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475例的手术治疗

肝胆管结石475例的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475例(论文文献综述)

潘思波,叶观瑞,车斯尧,赵家锋[1](2005)在《肝内胆管结石475例的外科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方法对1992年6月至2003年3月间经手术治疗的47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75例中发现残余结石87例(18.3%),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后结石残留11例(2.3%),良性病变效果优良者420例,占88.4%。结论个体化选择术式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效果的关键。

朱洪江[2](2014)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研究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4年2月行精准肝切除(32例)和传统肝切除(27例)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率、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检索2007年5月~2014年2月有关比较精准肝切除术与传统肝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对相关指标(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率、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行Meta分析。结果:与传统肝切除组相比,精准肝切除患者手术平均时间长(P=0.015),但手术出血量少(P=0.001),术后并发症少(P=0.005),输血率低(P=0.026),结石清除率高(P=0.013),住院时间短(P=0.027)。在Meta分析纳入文献13篇,共1208例患者,其中精准肝切除术654例(精准组),传统肝切除术554例(传统组)。与传统组相比,精准组手术时间长(WMD=49.36,CI=29.1169.62,P<0.05);术中出血量少(WMD=-138.33%,CI=-164.01-112.66,P <0.05);输血率低(WMD=0.59%,CI=0.430.83,P<0.05);结石完全清除率高(WMD=1.20%,CI=1.141.26,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WMD=-5.83%,CI=-6.87-4.80,P<0.05);并发症发生率少(WMD=0.66%,CI=0.520.84,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肝切除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

殷晓煜[3](2016)在《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文中研究指明肝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之上的肝内胆管结石,可累及肝脏某一个或多个相邻肝段、肝叶、甚至全肝,通常合并存在胆管狭窄、汇合异常或胆管囊状扩张,是一种治疗困难的良性疾病,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肝胆管结石者。虽然高位胆管切开取石已被广泛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但往往难以取净结石,且术后结石复发率高。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有助于取净结石、同时一并去除病变的胆管及肝组织,具有结石残留率低、复发率低的突出优势,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因此,肝切除是肝胆管结石最为彻底的治疗方式,对有适应证的病人应积极采用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术。

方驰华,陶海粟[4](2016)在《影像学新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精准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数字医学、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分子影像学、光和(或)声多模态成像等新型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肝胆胰外科进入了精准诊断与治疗的时代。二维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模式正在向三维模式转变,将以往看不清、看不全的内容逐步变为看得全、看得精;形态影像学正逐步向分子影像学发展,最终将达到真正实现精确诊断与治疗的目标。

方兆山,黄海,王平,陶海粟,刘星星[5](2016)在《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54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PTCSL组):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患者28例;对照组(开腹组):开腹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患者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PTCSL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SL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着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内两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复发率、胆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张心怡,熊先泽,程南生[6](2018)在《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的现状及展望》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快速康复外科(ERAS)的内容并了解其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的现状及展望。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ERAS的描述并综述其在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ERAS的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管理及胃肠道管理,术中的微创手术方式、合理的麻醉方式选择、术中输液量管理、维持术中的体温恒定、镇痛及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用药方案的选择,术后的早期进食、早期锻炼、早期拔管、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以及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应用及T管的管理、合理的出院标准及随访管理。虽然ERAS在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中应用报道较少,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病仍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也是安全、有效的。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实现了患者围手术期的精细化管理和个体化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短期治疗效果,优化了医疗管理模式。但是现阶段在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中执行和推广仍存在缺乏方案设计标准与规范、循证医学依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使ERAS方案进一步完善并推广。

陈光宇[7](2019)在《肝段增生与肝胆管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关系及其治疗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肝胆管结石多发于亚太地区,该病病变部位波及广泛,病情极为复杂,严重时还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手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主要方式,但外科手术并发症多,创伤较大,术后结石复发率高,因而该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近些年来,随着对肝胆管结石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演变过程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检查和手术技术的提高,该病的定位诊断、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肝胆管结石复杂而广泛的胆道及肝脏病变的治疗方式多样,目前提倡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手段,但是很多病人在进行了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后结石仍然复发。因此,如何减少治疗后结石的复发是肝胆管结石病治疗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肝脏的萎缩-增生综合征是病情较为严重的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一种特殊临床征象。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存在围肝门肝段组织(Ⅰ、Ⅳb、V肝段)增生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在接受常规手术后结石复发率较高,该类病人术前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均提示增生的肝门周围肝组织对肝门部胆管或肝门部原胆管空肠吻合口直接产生挤压致使胆管管腔狭窄或胆管空肠吻合口相对狭窄、引流不畅,术中探查也证实了上述影像学改变。那么,进行围肝门肝段切除能否解除此类病人的肝门胆管受压狭窄并降低胆道结石复发率呢?同时,我们在查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资料中发现右后下段胆管发生结石的病人右后下段胆管与人体纵轴角度较小,右后下段胆管的角度与结石形成有无关联?对于此类病人有无其它手段能有效预防肝胆管结石的复发?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拟通过回顾性研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回顾收集自2011年1月到2016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收治的伴有围肝门肝组织增生所致肝门部胆管狭窄的肝胆管结石病人,按手术时是否行围肝门肝段切除分为围肝门肝段切除组和对照组,观察胆道结石、胆管炎等预后参数的发作情况。随访终点时间设在2018年2月。2、收集和第一部分同样时间段的病人,按肝门部胆管有无受围肝门肝组织挤压狭窄分为二组,计算两组病人围肝门肝组织体积与全肝体积的比率并进行对比。3、收集自2011年1月到2016年7月在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收治的肝胆管结石病人,按右后下段胆管有无结石将纳入的病人分为二组,统计分析右后下段胆管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4、以第三部分研究为基础,以右后下段胆管角度为标准纳入右后下段胆管成角病人,按术后是否行体位引流分为体位引流组和对照组,观察病人胆道结石复发情况。随访终点时间设在2018年2月。结果:1、围肝门肝段切除组与对照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手术并发症等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随访期内对照组有26例病人(35.6%)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围肝门肝段切除组有3名病人(5.5%)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对照组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明显高于围肝门肝段切除组(35.6%,n=73 vs.5.5%,n=55;p=0.000)。此外,随访期内对照组有18例病人(23.4%)发作了急性胆管炎,围肝门肝段切除组则有3名病人(5.2%)急性胆管复发,对照组急性胆管炎复发率明显高于围肝门肝段切除组(24.7%,n=73 vs.5.5%,n=55;p=0.004)。累积结石复发率结果提示,对照组病人40个月和80个月累积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1%和69%,而围肝门肝段切除组病人40个月和80个月累积结石复发率分别为0%和17%,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病人累计结石复发率高于围肝门肝段切除组(P<0.05)。2、肝门胆管受压狭窄组病人围肝门肝段体积与全肝体积的比率明显大于肝门胆管无受压狭窄组(42.75%(39.55%-46.31%),n=135 vs.31.79%(26.42%-37.21%),n=924;p=0.000),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提示当肝胆管结石病人围肝门肝段肝体积与全肝体积之比大于36.17%时容易发生肝门部胆管或胆肠吻合口受到围肝门肝组织增生挤压而狭窄的病理改变。3、二分类逻辑回归结果提示,右肝管狭窄(OR,7.313;CI,4.131-12.945)和右后下段胆管角度(OR,0.896;CI,0.877-0.916)是与右后下段胆管结石发作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提示当右后下段胆管角度小于44.58度时右后下段胆管更容易形成结石,右后下段胆管结石组病人Ⅳ、Ⅴ、Ⅷ肝段体积与全肝体积的比值大于右后下段胆管无结石组(67.49%(60.67%-74.17%),n=184 vs.49.74%(48.01%-51.91%),n=266;p=0.000)。4、体位引流组与对照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手术并发症等对比无明显差异,在随访期内对照组有29例病人(55.8%)的右后下段胆管结石复发,体位引流组有4名病人(7.7%)的右后下段胆管结石复发,对照组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明显高于体位引流组(55.8%,n=50 vs.7.7%,n=52;p=0.000)。此外,随访期内对照组有19例病人(24.4%)发作了急性胆管炎,体位引流组则有3名病人(3.6%)急性胆管复发,对照组急性胆管炎复发率明显高于体位引流组(24.4%,n=78 vs.3.6%,n=84;p=0.000)。累积结石复发率结果提示,对照组病人40个月和80个月右后下段胆管累积结石复发率分别为4%和46%,体位引流组病人40个月和80个月右后下段胆管累积结石复发率分别为0%和7.7%,对照组的右后下段胆管累积结石复发率明显高于体位引流组(P=0.021)。结论:1、伴有围肝门肝段增生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可能出现增生的围肝门肝组织压迫肝门部胆管或胆肠吻合口致其狭窄的病理改变,围肝门增生肝组织切除术能缓解肝门部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的受压狭窄而减少肝胆管结石的复发,该手术安全、可靠,但精确规划围肝门增生肝组织的切除范围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2、当肝胆管结石病人围肝门肝段体积与全肝体积之比大于36.17%时容易发生肝门部胆管或胆肠吻合口受到围肝门肝组织增生挤压致良性狭窄的病理改变,该值可以作为预测围肝门胆管受围肝门肝组织增生挤压狭窄的参考值,因为肝门部胆管受压狭窄还受到第一肝门的空间及增生肝脏外突方向等因素的影响。3、第Ⅳ或/和Ⅴ、Ⅷ肝段的增生可能会引起右后下段胆管成角改变。第Ⅳ或/和Ⅴ、Ⅷ肝段的增生与右后下段胆管角度变小的生理变化都有可能对右后下段胆管结石的形成共同产生促进作用。当右后下段胆管角度小于44.58度时右后下段胆管更容易形成结石。4、包含病变肝段切除术的常规手术结合术后体位引流可以有效降低伴有右后下段胆管成角的肝胆管结石病人手术后胆管炎及肝胆管结石的复发率。

顾劲扬,夏强[8](2016)在《肝移植时代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文中研究表明复杂肝胆管结石是长期困扰肝胆外科医师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近年来逐渐确立了包括规则性肝叶、肝段切除为主的外科综合治疗方针,但对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肝胆管结石导致的弥漫性胆道系统不可逆性损伤、胆汁性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的良性终末期胆病病人,肝移植可能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移植术前应重视围手术期胆道感染的处理,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加强肠内外营养。对于符合肝移植指征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尽早手术,术前高度警惕合并肝内胆管癌,慎重选择肝移植手术。术中需注意控制出血,必要时采用体外静脉转流,并根据受体胆管条件决定胆道重建方式。

韦杨年,黄海,莫世发,王克净,张洪昌,谭新华,李泉[9](2011)在《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为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提供新的理念。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32例精准肝切除与5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尽管精准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364.6±57.8)min〕长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92.9±44.7)min〕,P<0.001,但其术中出血量〔(558.3±90.6)ml〕明显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726.7±88.7)ml〕,P<0.001,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11.4%比23.1%,P=0.004 3),结石清除率更高(89.4%比73.1%,P=0.005 5)。同样,精准肝切除组患者住院时间〔(22.9±4.4)d〕短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8.8±3.5)d〕,P<0.001,住院费用〔(1.8±0.7)×104元〕也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1±0.9)×104元〕,P=0.016 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朱海玥,尹大龙,孙丹[10](2017)在《快速康复护理在肝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在肝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快速康复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快速康复护理组下床活动时间较短,进食时间较短,首次排便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快速康复护理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快速康复护理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肝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手术患者中可改善围术期指标,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二、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47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475例(论文提纲范文)

(1)肝内胆管结石475例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诊断方法:
    3.结石分布:
    4.合并胆管狭窄:
    5.合并症:
    6.手术方式:
结 果
讨 论
    1.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处理方式的选择:
    2.引流术式选择:
    3.术后综合治疗:

(2)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研究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1 肝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
2 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适应证
3 肝切除术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
4 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肝切除术的选择
5 结语

(5)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结果
    2.2 术后随访随访
3 讨论
    3.1 PTCSL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安全、微创、有效
    3.2 PTCSL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优势

(6)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的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ERAS管理
    1.1 术前宣教
    1.2 营养管理
    1.3 术前胃肠道准备
2 术中ERAS管理
    2.1 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2.2 麻醉方式的选择
    2.3 术中液体管理
    2.4 术中预防低体温
    2.5 镇痛及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用药方案的选择
3 术后ERAS管理
    3.1 早期进食
    3.2 早期锻炼
    3.3 管道管理
    3.4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3.5 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应用
    3.6 T管管理
    3.7 出院标准及随访管理
4 ERAS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的进展
5 ERAS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病的前景及展望

(7)肝段增生与肝胆管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关系及其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围肝门肝段切除治疗合并围肝门肝组织增生所致肝门胆管挤压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以及试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易致肝门部胆管受压狭窄的围肝门肝段体积与全肝体积比率的判定
    3.1 引言
    3.2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以及试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右后下段胆管角度与肝胆管结石发作的关系
    4.1 引言
    4.2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以及试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结论
第五章 肝段切除联合术后体位引流治疗伴有右后下段胆管成角的肝胆管结石病
    5.1 引言
    5.2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以及试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本章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胆管良性狭窄的病因及诊断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撰写的文章
致谢

(8)肝移植时代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适应证
2 肝胆管结石手术时机
3 手术技巧
4 结语

(10)快速康复护理在肝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47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肝内胆管结石475例的外科治疗[J]. 潘思波,叶观瑞,车斯尧,赵家锋. 临床医学, 2005(06)
  • [2]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研究及meta分析[D]. 朱洪江. 遵义医学院, 2014(01)
  • [3]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J]. 殷晓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03)
  • [4]影像学新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精准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J]. 方驰华,陶海粟.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6(01)
  • [5]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J]. 方兆山,黄海,王平,陶海粟,刘星星. 实用医学杂志, 2016(18)
  • [6]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的现状及展望[J]. 张心怡,熊先泽,程南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8(03)
  • [7]肝段增生与肝胆管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关系及其治疗的研究[D]. 陈光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8]肝移植时代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 顾劲扬,夏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03)
  • [9]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J]. 韦杨年,黄海,莫世发,王克净,张洪昌,谭新华,李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01)
  • [10]快速康复护理在肝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朱海玥,尹大龙,孙丹. 中国医药导报, 2017(14)

标签:;  ;  ;  ;  ;  

肝胆管结石475例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