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低凝点润滑油的新工艺——催化加氢代替溶剂脱蜡

一种生产低凝点润滑油的新工艺——催化加氢代替溶剂脱蜡

一、生产低凝固点润滑油的新工艺——催化加氢代替溶剂脱蜡(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云[1](2018)在《光亮油生产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光亮油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其特点是黏度高、闪点高,在润滑油调和中,用来提高润滑油的黏度,降低黏度指数改进剂的使用量,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光亮油的生产主要采用减压渣油为原料,通过脱沥青、溶剂精制/加氢精制、脱蜡、补充精制等工艺进行,本文通过改变各单元加工顺序,优化光亮油的生产工艺。本文以某炼化公司减压渣油的丙烷脱沥青油为原料,经过NMP精制、固定床加氢精制、酮苯脱蜡等工艺生产光亮油。考察了NMP精制-加氢精制-酮苯脱蜡组合工艺与NMP精制-酮苯脱蜡-加氢精制组合工艺的优劣,并对部分工艺进行了优化。NMP精制-加氢精制-酮苯脱蜡组合工艺:脱沥青油首先进行NMP精制;NMP精制油再在Ni-W/γ-Al2O3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反应条件为压力8MPa,温度350℃,体积空速0.5h-1,氢油比500:1。加氢精制所得油品再在-15℃下进行酮苯脱蜡,所得产品油色度为7.5,硫含量为1059μg/g,氮含量为1026μg/g,倾点为-11℃,黏度指数为106,起始氧化温度为221.9℃,收率52%。NMP精制-酮苯脱蜡-加氢精制组合工艺:脱沥青油首先进行NMP精制;NMP精制油经酮苯脱蜡后再在Ni-W/γ-Al2O3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加氢反应条件同上,所得产品油色度为4,硫含量为1126μg/g,氮含量为1120μg/g,黏度指数为123,起始氧化温度为256.6℃,收率50.3%。两种加工工艺相比,NMP精制-加氢精制-酮苯脱蜡组合工艺所得产品油硫氮含量相对较低,脱硫脱氮效果较好;NMP精制-酮苯脱蜡-加氢精制组合工艺所得产品油的色度较低,黏度指数较高,氧化安定性好。

吴学谦[2](2014)在《聚α-烯烃基础油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由于工业应用以及环保对润滑油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聚a-烯烃(PAO)合成基础油因其优异的黏温性能、低温流动性和抗氧化安定性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以煤制烯烃和混合纯烯烃合成低粘度PAO基础油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为煤制烯烃聚合PAO基础油的工业放大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以精制的煤制烯烃为原料,对两种常用催化剂A1C13、BF3的聚合工艺条件进行考察;以纯烯烃混合物为原料,A1C13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混合比以及各工艺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以BF3-正丁醇为催化剂对煤制烯烃聚合合成PAO进行研究并得到最适工艺条件。研究还对聚合工艺后续的脱氯与加氢精制工艺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有:对烷基化和脱氯剂处理两种脱氯方法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得到了适宜工艺操作条件以及在该条件下的脱氯效果进行了比较。采用间歇反应釜和镍金属催化剂对PA020和PAO100粗产品加氢精制研究,通过三种因素关联得出宏观动力学方程,并对方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幂函数型加氢动力学方程可靠,拟合情况良好。以上工作可以为聚α-烯烃合成工艺的工业放大提供依据和指导。

孙小慧[3](2010)在《炼化企业CO2减排评估体系及减排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炼化企业是我国CO2重要排放源之一,鉴于《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以及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做出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对我国炼化企业能耗状况、CO2排放情况进行研究,从而为炼化企业CO2减排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我国炼化企业能耗状况,根据我国原油加工四大工艺流程、各炼化工艺特点及炼化企业尾气的组成特点,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炼化企业CO2减排评估体系。同时,为实现CO2资源化利用和最终减排,在小型静态实验装置上对改良热K2CO3体系分离提纯CO2进行了实验研究。评估结果显示,我国炼化企业CO2最大排放源是燃料燃烧,占CO2排放总量的90%以上。要实现减排,首先涉及总量,经数据调研和软件估算,自行设计估算软件,并以我国炼化企业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为例进行计算,结果约为290 Mt/a;采用国际通用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约为330 Mt/a。同时从节能减排、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CO2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炼化企业CO2减排指标体系及节能减排对策。在小型静态实验装置上研究了改良热K2CO3溶液对CO2的吸收和解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30%(w%)的K2CO3溶液中按1:1加入3%(w%)的PZ和3%(w%)的TEA,吸收温度为90℃时,吸收效果最佳,CO2吸收率达80%,吸收液吸收负荷达90%。富液可以在常压加热(100℃)条件下进行再生,反应时间为30min时,CO2解吸率达80%左右,之后CO2解吸率变化趋于平缓。本法实验流程简易,操作简单,吸收体系具有优良的吸收及解吸性能,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刘龙,康丁[4](2007)在《润滑油基础油脱蜡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国内外润滑油矿物基础油脱蜡的主要生产工艺,重点讨论了溶剂脱蜡和催化脱蜡技术,对基础油脱蜡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了我国基础油脱蜡的开发方向。

二、生产低凝固点润滑油的新工艺——催化加氢代替溶剂脱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产低凝固点润滑油的新工艺——催化加氢代替溶剂脱蜡(论文提纲范文)

(1)光亮油生产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国外光亮油市场概况
        1.1.2 国内光亮油市场情况
    1.2 光亮油生产工艺
    1.3 溶剂精制工艺
        1.3.1 溶剂精制的发展
        1.3.2 溶剂精制的原理
        1.3.3 溶剂精制的影响因素
    1.4 加氢精制工艺
        1.4.1 加氢精制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
        1.4.2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组成
        1.4.3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4.4 催化剂的成型技术
        1.4.5 催化剂的活化
    1.5 酮苯脱蜡工艺
        1.5.1 酮苯脱蜡工艺的发展
        1.5.2 酮苯脱蜡的原理
        1.5.3 各溶剂在酮苯脱蜡中的性质与作用
        1.5.4 混合溶剂的作用
        1.5.5 酮苯脱蜡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实验用的原料油
    2.2 溶剂精制
        2.2.1 连续多级逆流萃取实验装置
        2.2.2 溶剂精制操作方法
        2.2.3 溶剂回收
    2.3 加氢催化剂的制备
        2.3.1 载体γ-Al2O3 的制备
        2.3.2 载体的饱和吸水率
        2.3.3 浸渍液的配置
    2.4 催化剂的表征
        2.4.1 堆积密度
        2.4.2 机械强度
        2.4.3 N_2 吸附-脱附分析
        2.4.4 X-射线衍射分析
        2.4.5 NH_3-TPD分析
    2.5 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性能评价
    2.6 酮苯脱蜡
    2.7 油品性质测定
        2.7.1 化学组分的分析
        2.7.2 密度的测定
        2.7.3 硫氮含量的测定
        2.7.4 倾点的测定
        2.7.5 黏度的测定
        2.7.6 色度的测定
        2.7.7 残炭的测定
        2.7.8 酸值的测定
        2.7.9 碱性氮的测定
        2.7.10 光安定性的测定
        2.7.11 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第三章 溶剂精制工艺分析
    3.1 引言
    3.2 溶剂精制工艺
        3.2.1 对精制油硫含量、氮含量的影响
        3.2.2 对精制油密度、残炭和色度的影响
        3.2.3 对精制油碱性氮和酸值的影响
        3.2.4 对精制油收率的影响
        3.2.5 对精制油组分含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氢精制工艺条件的优化
    4.1 引言
    4.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分析
        4.2.1 堆积密度和机械强度
        4.2.2 X-射线衍射分析
        4.2.3 N2 吸附-脱附分析
        4.2.4 催化剂的NH3-TPD分析
    4.3 NMP精制油加氢精制工艺分析
        4.3.1 NMP抽提精制油性质
        4.3.2 加氢精制油硫含量、氮含量和色度
        4.3.3 加氢精制油的倾点和残炭
        4.3.4 加氢精制油的碱性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生产工艺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脱蜡油的性质
    5.3 不同生产工艺顺序分析
        5.3.1 对产品油色度的影响
        5.3.2 对产品油硫氮含量的影响
        5.3.3 对产品油倾点的影响
        5.3.4 对产品油黏度的影响
        5.3.5 对产品油黏度指数的影响
        5.3.6 对产品油残炭的影响
        5.3.7 对产品油碱性氮的影响
        5.3.8 对产品油酸值的影响
        5.3.9 对产品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5.3.10 对产品油收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聚α-烯烃基础油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润滑油概述
        1.1.1 润滑油概念
        1.1.2 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历程
        1.1.3 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
    1.2 线性α-烯烃生产工艺
        1.2.1 线性α-烯烃简介
        1.2.2 乙烯齐聚法
        1.2.3 蜡裂解法
        1.2.4 煤化工抽提法
        1.2.5 其他合成工艺
    1.3 聚α-烯烃(PAO)
        1.3.1 PAO发展概况
        1.3.2 PAO的性能及应用
        1.3.3 PAO合成工艺
    1.4 聚α-烯烃(PAO)合成催化剂
        1.4.1 路易斯酸催化剂
        1.4.2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1.4.3 茂金属催化剂
        1.4.4 离子液体催化剂
        1.4.5 其他催化剂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设备
        2.1.3 分析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预处理
        2.2.2 聚合/烷基化反应合成
        2.2.3 脱氯处理
        2.2.4 加氢精制
    2.3 产品性质表征
        2.3.1 运动粘度测定
        2.3.2 闪点测定
        2.3.3 倾点测定
        2.3.4 色度测定
        2.3.5 溴价/溴指数测定
        2.3.6 氯含量测定
        2.3.7 气相色谱
第3章 AlCl_3催化剂聚合α-烯烃工艺研究
    3.1 AlCl_3催化剂聚合α-烯烃机理
    3.2 煤制烯烃原料制备低粘度聚α-烯烃基础油
        3.2.1 煤制烯烃原料精制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3.2.2 AlCl_3浓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3.2.3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影响
        3.2.4 反应时间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3.2.5 最适宜条件下的PAO产品性能
    3.3 纯烯烃混合原料制备聚α-烯烃基础油
        3.3.1 不同原料烯烃聚合性能比较
        3.3.2 运用正交设计进行PAO聚合试验
        3.3.3 最优水平下PAO产品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BF_3催化剂聚合α-烯烃工艺研究
    4.1 BF_3催化剂聚合α-烯烃机理
    4.2 BF_3催化剂聚合煤制烯烃工艺
        4.2.1 助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4.2.2 助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4.2.3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4.2.4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4.3 最适条件下PAO产品性能
    4.4 AlCl_3与BF_3催化剂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α-烯烃脱氯工艺研究
    5.1 PAO中氯的来源及影响
    5.2 PAO与芳烃烷基化脱氯
        5.2.1 芳烃烷基化脱氯机理
        5.2.2 芳烃试剂的选择
        5.2.3 芳烃试剂比例对反应的影响
        5.2.4 反应温度对烷基化的影响
        5.2.5 烷基化时间对烷基化影响
        5.2.6 芳烃烷基化脱氯效果
    5.3 脱氯剂脱氯处理
        5.3.1 脱氯剂脱氯原理
        5.3.2 脱氯剂的对比选择
        5.3.3 温度对脱氯效果的影响
        5.3.4 时间对脱氯效果的影响
        5.3.5 脱氯剂与烷基化两种工艺脱氯效果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聚α-烯烃间歇加氢动力学研究
    6.1 PAO加氢精制及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6.2 宏观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6.3 宏观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求取
        6.3.1 加氢精制反应动力学研究实验数据
        6.3.2 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6.3.3 动力学方程的验证
    6.4 不同原料加氢动力学方程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成果

(3)炼化企业CO2减排评估体系及减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全球变暖问题及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1.2 我国能源消耗及CO_2 排放现状
    1.3 清洁发展机制(CDM)概述
        1.3.1 清洁发展机制概念
        1.3.2 机制的“双赢”性
        1.3.3 我国CDM 实施意义、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4 我国炼化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及CDM 项目开展情况分析
        1.4.1 CO_2 减排开展情况分析
        1.4.2 N_2O 减排开展情况分析
        1.4.3 小结与展望
    1.5 我国炼化企业工艺特点及CO_2 排放量估算
        1.5.1 原油加工四大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
        1.5.2 炼油过程各工艺特点
        1.5.3 CO_2 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
    1.6 CO_2 减排技术研究现状
        1.6.1 CO_2 源头削减技术
        1.6.2 化学吸收法分离提纯CO_2 技术
    1.7 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1.7.1 研究目标
        1.7.2 研究内容
        1.7.3 课题的创新性
第二章 CO_2排放评估体系建立及排放量计算软件设计
    2.1 CO_2 排放评估体系构建
        2.1.1 评估方法
        2.1.2 评估指标
        2.1.3 宏观评估结果
    2.2 CO_2 排放量计算软件设计
        2.2.1 国际通用计算方法及存在问题
        2.2.2 软件估算方法及设计原理
        2.2.3 设计方案
        2.2.4 调研数据
        2.2.5 程序界面、计算框图及计算例证
        2.2.6 两种估算方法结果比较
    2.3 炼化企业CO_2 减排指标体系
        2.3.1 炼化企业CO_2 减排指标的选取原则
        2.3.2 炼化企业CO_2 减排指标
    2.4 炼化企业节能减排技术
        2.4.1 我国炼化企业能耗状况及CO_2 排放情况
        2.4.2 我国炼化企业CO_2 减排对策
        2.4.3 国外炼化企业CO_2 减排对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良热K_2CO_3法吸收CO_2实验研究
    3.1 实验仪器、药品及原料气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原料气
    3.2 吸收实验装置
    3.3 吸收实验及其原理
        3.3.1 实验准备
        3.3.2 实验方法和原理
    3.4 单因子吸收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3.4.1 K_2CO_3 溶液浓度对CO_2 吸收量的影响分析
        3.4.2 K_2CO_3 溶液浓度对吸收负荷的影响分析
        3.4.3 活化剂种类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分析
        3.4.4 活化剂配比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分析
        3.4.5 吸收温度对CO_2 吸收量及吸收负荷的影响分析
    3.5 加热再生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3.5.1 再生实验装置
        3.5.2 再生实验方法
        3.5.3 再生实验数据处理
        3.5.4 解吸时间对再生效果影响分析
    3.6 吸收液重复利用次数影响分析
    3.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生产低凝固点润滑油的新工艺——催化加氢代替溶剂脱蜡(论文参考文献)

  • [1]光亮油生产工艺的研究[D]. 李玉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2]聚α-烯烃基础油合成工艺研究[D]. 吴学谦.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
  • [3]炼化企业CO2减排评估体系及减排技术研究[D]. 孙小慧.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4)
  • [4]润滑油基础油脱蜡技术进展[J]. 刘龙,康丁.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7(09)

标签:;  ;  

一种生产低凝点润滑油的新工艺——催化加氢代替溶剂脱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