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舶节能设计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紫莺[1](2019)在《船舶空调系统综合能效评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人类探索与利用海洋的新时代,船舶作为高能耗水路运输工具,其能耗一直颇受关注。船舶空调系统属于船舶装置中能耗比重较大的装置,研究船舶空调能耗对打造节能船舶具有重要意义。船舶空调系统通常按照航行过程中最大负荷选型并采用设备工频运行方式,造成大量能源浪费。虽然不同的设计方案及不同控制运行方式可以实现节能,但是目前缺少有效的评估方法与体系对不同方案的节能水平进行评价,需制定适用于船舶空调系统的能效评估方法,以帮助我们量化不同设计方案及控制方案的节能效果并选择最优方案。本文参考陆上建筑的能效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船舶空调系统能效评估技术方法。该方法对船舶空调系统的基础项、规定项、选择项进行评估,进而获得船舶空调系统在不同控制方案下的最终能效评估等级,并以星级的形式进行标识,星级越高则说明节能效果越好。本文进一步提出基于与航线在时间与空间上相适应的动态舱外气象参数的船舶空调负荷动态计算方法,该方法用于船舶的动态传热计算。本文以某有限航区船舶为对象,收集该船舶的详细信息,获取与航线在时间与空间上相适应的动态舱外气象参数,利用船舶围壁动态传热简化模型对船舶空调负荷动态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空调系统设备选型。进一步提出船舶空调全空气末端系统的三种控制方案,即变风量、变水量及风水一体化控制方案。采用TRNSYS软件搭建船舶空调系统能耗模拟平台,模拟系统在基本方案与上述三种控制方案下的全年空调能耗,计算空调系统采用三种控制方案时的相对节能率。采用变风量与变水量控制时相对节能率为19%,采用风水一体化控制时相对节能率为26%。通过相对节能率完成基础项的星级评定,检查规定项与选择项满足情况,得到船舶空调系统在三种控制方案下的能效评估结果。该船舶采用变风量与变水量控制的空调系统能效等级为2星;采用风水一体化控制的空调系统能效等级为3星。
张达[2](2017)在《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的经济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船舶冷却水系统是确保船舶动力的重要辅助系统,它的设计对动力装置的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中央冷却水系统中的海水泵存在巨大的能量浪费:为了保证系统在任何工况都得到充分的冷却,海水泵的设计排量是按最大排量设计的。研讨船舶运行偏离设计工况时,调整海水和淡水的流量,从而降低泵送能耗达到节能目的具有很大的意义。文以江南造船厂在建系列产品22000立方液化气船为研究对象,根据船舶建造说明书以及规范要求对该船舶的冷却水系统进行原理设计,包括管路,泵阀和设备选型设计、热平衡计算等。对管路特性以及管路阻力损失进行分析,总结串并联管路流量分配规律。通过对船舶冷却水系统节能设计进行研究,提出淡水侧、海水侧节能改进方向与手段。通过对冷却水系统变工况运行经济性分析,应用海水泵变频节能系统,根据中央冷却水系统不同的热负荷以及海水进口温度的不同对海水泵进行调速达到优化海水流量的目的,减少海水泵泵送的海水量,从而节约海水泵消耗的能源,降低营运成。文提出的船舶变量冷却水系统设计思路与方法,为相关设计流程的改进提供了依据,为船舶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改进提供了参考。
张恺[3](2020)在《基于.NET的船舶柴油机监测报警与辅助节能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柴油机作为船舶上主要的动力输出来源,其工作状态的好坏能够决定船舶运行时的安全与否,但由于船用柴油机通常在较恶劣环境下工作、并且其运行过程也较为复杂,因此,容易发生故障,从而降低船舶的安全性。因此对柴油机进行状态监测,及时发现其状态异常,并进行故障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全球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通过对柴油机工况的监测,调节其他辅助系统的工况,也能大幅的降低船舶的能耗,其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NET框架中的Win Form平台,开发了船舶柴油机的监测系统,能够对柴油机进行实时的状态监测,并基于优化后的PSO-RBF神经网络,实现故障报警诊断功能。以此同时,设计了一种辅助系统可变工况控制方案,对柴油机各辅助系统中驱动泵或风机的电机进行调速控制,从而实现辅助系统输出与柴油机工况相匹配,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对柴油机监测系统整体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列举出了系统用于实现各功能的模块,并对粒子群(Partical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粒子寻优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出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学习因子、以及速度更新方案,以此来提升PSO算法的收敛速度与精度,并用优化后的PSO算法对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中的隐含层神经元中心、场域宽度、隐含层与输出层连接权重,3个参数进行寻优,构成最优RBF神经网络。通过优化PSO-RBF神经网络,进行柴油机进排气系统和燃油系统典型故障的诊断,研究表明,优化的PSO-RBF神经网络较基本PSO算法寻优的RBF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中有着较小的误差,较高的可靠性。通过选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一种可变工况控制方案,进行柴油机实际工况与所需辅助系统的泵或风机输出流量的匹配计算,从而通过电机的变频调速改变泵或风机的流量,实现减少柴油机辅助系统中各泵或风机所需能耗,达到节能目的。最后,本文在Win Form平台上进行了柴油机监测系统的开发,系统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加装sm331、sm332模块的S7-300 PLC通过转接头进行数据传输;使用Mod Bus协议进行数据通信;通过SQL Server2014进行数据存储以及调用;能够通过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并输出数据进行柴油机辅助系统中各电机调速控制;在界面中能够实时显示相应的数据,查看历史数据线图以及故障;通过优化的PSO-RBF神经网络完成故障诊断;控制辅助系统的电机调速,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监测系统。
卓斯琪[4](2019)在《江苏内河绿色航道建设指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工程建设中产生的资源消耗量大、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极大地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内河航道作为水运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过程中,更需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本文以江苏省内河航道为研究对象,探索航道建设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的途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调查分析江苏内河航道现状,介绍航道全生命周期建设中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任务,简述了绿色航道建设相关的绿色经济学理论、河流生态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绿色航道建设要素识别与分析,提出绿色航道建设要素为节能低碳、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友好。(2)采用系统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江苏内河绿色航道建设的各子系统与《指南》结构的关系。基于全生命周期任务、绿色要素和系统的内在关系,研究提出《指南》编制的原则、依据、体系结构和内容框架,明确建设指南的主要内容。在编制设计指南时,主要围绕总体设计、护岸设计、河岸带廊道设计、航标设计、航道服务区设计、疏浚工程、土方工程等航道建设分项工程进行研究;在编制施工指南时,主要围绕节材与材料循环利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能源节约利用、生态保护、环境控制与管理等绿色施工要素进行研究;在编制养护管理指南时,主要围绕节能减排、资源集约、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防治、养护管理的信息技术等绿色养护要素进行研究,最终形成附录《江苏内河绿色航道建设指南》。(3)筛选已有的绿色航道建设相关判定标准,在分析航道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构造了航道生态评价模型。总结了相关文件规定、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形成的绿色航道建设定量判定标准,主要包括节能低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但在生态保护标准方面相对缺失。因此,借鉴河流生态评价的相关成果选取航道生态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内河绿色航道生态状况定量判定标准,可对航道的生态状况进行评判。(4)总结已有的内河绿色航道建设技术方法,介绍其特点、优点,以便于推广应用。例如,生态护岸技术已在苏内河航道中得到多样化;绿色施工方面,整体装配式施工技术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的方式,在保证构件质量的同时减轻施工造成的负面影响;桥梁顶升技术节省了桥梁改建的经济成本,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水上混凝土运泵一体化工法实现了混凝土水上运输、水上浇筑,无需修筑沿河施工便道,节省施工成本。养护管理方面,多波束测深、无人机巡航、航标低碳养护等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航道养护效果,降低了养护期间的人力成本和资源消耗。
王雪红[5](2020)在《船舶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对船舶行业来说,空调系统的能耗是重点支出部分。本文通过对当前船舶空调系统的耗能情况进行描述,对比不同的船舶空调系统设计情况,对船舶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要点进行研究,为当前船舶行业的节能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帮助其降低运行成本。
杨林祥[6](2020)在《海洋气候条件典型气象年参数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海洋国土面积辽阔,具有丰富的资源,气候差异性较大,且南海地区是我国海洋开发的前沿,该地区的建设工作对于未来的海洋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由于地处偏远,鲜有对南海地区的建筑节能问题的研究,并且南海地区的气象参数缺失问题更为严重,因此无法在建筑设计中有效指导建筑节能设计,故此挑选了南海作为研究地区。论文针对上述现状,对南海地区典型年气象参数计算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建筑用能原理分析,得到了对于海洋建筑能耗影响最大的几个气象参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卫星数据能提供长时段、日均六次计时的气象数据;cmip3的气候模拟数据也可获得全球任意地点的气象数据。因此本文收集了1987-2016年的卫星数据与同时段的气候模拟数据。卫星数据中提供了海表温度数据,不能直接获得空气温度数据,因此还需要进行海表温度反演空气温度,本文选用了BOWEM比法与经验系数法来反演空气温度。卫星数据不能直接提供太阳辐射数据,所以选择了海拔参数修正后的温差模型来计算南海地区的太阳辐射值,并且收集了气候模拟数据中的太阳辐射值。其次为了验证数据可靠性,收集了船舶航海实测数据的温湿度、风速数据。航海数据存在着时间与空间不连续的问题,因此只能作为数据标尺来验证卫星数据与气候模拟数据的准确性。经过航海数据的对比验证,发现经验公式反演空气温度相对BOWEN比法的MPE更小,模型稳定性更好。对于温度、湿度、风速来说,卫星数据相对气候模拟数据的MPE更小,模型稳定性更高。但卫星数据要获得的气温、相对湿度还需要进一步计算,过程更复杂;气候模拟数据可直接获得所需参数。通过METEONORM软件中所提供的太阳辐射值,对比分析气候模拟数据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数据与温差模型计算得到的太阳辐射数据发现:温差模型计算所得太阳辐射与气候模拟MPE接近,无明显优劣性。最后为了探究各参数与空调能耗之间的关系,选择经纬度接近南海地区的香港、新加坡、马尼拉和吉隆坡四座城市,并改变气象文件中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太阳辐射等四项气象参数,对建筑空调能耗进行模拟。使用origin对能耗误差与各参数误差进行拟合,通过拟合方程,获得建筑能耗误差与各项参数误差之间的关系,发现建筑能耗误差受温度误差的影响最大,能耗误差约为温度误差的4倍;其次为湿度误差,约为0.7倍;能耗误差约为辐射误差的0.5倍;能耗误差约为风速误差的0.01倍。南海地区属于强辐射地区,由于其海洋性气候,建筑能耗和内陆地区有所不同,所以通过模拟国内强太阳辐射地区七月制冷能耗,与香港,新加坡,马尼拉,吉隆坡四座城市七月制冷能耗做出对比分析,发现强辐射地区夏季制冷能耗受到太阳辐射作用外,还受到温湿度的影响。综上所述,温湿度、风速三个参数,较好的获取方法为卫星数据,精度更高。对于太阳辐射,更好的方法为气候模拟数据所提供的太阳辐射值,因为海拔参数修正后的温差模型精度较气候模拟数据无明显优势,但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论文较为清晰的研究了我国南海地区各气象参数获取方法,并且研究了南海地区各气象参数与建筑能耗的关系。为我国南海地区建筑节能用气象参数提供确切数据与理论依据。
魏永[7](2019)在《大型船舶废气和轴带发电机节能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绝大部分进出口货物,都是通过海洋运输完成的。IMO以及很多国家纷纷颁布了排放物控制的法规,比如在一定区域内限制燃油含硫量,设立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区等,来减少船舶的排放对于环境的影响。显然通过节能技术研究和应用,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船舶发动机燃料的消耗,必然也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2019年年初,受地缘政治和美国全球经济政策的影响,全球贸易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的全球集装箱运输也受到影响,前几年各国港口快速增长的集装箱吞吐量也必将难以为继。马士基预测在2019年全球海运集装箱量将有所放缓,增速将减缓至1~3%。对于造船企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的存活下来,就必须想法设法控制成本,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赢得客户的信赖,持续获得订单。因此,各大船厂,设备供应商,以及船舶设计单位,都在不断加强船舶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这也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本文主要着眼于大型船舶的节能技术研究,首先介绍了船用发动机的燃料利用的能量分布和效率,理清了废热存在的形式和占比,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介绍了常规的废热回收技术,量化了常规废热回收技术利用的废气能量和占比;接下来研究了大型船舶废气和轴带发电机节能技术的改进方式,并逐个分析了采用各种节能技术以后废热利用的效果,具体包含废气系统废热回收方法和效果,以及推进系统轴带发电技术的选型和效果;最后还研究了,废热利用和轴带电机的使用,对于船舶EEDI指标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为大型船舶的节能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指导,希望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船舶节能设计的技术水平,为绿色造船,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志明[8](2012)在《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海洋捕捞渔船是一种具有特殊作业方式的高耗能作业船舶,节能减排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于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推进效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船、机、桨的优化匹配,提出结合轴功率测试进一步优化动力装置配置的措施,并结合实际船型进行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国内外研究概述,论证了对渔船动力装置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渔业节能减排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接着,从热力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捕捞渔船动力装置节能的理论基础。根据推进系数的定义,降低主机燃油耗量,提高推进效率,主要与船舶航行阻力、螺旋桨推进性能和船机桨最佳配合等因素有关。结合渔业船舶多工况的作业特点,分析了动力装置工作条件的复杂性,提出了船、机、桨合理匹配及动力装置优化配置的节能减排方案。再者,对船舶轴功率测量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功率-转速特性图进行船、机、桨优化匹配研究。通过对轴功率、航速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的监测,经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佳工况,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动力装置的经济性。最后,结合36.3米钢质远洋拖网渔船,介绍了船型改造和推进系统优化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情况。通过对线型进行优化设计,确保船体线型优秀,减少船体阻力,增加稳性;对主机、齿轮箱等的选型设计,强调主推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采用大减速比齿轮箱优化方案,对螺旋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原来螺旋桨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螺旋桨可起到有效降低燃油消耗的作用,同时提高了设计航速。本文基本分析了当前渔船节能减排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提出从动力装置优化匹配角度出发的节能减排设计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渔船节能减排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还相当落后,今后还需尽快把一些有利于海洋捕捞节能减排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究并推广应用,为发展我国的低碳渔业作出应有贡献。
龚强[9](2015)在《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商业综合体建筑在中国发展迅速,其室内热舒适环境要求高、营业时间长,年单位面积能耗非常高,节能潜力巨大,是低碳建筑节能的重点之一。因而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对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夏热冬暖地区也涌现出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开发热潮。本文选取夏热冬暖的典型地区——厦门,以其主要商圈的典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踏勘、文献查阅、实证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调研对象的外部特征、内部特征、设备特征、活动特征等展开研究,提出夏热冬暖典型地区商业综合体演变规律,总结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特征,并指出当前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模块进行研究,本文将其应用于商业综合体的节能设计。区别于传统的整体建筑节能设计,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可以很好地实现整体建筑与独立节能模块之间的节能设计相互融合。建立商业综合体节能模块数据库,将节能模块分为部件级、组件级、元件级等三个级别进行库管理。建立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体系,包括系列化设计、组合化设计及标准化设计方法;建立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的评价体系,通过外围护结构节能模块评价方法、内部空间节能模块评价方法、内部整体能耗参考值评价法等判定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是否符合节能要求。通过“模块化设计”方法,将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解构为“壳”——商业综合体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模块化设计、“内核”——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空间节能模块化设计两个部分进行研究。采用天正节能TBHC2013软件、Design Builder软件进行外围护结构能耗模拟及内部六个主要业态的耗能模拟实验,分别获取50组实验数据;再基于统计学软件EVIEWS,建立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预测及内部典型业态营业性空间模块能耗预测的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并通过统计学检验、实际案例检验等方法检查该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自主开发了厦门地区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支持工具,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验证其可行性。本文提出了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方法及评价体系。补充完善了现有的商业建筑节能设计方法体系,为夏热冬暖典型地区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提供理论方法及技术支持。
吴铭[10](2018)在《浅析绿色制造在船舶结构中的设计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篇文章首先对绿色船舶制造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其次从框架设计、节能设计、材料设计、标准化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对绿色制造在船舶结构中的设计进行解析,并结合绿色船舶具备的主要特性,提出绿色制造在船舶结构中的应用。
二、船舶节能设计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船舶节能设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船舶空调系统综合能效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船舶空调系统能效评估方法研究 |
2.1 船舶空调系统能效评估方法概述 |
2.2 船舶空调系统能效评估内容 |
2.3 船舶空调系统能效评估流程 |
2.4 船舶空调系统能效标识等级 |
2.5 本章小结 |
3 船舶实例介绍 |
3.1 船舶基本情况 |
3.2 船舶单次航线描述 |
3.3 船舶全年航线描述 |
3.4 本章小结 |
4 船舶空调负荷动态计算 |
4.1 动态气象参数获取 |
4.2 船舶舱室形状简化 |
4.3 船舶舱室围壁简化 |
4.4 船舶围壁动态传热计算方法 |
4.5 TRNSYS二次开发及负荷模拟平台 |
4.6 舱内设计参数 |
4.7 负荷计算结果及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5 船舶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
5.1 船舶空调系统方案 |
5.2 船舶空调设备选型 |
5.3 本章小结 |
6 船舶空调运行能耗模拟分析 |
6.1 参考船舶与测评船舶 |
6.2 船舶空调系统控制方案 |
6.3 空调系统及控制模型 |
6.4 船舶空调系统能耗模拟平台 |
6.5 参考船舶空调系统能耗计算 |
6.6 测评船舶空调系统能耗计算 |
6.7 本章小结 |
7 测评船舶空调系统能效评估结果 |
7.1 测评船舶空调系统各项指标评估结果 |
7.2 测评船舶空调系统能效标识等级 |
7.3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创新点 |
8.3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附录A 船舶空调系统能效测评基础项能耗计算 |
(2)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船舶冷却水系统组成与特点 |
2.1 船舶冷却水系统的功用 |
2.1.1 多余热量的来源 |
2.1.2 主要散热设备 |
2.2 船舶冷却水系统的基形式 |
2.2.1 开式冷却水系统 |
2.2.2 闭式冷却水系统 |
2.2.3 中央冷却水系统 |
2.3 中央冷却水系统的优缺点 |
2.4 冷却水系统节能改进方向 |
2.4.1 设计改进节能 |
2.4.2 运行改进节能 |
3 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要求与步骤 |
3.1 冷却水系统设计要求 |
3.1.1 船舶建造说明书要求 |
3.1.2 规范要求 |
3.1.3 设备对冷却水系统的要求 |
3.2 冷却水系统设计步骤 |
4 管路特性及流体分析 |
4.1 管路阻力损失计算 |
4.1.1 沿程阻力损失 |
4.1.2 局部阻力损失 |
4.2 管路流量分配规律分析 |
4.2.1 串联管路 |
4.2.2 并联管路 |
4.2.3 串并联管路流动规律的意义 |
4.3 管路特性曲线 |
4.4 离心泵的流量特性 |
4.4.1 泵的特性曲线 |
4.4.2 泵的串联与并联 |
4.4.3 离心泵的工况调节 |
5 船舶冷却水系统节能设计 |
5.1 中央冷却水系统计算与选型 |
5.1.1 管路计算及阀附件选用 |
5.1.2 机舱浸水计算 |
5.1.3 热平衡计算 |
5.1.4 主海水泵计算与选型 |
5.1.5 中央冷却器计算与选型 |
5.1.6 设计注意事项 |
5.2 中央冷却水系统节能设计意义 |
5.3 中央冷却水系统节能设计思路 |
5.3.1 减少中央冷却器的投资费用 |
5.3.2 减少泵送能耗费用 |
5.4 冷却水系统变工况运行的经济性分析 |
5.4.1 冷却水系统额定负荷海水温度与流量的关系 |
5.5 海水泵变频节能系统的应用 |
5.5.1 海水泵变频节能原理 |
5.5.2 变频器在船上的应用 |
5.5.3 节能效果评估 |
5.5.4 海水泵节能系统应用研究 |
6 冷却水系统现场调试与改进 |
6.1 冷却水系统现场调试及改进方法 |
6.1.1 海底门透气管路增加自动除气阀 |
6.1.2 低温淡水冷却器海水进出口增加可拆短管 |
6.1.3 主机高温淡水出口节流孔板位置调整 |
6.1.4 主发电机缸套水进机压力调整 |
6.1.5 水乙二醇冷却器出口增加节流孔板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基于.NET的船舶柴油机监测报警与辅助节能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船舶柴油机监测与节能系统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柴油机故障诊断研究的内容 |
1.2.2 国外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国内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3 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方法 |
1.4 柴油机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1.5 船舶柴油机辅助系统节能途径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柴油机监测系统结构设计 |
2.1 船舶柴油机监测系统需求功能分析 |
2.2 系统结构概述 |
2.3 柴油机系统各种典型故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优化PSO-RBF的柴油机故障诊断网络 |
3.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与主要应用领域 |
3.2 RBF神经网络 |
3.2.1 RBF神经网络模型 |
3.2.2 粒子群算法对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优化 |
3.3 基本PSO算法 |
3.3.1 PSO算法简介 |
3.3.2 PSO算法原理 |
3.3.3 PSO算法特点 |
3.4 PSO算法的优化 |
3.5 优化后的PSO算法性能测试 |
3.5.1 选用的测试函数简介 |
3.5.2 测试性能比对 |
3.6 优化粒子群算法的RBF神经网络运算结构及其建立步骤 |
3.7 优化PSO-RBF在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运用 |
3.7.1 柴油机典型故障及故障特征选取 |
3.7.2 柴油机故障诊断模型 |
3.7.3 改进网络实际故障诊断的应用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船舶柴油机辅助系统节能设计 |
4.1 船舶柴油机辅助系统泵与风机节能原理 |
4.2 通过可变工况控制进行泵或风机节能控制 |
4.3 柴油机辅助系统节能整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NET Win Form平台的柴油机监测系统的实现 |
5.1 .NET简介 |
5.2 Win Form平台简介及其优势 |
5.3 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以及传递 |
5.4 柴油机辅助系统节能实现 |
5.5 监测系统界面开发 |
5.5.1 用户登录界面 |
5.5.2 工况显示界面 |
5.5.3 数据显示界面 |
5.5.4 历史趋势界面 |
5.5.5 报警记录界面 |
5.6 故障诊断流程 |
5.7 存储数据库构建 |
5.7.1 SQL Server2014 简介 |
5.7.2 各数据库的构建 |
5.8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江苏内河绿色航道建设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绿色发展理念应用现状 |
1.2.2 航道建设研究现状 |
1.3 江苏内河绿色航道建设现状分析 |
1.3.1 绿色航道建设状况 |
1.3.2 绿色航道建设存在问题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二章 绿色航道建设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河流生态学理论 |
2.2 绿色经济学理论 |
2.2.1 低碳经济 |
2.2.2 循环经济 |
2.2.3 绿色经济 |
2.3 全生命周期理论 |
2.3.1 全生命周期概念 |
2.3.2 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
2.4 绿色航道全生命周期建设要素分析 |
2.4.1 航道建设全生命周期任务 |
2.4.2 绿色航道要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江苏内河绿色航道建设指南架构 |
3.1 指南编制原则与依据 |
3.1.1 指南编制原则 |
3.1.2 指南编制依据 |
3.2 指南编制程序与体系结构 |
3.2.1 指南编制程序 |
3.2.2 指南体系结构 |
3.3 指南内容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绿色航道建设判定原则及标准 |
4.1 判定原则 |
4.2 绿色航道建设节能低碳标准 |
4.3 绿色航道建设资源节约标准 |
4.4 绿色航道建设环境友好标准 |
4.5 生态保护标准 |
4.5.1 生态保护指标 |
4.5.2 评判方法 |
4.5.3 标准值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绿色航道建设技术 |
5.1 航道设计BIM技术 |
5.2 生态护岸技术 |
5.3 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 |
5.4 绿色施工技术 |
5.4.1 整体装配式施工技术 |
5.4.2 桥梁顶升技术 |
5.4.3 水上混凝土运泵一体化工法 |
5.4.4 集中供电技术 |
5.4.5 混凝土水平运输方式“油改电” |
5.5 绿色养护技术 |
5.5.1 多波束测深系统 |
5.5.2 无人机巡航 |
5.5.3 航标低碳养护技术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船舶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要求 |
3.1 功能性 |
3.2 安全性 |
3.3 成本效益性 |
4 整体设计思路 |
4.1 设计要点 |
4.2 设计负荷确定 |
5 结语 |
(6)海洋气候条件典型气象年参数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海洋气候下建筑节能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问题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海洋气候和岛礁建筑能耗 |
2.1 气候与建筑能耗 |
2.1.1 气候与建筑 |
2.1.2 海洋气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2.2 影响海洋岛礁建筑能耗的气象要素分析 |
2.2.1 空调显热负荷的影响因素 |
2.2.2 空调潜热负荷的影响因素 |
2.2.3 影响建筑能耗的其他参数 |
2.2.4 能耗模拟分析 |
2.3 小结 |
第3章 基础气象参数计算方法 |
3.1 计算方法概述 |
3.2 卫星数据 |
3.2.1 卫星遥感现状 |
3.2.2 noaa数据 |
3.2.2.1 海表温度反演空气温度 |
3.2.2.2 露点温度 |
3.2.2.3 风速 |
3.2.2.4 大气压 |
3.3 气候模拟数据 |
3.3.1 气候模拟现状 |
3.3.2 气候模拟数据 |
3.3.2.1 海面空气温度 |
3.3.2.2 湿度 |
3.3.2.3 风速 |
3.3.2.4 大气压 |
3.4 船舶航海数据 |
3.4.1 船舶数据 |
3.4.2 船舶数据温度 |
3.4.3 船舶数据露点温度 |
3.5 各数据源数据对比 |
3.5.1 气候模拟数据 |
3.5.2 卫星遥感数据 |
3.6 数据精准性验证 |
3.6.1 卫星反演度的对比分析 |
3.6.2 卫星遥感数据与环流模型数据的对比分析 |
3.7 气象要素对于建筑能耗的影响 |
3.7.1 模拟站点及数据准备 |
3.7.2 误差传递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太阳辐射确定及其他参数 |
4.1 太阳辐射模型计算 |
4.1.1 太阳的运动规律 |
4.1.2 太阳辐射的产生与传播 |
4.1.3 太阳总辐射 |
4.2 太阳辐射数据的获取 |
4.2.1 温差模型 |
4.2.2 气候模拟中的太阳辐射数据 |
4.3 太阳辐射数据的精准性验证 |
4.3.1 METEONORM数据 |
4.3.2 误差分析 |
4.3.3 太阳辐射变化对于建筑能耗影响分析 |
4.4 强辐射地区能耗差异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展望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图目录 |
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型船舶废气和轴带发电机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船舶传统的节能方式概述 |
1.4.1 优化型线设计 |
1.4.2 优化船、机、桨、舵匹配,提高推进效率 |
1.4.3 精选船舶动力装置及其配套系统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常规大型船舶燃料利用效率和废热分布 |
2.1 常规废热利用系统 |
2.1.1 常规船主机型号和参数 |
2.1.2 常规船废气锅炉参数 |
2.1.3 主机的在SMCR点时能量利用分布 |
2.1.4 废气损耗的能量和占比 |
2.2 废气中可利用的热量和占比 |
2.3 常规废气锅炉实际利用的能量和占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型船舶主机废热利用的改进型式及效果分析 |
3.1 大型船舶主机废热利用改进的方法 |
3.1.1 透平机械的分类 |
3.1.2 燃气透平和蒸汽透平原理 |
3.1.3 蒸汽透平的热力循环 |
3.1.4 燃气透平热力循环 |
3.1.5 活塞式发动机-DIESEL循环带蒸汽/废气透平 |
3.1.6 透平机械的效率 |
3.1.7 废热利用改进方法的组合 |
3.2 大型船舶主机废热利用改进效果 |
3.3 废气涡轮发电机输出功率分析 |
3.3.1 没有采用废气涡轮和采用废气涡轮主机参数对比 |
3.3.2 废气涡轮系统分析 |
3.4 蒸汽涡轮发电机输出功率分析 |
3.4.1 单压蒸汽涡轮系统的输出功率分析 |
3.4.2 双压蒸汽涡轮系统的输出功率分析 |
3.5 废气涡轮+蒸汽涡轮系统的输出功率分析 |
3.5.1 废气和单压蒸汽涡轮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分析 |
3.5.2 废气和双压蒸汽涡轮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分析 |
3.6 废气/蒸汽透平各种组合发电输出汇总 |
3.7 废气和蒸汽涡轮发电机投资回报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型船舶轴带发电节能技术研究 |
4.1 轴带发电机应用的背景 |
4.1.1 背景 |
4.1.2 轴带发电机的优越性 |
4.2 轴带发电机型式简介 |
4.2.1 PTO/GCR(齿轮恒定增速比式) |
4.2.2 PTO/RCF(RENK恒定频率式) |
4.2.3 PFO/CFE(电子变换恒频率式) |
4.3 轴带发电机的对比分析 |
4.4 轴带发电机的节能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主机废热利用和轴带发电对于EEDI的影响分析 |
5.1 EEDI的由来和发展 |
5.2 EEDI公式简介 |
5.2.1 碳转换系数(CF) |
5.2.2 船速(Vref) |
5.2.3 载运能力(Capacity) |
5.2.4 载重吨(DWT) |
5.2.5 功率(P) |
5.2.6 燃油消耗量参数(SFC) |
5.2.7 修正系数fj |
5.2.8 修正系数fi |
5.2.9 船舶垂线间长(LPP) |
5.2.10 其他参数 |
5.3 主机废热利用和轴带发电对于EEDI的影响分析 |
5.3.1 无轴带发电机和废气透平发电机,船舶的EEDI计算 |
5.3.2 采用轴带发电机/电动机和废气透平发电机船舶的EEDI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我国渔业节能减排现状 |
1.2.2 我国海洋捕捞高能耗原因分析 |
1.2.3 国内外渔船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渔船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动力装置节能的理论基础 |
2.3 动力装置节能的技术途径 |
2.3.1 推广经济节能渔船船型 |
2.3.2 充分利用柴油机的热效率 |
2.3.3 实现船、机、桨、网的优化匹配 |
2.3.4 采用双速比齿轮箱, 合理选择主机工况点 |
2.3.5 安装水动力附加节能装置 |
2.3.6 根据不同渔船,确定节能航速 |
2.4 优化设计动力装置,提高推进效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从船、机、桨配合角度研究渔船节能减排 |
3.1 引言 |
3.2 船、机、桨匹配的理论基础 |
3.3 船、机、桨匹配节能型式 |
3.3.1 船型和主机的配合 |
3.3.2 船型和螺旋桨的配合 |
3.3.3 改进螺旋桨的型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渔船轴功率测量与船机桨优化配置研究 |
4.1 引言 |
4.2 轴功率测量原理 |
4.3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船机桨优化匹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36.3 米拖网渔船节能设计与性能分析 |
5.1 引言 |
5.2 节能船型设计 |
5.3 机、桨配合优化设计 |
5.3.1 推进系统节能方式分析 |
5.3.2 采用大减速比齿轮箱 |
5.3.3 改进螺旋桨的设计 |
5.3.4 改进螺旋桨与原螺旋桨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I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及课题背景 |
1.1.1 选题来源 |
1.1.2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核心研究思路 |
1.7 论文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现状系统调研 |
2.1 厦门地区的气候特征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特征概述 |
2.2 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现状及演变规律 |
2.2.1 厦门地区的商业综合体现状 |
2.2.2 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演变规律 |
2.3 典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节能设计系统调研 |
2.3.1 调研目的 |
2.3.2 调研内容 |
2.3.3 调研成果 |
2.3.4 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特征 |
2.3.5 当前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节能模块化设计方法及评价体系 |
3.1 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的概念 |
3.1.1 模块化 |
3.1.2 节能模块化 |
3.1.3 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 |
3.2 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的特征 |
3.2.1 商业综合体模块化特征 |
3.2.2 建筑节能模块化特征 |
3.3 建立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数据库 |
3.3.1 节能模块数据库的分级管理 |
3.3.2 部件级节能模块 |
3.3.3 组件级节能模块 |
3.3.4 外围护结构元件级节能模块 |
3.3.5 典型业态营业性空间元件级节能模块 |
3.4 构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设计方法体系 |
3.4.1 建立节能模块系列化设计方法 |
3.4.2 建立节能模块组合化设计方法 |
3.4.3 建立节能模块标准化设计方法 |
3.5 构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的评价体系 |
3.5.1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语言的模块化转译 |
3.5.2“壳”——商业综合体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模块评价方法 |
3.5.3“内核”——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空间节能模块评价方法 |
3.5.4 内部整体能耗参考值评价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壳”——商业综合体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模块化设计 |
4.1“壳”的节能模块化解构及设计目标 |
4.1.1 节能模块化解构 |
4.1.2 节能模块化设计目标 |
4.2 模拟软件介绍 |
4.2.1 天正建筑节能软件 |
4.2.2 EVIEWS软件 |
4.3 外围护结构节能模块的热工性能模拟实验 |
4.3.1 模拟变量的选择 |
4.3.2 建立物理模型 |
4.3.3 模拟实验的天气情况及多元材料取值说明 |
4.3.4 模型变量参数变化范围 |
4.3.5 模拟结果 |
4.4 研究成果 |
4.4.1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过程 |
4.4.2 多元回归模型的检验 |
4.4.3 外围护结构节能模块化设计研究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内核”——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空间节能模块化设计 |
5.1“内核”的节能模块化解构及设计目标 |
5.1.1 节能模块化解构 |
5.1.2 设计目标 |
5.2 研究软件DesignBuilder介绍 |
5.3 内部业态节能模块能耗模拟实验 |
5.3.1 模拟实验条件 |
5.3.2 物理模型特征 |
5.3.3 变量参数的选择 |
5.3.4 变量的变化范围 |
5.3.5 模拟结果 |
5.4 研究成果 |
5.4.1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过程 |
5.4.2 多元回归模型的检验 |
5.4.3 内部典型业态空间节能模块化设计研究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解决方案及应用实例 |
6.1 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成果 |
6.1.1 建立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型数据库 |
6.1.2 明确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
6.1.3 建立七个能耗预测的多元回归数学模型 |
6.1.4 建立节能模块化设计评价方法 |
6.1.5 实现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内部整体能耗值预测 |
6.2 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流程 |
6.2.1 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的步骤 |
6.2.2“壳”与“内核”的程序语言模块化转译 |
6.3 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支持工具的使用界面 |
6.4“美一城”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 |
6.4.1 整体规划设计 |
6.4.2 节能模块系列化设计 |
6.4.3 节能模块组合化设计 |
6.4.4 节能模块标准化设计 |
6.4.5 内部整体能耗预测 |
6.4.6“美一城”项目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的优点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本文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主要符号说明 |
缩略语 |
致谢 |
附录: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软件程序代码 |
(10)浅析绿色制造在船舶结构中的设计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绿色船舶制造的基本概述 |
2 绿色船舶具备的主要特性 |
2.1 现代性 |
2.2 合理性 |
2.3 环保性 |
3 绿色制造在船舶结构中的设计 |
3.1 框架设计 |
3.2 节能设计 |
3.3 材料设计 |
3.3.1 涂装材料 |
3.3.2 焊接材料 |
3.3.3 绝缘材料 |
3.4 标准化设计 |
3.5 模块化设计 |
4 绿色制造在船舶结构中的应用 |
4.1 合理选择对应的加工工艺 |
4.2 加强焊接工艺的选择 |
4.3 保证涂装工艺应用的绿色性 |
5 结束语 |
四、船舶节能设计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船舶空调系统综合能效评估技术研究[D]. 黄紫莺.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2]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与研究[D]. 张达.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3]基于.NET的船舶柴油机监测报警与辅助节能系统研究[D]. 张恺.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4]江苏内河绿色航道建设指南研究[D]. 卓斯琪. 东南大学, 2019(06)
- [5]船舶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研究[J]. 王雪红. 中国设备工程, 2020(04)
- [6]海洋气候条件典型气象年参数计算方法研究[D]. 杨林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7]大型船舶废气和轴带发电机节能技术研究[D]. 魏永.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8]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技术研究[D]. 陈志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2)
- [9]厦门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模块化设计研究[D]. 龚强. 天津大学, 2015(08)
- [10]浅析绿色制造在船舶结构中的设计和应用[J]. 吴铭. 科技视界, 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