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一、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杜国明,郭凯,于凤荣[1](2021)在《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调控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客观评价耕地利用功能,分析其演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既是耕地利用转型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又可以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LFTD),研究分析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国民经济贡献、粮食安全保障、社会就业保障和生态安全维护4个功能的时空转型特征和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总功能呈下降—上升—平稳趋势,耕地利用子功能主要经历了由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为主向以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为主的转型过程,转型过程可分为总功能衰退、总功能提升和主体功能凸显三个阶段;2)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三江平原垦区和松嫩平原垦区的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3)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分别为权衡—协同—持平,转型过程趋于相互促进。此外,针对耕地利用功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完善社会保障、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赵世秀[2](2021)在《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中央提出了供给侧、需求侧双向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制定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落实好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积极提升发展质量,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但“三农”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存在区域复杂性和差异性,黑龙江垦区作为中国最大的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效应显着,农业占比高,城镇化过程具有特殊性。农业机械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到粮食安全,供、需双向改革,区域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实现。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综合农业系统工程、协同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研究。(1)建立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模型。在界定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按时序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系统论等,结合黑龙江垦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梳理了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机理,建立了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系统耦合度模型。(2)综合评价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基于DPSIR概念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维度,分别建立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线性模型得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值从2004年的0.2增长到2018年的6.21,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从2004年的0.19增长到2018年的1,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不断提升趋势,经济收入、农机动力、劳动生产率、人的文化素养等主要因素对各系统影响明显。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计算客观权重,进而求得综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更高效、准确。(3)实证研究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动态发展关系。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VAR模型和生产函数模型,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测算了农机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动态影响关系和贡献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结果显示:2018年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达到优秀协调水平,两者间有着非常明显的互相影响关系,但耦合协调度显示,2004-2015年期间,农业机械化长期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2016-2018年,农业机械化出现加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2018年时,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近乎实现同步协调发展,但此时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农机化发展。VAR模型实证得出:2004-2018年间,农机化对城镇化的平均贡献率为38.76%,城镇化对农机化的平均贡献率为53.77%。基于CD生产函数测算的2004年-2018年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为28.78%。通过农机贡献率值和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可以看出,近些年来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与劳动力资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环保投入,基础设施投入要素有关,其中农业机械化的贡献最为明显。因此,为促进两系统优化协调发展,应在不断提升农机化发展层次的同时,重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4)根据区情提出促进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使农机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至2035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应在政策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人才三方面制定有效策略。政策制度层面,建立健全产业支撑和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起与黑龙江垦区改革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产业支撑金融、服务、管理政策体系,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的优势,提高城镇治理水平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坚持发展现代化农业,发挥现代企业经管优势,促进农机智慧化升级发展,延展产业链推动农机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挥特色城镇化集聚效应,加强城镇吸引力,促进城镇经济繁荣,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科技创新和人才育成方面,鼓励研发和创新,提升农机化高科技水平;培养具备现代农机技术的职业农民和引进高质素农机智慧化专业人才,形成人力资源、资金运用和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王欣阳[3](2021)在《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演变过程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郭凯[4](2021)在《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耕地利用是长时间序列下的复杂过程,耕地利用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阶段性体现。耕地利用形态转型和功能转型是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为配置农业生产资源、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黑龙江省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最高的地区。剖析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与规律,可以为全国耕地利用调控所借鉴,对于促进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垦区为研究区,通过数量转换来源、转型动态度和速度分析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形态转型特征,主要包括数量形态转型、投入形态转型、规模形态转型以及产出形态转型;运用熵权法和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LFTD),分析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并划分转型阶段。进而总结出耕地利用转型的阶段化特征,旨在为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与优化调控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显性形态转型数量形态整体处于增加状态且转换较为剧烈。三江平原垦区和松嫩平原垦区耕地利用转型数量形态均呈增加状态。三江平原垦区耕地净转换增加量大于松嫩平原垦区。黑龙江省垦区耕地转换减少于建设用地,转换增加于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从转换来源看,黑龙江省垦区耕地转入面积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和林地。耕地转出面积主要贡献于林地和未利用地。从转换来源看,黑龙江省垦区耕地转入面积为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和林地。转出耕地面积主要贡献于林地和未利用地。三江平原垦区耕地净转换率要高于松嫩平原垦区,且三江平原垦区耕地净转换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而松嫩平原垦区耕地净转换主要来源于林地。三江平原垦区水田面积迅速增加,水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超过旱地。且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中,各形态投入增加量、转型动态度和转型速度呈现出了增减不一的过程。(2)1995-2018年,耕地利用总功能呈下降—上升—平稳趋势。耕地利用子功能主要经历了以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为主向以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和生态安全维护功能为主的转型过程。耕地利用功能值变化剧烈、波动程度降低、功能更趋稳定,转型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总功能衰退阶段(1995—2003年)、总功能提升阶段(2003—2012年)、主体功能凸显阶段(2012—2018年)。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三江平原垦区各功能增长速度高于松嫩平原垦区,且在主体功能凸显阶段,除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仍低于松嫩平原垦区外,其余各功能均反超松嫩平原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权衡协同特征具有显着差异。权衡协同关系经历了权衡(66.7%)—协同(100%)—持平的过程。(3)针对垦区耕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化肥投入增加量持续上升、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不断降低、国民经济贡献功能水平不高、耕地利用转型呈空间非均衡性以及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呈权衡关系等问题,按照研究区耕地利用转型基于“直接目标—控制目标—最终目标”等目标,依据宏观调控、因地制宜和“三生”协调等原则,三江平原垦区需要采取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内涵式发展、实施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农场属地化,完善各管理局及农场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松嫩平原垦区需要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建设,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

白冰[5](2020)在《兴安农垦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14亿人口有9亿多为农民,发展智慧农业、现代新型农业已经迫在眉睫,而发展农业机械化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兴安农垦作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机械化程度逐年增高,但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兴安农垦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利弊,对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通过搜集数据、基层走访、查阅文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兴安农垦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研究。从数据分析来看,兴安农垦农业机械化数量逐年在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增长,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已达到99%以上,农业机械化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从现状来看,尽管机械化发展较快,但仍处于中低水平,结构性矛盾由为突出,存在着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低、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设备老旧、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及机械化人才缺乏、地块面积较小等问题。针对问题找出了原因及解决对策,同时总结了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水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作物单产、提高农户收入、减少粮食收获后的损失,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王倩[6](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历程研究》文中指出黑龙江垦区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发展道路的“先行者”,在中国农业建设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国农业建设贡献巨大。基于新时代这一全新历史方位,在改革全面深化的历史背景下,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建设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历程,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其中一脉相承的逻辑主线。本文从这一逻辑主线出发,结合历史文献研究法、依据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分阶段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历程,从中总结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改革开放以前(1945-1978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集体化”和“机械化”初步解放和发展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产力,揭开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序幕。改革初探阶段(1979-1995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产力,加强了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建设。改革深化阶段(1996-2012年),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党的中央领导围绕“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教兴农”,立足垦区农业实现第一次飞跃后的新发展实际,深入推进了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建设。改革全面深化阶段(2013-至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规模化”与“科技兴农”为重点领导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开创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历届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下,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建设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农业建设;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垦区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利益。基于对历史的梳理得出现实启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党对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领导,推动垦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坚守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逻辑主线,把握改革全面深化的导向;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力水平。相比于既往研究,本文着重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从中国共产党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解放和发展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力的逻辑主线出发,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历程。其次,在研究内容上,丰富了新世纪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实践的内容。

李晓彤[7](2019)在《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三大产业中工业和服务业得以正常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也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今农业主要是以发展大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为主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三农”问题列入国家发展主要进程。要想从根本上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改善农民条件,就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有“中国豆都”之称的九三管理局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是黑龙江省所辖9个管理局之一,九三管理局的经济发展对其农业的发展有着较高的依存度,所以发展现代农业对九三管理局的经济发展有着开创性、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目前,随着九三管理局企业化改革的发展,全局各农场内部“五分开”、农场有限公司挂牌、工商登记注册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工作走在垦区前列。九三管理局的农业发展已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发展的同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首先结合近年来现代农业的理论成果,对九三管理局的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通过对九三管理局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分析,总结了九三管理局存在农业信息服务不到位,市场营销水平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九三管理局的现代农业发展阐述出了一系列的成因分析。其次,对于现代农业在九三管理局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上,结合法、日、美三国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发展现代农业对九三管理局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冯浩城,杨青山[8](2017)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新时期垦区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头较好,但仍存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体制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为促进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应完善经营及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大农业;推广"互联网+"模式,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挖掘新经济增长点;继续改善民生,促进垦区共享发展。

姜亦田[9](2016)在《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和物质基础。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其中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重点便是农业机械化。随着农业机械化越来越被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多成就。黑龙江垦区地理位置优越,分布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且土壤多以黑土为主,土地连接成片、土壤性能好,是黑龙江垦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其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总人口172.3万人,其中从业人员84.9万人。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328万亩,占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的18.1%。黑龙江垦区以发展农业为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其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已经可以位居发达国家之列。本文以黑龙江垦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农业机械化发展。先是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其次分析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与现状;最后分析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成因。并针对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与建议。文章共分为七章节,具体框架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概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并分析了国内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为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概念界定以及农业产业化理论、技术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描述。第三章为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借鉴和其实。本章节首先分析了地广人稀的美国、人多地少的韩国以及人地均衡的法国的发展经验,并根据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结了对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第四章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具体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五章则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为问题以及问题成因两部分。第六章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概述了本文的简要研究结论以及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志国[10](2016)在《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发展现代农业就要依靠并大力发挥先进生产方式、先进设备、先进生产技术的作用。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1],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资源,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天优势,黑龙江垦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对黑龙江省其他市、县,对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实地考察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叙述了现代农业的三个发展阶段,结合黑龙江垦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资源状况、水资源状况等黑龙江垦区自然资源状况,结合黑龙江垦区宝泉岭管理局、建三江管理局、红兴隆管理局及九三管理局四个典型管理局现代农业发展状况,明确黑龙江垦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2)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的案例分析和经验介绍,从国外发达国家中汲取成功经验和启示,分析国内其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从黑龙江垦区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际国内可以借鉴的经验,发展具有黑龙江垦区自身特点的现代农业。(3)通过对黑龙江垦区发展现状的深入剖析,发现土地流转程度低、农业投入少、农业设施装备落后、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少等问题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4)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市场规范化、优质化,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收入等措施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调控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耕地利用功能分类
        2.1.2 耕地利用功能评价
        1)指标标准化。
        2)熵权法。
        3)耕地利用功能值计算。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耕地利用功能值,公式如下:
        2.1.3 耕地利用功能权衡与协同分析
    2.2 数据来源
3 结果与分析
    3.1 耕地利用功能时间转型特征分析
        3.1.1 耕地利用子功能
        3.1.2 耕地利用总功能
        3.1.3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阶段划分
    3.2 耕地利用功能空间转型特征分析
    3.3 耕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转型特征分析
    3.4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
        1)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不断降低。
        2)国民经济贡献功能水平不高。
        3)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空间非均衡性。
        4)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呈权衡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耕地利用功能时间转型特征:
        2)耕地利用功能空间转型特征:
        3)耕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转型特征:
    4.2 建议
        1)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内涵式发展。
        3)推进农场属地化,完善各管理局及农场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4)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建设,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2)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分析
    2.1 黑龙江垦区概况及特点
        2.1.1 黑龙江垦区概况
        2.1.2 黑龙江垦区特点
    2.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分析
        2.2.1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2.2.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
        2.2.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3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分析
        2.3.1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
        2.3.2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
        2.3.3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2.4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机理
        2.4.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与城镇化互动经验借鉴
        2.4.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过程
        2.4.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系统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
    3.1 评价模型
        3.1.1 DPSIR概念模型
        3.1.2 DPSIR模型逻辑关系分析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2.3 评价指标体系
    3.3 权重的计算方法
        3.3.1 主观权重的确定
        3.3.2 客观权重的确定
        3.3.3 综合权重计算
    3.4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综合评价
        3.4.1 评价指标有效性分析
        3.4.2 计算权重
        3.4.3 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发展状态评价
    3.5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
        3.5.1 评价指标有效性分析
        3.5.2 计算权重
        3.5.3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状态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评及影响关系分析
    4.1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评
        4.1.1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测算
        4.1.2 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实证
        4.2.1 计量模型说明
        4.2.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
    4.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对新型城镇化增量贡献测评
        4.3.1 农业机械化对新型城镇化增量贡献理论基础
        4.3.2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机械化对新型城镇化增量贡献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策略
    5.1 制度机制改革策略
        5.1.1 完善城乡一体化各项管理制度
        5.1.2 改革优化相关主体职能
        5.1.3 深化农垦改革落实产业发展政策
    5.2 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5.2.1 发展垦区特色新型城镇化策略
        5.2.2 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
        5.2.3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5.3 科技人才策略
        5.3.1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5.3.2 加快农机化技术创新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4)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1.2.2 耕地利用转型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耕地和耕地利用
        2.1.2 耕地利用形态转型
        2.1.3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
        2.1.4 垦区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理论
        2.2.2 地域分异理论
        2.2.3 土地利用系统理论
        2.2.4 土地利用转型理论
        2.2.5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2.3 耕地利用转型理论内涵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准备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自然地理条件
        3.1.3 社会经济概况
        3.1.4 土地利用概况
    3.2 数据来源
        3.2.1 土地利用数据
        3.2.2 统计数据
4 耕地利用形态转型特征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耕地利用数量来源
        4.1.2 耕地利用转型动态度
        4.1.3 耕地利用转型速度
    4.2 显性形态转型特征
        4.2.1 耕地利用数量形态来源
        4.2.2 耕地利用数量形态转型动态度和速度
        4.2.3 水旱田数量形态转型特征
    4.3 隐性形态转型特征
        4.3.1 耕地利用投入时空转型特征
        4.3.2 耕地利用规模时空转型特征
        4.3.3 耕地利用产出时空转型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耕地利用功能分类
        5.1.2 耕地利用功能评价
        5.1.3 耕地利用功能权衡与协同分析
    5.2 耕地利用功能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5.2.1 耕地利用子功能
        5.2.2 耕地利用总功能
        5.2.3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阶段划分
    5.3 耕地利用功能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5.4 耕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特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耕地利用转型优化调控分析
    6.1 耕地利用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
    6.2 耕地利用优化调控目标
        6.2.1 直接目标
        6.2.2 控制目标
        6.2.3 最终目标
    6.3 耕地利用优化调控原则
        6.3.1 宏观调控原则
        6.3.2 因地制宜原则
        6.3.3 “三生”协调原则
    6.4 耕地利用优化调控措施
        6.4.1 三江平原垦区
        6.4.2 松嫩平原垦区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兴安农垦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
        2.1.2 农业机械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3 兴安农垦机械化发展现状
    3.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3.1.1 农业机械数量增长迅速
        3.1.2 农业机械化耕种水平较高
    3.2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势
        3.2.1 优越的自然条件
        3.2.2 规模化经营
        3.2.3 农户收入较高
        3.2.4 农业机械销售企业发展迅速
4 兴安农垦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低
        4.1.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4.1.3 农业机械设备老旧
        4.1.4 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及机械化人才缺乏
        4.1.5 地块面积较小
        4.1.6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效率低
    4.2 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缺少专业的人才和熟练机械驾驶员的流失
        4.2.2 农业从业人员减少
        4.2.3 农业机械化发展缺乏引导
        4.2.4 缺少农机械购买投入
5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1 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
    5.2 有利于节约成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5.3 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问题
    5.4 增强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5.5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量,提升农户收益
        5.5.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5.2 增加农作物产量,提升农户收益
    5.6 减少粮食收获后的损失
    5.7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兴安农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促进规模化管理和农业合作经营
    6.2 完善农机管理制度
        6.2.1 农机的科学化管理
        6.2.2 农机的标准化管理
    6.3 完善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体系
    6.4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4.1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6.4.2 完善农业机械化评价体系
    6.5 加强农业机械人才队伍建设
        6.5.1 加大对在职职工教育资源投入
        6.5.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6.5.3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队伍建设
7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启示
    7.1 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先进发展经验
        7.1.1 走适合自身发展的机械化道路
        7.1.2 争取补贴政策,增加对农业机械的投入
        7.1.3 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培养专业人才
        7.1.4 健全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体系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二、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个体化”到“集体化”、“机械化”:改革开放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开发与建设(1945-1978)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开发与建设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逻辑
第三章 “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改革初探阶段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建设(1979-1995)
    第一节 改革农业生产关系实现农业“第一次飞跃”
        一、“包、定、奖”责任制的恢复与改进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与推广
        三、家庭农场掀起农业生产关系改革高潮
    第二节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力
        一、第一批农业现代化试点的建立
        二、垦区科研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一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的开展
    第三节 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逻辑探析及新挑战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逻辑探析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第四章 “规模化”、“产业化”与“科教兴农”:改革深化阶段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建设(1996-2012)
    第一节 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探索农业“第二次飞跃”
        一、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稳步推进
        二、新的土地承包制度的陆续出台
        三、农业产业化局面的逐渐形成
    第二节 科技引领下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一、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的提出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装备工程的实施
        三、“科教兴农”战略的纵深发展
    第三节 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逻辑探析及新挑战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逻辑探析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第五章 以“规模化”和“科技兴农”为核心:改革全面深化阶段黑龙江垦区的农业建设(2013-至今)
    第一节 改革农业生产关系冲刺农业“第二次飞跃”
        一、“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部署
        二、农工(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
        三、土地承包制度的逐渐完善
    第二节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藏粮于技”战略的不断落实
        二、“藏粮于地”战略的有序实施
        三、数字农业的迅速兴起
    第三节 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逻辑探析及展望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逻辑探析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新时期展望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农业建设
        二、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
        三、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垦区实际
        四、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利益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的现实启示
        一、加强党对垦区农业建设的领导,推动垦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坚守垦区农业建设的逻辑主线,把握改革全面深化的导向
        三、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垦区农业生产力水平
第七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九三管理局现代农业的现状分析
    3.1 九三管理局概况
    3.2 九三管理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3.3 九三管理局现代农业的特点
第四章 九三管理局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生产观念落后
    4.2 农业生产者受教育程度低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4.3 农业劳动力外流
    4.4 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信息服务不到位
    4.5 农产品市场营销水平不高
    4.6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
第五章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
    5.1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5.2 国内经典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5.3 对九三管理局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
第六章 九三管理局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6.1 转变农业生产观念
    6.2 培育新型农民
    6.3 减少直接农业生产者外流
    6.4 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提高规模化程度
    6.5 健全市场营销体系
    6.6 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基础及现状
    (一) 自然资源丰富
    (二) 农业合作化发展
    (三) 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四) 农业机械化装备改进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存问题
    (一) 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
    (二) 垦区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四) 农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促进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经营及管理体制, 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二) 推广“互联网+”模式, 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
    (三) 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 挖掘新经济增长点
    (四) 继续改善民生, 促进垦区共享发展
四、结论

(9)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
        2.1.2 农业机械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经验借鉴及启示
    3.1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3.1.1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3.1.2 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3.1.3 法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3.2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对黑龙江垦区的启示
        3.2.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
        3.2.2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制定农业机械化保护政策
        3.2.3 引进和研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注重人才教育
        3.2.4 完善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体系
第4章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4.1 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
        4.1.1 1949年—1979年:国家主导时期
        4.1.2 1979年—1994年:体制改革时期
        4.1.3 1994年—2004年:市场导向时期
        4.1.4 2004年至今:政策引导时期
    4.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4.2.1 农业机械数量增长迅速
        4.2.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4.2.3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
    4.3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势。
        4.3.1 自然条件优越
        4.3.2 农业机械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4.3.3 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规模壮大
        4.3.4 国家扶持力度大,农民收入高
第5章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5.1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5.1.1 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低
        5.1.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5.1.3 农业机械设备落后
        5.1.4 农业机械化人才缺乏
        5.1.5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效率低
    5.2 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5.2.1 农机有能力的从业人员减少
        5.2.2 农业机械化发展缺乏引导
        5.2.3 农业机械购置资金投入不足
        5.2.4 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5.2.5 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和缺乏有效监管
第6章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促进农业合作经营
    6.2 完善农机管理
    6.3 完善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体系
    6.4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5 加强农业机械人才队伍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现代农业的内涵
    2.2 现代农业的特征
        2.2.1 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科技支撑型农业
        2.2.2 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宽广的农业
        2.2.3 现代农业是生产要素集约型的农业
        2.2.4 现代农业是经营一体化的产业
        2.2.5 现代农业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农业
        2.2.6 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可持续产业
    2.3 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2.3.1 起步阶段
        2.3.2 发展阶段
        2.3.3 成熟阶段
第3章 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
    3.1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3.1.1 美国:以高科技为依托发展“精确农业”
        3.1.2 法国:以信息化为助力助推农业良性发展
        3.1.3 日本:以精耕细作为基础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3.1.4 新西兰:创新发展理念促使畜牧业不断发展
    3.2 国内典型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2.1 河南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2.2 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3.3 对黑龙江垦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
        3.3.1 强化政府扶持力度
        3.3.2 建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3.3.3 健全农业推广技术体系
        3.3.4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4.1 黑龙江垦区概况
        4.1.1 黑龙江垦区的地理位置
        4.1.2 黑龙江垦区的气候条件
        4.1.3 黑龙江垦区的土壤资源状况
        4.1.4 黑龙江垦区的水资源状况
        4.1.5 黑龙江垦区区域划分
        4.1.5.1 黑龙江垦区宝泉岭管理局
        4.1.5.2 黑龙江垦区建三江管理局
        4.1.5.3 黑龙江垦区红兴隆管理局
        4.1.5.4 黑龙江垦区九三管理局
        4.1.5.5 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
    4.2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4.2.1 农业经营规模化
        4.2.2 农业生产机械化
        4.2.3 拥有较为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
        4.2.4 拥有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
        4.2.5 拥有较强科技实力
        4.2.6 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5.1.2 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员缺乏
        5.1.3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5.1.4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
        5.1.5 农业信息服务不到位
        5.1.6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5.1.7 农产品市场不规范
    5.2 成因分析
        5.2.1 土地流转程度低
        5.2.2 农业投入少
        5.2.3 农业设施装备落后
        5.2.4 农业从业人员培训较少
第6章 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6.1 推进土地流转
    6.2 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6.2.1 建立高素质农机人才队伍
        6.2.2 发展生态农业装备
        6.2.3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6.2.4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6.2.5 推进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和优质化
        6.2.6 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个人情况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在研期间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调控建议[J]. 杜国明,郭凯,于凤荣.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04)
  • [2]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赵世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1)
  • [3]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演变过程及提升对策研究[D]. 王欣阳.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4]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转型研究[D]. 郭凯.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5]兴安农垦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 白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农业建设历程研究[D]. 王倩.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7]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D]. 李晓彤.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J]. 冯浩城,杨青山. 经济纵横, 2017(08)
  • [9]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 姜亦田. 吉林大学, 2016(03)
  • [10]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 张志国. 吉林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