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民,张玉君,姚佛军[1](2007)在《利用ETM+遥感技术进行尾亚杂岩体的岩性识别》文中认为地处新疆东天山地处荒漠戈壁区的尾亚椭团形杂岩体,在构造上位于卡瓦布拉克微地块中部几个大构造线交切处的构造软弱部位,面积167.40km2,其中外环面积77.28km2,内环面积90.12km2。其近等轴状形态和多期次侵入的复杂岩性,对研究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众多学者的注目。长期以来,岩性提取一直是遥感地质工作者希望攻克的难题之一。通过利用多光谱遥感技术对于这样一个面积较大,岩石裸露,岩相复杂的杂岩体进行岩性识别,不仅可以对前人的工作进行补充与完善,为岩浆活动、岩石学、区域构造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将遥感岩性识别信息用于尾亚杂岩体的形成、演化机制的探讨,扩大了多光谱遥感技术在地质中的应用领域。
张遵忠,顾连兴,吴昌志,三金柱,汤晓茜,郗爱华,王硕[2](2005)在《东天山尾亚杂岩体:同源还是异源?——来自黑云母的证据》文中研究表明呈中心环状的尾亚杂岩体由外环石英正长岩和内环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组成,但对两个环带是同源还是异源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鉴于黑云母是大多数中酸性火成岩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镁铁质矿物,它能很好地反映寄主岩浆的属性和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外环石英正长岩和内环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中黑云母的成分变化,来为两个环带是同源还是异源提供矿物学方面的佐证。结果表明,外环黑云母与内环黑云母相比,富Fe和Ti,贫Mg和Al,前者为铁质黑云母,寄主岩浆属碱性岩系;后者皆属镁质黑云母,寄主岩浆属钙碱性岩系。碱性岩系中铁质黑云母的形成主要与其晶格中Fe→Mg和3Fe2+→2Al双替代有关,而钙碱性岩系中镁质黑云母则主要与2Al→3Mg替换有关。外环与内环黑云母成分的差别,归根结底,与其寄主岩浆形成于不同的源区、产于不同的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内环各相带云母之间没有明显的演化趋势,只是细粒花岗岩中的云母比石英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云母富Al和F,贫Ti。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全岩氧同位素和锆石晶形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外环和内环之间黑云母的成分变化,排斥了外环和内环同源的可能性;内环之间黑云母成分演化趋势表明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非同一母岩浆分离结晶所致,而可能是不同期次的异源岩浆相继侵入的产物。
傅朝义,何绍勋,彭恩生[3](1999)在《新疆哈密星星峡花岗岩体动力侵位机制》文中提出星星峡复式花岗岩体侵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同准噶尔板块碰撞带内的坡子泉逆冲—走滑深大断裂带中。岩体平面上呈三角形,从中心向外侵入时间越来越老。岩体的侵位是由于坡子泉逆冲—走滑断裂在走向上发生变化,两侧位移量出现差异而造成三角形的虚脱空间,使岩浆乘虚侵入。
张治洮[4](1986)在《动力分异及其在成岩成矿作用上的意义》文中指出各种岩石(岩层)或流体,在构造动力作用下,原先均匀分布的各种物质顺应构造应力场的要求,在不同部位或相对富集,或相对贫化,称为动力分异。这里讨论了五种类型动力分异,即:断裂带的动力分异,改造型旋卷构造动力分异,建造型旋卷构造动力分异,层控矿床改造动力分异以及与混合岩、花岗岩化有关的动力分异。文中论述了它们各自的分异特征,分析了分异的动力学原因,应用动力分异观点探讨了区域成岩成矿作用,并对找矿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
张治洮[5](1986)在《动力分异及其在成岩成矿作用上的意义》文中认为各种岩石(岩层)或流体,在构造动力作用下,原先均匀分布的各种物质顺应构造应力场的要求,在不同部位或相对富集,或相对贫化,称为动力分异。这里讨论了五种类型动力分异,即:断裂带的动力分异,改造型旋卷构造动力分异,建造型旋卷构造动力分异,层控矿床改造动力分异以及与混合岩、花岗岩化有关的动力分异。文中论述了它们各自的分异特征,分析了分异的动力学原因,应用动力分异观点探讨了区域成岩成矿作用,并对找矿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
张治洮[6](1983)在《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尾亚岩体位于新疆哈密东南部,兰新线尾亚车站附近,侵位于元古界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的近东西向构造带中。尾亚岩体在卫星照片上呈环状影象,在航空照片上反映出旋卷构造特征。为此,我们选择尼亚岩体进行研究,以期了解旋卷作用在成岩中的意义。1978年进行了初步工作,1979年又作了复查和补充。本文拟从岩体所反映各类岩石空间形态和相互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变化等,提出旋卷动力分异的成岩模式,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张治洮[7](1983)在《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文中研究指明一、前言尾亚岩体位于新疆哈密东南部,兰新线尾亚车站附近,侵位于元古界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的近东西向构造带中。尾亚岩体在卫星照片上呈环状影象,在航空照片上反映出旋卷构造特征。为此,我们选择尾亚岩体进行研究,以期了解旋卷作用在成岩中的意义。1978年进行了初步工作,1979 年又作了复查和补充。
张治洮[8](1983)在《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文中指出一、前言尾亚岩体位于新疆哈密东南部,兰新线尾亚车站附近,侵位于元古界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的近东西向构造带中。尾亚岩体在卫星照片上呈环状影象,在航空照片上反映出旋卷构造特征。为此,我们选择尾亚岩体进行研究,以期了解旋卷作用在成岩中的意义。1978年进行了初步工作,1979 年又作了复查和补充。
二、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ETM+遥感技术进行尾亚杂岩体的岩性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数据选择 |
3 岩性识别的波谱基础与技术方法 |
4 尾亚杂岩体岩性信息提取 |
5 尾亚杂岩体遥感岩性信息应用讨论 |
5.1 由遥感岩性信息表述的尾亚杂岩体客观又直观 |
5.2 尾亚杂岩体岩浆活动的遥感证据 |
5.3 尾亚杂岩体的实地查证 |
6 结论 |
四、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ETM+遥感技术进行尾亚杂岩体的岩性识别[J]. 杨建民,张玉君,姚佛军. 岩石学报, 2007(10)
- [2]东天山尾亚杂岩体:同源还是异源?——来自黑云母的证据[J]. 张遵忠,顾连兴,吴昌志,三金柱,汤晓茜,郗爱华,王硕. 地球化学, 2005(04)
- [3]新疆哈密星星峡花岗岩体动力侵位机制[J]. 傅朝义,何绍勋,彭恩生. 矿产与地质, 1999(01)
- [4]动力分异及其在成岩成矿作用上的意义[J]. 张治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1986(01)
- [5]动力分异及其在成岩成矿作用上的意义[A]. 张治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7), 1986
- [6]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J]. 张治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 1983(04)
- [7]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J]. 张治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1983(00)
- [8]尾亚岩体的成岩方式——旋卷动力分异[A]. 张治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4), 1983
标签: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