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降低人工成本为核心 改革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忠全[1](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健梅[2](2014)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尽管发展循环经济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循环经济这一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占据经济的主导,在实施上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各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虽然涌现出一批典型企业,但不少作为典范的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园区,实际上是享受政府政策支持的示范性、参观性、样本性企业,并不是真正市场意义上的企业。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并无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事实上,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取代旧方式,归根结底取决于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能否给实施主体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循环经济虽然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但目前并非经济发展的主流。广大企业之所以缺乏开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获取到更高的经济利益,或者说获利极少甚至亏损,“循环”但并不“经济”。诚然,对企业来说,造成这种局面有许多客观因素使然,比如从国家层次上来讲,发展循环经济着重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对于微观主体的企业来说,发展循环经济有较强的正外部性,短期内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再比如说国家的扶持力度不够等等。除了客观的因素之外,从企业自身主观因素来说,也和企业未树立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理念、未构建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成本管理体系,导致成本控制不力、成本过高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迁,对传统线性经济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简称传统成本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已不能适应循环经济的需要。变化的环境需要新的管理模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以满足循环经济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循环经济下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重新思考相关的成本管理和实务问题。本文试图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成本管理中,在反思传统成本管理缺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规范和实证研究方法,构建一套适应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成本管理新模式,以克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成本障碍,推动循环经济的顺利开展。该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和拓展成本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理论,而且能够弥补循环经济在微观研究领域的不足,进一步丰富循环经济理论;同时,加强对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为循环经济型企业的成本管理实践提供指导,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增加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利益,使企业有利可图,真正实现“循环”又“经济”,激发企业主动开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有助于企业的竞争力的培育及提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五点:(1)运用演化经济学原理揭示成本管理的演变机理。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已有的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一般性的梳理和总结,没有真正揭示成本管理演变的机理。本文将从演化经济学的原理出发揭示成本管理的演变机理,构建成本管理的动态演化模型。进而根据成本演变的机理,结合循环经济下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推演出成本管理的未来演化趋势是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成本管理。(2)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成本管理理论是对成本管理所运用的技术或方法做出理性解释或说明的观念性框架结构,作用是解释、预测和指导成本管理实践活动。因此,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理论对于循环经济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以相关理论基础为基石,试图搭建一个包括成本及成本管理的概念、目标、理念、时空范围、基本环节等为构成要素的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理论框架,以更好地指导成本管理实践活动。(3)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搭建。这是论文的主体,将分别从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三方面构筑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在成本核算方面,将以扩展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为依据,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核算内容进行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两大类成本的核算方法,一是生产阶段中基于资源流成本会计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和资源损失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外部环境成本的计算方法;在成本控制方面,将重点探讨适用于循环经济企业的两种成本控制方法,一是整合的成本控制方法,二是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方法;在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方面,针对现行业绩评价体系缺乏战略性及未能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等缺陷,将分别从战略层面及作业层面对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指标进行重新设计。(4)结合调研数据及相关统计方法,对基于循环经济的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的影响因素与成本协同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构建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的工具及运行保障机制。(5)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将分别从两个层面对保障体系进行阐述:一是企业层面要构建良好的成本管理文化和循环经济文化;二是政府层面,将从法律、价格、金融、财税及创造良好的循环经济氛围等方面对保障体系进行阐述。本文的贡献之处有四点:(1)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将“创新一选择—扩散”三个核心演化机制应用于成本管理的演化过程,结合学习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理论,构建了成本管理动态演化过程模型,揭示了成本管理演变的机理。(2)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搭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架构。首先,构筑了全文依据的四个重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及组织间成本管理理论。其次,重新界定了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及成本管理的概念、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对象、核心理念及成本管理的基本环节。理论研究架构的搭建,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3)将循环经济理论和成本管理理论相结合,从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三方面构筑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分别是:基于扩展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核算体系;基于循环经济的整合的成本控制法和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法;基于循环经济的双层次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4)构建了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的四个层次,即企业内部的协同、与供应商的协同、与客户的协同、与利废企业的协同,实证检验了四个层次的成本协同与成本协同效应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为循环经济下实施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靖雨[3](2020)在《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乳制品消费量增长迅猛,乳制品企业会倾向于在工艺和设备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以便丰富产品类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做法会让企业的运行成本和投入成本进一步增加。除企业运营成本以外,业内竞争加剧同样造成乳制品行业成本攀升。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成本管理的效果、盈利能力和企业市场竞争优势都与成本控制水平有关。为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控制效果,本文以BN乳业公司的成本控制方案为研究目标,对公司的成本数据和成本组成进行深层次的解析,找出BN乳业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涉及成本管控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效果不佳、成本数据不准确、对成本控制认知不足等方面的缺陷。把同行业中运营模式较为成熟的公司的成本数据,与BN乳业公司的成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能够解决问题、压低公司运营成本的具体举措,例如降低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限制因折旧和材料损耗产生的成本等。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被BN乳业公司应用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帮助其降低相关要素的生产成本,提高其成本控制能力。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能够为奶制品行业的成本控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牛风娜[4](2019)在《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精益管理最早起源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生产制造企业普遍适用的一种生产模式。精益管理能够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流程结构、提升员工参与程度等方式,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这种管理模式在各国生产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中平能化集团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其经济、社会地位显着,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服务、推动城市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和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炭行业发展举步维艰。中平能化集团适时将精益管理理论引入生产领域,拓展了产业链、开发了新的产品,使企业在重要关口扭亏为盈。但是,中平能化集团在将精益管理理论与实践嫁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病,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如何完善精益管理理论并将其充分应用于实践,消除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剔除弊病,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践难题。本文以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将精益管理理论在企业生产管理应用实践中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精益管理的进一步应用提出建议。论文首先对涉及的精益管理理论的内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国内外学者对精益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概况;其次是针对中平能化集团引进精益管理实践进行研究,对其实施精益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论证;最后,对精益管理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进行论述,强调要进一步丰富精益管理理论,同时提出随着理论的不断丰富,精益管理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的应用实践中,还注重运用其他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摒弃以往单独应用精益管理一种理论来进行企业管理的模式,这对于企业单独引进精益管理理论的思路是一种完善和补充。文章提出应建立“人本精益管理模式”和精益管理体系。阐述了公司在精益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人本信息精益管理模式和精益管理体系,以精益管理的主体“人”为核心,要求长远规划、全员参与、提高员工素质,以实现企业安全、高效、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精益管理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而且对企业管理创新也有一定的应用空间。因此,完善精益管理理论,是拓展学术研究并将其成果应用于企业实践,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罗怀梅[5](2020)在《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行政成本管控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成本以及企业经济效益。本论文研究主要针对行政管理成本持续提升的问题,阐述了对行政成本进行管控的迫切需求及重要意义。国内企业起步较晚,成本管控并不规范和完整,存在只注重生产控制并没有真正落实成本管控的事实。但目前已引起国内企业的重视,开始寻找科学的管控办法,旨在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以J公司为例,研究行政成本管控策略。主要应用了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对本文进行深入探讨。本论文以J公司为研究对象。该公司目前已稳步走过20多年,虽然每年都会提议进行成本节约的改革,但从未进行过细致、严谨的关于行政成本管控的专题研究和实施。行政成本管控对于J公司来讲,意义非凡,想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勤俭持家”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经典,就必须要将行政成本管控、乃至将整个公司的所有成本管控进行到底。这样不仅是影响J公司利润水平的因素,也是衡量J公司竞争力和生存发展潜力的主要标准。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将以行政成本管控为理论指导,对行政成本管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以降低成本费用率为考核指标的责任型成本控制策略”和“以投入产出效率为考核指标的激励型成本控制策略”两种适用的行政成本控制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解决三个问题:(1)使成本控制成为J公司乃至全国中小企业管理的侧重点;(2)实现优化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带来效益,有效促进企业发展;(3)为国内企业制定完善的成本监督机制和科学的成本管控模式提供了参考。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仅对J公司行政成本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和节约,对公司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的策略和途径对J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有图6幅,表16个,参考文献127篇。
石新武[6](2001)在《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文中研究指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挤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强凋指出:要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搞好国有企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十分重视企业内部的改革和管理。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中心转换经营机制,实行科学决策制度,推行现代管理科学,重点加强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现代成本管理的模式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要以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3个层次为成本概念体系。本文所述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相对应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而言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概括为:建立以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成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3个层次为成本概念体系,以战略成本管理为指引,微观管理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并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宏观管理实行成本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成本管理体系。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 一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的总体模式,即以战咯成本管理为指引,微观上实行成本管理现代化并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宏观上实行成本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 二是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成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3个层次为成本概念体系的观点。 三是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要以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的观点。 四是提出了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概念,并论述了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五是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是全面成本管理的观点,并提出了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思路。 六是提出了成本信息系统是现代成本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建立成本模型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的观点,并阐述了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和成本模型的方法与具体途径。 七是提出了宏观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宏观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提的观点,并提出了建立以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宏观成本管理体系的思路。 八是首次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的观点,并详细阐述了作业成本、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成本企画、资本成本、质量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论证了知识经济与成本管理创新的关系。 本文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如下: 一。从成本内涵出发研究成本管理模式,对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憎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具有盂要意义。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企业制度,对应于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休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桃战。现代成本营理模式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相对应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而言的成本瞥理模式。 (一)成本内涵,即成本概念有会计学成本概念和经济学成本概念。会计学成本概念可分为3个层次。第1个层次为成本的理论概念;第2个层次为财务成本概念,第3层次为管理成本概念。经济学成本概念通常包括传统的生产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及现代的交易成本、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 L 成本管理模式是指某一种成本管理体制的基本规定性的概括、基本框架及主要运行原则的总和,是成本管理体制的理论抽象。研究成本管理模式,有利于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向,有利于强化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绝配套成龙。协调发展,推动整个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三)经济体制和成本管理模式密切相关。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和完全充分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模式之分。前者宏观上叫直接管理型、微观上叫算帐报帐型;后者宏观上叫自由放任型、微观卜叫经营管理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很好地吸收两种成本管理模式的长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四)不同的企业制度对应于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周园[7](2011)在《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构建进行了研究。2010年4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调研报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有关情况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步伐。但关于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有鉴于此,笔者以规范研究为主,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对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构建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已有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进行评述,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成本会计准则相对于成本会计制度、成本会计标准等制度形式而言更适合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对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广泛存在、成本管制的需要和制度变迁理论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客观上存在着变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的需要。再次,对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的成本会计准则和德国的成本会计规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它们在制定背景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特征,及其在以成本为基础定价的政府采购领域、国有企业绩效审计领域、应对国际反倾销、管制垄断、以及促进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我国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制度因素、企业成本会计实务现状、特殊领域或行业对成本管制的需要,以及与国际成本核算惯例的趋同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从制度角度而言,旧有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规定有限,而且由于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侧重的重点不同,财务会计准则不能完全代替成本会计准则,这些制度因素已经对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构成了限制,存在着变革旧制度的需要;从对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实务现状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企业整体核算水平不高,存在着成本核算不规范、准确性差、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落后等现象,需要通过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实务,促进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对以成本加成法定价的公用事业、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政府采购、军事采购和BOT项目等特殊领域和行业的分析来看,存在对成本监审的需要,需要为这些领域或行业的成本审计提供成本标准;而且,随着国际成本核算原则和惯例的不断协调与融合,我国需要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成本核算原则和惯例,一方面改进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缩小与国际通行惯例的差异,减轻由于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我国企业在国际反倾销诉讼中的不利地位。并从我国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成本会计理论研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可行性。而且对我国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对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探讨。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构建首先应该研究作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基础的理论结构的构建。由于我国不同领域对成本核算进行规范的要求不同,因此应该建立分层次的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可以包括三个层次:适用于全社会范围内所有企业的一般成本会计准则,适用于军事采购的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准则,适用于公用事业的分行业的成本会计规则,其中,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两个成本会计规范具有指导作用。不同层次的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具有不同的目标、对象、假设和原则,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应该以促进企业成本核算的统一性与一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国际成本核算惯例接轨为目标,并且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应该以原则为导向。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和军事采购存在很大的差异,分别采用不同的合同类型,因此,政府采购和军事采购分别适用不同的准则。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应该满足军事采购的特殊要求,应该包括:确保合同成本核算的统一性与一贯性;确保合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准则的强制执行性。行业成本会计规则的制定目标与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基本相同,只是比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更具强制性和规则性。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客体范围应该包括所有类型的企业,是关于企业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既包括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也包括产品完全成本的核算。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假设包括:成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成本分期、货币计量和公正分配,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准则和行业成本会计规则的基本假设与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基本假设相同。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包括:相关性与可靠性原则、一贯性和可比性原则、受益性原则、透明性和可审计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它是企业组织成本核算的基础。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与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基本一致,只是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准则针对的是军事采购的合同成本,它更强调军事采购承包商合同成本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承包商合同成本核算的统一性与一贯性、承包商合同成本的受益性、承包商合同成本的透明性和可审计性、军事采购的成本效益原则以及承包商合同成本的合法性。行业成本会计规则的基本原则与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相同,只是更强调产品成本的合法性。对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应包括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设想,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总则;成本的定义和分类;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确认、归集和分派的原则和方法;各项要素费用的确认、归集和分派的原则和方法;废品损失的核算;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核算;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呈递,以及成本资料的保存。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不要求企业必须披露成本报表,但在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政府采购和BOT项目中的企业有义务向相关的政府部门呈递并披露成本报表。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准则的内容应该包括:合同允许成本;成本分期;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划分、归集和分派的原则和方法;构成军品成本要素的材料、人工、辅助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更新改造,无形资产的摊销、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的计量、归集和分派的原则和方法;一些特殊成本项目的处理方法等,为完善军事采购成本法规体系,可以制定豁免条款和范围层次来提高准则的灵活性,并构建以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准则为核心的军事采购成本会计法规体系。行业成本会计规则在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规定的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严格限定应计入成本的项目、同一行业可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规定行业统一成本报表的内容和格式。军事采购范围内的承包商和公用企业必须向相关部门呈递和披露成本报表。最后,本文探讨了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制定和实施步骤,以及与现有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认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应该由财政部会计司会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可以首先在国有企业、政府采购和BOT项目的供应商或承包商中试行,在其他企业推荐执行,在试行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再在所有企业普及,为保障准则的制定和顺利实施应该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创造必要的基本条件。由于成本会计需要同时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成本信息,因此,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不应该隶属于现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之中,应该单列体系,以满足成本会计为不同目标提供不同信息的需求。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应该与财务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相协调,在制造成本核算方面应该尽量减少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应该为审计准则提供有利于成本审计执行的成本标准。
杨颖慧[8](2020)在《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物业行业快速发展壮大,催生了许多中小物业服务企业。物业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人工成本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当前用工成本急剧上涨,导致其经营成本也随之上升,这势必影响物业服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成为当前物业服务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物业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成本控制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提升成本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对策。研究认为,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包括企业内部人员结构、业主综合素质、企业组织制度效率、企业管理水平、服务成本以及成本全过程管理,共18个影响因素,以其为评价指标构建成本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可对物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完善组织制度、加强管理技术应用、降低物业服务成本以及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等提高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对策。完善有效的成本控制评价和对策不仅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还提高了物业企业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同时也对其他行业成本控制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李佳霓[9](2020)在《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文中认为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供给侧改革更是成为各行业发展、改革与调整的主要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基础体系支撑,加强水运,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物流中心,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对于大连港口物流业而言,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在新常态下适应市场发展的必要基础。在深入学习国家对于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本文分析了大连港口物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分别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意在对大连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战略展开研究,进一步地挖掘大连港口物流的潜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其竞争力,使之更好地发展,更大的发挥作用。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再介绍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港口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最后写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基本方法。第二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港口物流相关概念的界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先是界定了相关概念,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港口物流的内涵等;再是论述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及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第三章是大连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先是介绍了大连港口物流的基本发展状况;接着结合调查问卷和官方数据介绍了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分别取得的一系列举措、成果及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第四章结合大连港口物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从“三去一降一补”五个方面分别提出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姬琳[10](2019)在《Y公司薪酬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行业企业为研究背景,结合Y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针对人才引进困难、员工流失率高的现状,基于公平理论、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运用文献查阅法、调查研究法及定量分析法,根据Y公司人力资源特点划分为四类调查人群,分别对不同类别人才在薪酬体系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产生的成因进行剖析。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炼薪酬体系设计核心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薪酬策略、薪酬水平与结构的优化建议,以及补充完善福利体系等对策,以期为Y公司解决企业发展受制于人才、人才的引进与留用受制于薪酬体系设计缺陷的现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笔者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薪酬体系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企业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进行分析,从薪酬管理的角度,对Y公司薪酬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以适应新能源企业应对行业市场的快速变化,解决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实现零部件行业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二、以降低人工成本为核心 改革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降低人工成本为核心 改革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
一、宏观经济后果 |
二、微观经济后果 |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选择说明 |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
三、案例研究思路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总结 |
本章小结 |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
四、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2)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成本管理演化趋势: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及文献综述 |
2.1 成本管理的演化趋势: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 |
2.1.1 成本管理演变机理分析 |
2.1.2 成本管理演化趋势: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及其特征 |
2.2 文献综述 |
2.2.1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会计、财务管理的文献研究回顾 |
2.2.2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文献回顾 |
2.3 文献评价及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框架 |
3.1 理论基础 |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2 循环经济理论 |
3.1.3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
3.1.4 组织间成本管理理论 |
3.2 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及成本管理的概念 |
3.3 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的目标 |
3.4 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的时空范围 |
3.5 成本管理的核心理念 |
3.6 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的基本环节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核算 |
4.1 扩展的社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构成及特征 |
4.2 成本核算内容 |
4.2.1 研发设计成本 |
4.2.2 生产阶段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和资源损失成本 |
4.2.3 销售成本 |
4.2.4 使用成本 |
4.2.5 回收利用成本 |
4.2.6 废弃处置成本 |
4.2.7 内部环境成本 |
4.2.8 外部环境成本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控制 |
5.1 成本控制方法的构建 |
5.2 整合的成本控制方法 |
5.2.1 各种成本控制方法的剖析 |
5.2.2 各种成本控制方法的联系及整合 |
5.2.3 整合的成本控制方法在循环经济企业中的应用 |
5.3 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法 |
5.3.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生成 |
5.3.2 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的特征 |
5.3.3 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的层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效应的检验 |
6.1 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效应的检验 |
6.1.1 研究假设 |
6.1.2 变量测量体系 |
6.1.3 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及样本描述 |
6.1.4 样本数据分析 |
6.1.5 回归分析和实证结果 |
6.1.6 研究结论 |
6.2 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的工具 |
6.2.1 链式目标成本法(Chained Target Costing) |
6.2.2 开簿会计(Open-Book Accounting) |
6.2.3 链式目标成本法与开簿会计的整合 |
6.3 跨企业成本协同控制的保障机制 |
6.3.1 企业间关系的协调机制 |
6.3.2 成本协同效应的分配机制 |
6.3.3 有效的副产品转移价格机制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业绩评价 |
7.1 现行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
7.2 双层次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
7.3 战略层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五维平衡计分卡 |
7.3.1 财务维度关键业绩评价指标 |
7.3.2 顾客维度关键业绩评价指标 |
7.3.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关键业绩评价指标 |
7.3.4 学习与成长维度关键业绩评价指标 |
7.3.5 循环经济维度关键业绩评价指标 |
7.4 作业层次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价值流分析法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的保障体系 |
8.1 企业层面文化保障体系 |
8.1.1 树立“以人为本,以人治物”的成本管理文化 |
8.1.2 构建循环经济企业文化 |
8.2 政府层面保障体系 |
8.2.1 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以降低企业的守法成本 |
8.2.2 制定合理的资源环境价格以降低企业的再循环成本 |
8.2.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
8.2.4 实施财税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的税负成本 |
8.2.5 创造全社会良好的循环经济氛围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
9.1 结论 |
9.2 论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目录 |
表目录 |
附录1:访谈提纲 |
附录2: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附表 |
(3)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2 理论综述 |
2.1 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
2.1.1 成本的概念 |
2.1.2 成本控制的概念 |
2.1.3 成本控制的原则 |
2.1.4 成本控制的目标 |
2.2 成本控制的方法 |
2.2.1 加强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
2.2.2 完善成本控制流程 |
2.2.3 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 |
3 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BN乳业公司情况介绍 |
3.2 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情况 |
3.2.1 BN乳业公司成本支出情况 |
3.2.2 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
3.3 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3.1 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3.3.2 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原因分析 |
4 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优化方案 |
4.1 设立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优化方案目标与原则 |
4.1.1 成本控制优化方案的目标 |
4.1.2 成本控制优化方案的原则 |
4.2 成立成本控制小组 |
4.3 事前控制成本控制方案 |
4.4 事中控制成本控制方案 |
4.5 事后分析成本控制方案 |
4.6 优化成本控制相关绩效管理制度 |
5 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优化方案配套措施 |
5.1 建设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
5.2 完善配套考核激励机制 |
5.3 加强BN乳业公司乳制品质量管理与品牌建设 |
5.4 提高BN乳业公司信息化应用水平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之处 |
2 理论依据及文献综述 |
2.1 精益管理概述 |
2.1.1 精益管理的内涵 |
2.1.2 精益管理的原则 |
2.1.3 精益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2.2 文献综述 |
2.2.1 精益管理基础理论研究 |
2.2.2 精益管理行业应用研究 |
2.2.3 精益管理方法研究 |
2.2.4 精益管理研究评述 |
3 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实践 |
3.1 中平能化集团概况 |
3.2 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的实施内容 |
3.2.1 严格控制企业生产成本 |
3.2.2 着力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
3.2.3 积极开拓企业产品市场 |
3.2.4 全面加强企业研发能力 |
3.3 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成效 |
3.3.1 生产成本分析 |
3.3.2 生产效率分析 |
3.3.3 综合成效分析 |
4 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精益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精益管理缺乏长远规划 |
4.1.2 精益管理的标准及评价体系滞后 |
4.1.3 精益管理在个别领域没有开展 |
4.2 精益管理实践困境原因分析 |
4.2.1 对精益管理的认识方面 |
4.2.2 企业体制机制方面 |
4.2.3 企业运营和管理水平方面 |
4.2.4 企业职工素质方面 |
4.2.5 企业文化方面 |
5 完善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的建议 |
5.1 完善精益管理规划及其评价体系 |
5.1.1 完善精益管理长远规划 |
5.1.2 完善精益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 |
5.2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及体制机制 |
5.2.1 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
5.2.2 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
5.2.3 改革体制机制 |
5.3 提高企业精益管理能力及水平 |
5.3.1 提升企业市场运营能力 |
5.3.2 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
5.3.3 提升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
5.4 打造精益管理人才队伍 |
5.4.1 组织搭建精益人才平台 |
5.4.2 建立分类分层分级培养机制 |
5.4.3 重视人员培训工作 |
5.5 加强企业精益管理文化建设 |
5.5.1 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 |
5.5.2 多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和实践 |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策略 |
2 行政成本管控的理论研究及概述 |
2.1 行政成本的概念 |
2.2 行政成本管控的概念 |
2.3 行政成本管控的方法 |
2.4 行政成本管控的研究价值 |
3 J公司介绍 |
3.1 J公司基本情况 |
3.2 J公司组织架构 |
3.3 J公司主要业务 |
4 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的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
4.1 J公司行政成本支出项目及现状 |
4.2 J公司作业行政成本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4.3 J公司基础行政成本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4.4 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的问题研究 |
4.5 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问题原因分析 |
5 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的策略方案设计 |
5.1 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策略的指导思想 |
5.2 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的策略方案设计 |
5.3 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的保障措施 |
6 研究总结及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上篇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方法论 |
第1章 经济体制与成本管理模式 |
1.1 成本的经济实质 |
1.2 经济体制与成本管理模式 |
1.3 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模式 |
1.4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
第2章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
2.1 成本的经验管理阶段 |
2.2 成本的科学管理阶段 |
2.3 成本的现代管理阶段 |
2.4 建国以来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
2.5 现代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 |
第3章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方法论 |
3.1 系统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2 信息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3 控制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4 组织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5 行为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6 决策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中篇 成本管理现代化与现代成本管理 |
第4章 成本管理现代化之路 |
4.1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实质 |
4.2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指导原则 |
4.3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和步骤 |
4.4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
4.5 邯钢经验:成本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
第5章 现代成本管理是全面成本管理 |
5.1 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
5.2 现代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
5.3 成本信息系统与现代成本管理 |
5.4 成本模型与现代成本管理 |
第6章 宏观成本管理与现代成本管理 |
6.1 宏观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 |
6.2 宏观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提 |
6.3 建立以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宏观成本管理体系 |
6.4 经济布局合理化,促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
6.5 完善产业结构,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 |
6.6 培育市场体系,建立新的价格机制 |
6.7 加强管理靠改革,节约资源靠科技 |
下篇 战略成本管理与现代成本管理 |
第7章 现代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 |
7.1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
7.2 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
7.3 不断加强成本管理战略的研究 |
7.4 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美菱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功范例 |
第8章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
8.1 以作业为基准的现代成本管理战略架构 |
8.2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战略应用 |
8.3 成本企画是成本管理战略的表现形式 |
8.4 资本成本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
第9章 战略成本管理的新发展 |
9.1 质量成本的战略拓展 |
9.2 人力资源成本的战略管理 |
9.3 环境成本管理: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
9.4 知识经济与成本管理创新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7)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已有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
1.3 相关概念的辨析及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界定 |
1.3.1 会计准则 |
1.3.2 会计制度 |
1.3.3 会计标准 |
1.3.4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界定 |
1.4 研究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5 主要研究内容、论文结构以及创新之处 |
1.5.1 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结构 |
1.5.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1 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的原因 |
2.1.2 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后果 |
2.1.3 我国社会经济中广为存在的成本信息不对称现象 |
2.2 管制理论 |
2.2.1 管制的含义和本质 |
2.2.2 管制的作用 |
2.2.3 成本管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
2.3 制度变迁理论 |
2.3.1 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含义和本质 |
2.3.2 制度变迁理论在成本核算制度变革中的决定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3 国外成本会计准则及其制定背景、特点分析 |
3.1 美国成本会计准则 |
3.1.1 美国成本会计准则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进程 |
3.1.2 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目标与内容 |
3.1.3 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其他规定 |
3.1.4 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特点 |
3.1.5 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作用 |
3.2 日本成本会计准则 |
3.2.1 日本成本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 |
3.2.2 日本成本会计准则的目标和内容 |
3.2.3 日本成本会计准则的特点 |
3.3 印度成本会计准则 |
3.3.1 印度成本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因 |
3.3.2 印度成本会计准则的目标 |
3.3.3 印度成本会计准则的内容 |
3.3.4 印度成本会计准则的特点 |
3.4 韩国成本会计准则 |
3.4.1 韩国成本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 |
3.4.2 韩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内容 |
3.5 德国成本会计规则 |
3.5.1 德国经济和法律特征 |
3.5.2 德国成本会计规则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
3.6 国外成本会计准则的共同特点及启示 |
3.6.1 国外成本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因 |
3.6.2 国外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 |
3.6.3 国外成本会计准则的内容特点 |
3.6.4 国外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与法律地位 |
3.6.5 国外成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准则的关系 |
3.6.6 国外成本会计准则的作用 |
3.7 本章小结 |
4 我国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4.1 我国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分析 |
4.1.1 改变我国现有成本核算制度缺陷的需要 |
4.1.2 改变我国企业落后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实务现状的需要 |
4.1.3 国家监控与成本管制的需要 |
4.1.4 与国际成本会计惯例和实务相协调的需要 |
4.2 我国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分析 |
4.2.1 经济环境 |
4.2.2 制度环境 |
4.2.3 文化环境 |
4.2.4 理论基础 |
4.3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成本收益分析 |
4.3.1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预期成本 |
4.3.2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预期收益 |
4.4 本章小结 |
5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理论体系的构建 |
5.1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 |
5.2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对象 |
5.2.1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客体范围的界定 |
5.2.2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内容范围的界定 |
5.3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基本假设 |
5.4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 |
5.4.1 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相关因素 |
5.4.2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具体制定目标 |
5.5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 |
5.6 成本要素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派、成本报告及其披露 |
5.7 本章小结 |
6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内容的构建 |
6.1 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结构 |
6.2 企业一般成本会计准则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
6.2.1 总则 |
6.2.2 成本的定义和分类 |
6.2.3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确认、归集和分派 |
6.2.4 各项要素费用的确认、归集和分派 |
6.2.5 废品损失的核算 |
6.2.6 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 |
6.2.7 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 |
6.2.8 成本报表的编制、呈递和披露 |
6.2.9 成本资料的保存 |
6.3 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准则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
6.4 行业成本会计规则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
6.5 本章小结 |
7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实施步骤及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 |
7.1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 |
7.2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步骤 |
7.3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局限、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局限 |
8.3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企业成本控制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研究简评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
2.1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内涵与判别标准 |
2.1.1 物业企业的界定 |
2.1.2 物业企业管理业务的种类及特征 |
2.1.3 物业企业服务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及其判别标准 |
2.2 当前物业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
2.2.1 缺乏专业化人才 |
2.2.2 从业人员流失率高 |
2.2.3 缺乏有效的组织制度 |
2.2.4 缺乏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
2.2.5 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
2.3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2.3.1 企业内部人员结构 |
2.3.2 业主综合需求水平 |
2.3.3 企业组织制度效率 |
2.3.4 企业管理水平 |
2.3.5 成本全过程管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 |
3.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
3.1.1 研究设计 |
3.1.2 数据分析 |
3.2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指标体系设计 |
3.2.1 设计原则 |
3.2.2 指标选取 |
3.2.3 指标权重的计算 |
3.3 评价方法的确定 |
3.4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提升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策略 |
4.1 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 |
4.1.1 加大聘任力度,提高专业人员占比 |
4.1.2 强化专业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
4.1.3 加强绩效管理,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
4.2 完善组织制度 |
4.2.1 明确职责划分,优化组织结构 |
4.2.2 强化制度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
4.2.3 健全监督机制,规范员工行为 |
4.3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
4.3.1 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 |
4.3.2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
4.4 降低物业服务成本 |
4.4.1 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
4.4.2 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合理降低采购成本 |
4.5 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 |
4.5.1 提高成本控制意识,重视成本编制质量 |
4.5.2 严格监督控制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循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9)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供给侧 |
2.1.2 结构性改革 |
2.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1.4 港口物流 |
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
2.2.2 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 |
第3章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及面临问题分析 |
3.1 大连港及港口物流发展基本情况 |
3.2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查问卷分析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题目分析 |
3.2.3 调查对象及方法 |
3.2.4 调查结果与说明 |
3.3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果 |
3.3.1 去产能方面:主动调整结构 |
3.3.2 去库存方面:加快智能进程 |
3.3.3 去杠杆方面:优化债务结构 |
3.3.4 降成本方面:注重双向增长 |
3.3.5 补短板方面:宏观微观并重 |
3.4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4.1 去产能方面:落后产能过剩和优质产能不足并存 |
3.4.2 去库存方面:物流信息平台覆盖不够广泛 |
3.4.3 去杠杆方面:营收规模有所下降 |
3.4.4 降成本方面:解放人工迫在眉睫 |
3.4.5 补短板方面:人才短缺制约港口发展 |
第4章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建议 |
4.1 去产能方面:提高优质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并举 |
4.1.1 打造高端产能 |
4.1.2 优化供应链服务 |
4.1.3 淘汰落后产能 |
4.1.4 继续推行绿色物流 |
4.2 去库存方面: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
4.2.1 加快平台工程建设 |
4.2.2 整合数据资源 |
4.2.3 开发自动仓储系统 |
4.2.4 深度融合智慧物流 |
4.3 去杠杆方面:完善物流金融体系 |
4.3.1 规范评估标准 |
4.3.2 完善金融服务 |
4.3.3 抑制信贷规模 |
4.3.4 提高经济效益 |
4.4 降成本方面:同时关注降本增效 |
4.4.1 控制人工成本 |
4.4.2 降低交易成本 |
4.4.3 提高物流效率 |
4.4.4 优化衔接管理 |
4.5 补短板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
4.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4.5.2 加快港口转型升级 |
4.5.3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
4.5.4 促进生态港口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Y公司薪酬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点与论文的不足 |
1.3.1 可能的创新点 |
1.3.2 论文的不足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薪酬 |
2.1.2 激励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平理论 |
2.2.2 补偿性工资理论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3章 Y公司薪酬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Y公司概况 |
3.2 Y公司薪酬体系的基本情况 |
3.3 Y公司薪酬管理的现状调查 |
3.3.1 调查目的与方式 |
3.3.2 调查的设计 |
3.3.3 调查结果分析 |
3.4 Y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4.1 缺乏外部竞争力 |
3.4.2 缺乏公平性原则 |
3.4.3 缺乏完善的福利体系 |
3.5 Y公司薪酬管理问题的成因 |
3.5.1 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
3.5.2 缺乏公平性的原因 |
3.5.3 缺乏完善福利体系的原因 |
第4章 Y公司薪酬体系的优化设计 |
4.1 Y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 |
4.1.1 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的原则 |
4.1.2 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的框架 |
4.1.3 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的策略 |
4.2 Y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的具体对策 |
4.2.1 职位评价 |
4.2.2 提高竞争力的对策 |
4.2.3 增强公平性的对策 |
4.2.4 完善福利体系的对策 |
4.3 Y公司薪酬管理体系问题的解决方案 |
4.3.1 薪酬水平设计方案 |
4.3.2 薪酬结构设计方案 |
4.3.3 福利制度设计方案 |
第5章 Y公司薪酬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
5.1 薪酬管理优化的机制保障 |
5.1.1 工资总额管理 |
5.1.2 薪酬预算 |
5.1.3 薪酬调整 |
5.2 财务控制机制保障 |
5.3 沟通渠道机制保障 |
5.4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以降低人工成本为核心 改革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2]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 张健梅. 山东大学, 2014(10)
- [3]BN乳业公司成本控制方案研究[D]. 张靖雨.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中平能化集团精益管理研究[D]. 牛风娜. 河南大学, 2019(01)
- [5]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的策略研究[D]. 罗怀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D]. 石新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01)
- [7]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研究[D]. 周园.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8]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策略研究[D]. 杨颖慧.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9]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 李佳霓.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10]Y公司薪酬体系研究[D]. 姬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