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教学应向设计性实验的方向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星[1](2020)在《基于转换思想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包括物理理论知识与物理实验,其中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充分凝练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进一步肯定了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三维目标进行了升华,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并结合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转换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感知物理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以新课程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技能为目标,结合优秀物理教师的访谈建议,调查了解到在课堂上开展物理演示实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物理课堂气氛、增加教师个人魅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但是在校园中,物理演示实验实施的效果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效率低、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注重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方面的研究就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了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情况及学习情况的现状,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分析形成重理论轻实验现象的原因,提出并总结了物理演示实验的一些教学策略:(1)结合物理演示实验高效导入新课,(2)设计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3)规范演示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效率,(4)教师做实验时讲演配合。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物理实验提出了创新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与建议。教师方面的创新策略:(1)加入大量有趣味的、启发性的实验,(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3)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4)增加低成本创新性的物理实验,(5)增加可视化的物理实验,(6)鼓励学生总结、反思实验操作,培养创新意识。学校方面的创新策略:(1)注重小学科学的开展与实施,(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对教师实验能力的培训,(3)开放实验室,定期举行实验展览活动。最后,对研究工作进行了反思与展望,期望为今后物理演示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刘洪翔[2](2019)在《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业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监督等功能。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导向性不够鲜明的问题,由此导致评价内容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评价方式方法单一等等。发展创造力是大学生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能否培养出拔尖创造性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探索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创造教育理论、学习过程理论及多元评价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创造力培养和学业评价的关系做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学业评价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引导因素;学业评价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业评价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情形,不同评价要素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致。利用好课堂评价和课程结业考试两个评价环节对于创造力培养有关键性的意义。对学业评价内部各环节、各要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评价理念主要影响创造环境的创建、评价主体主要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评价反馈主要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以BJ大学和NC大学作为改革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主要做法与成效,找寻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BJ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尊重选择、多元融合”,NC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两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调整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来培养创造性人才。利用《威廉斯创造力测验量表》和自编问卷对16所高校12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开展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学业评价中不重视创造力评价与大学生创造力不足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偏好不同课程测试题目类型的学生、偏好不同课程结业考试方式的学生在创造力发展水平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导向性不强、过程性忽视、融合性不够、成效性不好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对学生个性发展引导不够、对考核的内容缺乏科学监管、评价方式创新受到多方掣肘等等。基于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借鉴我国多元评价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改革学业评价的五大要素提出我国高校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与实施建议。建议多渠道地开展学业评价改革: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中,课程学习评价要根据课程性质、目标、教学方式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目的上要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上要适度增加创造力的考察,在评价方式上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可建立“基础+分类评价”的评价模式。
陆国栋,李飞,赵津婷,刘向东[3](2015)在《探究型实验的思路、模式与路径——基于浙江大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有实验可分为基础规范型、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三大类,每类实验均应有创新性。本文阐述了实验教学面临的三个根本转变,即从依附性到相对独立性、从被动性到相对主动性、从单一性到相对多样性。提出探究型实验新模式,即探究型实验=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描述了探究型实验的三个基本特征。给出了探究型实验的基本过程,即实验选题、方案设计、内容融合、过程互动等四个方面。基于浙江大学的实践路径,给出了学生满意度调查的总体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下一步思考。
方学文[4](2019)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文中指出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和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亟待提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结合建构学习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和情感,用书面材料分析法调查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实验教学中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存在的困难及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提出高中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案例。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建立物理观念;引导学生实验与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2)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利用一系列逐渐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发展科学思维;增强学生实验体验,锻炼科学探究能力。(3)利用课后实验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重视实验设计、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建立开放实验室,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理念。最后本文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和建构学习理论,结合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设计了“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自来水电阻率的测量”三个教学案例。
赵世渭[5](2014)在《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文中认为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探究性教学为核心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正是实现上述能力的最佳途径。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是有实验参与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家得出规律和原理的典型片段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探究教学理论的研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反思。本文首先了解了国、内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关理论,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特点、教学原则、教学意义及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素。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题研究等几方面对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详尽的阐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了探究实验教学的典型案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对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现状展开调查并作出分析;最后,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由于受当前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观念的限制,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当前高中的实施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教师和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此,笔者从几个层面提出了以下实施策略:第一,努力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力度,加强对实验员的培训力度;第二,教师要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第三,学生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万丽娟[6](2019)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生物学课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教学设计的好坏又会影响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就以2017年版课程标准为指导,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教育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学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实践展开研究。本研究通过查阅并分析大量的相关文献,总结出有关核心素养以及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多个角度论证在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对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当前探究性实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对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别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流程及教学评价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通过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思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开发出以“探究影响黑藻胞质环流因素”为例的教学案例。并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教育实验研究,论证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激发学生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最终有利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谢娜,钱建波,戴玉蓉,熊宏齐[7](2008)在《教学实验室开放与运行状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实验室开放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多所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对高校实验室进一步提高开放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张闪,刘虎,崔建坡,冀建利,李洋,高凤菊,郑乔,李国科,张变芳,史严[8](2014)在《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划的制定》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围绕省级物理实验中心建设规划的制定,分析了石家庄铁道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制定出以"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打造成为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第一级台阶"为核心的发展规划。
秦宏伟[9](2020)在《初中生实验综合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伽利略说,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丰富的仪器,在设定的操作程序下,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探究或测量,通过观察、记录、对比分析,来获得知识与技能,使思维和方法得到提升。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广泛,或用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用来探究影响某个物理量的因素,或是对某个物理量进行精确的测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的对仪器进行调试、使用、甚至增强其精密性,并熟悉各种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逐渐掌握包含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在内的实验综合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实验教学的基本发展进程,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摸清武汉市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况,针对如何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二部分主要通过查找和阅读文献等方式了解并确定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武汉市的教学实况结合起来,针对实验教学的相关知识做了必要的阐述和理解。第三部分针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和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判断是否可以通过文中提出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第四部分提出了初中生实验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并具体阐述了如何用教师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用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用家庭实验培养设计和创新能力、用模拟实验培养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四个策略存在的必要性、可实施性和注意事项,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出细致的实施方案。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则是对策略实施前后的教学成果进行比对分析,找出优点和局限性,并进行总结。培养好初中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可以使物理教学更加高效,期望本研究的内容可以为今后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努力的方向,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陈志梅[10](2019)在《基于NOBOOK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重点关注的问题,科学探究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探究是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实验条件的局限造成实验教学不能有效开展,教学方式单一造成学生对实验兴趣降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利的影响。虚拟实验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一种新型实验形式,在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能够突破实验器材不足、课堂时空的限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如何设计基于虚拟实验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水平需要深入探讨。本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NOBOOK虚拟实验作为技术支撑环境,结合NOBOOK虚拟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虚拟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设计的六项原则,从前期分析、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阶段构建了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设计框架。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选取高中物理必修一中两个探究性实验案例进行了两轮教学实践,迭代优化教学活动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实习报告、教师评价量表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设计框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虚拟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基于虚拟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需要具备更好的课堂把控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虚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合理的角色设计与分工能够有效地提升实验课堂效率;在具备真实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要遵循“能实不虚,以虚辅实”的原则。
二、实验教学应向设计性实验的方向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教学应向设计性实验的方向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转换思想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的理论综述 |
2.1 2017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
2.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4 物理中的转换思想 |
第3章 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3.3 问卷的结构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1 学生问卷分析 |
3.4.2 教师问卷分析 |
3.4.3 教师访谈问题及内容的分析 |
第4章 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及创新研究 |
4.1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
4.1.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4.1.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4.1.3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
4.1.4 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
4.2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过程遵循的原则 |
4.2.1 趣味性原则 |
4.2.2 直观性原则 |
4.2.3 规范性原则 |
4.2.4 科学性原则 |
4.3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
4.3.1 结合物理演示实验高效导入新课 |
4.3.2 设计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 |
4.3.3 规范演示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效率 |
4.3.4 讲演配合增加师生互动 |
4.4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
4.4.1 教师方面 |
4.4.2 学校方面 |
4.5 演示实验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一) |
4.5.1 教案设计思路 |
4.5.2 教学过程 |
4.5.3 实施效果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情况调查 |
附录B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调查 |
致谢 |
(2)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
第一章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关联分析 |
第一节 学业评价的理论及其要素 |
一、学业评价的理论 |
二、学业评价的基本要素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复杂关联 |
一、创造力是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 |
二、学业评价作为情境因素对学业收获的重要影响 |
三、学业评价对创造力培养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
四、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模型的初步构建 |
第二章 学业评价影响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一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保障作用 |
一、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清晰的导向 |
二、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适度的激励 |
三、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监控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动力源泉 |
一、评价主体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 |
二、评价反馈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 |
三、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的发展 |
第三节 关键性评价环节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场域 |
一、课堂评价及时有效激发学生创造灵感 |
二、课程结业考试灵活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
第三章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实践:两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BJ大学“尊重选择多元融合”学业评价 |
一、明确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理念 |
二、强调过程和方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评价 |
三、注重层次性和差异性的激励性评价 |
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
五、成效、培养特色与建议 |
第二节 NC大学“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学业评价 |
一、规范常规评价为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
二、重视创造力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三、实行个性化育人培养拔尖创造性人才 |
四、成效、归因与建议 |
第三节 从高校学业评价改革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
一、转变人才评价观念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
二、激发学生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创造动力 |
三、改革学业评价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手段 |
四、提升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学与评价能力 |
第四章 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不足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对16所学校调查的数据分析 |
一、调查的工具与对象 |
二、调查的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终结性评价手段单一,考察创造力的导向性不强 |
二、形成性评价内容不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 |
三、创造力评价渐被关注,与学科教学渗透融合不够 |
四、激励性评价正常开展,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有限 |
第三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微弱的原因分析 |
一、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 |
二、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 |
三、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充分引导 |
四、评价的内容标准缺乏科学监管 |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受到多方掣肘 |
第五章 对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进一步改革建议 |
第一节 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 |
一、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
二、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 |
三、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
四、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 |
五、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 |
第二节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与改革建议 |
一、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的整体化构建 |
二、促进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建议 |
三、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综合类学业评价的改革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探究型实验的思路、模式与路径——基于浙江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有实验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 |
1. 基础规范型实验。 |
2. 综合设计型实验。 |
3. 研究探索型实验。 |
二、实验教学面临的根本转变 |
1. 从依附性到相对独立性的转变。 |
2. 从被动性到相对主动性的转变。 |
3. 从单一性到相对多样性的转变。 |
三、探究型实验的基本概念 |
四、探究型实验的基本过程 |
1. 实验选题。 |
2. 方案设计。 |
3. 内容融合。 |
4. 过程互动。 |
五、探究型实验的实现路径 |
1. 制度建设。 |
2. 资源保障。 |
3. 成果记录。 |
4. 成果评价。 |
六、浙江大学实施探究型实验的现状分析 |
七、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
(4)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1.2.2 国外对于实验教学的研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1.3.2 国内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 |
1.3.3 国内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教学研究 |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物理核心素养 |
2.1.3 物理实验教学 |
2.2 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
第三章 物理实验中培养物理核心素养内容分析 |
3.1 内化物理观念 |
3.2 锻炼科学思维 |
3.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3.4 形成科学态度 |
3.5 总结 |
第四章 高中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方法 |
4.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4 调查实施 |
4.1.5 调查结果统计 |
4.1.6 调查结果分析 |
4.1.7 调查结论 |
4.2 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水平调查 |
4.2.1 调查目的 |
4.2.2 调查方法 |
4.2.3 书面测试卷的设计 |
4.2.4 调查实施 |
4.2.5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4.2.6 调查结论 |
第五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
5.1 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
5.1.1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
5.1.2 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建立物理观念 |
5.1.3 引导学生实验与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
5.2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的教学策略 |
5.2.1 利用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
5.2.2 增强学生实验体验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
5.3 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
5.3.1 重视实验设计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
5.3.2 建立开放实验室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理念 |
第六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
6.1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案例设计 |
6.2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设计 |
6.3 “自来水电阻率的测量”课外实验教学案例 |
第七章 总结与不足 |
7.1 总结 |
7.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三: 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水平测试卷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外对探究教育思想的研究状况 |
1.2.2 国内对探究教育思想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
2.1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萨其曼的探究教学理论 |
第三章 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探讨 |
3.1 概念界定 |
3.1.1 科学探究 |
3.1.2 探究教学 |
3.1.3 实验探究教学 |
3.2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
3.3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原则 |
3.4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 |
3.5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素 |
第四章 中学物理探究性教学实例 |
4.1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4.2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4.3 探究性教学在“磁场变化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教学中的实践 |
第五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
5.1 调查目的 |
5.2 调查对象 |
5.3 调查方法 |
5.4 调查问卷发放情况 |
5.5 调查数据及调查结果分析 |
5.5.1. 对教师的调查及分析 |
5.5.2. 对学生的调查及分析 |
第六章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
6.1 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
6.1.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
6.1.2 猜想假设时的教学策略 |
6.1.3 实验设计的教学策略 |
6.1.4 实验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
6.1.5 数据分析的教学策略 |
6.1.6 不同类型实验实施策略 |
6.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应对策略 |
6.2.1 学校实验室建设及开放应对策略 |
6.2.2 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教师应对策略 |
6.2.3 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学生应对策略 |
第七章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附录 |
致谢 |
(6)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新的课程改革中倡导探究性学习且注重生物学实验 |
1.1.2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 |
1.1.3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访谈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教育实验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探究性实验 |
2.1.3 教学设计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调查方式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2 教师问卷及访谈结果的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研究 |
4.1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择 |
4.1.1 注重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有关探究性实验 |
4.1.2 留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适当开发探究性实验 |
4.1.3 合理利用课外时间,设计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实验 |
4.2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 |
4.2.1 生命观念目标制定 |
4.2.2 科学思维目标制定 |
4.2.3 科学探究目标制定 |
4.2.4 社会责任目标制定 |
4.3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 |
4.3.1 提出课题 |
4.3.2 讨论思路 |
4.3.3 设计方案 |
4.3.4 实施方案 |
4.3.5 分析结果 |
4.3.6 展示交流 |
4.4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评价的设计 |
4.4.1 评价的原则 |
4.4.2 评价的内容 |
4.4.3 评价的方式 |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
5.1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案例 |
5.2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的实验研究 |
5.2.1 研究对象 |
5.2.2 研究方法 |
5.2.3 研究过程 |
5.3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
5.3.1 学生成绩分析 |
5.3.2 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 |
5.3.3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分析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反思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关于高中生物教师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访谈提纲 |
附录 D 实验方案设计表 |
附录 E “探究影响黑藻胞质环流因素”实验教学评价表 |
附录 F 高中生物学实验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
致谢 |
附:攻读硕士期间撰写论文及获奖情况 |
(7)教学实验室开放与运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涵 |
1.1 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 |
(1) 基础性、综合性实验。 |
(2) 设计性实验。 |
1.2 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 |
(1) 时间开放 。 |
(2) 空间开放 。 |
(3) 实验资源的开放。 |
1.3 实验教学过程及考核评价 |
1.4 开放式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关系 |
(1) 传统实验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
(2)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
2 目前高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情况 |
2.1 面向教学计划内外的项目开放 |
2.2 教学计划外实验开放人时数比例 |
2.3 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
3 目前高校实验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开展情况 |
3.1 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情况 |
3.2 实验室承担学科竞赛情况 |
(8)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划的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问题 |
1.1 教学体系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
1.2 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应向全开放发展 |
1.3 学生在课程阶段缺少创新意识的训练及创新动力激发的机会 |
1.4 实验教学的手段需要改进 |
1.5 现有硬件条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
2 物理实验中心发展定位 |
3 物理实验中心建设目标 |
3.1 建立合理优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
3.2 建立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
3.3 建设仪器设备齐全、开放服务、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环境 |
3.4 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 |
3.5 建立现代化的高效管理机制 |
4 基本原则 |
4.1 坚持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 |
4.2 坚持以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手段为教学核心 |
4.3 坚持物理实验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
4.4 坚持物理实验室开放 |
5 重点建设内容 |
5.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
5.1.1 丰富实验课程体系 |
5.1.2 优化“多层次” |
5.2 实验教学内容建设 |
5.2.1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突出工程技术因素 |
5.2.2 增加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5.2.3 增加计算机通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
5.3 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
5.4 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
5.4.1 全开放实验室 |
5.4.2 物理实验创新平台建设 |
5.4.3 物理实验导学与实验预约及查询系统 |
5.4.4 实验室布局 |
5.4.5 实验室文化氛围 |
5.5 实验教学智能化管理 |
6 结束语 |
(9)初中生实验综合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2.1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1.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1.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2.4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二章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
2.1 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学 |
2.1.1 新课程标准中对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 |
2.1.2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21个b级实验考点 |
2.1.3 近五年武汉市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考点归纳 |
2.2 初中生的认知及建议 |
2.2.1 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局限 |
2.2.2 调查问卷分析 |
2.3 初中物理教师实施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三章 实验教学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
3.1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分析 |
3.2 实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
3.2.1 可行性原则 |
3.2.2 严谨性原则 |
3.2.3 紧贴课程目标原则 |
3.2.4 安全性原则 |
第四章 如何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4.1 用教师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
4.1.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
4.1.2 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
4.1.3 学生参与演示让观察更细致 |
4.1.4 实践案例分析 |
4.2 用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4.2.1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
4.2.2 正确识别、使用和整理仪器 |
4.2.3 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 |
4.2.4 反馈要及时 |
4.2.5 实践案例分析 |
4.3 用家庭实验培养设计和创新能力 |
4.3.1 实验器材的选取 |
4.3.2 实验方案的设计 |
4.3.3 实践案例分析 |
4.4 用模拟实验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
4.4.1 单个实验如何总结 |
4.4.2 如何将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进行分类整理 |
4.4.3 实践案例分析 |
第五章 教学效果比对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关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
案例1 测量平均速度速度 |
案例2 《串联和并联》(第一课时) |
案例3 电学实验总结 |
案例4 《声现象》复习 |
案例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0)基于NOBOOK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对探究性实验提出新诉求 |
1.1.2 传统的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不能满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
1.1.3 虚拟实验为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新契机 |
1.2 研究现状 |
1.2.1 虚拟实验的研究现状 |
1.2.2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框架 |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虚拟实验室 |
2.1.2探究性实验 |
2.1.3 探究式教学 |
2.1.4 教学活动设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活动理论 |
2.2.3 具身认知理论 |
2.2.4 情境学习理论 |
3 NOBOOK物理虚拟实验应用于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3.1 NOBOOK物理实验室的功能特点分析 |
3.1.1 软件简介 |
3.1.2 软件特色 |
3.1.3 主要功能 |
3.1.4 与其他虚拟实验产品的比较 |
3.2 NOBOOK物理虚拟实验与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结合的优势分析 |
3.2.1 仿真重复性功能强 |
3.2.2 灵活性强 |
3.2.3 理想性 |
3.2.4 创新性 |
3.3 实习学校虚拟实验教学实施可行性调查与分析 |
3.3.1 调查目的和方法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4 基于NOBOOK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
4.1 教学活动设计依据 |
4.1.1 课程标准的指导 |
4.1.2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指导 |
4.2 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
4.2.1 适用性原则 |
4.2.2 主体性原则 |
4.2.3 情境性原则 |
4.2.4 开放性原则 |
4.2.5 体验性原则 |
4.2.6 探究性原则 |
4.3 教学活动设计框架的构建 |
5 基于NOBOOK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的实践应用 |
5.1 测量工具设计 |
5.1.1 实验探究能力水平问卷设计 |
5.1.2 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教师评价表 |
5.1.3 学生访谈提纲设计 |
5.1.4 虚拟实验学习效果反馈问卷设计 |
5.2 教学案例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5.2.1 教学案例一的教学计划 |
5.2.2 教学案例一的教学活动实施 |
5.2.3 教学案例一的教学效果分析 |
5.2.4 教学案例一的教学反思 |
5.3 教学案例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5.3.1 教学案例二的教学计划 |
5.3.2 教学案例二的教学活动实施 |
5.3.3 教学案例二的教学效果分析 |
5.3.4 教学案例二的教学反思 |
5.4 两轮教学案例实践的总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实习学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三 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水平问卷 |
附录四 实验报告模板 |
附录五 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水平教师评价表 |
附录六 虚拟实验学习效果反馈问卷 |
致谢 |
四、实验教学应向设计性实验的方向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转换思想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研究[D]. 李慧星. 河南大学, 2020(02)
- [2]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 刘洪翔.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3]探究型实验的思路、模式与路径——基于浙江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 陆国栋,李飞,赵津婷,刘向东.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3)
- [4]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D]. 方学文. 苏州大学, 2019(04)
- [5]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D]. 赵世渭.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6]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D]. 万丽娟. 安徽师范大学, 2019(01)
- [7]教学实验室开放与运行状况研究[J]. 谢娜,钱建波,戴玉蓉,熊宏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3)
- [8]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划的制定[J]. 张闪,刘虎,崔建坡,冀建利,李洋,高凤菊,郑乔,李国科,张变芳,史严.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07)
- [9]初中生实验综合能力培养策略探究[D]. 秦宏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NOBOOK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D]. 陈志梅.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