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洛酮、苯巴比妥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4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孝勇,陈新亚,李明超[1](2021)在《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P <0.05)。研究组的意识、原始反射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神经系统评分,帮助患儿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潘益匆,林振浪,王大化[2](2018)在《纳洛酮和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主要探讨纳络酮和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5-06至2017-06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60例,随机分成4组。4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A组加用纳络酮治疗,观察B组加用苯巴比妥治疗,观察C组加用纳络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4组患儿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学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同时记录反射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C组的疗效最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神经学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的神经学评分、反射恢复时间及肌张力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和纳络酮可以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情况,纳络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可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林春雨[3](2016)在《苯巴比妥与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苯巴比妥及高压氧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行苯巴比妥及高压氧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28 d后,脑电图异常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及对照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四肢肌张力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苯巴比妥及高压氧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刘江海[4](2012)在《苯巴比妥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4.5μg/(kg.min),同时加用盐酸纳洛酮0.1 mg/(kg.d),输液泵维持24 h持续经脉滴注,连用7天。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肉张力的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30/34)、76.47%(26/34),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的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肉张力的恢复时间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苯巴比妥可以降低HIE的发生率,与纳洛酮联用对预防HIE发生颅内出血及降低惊厥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陈燕琳[5](200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围产期窒息缺氧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HIE的防治仍是新生儿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仍欠规范,缺乏循证依据,许多医疗机构,仍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研究目的】规范的HIE治疗方案的建立,应该基于循征医学的证据,因此,针对国内目前的治疗情况,通过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及循证评价,制定循证指南,规范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国内目前的治疗情况,通过规范评价现有的国内外常见治疗手段,为制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循证指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收集治疗足月或近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版)所表述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的研究文献质量,运用Review Manager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及分析。【研究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死亡或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72,95%CI:0.63-0.84,P<0.0001);亚低温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73,95%CI:0.58-0.91,P=0.005);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63,95%CI:0.48-0.84,P=0.001);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升高(RR=6.35,95%CI:2.33-18.29,P=0.0004);而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凝血异常导致的血栓或出血、败血症和惊厥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抗惊厥药治疗组与对照组3岁前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0.59-2.17,P=0.72);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1,95%CI:0.30-1.22,P=0.16)。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95%CI:0.59-1.45,P=0.73);存活患儿(≥12月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8 vs15/28,P=0.29),严重四肢瘫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11/25,P=0.14)。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着提高(RR=0.28,95%CI:0.22-0.37,P<0.00001);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显着降低(RR=0.31,95%CI:0.13-0.75,P=0.009)。高压氧(HBO)治疗显着降低病死率(RR=0.34,95%CI:0.18-0.64,P=0.0008);高压氧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显着降低(RR=0.43,95%CI:0.27-0.69,P=0.0003)。【结论】(1)亚低温治疗能降低HIE患儿的病死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并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亚低温治疗HIE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2)抗惊厥药治疗所带来的益处不明确,仅有足月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应用抗惊厥药基础研究结果,尚不具备向临床推广作为常规治疗的基础。(3)别嘌呤醇治疗尚需进行类似于亚低温对新生儿HIE疗效评估的大样本量RCT研究,才能更恰当地评估别嘌呤醇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4)纳洛酮治疗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均较低,提示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因此,尚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纳洛酮是否能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5)HBO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均较低,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尚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高压氧是否能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王德亮,战美丽[6](1997)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佐治药物》文中研究说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恼病(简称 H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致残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对症、支持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脑损害及远期预后。随着临床药理和对 HIE 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佐用某些药物
杨雪[7](2016)在《神经节苷脂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况》文中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又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人类神经细胞功能损伤有修补作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儿童疾病在变化中不断探讨,本文对近年来神经节苷脂治疗儿童疾病的应用综述如下。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较好。欧海娟等[1]报道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
钟炳华[8](2016)在《负荷量苯巴比妥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负荷量苯巴比妥(PB)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的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的9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负荷量PB治疗。对研究组患儿应用负荷量PB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负荷量PB达到有效浓度范围的患儿占69.39%,有效率为91.18%,其中血药浓度为25μg/mL40μg/mL患儿有效率高达95.4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57.14%(P<0.05);研究组在惊厥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PB治疗HIE患儿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减少后遗症,且宜维持血药浓度在25μg/mL40μg/mL。
罗蓉,路延莉[9](2016)在《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新生儿脑病亚临床期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新生儿脑病亚临床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01—2013-01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静滴治疗,比较2组新生儿脑病的发生情况,惊厥、黄疸及颅内出血发生情况,DQ评分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新生儿脑病发生率(46.7%)明显低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黄疸以及颅内出血发生率(10.0%,11.7%和18.3%)明显低于对照组(43.3%,51.7%和35.0%)(P<0.05);观察组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DQ评分(88.3±9.9,94.2±10.1和107.3±11.5)明显高于对照组(83.1±9.7,85.5±11.8和90.0±10.1)(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P<0.05)。结论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新生儿脑病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秀群,谭静[10](2013)在《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HIE患儿按1∶1的比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34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C、D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纳洛酮、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治疗。结果:A、B、C、D四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7%、79.4%,82.5%和94.1%,4组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Z=27.64,P<0.05),B、C、D组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以D组有效率最高;治疗后30天随访,4组患儿NBNA评分分别为(35.3±2.2)分、(37.6±2.4)分、(37.7±2.6)分和(39.8±2.7)分,组间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F=6.77,P<0.05),B、C、D组评分均高于A组(P<0.05),其中D组评分最高。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治疗HIE,可提高有效率,改善预后。
二、纳洛酮、苯巴比妥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4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洛酮、苯巴比妥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4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NBNA评分 |
3 讨论 |
(2)纳洛酮和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四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
2.2 各项症状恢复时间 |
2.3 四组NBNA评分比较 |
3 讨论 |
(3)苯巴比妥与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脑电图检查异常比较 |
2.3 两组NBNA评分比较 |
2.4 两组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原始反射、四肢肌张力恢复时间比较 |
3 讨论 |
(4)苯巴比妥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
2.2 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
3 讨论 |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二部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抗惊厥药治疗足月儿围生期窒息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别嘌醇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五部分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六部分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神经节苷脂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2 小儿脑瘫 |
3 重症手足口病 |
4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
5 新生儿脑损伤 |
6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
7 新生儿重度窒息 |
8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 |
9 结语 |
(8)负荷量苯巴比妥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负荷量PB血药浓度及疗效 |
2.2 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
2.3 临床疗效 |
3 讨论 |
(9)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新生儿脑病亚临床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儿新生儿脑病发生情况比较 |
2.2 2组患儿惊厥、黄疸以及颅内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
2.3 2组患儿DQ评分比较 |
2.4 2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发病原因 |
1.3 分组及治疗 |
1.4 疗效评价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临床疗效 |
2.3 NBNA评分 |
2.4 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四、纳洛酮、苯巴比妥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4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探讨[J]. 王孝勇,陈新亚,李明超. 临床医学工程, 2021(09)
- [2]纳洛酮和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作用[J]. 潘益匆,林振浪,王大化.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04)
- [3]苯巴比妥与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 林春雨. 中国医学创新, 2016(11)
- [4]苯巴比妥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 刘江海. 中国妇幼保健, 2012(12)
-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D]. 陈燕琳. 复旦大学, 2009(12)
- [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佐治药物[J]. 王德亮,战美丽. 首都医药, 1997(08)
- [7]神经节苷脂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况[J]. 杨雪.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3)
- [8]负荷量苯巴比妥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评价[J]. 钟炳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14)
- [9]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新生儿脑病亚临床期的疗效观察[J]. 罗蓉,路延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05)
- [10]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J]. 黄秀群,谭静. 中国妇幼保健, 2013(23)
标签:纳洛酮论文; 苯巴比妥论文; 神经节苷脂论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