蓝总皂苷含量为22.51%,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在通过不同的展开剂比例以及点样量考察后,确定展开剂比例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点样量为2u L。经过多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条件的考察,最终确定采用水(A)-乙腈(B)梯度洗脱的测定方法。(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极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对照组和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的所有检测指标均有所升高,阳性药物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g A、Ig M和IL-2、IL-4、IL-6、IFN-γ的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未发酵绞股蓝口服液中剂量组Ig A、Ig G的水平差异极显着(P<0.01),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中剂量组对Ig G、Ig M、IFN-γ的水平差异极显着(P<0.01),绞股蓝发酵口服液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 A、Ig M、IL-2、IL-4、IL-6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绞股蓝发酵口服液改善了由于注射环磷酰胺所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和饮食量减少的症状,与模型组相比,绞股蓝未发酵高剂量组及绞股蓝发酵口服液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着增高(P<0.05);阳性药物组以及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有所增高,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中剂量组、绞股蓝发酵口服液高剂量组的小鼠脾脏指数显着增高(P<0.05)。结论:以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制备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发酵后的绞股蓝与发酵前相较,其中稀有皂苷人参皂苷Rg3的含量提高,含量比增加了25.93%。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分泌。研究结果表明,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绞股蓝免疫增强剂用于保健和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雪冰[6](2020)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或单独服用恩替卡韦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3年疗效,并在服药3年后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为进一步优化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总共筛选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首诊于我院确诊为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并符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61例,将口服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3年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将单独口服恩替卡韦治疗3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服药前及服药期间均定期完善Fibrotouch、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纤四项。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1年、2年、3年的肝脏硬度(LSM值)、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肝病毒DNA(HBV DNA),并在治疗3年后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将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各期与治疗前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肝脏硬度(LSM)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SM值相比,在治疗1年时无显着差异(P>0.05),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降低LSM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2)HBV DNA阴性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3年时HBV DNA阴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或单用恩替卡韦胶囊在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3年时促使HBV DNA转阴效果无显着差异。(3)两组精神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AMA评分、焦虑分度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无显着差异。(4)两组转氨酶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LT相比,在治疗1年、治疗2年时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3年时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的AST在治疗1年、2年、3年时均无显着差异。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3年时降低ALT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但对AST水平的改善无显着差异。(5)两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LN、PCⅢ、CⅣ相比,在治疗1年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降低HA、LN、PCⅢ、CⅣ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6)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的总体疗效显着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P<0.05,差异显着。结论:(1)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降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硬度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ALT水平方面显着优于单用恩替卡韦,但在增加HBV DNA阴转率、降低AST水平方面无显着差异;总体疗效来说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也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2)两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无显着性差异。

蔡小雨[7](2018)在《微生物转化西洋参及其产物分析》文中认为人参属植物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的材料,以其良好的药理功效和保健功效,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西洋参作为人参属植物,在抗癌、抗高血压、提高免疫力、镇痛、性功能保健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多糖、氨基酸、多肽、人参皂苷等,其中人参皂苷是最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分为普通人参皂苷和稀有人参皂苷,稀有人参皂苷具有更强的药理功效,但其在西洋参中含量极少,有的稀有皂苷如C-K在其中甚至不存在。传统的化学制备稀有人参皂苷的方法具有反应不易控制,污染环境等缺点;生物转化法制备稀有人参皂苷具有专一性强,反应稳定,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了保健食品研究领域的热点。本实验利用食药用真菌对西洋参粉进行发酵,产生稀有人参皂苷,将食药用真菌本身的药理活性与稀有人参皂苷的活性结合,得到药理保健价值极高的发酵物,为西洋参高效、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参考。本实验首先利用平板法和PNPG法对51种食药用真菌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筛选,结果表明,菌株PHL31、25、60、STHR4、PHB29、BZ7、JG04、C11、YSTRA47、YC01、HEE17、CH01、PIB33、PHI30、HGZ5共15株真菌产酶结果较好,选择为西洋参根部粉末的生物转化菌株。生物转化产物的多糖测定的结果显示,在液体发酵中,菌种PHI30、HEE17、YC01、CH01、STHR4、25的西洋参粉发酵物比对照西洋参粉多糖的含量有极大的提高,其中PHI30含量提高最大,达到69.18%;固体发酵中,菌种HEE17、YC01、CH01发酵物多糖含量比对照西洋参粉多糖的含量有极大的提高,其中YC01含量提高最大,达到57%。生物转化产物的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液体发酵中,YC01总皂苷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到159%。固体发酵中,HGZ5总皂苷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到240%。综合两种发酵方式总皂苷的结果,说明在食药用真菌在发酵西洋参粉的过程中,皂苷的种类及含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生物转化产物的LC-MS测定结果显示,在两种发酵方式中,可产生稀有人参皂苷F1、C-K、F2、Rh2、Rg2,且产率较高,同一菌株两种发酵方式的人参皂苷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别。结合以上结果,对四个优良菌株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进行成分测定,得到四个菌株总皂苷含量最大的发酵时间,分别为20天、20天、25天、30天。并且分别得到了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的单体皂苷的种类和含量;得到了各菌株发酵物中稀有人参皂苷F1、Rh2、F2等含量最大的发酵时间。

宁豫昌,乔宏兴,潘春梅,张晓静[8](2016)在《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HPLC对发酵前后的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进行了分析,选用75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试验组、中剂量试验组、高剂量试验组共5个处理组,每组5只小鼠,3个重复。阴性对照组每日灌服0.5 m 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每日灌服0.5 m L未发酵的绞股蓝皂苷溶液,3个试验组分别每日灌服发酵的绞股蓝皂苷溶液0.2、0.5、0.8 m L,连续灌服10 d。结果表明,HPLC分析显示,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的绞股蓝皂苷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且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发酵的绞股蓝皂苷能够显着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同时还能显着提高小鼠血清中Ig G和Ig A的含量(P<0.05),对小鼠血清中IL-2的产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绞股蓝皂苷具有一定的生物转化作用,且经微生物转化后的绞股蓝皂苷具有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和增强体液免疫的功效。

李传民[9](2016)在《绞股蓝内生真菌高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及结构分析》文中提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待开发的微生物资源。前期试验证实:药用植物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具有抗癌、抗氧化、降血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活性作用。研究高产胞外多糖的条件、多糖的结构和构效关系,对其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高产胞外多糖的培养时间、接种量、碳源、氮源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周期为8 d,最佳接种量为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经正交试验优化确定培养时间8 d、接种量5%、葡萄糖量40 g/L、酵母粉量5 g/L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液胞外多糖的含量达到271.40 mg/L,较优化前提高了32.2%。然后,分别以最优条件和蛋白胨为氮源发酵JY25,将发酵液经浓缩、醇沉、除蛋白、除色素、柱层析、透析、冷冻干燥等步骤,获得2种精制多糖(分别命名为JY25P-O、JY25P-P)。采用紫外扫描、热重、红外光谱、高效液相等方法分析这2种多糖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JY25P-O是一种蛋白多糖,相对分子量为199526.23 Da。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鼠李糖5种单糖组成比例为63.29:8.24:11.32:13.01:4.14,结构中有β-异头碳构型,其中含一定量的吸附水和结晶水;JY25P-P也是一种蛋白多糖,相对分子量为151356.13 Da。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鼠李糖4种单糖组成比例为72.64:8.56:13.17:5.63,结构中有β-异头碳构型,其中含吸附水和结晶水。采用DPPH法和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这2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JY25P-O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39.4%,对·OH清除率达到99.8%;JY25P-P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37.2%,对·OH清除率达到99.1%。证实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通过对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发酵分泌胞外多糖的条件优化,获得高产的JY25P-O、JY25P-P精制多糖;分析2种多糖的结构极为相似,均有较高的抗氧化特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张瑞婷[10](2015)在《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将绞股蓝进行超微粉碎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其发酵制成绞股蓝微粉发酵液。本论文研究了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在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中,选取45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各有90只。其中,ⅠⅢ组为高(1%)、中(0.5%)、低(0.25%)剂量绞股蓝微粉发酵液组;Ⅳ组为绞股蓝饮片煎液(0.5%)对照组,Ⅴ组为不用药对照组。ⅠⅢ组分别于1-7日龄和15-21日龄间在饲料中添加相应剂量的绞股蓝微粉发酵液,Ⅳ组则在同一时间段在饲料中添加0.5%的绞股蓝饮片煎液。分别从雏鸡21日龄起,每隔一周,到49日龄,各组随机选取10只鸡,对其进行剖杀,检测鸡的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另试验各组,分别从雏鸡28日龄起,每隔一周,到49日龄,各选取10只鸡,对其进行碳粒廓清试验,测定各组鸡不同时期外周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差异。在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中,按照每组50只鸡的数量控制标准,将健康的25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5组。各组分组及给药情况同上述试验,并分别于7日龄对这批雏鸡进行新城疫(ND)IV系初免,14日龄免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活疫苗,21日龄注射ND灭活油苗的同时用IV系饮水进行二免。分别从雏鸡21日龄起,每隔一周,到49日龄,各组随机选取10只鸡,对其采取心脏采血,在室温条件静置30 min,再用离心机分离出血清,对鸡血清中ND和IBD抗体水平的变化进行测定。在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中,选250只1日龄健康雏鸡,饲养及分组情况同雏鸡体液免疫功能试验,分别于雏鸡21日龄起,每隔一周,到49日龄,各组随机选取10只鸡,依旧采取心脏采血的方式,采出的血加入了抗凝剂,用于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试验结果表明,中、高剂量(0.5%、1%)绞股蓝微粉发酵液能明显促进雏鸡免疫器官指数(P<0.01或P<0.05),增强雏鸡外周血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1或P<0.05);显着提高新城疫和法氏囊抗体滴度(P<0.01或P<0.05),并延长抗体有效存活时间;显着提高外周中血ANAE阳性率(P<0.01或P<0.05);低剂量(0.25%)绞股蓝微粉发酵液作用效果与绞股蓝饮片煎液(0.5%)效果接近(P﹥0.05)。试验研究表明,绞股蓝微粉发酵液能有效增强雏鸡的免疫功能并能延长抗体在鸡体内的作用时间。临床推荐用法用量为0.5%拌料。

二、绞股蓝细胞发酵培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绞股蓝细胞发酵培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采用斑马鱼生物模型对桑叶和绞股蓝叶水提取物降糖作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1.2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不同浓度GLU孵育对斑马鱼GLU水平的影响
        1.2.2 不同浓度ALX孵育对斑马鱼GLU水平的影响
        1.2.3 GLU与不同浓度ALX联合孵育对斑马鱼GLU值的影响
        1.2.4 不同浓度MF孵育对斑马鱼死亡率的影响
        1.2.5 不同浓度GP孵育对斑马鱼死亡率的影响
        1.2.6 不同浓度MF和GP对高糖诱导糖代谢异常斑马鱼GLU值的影响
        1.2.7 不同浓度MF和GP对糖尿病斑马鱼GLU值的影响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GLU孵育对斑马鱼GLU值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ALX孵育对斑马鱼GLU值的影响
    2.3 GLU与不同浓度ALX联合孵育对斑马鱼GLU值的影响
    2.4 斑马鱼对MF和GP耐受性的影响
    2.5 MF和GP对高糖诱导糖代谢异常斑马鱼GLU值的影响
    2.6 MF和GP对糖尿病斑马鱼GLU值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微生物发酵茶中Teadenols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发酵茶中Teadenols的含量检测
2 Teadenols的生物活性
3 Teadenols的合成
4 Teadenols的应用研究
5 结语

(3)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弱毒疫苗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细胞及毒株
    1.3 药品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的体外作用
        2.1.1 Marc-145细胞的培养
        2.1.2 PRRSV的扩增
        2.1.3 PRRSV TCID50的测定
        2.1.4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在Marc-145细胞中安全浓度的测定
        2.1.5 对PRRSV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多糖浓度的测定
    2.2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2.2.1 试验分组及处理
        2.2.2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血清抗体水平的影响
        2.2.3 IFN-γ和IL-12含量测定
        2.2.4 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
    2.3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体外作用
        3.1.1 PRRSV TCID50的测定
        3.1.2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3.1.3 对PRRSV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多糖浓度的测定
    3.2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3.2.1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血清抗体水平的影响
        3.2.2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血清IFN-γ含量的影响
        3.2.3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血清IL-12含量的影响
        3.2.4 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血清中和抗体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绞股蓝的研究现状
        1.1.1 绞股蓝植物学特性
        1.1.2 绞股蓝种质资源分布及分类
        1.1.3 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
        1.1.4 绞股蓝药理作用研究
        1.1.5 绞股蓝组织培养与毛状根研究
        1.1.6 绞股蓝的开发应用
    1.2 诱导子在药用植物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中的作用
        1.2.1 毛状根诱导与特点
        1.2.2 诱导子含义与分类
        1.2.3 诱导子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中的作用特点与机制
        1.2.4 诱导子在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应用
    1.3 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试剂盒及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C58C1 菌种的保藏、活化及培养
        2.4.2 绞股蓝外植体的培养
        2.4.3 绞股蓝毛状根的诱导
        2.4.4 绞股蓝毛状根PCR鉴定
        2.4.5 绞股蓝毛状根扩大培养
        2.4.6 绞股蓝毛状根总皂苷提取与测定
        2.4.7 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产量的影响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绞股蓝毛状根的诱导与培养
    3.2 绞股蓝毛状根PCR检测
    3.3 绞股蓝毛状根总皂苷提取与测定
    3.4 绞股蓝总皂苷标准曲线
    3.5 不同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3.5.1 MJ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3.5.2 SA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3.5.3 YE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3.6 诱导子协同作用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绞股蓝毛状根生长曲线测定
    4.2 不同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4.2.1 MJ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4.2.2 SA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4.2.3 YE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4.2.4 小结
    4.3 诱导子协同效应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 绞股蓝概述
    2 中药发酵
第2章 菌种筛选及β-D-葡萄糖苷酶活性
    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绞股蓝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工艺考察
    1 试验仪器与材料
    2 试验内容
        2.1 考察绞股蓝固体发酵工艺条件
        2.2 测定不同固体发酵条件绞股蓝总皂苷含量
        2.3 考察固体发酵条件
        2.4 考察绞股蓝液体发酵工艺条件
        2.5 绞股蓝液体发酵液的皂苷纯化
    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绞股蓝乳酸菌发酵的生物转化
    1 试验仪器与材料
    2 试验内容
        2.1 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
        2.2 相关检查
        2.2.1 性状
        2.2.2 相对密度
        2.2.3 pH值
        2.2.4 微生物限度
        2.2.5 树脂
        2.2.6 鞣质
        2.3 绞股蓝的薄层色谱鉴别
    3 含量测定
        3.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绞股蓝皂苷的含量
    4 试验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绞股蓝发酵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
第5章 探究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对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影响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试验内容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2.2 小鼠生长性能测定
        2.3 小鼠脏器指数的测定
        2.4 小鼠血常规
        2.5 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
        2.6 组织病理学
        2.7 数据统计及分析
    3 试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及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6)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2.2 病例选择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3 病例来源及分组
        2.4 治疗方式
        2.5 观察指标
        2.5.1 主要指标
        2.5.2 次要指标
        2.6 安全检测指标
        2.7 总体疗效评价
        2.8 检测标准
        2.9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情况
        3.2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LSM值比较
        3.3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HBV DNA阴性例数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态比较
        3.5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转氨酶水平比较
        3.6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HA、LN、PCⅢ、CⅣ比较
        3.7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总体疗效比较
        3.8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认识
        4.1.1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
        4.1.2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4.1.3 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
        4.2 西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认识
        4.2.1 乙肝肝硬化发生机制
        4.2.2 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4.3 扶正化瘀胶囊及其拆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4.4 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检测肝纤维化
        4.5 情志病从肝论治及慢性肝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4.6 结果分析
        4.6.1 两组肝脏硬度(LSM)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2 两组HBV DNA阴转例数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3 两组精神心理状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4.6.4 两组转氨酶指标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5 两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指标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6 两组总体疗效分析
        4.7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扶正化瘀胶囊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微生物转化西洋参及其产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西洋参的栽培
        1.2.2 人参皂苷的种类及功效
        1.2.3 人参皂苷的生物转化
        1.2.4 食药用真菌的药理活性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食药用真菌产酶筛选
    2.1 前言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菌株
        2.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3 溶液配置
        2.2.4 培养基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食药用真菌斜面接种
        2.3.2 食药用真菌产酶的平板筛选
        2.3.3 PNPG法测定食药用真菌产酶活性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食药用真菌平板生长状态
        2.4.2 食药用真菌平板筛选结果
        2.4.3 PNPG筛选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洋参的发酵及成分测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发酵菌株
        3.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溶液配置
        3.3.2 西洋参根的发酵及成分提取
        3.3.3 多糖的测定
        3.3.4 总皂苷的测定
        3.3.5 发酵物中皂苷的LC-MS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西洋参根的发酵结果
        3.4.2 多糖的含量
        3.4.3 总皂苷的含量
        3.4.4 皂苷种类的测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个菌株不同发酵时间的皂苷成分探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液体发酵及皂苷的提取
        4.2.2 总皂苷的测定
        4.2.3 发酵物的LC-MS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总皂苷的测定
        4.3.2 不同时间发酵物的LC-MS测定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8)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绞股蓝皂苷的提取与发酵
        1.2.2 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的HPLC检测
        1.2.3 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1.2.4 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1.2.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的HPLC检测
    2.2 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3 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3 讨论
    3.1 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的HPLC分析
    3.2 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3 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4 结论

(9)绞股蓝内生真菌高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及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内生真菌
        1.1.1 抗生素类活性物质
        1.1.2 抗肿瘤活性物质
        1.1.3 其他活性物质
    1.2 真菌多糖
        1.2.1 抗肿瘤
        1.2.2 抗病毒
        1.2.3 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1.2.4 抗氧化、抗辐射、抗疲劳等
    1.3 各种发酵条件对高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1.3.1 菌种选育
        1.3.2 碳源
        1.3.3 氮源
        1.3.4 发酵温度
        1.3.5 发酵周期
    1.4 真菌多糖的提取和分离纯化
        1.4.1 真菌多糖的提取方法
        1.4.2 真菌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1.5 真菌多糖的结构
        1.5.1 真菌多糖的结构层次
        1.5.2 真菌多糖的结构分析
        1.5.3 真菌多糖的构效关系
    1.6 绞股蓝内生真菌的研究
    1.7 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JY25高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0 培养基的制备
        2.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备
        2.2.2 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
        2.2.3 种子液的制备
        2.2.4 单因素试验
        2.2.5 正交试验
        2.2.6 数据处理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葡萄糖的标准曲线
        2.3.2 绞股蓝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2.3.4 绞股蓝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绞股蓝内生真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3.1.1 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粗多糖的制备
        3.2.2 发酵液多糖的得率
        3.2.3 JY25多糖的精制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发酵液含糖量的测定
        3.3.2 发酵液多糖的得率
        3.3.3 JY25多糖的精制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菌多糖结构的测定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
        4.1.1 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JY25精制多糖的紫外检测
        4.2.2 JY25精制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4.2.3 JY25精制多糖的热重(TG)分析
        4.2.4 JY25精制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4.2.5 JY25精制多糖的液相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JY25精制多糖的紫外检测
        4.3.2 JY25精制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4.3.3 JY25多糖的热重(TG)分析
        4.3.4 JY25多糖的红外色谱分析(IR)
        4.3.5 JY25多糖的高效液相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Y25多糖抗氧化的生物活性
    5.1 材料、试剂及仪器
        5.1.1 材料
        5.1.2 试剂
        5.1.3 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清除·DPPH自由基
        5.2.2 清除羟基自由基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JY25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5.3.2 JY25多糖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个人简历
附录2 发表文章及专利

(10)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1 引言
    1.1 免疫增强剂的免疫机制和研究进展
    1.2 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
    1.3 绞股蓝相关药理作用
        1.3.1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1.3.2 防癌和抗肿瘤作用
        1.3.3 抗衰老作用
        1.3.4 保肝作用
        1.3.5 其他作用
    1.4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概况
    1.5 中药发酵技术的进展
        1.5.1 中药发酵技术的历史
        1.5.2 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概况
    1.6 新城疫
        1.6.1 新城疫的病原与流行
        1.6.2 新城疫的综合防控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
        1.7.1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与流行
        1.7.2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试剂及药品
        2.1.3 药物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2.2.2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鸡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2.2.3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鸡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2.3 数据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鸡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3.1.1 对脾指数的影响
        3.1.2 对法氏囊指数的影响
        3.1.3 对雏鸡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3.2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鸡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3.2.1 对ND抗体水平(log2)的影响
        3.2.2 对IBD抗体水平(log2)的影响
    3.3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鸡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4 讨论
    4.1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2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体内巨噬细胞的影响
    4.3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体内抗体水平的影响
    4.4 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四、绞股蓝细胞发酵培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采用斑马鱼生物模型对桑叶和绞股蓝叶水提取物降糖作用的比较研究[J]. 刘均,李强,谭蓉. 中国茶叶加工, 2021(04)
  • [2]微生物发酵茶中Teadenols的研究概况[J]. 陈丹丹,朱旭,武月琴,赵兴平,高林瑞,丁章贵. 中国茶叶加工, 2021(03)
  • [3]淫羊藿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对PRRSV弱毒疫苗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J]. 王甜,郭溢舜,江耀伦,李美娣,武力,刘汉清,苏胖.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11)
  • [4]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D]. 齐敏杰.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5]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杜晓鸿. 西南大学, 2021(01)
  • [6]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D]. 刘雪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微生物转化西洋参及其产物分析[D]. 蔡小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8]绞股蓝皂苷发酵产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宁豫昌,乔宏兴,潘春梅,张晓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9)
  • [9]绞股蓝内生真菌高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及结构分析[D]. 李传民. 河南工业大学, 2016(09)
  • [10]绞股蓝微粉发酵液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D]. 张瑞婷.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绞股蓝细胞发酵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