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过去,化解液晶

重温过去,化解液晶

一、抚今追昔再解LCD(论文文献综述)

陈鹏[1](2020)在《关键传动件变工况下的时变信号特征表征及自适应监测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端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竞争中心,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针对高科技、精密、尖端的机械工业装备的智能运行与维护保障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高速、重载、高温、高寒等极端的服役环境,致使机械装备的关键传动件的性能不可避免地出现衰老、退化等趋势,甚至时有故障发生而引发停机等事故。因此开展针对机械装备关键传动件的智能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研究,可以准确及时地对装备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全周期的监控和维护,以保障安全、可靠地运行,从而避免经济损失和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机械装备的关键传动件如齿轮箱、轴承长期在变工况下运行,因局部故障、瞬变转速、时变载荷等激励的影响,关键传动件将产生瞬变动态、非平稳振动信号。对变工况的处理,尤其是对变工况产生的瞬变动态、非平稳信号的解调分析问题已成为关键传动件智能监测和故障诊断的重要研究课题。尽管当前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一定的工业场合得到了应用,但是其仍未能适应变工况变化,尤其是无法满足因变工况下机械关键传动件产生的时变、瞬态、非平稳信号的分析需求。为此,本文以机械装备面临大数据、智能运维的重大工程需求为背景,以对机械装备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趋向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为目标,针对当前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无法满足变工况下快时变、强调频、交叉混叠的非平稳瞬态信号的分析要求,研究了时频空间能量表征方法、交叉混叠信号的解耦方法、健康状态监测中阈值设定自适应方法、时变服役工况下智能诊断和不同工况域之间的迁移诊断等基础科学问题和实际的工程应用技术。解决了对快时变、强调频、交叉混叠、非平稳信号的解调分析及对变工况自适应诊断的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总结如下:(1)针对当前主流的时频分析方法在表征快时变、强调频瞬态非平稳信号时,存在时频能量汇聚性低、时频表征性能差、对特定信号分量的重构性能不足以及对设备健康诊断过程的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框架下的二阶同步提取变换的信号分析方法,重点解决了对瞬态非平稳信号的局部瞬时频率精确化估计问题,从而满足了对频率变化快及强调制的非平稳信号的分析需求。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在强背景噪声环境下对变化快且强调制的瞬态信号成分的有效提取,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油膜轴承的振动信号分析中。(2)针对机械装备振动信号中出现快时变、强调频以及交叉频率成分的耦合时,传统的时频解调分析方法受到时频表征不强、时频可读性能差甚至出现时频解调失效的制约。提出了一种递归映射解调高阶同步提取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重点解决了外界干扰的交叉混叠信号成分的解调及对局部瞬时频率的高阶化精确估计问题,以此为基础,并最终将其应用于机械装备的关键传动件行星齿轮箱的特征提取及故障检测、诊断中。(3)针对某些特定的机械装备如风力发电机组,因运行周期久、使用寿命长,故而故障数据非常稀缺。当前的无监督深度学习方法在对风机健康状态监测时,面临人工设定阈值函数的瓶颈,提出了一种阈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的风机健康监测方法。解决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监督健康监测方法在阈值函数人工设定上的难题。同时,为了进一步量化不同时期风机的健康等级,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输出样本区分度的方法,以满足对风机的不同健康等级进行量化评估的需求。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两个实际运行的风机进行健康状态监测评估以验证所提出算法的准确性及稳健性。(4)针对常规的信号处理方法对机械装备海量数据进行故障检测与诊断时耗时、耗力、过多依赖于人工经验以及为适应变工况下的诊断需求问题,提出了一个工况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来对机械装备的关键传动件行星齿轮箱进行故障检测、诊断。解决了时变工况下对关键传动件的端对端学习问题,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实际运行的行星齿轮箱的数据采集分析以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5)针对当前的样本迁移学习模型大多拘泥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数据差异性,极少关注机械装备运行服役工况信息对模型训练的驱动作用,尤其是不同的非平稳工况之间的迁移学习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迁移学习模型用于对时变工况下的滚动轴承进行故障检测、诊断。解决了不同的非平稳工况之间的迁移学习问题,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实际运行的滚动轴承运行数据的分析以验证所提出的知识迁移学习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许添[2](2020)在《践行行知理念,追求“十分明白”——以赏析《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赏析姜夔《扬州慢》结尾"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两句的过程中,我从即学即教到遇上"教会考"的疑难,随着知识的增长,又有新的发现与完善。整个过程,践行行知理念,不断接近"十分明白",教有所得,学有所获。一、先行先知,即学即教先行先知,即学即教,有"七分"底气再上课。初上姜夔《扬州慢》,为能讲清楚"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我从背景和手法情感两方面引导学生赏析。背景中的节日"冬至"、事件"战争"、景象"萧条"等与红药春天盛开的美好景象对比,抚今追昔,用虚写美好衬托

何蓓蓓[3](2020)在《革命体制下萧军式“个人主义”的命运 ——“萧军思想批判”始末(1946-1949年)》文中指出本文聚焦于1949年春发生在东北文化界的大事件——“萧军思想批判”,通过梳理和考察“萧军思想批判”的前因后果,思考新中国成立前夕,萧军作为党外革命作家的个人处境、遭遇及其抉择。抗战胜利后,萧军回到东北,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领导下从事文艺工作。在东北局的支持下萧军不仅提升了个人名望,也得以顺利发展个人文化事业,成立了鲁迅文化出版社并创办了《文化报》。但因东北局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以及东北局势的变动,以及他与东北文协、东北局宣传部日益僵化且不能调和的关系,先后卷入“秦友梅事件”、“王通事件”和“《文化报》事件”,最终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以打击革命队伍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为目标的“萧军思想批判”运动。文章即选取萧军这段大起大落的独特经历,借助日记、报纸等一手资料,考察他从革命作家沦落成所谓“反苏反共反人民”分子这一遭遇的历史细节,和情感、态度、思想上的转变过程。同时,从萧军式的所谓“个人主义”的悲剧性结局中,思考中共革命体制下个人与集体、情感与制度、自由与约束、个人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冲突与矛盾,更好地理解历史中的“人”及其所处的大变动时代。

李晓洁[4](2020)在《唐代婚恋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婚恋是人类必经的过程,爱情、婚姻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主题。特别是《诗经》中的婚恋诗,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然而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唐代婚恋诗的关注不够,未有成体系的研究成果,对唐代婚恋题材的诗歌研究往往局限在爱情、艳情、宫怨、闺怨等单一角度。唐代婚恋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题材的作品在唐代可谓是佳篇云集,层出不穷,唐代诗坛的名家都参与了婚恋诗的创作,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婚恋诗。这些婚恋诗反映了唐代婚恋状况和唐人的婚恋观,对于了解唐代社会、历史以及文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唐代婚恋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唐代婚恋诗的搜集整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唐代婚恋诗的创作流变、发展状况、基本类别、艺术特色以及与婚姻制度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一系列的挖掘与论述。本文所研究的唐代婚恋诗主要是从彭定求所编的《全唐诗》中挑选的符合的诗作,并加以分析探讨。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余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介绍选题的缘由,其次对唐代婚恋诗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成果和不足,最后明确本文的研究重点。正文部分由以下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唐前婚恋诗概述。本章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朝的婚恋诗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通过关照唐前婚恋诗发展,追根溯源,一探婚恋诗的写作传统。第二章唐代婚恋制度与文化。本章从制度着眼,考察唐代婚恋制度与文化对婚恋诗歌书写的影响,以代表性的婚恋诗窥探唐代婚恋制度下唐人的婚姻观念、婚姻缔结以及婚姻解除等各方面的社会现象。第三章唐代婚恋诗的发展概况。本章主要从初唐、盛唐、中唐以及晚唐四个唐诗发展的历史阶段,分别梳理不同时期婚恋诗的创作特征。第四章唐代婚恋诗的基本类别。本章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婚恋诗进行分类,将唐代婚恋诗以恋爱和结婚两个阶段分为恋诗与婚诗两大类,恋诗中既包括婚前的恋情也包括婚后的恋情;婚诗中包含嫁娶、赠内、闺怨、弃妇、离婚、悼亡诗,并分析其中婚诗与恋诗的交叉现象。通过对婚恋诗进行分类,了解婚恋诗创作上的内容倾向。第五章唐代婚恋诗的艺术特色。本章从情感表达、意象使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四个方面剖析唐代婚恋诗的艺术特色。

何潇[5](2018)在《尹洙的散文创作研究》文中提出尹洙是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有力提倡者,凭借其大量的古文写作实践对当时欧阳修的散文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北宋古文运动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由于尹洙本人才力的不足以及其散文作品上的一些局限性使得他的作品在后世并未获得广泛接受与认可。学术界目前对于尹洙的散文创作所进行的研究还不够。因此,本篇论文试图对尹洙的散文创作做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考察,以便能真实地把握尹洙散文创作的相关问题。本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分析尹洙散文创作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我们统称为外部研究,这里采用了韦勒克《文学理论》中的概念术语。其中客观条件是指宋仁宗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状况,包括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重视文臣的倾向、最高统治者改革科举并优待谏官的政治举措、宋初文坛上古文的兴起以及儒学的复兴,这些时代背景都对生长于仁宗年间的尹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观因素则包括尹洙的生平经历,刚健敢为的性格,“不以穷通为意”的精神和博学多议的才识,从主客两个维度出发力图真实地把握尹洙散文创作的动因。第二章是从思想内容上对尹洙的散文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而这一部分的侧重点将放在尹洙大量的论兵之文中所体现的军事思想上,主要包括加强边防守备、改善军事制度以及采取攻战之策。大力写作古文的尹洙也在其文章中表达过自己的文学思想,包括文章源于内心的真情实感、写文章重在简明、文章内容重“道”,并且把“道”看成儒家的经世致用理念和仁义道德。史学功底深厚的尹洙在文章中也显露出自己的史学思想,即秉笔直书的史学倾向和以小见大的史家笔法。第三章从艺术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角度客观真实地评价尹洙的散文创作。总的来说,他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特色可以被归纳为三点:首先是多样化的论证方法,包括大量使用以史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设问的方法;其次是简洁古峭的散文风格,这与他的作品多为政论散文,少有冗字赘余,多用白描笔法有很大关系;最后是严谨的结构章法,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开门见山、层层递进这样有法可循的结构布局。第四章分析尹洙的散文作品在后世未能获得高度评价和赞赏的原因,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散文的审美标准去分析尹洙散文创作的不足。首先,尹洙不能正确运用骈文,造成了他文章朴拙古涩的风格,缺少自然流畅的文风;其次,尹洙的文章抒情成分较少,再加上他的作品很少使用“也”、“矣”、“乎”之类的虚词,使得他的文章缺乏古人所谓的情韵之美;第三,尹洙的议论文结构有时过于平直,不善于使用骈偶句法和排比、顶针一类的修辞手法,导致他的议论文缺少一种跌宕流动的气势。最后总结全文,既肯定尹洙大力写作古文的功绩,同时也客观真实地看待其散文创作的局限性,从而给予尹洙的散文创作一个合理的判断。

赵晶晶[6](2017)在《纪映钟研究》文中提出纪映钟是明末清初着名的遗民之一,国变之前为金陵复社领袖。他一生交游广泛,同时笔耕不辍,其诗歌成就尤其突出,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和他作为遗民之痛的作品,风格气势雄浑,笔力苍劲,同时寄怀深远。对纪映钟的研究,可以窥测出明末清初的士人生活。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对当前相关纪映钟的研究现状作一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和论述。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纪映钟的家世和生平经历进行分析,探求家庭背景和生平对其思想的影响。第二章论述纪映钟的交游情况,纪映钟喜欢结纳交游,范围十分广泛,对象身份也各有不同,从此可以了解纪映钟的遗民行迹。第三章对纪映钟留存诗集《戆叟诗钞》的大致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诗作,可以深入了解他的复杂思想感情。第四章解读纪映钟的词学观和诗学观,挖掘他的文学审美倾向。结语部分对纪映钟作为遗民的研究价值做出肯定。

隋晓会[7](2017)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潼关书写》文中认为潼关地处今秦、晋、豫三省交界,俗谓之“鸡叫听三省”。其地南倚秦岭,北俯大河,控扼东西之交通,是关中的东大门。潼关地理位置十分独特,自古以来,便是历代兵家眼中的必争之地。目前,学术界关于潼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其军事地位、城市地理、行政建制等方面,至于探讨文学视野中的潼关,目前尚未见到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成果。这也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各章具体内容,兹简要概括如下:第一章,从潼关所处的地理形势及山河关系、潼关的军事地位及兵家眼中的潼关几个层面入手,对潼关的地理位置、行政沿革、军事地位等进行考察,讨论在其中所形成的历史认知、地理认知与文化认知。第二章,以唐诗为抓手,揭示出潼关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潼关作为李唐东大门的咽喉,一个原本普通的意象,一旦进入到文学创作中,便印上了深深的人文色彩,成为寄托文人情怀的媒介,具有了新的蕴含。唐代士人行次潼关,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怅望仕途、忧思国运和四方张望的复杂情怀,是李唐社会赋予当时读书人的一种使命,他们对自己生命情怀的高度张扬,实则也是自魏晋以来文士对个体生命张扬的继续,他们这种强烈的生命情怀意识,不仅使得诗歌中出现了浓烈的人文色彩,更是为后代士人树立了典范。第三章,主要叙述了安史之乱中,因潼关失守所造成的李、杨爱情的悲剧,李、杨故事构成了诗歌、小说等不同文体中的多样化演绎,展现出一段丰富多彩的文学盛宴,为中晚唐的叙事文学提供了素材。第四章,从过潼关、游潼关、别潼关、战潼关、克潼关五个层面,对宋元明清以后文学中的潼关意象进行了梳理,这几个层面分别对应着潼关的气象书写、风情描写、离别之情的诉说及战事故事的叙写。在其中,潼关逐渐凝结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潼关本身的雄伟险峻,也震颤了众多踏步其上的心灵。众多文士入关前,或企盼、或敬畏的表情,在潼关上徘徊的身影,出关后回顾的眼神,也构成了中国文学中独有的、难得的潼关影像。

霍洪波[8](2017)在《江昱词学思想及创作研究》文中提出江昱为乾隆年间浙西词派中扬州词坛上一位重要的词人,其不仅进行词的创作还有自己的词学理论,在整理南宋词家作品的同时还与扬州地区浙派的其他词人进行了大量的交游倡和活动,本文即是围绕着其“词学思想与创作活动”两个问题展开的研究。第一章,主要是以现存的家世传记资料为基础,并钩沉亲朋好友作品中的相关记载,对影响其词学思想与创作的外在环境进行梳理。江氏一族数世业盐,家境殷实,雅好藏书,世代书香,这为江昱的词学创作提供了优渥的环境,但江昱一生遭际坎坷,沉郁下聊,读书游食,附庸于人,这些都影响了其词的创作风貌。第二章,主要从江昱的词学交游着眼,勾勒出其与浙西中坚厉鹗、王昶二人及贫寒下士之间的词学交游活动。以乾隆三年其与厉鹗、陈章等人的“红桥倡和”活动为例,与顺康年间王士禛主持的“红桥倡和”活动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概括出“红桥倡和”活动与扬州文化的关系。第三章,在“家世生平”与“词学交游”整理的基础上,对江昱的存词数量进行考证,在分类基础上作进一步赏析,最后探讨其作品风格中所蕴含的艺术技巧。第四章,探讨其“论词绝句十八首”中所蕴含的词学观,并进一步探寻其词学观是如何融汇南宋“姜张”及浙派诸家的同时,从而做进一步开拓与创新的。

周婧景[9](2013)在《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其一,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智力、性格和潜能开发之关键期,儿童教育成败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未来的群体素质及其发展高度。其二,研究显示博物馆记忆重要而持久1,早期正面或负面的经验会继续在记忆中保存、发酵,影响受众与博物馆的长期关系,经营儿童,即经营博物馆的未来。其三,博物馆区别于家庭、学校教育机构,采用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摒弃传统的空洞说教,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并参与探索,以“革新”的方式加入儿童教育之列,成为家庭、学校教育之延伸和补充。其四,我国约3亿儿童,儿童博物馆数量却屈指可数,一般博物馆亦较少为儿童开设专区,教育忽视儿童群体。与美国0.6亿儿童建有300余家儿童博物馆,教育从娃娃抓起,争相推出各种适合儿童的活动2,形成鲜明反差。其五,除国内实务界尚未推广儿童教育外,此领域的系统研究亦属理论界的薄弱一环。基于诸上五点原因,本研究择定开展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欲解决问题为:针对检测出的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现存问题对症施策。由此,一系列问题摆置面前:儿童教育内容庞杂,研究如何展开?现存问题多样,怎样科学检测?原因浮于表面,内在症结如何发掘?问题呈现纷杂,针对性的改善之策怎样寻绎?本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聚焦于博物馆儿童教育,实施分类;构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检测各类型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再就各类型抽象出共同核心问题,寻求根本解决之道。思路为:基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从广义博物馆教育出发,依实践领域将儿童教育划为两类,构建起本研究论述开展之框架;经由两种类型国内、外案例解析与评估,并结合对比与讨论,窥寻影响其效益之症结,针对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对症施策,同时归结各类儿童教育特征;将研究推至高潮,把国内两类教育“融为一炉”,试图标本兼治地提出根本问题之解决策略;最后,将实务升华至理论,完成本研究总结与前瞻。文分八章节。绪论在于阐明研究动机、意义、范围、方法及相关研究回顾与总结。第一章提出问题,为研究开展之前提,主要进行历史梳理、对象分类及现况分析。第二、三、四章分析问题。第二章进行本研究相关理论的整理及运用,归结之意不在于呈现整理结果,在乎对其巧加运用,据此科学设计本研究之方法。第三、四章施用此法,分别就博物馆两种教育类型进行深入、针对性研究与探讨。先开展问题描述;阐明案例选定因素并依此择定国内外3组计12个案例;再通过案例各要素细致解析,研究者内部评分以及问卷或访谈外部检测,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寻绎国内各类型所突显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同时提炼此类型共有特征。第五、六、七章解决问题,分别就检测出的国内各类型问题展开策略研究。第五、六章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现存并影响效益的问题,结合观察、问卷或访谈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改善之策,并构建不同类型的理想模式。第七章研究转向深入,将两类型合一,发掘根本症结,并提出解决策略——依据先贤研究成果,结合博物馆特性,尝试订立博物馆0——18岁儿童四阶段教育指南。第八章为研究成果总结与升华。从实务到理论,藉由本研究所获研究成果,凝练出具普遍意义的四大理论;就本课题未来的研究作出前瞻性思考和趋势分析。研究成果及其发现:经由国内问题案例与国外先进案例横向对比,及国内案例自身纵向比较,切实地归结出各类型各九大问题并施以对策;为科学检测问题,构建各类型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各类型核心问题,制订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就博物馆儿童教育现象,凝练四大理论;参鉴国际博物馆儿童教育流变,展望博物馆儿童教育未来之路。尽管研究显示国外博物馆儿童教育现今“略胜”一筹,然,国内儿童教育亦逐步呈现发展态势,若能避己之短,互取所长,方可有效提升国内儿童教育效益。同时,依各类型属性差异,主张各类型发展采取阶段性策略。现阶段宜广泛推广儿童教育项目;新馆预留空间、老馆另辟分馆或改陈,逐步试水儿童专区;政府大力援持下,儿童博物馆从个别试点起步。

杜宏春[10](2012)在《《游蜀疏稿》校补》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图书馆珍藏本《游蜀疏稿》是四川总督吴棠会同时任成都将军崇实、继任成都将军魁玉、四川提督胡中和等,于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年(1876)间向清廷奏报关于治理四川,招降、镇压四川、云南、贵州交界处回、苗、汉等民族民众起义的奏折底稿,凡七卷,一百四十六件,其中有关剿办民变、奖恤惩儆之折片八十九件,四川、贵州教案之折片十一件,协解云南军饷之折片二十件,裁勇节饷等折片二十六件。川省民情自古异于别省,“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由此可见,四川在中国历史上政治统治的难度非同寻常。四川南部叙永厅与叙州府属之兴文、长宁等县毗连贵州之毕节、云南之镇雄州、大关厅等地方,地僻处边隅,绵亘数百里,向来是不堪清廷压迫、奋起反抗的各民族民族聚首的地方,成为清王朝统治者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游蜀疏稿》所存奏稿,反映了同治八年至光绪二年间,压迫者与反抗者之间的数次重大较量,内容涉及广泛,资料丰富翔实,弥补了正史文献之不足。作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清末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动,对促进和繁荣中国近代史、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非常可信和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对《游蜀疏稿》的点校与研究,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成果面世,可谓仍属空白。本文即以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5年影印出版的国家图书馆珍藏本《游蜀疏稿》手稿本(三册七卷,内含146份折件,约计14万字)为底本,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相关折件较少)、《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及宫中档》以及台北中央研究院档案馆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抄档》为校本,以朱批奏折为准,并查照《上谕档》和《清实录》,采用对校、补正及略予考辨之法,逐件逐字对照,相互校勘,择善而从。对于重要和与折件相关人物加以注释,必要文献全义照录,以期达到反映目前最新研究成果之日的,为清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非常确信、资料丰富、完备的研究文本。

二、抚今追昔再解LC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抚今追昔再解LCD(论文提纲范文)

(1)关键传动件变工况下的时变信号特征表征及自适应监测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机械装备关键传动件故障诊断及健康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变工况下特征提取以及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基于时频空间能量分布的瞬态信号解调分析技术
        1.3.2 基于外界干扰下的复合信号解耦分析技术
        1.3.3 基于变工况下网络自适应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1.4 机械装备关键传动件的智能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监测所面临的挑战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短时傅里叶框架下的二阶同步提取变换
    2.1 引言
    2.2 局部瞬时频率的估计问题
    2.3 短时傅里叶框架下的二阶同步提取变换
    2.4 二阶同步提取变换的仿真实验验证
        2.4.1 单分量仿真信号分析
        2.4.2 多分量仿真信号分析
    2.5 在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2.5.1 案例一:单分量机械振动信号分析
        2.5.2 案例二:多分量机械振动信号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递归映射解调高阶同步提取变换
    3.1 引言
    3.2 广义解调
    3.3 递归映射解调高阶同步提取变换理论分析
        3.3.1 单分量信号模型的递归映射解调高阶同步提取变换
        3.3.2 多分量信号模型的递归映射解调高阶同步提取变换
    3.4 仿真信号验证分析
    3.5 在动力传动装置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阈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的风机健康状态监测
    4.1 引言
    4.2 自编码模型
    4.3 生成对抗网络模型
        4.3.1 标准生成对抗网络模型
    4.4 阈自适应生成对抗网络模型
    4.5 在风力发电系统关键传动件的健康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4.5.1 数据预处理分析
        4.5.2 案例一:鲁南风场14号风力发电机组健康状态监测
        4.5.3 案例二:荣成风场15号风力发电机组健康状态监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况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
    5.1 引言
    5.2 相关的理论
        5.2.1 全连接神经网络
        5.2.2 卷积神经网络
        5.2.3 t-分布邻域嵌入算法
    5.3 工况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
    5.4 工况自适应网络模型在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5.4.1 实验设备简介及数据描述
        5.4.2 行星齿轮箱故障检测及诊断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时变工况下滚动轴承知识迁移学习模型的故障诊断
    6.1 引言
    6.2 稀疏自编码网络
    6.3 提出的知识迁移学习网络模型
    6.4 在轴承系统的诊断中的应用
        6.4.1 实验设备简介
        6.4.2 数据描述
        6.4.3 轴承故障结果验证及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总结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践行行知理念,追求“十分明白”——以赏析《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先行先知,即学即教
二、且知且行,因势利导
三、知越丰富,行越有成

(3)革命体制下萧军式“个人主义”的命运 ——“萧军思想批判”始末(1946-1949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归乡初期萧军的成就与挫败
    第一节 党内党外:公私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第二节 恋爱风波:“秦友梅事件”的发生与经过
    第三节 难解心结:个人与组织的碰撞
第三章 《文化报》复刊与第一次论争
    第一节 发展事业:经营出版社与《文化报》复刊
    第二节 “王通事件”:《生活报》与《文化报》第一次论争的爆发
    第三节 “各退一步”:“休战”与入党
第四章 两报第二次论争与矛盾的激化
    第一节 “文字游戏”?:论“各色”、“来而不往非礼也”与“萁豆相煎”
    第二节 “斥”与“驳”:两报论争的经过
    第三节 “何以硝烟再起”:两报论争背后的历史细节
第五章 “萧军思想批判”与中共知识分子政策
    第一节 风暴前夕:对萧军思想进行再批判前后
    第二节 “萧军思想批判”:批判萧军的最高潮
    第三节 批判萧军:中共文艺政策的具体表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唐代婚恋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婚恋诗界定
    三 学术史回顾
    四 本文研究重点
第一章 唐前婚恋诗概述
    第一节 先秦婚恋诗
        一 《诗经》中的婚恋诗
        二 楚辞中的婚恋诗
    第二节 两汉婚恋诗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婚恋诗
    第四节 隋朝婚恋诗
第二章 唐代婚恋制度与文化
    第一节 婚恋观念
    第二节 婚姻缔结
    第三节 婚姻解除
第三章 唐代婚恋诗发展概况
    第一节 初唐婚恋诗
    第二节 盛唐婚恋诗
    第三节 中唐婚恋诗
    第四节 晚唐婚恋诗
第四章 唐代婚恋诗的主题与类别
    第一节 恋诗
        一 婚前恋诗
        二 婚后恋诗
    第二节 婚诗
        一 嫁娶诗
        二 闺怨诗
        三 赠内诗
        四 弃妇诗
        五 离婚诗
        六 悼亡诗
    第三节 恋诗与婚诗的交叉
        一 婚前恋与婚后恋
        二 婚后夫妻的恋爱
        三 既有恋爱又有婚
第五章 唐代婚恋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情感表达真实自然
    第二节 意象使用丰富贴切
        一 动物类意象
        二 植物类意象
        三 自然类意象
        四 生活类意象
    第三节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一 巧用典故
        二 穿插回忆
        三 合理想象
        四 生动比喻
    第四节 艺术风格深挚温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唐代婚恋诗歌选编
    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致谢

(5)尹洙的散文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尹洙散文创作的外部研究
    第一节 尹洙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
        一、北宋时期的政治环境
        二、北宋时期的文化风尚
    第二节 尹洙散文创作的主观影响
        一、尹洙的生平经历
        二、尹洙的性格、精神与才识
第二章 尹洙散文所体现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尹洙散文中的军事思想
        一、加强边防守备
        二、改善军事制度
        三、采取攻战之策
    第二节 尹洙散文中的文学思想
        一、文章源于真情实感
        二、文章风格贵在简明
        三、文章内容重“道”
    第三节 尹洙散文中的史学思想
        一、秉笔直书的史学倾向
        二、以小见大的史家笔法
第三章 尹洙散文的创作特色
    第一节 多样化的论证方法
        一、以史为证
        二、对比论证
        三、比喻论证
        四、多用设问
    第二节 简洁古峭的风格
        一、在内容上多写政论散文
        二、在行文中少有冗字赘余
        三、在手法上多用白描笔法
    第三节 严谨的章法
        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二、层层递进,结构清晰
        三、取材适宜,详略得当
第四章 尹洙散文未能广泛流传的原因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散文的审美倾向
        一、强调文风的自然流畅
        二、注重文章的情感风采
        三、推崇文章的气势
    第二节 尹洙散文创作的不足
        一、不能正确运用骈文
        二、缺少情韵生动的作品
        三、议论文缺乏流动跌宕的气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纪映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纪映钟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 纪映钟家世渊源
    第二节 纪映钟生平
        一 国变前时期(1609 年—1643 年)
        二 游历四方时期(1644 年—1673 年)
        三 移居仪真时期(1674 年—1681 年)
第二章 纪映钟交游考
    第一节 与遗民的交游
    第二节 与官宦的交游
    第三节 与画家的交游
第三章 《戆叟诗钞》研究
    第一节 《戆叟诗钞》版本流传情况
    第二节 《戆叟诗钞》情感意蕴
        一 民生之艰
        二 黍离之悲
        三 咏史怀古
        四 酬唱赠答
    第三节 《戆叟诗钞》艺术特色
        一 擅用典故
        二 长于对比
        三 精于白描
第四章 纪映钟文学观
    第一节 诗学观:承接“明七子”复古主义思潮,又有所因革
    第二节 词学观:以稼轩风为旨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纪映钟行年考

(7)中国古代文学的潼关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潼关建制的文化书写
    第一节 潼关建制的历史认知
    第二节 潼关建制的地理认知
    第三节 潼关建制的文化认知
第二章 行次潼关的情怀书写
    第一节 出入潼关怅望仕途
    第二节 面对潼关忧思国运
    第三节 登临潼关远望四方
第三章 中晚唐文学的失潼关叙述
    第一节 失潼关与唐玄宗的决策失误
    第二节 李、杨故事叙述对潼关失守的回护
    第三节 潼关失守与唐代小说的故事生成
第四章 追忆潼关的文学书写
    第一节 过潼关与山川形势的书写
    第二节 游潼关与自然风物的书写
    第三节 别潼关与离愁别绪的书写
    第四节 战潼关与天下兴亡的书写
    第五节 克潼关与小说虚构的书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江昱词学思想及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江昱的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 江昱的家境与家学
        一、数世业盐,生活优渥
        二、世代书香,学殖深厚
        三、妻贤弟恭,互为师友
    第二节 江昱的生平经历
        一、乾隆十年前:居家读书,专心着述
        二、乾隆十年至十四年:仕旅维艰,游食汉上
        三、乾隆十四年至二十年:结束游食,归扬理家
        四、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随弟外任,侍母觞咏
第二章 江昱与词界的交游
    第一节 江昱与浙西中坚及寒士的交游
        一、江昱与厉鹗的交游
        二、江昱与王昶的交游
        三、江昱与寒士的交游
    第二节 江昱与陈章等人的“红桥倡和”
        一、乾隆三年“红桥倡和”始末
        二、乾隆三年与康熙三年的“红桥倡和”比较
        三、“红桥倡和”与扬州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 江昱词的创作研究
    第一节 江昱存词数量考
    第二节 江昱词的创作分类
        一、凄清蕴藉的咏怀词
        二、悲怆凄凉的悼亡词
        三、灵动鲜活的题图词
        四、性情真挚的倡和词
    第三节 江昱词的风格与技巧
        一、“敦厚雅正”及艺术手法
        二、“空灵蕴藉”及艺术手法
        三、对姜夔与张炎的借鉴
第四章 江昱的词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江昱“论词绝句十八首”中的词学观
        一、多重标准的“尊体”观
        二、江昱论词的“本体”观
        三、江昱词的“淳雅”观
    第二节 江昱词学思想与浙西词学观的关系
        一、从理论到实践的“推尊词体”
        二、崇尚“淳雅”与明辩“音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意义
        (一) 研究动机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范围
    三、研究回顾与总结
        (一) 国内研究回顾与小结
        (二) 国外研究回顾与小结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框架
    注释
第一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与现况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二、儿童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一、博物馆教育的分类依据
        二、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现况
        一、儿童展览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二、儿童教育项目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三、其他
    注释
第二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与运用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评估的相关研究与运用
        一、展览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二、教育项目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第二节 政策法规依据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注释
第三章 国内儿童展览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儿童博物馆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注释
第四章 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第二节 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三节 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人体漫游记”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四节 问题分析与讨论
        一、儿童教育项目案例特征之小结
        二、儿童教育项目案例评估之小结
        三、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的问题与分析
    注释
第五章 儿童展览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展览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两种儿童展览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儿童博物馆展览之理想模式
        二、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之理想模式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六章 儿童教育项目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项目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
        二、小结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七章 两类儿童教育核心问题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儿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一、儿童教育学的相关研究
        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构建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
        一、适用于0——3岁儿童
        二、适用于3——6、7岁儿童
        三、适用于6、7——11、12岁儿童
        四、适用于11、12——18岁儿童
    第三节 小结
        一、0——3岁教育指南
        二、3——6、7岁教育指南
        三、6、7——11、12岁教育指南
        四、11、12——18岁教育指南
    注释
第八章 总结与前瞻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思路与成果
        二、理论之凝练
    第二节 论文局限与新意
        一、研究课题之新颖
        二、研究方法具针对性
        三、全方位搜集一手资料
        四、广采博取研究对象
        五、跨越国内外开展研究
        六、跨学科的创造性探索
    第三节 研究问题前瞻
        一、研究展望
        二、前瞻未来
    注释
附录一 观众调查问卷
附录二 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三 观众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上海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跨越距离、触摸未来’主题科学”一层展区)
附录五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恐龙馆——现在你就在它们的世界”展区)
附录六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儿童历史”展区)
附录七 “请体验”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城市一角”展区)
附录八 四川博物院“儿童活动区”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九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活动区”展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附录十 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一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二 儿童展览各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比较
附录十三 儿童展览两两同类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差异分析
附录十四 博物馆0———3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五 博物馆3——6、7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六 博物馆6、7——11、12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七 博物馆11、12——18岁儿童教育指南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10)《游蜀疏稿》校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游蜀疏稿》之主要内容
    二、《游蜀疏稿》之主要作者
    三、《游蜀疏稿》之研究现状
    四、《游蜀疏稿》之研究意义
    五、《游蜀疏稿》之校补凡例
正文
    卷一,同治八年(1869)
        ○○一、奏报果后营勇溃散现办遣撤并请旨将道员刘岳曙摘顶片同治八年八月二十一日(1869年9月26日)
        ○○二、奏报昭鲁回氛目炽请仍由云贵督臣妥商办理剿抚回氛折同治八年十月初九日(1869年11月22日)
        ○○三、奏请檄调唐友耕分兵扼守叙南片同治八年十一月十七日(1869年12月19日)
        ○○四、奏报委令分发补用道薛华坦会办团练片同治八年十一月十七日(1869年12月19日)
        ○○五、奏报川军克复鲁甸厅城生擒要逆昭鲁次第肃清情形折同治八年十一月十七日(1869年12月19日)
        ○○六、奏报川军袭苗获胜专待楚黔振旅来会以图进取折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七、奏报川省裁勇节饷缘由片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八、奏请赏给英商麦士尼参将衔并赏戴花翎片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九、奏请赏给盐运使衔候补道员蹇誾三品封典片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卷二,同治九年(1870)
        ○—○、奏请将昭通府知府英文署鲁甸通判吴广通均免其置议片同治九年四月初四日(1870年5月5日)
        ○一一、奏报汇保川军克复鲁甸厅城生擒要逆尤为出力员弁情形折同治九年四月初四日(1870年5月4日)
        ○一二、奏报遵旨续议裁军勉筹协饷缘由片同治九年四月十六日(1870年5月16日)
        ○一三、奏报川军剿回力保汉南会合陕军援剿兼顾省垣情形折同治九年四月十六日(1870年5月16日)
        ○一四、奏报将已革候选道员章源等开复原案片同治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70年5月22日)
        ○一五、奏报川军克苗寨取螃蟹会楚师击瓮谷等处苗疆折同治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70年5月22日)
        ○一六、奏报汇保川军赴援徽县剿灭回匪出力员弁情形折同治九年五月十九日(1870年6月17日)
        ○一七、奏报遵旨择尤保奖官军攻克冕宁等处出力员弁折同治九年七月初二日(1870年7月29日)
        ○一八、奏报川军攻克岩鹰坉等处苗寨将零寨扫除殆尽情形折同治九年七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一九、奏报补用副将蓝文蔚偏树假子克扣兵饷讯明正法片同治九年七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二○、奏请将知州龚缣缃照例从优议恤片同治九年七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二一、奏报批饬唐炯将羸卒疲兵大加沙汰并通筹全局事宜片同治九年七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二二、奏请允准总兵何行保在营穿孝带勇防剿片同治九年月十八日(1870年8月14日)
        ○二三、奏请准令丁忧提督陈希祥留营统兵片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九日(1870年9月24日)
        ○二四、奏请将擅自移师统兵道员唐炯摘顶并筹办大局折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九日(1870年9月24日)
        ○二五、奏报改拨协黔的饷并请敕下贵州提督周达武驰办军务折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一日(1870年10月15日)
        ○二六、奏请将道员邓锜知州王恩榕照例从优议恤片同治九年十月初九日(1870年11月1日)
        ○二七、奏报川军截剿回匪获胜并会滇师攻克永北厅城情形折同治九年十月初九日(1870年11月1日)
        ○二八、请将尽先游击李畊心照立功后积劳病故例优恤片同治九年闰十月二十一日(1870年12月13日)
        ○二九、奏报确查川省各属历年办团尤为出力官绅请旨核奖折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十日(1870年12月31日)
        ○三○、奏请将道员刘岳曙赏还顶戴并营官一并免议片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十日(1870年12月31日)
        ○三一、奏报川省团防官绅连年出力着劳拟请援案择尤酌奖片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十日(1870年12月31日)
        ○三二、奏为请旨敕下贵州抚提臣和衷商办通筹黔省全局折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五日(1871年1月5日)
        ○三三、奏为准令会同贵州抚臣列衔奏事恭谢天恩折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三日(1871年1月3日)
        ○三四、奏报遵旨查办遵义教案及访察筹办情形折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70年6月23日)
        ○三五、奏请檄委已革贵阳府知府多文前往查办教案片同治九年十月初二日(1870年10月25日)
        ○三六、奏为密陈贵州教案情形并力疾设法筹办折同治九年十月初二日(1870年10月25日)
    卷三,同治十年(1871)
        ○三七、奏报改拨协黔的饷借提委解日期折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1871年3月17日)
        ○三八、奏请将提督唐友耕军饷运费作正开销免由月饷坐扣片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1871年3月17日)
        ○三九、奏请准刘鹤龄于湖南溆浦建祠将总兵邓鸿超等员入祀片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1871年3月17日)
        ○四○、奏请将道员唐炯免其置议片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1871年3月17日)
        ○四一、奏报川滇两军击退巴夷边境渐次肃清情形折同治十年二月十五日(1871年4月4日)
        ○四二、奏报黔省教案赔款斟酌情形无庸再事筹拨片同治十年二月十五日(1871年4月4日)
        ○四三、奏清将已故建昌兵备道鄂惠照例从优议恤片同治十年二月二十八日(1871年4月17日)
        ○四四、奏请允准候补道觉罗恒保引见恭侯简用片同治十年二月二十八日(1871年4月17日)
        ○四五、奏报遵旨酌四川省垣城防团练尤为出力官绅折同冶十年二月二十八日(1871年4月17日)
        〇四六、奏请奖叙川军越境截剿克服永北厅城在事出力各员折同治十年三月初二日(1871年4月21日)
        〇四七、奏报同治十年正二月份改拨协黔的饷委解日期折同治十年三月初二日(1871年4月21日)
        ○四八、奏报遵旨查明酌保金含章等尤为出力绅士委员片同治十年三月初三日(1871年4月22日)
        ○四九、奏报奉拔协济黔饷津贴银两情形片同治十年二月十五日(1871年4月4日)
        ○五○、奏报川省简练绿营着有成效现复整顿推广折同治十年三月二十八日(1871年5月17日)
        ○五一、奏报派队赴黔留守川边请由川酌补欠饷归黔拨饷折同治十年三月二十八日(1871年5月17日)
        ○五二、奏覆耿继章吴汝谦等保举人员所得劳绩片同治十年三月二十八日(1871年5月17日)
        ○五三、奏报续拨同治十年三四月份协黔的饷委解日期折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1871年7月10日)
        ○五四、奏为川边时势多艰恳恩暂留得力总兵李辉武助剿折同治十年七月十一日(1871年8月26日)
        ○五五、奏报续拨同治十年五六月份协黔的饷委解起程日期折同治十年八月初七日(1871年9月21日)
        ○五六、奏报续拨同治十年七八月份协黔的饷委解起程日期折同治十年十月十三日(1871年11月25日)
        ○五七、奏报黔省教案应拨银两给清并准各省咨解归款片同治十年十月十三日(1871年11月25日)
        ○五八、奏为川省历年防剿秦陇回逆尤为出力员弁恳恩酌奖折同治十年十月十三日(1871年11月25日)
        ○五九、奏报夷众滋事抗拒官兵现经诱擒地方安静情形折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72年1月2日)
        ○六○、奏报查明川省办团防剿滇发各逆出力官绅择尤酌保折同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1872年1月22日)
        ○六一、奏为续拨同治十年九十月份协黔的饷委解起程日期折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1872年3月1日)
        ○六二、奏报捐建旗营书院落成片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九日(1871年12月11日)
    卷四,同治十一年(1872)
        ○六三、奏报暂缓出省查阅川省营伍片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六日(1872年3月14日)
        ○六四、奏报川勇历经撤遣存营无多现仍设法随时裁减折同治十一年三月初四日(1872年4月11日)
        ○六五、奏请教民案件会同成都将军魁玉办理片同治十一年三月初四日(1872年4月11日)
        ○六六、奏报续拨同治十年十一十二月协黔的饷委解起程日期折同治十一年四月初七日(1872年5月13日)
        ○六七、奏为遵旨查明川省历年防剿亡为出力人员汇案酌保折同治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1872年5月30日)
        ○ 六八、奏为请旨将李锦贵邹绍南等照例从优议恤片同治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1872年5月30日)
        ○六九、奏请将简用总兵何行保游击谢思友等留川酌量备补片同治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1872年5月30日)
        ○七○、奏请允准李有恒在湖南新化建祠将亡故弁勇一并入祀片同治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1872年5月30日)
        ○七一、奏为续拨同治十一年正二月份协黔的饷委解起程日期折同治十一年六月初三日(1872年7月8日)
        ○七二、奏请将武字营改为律武营马步川军仍交李辉武统带片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1872年7月29日)
        ○七三、奏报议结酉阳教案应给银两现已扫数交清折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1872年7月29日)
        〇七四、奏请允准提督陈希祥回籍守制葬亲移交军务片同治十一年八月十三日(1872年9月15日)
        〇七五、奏请赏还逝员唐炯顶戴片同治十年八月十三日(1872年9月15日)
        ○七六、奏报援黔川军戡定苗疆筹议酌补欠饷以资撤遣折同治十一年八月十三日(1872年9月15日)
        〇七七、奏为续拨同治十一年三四月份协黔的饷委解起程日期折同治十一年八月十三日(1872年9月15日)
        ○七八、奏报川北川东地方民情困苦情形片同治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1872年10月27日)
        ○七九、奏为交部从优议恤恭谢天恩折同治十一年九月三十日(1872年10月31日)
        ○八○、奏报筹拨同治十一年五六月份协黔饷银委解日期折同治十一年十月十三日(1872年11月13日)
        ○八一、奏报川省历办团练官绅分别查核请奖片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872年12月24日)
        ○八二、奏报查明迭次剿匪出力弁兵绅团汇案核实请奖折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72年12月27日)
        ○八三、奏报续拨七月份协饷委解日期并酌补欠饷凯撤援兵折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72年12月27日)
        ○八四、奏请允准陈希祥在原籍捐资建祠并将亡故弁勇入祀片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72年12月27日)
        ○八五、奏为吏部候补主事周盛典助剿卓着劳绩请旨奖励片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72年12月27日)
        ○八六、奏为副将何行保等将来送部引见请准免其射箭片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72年12月27日)
        ○八七、奏请将袁复清留川遇缺按章借补再行送部引见片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72年12月27日)
    卷五,同治十二年(1873)
        ○八八、奏为川军防剿滇省逆回恳恩汇奖出力员弁绅团折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二日(1873年2月28日)
        ○八九、奏报筹拨同治十一年八九月份协黔饷银委解起程日期折同治十二年五月十九日(18-73年6月13日)
        ○九〇、奏报续拨同治十一年十月十一月协黔饷银委解日期折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六日(1873年8月8日)
        ○九一、奏报提督陈希祥假满回川接统营务饬赴峨边筹办招抚片同治十二年七月初六日(1873年8月28日)
        ○九二、奏报川滇边界练匪为患经合力剿除现在地方静谧情形折同治十二年七月初六日(1873年8月28日)
        ○九三、奏报酌拟武员月课章程试行有效即当仿照办理折同治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1873年9月4日)
        ○九四、奏为汇奖川军防剿逆回并附奖历次剿匪出力员弁兵团折同治十二年九月十九日(1873年11月8日)
        ○九五、奏报原保候选通判张世康等员遵照部咨另核请奖片同治十二年九月十九日(1873年11月8日)
        ○九六、奏请将多文开复销去永不叙用并免缴捐复银两片同治十二年九月十九日(1873年11月8日)
        ○九七、奏拔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年正月协黔饷银委解日期折同治十二年九月十九日(1873年11月8日)
        ○九八、奏报教士被殴致毙请旨将黔江县知县桂衢亨摘顶撤任折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五日(1873年11月24日)
        ○九九、奏报酌裁楚勇黔勇改募川勇片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873年12月30日)
        一○○、奏报峨边厅境蛮匪经官军剿抚出降现在地方静谧折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87年12月30日)
        一〇一、奏报提督唐友耕陛见请旨以记名提督张占鳌代统营务片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873年12月30日)
        一〇二、奏报续拨同治十二年二三月份协黔饷银委解起程日期折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初三日(1874年1月20日)
        一〇三、奏报导员蹇誾因公劳猝病殁恳恩准予优恤折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74年2月13日)
    卷六,同治十三年(1874)
        一○四、奏拨同治十二年四五六月协黔饷银委解日期并请宽筹折同治十三年三月十八日(1874年5月3日)
        一○五、奏报将罗安邦正法并张占鳌艾尔鸿等将为副将守备片同治十三年五月十八日(1874年7月1日)
        一○六、奏报川军防剿逆回成劳久着恳恩汇奖出力员弁绅团折同治十三五月十八日(1874年7月1日)
        一○七、奏报同治十二年武员月课奖赏数目并循旧举行折同治十三年五月十八日(1874年7月1日)
        一○八、奏报查明黔江民教起衅实情并请将解犯委员印官惩处折同治十三年五月十八日(1874年7月1日)
        一○九、奏请准记名总兵董应昌复姓更名并仍以总兵留川补用片同治十三年六月十八日(1874年7月31日)
        一一○、奏报灌县山匪滋事经并力查拏歼除现在地方安静情形折同治十三年七月初四(1874年8月15日)
        一一一、奏报勉筹协黔饷银两分批解交周达武军营以资凯撤折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1874年8月29日)
        一一二、奏报川省地方静谧并近岁巡防边隘孥办匪徒情形折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1874年8月29日)
        一一三、奏报遵旨勉筹协黔饷银二十万两委解起程日期折同治十三年八月初十日(1874年9月20日)
        一一四、奏报遵旨续议筹拨协黔饷银折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九日(1874年10月28日)
        一一五、奏报防勇索饟入城盘踞已平请将协饷暂停先尽勇粮片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874年2月10日)
        一一六、奏请允准将已故提督陈希祥副将霍名升照例从优赐恤片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874年2月10日)
        一一七、奏恳将记名提督李有恒赏穿黄马褂以示优异片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874年2月10日)
        一一八、奏报核实汇奖剿办峨边蛮匪及秦陇逆回出力员弁绅团折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874年2月10日)
        一一九、奏请将署理灌县知县黄毓奎赏还顶戴片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874年12月28日)
        一二○、奏报遵旨汇奖歼除灌县山匪出力员弁绅团折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874年12月28日)
        一二一、奏委熟谙洋务之县丞邹宗灏迎护法国参赞速办教案片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75年1月31日)
    卷七,光绪元年、二年(1875-1876)
        一二二、奏报酌裁楚勇选用团丁缘由片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
        一二三、奏请吴华灿等员仍照原保官阶核准注册片光绪元年三月二十日(1875年4月25日)
        一二四、奏报峨边游勇误伤主将当经设法歼除地方静谧情形折光绪元年三月二十日(1875年4月25日)
        一二五、奏请敕部仍照贵州抚臣原奏改拨协黔饷银片光绪元年五月初八日(1875年6月11日)
        一二六、奏报匪徒窜踞兴文县九丝寨业经调兵集练设法歼除情形折光绪元年五月初八日(1875年6月11日)
        一二七、奏报将积欠达字营饷需解交张祖云散放以资遣撤片光绪元年六月十五日(1875年7月17日)
        一二八、奏报遵旨原议续议协黔的饷现已勉力筹拨全完折光绪元年六月十五(1875年7月17日)
        一二九、奏报同治十三年武员月课奖额并认真考校推广举行折光绪元年六月十五日(1875年7月17日)
        一三○、奏报雷波蛮匪滋扰已调兵击退仍饬各军妥筹镇抚折光绪元年六月十五日(1875年7月17日)
        一三一、奏报里塘僧俗藉端聚众经遴委干员究办解散折光绪元年六月十五日(1875年7月17日)
        一三二、奏陈川省吏治民风实在情形现仍随时整顿折光绪元年七月十九日(1875年8月19日)
        一三三、奏为黔江教案现已商拟恳准议结并请将知县革职折光绪元年七月十九日(1875年8月19日)
        一三四、奏报叙永匪徒滋事现办堵御请饬下云贵督抚派兵会剿折光绪元年八月二十四日(1875年9月23日)
        一三五、奏请将承爵杨光坦许成鳌留于川省借补片光绪元年十一月初二日(1875年11月29日)
        一三六、奏请将遇缺尽先题奏总兵总兵李忠恕照例从优议恤片光绪元年十月初二日(1875年10月30日)
        一三七、奏报遵旨择尤酌保攻克九丝寨踞匪在事员弁绅团折光绪元年十月初二日(1875年10月30日)
        一三八、奏报川军越境攻剿巢匪跟踪追捕务尽根株折光绪元年十月初二日(1875年10月30日)
        一三九、奏恳恩准提督周达武在四川省城捐建武军昭忠祠片光绪元年十月初二日(1875年10月30日)
        一四○、奏恳将前贵东道多文销去永不叙用开复原官留川补用片光绪元年十月初二日(1875年10月30日)
        一四一、奏报川军跟踪追剿会合滇军聚歼坟坝股匪并请汇奖折光绪元年十一月十五日(1875年12月18 日)
        一四二、奏报川省添募练丁裁撤勇丁并将裕字前营调回省垣片光绪元年十一月十五日(1875年12月18日)
        一四三、奏报川军剿办雷波厅匪歼除要逆并酌保尤为出力员弁折光绪二年正月十五日(1876年2月9日)
        一四四、奏报提督李有恒探悉贼踪派员迅驰会剿情形片光绪二年正月十五日(1876年2月9日)
        一四五、奏报邱广生等给假回籍归标当差片光绪二年正月二十五日(1876年2月20日)
        一四六、奏报遵旨确查刘道生等遣抱京控地方官纵匪贻害一案折光绪二年正月十五日(1876年2月9日)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抚今追昔再解LCD(论文参考文献)

  • [1]关键传动件变工况下的时变信号特征表征及自适应监测诊断方法研究[D]. 陈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2]践行行知理念,追求“十分明白”——以赏析《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为例[J]. 许添. 新教育, 2020(20)
  • [3]革命体制下萧军式“个人主义”的命运 ——“萧军思想批判”始末(1946-1949年)[D]. 何蓓蓓.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4]唐代婚恋诗研究[D]. 李晓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尹洙的散文创作研究[D]. 何潇.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6]纪映钟研究[D]. 赵晶晶. 河南大学, 2017(06)
  • [7]中国古代文学的潼关书写[D]. 隋晓会.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8]江昱词学思想及创作研究[D]. 霍洪波. 黑龙江大学, 2017(06)
  • [9]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D]. 周婧景. 复旦大学, 2013(03)
  • [10]《游蜀疏稿》校补[D]. 杜宏春.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1)
重温过去,化解液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