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和视觉形象

新闻摄影和视觉形象

一、新闻摄影与视觉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于千惠[1](2021)在《荷赛奖新闻类获奖作品的技术面向与价值呈现(2009-2019)》文中研究说明

胡晓鹤[2](2021)在《符号学视阈下报纸新闻图片的生成及表达》文中认为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和精炼的信息越来越被需要。文本语言作为信息传达的最古老且最普遍使用的方式在时代和科技的推动下已经不能适应受众对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的转变,图片作为视觉信息传播的载体有着文字所没有的直观与易读易懂性,更能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各种需求。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报纸开始大量引入图片展开新闻报道,关于报纸新闻图片的研究景象日趋繁荣,研究文献遍地开花。符号学作为一种研究“符号”与“意义”的综合“科学”,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在这样的背景下,符号学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也被提上日程。新闻学中所强调的信息的承载和表达与符号学理论中意义的携带和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契合,这无疑有助于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去探讨一种新的新闻学研究路径。本文将图片视作一种符号,并结合符号学相关理论知识主要研究其如何进行意义的产生和表达过程,文章第一二章节重在探讨作为符号的新闻图片得以成立的形式条件,即围绕“图片”这一基本范畴,厘清新闻图片的概念内涵,同时与其他易混词几组词语概念进行对比和区分,分析报纸新闻图片得以生成的构成要素、以及传者角度怎样进行选择和组合问题。接下来的章节中,将利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探究报纸新闻图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表意机制,包括图片在皮尔斯三分模式下如何进行符号化过程,以及表意的各种修辞手法,研究从图片产生到解读过程中受众解读的内在发展动态和外在表现形式。最后对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总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

王文倩[3](2021)在《郑小运藏族牧区民俗摄影研究》文中认为民俗摄影是记录近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手段认识自身的途径之一。藏区文化作为中国多民族格局中的特殊一隅,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研究价值。摄影家郑小运1992年至今十数次进藏拍摄藏民生活,完成了藏区民俗影像的宽广序列,作品在国际范围内产生影响,且获得十多项着名国际影展金奖。论文以影集《雪域风情——青藏高原的游牧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郑小运如何呈现牧区民俗,也建构属于他自己的特殊影像世界。在归纳其高原藏族民间生活习俗类型基础上,聚焦分析摄影家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段,揭示其审美特征与艺术价值。本文以郑小运的藏族牧区(指若尔盖草原,下同)民俗摄影艺术作品为讨论对象,将其影像作品与藏族牧区文化生活紧密联系,明确他的牧区摄影作为藏族民俗摄影艺术范畴中重要的有机成分。首先基于藏区摄影的整体发展脉络,对郑小运长期而辛勤的藏族牧区拍摄经历、影像内涵作出分析,给出他在这一脉络中的定位。摄影家郑小运把他生命中青壮年最佳时段贡献给藏区牧民生活的视觉表现,他是表现牧区生活丰富而有人情味的摄影家,图像的场景与表现个性鲜明,是民俗摄影中的精品。由于摄影艺术批评界的相对滞后,郑小运的作品得到的评价也许还不足以彰显其成就,但是国际国内的获奖都令人瞩目,如:《经幡》获2014年库马诺沃国际摄影艺术展彩色类金牌奖;《牧民》获2015年国际摄影巡回展肖像类金牌奖;《牧》获2015年英格兰国际摄影沙龙金牌奖。国内奖项如《我的父老兄弟姐妹》获香港第二届全国摄影展金牌奖;《炊烟》入第十届国际艺术展;《风雪黄河源》入第十一届国际艺术展(奖项详情见附录一)。其次讨论郑小运藏区摄影的民俗内容和表现特征,分析三个层面:其一,摄影是空间艺术,摄影家在光学机器限制的空间内表现现实空间,实现现实空间与画幅空间的连接。本文论述在两个层面上揭示郑小运的影像表现空间,自然空间彰显藏区摄影特色,摄影家的个性化内涵在自然区域空间中包蕴的社会空间和宗教空间。其二,影像中塑造的典型性人物,是牧区家庭组成、社会分工的基础,体现了牧区牧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特点。其三、呈现的民俗特征是由前两部分民俗内容中抽取提炼的民俗的精神内涵。这一部分的结论:郑小运的影像作品富有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的价值,随着日益深入的藏族文化研究,其实证作用也会凸显出来。回到摄影艺术本身来讨论,郑小运的价值也不容忽略。该文选择对郑小运影像进行分析的主要途径:其一从构图形式、色彩审美看;其二把握他作品中的再现与表现元素、尤其突出图像乡土审美的特征;其三是确立藏区影像的结构框架,在比较中进行分析,归结到郑小运影像个性特征。

朱鑫华[4](2021)在《新闻摄影中视觉冲击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图片和视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师开始关注自身摄影作品的视觉冲击效果,既讲求布局、光影、景别等外在的冲击效果,也会在思想、情感、意识等的内在冲击效果方面格外注意。视觉冲击力是打开受众心灵之门的钥匙,只有真正具备了良好视觉冲击效果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够将新闻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结合起来。

张翔,张林贺[5](2021)在《视觉传播时代的新闻摄影语言解析》文中研究说明视觉传播时代已经来临,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图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众可以通过图像来记录美好瞬间、保存记忆。在视觉传播时代,图片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某些语言信息,传递和表达着某些情感,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现如今,新闻摄影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其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语言。

郑秋荻,王文文,种方萱,张敏[6](2020)在《新闻摄影的视觉语言表达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人通过视觉接受图像的能力就像通过嘴巴用语言去表述一样,没有边界,人可以通过视觉与天地万物交流。视觉的表达是通过视觉语言来进行的,新闻摄影中较合理地运用视觉语言,可以使新闻内容更清晰地被人接受。更好地运用视觉语言完成摄影作品,有利于推动新闻摄影的稳步前进。

董亚[7](2020)在《新闻摄影特写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新闻摄影特写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技术手法,同时也是一种创作理念。然而,在某些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中对新闻特写照片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在新闻摄影特写的技术技法、摄影记者的文化素养、新闻特写照片的新闻性与艺术性、图片编辑的职责和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以求规范新闻特写照片的应用,提高新闻特写照片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新闻特写照片的魅力和作用,使新闻摄影特写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邓一帆[8](2020)在《《人民日报》(1950-2019)妇女节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变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1924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传入中国,我国便开展与该节日相关的庆祝活动。本文以1950-2019年的《人民日报》每年妇女节当日刊登的涉及女性形象的全部新闻照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新闻照片对女性形象再现的分析,来描述不同阶段妇女节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再现情况,阐明媒体赋予这些不同阶段的女性形象的不同特质,由此透视主流媒体的女性观念(对女性的角色设定、期待等等)的变化,并揭示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绪论部分引出了本文研究背景、意义、对象,提出了主要研究问题、框架,交代了研究方法等。主体部分首先通过建立类目进行数据统计,主要梳理出各历史阶段下《人民日报》“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天涉及女性形象的新闻照片的基本情况;其次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视觉文本进行深入描摹,提取当期典型女性视觉图景;再次运用视觉修辞总结了 70年来《人民日报》“三八”国际妇女节女性视觉形象的流变轨迹,并从多个维度分析流变因由。最后则对《人民日报》国际妇女节女性视觉修辞策略进行了思考。研究发现: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再现上致力于展现画面中人物的团结和亲密关系的倾向,意在传达一种平和、客观的观看体验,竭力表现被摄的原生状态,使得影像的呈现得以超越机械记录而成为“有策略”的传达意义的方法。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日报》妇女节涉及女性形象的新闻照片分别呈现出特定的主要视觉形象,女性视觉形象的再现中多元文化内涵完成建构。这是政治意涵转换、媒介新闻观念迁移和社会妇女观念的迭代更新合力的结果;可以通过文字、内容和修辞的方式来用好新闻照片、讲好新时代女性故事。

何国胜[9](2020)在《新世纪纪实摄影对农村的视觉再现研究 ——以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作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在视觉文化和再现(表征)理论的框架下探究纪实摄影和再现农村间的渊源关系以及新世纪以来纪实摄影对农村视觉再现的诸多问题,包括再现手法、再现行为背后的视觉建制和权力关系等。通过简要梳理纪实摄影在世界范围和中国的发展,研究者发现纪实摄影再现“底层群体”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这在中国纪实摄影兴起后表现得很突出——90年代纪实摄影对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再现。在对1126张再现农村的样本照片经过量化统计后发现,新世纪以来的纪实摄影再现农村时使用了选择性生产的方式,在选择拍摄的空间中“家屋”“田野”“道路”成为主要空间;场景中以生产、生活和教育为主;选择人物上老人、儿童、青壮年均有涉及,以青壮年为主;色彩上黑白占据绝大比例;视角和景别的选择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倾向性。通过这种选择性生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仍然在与土地和环境作斗争、灰色的和被俯视的世界,他们常年被原始的劳作绑缚手脚,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并面临着较差的居住和教育环境。在这种的选择的背后,是视觉建制、纪实摄影传统和凝视权力的运作和影响。视觉建制主要包括:纪实摄影展览(“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纪实摄影奖项(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和纪实摄影网络传播平台,他们对农村题材的审美依然维持在上世纪90年代所形成的偏好上,因而导致新世纪以来的纪实摄影以同样的视角和方式来再现农村。

皇甫佳妤[10](2020)在《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以《人民日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图片或者影像在这个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正在处于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图像富裕过剩的时期,不少学者都认为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在这样的视觉文化时代,图片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少媒体都不由自主的更加偏向运用图片来进行传播,报纸媒体可以说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最为大,因此在求突破的道路上也对于图片多加看重。本文将图片作为视觉语言的一种呈现方式,与语用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寻求图片语言在说话者将之报纸新闻语篇中运用到图片语言会产生的言语效果从而探寻其语用功能,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描写阐释法等研究方法,对《人民日报》2015年到2020年的图片为语言语料进行分析,从中研究得知认为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有四个语用功能,在第一章中探讨了重要探讨了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独立言说功能,认为图片语言只要在由特定的语境支持下能够进行独立言说,其将不再是文字语言的陪衬或者是装饰,而是可以进行独立的言说。在第二章中主要研究的是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叙事功能,主要是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说话人不仅以图叙事,更以言行事,从中传达出一些言外之意给听话者。第三章主要讲述的是“心随图动”的图片语言的引导功能,本章加入了符号学和图像学的分析方法,从而分析出图片语言中的符号和听话人的关联,还有图片语言中的说话人的隐喻,从而使得引导功能的实现。第四章是“视”不可挡的易传播功能,这一章节主要从视觉时代受众的思维和阅读方式的改变以及图片语言自身的魅力还有图片语言的视觉冲击力这三个方面来描述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所具有的的易传播功能。上述所讲的这四个语用功能使得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新闻摄影与视觉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闻摄影与视觉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2)符号学视阈下报纸新闻图片的生成及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选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学术界研究综述
        一、学术界研究现状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三节 相关术语界定
        一、新闻图片
        二、符号
        三、符号化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对比论证法
第一章 符号学视阈下新闻图片的概念及传播功能
    第一节 新闻图片的界定
        一、新闻图片的概念
        二、符号学理论下的新闻图片
    第二节 新闻图片的传播功能
        一、对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加强
        二、对新闻事实的直观再现
        三、对新闻事实细节的补充说明
第二章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生成系统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构成要素
        一、主体符号和客体符号
        二、图片的景别符号
        三、图片的光线符号
        四、图片的色彩符号
        五、版面位置符号
        六、版面空间符号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符号的选择与组合
        一、拍摄者的选择与组合
        二、报纸编辑的选择和组合
    第三节 报纸新闻图片与文字的搭配应用
        一、文字符号在报纸中的作用
        二、图文符号结合使用效果
第三章 报纸新闻图片的表意机制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化过程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修辞
        一、报纸新闻图片明喻符号修辞
        二、报纸新闻图片隐喻符号修辞
        三、报纸新闻图片转喻符号修辞
        四、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反讽
    第三节 受众对意义的接收与解读
        一、受众对报纸新闻图片意义解读的两个层次
        二、受众对报纸新闻图片意义解读的三种模式
第四章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的再思考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造假问题
        二、泛视觉化现象日益凸显
        三、报纸新闻图片意义传播中的问题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播中薄弱环节的应对之策
        一、始终坚持以新闻真实性为前提
        二、充分发挥文字符号在报纸中的作用
        三、提高整体视觉素养
结语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郑小运藏族牧区民俗摄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藏区民俗摄影历史脉络中的郑小运
    第一节 藏区影像历史
    第二节 郑小运摄影作品定位
第二章 郑小运藏区民俗摄影中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藏族牧区摄影的空间层次
    第二节 藏族牧区摄影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 藏族牧区摄影中民俗的精神内涵
第三章 郑小运藏区摄影影分析
    第一节 藏族牧区摄影的审美表现
    第二节 藏族牧区摄影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从比较视野看其藏族牧区摄影作品
第四章 郑小运藏区民俗摄影的价值
    第一节 社会价值
    第二节 学术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新闻摄影中视觉冲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视觉冲击力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1.1 视觉冲击力的概念
    1.2 视觉冲击力的特点
        1.2.1 现场特点
        1.2.2 瞬间性特点
2 新闻摄影视觉冲击效果的外在
    2.1 布局
        2.1.1 均衡布局
        2.1.2 对比布局
    2.2 景别
        2.2.1 远景——深远的视觉感受
        2.2.2 全景——全貌的视觉冲击
        2.2.3 中景——情节的视觉描绘
        2.2.4 近景——局部的视觉刻画
        2.2.5 特写——极致的视觉点画
    2.3 光影
        2.3.1 顺光
        2.3.2 侧光
        2.3.3 逆光
3 新闻摄影视觉冲击效果的内在
    3.1 情感冲击
    3.2 思想冲击
4 结语

(5)视觉传播时代的新闻摄影语言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摄影语言的内涵
二、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语言的特性分析
    (一)形象性
    (二)纪实性
    (三)情感性
三、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视觉语言表达策略
    (一)做好前期准备,提升图片视觉冲击力
    (二)注重情感倾注,提升情感表现力
    (三)以现代科技创新为基础,独特视角拍摄
四、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语言的重构
    (一)强化对新闻摄影内容的控制
    (二)加强对摄影图片色彩的处理
    (三)加强对新闻摄影的构图设计
五、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语言的应用
    (一)细节的巧妙处理
    (二)光线的合理应用
六、结语

(6)新闻摄影的视觉语言表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视觉与视觉语言
新闻摄影与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在新闻摄影的应用表达

(7)新闻摄影特写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摄影特写的技术追求
二、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要求
三、新闻特写照片的艺术标准

(8)《人民日报》(1950-2019)妇女节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变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一章 解读数据: 视觉文本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类目建构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二章 各历史分期下《人民日报》妇女节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再现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日报》妇女节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1950-1977)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日报》妇女节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1978-2001)
    第三节 中国加入WTO后的《人民日报》妇女节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2002-2019)
第三章 对《人民日报》妇女节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流变分析
    第一节 符号的选择:军事性弱化市场化转向审美性加强
    第二节 互文性视角:身份标签的多元化女性角色的重塑化
    第三节 意中之象——多元文化内涵的建构过程
第四章 《人民日报》女性视觉形象变迁原因探析
    第一节 社会环境与政治意涵转换
    第二节 媒介新闻观念的迁移转变
    第三节 社会妇女观念的迭代更新
第五章 对新闻照片中女性形象再现的修辞策略思考
    第一节 巧用文字,画龙“点”睛
    第二节 妙用内容,和谐画面
    第三节 善用修辞,传递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世纪纪实摄影对农村的视觉再现研究 ——以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相关研究综述
    1.7 本文创新点
2.纪实摄影与农村
    2.1 纪实摄影及其发展
    2.2 再现农村的纪实摄影与文本选择标准
    2.3 两项影奖中再现“农村”的作品情况统计
3.选择性生产:再现农村的手法
    3.1 与农村有关的视觉符号与形象要素
    3.2 家屋与田野:被摄空间和场景的选择
    3.3 俯视下的黑白世界:色彩和视角的选择
    3.4 镜头下的现状与关系:被摄主体和景别的选择
4.观看与被看:再现农村的建制与权力
    4.1 谁在观看?新世纪纪实摄影的视觉建制
    4.2 摄影传统、视觉建制与凝视:再现农村背后的权力
5.结语与展望:建构农村与再现农村的转向
    1.被建构的农村形象
    2.视觉建制和权力的规制
    3.摄影风格的固化
    4.再现农村的向内转向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入选作品一览表
附录2 :“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历届作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10)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以《人民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选题背景
        二、选题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学术界研究现状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三节 相关术语界定
        一、图片语言
        二、语篇
        三、语用功能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描写阐释法
第一章 “一图为何能够胜千言”: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独立言说功能
    第一节 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呈现
        一、新闻中的图表
        二、新闻漫画
        三、新闻摄影图片
    第二节 图片语言独立言说的表征
        一、新闻图表的独立言说
        二、漫画图片语言的独立言说
        三、新闻摄影图片独立言说
    第三节 图片语言独立言说功能的成因分析
        一、语境为图片语言的独立言说功能夯实基础
        二、独立言说功能与图片语言的意义息息相关
        三、独立言说功能依赖指示词语的象征用法
    第四节 独立言说功能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现实意义
        一、增加读者在有限时间内可获取的信息量
        二、促进报纸新闻语篇的创新发展
第二章 “有图有真相”: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叙事功能
    第一节 摄影图片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叙事行为
        一 新闻摄影图片的叙事主体依据新闻内容发生改变
        二 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叙事表达
        三 摄影图片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叙事原则
    第二节 漫画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叙事功能实现
        一 漫画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叙事内容
        二 漫画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叙事方式
        三 漫画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叙事特点
    第三节 图表类新闻图片语言的叙事
第三章 “心随图动”: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引导功能
    第一节 符号对于图片语言引导功能的重要性
        一、符号是视觉文化研究的重点
        二、符号将形象构成意义
        三、符号易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建构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下图片语言影响着读者的认知
        一、图片语言引导着读者的情感与思维
        二、符号与认知之间的关联性
        三、隐喻是图片语言能够成功引导读者的关键
    第三节 其他要素也影响着符号对于受众认知的变化
        一、色彩的运用
        二、光影效果的呈现
        三、空间结构的变化
第四章 “视不可挡”: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易传播功能
    第一节 “读图时代”下图片语言的易传播功能由来
        一、读图时代阅读方式的改变
        二、阅读变化造就了图片语言的易传播功能
    第二节 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优势
        一、图片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
        二、新闻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优点
    第三节 图片语言具有视觉冲击力
        一、图片语言视觉冲击力的外在表现
        二、图片语言视觉冲击力的内在力量
        三、图片语言在视觉上也必须符合大众审美
结语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新闻摄影与视觉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 [1]荷赛奖新闻类获奖作品的技术面向与价值呈现(2009-2019)[D]. 于千惠. 辽宁大学, 2021
  • [2]符号学视阈下报纸新闻图片的生成及表达[D]. 胡晓鹤.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郑小运藏族牧区民俗摄影研究[D]. 王文倩. 扬州大学, 2021(09)
  • [4]新闻摄影中视觉冲击效果研究[J]. 朱鑫华. 科技传播, 2021(03)
  • [5]视觉传播时代的新闻摄影语言解析[J]. 张翔,张林贺. 新闻爱好者, 2021(01)
  • [6]新闻摄影的视觉语言表达探析[J]. 郑秋荻,王文文,种方萱,张敏. 旅游与摄影, 2020(22)
  • [7]新闻摄影特写的应用研究[J]. 董亚. 枣庄学院学报, 2020(06)
  • [8]《人民日报》(1950-2019)妇女节新闻照片中的女性形象变迁分析[D]. 邓一帆. 苏州大学, 2020(04)
  • [9]新世纪纪实摄影对农村的视觉再现研究 ——以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作品为例[D]. 何国胜. 暨南大学, 2020(04)
  • [10]图片语言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以《人民日报》为例[D]. 皇甫佳妤.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新闻摄影和视觉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