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揭猛批“四人帮”,学大庆精神自力更生搞好防腐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韩承鹏[1](2007)在《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标语口号进行社会动员,是古今中外常见的现象。中国堪称标语口号大国。无论是在高耸入云的火箭发射架上还是在奔驰的车体上,无论是在城市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上还是在穷乡僻壤里那些斑斑驳驳的泥墙上,你都能找到标语的身影。研究标语口号的目的在于运用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分析这些标语口号的动员功能、效用、成因及改进形式,为今后更好地应用标语口号进行社会政治动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收集整理标语口号,可以积累史料,为他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标语口号在我国大行其道,主要原因在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群体心理感应和标语口号较好的动员传播效果。在我国历史上标语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用标语来昭示天下,彰显政绩,动员民众,服从统治。从此之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均仿效之。在封建朝代,口号发挥威力是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陈胜、吴广是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太平天国洪秀全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要求政治、经济、社会等全面平等,将口号在封建社会发挥作用推向了极至。随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这一千古绝唱口号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勇争先的动力引擎。在中国革命时期,人民军队撰写的标语口号遍布红色区域,是老百姓的指路明灯,是动员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参加革命队伍的强大武器。标语口号在建国后仍然发挥作用,在“文革”期间,标语口号的喧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标语口号之所以能长盛不衰,重要原因就在于:标语口号的目标对象是群体。群体在一定的氛围下,具有易于激情冲动、随大流及群体情绪相互感染的的特征。标语口号就象荷尔蒙一样,能加速催化群体特征的显现。标语口号一般使用简单常用的汉字,这就与中国普通人群文化素质不高的特点相契合。加之,标语口号一般工整对仗,琅琅上口,易于识记,便于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动员效果。标语口号具有内容的时代性、来源的特定性、制作材料的多样性、效果的鼓动性、目标指向的针对性等特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语口号。如土改时期的斗争性,大跃进时期的浮夸性,“文革”时期的狂热性等,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出是哪一时期写的。在我国,有能力推出有影响力的标语口号主要是权威人士、特定的组织机构、一些重要会议和个别群众。标语的制作材料多种多样,既可以因陋就简,也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书写标语可以用墨汁、油漆等传统材料,还可以用声光电等现代材料;标语可以写在石块、木板、横幅、墙壁上,也可以在报纸、电视等现代传媒上传播。标语口号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的放矢,一定要善于结合时代背景,结合完成中心工作任务和特定目标群体的需要创造性提出。标语口号主要发挥导向功能、动员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将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概括浓缩为简明扼要的句子,来引领社会发展,动员激励社会力量朝既定的方向努力,从而争取达到预期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标语口号随处可见。透视这些标语口号,我们会发现,在浩瀚的标语口号之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动员力强大但内容欠妥。一些标语口号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但有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缺少人文关怀,有的法治意识淡薄,还有的泛政治化严重等。还有,个别标语口号制作者动机不纯,形式主义严重,不愿意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想通过张贴标语,喊喊口号来虚张声势,不求实效,但求虚功。标语口号作为一种有效的动员方式,在现时代不但不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而且会长期存在下去。但在发展市场经济语境下,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想能力增强,不再盲目跟着标语口号跑了。这就对政府和社会组织如何利用标语口号来动员社会提出了挑战。在依法治国已成为治国基本方略的背景下,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标语口号有待于转型和变脸。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标语口号的特点规律,把握正确撰写标语口号的原则理念,懂得正确使用方法,撰写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反映时代要求的标语口号,推动社会进步。
王汉林[2](2004)在《技术的社会型塑 ——镇江香醋酿制技术变迁的社会学考察》文中提出SST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它主张技术是社会型塑的。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以SST的理论和视角解读中国传统技术,并检视SST理论。对SST的核心概念“无缝之网”进行了质疑,提出了“有缝之网”的假设,力图在这一概念上有所创新。调查地点是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考察了镇江香醋酿制技术变迁的社会型塑情况。考察分三个时期进行:传统社会、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期。传统社会的总体特征是:生产力低下,时局不稳,政府对食醋生产的控制较严。然而,企业人物班底是有缝之处的积极行动者。传统社会型塑了传统酿醋技术,手工制醋的技术特征和镇江香醋的传统技术风格,我们从“黑塔造醋”的传说中可以深读出来。计划经济时代的总体特征是:企业的全部活动均在上级计划这张“无缝之网”的控制之中,社会的同质程度很高。一段时里,“革命”的思维和行动冲击着制醋技术的发展。然而,计划经济也是有缝的。但总体而言,镇江香醋酿制技术仍处于手工制醋阶段,技术“大跃进”实质上是“跃而不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恒顺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崭新时期。市场经济时期的总体特征是:市场需求多样化,高新科技发展迅速,政府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调控,市场经济不规范等。在这一时期,促使制醋技术发展的相关社会群体很多,参与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社会的异质程度很高,“技术—社会”网的有缝性愈加明显。反映在制醋技术方面:醋品多样,功能开发向纵深发展;“手工制醋”发展为“机电制醋”;企业的创造性大为提高提高;镇江香醋的产销市场呼唤打假等。本文经研究发现,技术与社会诸因素、社会因素与技术诸内涵是一种“有缝”联合:在现实社会中,“技术一社会”网是有缝之网,“无缝之网”只是理想之网。文章的结论是“有缝之网”。
南宁市第二农药厂[3](1977)在《深揭猛批“四人帮”,学大庆精神自力更生搞好防腐工作》文中研究表明 我厂是一九七一年投产的。六年多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厂党支部始终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工业学大庆的方向,贯彻鞍钢宪法的原则,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大干社会主义,依靠广大革命职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我厂从单一生产稻瘟净乳剂的小厂发展成为生
泰兴化肥厂[4](1977)在《向生产自动化迈进——小合成氨仪表自控介绍》文中认为 我厂是1969年投产的三千吨型的双加压碳化流程的合成氨厂,经73年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六千五百吨氨/年。改造安装了部分调节仪表。经过二年多的摸索,逐步实现了造气,变换、精炼等岗位的部分集中控制和一些自动分析点。 1975年底,省燃化局转发了在马鞍山召开的全国化肥自动化会议的文件,我们受到了很大启发,厂党总支组织广大群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学习了周总理在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华主席在全国第一次
铁一局第一工地医院党支部[5](1977)在《走大庆道路 认真办好工地医院》文中研究说明 我院是一个为新线铁路施工队伍服务的流动性较大的工地医院,一九六九年前还只是一个仅有五十一名卫生人员、二十张病床的卫生所,随着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全处职工猛增到一万余人,基层保健站(点)也随之增加到二十七个。几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
二、深揭猛批“四人帮”,学大庆精神自力更生搞好防腐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揭猛批“四人帮”,学大庆精神自力更生搞好防腐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提要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标语、口号、动员的语义略解 |
第二节 标语口号的研究现状及评析 |
一、本领域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 |
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析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选题意义 |
一、研究思路 |
二、选题意义 |
注释 |
第二章 标语口号的成因考察 |
第一节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第二节 强大的群体心理效应 |
一、群体心理特征:激情盲从易感染 |
二、群体力量探源:爆发强大潜能 |
第三节 显着的动员传播效果 |
一、标语口号契合了常人的文化知识水平 |
二、标语口号易于识记 |
三、标语口号能创设力量氛围 |
四、口号能凝聚人心 |
注释 |
第三章 动员型标语口号的特征分析 |
第一节 标语口号动员内容的时代性 |
一、古代中国 |
二、近代中国 |
三、新中国成立以后 |
第二节 动员性标语口号来源的特定性 |
一、权威人士 |
二、组织机构 |
三、重要会议 |
四、人民群众 |
第三节 动员类标语制作材料的多样性 |
一、工农红军时期的标语制作 |
二、改革开放前的标语制作 |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标语制作 |
第四节 标语口号动员效果的鼓动性 |
一、情感型鼓动 |
二、目标型鼓动 |
三、理想型鼓动 |
四、利益激励型鼓动 |
第五节 标语口号动员目标的针对性 |
一、针对中心工作 |
二、针对特定人群 |
三、针对特定需要 |
注释 |
第四章 标语口号的动员效果透视 |
第一节 动员导向功能 |
一、政治动员导向功能 |
二、政策动员导向功能 |
三、政治社会化动员功能 |
第二节 政治动员功能 |
一、实现政治决策动员 |
二、实现政治目标动员 |
第三节 动员激励功能 |
一、目标式激励动员 |
二、激情迸发式动员 |
注释 |
第五章 当代标语口号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动员力强但内容不妥 |
一、动员力强大但却有碍社会发展 |
二、虚幻理想但却昙花一现 |
三、有强烈的震慑力但却缺少人文关怀 |
四、权威动员但显法治意识淡薄 |
五、动员目的明确但内容滑稽荒诞 |
六、动员内容引起岐义 |
七、动员内容泛政治化 |
八、动员面太广缺乏针对性 |
第二节 标语位置失当 |
第三节 动员目的欠佳 |
一、观念误区,以虚抵实 |
二、作风不实,上行下效 |
三、跟风应景,敷衍塞责 |
四、频换口号,误导社会 |
五、劳命伤财,华而不实 |
注释 |
第六章 发挥标语口号动员功能的有效办法与措施 |
第一节 把握制定标语口号的原则 |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二、满足利益需求的原则 |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四、可行性原则 |
五、准确把握口号时机的原则 |
六、正确把握口号转换的原则 |
第二节 正确表达标语口号 |
一、明确标语口号的特性 |
二、符合规范要求 |
三、正确掌握表达方法 |
第三节 加强对标语口号的监管 |
一、端正思想,以人为本 |
二、务求实效,力戒“虚功” |
三、讲求诚信,兑现承诺 |
第四节 现时代标语口号的发展取向 |
一、更新观念,依法动员 |
二、创新发展,推陈出新 |
注释 |
附录:中国近现代动员类标语口号例举 |
第一节 政治动员 |
第二节 社会动员 |
第三节 科教文卫建设动员 |
第四节 经济建设动员 |
第五节 军事领域动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技术的社会型塑 ——镇江香醋酿制技术变迁的社会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无缝之网? |
一、问题缘起 |
二、关于传统技术的研究 |
1、对传统食品科技的研究 |
2、对食醋的研究 |
三、关于 SST 研究 |
1、SST 研究在国外 |
(1) SST 研究的兴起 |
(2) 关于“SST” |
(3) SST 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
2、SST 研究在国内 |
(1) 对SST 进行介绍 |
(2) 对SST 进行反思 |
(3) 运用SST来考察中国的技术发展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1、地点的选定 |
2、资料的收集 |
六、研究设计 |
1、概念使用 |
2、理论运用 |
3、研究假设 |
(1) 质疑“无缝之网” |
(2) 似设“有缝之网” |
第二章 传统社会与手工制醋 |
一、朱氏创业 |
1、“朱恒顺”的诞生 |
2、“恒顺”品牌的创建 |
3、名声鹊起 |
(1) “四方争来货之”:历史上的镇江醋 |
(2) 劝业会上获金牌:恒顺醋名声鹊起 |
4、“三鲜”·“三怪” |
二、李氏盘接 |
1、父子经营 |
2、“金山”商标 |
(1) “三山”风景 |
(2) “108 号书稿” |
三、社会风云与企业兴衰 |
1、贸易衰落 |
2、水运不便 |
3、社会动荡 |
四、政府行为与企业经营 |
1、政府评奖 |
2、政府控制 |
(1) 专卖·醋课:历史上的控制 |
(2) 认销官盐·收取防费:对恒顺醋的控制 |
五、深读“醋=2 1+酉” |
1、“黑塔造醋”的传说 |
2、对“黑塔造醋”的深读 |
(1) 镇江香醋的主要技术风格 |
——“龙窝水”与“镇江段长江水” |
——酒糟做醋 |
——“固态分层发酵” |
(2) “扁担加箩筐,芦席盖大缸” |
(3) 师徒传承 |
第三章 计划经济与技术“大跃进” |
一、“私营”变“国有” |
1、公私合营的日日夜夜 |
2、企业名称和商标的反反复复 |
二、计划:“无缝之网” |
1、原料控制 |
2、资金控制 |
3、产值控制 |
4、价格控制 |
5、职称评定 |
6、革新规划 |
7、经济核算 |
三、冯小毛的发明 |
1、背景:“统购统销” |
2、前提:“鱼米之乡” |
3、锁江香酣:原产地域产品 |
四、“蒋专员来信” |
五、“举旗抓纲学大庆” |
1、“政治挂帅” |
2、“亦土亦洋” |
3、“工业学大庆” |
六、“不务正业" |
1、“捕捉鼠雀36只” |
2、“冶炼钢铁80 吨” |
七、手工生产的延续 |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与机电制醋 |
一、股份制与集团化 |
1、全国首家醋业上市公司 |
2、集团公司的形成 |
( 1 ) 内部组织的扩张 |
( 2 ) 产学研结合的紧密 |
二、醋品多样与功能开发 |
1、醋品多样 |
(1) 醋品增多 |
(2)、醋品分类 |
2、功能开发 |
(1) 需求多样 |
(2) 现代科技的参与 |
(3) 与自然条件的关联 |
(4) 副省长喝醋 |
三、“救救镇江香醋” |
1、“姓氏不清” |
2、“香醋不香” |
3、“技术打假” |
四、技术革新 |
1、马永林上任 |
2、“机电制醋” |
(1) 制酒醅工段 |
——“以罐代缸” |
——酿酒工艺流程的变革 |
——“电脑制醋” |
(2) 制醋醅工段 |
——“以池代缸” |
——镇江香醋醋酸菌的优选 |
——FP-150 型翻醅机:研制成功与专利丧失 |
(3) 瓶装工段:来自意大利的自动罐装机 |
五、由“陈琴赠醋”说起 |
1、消费者 |
2、生产者 |
3、宣传者 |
六、市场化的政策支持 |
1、贷款支持 |
2、立项支持 |
3、奖励政策 |
结论:有缝之网 |
附录 |
1、固态发酵酿制食醋技术发展简史 |
2、镇江香醋醋酸菌的优选 |
3、FP—150 型翻醅机的研制 |
4、镇江香醋与相关社会群体、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关系示意图 |
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节简图 |
6、有关中国传统技术研究综述的文献目录( 食醋除外)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深揭猛批“四人帮”,学大庆精神自力更生搞好防腐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D]. 韩承鹏. 复旦大学, 2007(06)
- [2]技术的社会型塑 ——镇江香醋酿制技术变迁的社会学考察[D]. 王汉林. 南开大学, 2004(02)
- [3]深揭猛批“四人帮”,学大庆精神自力更生搞好防腐工作[J]. 南宁市第二农药厂. 广西化工技术, 1977(Z1)
- [4]向生产自动化迈进——小合成氨仪表自控介绍[J]. 泰兴化肥厂. 江苏化工, 1977(04)
- [5]走大庆道路 认真办好工地医院[J]. 铁一局第一工地医院党支部. 铁道医学, 19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