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高清电视先进传输与处理技术(二)

全数字高清电视先进传输与处理技术(二)

一、全数字HDTV的高级传输处理技术(二)(论文文献综述)

宋新宇[1](2021)在《基于动态可调谐DPLL的IM/DD OOFDM系统相位补偿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5G网络的普及,终端设备加大了对流量带宽的需求,导致骨干网、城域网必须具有高速动态带宽分配能力。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OFDM技术)以其大容量、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和高色散容忍度的优势吸引了光通信领域学者的关注。同步技术是OOFDM系统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可分为载波同步、采样时钟同步和符号同步,分别对载频、时钟和符号进行调整对齐。近年来针对OOFDM系统的研究关注在离线方式或者仿真阶段,而且即使是实时硬件实现方式,不同的算法针对的复杂度和硬件资源也不尽相同。一套可行的算法配合相应的硬件复杂度对于OOFDM系统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基于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的实时光正交频分复用(IMDD O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可调谐DPLL的相位补偿算法实现采样时钟同步的方案。本实验基于FPGA搭建了 IMDD OOFDM系统,重点关注相位补偿DSP关键模块的具体实现,并评估了系统传输性能。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首先理论推导了 OFDM系统的数学模型、基本原理以及对关键的技术进行说明。对IMDD OOFDM系统的基本结构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对采样时钟偏差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2)介绍几种补偿采样时钟偏差的方案,具体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IMDD OOFDM系统的模数混合相位补偿算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相位补偿算法有效地对实时采样时钟频偏误差进行了估计和补偿且系统频偏稳定在±0.64ppm内。3)基于FPGA与DPLL完成了实时高速IMDD OOFDM系统的搭建。本研究着重于整体方案设计并且详细介绍了关键DSP模块的设计方案。本研究在硬件基础上完成了对系统发送端和接收端传输性能的仿真估计,通过抓取的相位补偿模块实时计算出的频偏信号值和系统EVM值做可行性分析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

张家硕[2](2020)在《嵌入式视频转换及识别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视频监控是社会治安、防恐维稳、安全生产和保障民生的一个重要应用技术领域。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通过对原始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并提取关键信息的视频结构化处理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目前主流的视频结构化处理方案大多采用高性能GPU运行计算,但平台架设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老旧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更新、性能提升,需要很大资金投入。鉴于此,在不更换原有视频监控设备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嵌入式视频结构化处理系统,即通过视频传输接口与现有监控设备连接,对监控中的视频流在嵌入式芯片中进行结构化处理。本文针对这种嵌入式结构化处理系统的视频转换环节和视频识别环节,进行相关算法与技术研究。对于视频转换环节,本文研究监控显示器常用的VGA和HDMI接口到嵌入式视频输入协议BT.1120之间的转换。首先从VGA接口的颜色空间和信号时序同步两个方面研究并实现了VGA接口到BT.1120协议的视频转换。然后根据HDMI接口信号的组成结构,从HDMI数据周期角度,研究了HDMI接口信号到BT.1120传输协议间的转换。根据分辨率和功能需求,进行以TVP7002和ADV7610分别为VGA和HDMI转换核心的视频转换单元设计。对于视频识别环节,研究了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的成像原理,分析了传统算法的缺点,并根据主流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对比和嵌入式平台计算资源局限的特点,选择了精度与实时性兼备的YOLOv3-Tiny算法为基础网络。针对VIDF数据集中的目标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初始化方案,计算出了适合此数据集中目标的预设候选框数量和尺寸。针对YOLOv3-Tiny算法在小目标特征提取上的缺陷,通过增加设计的卷积结构和提高上采样层数的方式,提高算法对目标细节特征的提取能力,同时增加NIN卷积层,以降低运算复杂度和网络架构加深导致的过拟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的算法可以在满足目标检测实时性的前提下,提高YOLOv3-Tiny算法的准确度。将视频转换环节与视频识别环节在Hi3519A嵌入式平台中实现。通过Hi3519A视频输入端口打印信息验证和实验设备检验的方式,验证视频转换单元的可行性实现过程。在视频识别方面,将YOLOv3-Tiny算法的Darknet框架转换为Caffe框架并移植到Hi3519A嵌入式平台中,通过实际推理结果验证了改进YOLOv3-Tiny算法在检测效果上的提升。

王泽键[3](2020)在《数字发射机中的前瞻运算Delta-sigma调制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移动设备产品的增加使得无线通信的服务需求呈现出了爆炸性地增长。高效、灵活地利用好频带资源,是解决好无线通信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的关键性因素,这驱动着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理论与实现的变革。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数字发射机,由于其灵活、可重构及硬件集成度高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软件无线电思想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基于FPGA的数字射频发射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发射机的基本架构,并介绍了数字发射机相较于传统模拟发射机的优势。对数字发射机中涉及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进行说明,同时分析对比Deltasigma调制、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脉冲宽度调制(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Pulse Width Modulation,DFT-PWM)等不同量化调制技术的原理与优缺点,确定Delta-sigma调制作为本文所设计的数字发射机的量化调制技术方案。在数字电路实现中,对量化调制器进行分析改进,提出一种新的量化调制器架构,同时提出一种提高射频信号性能的方法,并在硬件平台上完成验证与测试。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前瞻运算的Delta-sigma调制器结构,有效地减少了时间交织Delta-sigma调制器的逻辑深度,提高了Delta-sigma调制器的工作频率;设计了一个四分支的二阶Delta-sigma调制器,并对基于此调制器的数字发射机进行系统链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20MHz带宽的LTE信号,通过本文设计的数字发射机链路后,射频信号的邻道泄漏比(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e,ACLR)达到-43d Bc,Delta-sigma调制器的速率达到1GHz。2.研究提高射频信号输出性能的方法,设计了合路滤波方案,实现对射频输出信号的近端噪声抑制。通过相位控制模块和幅度控制模块实现对多路射频信号进行独立的相位控制和幅度控制,并采取多个高速数字接口合路的方式输出,仿真结果表明合路输出射频信号的ACLR提高至-49d Bc。3.在硬件平台上对本文设计的数字发射机进行实现与验证;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设计了数字射频发射机的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包括多相插值滤波、多相数字混频、基于前瞻运算的Delta-sigma调制器、幅相控制等模块;经过数字信号处理的发送信号最终通过FPGA上的高速收发器发送端连接到功率合成器进行输出;最后对数字射频发射机进行性能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季永康[4](2020)在《面向异构多核SoC的串并混合总线结构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异构多核片上系统(Heterogeneous Multi-Processor SoC)集成度越来越高,大量处理器核及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需求对片上总线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片上总线主要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并行总线通过增加总线位宽、提高总线时钟频率来提高带宽。然而随着时钟频率与位宽的提高,信号偏移和信号干扰问题愈发严重,并行信号之间的时序同步愈发困难,布线难度大大增加,阻碍了并行总线传输速率的进一步提高。针对传统并行总线布线复杂,且带宽提高受限的问题,本文利用串行总线布线少、带宽高的特点,提出将其应用于片上高带宽数据传输,通过行为级、系统级的片上串行总线结构设计,对串行传输方式在片上高速数据通信中的收益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针对异构多核SoC中各个处理器核与功能单元对传输带宽和延时需求不同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一个具有低延迟并行总线和高带宽串行总线的串并混合总线结构,该结构在大幅度提高片上总线带宽的同时,能够匹配异构多核SoC的传输需求,为了实现匹配过程,制定了针对串并混合总线的仲裁策略。串并混合总线适用于对带宽需求很高的应用,本文以图像类神经网络数据传输为例,研究了串并混合总线的实际应用,并且利用混合总线中串行总线可以消除冗余位宽、减少冗余信息的特点,将数据编码方式应用到串行总线,提高了串行总线吞吐量。本文基于Xilinx FPGA平台,搭建了串并混合总线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功能验证,评估了串并混合总线系统的资源开销、延时信息。本文设计了串并混合总线的仲裁分配策略,分别对静态分配策略和动态分配策略的传输时间进行评估,动态分配策略最高可减少81.8%的传输时间,静态分配策略平均可减少67%的传输时间。本文以霍夫曼编解码为例,评估了其资源开销,并分析其对不同数据集的压缩效率,对于MNIST数据集,编码压缩比为59.18%,对于Fashion MNIST数据集,编码压缩比为30.27%。综合实验结果表明,串行总线适用于对延时要求不高的高带宽传输应用,本文设计的仲裁方法可以适配异构多核SoC的传输需求,采用动态分配的策略更加高效,将编码方法应用到串行接口可以有效提高串行总线吞吐量,霍夫曼编码适合压缩背景区域大的灰度图像数据集。

张添翼[5](2019)在《深空探测数字终端与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深空探测技术发展迅速,对太阳系内的行星天体探测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地面深空探测站利用无线电跟踪测量技术,通过无线电链路实现对深空探测器的精确定轨和射电天文科学实验,是深空探测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深空探测数字终端(Digital Back-end,DBE)系统和信号处理技术是深空探测无线电系统的重要组成,其性能直接决定深空探测系统的测量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深空探测DBE系统和信号处理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重点研究了DBE系统设计、原子钟频率稳定度测量系统以及针对无线电跟踪测量技术的窄带参数估计处理和宽带干涉相关处理的算法与实现技术。本文首先讨论了深空探测应用对DBE系统的要求,简要介绍了设计所使用的硬件平台,针对深空探测应用设计了称为SEU-RSR-1G接收机的DBE系统。完成了包括GSps采样速率下的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接口、基于多相混频滤波结构的多通道GSps实时数字下变频(Digital Down Converter,DDC)单元和能够保证通道间严格同步的系统复位控制单元等算法与逻辑设计。SEU-RSR-1G接收机ADC采样频率为1.152 GHz,具有4路模拟中频输入通道、8路严格同步的基带通道和多种基带带宽和量化位数模式,支持宽窄带交替观测。实验室测试和实际深空探测器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随后,本文研究了实时高精度深空探测窄带参数估计算法,提出了序贯解调频(Sequential De-chirp,Seq-De-chirp)算法,将下行窄带信号在短时近似为线性调频模型,通过基于实时频谱估计和DDC处理的自适应频率跟踪处理实现了信号检测与频率跟踪,降低了后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序贯参数估计器通过解调频、加权频率差分处理和频谱细化(Spec-zooming)处理得到高精度的频率相位估计,有效地降低了调频率估计的运算量,且1秒积分时间下的频率估计精度优于5 mHz。文中使用“嫦娥3号”月球着陆器和“朱诺号”木星探测器的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测试,频率估计误差分别为4.770mHz和81.610 mHz。在DBE系统和Seq-De-chirp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设计了基于时频分析的高精度原子钟频率稳定度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SEU-RSR-1G接收机实现了全数字式双混频结构,并在Seq-De-chirp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级频谱细化算法,以可接受的运算量得到高精度频率相位估计,进而通过重叠阿伦方差计算实现频率稳定度测量。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千秒测量能力优于10-16,可满足氢原子钟频率稳定度测量与分析的需要,观测站不再需要配备专用仪器即可实现对原子钟性能的测量分析。上述Seq-De-chirp算法通过软件在高性能计算机上完成窄带参数估计处理,但在许多应用场合,如星载或月基多普勒接收机等应用中,则需要结构紧凑的星载窄带参数估计处理系统。本文针对星载电子系统的性能和硬件平台的要求,实现了Seq-De-chirp算法和基带频率转换处理在拥有FPGA和ARM架构处理器的硬件平台上的硬件集成实现方法,完成了算法的硬件映射方案以及算法各模块的软硬件实现。针对关键Spec-zooming处理单元设计了折叠结构频域卷积Chirp-Z变换结构,采用了折叠技术、查表技术和块浮点算法,可节约超过70%的硬件资源。使用深空探测器的实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硬件集成实现设计的频率估计结果与浮点精度运算相比差异不超过±0.5 mHz,大部分相位估计结果差异不超过±2×10-5周。硬件集成实现处理1秒积分时间200 kHz带宽的基带信号仅需2.2 ms,较软件实现加速了28倍,处理延时仅为130?s,且对星地数据通信链路的带宽需求也大大降低,能够满足实时窄带参数估计处理的需要。甚长基线干涉(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宽带无线电跟踪测量技术,需要通过宽带干涉相关处理得到2个观测站基带信号的互功率谱估计,根据其相位获得高精度的差分群时延估计。本文在详细地讨论了宽带干涉相关处理算法原理的基础上,针对联合VLBI观测中的异构基带数据干涉相关处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2种异构基带数据干涉相关处理方法:数据参数统一转换器(Data Parameter Unify Converter,DPUC)和异构直接FX(Heterogeneous Direct FX,HDFX)型相关机。DPUC采用统一的信号处理结构实现多种异构数据间数据格式和信号参数的转换统一,配合普通FX型相关机可获得差分群时延估计。HDFX型相关机则不需要参数转换,通过频谱对齐、可变点数离散傅里叶变换等处理可直接得到异构基带数据的互功率谱估计。通过数值仿真和实测射电源VLBI数据进行了测试与验证,证明了2种算法的有效性。在VLBI观测中,预测时延模型对干涉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宽带干涉相关处理摆脱对预测时延模型精度的严苛要求,本文研究并提出了2种无预测时延模型条纹搜索算法:扩展FFT条纹搜索算法和互模糊函数-小波提升(Cross Ambiguity Function-Wavelet Boosting,CAF-W)条纹搜索算法。扩展FFT条纹搜索算法通过二维搜索网格解决了现有FFT条纹算法搜索范围过窄的问题。CAF-W条纹搜索算法基于CAF实现时延-时延变化率的联合估计,通过Wavelet Boosting算法消除了搜索平面的基底干扰,显着提高了条纹搜索的稳健性。CAF-W算法解决了扩展FFT条纹搜索算法在算法参数不合适时的伪峰干扰问题,成功实现了在无预测时延模型情况下多条基线的射电源与“嫦娥3号”探测器的高精度条纹搜索。CAF-W算法的搜索窗仅在时延方向进行滑动,单个搜索窗范围远大于FFT条纹搜索,因此处理速度比扩展FFT条纹搜索算法快1000倍。综上所述,本文从信号处理算法及软硬件实现技术等方面对深空探测DBE系统和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的算法与实现设计均通过射电源或深空探测器的实测数据测试验证,可满足深空探测无线电跟踪测量和射电天文科学实验的需要。

王路强[6](2016)在《60GHz毫米波通信系统中模数混合均衡器的设计 ——前馈均衡器的设计》文中认为在60GHz频段,由于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具有5-7GHz的免许可频谱资源,能够实现高达数Gbps的传输速率,使得60GHz无线通信技术在短距离吉比特无线通信的应用实现上更加具有吸引力。而随着CMOS工艺的发展,高度集成化的设计也使其速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小、成本也越来越低。因此,60GHz无线通信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无线通信中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工作在60GHz频段,虽然具有较宽的带宽和较高的载波频率,但是在设计上与低频段的设计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基带主要是在数字域进行信号的调制解调,这就需要更高水平的电路要求和更加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而这也使得今天商用的60GHz在基带上的功耗高达1W,严重制约了其在未来移动/手持设备上的应用。为了降低60GHz基带的功耗和信号处理的复杂度,本文主要研究适用于60GHz通信系统基带的模数混合均衡技术,并对模拟域的前馈均衡器进行设计和实现。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60GHz通信系统的模数混合均衡技术。首先,研究了模数混合均衡器的结构,主要采用模拟域的前馈均衡器(FFE)和数字域的判决反馈均衡器(DFE)来实现,并分别研究了其各自均衡的原理和优势。在60GHz通信系统中采用混合均衡可以降低所需的功耗和信号处理的复杂度,而在具体的实现上,需要对FFE和DFE的抽头数目进行权衡,研究了在通信链路中权衡的步骤和方法,即通过误码率(BER)性能和功耗的关系进行不断的优化来确定。2.为了设计实现FFE的电路结构,研究并综合分析了现有模数混合均衡器的电路实现结构,主要是基于CMOS电流模型逻辑(CML)电路技术进行实现,故研究分析了CMOS CML电路技术在实现60GHz通信基带电路所具有的优势,并基于CMOS CML电路拓扑结构,着重研究了FFE均衡器的各部分所采用的结构,分别介绍了可变增益放大器(VGA)、加法器和延迟单元的电路结构和实现的功能。3.由于分数间隔均衡器对采样定时偏差不敏感,研究了采用分数间隔均衡器的方法来设计FFE的模拟延迟线。而后基于CMOS CML电路技术设计了模拟延迟线、乘法器和加法器的电路结构,对其各个模块进行仿真实现,在60GHz通信系统平台上进行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基于这种电路结构实现的FFE模块具有一定的均衡效果。

龚波,何晓,刘茂英,王木旺,王文强[7](2015)在《电影核心新技术及媒体融合的进展——电影技术代表团赴美参加SMPTE 2014年会技术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是电影技术代表团赴美参加SMPTE 2014年会的技术总结报告,主要关注下一代高质量电影和广播电视的最新技术成果和趋势,研究了视频压缩、高帧率、超高清电视(UHDTV)、数字音频、图像处理、电影制作、网络媒体设施、媒体资产管理、基于文件的工作流程、IP技术、基于云计算的技术案例、新型显示技术、版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发进展及媒体融合的实施态势。

朱小倩[8](2014)在《基于FPGA的高清数字台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台标,代表了一个电视台的形象,在电视播出中起着重要作用。台标发生器是电视播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连接在键控混合器上或播出切换台上或直接串接在最后节目输出上。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清数字电视正在逐步替代标清数字电视,这对台标发生器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电视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论文对基于FPGA的高清数字台标系统进行研究。论文采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EDA技术,研究了基于xilinx公司的spartan-6系列FPGA芯片的数字台标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了以FPGA作为系统主控芯片的高清数字台标发生器。系统主要包括台标低速非易失存储模块、台标数据缓存模块、台标高速存储模块、数字合成模块、外同步模块以及HD-SDI发送模块。传统台标发生器使用FLASH存储器实现台标数据的存储,但高清数字视频码率高达1.485Gbps,单片FLASH难以实现如此高的码率。为了解决高清数字台标发生器台标数据高速非易失存储的问题,论文中的系统采用了二次存储的解决方案。首先采用低速FLASH来实现台标图像数据的存储,以避免系统掉电后台标数据丢失的问题;其次采用DDR2进行高速存储来匹配高清数字视频高达1.485Gb/s的码率。另外,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外同步信号的提取、台标填充信号及键信号的串化及编码都通过专用芯片来实现。硬件逻辑功能设计在xilinx公司的ISE13.1平台上用verilog语言编程实现,完成了DDR2控制器、数据缓存、数字合成、系统外同步等主要功能。最后完成了在测试平台上对系统中FPGA各模块设计进行综合仿真及台标填充信号的输出测试,经测试证明该系统具有稳定的台标填充信号和键信号输出。高清数字台标系统基于FPGA进行开发,处理速度快且便于系统升级,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体现了FPGA设计实时性和灵活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及实用价值。图56幅,表6个,参考文献67篇。

杨伟[9](2013)在《电信级全球眼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电信“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是由中国电信推出的一项完全基于宽带网络的图像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新型增值业务。“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提供跨行业、跨网络、跨地区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全面解决方案。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目前安全防范领域技术发展的方向,在各行业和部门越来越广泛,未来还可与物联网进行融合。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监控系统的区别,全面地分析了电信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业务需求,论文综合论述了IP网络和视频编解码等技术,对全球眼监控平台的整体架构、物理结构、系统分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分析,同时论文还对监控前端实现方式、用户接入方式等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并结合行业用户的现状及需求介绍了全球眼业务在行业中的组网及应用情况,进一步介绍了全球眼业务系统的功能特性,最后提出了对电信全球眼业务的展望和建议。

孔繁黎[10](2013)在《电视演播室系统高清化改造与集群方案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数字电视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演播室的功能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由于大连广播电视台现有的演播室系统为标清系统,且许多设备和设施经十多年的使用已部分老化,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系统设备迫切需要更新升级。本文旨在通过大连台对演播室系统进行高清化改造,采用整体集群设计,分步实施的方式,改变原演播室系统录制模式单一,设备使用效率低等弊端;最终实现高清制作、各演播室之间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投入成本和系统设备相互应急备份以保障系统安全的目的。在演播室集群方案设计中,视频系统以共享矩阵为平台,采用CCU集中控制,光缆跳线,将所有CCU输出信号以及外来信号经共享矩阵分配至每个演播室导控间,实现演播室之间信号、设备资源的共享。音频系统以数字音频网络路由矩阵为基础,以中央路由器为核心,构成一个数字音频网络,并通过网络接口机箱实现各演播室音频系统之间的信号灵活调度和互联共享。同时阐述了演播室集群改造后的优势。本文视频系统采用纯高清加上下变换设计,以满足目前高标清同播阶段节目制作的需求;音频系统采用两台相同型号的数字调音台二级调音互为备份设计。系统以全数字设备搭建,解决了原演播室系统由于模拟和数字设备并存,数模转换频繁,造成信号劣化的问题;同时阐述了视音频系统改造后的优势。采用本文设计的高清演播室系统可以轻松制作高清节目和立体声音频,并通过下变换兼容标清节目的制作。利用本文设计的演播室集群方案,可以使每个演播室系统改造后,既能完成自身的系统功能也能完成集群组合后的综合功能,为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节目制播任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二、全数字HDTV的高级传输处理技术(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数字HDTV的高级传输处理技术(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动态可调谐DPLL的IM/DD OOFDM系统相位补偿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OFDM技术研究现状
        1.2.2 OOFDM技术研究现状
        1.2.3 采样时钟同步
    1.3 主要内容与安排
第2章 OOFDM系统原理与同步技术
    2.1 引言
    2.2 OFDM系统原理
    2.3 OFDM关键技术
    2.4 IMDD OOFDM系统原理
    2.5 IMDD OOFDM系统同步技术
        2.5.1 同步技术分类
        2.5.2 采样时钟频偏分析
        2.5.3 常见SCO估计与补偿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IMDD OOFDM系统的相位补偿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锁相环技术
    3.3 基于动态可调谐DPLL的IMDD OOFDM系统相位补偿算法
        3.3.1 接收方案详细设计图
        3.3.2 相位实时计算
        3.3.3 频偏估计与补偿算法
        3.3.4 时钟方案的选择
        3.3.5 系统频偏调整模块仿真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时IMDD OOFDM系统设计及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整体设计
        4.2.1 系统软件设计
        4.2.2 系统硬件设计
    4.3 IMDD OOFDM系统发射端的实现
        4.3.1 GFP模块
        4.3.2 调制模块
        4.3.3 IFFT模块
        4.3.4 训练序列+CP+DAC模块
    4.4 IMDD OOFDM系统接收端的实现
        4.4.1 接收端基本架构
        4.4.2 符号同步
        4.4.3 FFT模块
        4.4.4 解调模块
        4.4.5 时钟方案的实现
        4.4.6 SPI模块
    4.5 系统性能评估
        4.5.1 相偏估计稳定性
        4.5.2 EVM分析
    4.6 本章总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项目情况和取得的学术成果列表

(2)嵌入式视频转换及识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视频转换与识别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视频转换技术发展现状
        1.2.2 视频内容检测识别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结构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视频转换原理及设计
    2.1 视频转换基础
        2.1.1 颜色空间
        2.1.2 视频传输协议分析
    2.2 视频转换研究
        2.2.1 VGA接口转换
        2.2.2 HDMI接口转换
    2.3 视频转换单元设计
        2.3.1 VGA转换单元设计
        2.3.2 HDMI转换单元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频识别方法
    3.1 传统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3.1.1 光流法
        3.1.2 帧差法
        3.1.3 背景差分法
    3.2 卷积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3.2.1 神经网络
        3.2.2 卷积神经网络结构
    3.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
        3.3.1 Two-stage检测法
        3.3.2 One-stage检测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YOLO算法的视频识别
    4.1 YOLOv3-Tiny算法原理
        4.1.1 YOLO算法发展
        4.1.2 YOLOv3-Tiny算法原理
    4.2 YOLOv3-tiny网络模型改进
        4.2.1 用于VIDF数据集的聚类分析
        4.2.2 改进的YOLOv3-Tiny网络结构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视频转换及识别系统实现
    5.1 Hi3519A开发环境
    5.2 视频转换实验及分析
    5.3 基于Hi3519A的 YOLO模型性能测试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数字发射机中的前瞻运算Delta-sigma调制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量化调制
        1.2.2 多通道信号传输
        1.2.3 高速调制器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数字发射机技术的理论与概述
    2.1 射频发射机架构概述
        2.1.1 模拟射频发射机架构
        2.1.2 数字射频发射机架构
    2.2 数字射频发射机中的量化调制技术
        2.2.1 PWM调制
        2.2.2 DFT-PWM调制
        2.2.3 Delta-sigma调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射频发射机的方案设计
    3.1 数字射频发射机系统架构
        3.1.1 插值滤波
        3.1.2 数字混频
        3.1.3 误差反馈Delta-sigma调制器
        3.1.4 合路滤波
    3.2 误差反馈Delta-sigma调制器设计优化
        3.2.1 基于时间交织的误差反馈Delta-sigma调制器
        3.2.2 基于前瞻计算的误差反馈Delta-sigma调制器
    3.3 数字射频发射机系统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射频发射机的实现设计
    4.1 数字射频发射机平台
        4.1.1 硬件仿真平台
        4.1.2 FPGA硬件平台
        4.1.3 功率合成器
    4.2 数字射频发射机的硬件实现
        4.2.1 数字射频发射机的实现架构
        4.2.2 数字射频发射机时钟网络
        4.2.3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
        4.2.4 合路滤波
        4.2.5 数字射频发射机的系统综合
    4.3 时序与资源分析
        4.3.1 时序分析
        4.3.2 资源消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射频发射机板级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设备与测试步骤
    5.2 测试与分析
        5.2.1 测试场景一:Delta-sigma调制器性能测试
        5.2.2 测试场景二:射频信号合路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面向异构多核SoC的串并混合总线结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片上系统的发展
        1.1.2 SoC总线技术瓶颈
    1.2 片上总线发展及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片上总线研究综述
    2.1 常见的片上总线协议
        2.1.1 CoreConnect总线
        2.1.2 TileLink通信协议
        2.1.3 AMBA 4.0 AXI总线
    2.2 片上总线仲裁算法
        2.2.1 固定优先级仲裁
        2.2.2 轮询仲裁
        2.2.3 时隙轮转仲裁
    2.3 片上通信结构
        2.3.1 共享总线结构
        2.3.2 交叉开关结构
        2.3.3 点对点结构
        2.3.4 片上网络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串并混合总线系统结构研究
    3.1 串并混合总线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3.2 串行通路设计实现
        3.2.1 串行总线
        3.2.2 串行接口
        3.2.3 SDMA控制器
    3.3 并行通路设计概述
    3.4 串行和并行总线的适用性分析
    3.5 仲裁系统设计实现
        3.5.1 设备仲裁
        3.5.2 串并仲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串并混合总线的应用研究
    4.1 串并混合总线适用场景
    4.2 案例分析
        4.2.1 图像类神经网络数据集分析
        4.2.2 面向图像数据集的编解码方法
        4.2.3 霍夫曼编解码器设计
        4.2.4 串行总线中的霍夫曼编解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串并混合系统的搭建与验证
    5.1 串并混合总线系统平台搭建
    5.2 仲裁机制的性能分析
    5.3 图像应用编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深空探测数字终端与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科学应用背景
        1.1.2 深空探测数字终端与信号处理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空探测DBE系统研究现状
        1.2.2 深空探测信号处理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第2章 深空探测数字终端系统研究设计
    2.1 深空探测DBE系统的主要要求
    2.2 系统功能与指标要求
    2.3 系统硬件平台介绍
    2.4 FPGA算法与逻辑设计
        2.4.1 ADC接口单元
        2.4.2 多通道DDC单元
        2.4.3 系统复位控制单元
    2.5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空探测窄带参数估计算法研究
    3.1 下行窄带信号模型
    3.2 深空探测窄带参数估计研究现状
    3.3 序贯解调频(Seq-De-chirp)算法
        3.3.1 自适应频率跟踪器(AFT)
        3.3.2 序贯参数估计器(SPE)
        3.3.3 实测探测器数据测试
    3.4 基于窄带时频分析的原子钟频率稳定度测量系统
        3.4.1 频率稳定度分析基本原理
        3.4.2 基于窄带时频分析的测量系统
        3.4.3 实际测量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时窄带参数估计的硬件集成实现
    4.1 概述
    4.2 Seq-De-chirp算法硬件集成实现设计
        4.2.1 总体方案
        4.2.2 FPGA算法模块设计
        4.2.3 MPU算法软件设计
    4.3 硬件验证与性能分析
        4.3.1 测试条件与环境
        4.3.2 实测探测器数据测试
        4.3.3 硬件资源开销分析
        4.3.4 运算加速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空探测宽带干涉相关处理研究
    5.1 VLBI测量原理
    5.2 下行宽带信号模型
    5.3 宽带干涉相关处理算法
        5.3.1 计算预测时延模型
        5.3.2 宽带干涉相关处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异构基带数据干涉相关处理算法研究
    6.1 异构基带数据处理难点
    6.2 异构基带数据处理研究现状
    6.3 数据参数统一转换器(DPUC)研究
        6.3.1 DPUC研究与设计
        6.3.2 数值仿真实验结果
        6.3.3 实测射电源数据测试
    6.4 异构直接FX(HDFX)型相关机研究
        6.4.1 HDFX型相关机研究与设计
        6.4.2 数值仿真实验结果
        6.4.3 实测射电源数据测试
    6.5 异构基带数据处理方法对比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无预测时延模型条纹搜索算法研究
    7.1 预测时延模型问题与条纹搜索研究现状
        7.1.1 条纹搜索技术研究现状
    7.2 扩展FFT(e FFT)条纹搜索算法
        7.2.1 条纹搜索范围的计算方法
        7.2.2 FFT条纹搜索算法原理
        7.2.3 eFFT条纹搜索算法
        7.2.4 实测射电源VLBI数据测试
    7.3 基于互模糊函数和小波提升技术(CAF-W)的条纹搜索算法
        7.3.1 CAF-W条纹搜索算法原理
        7.3.2 实测VLBI数据测试
    7.4 两种算法的对比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60GHz毫米波通信系统中模数混合均衡器的设计 ——前馈均衡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60GHz无线通信技术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模数混合均衡器
    2.1 混合信号时域均衡器
        2.1.1 判决反馈均衡器(DFE)
        2.1.2 前馈均衡器(FFE)
    2.2 模拟和数字均衡的权衡
        2.2.1 数字电路的局限
        2.2.2 模拟电路的局限
        2.2.3 模拟和数字的权衡
    2.3 功耗模型分析
        2.3.1 发送机
        2.3.2 模数转换器(ADC)
        2.3.3 前馈均衡器(FFE)
        2.3.4 判决反馈均衡器(DFE)
        2.3.5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Gb/s CMOS均衡器的设计考虑
    3.1 综合现代均衡器的设计方法
    3.2 CMOS电流模型逻辑(CML)电路技术
    3.3 前馈均衡器(FFE)的设计基础
        3.3.1 可变增益放大器(VGA)
        3.3.2 加法器
        3.3.3 线性有源可调延迟单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前馈均衡器(FFE)的设计
    4.1 分数间隔前馈均衡器
    4.2 前馈均衡器(FFE)的晶体管级设计
        4.2.1 带抽头的延时线设计
        4.2.2 乘法器的设计
        4.2.3 加法器的设计
    4.3 前馈均衡器(FFE)设计的仿真
    4.4 版图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前馈均衡器(FFE)板的测试和结果分析
    5.1 高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眼图
    5.2 测试环境
    5.3 前馈均衡器(FFE)板调试和结果分析
        5.3.1 前馈均衡器(FFE)板眼图的测试与分析
        5.3.2 前馈均衡器(FFE)板的综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7)电影核心新技术及媒体融合的进展——电影技术代表团赴美参加SMPTE 2014年会技术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综述
二、与ISO/TC36电影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对口协调工作
三、广播影视核心技术的发布和媒体融合的进展
四、结束语和未来工作展望

(8)基于FPGA的高清数字台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高清数字电视的发展和现状
    1.3 国内外台标机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2 高清数字台标系统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系统架构设计
    2.2 高清数字视频信号
        2.2.1 高清数字视频信号的制式
        2.2.2 PAL制式高清数字视频接口标准
        2.2.3 同步信号标准
    2.3 台标图像格式及键信号
    2.4 HD-SDI发送原理
3 高清数字台标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电路的组成
    3.2 FPGA芯片及配置电路
        3.2.1 FPGA芯片选择
        3.2.2 配置及测试电路
    3.3 FLASH存储器接口电路
    3.4 DDR2存储器接口电路
    3.5 模拟参考视频处理电路
        3.5.1 同步信号提取模块
        3.5.2 时钟恢复模块
    3.6 数字台标视频输出电路
    3.7 STM32控制电路
    3.8 电源电路
4 高清数字台标系统逻辑功能模块设计
    4.1 高清数字台标系统顶层设计
    4.2 SPI通信模块
        4.2.1 SPI通信模块
        4.2.2 台标数据缓存模块
    4.3 控制器读写仲裁状态机
    4.4 高清台标的数字合成
        4.4.1 数字合成器原理
        4.4.2 台标合成设计
    4.5 系统外同步模块
        4.5.1 系统时钟管理模块
        4.5.2 外同步信号检测
    4.6 专用芯片配置模块
        4.6.1 软件模拟IIC
        4.6.2 软件模拟SPI
5 系统测试及结果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测试
        5.2.1 DDR2存储功能的测试
        5.2.2 高清台标数字合成器的测试
        5.2.3 系统外同步功能测试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硬件电路原理图
附录2 关键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电信级全球眼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项目建设目标及原则
    1.3 本人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的发展
    2.1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概述
        2.1.1 视频监控的概念
        2.1.2 视频监控的发展背景
    2.2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过程
    2.3 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章 全球眼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平台技术规范
    3.1 H.26X 系列标准
        3.1.1 H.261 标准
        3.1.2 H.263 标准
        3.1.3 H.264 标准
    3.2 MPEG 系列标准
        3.2.1 MPEG-1 标准
        3.2.2 MPEG-2 标准
        3.2.3 MPEG-4 标准
    3.3 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3.3.1 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3.3.2 网络传输技术
        3.3.3 流媒体技术
        3.3.4 多点处理单元
        3.3.5 嵌入式技术
    3.4 全球眼平台技术规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眼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整体结构设计
    4.2 系统分层结构
    4.3 移动监控能力
    4.4 系统各模块解决方案
        4.4.1 全球眼平台部分
        4.4.2 前端设备
        4.4.3 后端监控平台
        4.4.4 传输网络
        4.4.5 存储方案
第五章 电信级全球眼在工程中的应用
    5.1 浦东网格办土方车侦测系统背景介绍
        5.1.1 项目建设内容
        5.1.2 项目建设目标
    5.2 项目建设方案
        5.2.1 系统组网
        5.2.2 实时远程监控
        5.2.3 数据安全与可靠性
        5.2.4 个性化报表
        5.2.5 EVDO 上传方式
        5.2.6 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电视演播室系统高清化改造与集群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数字电视技术由标清向高清化发展
    1.2 高清电视相关信号标准与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高清演播室系统的设计原则与基本原理
    2.1 高清演播室系统的设计原则
    2.2 高清演播室系统的基本原理
        2.2.1 高清演播室兼容系统流程
        2.2.2 高/标清视频幅型上下变换原理分析
        2.2.3 高清音频5.1环绕声原理及编码技术
3 演播室集群方案的设计
    3.1 演播室集群方案的设计思路
        3.1.1 演播室群的定义及设计思路
        3.1.2 演播室集群系统搭建应考虑的因素
    3.2 演播室集群方案视频系统设计
        3.2.1 演播室集群视频信号制作系统设计
        3.2.2 演播室集群同步系统设计
        3.2.3 演播室集群通话系统设计
    3.3 演播室集群方案音频系统设计
    3.4 演播室集群改造后的优势
4 600m~2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搭建与设备选型
    4.1 视频系统高/标清兼容的实现方式
    4.2 视频系统的构成与信号流程
    4.3 视频信号制作系统关键设备选型及功能
        4.3.1 摄像机
        4.3.2 切换台
        4.3.3 视频矩阵与信号调度
        4.3.4 多画面分割器与监视器
        4.3.5 录像机
        4.3.6 字幕机与在线包装
        4.3.7 周边设备
    4.4 视频信号制作支持系统
        4.4.1 同步系统
        4.4.2 通话系统
        4.4.3 TALLY系统
        4.4.4 时钟系统
    4.5 视频系统测试
    4.6 演播室视频系统高清化改造后的优势和效果
5 600m~2高清演播室音频系统搭建与设备选型
    5.1 演播室音频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
        5.1.1 音频系统的声学特性要求
        5.1.2 制作播出与现场扩声之间的关系
        5.1.3 音频系统的二级调音和备份功能
    5.2 演播室音频系统的搭建和信号流程
    5.3 演播室音频系统的配置和设备选型
        5.3.1 调音台
        5.3.2 传声器
        5.3.3 音源设备
        5.3.4 扩声系统和监听
        5.3.5 周边设备
        5.3.6 数字音频系统的同步要求
        5.3.7 现场扩声系统对电源的要求
    5.4 音频系统测试
    5.5 演播室音频系统数字化改造后的优势和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全数字HDTV的高级传输处理技术(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动态可调谐DPLL的IM/DD OOFDM系统相位补偿研究与实现[D]. 宋新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嵌入式视频转换及识别技术研究[D]. 张家硕.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3]数字发射机中的前瞻运算Delta-sigma调制器设计与实现[D]. 王泽键.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面向异构多核SoC的串并混合总线结构设计与研究[D]. 季永康.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深空探测数字终端与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张添翼. 东南大学, 2019(01)
  • [6]60GHz毫米波通信系统中模数混合均衡器的设计 ——前馈均衡器的设计[D]. 王路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7]电影核心新技术及媒体融合的进展——电影技术代表团赴美参加SMPTE 2014年会技术报告[J]. 龚波,何晓,刘茂英,王木旺,王文强. 现代电影技术, 2015(02)
  • [8]基于FPGA的高清数字台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朱小倩. 中南大学, 2014(02)
  • [9]电信级全球眼监控系统工程设计[D]. 杨伟.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10]电视演播室系统高清化改造与集群方案设计[D]. 孔繁黎.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全数字高清电视先进传输与处理技术(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