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供销社为主体 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张晓山[1](2021)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与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龙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的发展阶段下,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既有必要性、紧迫性,也有独特的资源和资产基础。龙岩以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力量,探索以生产、供销、金融服务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发展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全程一体化社会化服务,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破解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的难题。龙岩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发展模式合适的抓手和平台,也凸显了 "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作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刘牧坤[2](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常德市供销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杨武秀,章利峰,杨灿明,杨明文,胡彦伟,张洪波[3](2021)在《促进四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序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协作服务原则组建的按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供销社等组织形式。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魏岳[4](2021)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乡村社会治理——以江苏连云港市农田托管模式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都发生了显着改变,迫切需要开辟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省连云港市供销总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探索以"农田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把握"为农、务农、姓农"的根本方向,构建以供销社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把社会化服务引入到乡村社会治理,让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丰富了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内涵。
管珊[5](2020)在《社会化服务的双重组织化: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机制——基于土地托管模式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阶段小农户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回答"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重要命题。基于土地托管模式的经验,研究发现通过重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在供需双重组织化的基础上,发展服务规模经营,可以将小农户导向现代农业生产的轨道。土地托管模式中,社会化服务供给端通过市场下沉与市场合作形成了规模化的服务,社会化服务需求端则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小农户的组织动员形成统一需求,为服务规模化供给落地提供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整合、统防统治、利益协调等方面发挥"统一经营"功能,促进了规模化服务的供需对接,而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则为集体组织提供了有效激励,确保了土地托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李洋[6](2020)在《滕州金丰农业服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农业问题,连续十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农业发展作为主题。但现实却是我国农业的处境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需要。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农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环境,劳动力老化和断层,谁来种地问题迫切需要回答;与之相对应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求呈井喷之势,如何通过社会化的服务满足规模化种植的需求成为农业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滕州金丰农业服务公司作为采用“金丰公社”服务模式,立足滕州市本地发展的初创公司,更是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未知和挑战,公司发展的前景更是需要合理规划,特别是要充分分析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认清自身状况和问题,客观评价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状况,从而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本文以滕州金丰农业服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工具方法对公司进行分析。首先,对公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其次,运用PEST分析法对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从资源和能力方面对公司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公司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并运用SWOT矩阵进行综合分析。再次,在SWOT矩阵分析的基础上,明晰公司愿景,以更适合公司的发展,确定了长短结合的战略目标,制定了相关战略方案。最后,提出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配套的战略保障措施。在滕州金丰农业服务公司的业务发展中,应采取集中差异化战略,继续坚持发展具有相对优势服务项目,继续开展化肥等农资销售服务,大力拓展农作物托管植保服务,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在此基础上,要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拓展种植农作物品种、强化作物深加工,提升企业利润。要持续深化企业为农民服务的价值观,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不断发掘并满足农民的新需求,优化服务项目,提升自身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公司长远稳健发展。同时,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最基层运营主体,相关研究也能给国内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的战略落地提供借鉴参考。
杨小康[7](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家各级政府全面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整合全社会资源推动农村农业的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乡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农村产业兴旺离不开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而土地托管服务在农村土地发展利用过程中,一方面解决了“土地由谁来种”的问题,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技术革新以及农业服务规模化,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时,土地托管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民意愿问题,资金人才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市场化道路。本文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通过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出汶上县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取得的积极成效:本论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具体研究,总结了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形成的历史原因,阐述了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模式,对汶上县土地托管组织和服务进行了总结。本文认为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成熟有效的土地托管服务体系,对汶上县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通过文献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分析总结了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托管服务维度不足,精细化不够;(2)土地全托管模式规模低,难度大;(3)各级单位统筹度不够;(4)土地托管服务的“两缺”问题,主要是资金紧缺和专业人才紧缺;(5)土地托管服务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性;(6)土地托管服务亟需制度化。3、根据对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和现状进行研究,剖析了问题存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1)构建长久有效的土地托管服务体系;(2)整合产业发展和服务链条;优化资金扶持和资金引入渠道;(3)完善托管体系,适应多区域发展;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保障高效协作发展。综上,通过对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进行研究,梳理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将为汶上县和山东省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能够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托管服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刘爽[8](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三权分置”是当前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对“三权分置”的研究也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的热点。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而土地制度作为农村各项制度中的基础性制度,其平稳运行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有必要对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现状、绩效等问题进行研究。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而这一年吉林省也基本完成了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一方面,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下一步的任务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促进土地集约化生产,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产品体系,加之“三权分置”下稳定落实的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有助于乡村治理能力改善、产业兴旺实现和农民收入提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方针也是围绕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展开的,可以说,这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现阶段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因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分析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问题,梳理吉林省目前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仍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吉林省2003年到2017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借鉴其他省份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对策和建议。
阳芳[9](2020)在《万州区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供销社从成立之初就服务农业农村社会,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政府服务“三农”的有力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对接市场的有效载体,是供销社实现与农民利益联结的纽带。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合发展的问题,实现供销社扎根农村市场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问、问卷调查等资料收集方式,系统地梳理了万州区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合发展历程,总结出4种融合发展模式,并引入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在实践中,万州区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融合发展基础不牢固、双方有效沟通不畅、技术人才缺乏、产权联结不足、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等问题。本文创新地将研究对象融入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移民政策等因素分析,分析了双方存在问题的本质,提出健全三峡库区发展支持机制,奠定二者融合发展的经济基础;建立融合发展机制,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推动村社共建、产权融合、服务融合等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实施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强化内部人员教育与培训;建立信用评价机制,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明确业务主管机构,解决制约融合发展机制障碍等具体措施,以促进双方融合发展政策环境更优、融合效果更佳、农民利益更大。希望本论文能够为区级部门支持农村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参考,为建立完善的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提供思路。
魏广成[10](2020)在《瑞安市农合联改革的五大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浙江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和"三位一体"建设的大背景下,瑞安市充分发挥了供销社的原有优势,形成了以为农服务为宗旨的农合联综合服务体系。本文以浙江省瑞安市农合联作为研究对象,从浙江省农合联改革和"三位一体"的大背景切入,通过梳理浙江省和瑞安市对发展当地农合联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瑞安市独具特色的综合服务、购销展示、品牌创建、信用服务、政策支撑五大平台体系。同时,本文还介绍了瑞安市农合联的五个典型案例,以上五大平台体系表现了瑞安市农合联在农业中所发挥的良好作用。另外,通过综合改革,浙江省供销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发挥了其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供销社为主体 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供销社为主体 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3)促进四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般分析 |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界定 |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概况 |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 |
(1)萌芽阶段(1978~1994年)。 |
(2)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 |
(3)深化和加速阶段(2000年至今)。 |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 |
(1)1978~2011年“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经济组织呈现多元化态势。 |
(2)2012年至今“产权制度改革”引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发展。 |
3.改革开放以来供销社的发展过程 |
(三)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分析 |
1.“能人”带动模式。 |
2.企业带动模式。 |
3.供销社引领创办模式。 |
4.浙江“三位一体”模式。 |
5.山东党建带动模式。 |
6.重庆要素融合模式。 |
7.四川“三社”融合模式。 |
二、四川供销社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实践探索 |
(一)主要做法 |
1.规范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
2.大力推动基层供销社提质扩面,密切与农民的组织和利益联结。 |
3.探索多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深度打造为农综合服务平台。 |
(二)典型案例 |
1.新型基层供销社带动模式。 |
2.“农联”带动模式。 |
3.社有企业带动模式。 |
4.扶贫协作带动模式。 |
5.产业带动模式。 |
6.党建引领模式。 |
7.服务带动模式。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自我认识不到位。 |
2.内部机制不健全。 |
3、合作业务受局限。 |
4、管理监督乏力。 |
5、政策落实不到位。 |
三、发挥供销社优势,促进四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路径建议 |
(二)促进我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
(4)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乡村社会治理——以江苏连云港市农田托管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施“农田托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实意义 |
二、实施“农田托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做法 |
三、实施“农田托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成效 |
四、实施“农田托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启示 |
(5)社会化服务的双重组织化: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机制——基于土地托管模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关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既有研究和不足 |
三、土地托管模式:社会化服务的双重组织化 |
(一)社会化服务供给端的组织化:市场下沉与市场合作 |
1. 市场下沉 |
2. 市场合作 |
(二)社会化服务需求端的组织化:统一需求的生产 |
1. 对接大生产的统一需求产生 |
2. 对接大市场的统一需求产生 |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化服务供需对接 |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社会化服务供需对接中的作用 |
1. 土地整合 |
2. 统防统治 |
3. 利益协调 |
(二)土地托管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可持续发展 |
1. 农资利润分配 |
2. 农机利润分配 |
五、总结与讨论 |
(6)滕州金丰农业服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战略管理理论 |
3 公司发展现状与问题 |
3.1 公司基本情况 |
3.1.1 股权结构及股东 |
3.1.2 公司简介 |
3.1.3 公司组织结构 |
3.1.4 公司运作模式 |
3.2 公司发展现状 |
3.2.1 业务开展情况 |
3.2.2 公司财务情况 |
3.2.3 公司运营效益 |
3.3 公司面临的问题 |
3.3.1 发展思路问题 |
3.3.2 人员素质问题 |
3.3.3 种植作物单一 |
3.3.4 市场环境障碍 |
4 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4.2.1 行业现状 |
4.2.2 竞争状况 |
4.2.3 竞争对手分析 |
4.3 内部环境分析 |
4.3.1 组织资源分析 |
4.3.2 人力资源分析 |
4.3.3 财务资源分析 |
4.3.4 技术资源分析 |
4.3.5 运营能力分析 |
4.3.6 营销能力分析 |
4.3.7 发展能力分析 |
4.4 公司SWOT分析 |
4.4.1 机会分析 |
4.4.2 威胁分析 |
4.4.3 优势分析 |
4.4.4 劣势分析 |
4.4.5 SWOT矩阵 |
5 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5.1 公司使命与定位 |
5.2 公司愿景和目标 |
5.3 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
5.4 发展战略实施 |
5.4.1 打造服务新格局 |
5.4.2 优化运营新秩序 |
5.4.3 打造全品类服务体系 |
6 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6.1 构建科学内部管理体系 |
6.2 健全人才管理体系 |
6.3 拓宽融资渠道 |
6.4 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
6.5 搭建全方位协作体系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土地托管服务研究基础 |
2.1 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内涵及界定 |
2.2 土地托管服务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汶上县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历程及现状 |
3.1 汶上县概况 |
3.2 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历程 |
3.3 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现状 |
第四章 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1 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 |
4.2 土地托管服务问题原因分析 |
第五章 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发展改进对策 |
5.1 构建长久有效的土地托管服务体系 |
5.2 整合产业发展和服务链条 |
5.3 优化资金扶持和资金引入渠道 |
5.4 完善托管体系,适应多区域发展 |
5.5 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保障高效协作发展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研究特色 |
参考文献 |
附录: 汶上县农村土地托管服务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农地制度改革的历程与特征研究 |
1.2.2 农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研究 |
1.2.3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研究 |
1.2.4 乡村振兴和“三权分置”关系的研究 |
1.3 基本思路与方法 |
1.3.1 基本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解构 |
2.1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探析 |
2.1.1 “三权分置”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2.1.2 “三权分置”改革的西方产权制度分析 |
2.1.3 “三权分置”改革的法理依据 |
2.2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 |
2.2.1 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
2.2.2 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产业兴旺 |
2.2.3 通过稳定农户承包权提高农民收入 |
第3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
3.1 吉林省“三权分置”改革的现状 |
3.1.1 农地所有权运行现状 |
3.1.2 农地承包权运行现状 |
3.1.3 农地经营权运行现状 |
3.2 吉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 |
3.2.1 乡村振兴战略下出台的新政策 |
3.2.2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
3.3 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存在的问题 |
3.3.1 农户对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 |
3.3.2 现行扶持政策的错位问题 |
3.3.3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地区性差异显着 |
3.3.4 家庭农场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 |
第4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绩效评价 |
4.1 评价方法 |
4.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果的测度 |
4.2.1 构建指标体系 |
4.2.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指标综合得分的计算 |
4.2.4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效果分析 |
第5章 国内部分省份农地“三权分置”实践模式借鉴 |
5.1 四川省的农业共营制 |
5.1.1 崇州模式的内涵和具体做法 |
5.1.2 崇州模式的综合评价 |
5.2 山东省的土地托管 |
5.2.1 山东模式的内涵和具体做法 |
5.2.2 山东模式的综合评价 |
5.3 湖北省的沙洋模式 |
5.3.1 沙洋模式的内涵和具体做法 |
5.3.2 沙洋模式的综合评价 |
5.4 对吉林省的有益借鉴 |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完善所有权承包权权能内容 |
6.2.2 健全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 |
6.2.3 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 |
6.2.4 构建土地流转平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万州区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访谈、实地调查法 |
三 典型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定义 |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义和特征 |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 |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征 |
第三节 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 交易成本理论 |
二 共生原理 |
第三章 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一 万州区供销合作社发展历程 |
二 万州区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必要性 |
一 万州区供销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二 万州农民专业社补齐短板的需要 |
第三节 可行性 |
一 具有资本优势 |
二 具有网络互补优势 |
三 具有人才互补优势 |
第四章 融合发展总体情况及融合模式 |
第一节 融合发展总体概况 |
第二节 融合发展的几种模式 |
一 服务式融合 |
二 “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担保公司”融合模式 |
三 “供销社+信用社+专业合作社”融合模式 |
四 “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融合模式 |
第五章 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一 “空壳社”多,融合发展基础不牢 |
二 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沟通不畅 |
三 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缺乏 |
四 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联结不足 |
五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一 三峡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
二 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
三 基层社、专业社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 |
四 万州区供销社融合发展理念贯彻不足 |
五 “三社”融合发展机制不顺畅 |
第六章 促进万州区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的对策 |
第一节 健全三峡库区发展支持机制 |
第二节 建立融合发展机制 |
一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
二 以村社共建促进产业融合 |
三 鼓励基层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融合 |
四 强化服务式融合手段 |
第三节 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
第四节 整合业务主管部门职能 |
第五节 建立信用评价机制 |
一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 |
二 提高普惠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
三 推广农民合作社金融创新试点经验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瑞安市农合联改革的五大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瑞安市概况 |
三瑞安市农合联发展过程 |
(一)瑞安市农合联发展的历程 |
1. 起步探索阶段(2005—2014年) |
2. 逐步完善阶段(2014年以后) |
(二)瑞安市供销社与农合联发展的特点 |
1. 推动瑞安市供销社与农合联发展的本地政策 |
2. 助力瑞安市供销社与农合联发展的省级政策 |
(三)瑞安市供销社与农合联参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纲要 |
1. 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工程 |
2. 实施城乡新供销服务覆盖工程 |
3. 实施丰收农合通服务协同工程 |
4. 实施垃圾资源化服务创建工程 |
5. 大力推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6. 积极推进新型合作经济发展壮大 |
7. 切实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措施 |
四浙江瑞安农合联和供销社改革的效果 |
(一)综合服务平台 |
(二)购销展示平台 |
(三)品牌创建平台 |
(四)信用服务平台 |
(五)政策支撑平台 |
五典型案例 |
(一)上绿蔬果专业合作社 |
1. 生产经营规模 |
2. 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 |
(二)瑞安市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 |
(三)瑞安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
(四)瑞安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 |
(五)瑞安市融达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 |
六不足及建议 |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 顶层框架突破难 |
2. 为农服务体系建设难 |
3. 政府职能调整难 |
(二)建议 |
1. 把“三位一体”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 |
2. 以“三位一体”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 |
3. 以“三位一体”改革作为激发经济活力的“新热点” |
四、以供销社为主体 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与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龙岩探索[J].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张晓山. 农村经济, 2021(07)
- [2]互联网背景下的常德市供销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D]. 刘牧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3]促进四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J]. 杨武秀,章利峰,杨灿明,杨明文,胡彦伟,张洪波. 财富时代, 2021(04)
- [4]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乡村社会治理——以江苏连云港市农田托管模式为例[J]. 魏岳. 社会治理, 2021(01)
- [5]社会化服务的双重组织化: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机制——基于土地托管模式的分析[J]. 管珊. 当代经济管理, 2020(11)
- [6]滕州金丰农业服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洋.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7]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D]. 杨小康. 广西大学, 2020(07)
- [8]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问题研究[D]. 刘爽. 吉林大学, 2020(08)
- [9]万州区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研究[D]. 阳芳.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10]瑞安市农合联改革的五大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案例研究[J]. 魏广成.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