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泪道冲洗致泪道异物1例(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娟[1](2019)在《不同的操作方式置入相同的RS泪道引流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手术中不同的操作方式置入相同的RS泪道引流管对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术中术后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06月至2018年0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各种外伤所致的单纯下泪小管断裂的患者,共70例70眼。根据手术中置入RS泪道引流管时操作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5例35眼,操作方式与常规泪道探通方向相同,术中RS泪道引流管一端经由下泪小点进入,由颞侧断端穿出,再由鼻侧断端进入泪囊,旋转90°后按泪道探通方式进入下鼻道。另一端按相同方式由上泪小点进入泪小管、泪囊、鼻泪管后到达下鼻道置管。B组:35例35眼,操作方式与常规泪道探通方向部分逆向,术中RS泪道引流管一端先由下泪小管鼻侧断端进入泪囊,按泪道探通方式进入下鼻道。另一端由下泪小管颞侧断端处逆行穿出泪小点,抽出探针拉出RS泪道引流管后再由RS引流管管体的标记处插入探针,再由上泪小点进入泪小管、泪囊、鼻泪管至下鼻道。观察A、B两组术中泪小点泪小管撕裂发生率及术后1、3、6个月时手术成功率及泪小点泪小管撕裂、伤口裂开、眼睑外翻畸形的发生情况,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术中发生泪小点泪小管撕裂比较:A组6例、发生率17%,B组0例、发生率0%,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1个月时A组:治愈7例,好转23例,手术成功率86%,其中泪小点泪小管撕裂8例、发生率23%,伤口裂开2例、发生率6%,眼睑外翻畸形1例,发生率3%。B组:治愈5例,好转27例,手术成功率91%,其中泪小点泪小管撕裂1例、发生率3%,伤口裂开1例、发生率3%,眼睑外翻畸形2例、发生率6%。两组手术效果比较,P=0.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泪小点泪小管撕裂发生比较,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3个月时A组:治愈28例,好转5例,手术成功率94%;其中泪小点泪小管撕裂8例、发生率23%,伤口裂开2例、发生率6%,眼睑外翻畸形2例、发生率6%。B组:治愈27例,好转7例,手术成功率97%,其中泪小点泪小管撕裂2例、发生率6%,伤口裂开1例、发生率3%,眼睑外翻畸形2例、发生率6%。两组手术效果比较,P=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泪小点泪小管撕裂发生比较,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6个月时A组:治愈28例,好转3例,手术成功率89%;其中泪小点泪小管撕裂7例、发生率20%,伤口裂开0例、发生率0%,眼睑外翻畸形0例、发生率0%。B组:治愈27例,好转6例,手术成功率94%,其中泪小点泪小管撕裂2例、发生率6%,伤口裂开0例、发生率0%,眼睑外翻畸形0例、发生率0%。两组手术效果比较,P=0.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泪小点泪小管撕裂发生比较,P=0.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置入相同的RS泪道引流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对手术的成功率无明显影响,但在术中采用部分逆向置管的操作方式置入RS泪道引流管可降低术中及术后泪小点泪小管撕裂的发生率。
黄叶平[2](2020)在《CT泪道造影引导下精准内、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CT泪道造影引导下精准内、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6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严格按纳入标准将慢性泪囊炎患者纳入研究,按不同手术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眼),试验组行精准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内路DCR),对照组行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外路DCR)。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泪道冲洗及CT泪道造影+三维重建,术中应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吻合口,止血、支撑泪囊,术后应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3月。收集手术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术后1周出血情况、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疼痛评分,术后1月、3月、6月随诊观察两组患者溢泪症状、泪道冲洗、吻合口愈合及主要并发症情况。对所得数据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1月总有效率:试验组96.7%,对照组1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总有效率:试验组96.7%,对照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总有效率:试验组93.3%,对照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月疼痛评分,试验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对比,术后3月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术后1周出血发生率,6个月内吻合口肉芽、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高的疗效。2、CT泪道造影引导下精准内路DCR手术无皮肤切口,术中更直观,更微创,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病人疼痛感更轻而更具有优势。
贺常恺[3](2017)在《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采用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部眼科确诊为泪道阻塞的患者72例77眼,年龄31~76岁,中位年龄56岁,病程为6个月~20年,中位病程48月,其中男性患者19例20眼,女性患者53例57眼,男:女=1:2.74,单独右眼患病28例,单独左眼患病39例,双眼患病5例。包括单纯下泪小管阻塞患者6例7眼(并发泪小管结石1眼);单纯泪总管阻塞患者10例11眼;鼻泪管阻塞患者39例41眼;泪小管阻塞伴鼻泪管阻塞9例10眼;泪总管阻塞伴鼻泪管阻塞8例8眼。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36例38眼,其中慢性泪囊炎急性感染后并发泪囊粘液性囊肿2例2眼、泪囊瘘管1例1眼。均行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术后第1日起以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泪道,每日1次,冲洗1周;随后冲洗泪道每周1次,冲洗4周;继续每月冲洗泪道1次至拔管;术后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滴术眼、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每晚睡前1次涂术眼下结膜囊,共4周,视病情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于术后3个月拔除置管,拔管后每月冲洗泪道1次,病情稳定后择期行泪道冲洗,拔管后随访观察3~24个月。以拔管后末次随访时泪道冲洗情况结合泪溢症状改善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总体分为有效和无效,其中有效包括治愈和显效。结果:1.共行手术72例77眼,其中71例76眼手术过程顺利,1例1眼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98.70%。2.除外1例1眼手术失败患者,术后对71例76眼患者进行随访,据患者末次复诊情况统计结果,总有效率为92.10%,包括:①53例56眼于术后随访期间泪道冲洗通畅,均于末次复诊时表示无明显泪溢症状,治愈率73.68%;②12例14眼泪道冲洗通畅,但冲洗时伴有一定阻力,且均可见少量返流液,返流液中无明显分泌物,于末次复诊时表示偶有室内流泪现象,显效率18.42%。3.6例6眼,泪道阻塞复发,无效率为7.90%,其中5眼术前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泪囊炎。4.对不同类型泪道阻塞手术疗效对比分析χ2值为5.077,P=0.279,认为不同类型泪道阻塞手术治疗有效率之间无统计学意。5.对术前是否合并慢性泪囊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χ2值为2.895,P=0.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新型泪道逆行置管术以特制的泪道探针准确地将泪道引流管从隐蔽的鼻泪管下口置入泪道,有效解决了以往置管术中的难点,手术成功率高。2.新型泪道逆行置管术配合后续泪道冲洗,操作简单且术后并发症少,对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具有肯定的疗效,是一种适于广泛推广的泪道微创疗法。3.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以及排除相关疾病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4.不同类型泪道阻塞经手术治疗后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5.术前伴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术后泪道阻塞复发例数更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6.该手术方法对慢性泪囊炎导致的泪囊粘液囊肿的治疗效果欠佳,对于此类患者应考虑其他手术方式治疗。
陶海,马志中,侯世科,吴海洋[4](2009)在《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LDOD的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泪道阻塞的病因、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张文博[5](2020)在《不同类型置管方式在泪道阻塞疾病中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泪道置管方式在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差异,并分析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行泪道置管治疗的96例123眼泪道阻塞患者病例资料,分为泪道顺行置管组67眼和逆行置管组56眼。顺行泪道置管组置入山东福瑞达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型号为LY-Fr2的U型硅胶泪道引流管(以下简称U管),逆行置管组置入由扬中美迪硅胶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产品型号为ND-09B(泪小管)型的类“Y”型泪道扩张引流管(以下简称B管)。拔管后随访3月-24月,观察患者功能预后(即患者主观症状)及解剖预后(即泪道冲洗结果),及不同阻塞部位两置管组功能预后及解剖预后,并利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其疗效差异。基于性别、年龄、病程、置管时间、辅助行微钻泪道成形术、黏液性分泌物等临床变量,对功能及解剖预后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长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U管组患者术后长期解剖有效率为86.57%,B管组患者术后长期解剖有效率为82.14%,两组间解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U管组患者术后长期功能有效率85.07%,B管组患者长期功能有效率82.14%,两组间功能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44)。U管组和B管组在单纯上泪道阻塞、单纯下泪道阻塞及全泪道阻塞中术后短期功能有效率、长期功能有效率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间术后短期解剖有效率、长期解剖有效率进行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影响疗效的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病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2.552,P=0.011)、性别、年龄、置管时间、泪道冲洗次数及辅助行微钻泪道成形术、伴有黏液性分泌物等因素对疗效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病程是影响长期解剖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4,OR=0.524,95%CI[0.336,0.817]),伴有黏液性分泌物是影响长期功能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4,OR=0.222,95%CI[0.051,0.957])。【结论】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效果显着,顺行置管组(U管组)长期预后较逆行置管组(B管组)好。病程、黏液性分泌物是影响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胡长青,谭美华,胡莉群,许凤玲,周建平[6](2018)在《硬膜外导管引导并留置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并双路留置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9眼泪小管断裂的患者,选用带有双引线的泪道引流硅胶软管作为支撑物,通过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采用双路插管留置硅胶管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予抗感染、冲洗泪道等处理,3个月后拔管,观察术后眼睑外翻、泪小管及泪小点豁裂、眼表异物感、溢泪等情况,评估术后疗效。结果:1例重度眼外伤致下泪小管断裂患者术后出现下睑外翻,半年后行手术治疗,外观及溢泪症状均有改善,疗效视为好转。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泪小管吻合口塌陷闭塞,溢泪,视为无效。其余患者术后均眼睑弧度自然,外观满意,置管期间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泪小点及泪小管无豁裂,泪道冲洗通畅,无溢泪,视为治愈。总治愈率93. 1%,好转占3. 4%。结论:结合硬膜外导管及硅胶管两者的优势,留置硅胶管作为泪道支撑物,采用双路置管方法治疗泪小管断裂,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外观及舒适度。
白芳[7](2017)在《泪小管断裂修复术预后影响因素及小檗碱对兔泪小管断裂后抗瘢痕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泪小管断裂是常见眼外伤类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联合人工泪管置入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大部分针对泪小管断裂的研究无论是流行病学、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等均限于新鲜泪小管断裂,未能囊括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泪小管吻合术后远期出现泪小管狭窄及阻塞是影响远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吻合术后远期效果,常规定期进行泪道冲洗,但是其有效性业内并无详细研究。吻合术后常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抑制吻合口瘢痕狭窄,但是其副作用限制了长期使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炎、抗纤维增殖及瘢痕化药物是泪器病医生的期望。小檗碱是一种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被证明能够抑制肠道术后粘连的发生,但是对于泪道手术的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研究目的:总结分析泪小管断裂患者的(包括新鲜泪小管断裂及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流行病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泪小管修复术预后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定期泪道冲洗对于泪小管断裂修复术后远期效果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小檗碱对于兔泪小管断裂修复模型吻合处炎症、纤维增殖及瘢痕化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理。研究方法:本课题分为三部分:一、回顾性研究就诊于中国武警总医院泪器病中心的泪小管断裂患者的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病情特点、手术方式、随诊情况及预后等进行分析,并分析各项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二、对就诊该泪器病中心的泪小管断裂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病情特点、手术方式等进行调查,按照是否可实现术后定期泪道冲洗分组,前瞻性分析患者术后远期效果,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评估泪道冲洗对预后的影响。三、制作兔泪小管断裂模型,并吻合置入人工泪管。局部给予不同浓度小檗碱及对照组药物,对泪小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及 TGF-β1、CTGF、ICAM-1、IL- 1β 和 p-p38、p38、p-ERK1、ERK1 在局部的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研究结果:一、回顾性研究显示泪小管断裂患者以男性为主,成年人占大多数。在累及的泪小管方面,新鲜泪小管断裂以下泪小管最多,陈旧性泪小管断裂以双泪小管最多。同时存在泪囊及鼻泪管损伤者,陈旧性泪小管断裂较多。外伤后慢性泪囊炎仅见于陈旧性泪小管断裂。对于新鲜泪小管断裂者,泪小管吻合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解剖成功率为96. 9%,功能成功率为98.1%。对于陈旧性泪小管断裂者,经原伤口切开或泪囊切开、泪小管吻合术+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联合或不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解剖成功率为91.7%,功能成功率为87.5%,功能好转率为96.5%。泪小管修复术后远期效果与伤后手术的时间、累及的泪小管、外伤后鼻泪管阻塞导致慢性泪囊炎之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效果可能还与眶壁骨折、人工泪管置入时间、泪小管炎、泪点及泪小管撕裂及泪道冲洗有关。二、前瞻性研究显示在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前,实验组(定期接受泪道冲洗)完全成功率为96. 3%,对照组(不接受泪道冲洗)完全成功率为69. 6%,RR值为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匹配之后,实验组完全成功率为94.1%,对照组完全成功率为58. 9%,RR值为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动物实验病理结果显示小檗碱干预组较对照组兔泪小管吻合处炎症反应更轻,纤维化程度更轻;免疫组化显示TGF-β1、CTGF、ICAM-1、IL-1β在小檗碱干预组局部表达更低;RT-PCR显示TGF-B1、CTGF、ICAM-1、IL-1β的mRNA在小檗碱干预组局部表达更低;WB结果显示p-p38、p38、p-ERK1、ERK1蛋白表达在小檗碱干预组更低。相同制剂高浓度小檗碱较低浓度小檗碱效果更好,相同浓度小檗碱溶液较小檗碱凝胶效果更好。各小檗碱实验组兔眼表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结论:泪小管修复术后远期效果与伤后手术的时间、累及的泪小管、外伤后鼻泪管阻塞导致慢性泪囊炎有关,可能还与眶壁骨折、人工泪管置入时间、继发性泪小管炎、泪点及泪小管撕裂及规律的泪道冲洗有关。术后规律的泪道冲洗对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患者远期完全成功是保护性因素,外伤距离手术的时间较短可能是手术完全成功的积极因素。在兔泪小管断裂模型中局部使用小檗碱能够达到抗炎、抗纤维化、瘢痕化作用。
张小娟,曹楠珏,强薇,陈晓隆[8](2016)在《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分析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01-01/2016-01-01于我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RRD的患者47例47眼,并于我院行巩膜外加压术,玻璃体切除(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硅油填充术,或玻璃体腔注气术,回顾分析术后6mo内患者的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裂孔闭合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6mo时行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视力提高者24眼(71%);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的患者视力提高8眼(73%)。统计学检验可见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尤其PPV联合硅油填充,但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患者视力在本研究中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无明显意义。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术后高眼压及复视等术后并发症较其他术式更多。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对术者临床经验及手术要求极高,需要术者根据视网膜裂孔的大小、位置及视网膜脱离范围选择不同的术式,及时恰当处理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患者术后裂孔最大程度的闭合、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飚友[9](2019)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不同类型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中根据泪囊腔大小及病变情况,对泪囊腔进行分型,并观察不同类型慢性泪囊炎手术疗效。方法:对56例(6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术中根据泪囊腔情况将其分为正常或大泪囊腔型慢性泪囊炎(A组)、小泪囊腔慢性泪囊炎(B组)和泪囊腔肉芽粘连型慢性泪囊炎(C组);术后予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三种类型慢性泪囊炎术后1个月、4个月手术疗效,并分析不同类型泪囊腔的形成原因。结果:共收集到56例(60眼),既往治疗史中泪道置管、泪囊鼻腔吻合术(包括传统外路和经鼻内镜入路)、激光泪道成形术、泪道高频电灼术、其他治疗各为20眼、6眼、4眼、6眼、29眼;三组病例既往史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和A、C组单独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但B、C组单独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注:不包括曾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病例)。所有病例术后1个月总治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98.3%,术后4个月总治愈率为81.7%、总有效率为90%。其中,A组39例39眼,术后1个月治愈率为97.4%、有效率为100%,术后4个月治愈率为94.9%,有效率为97.4%;B组11例14眼,术后1个月治愈率为92.9%、有效率为100%,术后4个月治愈率为64.3%、有效率为85.7%;C组7例7眼,术后1个月治愈率为71.4%、有效率为85.7%,术后4个月治愈率为42.9%、有效率为57.1%。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三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B、C组和A、B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各组病例术后1个月、4个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疗效满意;不同类型慢性泪囊炎术后疗效不一,在术中根据泪囊腔情况对其进行分型对判断术后疗效及指导后续治疗有较好的价值。
郑雨薇,许育新,万茜茜,沈婷婷,蒋正轩[10](2020)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59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联合环形管置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12期间于我院就诊的下泪小管断裂患者59例59眼,在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断端,置入环形管作为支撑物,术后3mo拔管后随访3mo,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顺利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并成功置环形管,术后第6mo复诊,治愈46例46眼,好转5例5眼,无效8例8眼,总有效率86%(51/59),术后未见严重的相关并发症及眼睑畸形。结论: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手术方式。
二、泪道冲洗致泪道异物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泪道冲洗致泪道异物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的操作方式置入相同的RS泪道引流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外伤后泪道损伤和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CT泪道造影引导下精准内、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的确立 |
2.1.2 入选标准 |
2.1.3 病例排除标准 |
2.1.4 临床病例分组 |
2.2 手术设备、材料及手术方法 |
2.2.1 手术设备、材料 |
2.2.2 术前准备 |
2.2.3 麻醉与手术步骤 |
2.3 记录及整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关数据 |
2.4 术后处理,记录及整理术后随访相关数据 |
2.5 评定标准 |
2.5.1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
2.5.2 疼痛评估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临床病例研究资料中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CT泪道造影泪囊大小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后效果有效率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
3.6 临床病例研究资料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慢性泪囊炎发病机制及原因 |
4.2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 |
4.3 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
4.4 术后并发症处理及分析 |
4.5 如何提高手术成功及临床疗效有效率 |
4.6 笔者手术体会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泪道阻塞的病因 |
1.1炎症 |
1.2泪道肿瘤、结石及异物 |
1.3眼外伤 |
1.4先天性泪道阻塞 |
1.5寄生虫 |
1.6邻近组织疾病的影响 |
1.7全身性疾病 |
1.8医源性损伤 |
1.9其他 |
2泪道阻塞的检查 |
2.1病史询问 |
2.2泪道常规检查 |
2.2.1诊断性泪道探查和冲洗 |
2.2.2泪道探通 |
2.3泪道影像检查 |
2.3.1泪道碘油造影 |
2.3.2泪道造影数字减影 |
2.3.3泪道CT检查 |
2.3.4泪道磁共振检查 |
2.3.5超声检查 |
2.3.6泪道核素显影 |
2.4泪道内窥镜检查 |
2.5病原微生物检查 |
2.6鼻腔、副鼻窦检查 |
3泪道阻塞的诊断 |
4泪道阻塞的鉴别诊断 |
(5)不同类型置管方式在泪道阻塞疾病中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结果 |
2.2 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分析 |
2.3 手术并发症 |
3 讨论 |
3.1 流行病学分布 |
3.2 顺行泪道置管和逆行泪道置管的特点 |
3.3 治疗结果分析 |
3.4 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4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泪道置管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硬膜外导管引导并留置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及临床观察 |
2 结果 |
3 讨论 |
(7)泪小管断裂修复术预后影响因素及小檗碱对兔泪小管断裂后抗瘢痕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泪小管断裂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本研究的局限性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泪道冲洗对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远期效果的影响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局限性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小檗碱对兔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的抗瘢痕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局限性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陈旧性泪小管损伤的手术治疗现况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检查方法 |
1.2.2 手术方法 |
1.2.3 评估指标 |
2 结果 |
2.1 BCVA |
2.2 眼压 |
2.3 黄斑及视网膜裂孔闭合 |
2.4 视网膜复位情况 |
2.5 术后并发症 |
3 讨论 |
(9)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不同类型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泪小管断裂吻合术5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对象和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1.2.1术前准备 |
1.2.2手术过程 |
1.2.3术后处理 |
2结果 |
2.1手术疗效 |
2.2并发症 |
3讨论 |
四、泪道冲洗致泪道异物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的操作方式置入相同的RS泪道引流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研究[D]. 胡晓娟.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2]CT泪道造影引导下精准内、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D]. 黄叶平. 南昌大学, 2020(08)
- [3]新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D]. 贺常恺.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1)
- [4]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研究进展[J]. 陶海,马志中,侯世科,吴海洋.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2)
- [5]不同类型置管方式在泪道阻塞疾病中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文博.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硬膜外导管引导并留置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J]. 胡长青,谭美华,胡莉群,许凤玲,周建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11)
- [7]泪小管断裂修复术预后影响因素及小檗碱对兔泪小管断裂后抗瘢痕化的研究[D]. 白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7(02)
- [8]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 张小娟,曹楠珏,强薇,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2016(11)
- [9]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不同类型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分析[D]. 陈飚友.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1)
- [10]泪小管断裂吻合术59例临床分析[J]. 郑雨薇,许育新,万茜茜,沈婷婷,蒋正轩. 国际眼科杂志,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