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微浸布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西微浸布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一、广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张兵强,赵富远,杨清毫,黄毅,李俊海,刘松[1](2022)在《贵州省盘县架底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文中研究指明架底金矿床位于贵州省莲花山背斜南东翼,距背斜核部3 km,是近年来在国内发现的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的第一个大型原生金矿床。架底金矿床与黔西南其他金矿床类似,属微细粒浸染型,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岩浆水的特点。玄武岩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地层,玄武质火山角砾岩是矿区最主要的容矿岩石。矿化趋势分析显示:莲花山背斜(次级揉褶)与近东西向复式背斜的叠加区是有利的成矿部位,控制矿床中各矿体的分布规律及产出特征;近东西向复式背斜直接控制了矿体近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且越靠近莲花山背斜核部,矿体品位越高、厚度越大。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指示:在矿区目前已发现矿体的顶部可能还存在断控型或层控型金矿体;源自深部的含金热液沿深大断裂上涌至一定位置后沿层间破碎带由东向西运移,且至少经历了2次主要的成矿作用阶段。综合研究认为整个莲花山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区内金矿床在南北方向可能按一定规律呈等距、不等距分布,推测东西方向受叠加褶皱控制的有利成矿区距莲花山背斜核部超过5 km。区内除峨眉山玄武岩外,在上二叠统龙潭组以及三叠系中都有可能在构造有利、岩性适宜的部位形成层控型或断控型金矿体。

向祥辉,肖宝珠,张战[2](2021)在《桐柏山南坡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桐柏山南坡位于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中段,是金多金属矿成矿有利地段,但该区金矿综合研究工作比较薄弱。重点分析该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类型、成矿时代、空间分布、成矿物质来源等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认为,桐柏山南坡金矿受构造—岩浆活动制约,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143.1~128.2 Ma),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壳幔混合源,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属中—低温浅成岩浆热液型矿床。桐柏山南坡可圈定新城—黄陂断裂带、马鞍山—青苔断裂带及新市—太山庙断裂带3个成矿远景区,新城—黄陂断裂带南西以金(银)矿为主,浅部金(银)矿床(点)密集分布,深部铅锌矿、钼矿具较好成矿前景;该断裂北东以铅锌矿、钼矿为主。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金多金属矿找矿勘查工作提供有益的地质依据。

史南南,赵青涛,邱光辉,张启生,张超[3](2021)在《鲁西铜石大平安庄地区金矿找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深部及外围寻找隐伏金矿体,已成为鲁西铜石地区的找矿重点。大平安庄地区位于铜石杂岩体的东南缘,燕甘断裂东侧,大平安庄断裂带内,北距归来庄大型金矿床约2.5 km。本文在研究铜石地区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区地质、物探、化探、槽探等找矿信息,与归来庄金矿床相似类比,发现二者成矿地质条件相似,Au、Ag元素化探异常、重磁异常等分布规律相近,地表揭露及激电测深均指示大平安庄断裂是岩浆热液的活动场所,这为Au元素的运移和富集创造了条件,断裂附近新发现的金矿化点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该区大平安庄断裂带具有良好的Au成矿潜力,经进一步工作有望实现找矿突破。

徐良易,刘建中,李应辉,郑禄林,李俊海,王泽鹏,杨成富,陈发恩,王大福,宋威方[4](2022)在《黔西南泥堡金矿床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泥堡金矿床微量元素的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显示,Au、As、Sb、Hg、Tl、Ag、W、Se相关性好,表明Se与Au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具有密切联系,硒化物主要出现在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或成矿的中晚阶段。泥堡金矿床Au成矿温度集中于180~260℃,表明泥堡金矿床中Se可能主要以硒化物的形式存在。黔西南地区不同金矿床的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辰砂、雄黄等硫化物中,Se具有一定的富集,Se与S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似,Se主要以置换硫化物中的S的形式存在。成矿过程中HS-和HSe-均可作为卡林型金矿中Au的载体,Se能为研究该区乃至贵州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中Au成矿环境、成矿机制及成矿流体演化规律提供间接性证据,提出Se可作为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找金的指示元素。

杨岳清,王登红,孙艳,赵芝,刘善宝,王成辉,郭维明[5](2021)在《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矿产研究与找矿实践70年历程——回顾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三稀)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矿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矿床地质工作者大家庭中的成员,一直致力于三稀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其中,对世界闻名的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和内蒙古白云鄂博稀有稀土矿床较早就投入了工作,他们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在湖南香花岭含铍条纹岩中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1970年后,在内蒙古巴尔哲、福建南平和四川大水沟稀土、稀有和分散元素等矿床发现后,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中国首次发现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后,对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的确定和分布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三稀资源被确定为关键矿产后,矿产资源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不但取得了理论上的创新,而且发现了一批新的三稀矿产地,尤其是在川西甲基卡和可尔因等地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钻探等工作,其中钻探工作量就达11818.96 m,为把川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集区建设成为国家大型锂矿基地作出了新贡献。对于卤水型锂及其他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也一直是矿产资源研究所的重点,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及江汉盆地等地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

李俊海[6](2021)在《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文中指出架底大型金矿和大麦地中型金矿是近年来在贵州西南部玄武岩分布区新发现的以玄武质岩石为主要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两个矿床位于南盘江-右江卡林型金矿成矿区北段之莲花山背斜核部及南东翼次级揉褶带,金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主要赋存于构造蚀变体(SBT)中和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的层间破碎蚀变带中,金矿体在空间上呈上、下叠置关系,容矿岩石主要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角砾状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及角砾状凝灰岩,少量为玄武岩、角砾状灰岩。针对架底和大麦地金矿成矿过程,本研究系统开展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主-微量元素、岩相学、矿物学、载金矿物微区主-微量元素、同位素(H-O、C-O、S、Pb、Hg)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黔西南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本文主要揭示了架底和大麦地金矿的矿物生成顺序、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与黔西南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的重要相似性和关键差别等,建立了玄武岩容矿金矿床成矿模式,总结了玄武岩分布区卡林型金矿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找矿远景分析。本次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架底和大麦地金矿中的矿物由成矿前期、热液成矿期和局部氧化期三期事件形成,其中热液成矿期可进一步分为成矿主阶段和成矿晚阶段;成矿前的峨眉山玄武岩中的矿物主要包含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以及少量的钛铁矿和磷灰石;热液成矿期成矿主阶段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含砷黄铁矿、毒砂、似碧玉石英(局部为石英)、伊利石、(铁)白云石(局部为钙-镁菱铁矿)、金红石和磷灰石,这些矿物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成矿晚阶段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方解石、雄黄、辉锑矿、石英、雌黄,这些矿物多呈脉状充填在矿体附近的开放空间;在后期表生氧化作用下,在浅地表岩石中局部可见绿泥石、赤铁矿和褐铁矿。(2)金以不可见金形式主要赋存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中,载金黄铁矿和毒砂富集Au、As、Sb、Hg、Tl、Cu等成矿元素。硫化作用形成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并导致金的沉淀成矿。硫化作用是金等元素沉淀的关键因素。(3)成矿元素(Au、As、Sb、Hg、Tl)在矿化过程中显着加入,少量Bi、Te、Se、Cd和Ag在矿化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加入。大量K2O的加入可能与粘土化过程有关,CaO含量基本不变说明去钙化作用不显着。Si O2、Fe2O3、CaO、MgO、Ti O2和P2O5含量基本不变,但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Si、Ca、Mg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如: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中,成矿后Si主要以石英、伊利石的形式存在,Ca、Mg主要存在于(铁)白云石中;Fe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磁铁矿、钛铁矿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黄铁矿、毒砂、(铁)白云石中;Ti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钛铁矿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金红石中;P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岩浆成因的磷灰石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热液成因和岩浆成因的磷灰石中。(4)架底、大麦地金矿成矿期石英的δDV-SMOW值为-56~-81‰,δ18OH2O值为10.9~12.5‰,其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期白云石δ13C值为-3.24~-6.15‰,表现为以深部幔源碳为主;δ18OH2O值为8.27~12.06‰,显示成矿热液可能主要为岩浆热液,不排除有变质水的加入。辉锑矿δ34S值为-0.90~-1.90‰,成矿流体中的硫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辉锑矿铅同位素组成显示铅主要为造山带来源,并有壳源铅的混合。全岩δ202Hg值为-0.63~1.38‰,?199Hg值为-0.02~-0.12‰,显示了岩浆来源Hg的特征。综合H-O、C-O、S、Pb、Hg同位素分析,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深部岩浆释放形成的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并在上升过程和成矿过程中由于水-岩反应导致岩浆热液混有地层的同位素组成信息。(5)架底和大麦地金矿成矿流体具有低温(150~210℃)、中-低盐度(8~12wt%NaCleq.)、低密度(0.69~0.94g/cm3)等特征。(6)架底和大麦地金矿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以及区内其他卡林型金矿可能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它们形成于同一区域成矿事件,这些金矿最有可能是同一区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下的产物。(7)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揭示了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并建立了玄武岩容矿金矿床成矿模式:综合H-O、C-O、S、Pb、Hg同位素分析以及对黔西南地区重磁数据研究,表明深部隐伏花岗质岩浆释放含金成矿流体。成矿流体富含Au、As、Sb、Hg、Tl等成矿元素及CH4、CO2等挥发分,具有高压-超高压力等特征。在燕山期构造作用下,成矿流体沿深大断裂上涌至P2m与P3β之间的区域构造滑脱面。部分成矿流体侧向运移并与区域构造滑脱面附近的岩石发生水-岩交代反应形成SBT。部分成矿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至P3β的凝灰岩中或层间破碎带的玄武质火山角砾岩中时,由于岩石孔隙度差等原因,成矿流体侧向运移。当成矿流体汇聚于构造高点位置(如:背斜核部,穹隆)后,与富Fe玄武质岩石发生水-岩反应,玄武质岩石中的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钛铁矿等矿物发生溶解,释放出Fe2+等,释放出的Fe2+与成矿流体中的S和As结合形成含砷黄铁矿和毒砂,Au-HS络合物发生分解,Au以不可见金形式进入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硫化作用形成载金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导致金沉淀富集,分别形成SBT中的金矿体和P3β中的金矿体。与此同时,水-岩反应还形成似碧玉石英(局部为石英)、(铁)-白云石(局部为钙-镁菱铁矿)、伊利石、金红石和磷灰石。在成矿晚阶段,方解石、雄黄、辉锑矿、石英、雌黄等矿物呈脉状充填在矿体附近的开放空间。(8)玄武岩分布区卡林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有:地球化学标志(Au-As-Sb-Hg组合异常)、金矿氧化矿标志、构造标志(莲花山背斜、构造蚀变体(SBT)、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的层间破碎蚀变带等构造高点)、地层标志(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岩性标志(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岩石孔隙度较高、岩性复杂多样、富含铁且其顶板为厚层致密岩层的岩性组合)、蚀变标志(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石化、粘土化)。(9)玄武质岩石也是卡林型金矿很好的赋矿围岩,莲花山背斜构造带乃至整个玄武岩分布区具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区域均具有较好的卡林型金矿找矿前景,如砂厂、上寨及呼都等地是下一步寻找卡林型金矿的有利靶区。

田冲[7](2021)在《黔西南架底金矿床载金黄铁矿的特征及对成矿作用的指示》文中指出黔西南地区是我国卡林型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架底金矿作为黔西南地区近年来在玄武岩中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床,一直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也取得较多成果。前人研究表明,含砷黄铁矿是黔西南地区的主要载金矿物,然而架底金矿床载金黄铁矿以及金的富集规律等方面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制约了后续的科学研究以及找矿工作。论文结合野外的实际调查以及室内显微岩相观察,首先对矿区黄铁矿进行了不同期次的划分,即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典型黄铁矿分别为草莓状黄铁矿、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具环带结构)以及细粒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自形粗粒黄铁矿(具环带结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期次的黄铁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架底金矿的黄铁矿中,S、As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Au、As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成矿前的黄铁矿具高S、Fe,低As、Au的特征;成矿期的黄铁矿核部具高S、Fe,低As、Au,环带则具高As、Au,低S、Fe的特征;成矿后的黄铁矿核部具高S、Fe,低As、Au,与其环带(高As不含Au)相比较具明显差异。依据矿物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穿插关系判断矿区载金黄铁矿的结晶顺序为:草莓状低砷无环带黄铁矿(不含金)→热液成因黄铁矿(不含金或含少量金)→热液成因含砷环带黄铁矿(含金)以及均质无环带的细粒黄铁矿(含金)→高砷环带黄铁矿(不含金)。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前黄铁矿δ34S的值显示为沉积硫特征,成矿期和成矿后黄铁矿的核部及环带均显示岩浆硫特征,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含量特征,暗示成矿只是流体作用下的某次特殊事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幔,也有部分地壳物质的混入。金以硫络合物的形式从深部向浅部迁移,以“不可见金”的状态赋存,架底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可能有Au含量过饱和而形成的亚微米至纳米级别的金颗粒,也存在Au含量不饱和所致的Au+形式。基于以上的认识,为架底金矿床初步构建可能的成矿过程,即研究区存在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区域上的深大断裂和研究区的断层为成矿热液流体的上涌提供通道,含H3As O30、[Au(HS)2]-、富H2S的还原性流体向压力减小的地区运移,最终在峨眉山玄武岩二段中的构造破碎带以及二叠系中-上二叠统之间的构造蚀变体中充填,产生强烈的热液蚀变(主要是铁白云石中Fe被交代,完成黄铁矿化),形成金的富集沉淀。

于会冬[8](2021)在《云南者桑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标型特征及金矿成因、构造背景》文中研究指明云南富宁者桑金矿床是一个处于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地带中的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和毒砂为矿床的最佳标型矿物和重要载体矿物,不同类型黄铁矿的含金性与其化学成分等标型特征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可以将本区矿石分为辉绿岩型、泥质板岩或粉砂岩型、泥灰岩型。三种矿石中黄铁矿晶形主要有五角十二面体和立方体,含金性由优到差依次为细粒破碎黄铁矿、细粒自形黄铁矿、粗粒破碎黄铁矿、粗粒自形黄铁矿和胶状黄铁矿。而毒砂的形态主要有针柱状、柱状、菱形,细粒毒砂的含金性优于粗粒毒砂。黄铁矿的元素特征表现为亏Fe亏S,毒砂则表现为亏As富S。另外黄铁矿的w(Co)/w(Ni)介于1.731~3.215之间,平均2.646(热液成因w(Co)/w(Ni)介于1~5之间),黄铁矿和毒砂晶形及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者桑金矿床中-低温热液成因。通过收集前人关于三大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区含砷黄铁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As、Au数据可知,Au主要以固溶体(Au+)赋存于黄铁矿结构中,仅有少量Au以纳米级颗粒金(Au0)参与黄铁矿结构,对本矿区不同矿石类型的砷黄铁矿和毒砂进行电子探针数据分析,As和Au的正相关关系及Au/As(mol%)比值低于Au在砷黄铁矿中的溶解度极限,根据前人研究表明该金很可能以Au+的形式存在于Au的络合物中。在热液成矿期,流体中富As,As进入黄铁矿和毒砂中,这便导致了As对S不均衡的置换,使黄铁矿及毒砂表面产生额外空穴和/或缺陷,砷黄铁矿和毒砂通过表面空穴和/或缺陷及As的活性在相对于Au0的不饱和成矿热液中浓缩Au,形成者桑卡林型金矿床。在矿床成因基础上,结合前人有关地质资料,了解滇黔桂地区乃至华南克拉通多金属多期矿化历史,得出成矿域卡林型金矿成矿的主体年代为印支期成矿(230-200 Ma)。燕山期(180-150 Ma和130 Ma)可能存在矿化,但其成矿作用相对较轻,主要是对印支晚期成矿的提取和改造叠加。此外,根据华南克拉通新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建立成矿区成矿模型,得出者桑卡林型金矿床是在华南克拉通和印支地块俯冲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的。

张真[9](2021)在《西秦岭大水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矿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与战略矿种,类型多样、分布广泛。西秦岭地区自加里东构造期以来有多期酸性岩浆活动,不仅多种稀贵金属与此有关,而且也为大量金矿床形成提供了物源。大水金矿属于超大型金矿,具有规模大、矿化独特和品位高等特点。随着该金矿的勘探开发与理论研究,对金矿成因研究存在较大分歧,对蚀变迁移规律研究较为薄弱。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成矿过程的认识,以及对找矿方向的指导。本文以甘南玛曲大水金矿Au20-2号主矿体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镜下鉴定、主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方法,开展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大水金矿成矿与硅化、赤铁矿化和方解石化关系密切。硅化-赤铁矿化主要表现为Au、Th、Co、W的带入,Sr、Ba、Pb、Cr、Hf、Zr的带出;硅化-赤铁矿化-方解石化主要表现为Au、Ba、Th、Co、W的带入,Sc、Sr、U、Pb、Cr、Hf、Zr的带出;硅化-方解石化主要表现为Au、Th、W的带入,Sc、Sr、Cs、Ba、U、Pb、Cr、Hf、Zr的带出。(2)根据碳氧同位素特征推测大水金矿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自花岗岩浆热液,深部高温热液沿着构造断裂或裂隙向上运移至三叠系地层,在成矿过程中热液不断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交代反应,成矿物质Au被萃取,当物化条件发生变化时,导致Au沉淀,进而富集成矿。(3)元素和矿物共生组合反映大水金矿成矿作用是由高温至低温变化的过程,但以中低温热液为主。大水金矿围岩蚀变发育显示矿区的找矿潜力较大。热液蚀变是区域上找矿的重要前提标志,Au与As、Mo、Sb、Hg和W等正异常可作为矿体的指示元素组合,据此建立了元素迁移模式。

崔立峰,吴永胜,陈明辉,张建国,尹大改,鲍振襄,包觉敏,蔡范[10](2021)在《湘西江东湾锑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深部找矿远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江东湾锑金矿床位于雪峰造山带中段,产在区域主干断裂控制的断块上升隆起区。矿体呈脉状、薄板状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上段浅变质岩系中。通过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垂向分带、找矿前景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江东湾锑金矿床是湘西龙王江金矿集区最具有找矿潜力的矿床。矿床浅部以锑或锑金为主,深部以金为主,且越向深部,金矿化越强,隐伏矿脉增多,深部找矿空间大,具有中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

二、广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盘县架底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1 矿床地质特征
    2.2 矿床成因
        1)碳同位素
        2)氧同位素
3 成矿地质条件
    3.1 地层岩性条件
    3.2 构造条件
    3.3 岩浆岩条件
    3.4 成矿模式
4 成矿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
    4.1 成矿富集规律
    4.2 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
        1)垂向分带
        2)水平分带
    4.3 成矿预测
5 结论

(2)桐柏山南坡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矿化类型
3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3.1 成矿时代
    3.2 成矿物质来源
    3.3 成矿流体来源
    3.4 成矿温压条件及成矿深度
    3.5 空间分布
    3.6 控矿因素
    3.7 成矿模式
4 找矿前景分析
5 结论

(3)鲁西铜石大平安庄地区金矿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质
2 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3 研究区与典型矿床的相似性
    3.1 成矿条件
    3.2 地层
    3.3 构造活动
    3.4 岩浆活动
    3.5 地球化学
    3.6 地球物理
4 找矿前景
5 结语

(4)黔西南泥堡金矿床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泥堡金矿床地质概况
2 金、硒相关性分析
3 Au、Se共存指示意义
4 结论

(5)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矿产研究与找矿实践70年历程——回顾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三稀”研究起步阶段
    1.1 典型矿床
        (1)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
        (2)内蒙古白云鄂博铌-铁-稀土矿床
    1.2 香花石和含铍条纹岩的发现
    1.3 其他地区的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工作
        (1)广东首次发现花岗岩型稀有元素矿床
        (2)江西发现多种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
2“三稀”研究全面发展阶段
    2.1 稀有金属矿产领域的重大进展
        2.1.1 对新疆3号脉及阿勒泰稀有金属成矿带有了全新的认识
        2.1.2 对福建南平富钽矿床的深入研究,显着提升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理论水平
        2.1.3 对香花岭含铍条纹岩的成岩成矿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发现了特殊的431脉
        2.1.4 青藏高原盐湖中锂,铯等稀有金属的探寻获得重大进展
    2.2 稀土矿产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2.2.1 对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首次提出与碳酸岩有成因联系的观点
        2.2.2 对内蒙古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型Y-Be-Nb-Zr矿
        2.2.3 确定了川西牦牛坪等稀土矿床和在成因上有联系的碱性岩-碳酸岩是喜马拉雅期产物
        2.2.4 江西足洞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及其成矿机理的揭示,使稀土资源得到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2.3 首次发现具工业意义的独立稀散元素矿床
    2.4 从矿床成矿系列角度深化“三稀”成矿规律认识
3 21世纪新阶段
    3.1 地质找矿成果显着
    3.2 重点矿床的研究水平又上新台阶
        3.2.1 对川西甲基卡、可尔因伟晶岩矿田成矿作用有新认识
        3.2.2 在幕阜山伟晶岩矿田,稀有金属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成矿作用认识也上一新台阶
        3.2.3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更上一层楼
    3.3 发现了新类型矿床
    3.4 深化总结了中国稀有、稀土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
        3.4.1 稀有金属矿床
        (1)锂矿
        (2)铍矿
        (3)铷铯资源
        (4)铌钽矿
        (5)锆(铪)矿
        3.4.2 稀土金属矿床
        3.4.3 稀散金属矿床
4结语
    (1)稀土矿产
    (2)稀有矿产
    (3)稀散矿产

(6)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项目依托
    1.3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方案
    1.5 主要创新点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活动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7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架底金矿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矿体特征
    3.2 大麦地金矿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矿体特征
第四章 热液蚀变及矿物生成顺序
    4.1 成矿前期矿物
    4.2 成矿期矿物和热液蚀变
    4.3 氧化期矿物
    4.4 小结
第五章 元素地球化学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元素
    5.3 稀土元素
    5.4 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
    5.5 矿化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
    5.6 小结
第六章 载金矿物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6.1 含砷黄铁矿
    6.2 毒砂
    6.3 金物相分析
    6.4 金的赋存状态
    6.5 元素沉淀机制
    6.6 小结
第七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7.1 氢、氧同位素
    7.2 碳、氧同位素
        7.2.1 碳同位素
        7.2.2 氧同位素
    7.3 硫同位素
    7.4 铅同位素
    7.5 汞同位素
    7.6 小结
第八章 流体包裹体
    8.1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8.1.1 水溶液流体包裹体
        8.1.2 CO_2-H_2O气液两相和三相流体包裹体
        8.1.3 CH_4-H_2O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
    8.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8.3 流体包裹体成分
    8.4 小结
第九章 成矿过程
    9.1 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对比
    9.2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9.3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第十章 找矿标志与找矿远景
    10.1 找矿标志
    10.2 找矿远景
第十一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表彰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表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及各分析元素检测限
附表2 全岩主-微量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
附表3 EPMA标样及EPMA和 LA-ICP-MS检测限
附表4 黄铁矿和毒砂EPMA分析结果(ppm)
附表5 黄铁矿和毒砂LA-ICP-MS分析结果(ppm)

(7)黔西南架底金矿床载金黄铁矿的特征及对成矿作用的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卡林型金矿
        1.3.2 黄铁矿
        1.3.3 盘县架底地区以往地质工作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5 实物工作量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4.1 峨眉山玄武岩
        2.4.2 辉绿岩
        2.4.3 隐伏岩体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莲花山背斜
        3.2.2 构造蚀变体
        3.2.3 断层
    3.3 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5 围岩蚀变
第四章 载金黄铁矿的特征
    4.1 测试方法
    4.2 不同期次黄铁矿形态特征
    4.3 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元素含量特征
    4.4 黄铁矿中金的赋存规律
        4.4.1 环带结构特征
        4.4.2 载金黄铁矿的元素含量规律
第五章 硫同位素示踪
    5.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5.2 单矿物硫同位素特征
    5.3 原位硫同位素特征
    5.4 成矿物质来源
第六章 矿床成因
    6.1 成矿时代
    6.2 载金黄铁矿的形成过程
    6.3 金的赋存状态与沉淀机制
        6.3.1 金的赋存状态与来源
        6.3.2 金的迁移形式与沉淀机制
    6.4 对矿床成因的指示及找矿意义
        6.4.1 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6.4.2 找矿意义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云南者桑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标型特征及金矿成因、构造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项目依托
    1.2 卡林型金矿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卡林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现状
        1.2.2 卡林型金矿年代学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格局
    2.2 区域地层
        2.2.1 寒武系
        2.2.2 奥陶系
        2.2.3 泥盆系
        2.2.4 石炭系
        2.2.5 二叠系
        2.2.6 三叠系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活动
    2.5 区域矿产概况
第3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
    3.6 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3.7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第4章 主要载金矿物标型特征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
    4.2 黄铁矿和毒砂形态标型
        4.2.1 三种矿石类型黄铁矿形态标型
        4.2.2 三种矿石类型毒砂形态标型
    4.3 黄铁矿和毒砂含金性标型
    4.4 黄铁矿和毒砂主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4.5 金的赋存状态浅析
    4.6 金的富集机制
        4.6.1 脱碳作用与硫化作用
        4.6.2 成矿过程中Co、Ni、As元素的代入
        4.6.3 Au元素可能富集沉淀机制
第5章 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床多期矿化历史
    5.1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的精确年代格架
    5.2 华南地区中生代多金属矿化
    5.3 华南成矿区的新地球动力学模型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西秦岭大水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金矿研究现状
        1.2.2 大水金矿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工作量及创新点
        1.4.1 工作量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
    2.2 大地构造背景
    2.3 区域地质背景
        2.3.1 地层
        2.3.2 构造
        2.3.3 岩浆岩
        2.3.4 金矿床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结构构造
    3.4 围岩蚀变
第四章 样品采集及实验测试
    4.1 样品采集
    4.2 样品鉴定
    4.3 主量元素测定
    4.4 微量元素测定
    4.5 碳氧同位素测定
第五章 矿床的矿物组成与地球化学特征
    5.1 矿物组成特征
    5.2 元素相关性分析
        5.2.1 主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5.2.2 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5.3 蚀变过程元素迁移规律
        5.3.1 主量元素迁移特征
        5.3.2 微量元素迁移特征
        5.3.3 稀土元素迁移特征
        5.3.4 蚀变岩元素变化特征
    5.4 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矿床成因分析与元素迁移规律
    6.1 矿床成因分析
        6.1.1 构造与成矿关系
        6.1.2 花岗岩与成矿关系
        6.1.3 共生组合分析
        6.1.4 成矿流体来源分析
    6.2 元素迁移规律
        6.2.1 蚀变分带
        6.2.2 迁移模式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问题及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湘西江东湾锑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深部找矿远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特征
    2.2 矿体特征
    2.3 矿石特征
    2.4 围岩蚀变特征
3 锑金矿脉的垂向分带
    3.1 垂向分带特点
    3.2 成矿阶段划分
    3.3 垂向分带模式
4 控矿要素
    4.1 区域成矿环境
    4.2 地层-岩性因素
    4.3 构造控矿因素
    4.4 岩浆岩与成矿
    4.5 围岩蚀变因素
    4.6 矿床类型
5 深部找矿远景
6 结论

四、广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盘县架底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J]. 张兵强,赵富远,杨清毫,黄毅,李俊海,刘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 [2]桐柏山南坡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前景[J]. 向祥辉,肖宝珠,张战.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06)
  • [3]鲁西铜石大平安庄地区金矿找矿预测[J]. 史南南,赵青涛,邱光辉,张启生,张超. 矿产勘查, 2021(11)
  • [4]黔西南泥堡金矿床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意义[J]. 徐良易,刘建中,李应辉,郑禄林,李俊海,王泽鹏,杨成富,陈发恩,王大福,宋威方. 矿物学报, 2022
  • [5]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矿产研究与找矿实践70年历程——回顾与启示[J]. 杨岳清,王登红,孙艳,赵芝,刘善宝,王成辉,郭维明. 矿床地质, 2021(04)
  • [6]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D]. 李俊海. 贵州大学, 2021
  • [7]黔西南架底金矿床载金黄铁矿的特征及对成矿作用的指示[D]. 田冲. 长安大学, 2021
  • [8]云南者桑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标型特征及金矿成因、构造背景[D]. 于会冬.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9]西秦岭大水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D]. 张真. 兰州大学, 2021(09)
  • [10]湘西江东湾锑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深部找矿远景分析[J]. 崔立峰,吴永胜,陈明辉,张建国,尹大改,鲍振襄,包觉敏,蔡范. 矿产与地质, 2021(01)

标签:;  ;  ;  ;  ;  

广西微浸布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