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电功率复习(论文文献综述)
胡优良[1](2021)在《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探究》文中认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直在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它也是一门逻辑很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我们都会学习物理,且初高中物理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初中物理主要是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受制于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所以研究的层次较浅,而高中物理则是初中物理的全面升华,更注重原理剖析。初高中物理研究的主题基本一致,高中阶段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高中绝大多数研究都建立在初中已有的基础之上,因此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工作对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发现,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学生的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选择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进行衔接教学探究,原因是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电学部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高中电学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主要是把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迁移理论与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介绍,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部分主要是探究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在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初高中电学部分的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分析等,为后续采取衔接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均在刚学完电学后进行。根据调查数据我们主要得到以下三个结论:一是学生对初中电学知识遗忘较多且缺乏对初中知识的复习意识和资料;二是部分高中教师对初中电学教材的关注度不够;三是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第四部分主要是根据前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衔接教学策略,如重视初中电学知识的复习制作初中电学知识清单、组织电学知识大比武了解学生基础加强师生交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注重分析初高中物理电学教材明确教学起点与终点等策略。第五部分是根据提出的衔接教学策略对高中电学重点和典型章节“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师备课提供一些参考;第六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与展望。希望通过本文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研究,能对各位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一点帮助。
沈梅玲[2](2021)在《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教育部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本质要求,改革课堂,全面深入强化育人方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2016年又提出发展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于是江苏省项目小组初步构建了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结构框架,其中突出了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性。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终考试。而电学内容是初中学业水平物理测试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平时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出现的问题,是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思维导图结合了图片与文字,将思维可视化,层次分明,有效实用。选取一个中心主题,然后以这个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去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框架体系。对于电学新授课、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习题课中的解题思路的呈现有一定的作用。所以笔者在了解了思维导图之后,决定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电学内容的教学中,以解决学生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出现的问题。本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的启示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出现的实际问题,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阐述了研究的内容、方法。笔者利用文献法了解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在电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论文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是论述了本论文中的初中物理电学、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还介绍了有关思维导图的五大理论基础。笔者还根据自己任教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教学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第三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笔者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结合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在电学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中分别提出了合理有效的、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便层层递进地进行教学。第四部分是利用笔者所教的HA市某中学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电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研究。关于电学部分的内容,笔者都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每一节电学内容的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从中选取《欧姆定律》这节的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为例,呈现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维导图与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相结合,由教师主导,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不断地提升和拓展思维能力。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电学部分的考试,分析对比成绩,证实了在电学教学中结合思维导图使用是有一定效果的。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详细分析,肯定了使用思维导图在电学教学中的效果。第五部分是笔者总结了本论文的实践研究,其中有对本研究的肯定,有对本研究的深刻的自省,也有对进一步提升的期待。
王惟[3](2020)在《北京市近十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备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物理学科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每年的中考物理结果既影响许多人的学习生涯,也影响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动向。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北京市近十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进行以下分析研究。首先,对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试卷的页数、大题数量、小题数量、满分分值、考试时间做了整体的统计分析。按照物理试题的模块,对力学、热学、声学、光学和电磁学五大知识模块进行分值及占比分析,发现力学和电磁学是北京历年中考物理试题考查的重点,热学和光学占比百分之二十几,声学部分的考查内容最少。其次,对中考物理试题的题型结构和各章节知识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选择题和实验题在整个试卷中占分较高,而选择题中又以“物态变化”、“运动和力”、“压强”、“电流和电路”、“电功率”这五章知识出现的次数较多,实验题中对“物态变化”、“质量与密度”、“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这五章的知识和能力考查较多,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科普阅读题主要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考查,在各章节均有可能出现,不具有太大的规律性。计算题中的两道题,一般一道是力学的综合题,涵盖了“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这三个章节的知识,另一道是电学的综合题,主要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及电功、电功率的计算。再次,基于物理课程标准,对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中考物理试题的出题特点与规律。最后,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性影响分析,从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关注发散思维的培养和教学侧重点的转变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初中物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高烁[4](2020)在《虚拟仿真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突破与发展,教师们开始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拥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将信息技术更好地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尤为关键。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近些年,其发展速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突破创新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它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首选引入物理实验教学,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本文首先界定了虚拟仿真技术的相关概念并对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探究,涵盖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杜威“从做中学”、人本主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际教学中的思考分析。接着探讨了虚拟仿真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势,包括“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和避免实验仪器的损坏”、“可以作为课后巩固环节的一个重要补充”四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总结出虚拟仿真技术更适用于新课教学、习题课复习以及学生课后自主学习阶段。最后进行了相关教学实践,对九年级人教版《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这一章节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软件辅助学生模拟实验。同时,为了了解虚拟仿真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课题对学生使用过后的反馈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分析后结果表明,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和赞成,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节约了教学时间,减轻了教师们的教学压力。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保证了以学生为主体。最后,对于虚拟仿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对本次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徐晨曦[5](2020)在《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与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物理作为一门中考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思维导图能够使物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本研究是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思维导图教学现状为背景展开,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教学实践等方法深入研究,目的在于研究思维导图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以及验证思维导图对物理教学是否具有积极影响。全文主要内容包括:首先通过挖掘教材、对一线初中物理教师进行访谈、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得出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可行性,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归因;其次笔者依据问题成因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阐述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与特点,以及教师、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案,提出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中的推进策略;再次根据上述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案例;最后分三个维度对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进行反馈与分析。全文得到主要结论:第一,思维导图可应用于新授课,复习课,以及不同课堂环节;第二,思维导图能辅助教师完成物理教学;第三,思维导图教学能促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成绩;第四,思维导图教学能减少学生的认识负荷,提高教学效率。希望本研究能为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支撑。
董瑞彩[6](2020)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物理科学方法相关概念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并探讨了物理科学方法的功能、层次以及在教学中应用物理科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常运用的科学方法进行重新分类,构建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物理科学方法分类体系,并结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的内容对每一种科学方法进行阐述、举例说明。(2)按教材章节顺序、栏目设置梳理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的科学方法。(3)探讨科学方法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依据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规律及习题知识的心理过程,制定出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的科学方法数量多且涉及面广;(2)科学方法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显隐并存;(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4)科学方法应用于物理概念、规律、实验和习题教学四种途径。这些结果对实际教学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参考价值。
李雪[7](2020)在《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电学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是各地中考中的重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它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初中学生普遍反映电学难学。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电学教学与科学思维相结合,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出发,提出电学教学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在电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思维水平,在提升科学思维水平中促进学生电学系统化的学习。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科学思维研究初中电学的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科学思维和电学教学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教育理论。其次梳理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电学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并分析了近五年苏州中考电学试题的特点以及初中电学对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学思维与初中电学教学的紧密联系。接着对初三两个班级8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一个班级的课后作业进行分析,了解初中生物理电学部分学习现状,分析学生在电学学习时存在的问题。紧接着从深化模型建构意识、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以及鼓励质疑创新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电学教学策略,并结合相应理论和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对初中物理《变阻器》、《欧姆定律的应用》两节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反思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初中电学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艾洁[8](2020)在《概念图模式对初中物理电学复习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等组实验法。为了探究概念图复习模式对初中物理电学复习效果的影响,以“概念图”复习模式的文献研究为支撑,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选取重庆市某中学两个初三班级中各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电学为教学复习的课题。实验前,采用前测试卷对两个班级进行前测,确保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同质性;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采用“概念图”复习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练习”的复习模式;实验结束后,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两个班的相关数据展开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调研:(1)为了解不同复习模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笔者分析两个对照班级在两种复习模式后的后期测试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后期测试成绩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了分析;(2)为了解概念图复习模式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影响,笔者将学生分为三种层次,并将后期测试的成绩作为检验变量,按层次分类,分别进行三次独立样本t检验;(3)为了解概念图复习模式对不同知识板块的影响,笔者对6个知识板块的得分情况进行ANOVA检验,比较不同知识板块复习前后的显着差异。综合上诉三个方面关于两种复习模式的调研结果,可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结论:(1)两种复习模式对学生知识掌握均呈有利的影响,但从数据分析来看,概念图复习模式优于传统复习模式;(2)概念图复习模式对三种层次的学生均有积极影响,但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对自身知识掌握水平较差的这一类学生影响最明显;(3)不同知识板块中,概念图复习模式对基础概念这一板块的知识具有最显着的影响。由此可见,“概念图”模式对学生的物理复习的影响是有利的,且对各类学生、各个知识板块及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通过本研究取得的实践成果有:第一,设计出了在概念图复习模式下《电荷》、《电流》、《电阻》的复习详案及相应概念图。第二,总结出“概念图”复习模式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知识板块的不同影响。第三,笔者还根据现有的实验数据和经验,提出了对物理复习的具体建议:一是教师可合理利用概念图模式进行物理复习,提高效率;二是利用概念图模式复习前,一定要了解学情;三是根据学情及复习要求,往往需多种复习模式并举;四是应建立民主平等、有活力的复习课堂;五是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需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六是学生自主活动时应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七是同时注意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罗光勇[9](202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深感物理思想与方法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获得的是一些物理教学经验,对于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实施指导甚微。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研究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较多,大多偏向理论,在实践应用上不够,物理思想与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较少。因此尝试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做一个完整的实践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辨析物理思想与方法相关概念;多方面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然后进行系统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出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原则、策略,根据研究设计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总结修正。最终得出初中阶段常用物理思想与方法,总结出物理思想与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个实践案例和指导方法,以期对自己和同仁的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本文研究过程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等。第二章主要分析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先对本文重要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再分别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过程中,分析和总结出初中常用的物理思想与方法;最后以知识获取过程:动机→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应用知识,作为为指导;研讨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分类,总共分为发现类、建构类、应用类三类。第三章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心理基础,包括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力,及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观察学习和自主学习。第四章初中提出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原则与策略,依据物理知识性质、初中生学情、教学规律等三者。提出科学性、中心性、显化性、实用性、重复性、引导性六个原则。拟定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验式学习为导航进行实施;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在物理知识的生成、理解、应用过程中实施,以“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为渗透思想,有针对设计教学设计实施,三条实施策略。第五章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根据第二章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分类分别对各类思想与方法进行分析和定义;根据第四章提出的原则和策略,对各类思想与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探讨。第六章总结与展望,进一步对本文研究总结,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渗透中做得好的地方,讨论有待改进之处,以期望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教学实践能够更好的完善。
田光辉[10](2020)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电学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解决高中物理难学的问题,促进高中物理的有效学习,有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在教育界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所学知识一方面呈现正迁移,另一方面呈现负迁移。初、高中物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初中物理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是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的学习大部分是定量分析。教学方法不同:初中阶段的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需要学生简单了解的拓展知识往往采用阅读法;而高中阶段的教学多采用讲授法为主实验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学习要求不同:初中物理的学习针对中考,所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全面性掌握;高中物理的学习针对高考,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需要学生夯实基础,重视重点知识的掌握。因为电学部分的知识都是初、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初、高中电学教学的衔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了更好地解决初高中物理在电学部分的衔接教学问题,笔者进行了大量文献的查阅,总结了研究方法,本文中还融入了笔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关教学衔接的解决措施。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提出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有关初高中衔接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与分析,得出所要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研究理论,为了更好地进行问题的研究,展开了对有关初、高中物理教育衔接的界定、相关学习理论、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相关问题的讨论。第三部分为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电学部分的教材对比分析。第四个部分为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研究,对高二学生学习物理现状调查和初、高中物理一线教师访谈研究。第五部分为解决该研究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实践效果检测。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初高中电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一线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高效的教学,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扫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所以本文的相关衔接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有效教学,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电功率复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电功率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流程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流程 |
2 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衔接教学的结合 |
2.2 学习迁移理论与衔接教学的结合 |
3 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的问题探究 |
3.1 问卷调查与访谈 |
3.1.1 高二学生电学部分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3.1.2 高中教师电学部分的访谈及分析 |
3.2 高中电学部分与初中相关电学内容的对比与分析 |
3.2.1 初高中电学部分课程标准的对比与分析 |
3.2.2 初高中电学部分教材内容的对比与分析 |
4 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衔接教学策略 |
4.1 研究教材,精准把控教学起点与终点 |
4.2 重视初中电学复习,制作知识清单 |
4.3 注意新旧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 |
4.4 重视实验教学,增添学习趣味 |
4.5 组织电学大比武,探查基础加强交流 |
5 高中电路部分的衔接教学设计 |
5.1 教材分析 |
5.2 学情分析 |
5.3 教学目标 |
5.4 教学重点、难点 |
5.5 教学过程 |
6 总结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二章“直流电路”的学习分析 |
附录二:问卷星原始数据 |
附录三:初中电学知识复习清单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2)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材内容的启示 |
1.1.2 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
1.1.3 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
1.1.4 思维导图的启发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行动研究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初中物理电学的概述 |
2.2 思维导图的相关概述 |
2.2.1 思维导图 |
2.2.2 思维导图的特点及用途 |
2.2.3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
2.3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
2.3.1 脑科学理论 |
2.3.2 多元智力理论 |
2.3.3 建构主义理论 |
2.3.4 信息加工理论 |
2.3.5 知识可视化理论 |
2.4 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
2.4.1 思维导图的设计原则 |
2.4.2 思维导图与物理课堂融合的原则 |
第3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实践的策略 |
3.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实践的策略 |
3.1.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新授课中实践的策略 |
3.1.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习题课中实践的策略 |
3.1.3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复习课中实践的策略 |
第4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时间 |
4.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 |
4.2.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新授课中的实践案例 |
4.2.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习题课中的实践案例 |
4.2.3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复习课中的实践案例 |
4.3 本研究的效果分析 |
4.3.1 后测成绩分析 |
4.3.2 问卷调查统计 |
4.3.2.1 问卷的内容 |
4.3.2.2 问卷的信度分析 |
4.3.2.3 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回顾与展望 |
5.1 回顾 |
5.2 自省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调査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3)北京市近十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现状 |
2.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
2.1 中考物理试题整体情况分析 |
2.2 中考物理试题的考查模块分析 |
2.3 中考物理试题的题型结构分析 |
2.4 中考物理试题的各章节知识分析 |
3.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分析 |
3.1 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
3.2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
3.3 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
3.4 关注能源与科技知识 |
3.5 注重基础和能力的考查 |
4.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性分析 |
4.1 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 |
4.2 关注发散思维的培养 |
4.3 教学侧重点的转变 |
5.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虚拟仿真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
1.5.1 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 |
1.5.2 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2.2 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三章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3.3 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 |
3.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5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第四章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与原则 |
4.1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特点 |
4.1.1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
4.1.2 初中学生特点 |
4.2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 |
4.2.1 虚拟仿真技术可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 |
4.2.2 虚拟仿真技术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4.2.3 虚拟仿真技术可保证学生的安全和避免实验仪器的损坏 |
4.2.4 虚拟仿真技术可作为课后巩固环节的一个重要补充 |
4.3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基本原则 |
第五章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设计 |
5.1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新课教学 |
5.1.1 应用于新课导入环节,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
5.1.2 应用于知识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
5.1.3 应用于演示实验,弥补教学硬件上的不足 |
5.2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习题课 |
5.3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课后巩固和自主学习 |
5.3.1 虚拟仿真技术在课后自主复习阶段应用的教学案例 |
第六章 虚拟仿真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应用的教育实践 |
6.1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案例 |
6.1.1 教材分析 |
6.1.2 学情分析 |
6.1.3 教学设计 |
6.1.4 本章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
6.2 实证研究 |
6.2.1 调查问卷设计 |
6.2.2 调查对象选取 |
6.2.3 调查实施过程 |
6.2.4 数据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结论 |
7.2 建议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虚拟实验应用情况问卷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与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的内涵 |
1.思维导图 |
2.概念图及其与思维导图的区别与联系 |
3.物理学科思维导图 |
4.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与学中的作用 |
5.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 |
(二)心理学理论基础 |
1.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知识可视化理论 |
4.认知负荷理论 |
二、初中物理思维导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
1.调查目的 |
2.调查方法 |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
1.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2.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三)学生问卷效度、信度分析 |
1.学生问卷效度分析 |
2.学生问卷信度分析 |
(四)问题归因 |
1.师生缺乏对思维导图绘制与运用的了解 |
2.教师应增加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判断工具 |
3.学生缺乏使知识点形成体系的学习方法 |
三、初中物理思维导图的绘制与运用分析 |
(一)绘制方法与特点 |
1.手工绘制的方法与特点 |
2.软件绘制的方法与特点 |
(二)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案 |
1.运用目的 |
2.运用途径 |
3.运用内容 |
4.运用反馈 |
(三)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案 |
1.运用目的 |
2.运用途径 |
3.运用内容 |
4.运用反馈 |
(四)思维导图教学的推进策略分析 |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
2.拓宽学生思维,降低认知负荷 |
3.改善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反思 |
四、初中物理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 |
(一)《电功率》新授课教学案例 |
1.《电功率》教学设计 |
2.《电功率》思维导图 |
(二)《欧姆定律》章末复习课教学案例 |
1.《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
2.《欧姆定律》思维导图 |
五、思维导图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分析 |
(一)学生思维导图绘制作品的反馈分析 |
1.辅助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
2.辅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 |
3.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
(二)教学测验反馈分析 |
1.教学测验实验设计一及反馈分析 |
2.教学测验实验设计二及反馈分析 |
(三)教学效率反馈分析 |
1.教学效率实验设计 |
2.教学效率反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
1.1.2 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存在不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章 物理科学方法 |
2.1 相关概念梳理 |
2.1.1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
2.1.2 物理科学方法 |
2.2 物理科学方法的功能 |
2.2.1 导源功能 |
2.2.2 突破功能 |
2.2.3 中介功能 |
2.2.4 建构功能 |
2.3 物理科学方法的层次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4.2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
2.4.3 物理科学方法的判定原理 |
第3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 |
3.1 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 |
3.2 物理科学方法的示例 |
3.2.1 观察法 |
3.2.2 实验方法 |
3.2.3 思维方法 |
3.2.4 数学方法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内容梳理 |
4.1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1》中的科学方法 |
4.2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的科学方法 |
4.3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3》中的科学方法 |
第5章 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
5.1 科学方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5.2 科学方法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
5.3 科学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5.4 科学方法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
5.5 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
5.5.1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
5.5.2 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电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科学思维研究现状 |
1.2.2 电学教学研究现状 |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学科核心素养 |
2.1.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4 科学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2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和教学五步法理论 |
第三章 初中电学部分教学内容特点分析 |
3.1 初中电学部分教学内容梳理 |
3.1.1 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
3.1.2 电学教学内容特点分析 |
3.2 初中电学部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
3.2.1 近五年苏州市中考电学部分试题统计 |
3.2.2 近五年中考电学部分试题特点分析 |
3.3 初中电学部分对初高中衔接的重要意义 |
3.4 初中电学内容与科学思维的紧密联系 |
第四章 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生电学学习情况的调查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形式 |
4.3 问卷调查 |
4.3.1 问卷的编制 |
4.3.2 样本的选取 |
4.3.3 问卷实施 |
4.3.4 问卷调查数据 |
4.3.5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4.3.6 调查结果与思考 |
4.4 课后作业分析 |
4.4.1 题目统计分析 |
4.4.2 分析结果与思考 |
第五章 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电学教学策略 |
5.1 深化模型建构意识,加强电学概念理解 |
5.1.1 创设多元情境,构建电学模型 |
5.1.2 巧借直观现象,构建电学模型 |
5.2 培养推理论证能力,构建电学知识体系 |
5.2.1 课堂增设理论分析环节 |
5.2.2 归纳演绎,构建知识思维导图 |
5.3 鼓励质疑创新,深化巩固电学理解 |
5.3.1 营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
5.3.2 利用实验教学,深化电学理解 |
5.3.3 巧用学生错误,巩固知识理解 |
第六章 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电学教学设计 |
6.1 基于科学思维的《变阻器》的教学设计 |
6.2 基于科学思维的《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初中生电学部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8)概念图模式对初中物理电学复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现状 |
1.1.2 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
1.4 研究的假设 |
1.5 概念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5.1 国外对概念图的研究 |
1.5.2 国内对概念图的研究 |
1.5.3 研究的不足 |
2 概念图的理论研究 |
2.1 概念图的历史背景 |
2.2 概念图的构成 |
2.2.1 概念图四要素 |
2.2.2 概念图的组织结构 |
2.3 概念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
3 概念图的实践研究 |
3.1 研究内容分析 |
3.1.1 章节内容分析 |
3.1.2 学情分析 |
3.1.3 原有模式分析 |
3.2 运用概念图教学实际案例 |
3.2.1 “电荷”复习课教学设计 |
3.2.2 “电流”复习课教学设计 |
3.2.3 “电阻”复习课教学设计 |
3.3 利用概念图解决具体问题 |
4 两种复习模式的比较研究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实验过程 |
4.3 前测试卷分析 |
4.3.1 前后测试卷的测量学指标 |
4.3.2 前测试卷的区分度 |
4.3.3 两样本班级的初始情况 |
4.4 数据分析 |
4.4.1 不同复习模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 |
4.4.2 概念图复习模式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影响 |
4.4.3 概念图复习模式对不同知识板块的影响 |
5 总结 |
5.1 结论 |
5.2 对物理复习提出建议 |
5.3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前测题(共 25 分) |
附录B 后测题(25 分) |
致谢 |
(9)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综合分析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辨析 |
2.1.2 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辨析 |
2.2 从《物理课标》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 |
2.3 从教材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 |
2.4 从教学过程总结物理思想与方法 |
2.5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归纳整理 |
第3章 初中物理教学心理基础探讨 |
3.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形象思维 |
3.2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认知水平 |
3.3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 |
3.4 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 |
第4章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原则与策略 |
4.1 实施原则 |
4.1.1 科学性原则 |
4.1.2 中心性原则 |
4.1.3 显化性原则 |
4.1.4 实用性原则 |
4.1.5 重复性原则 |
4.1.6 引导性原则 |
4.2 实施策略 |
4.2.1 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验式学习为导航进行实施 |
4.2.2 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在物理知识的生成、理解、应用过程中实施 |
4.2.3 以“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为渗透思想,有针对设计教学设计实施 |
第5章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
5.1 发现类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
5.1.1 逻辑思想与方法 |
【案例5-1】教学案例1:力的教学设计 |
5.1.2 探究思想与方法 |
【案例5-2】教学案例2: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片段 |
5.1.3 定义思想与方法 |
【案例5-3】教学案例3:机械运动教学片段 |
【案例5-4】教学案例4:机械功教学片段 |
【案例5-5】教学案例5:功率教学片段 |
5.2 建构类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
5.2.1 理想化思想与方法 |
5.2.2 等效思想与方法 |
【案例5-6】教学案例6:合力教学片段 |
5.2.3 系统思想与方法 |
【案例5-7】教学案例7:弹簧测力计使用教学片段 |
【案例5-8】教学案例8: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
5.2.4 控制变量思想与方法 |
【案例5-9】教学案例9:电阻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片段 |
【案例5-10】试题案例1:图像题中的控制量变量思想与方法应用 |
【案例5-11】试题案例2:选择题中的控制变量思想与方法应用 |
5.2.5 转换思想与方法 |
【案例5-12】教学案例10:声音的产生教学片段 |
【案例5-13】试题案例3:累积法的应用 |
【案例5-14】教学案例11:阿基米德原理验证教学片段 |
5.3 应用类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
5.3.1 等量思想与方法 |
【案例5-15】试题案例4:称重法(平衡法)应用 |
【案例5-16】试题案例5:列方程法的应用 |
5.3.2 规范思想与方法 |
【案例5-17】试题案例6:图示法的应用 |
5.3.3 相对思想与方法 |
【案例5-18】试题案例7:参照法的应用 |
【案例5-19】试题案例8:估测法的应用 |
5.3.4 数形结合思想与方法 |
【案例5-20】试题案例9:图像法的应用 |
【案例5-21】试题案例10:函数法(二次函数)的应用 |
5.3.5 逆向思想与方法 |
【案例5-22】试题案例11:逆向思维导图法在计算题中的应用 |
5.3.6 守恒思想与方法 |
【案例5-23】试题案例12:能量守恒法的应用 |
【案例5-24】试题案例13:电流回路法应用 |
【案例5-25】试题案例14:标“+”“-”极法的应用 |
5.3.7 比例思想与方法 |
【案例5-26】试题案例15:“串正并反”法的应用 |
【案例5-27】试题案例16:比例法的应用 |
5.4 整合性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
【案例5-28】教学案例12:速度专题 |
5.5 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
5.5.1 物理思想与方法在新知学习中的渗透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
5.5.2 物理思想与方法在综合复习中的渗透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
5.5.3 分析与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物理课标》中体现的物理思想与方法统计 |
附录2 :初中物理沪科版(2012)教材中物理思想与方法统计 |
附录3 :系统思想总结初中物理知识案例 |
附录4 :规范作图与计算题答题规范案例 |
致谢 |
(10)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电学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的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研究相关理论 |
2.1 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认识 |
2.2 学习理论 |
2.2.1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 |
2.2.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2.3 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 |
2.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
2.3.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电学部分的教材分析 |
3.1 初高中物理关于电学的知识点分析 |
3.1.1 电现象 |
3.1.2 电源 |
3.1.3 电流和电流表 |
3.1.4 电阻 |
3.1.5 电压和电压表 |
3.1.6 串联和并联的规律 |
3.1.7 欧姆定律 |
3.1.8 电功和电功率 |
3.1.9 焦耳定律 |
3.1.10 初高中电学实验对比 |
3.2 初高中物理关于电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
第4章 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研究 |
4.1 高二学生学习物理现状调查研究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 初高中物理一线教师访谈结果分析研究 |
4.3 造成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初高中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结构的不同 |
4.3.2 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不同 |
4.3.3 初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 |
第5章 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
5.1 因材施教,课前精心备教材和备学生 |
5.2 精准规划课堂,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
5.2.1 预备性知识的储备 |
5.2.2 营造活跃有效的课堂氛围 |
5.2.3 不能失语于多媒体技术,合理使用多媒体 |
5.2.4 融入其他学科进行辅助教学 |
5.2.5 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
5.2.6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
5.2.7 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总结收获,精准课后练习 |
5.3 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与思考,再次巩固与强化 |
5.3.1 有效批改学生作业 |
5.3.2 复习课的有效实施 |
5.3.3 从网络阅卷走向传统阅卷 |
5.4 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实践效果检测 |
5.4.1 电学部分章末检测对比 |
5.4.2 总结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反思与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四、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电功率复习(论文参考文献)
- [1]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探究[D]. 胡优良.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沈梅玲. 扬州大学, 2021(09)
- [3]北京市近十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研究[D]. 王惟. 西南大学, 2020(05)
- [4]虚拟仿真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 高烁.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5]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与学中的运用研究[D]. 徐晨曦. 鞍山师范学院, 2020(12)
- [6]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研究[D]. 董瑞彩.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电学教学研究[D]. 李雪. 苏州大学, 2020(02)
- [8]概念图模式对初中物理电学复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 艾洁.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4)
- [9]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研究[D]. 罗光勇.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电学问题的研究[D]. 田光辉.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