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余之溪,高宝英,杨萍[1](2022)在《以急性动脉综合征为表现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1临床资料2020年3月,一名46岁男性患者因持续性胸痛数天就诊于ER,压榨样疼痛伴有出汗,具体部位为心前区,没有身体其他部位放射痛,休息不能缓解。自带心肌肌钙蛋白TNI为0.67ng/mL(正常参考范围<0.04ng/mL),否认任何晕厥、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和头晕的病史。否认饮酒、吸烟、药物服用史及心源性猝死等家族史(sudden cardiac death,SCD)。入院后查体:意识清楚,心率5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4/77mmHg,无明显颈静脉怒张。心脏查体示心率和节律正常,S1和S2正常,无杂音或额外心音。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未发现外周水肿。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超声心动图委员会[2](2020)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文中指出心肌病是一类病因和临床表现均比较复杂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种影像技术如心脏磁共振(CMR)、心脏CT和超声心动图等在心肌病的诊断和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操作简单, 可直观显示心脏形态结构改变、室壁运动、心脏血流和功能情况, 在心肌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成为心肌病检查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声学增强剂(ultrasonic enhancing
邓婷智[3](2019)在《肥厚性心肌病临床特点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肥厚性心肌病伴或不伴左室扩大的临床特点目的:观察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伴或不伴左室(leftventricular,LV)扩大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70例HCM患者根据LV是否扩大,分为LV扩大组和LV正常组,对疾病诊断年龄、性别、合并症、心电图、症状、药物治疗、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将HCM进一步分为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室间隔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后两者再进一步分为LV扩大组和LV正常组,对组内上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HCM中终末期肥厚性心肌病(end-stag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ES-HCM)发生率为5.29%,LV扩大的发生率为10%。2、HCM、室间隔肥厚性心肌病,LV扩大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LV正常组(P分别为0.006、0.028)。3、HCM、室间隔肥厚性心肌病,LV扩大组与LV正常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利尿剂使用率明显增高。4、HCM中,LV扩大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LV正常组(P=0.025);室间隔肥厚性心肌病患者,LV扩大组ICD置入率高于LV正常组(P=0.044)。5、AHCM中,LV扩大组左房内径、心房颤动发生率、ST-T改变发生率、ACEI/ARB使用率较LV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HCMLV扩大患者患ES-HCM的可能性较LV正常患者大,且男性多于女性;伴LV扩大的不同类型HCM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第二部分 高血压对不同类型肥厚性心肌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目的:观察高血压(hypertension,HTN)对HOCM、AHCM、室间隔肥厚性心肌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1、将HCM分为HOCM、室间隔肥厚性心肌病、AHCM三组,三组按是否合并HTN分为六个亚组,对疾病诊断年龄、性别、HTN病程及首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HCM中有随访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HTN,分为6个亚组;对其首诊及随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HOCM合并HTN亚组首诊与随诊比较,左室舒张末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变小(93.87±26.08vs79.06±20.07,P=0.045),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变小((45.00±5.32 vs 41.83±4.58,P=0.042)。HOCM未合并HTN亚组首诊与随诊前后比较主动脉最大流速减慢(2.01±0.53vs 1.28±0.25,P=0.011),最大压力阶差减小(17.22±9.57vs6.79±2.44,P=0.03);2、AHCM合并HTN亚组首诊与随诊相比,EDV变大(95.28±16.54 vs 119.74±25.19,P=0.016),LVEDd变大(45.28±3.36 vs 50.20±4.56,P=0.007)。结论:HTN影响HOCM和AHCM左室腔容量,使前者左室腔变小,而使后者左室腔变大,对室间隔肥厚性心肌病的左室腔大小无明显影响。HTN影响HOCM主动脉流速及压差的改善疗效。
张力力[4](2018)在《儿童心肌病变基因突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儿童心肌病常见的有原发性心肌病、心动过速心肌病、遗传代谢性心肌病、遗传综合征累积心肌组织等。近年来发现大部分儿童心肌病变与基因突变相关。既往心肌病的基因检测只包括了几个特定的基因,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多个病人、大量基因的同时检测成为可能,心肌病大基因包也随之出现。目的:研究儿童心肌病变中心肌病相关110个基因的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儿童心肌病变的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9月-2018年2月,年龄≤14周岁,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心肌病变的患儿113例,所有病例均行临床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酶学、串联质谱检查及基因检测,对其一级亲属行临床常规筛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113例患儿中,扩张型心肌病(DCM)37例,肥厚型心肌病(HCM)20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20例,限制型心肌病(RCM)7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2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3例,心动过速心肌病(TIC)5例,糖原累积病Ⅱ形(GSDⅡ)1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综合征(PCD)4例,Danon病1例,Barth综合征1例,Noonan综合征2例。共49例(43.4%)检测到致病突变或可疑致病突变,其中7例(6.2%)检测到显性遗传相关的复合杂合突变。共在24个基因上检测到58个致病或可疑致病突变位点,其中22个(37.9%)突变位点为本研究首次发现,11个(18.9%)突变位点为新发突变。DCM和HCM基因阳性与阴性病例在发病年龄、左室扩大程度或心肌肥厚程度上无明显差异,LVNC基因阳性病例较阴性病例更容易出现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原发性心肌病中携带LMNA-E290K、NEXN-E240Nfs*8+NEXN-T666N、MYH7-R663C+MYH7-R1050*、RBM20-V1032fs、TNNT2-R130C等突变位点的患儿出现了恶性临床事件,携带显性遗传双杂合突变的7例患儿中,4例患儿有严重的临床表型。遗传代谢病及遗传综合征的患儿均检测到特定基因突变,GSDⅡ型和PCD的患儿有区别于原发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Noonan综合征的患儿有特殊的面容。5例TIC均未检测到致病基因突变。结论:(1)儿童心肌病患儿约40%可以检测到基因突变,将累及心肌组织的代谢病及遗传综合征相关基因与原发性心肌病相关基因合并为心肌病变相关基因包能准确、快速、经济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2)部分基因突变位点与病变程度相关,基因突变的携带者,特别是家族中有恶性临床事件发生或携带显性遗传双杂合突变的患者及家属应进行密切随访,必要时早期干预。(3)特殊面容及超声心动图对对遗传代谢病及遗传综合征的诊断具有提示作用,代谢物分析、酶学检测及基因检测可确诊。
阎振红,陈照宁,矫妮,郭丽娟[5](2016)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于本院诊断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4080岁之间每10岁划分一个年龄段分为4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心尖部前壁、侧壁、下壁、间隔的心肌厚度,通过心电图检测TV4、TV3、TV5、TI、Ta VL的倒置深度及RV4、RV3、RV5的电压高度,另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并比较两组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AT)、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前后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尖部前壁、侧壁、下壁、间隔的心肌厚度,TV4、TV3、TV5、TI、Ta VL的倒置深度及RV4、RV3、RV5的电压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和L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LVD、IVS、LVPW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区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应用效果显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运,尹立雪,邓又斌,任卫东,张梅,穆玉明[6](2016)在《中国心血管超声造影检查专家共识》文中认为一、简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能够通过肺循环的左心系统超声造影剂不断被研发并在基础与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各种新型心血管超声造影显像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血管超声检查基础上使用超声造影剂已经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包括:清楚显示心腔内膜边界明显提高了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7](2015)在《中国心血管超声造影增强检查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能够通过肺循环的左心系统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UCA)不断被研发并在基础与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各种新型心血管超声造影显像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血管超声检查基础上使用UCA增强技术已经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包括:清楚显示心腔内膜边界明显提高了左心室射血分
黄佩贤,邓连桂,陈晓云[8](2014)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均有一定的异常。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与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而且两者的多种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白波,张金良,王文娟,刘静[9](2013)在《心尖部心肌病误诊二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心尖部心肌病的诊断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心尖部心肌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心尖部心肌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2例分别因阵发性胸痛及胸闷、气短就诊,曾在外院及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不佳。后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确诊为心尖部心肌病,予积极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和细致查体,加强对不典型心尖部心肌病的认识,尽早行相关医技检查,减少误诊的发生。
吴隆光[10](2013)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多支病变120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对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多支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收治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20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对患者诊断全部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其中96例患者采用内科药物治疗,14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10例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患者明确诊断同时依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采用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以急性动脉综合征为表现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3)肥厚性心肌病临床特点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肥厚性心肌病伴或不伴左室扩大的临床特点 |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血压对不同类型肥厚性心肌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终末期肥厚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伴高血压的肥厚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儿童心肌病变基因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纳入标准 |
1.2 病例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收集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
2.2 代谢缺陷病因查找 |
2.3 基因检测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
3.3 遗传代谢病因筛查 |
3.4 基因检测结果 |
3.5 基因突变与临床 |
第四章 讨论 |
4.1 心肌病变中的基因突变 |
4.1.1 新发突变 |
4.1.2 显性遗传中的双基因突变 |
4.1.3 遗传异质性 |
4.2 各类心肌病变的基因及临床特征 |
4.2.1 原发性心肌病 |
4.2.2 心动过速心肌病 |
4.2.3 原发性肉碱缺乏综合征 |
4.2.4 糖原累积病Ⅱ型 |
4.2.5 Danon病 |
4.2.6 Barth综合征 |
4.2.7 Noonan综合征 |
4.3 遗传信息指导下的精准治疗及基因治疗 |
4.4 本研究的创新性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5)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测情况 |
2.2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测情况 |
3 讨论 |
(7)中国心血管超声造影增强检查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简介 |
UCA |
心血管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及原理 |
心血管超声造影增强检查方法 |
一、右心系统超声造影方法 |
二、左心腔超声造影方法 |
三、心肌超声造影方法 |
四、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临床应用 |
一、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 |
(一)定量评价左心室容量和LVEF |
(二)精确观测心脏病理解剖结构功能 |
(三)鉴别心腔内占位病变 |
(四)增强多普勒信号 |
(五)负荷超声心动图的造影增强 |
二、MCE |
三、血管超声造影增强 |
四、心血管超声造影在急诊科的应用 |
五、心血管超声造影在ICU的应用 |
六、心血管超声造影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七、心血管超声造影在儿科中的应用 |
UCA临床使用安全性 |
心血管超声造影实验室造影增强检查管理 |
公告和免责声明 |
(8)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超声心动图检查 |
1.2.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
1.2.3 心电图检查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
2.2 心电图检查结果 |
2.3 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异常表现 |
3.2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
(9)心尖部心肌病误诊二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2.1 疾病概述 |
2.2 诊断 |
2.3 误诊原因分析 |
2.4 防范误诊对策 |
四、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急性动脉综合征为表现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例报告[J]. 余之溪,高宝英,杨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01)
- [2]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J].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超声心动图委员会.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10)
- [3]肥厚性心肌病临床特点研究及应用[D]. 邓婷智.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4]儿童心肌病变基因突变研究[D]. 张力力.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5]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检测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阎振红,陈照宁,矫妮,郭丽娟. 中国医学创新, 2016(29)
- [6]中国心血管超声造影检查专家共识[J]. 张运,尹立雪,邓又斌,任卫东,张梅,穆玉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6(04)
- [7]中国心血管超声造影增强检查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5(09)
- [8]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J]. 黄佩贤,邓连桂,陈晓云. 中国医学创新, 2014(28)
- [9]心尖部心肌病误诊二例分析[J]. 白波,张金良,王文娟,刘静. 临床误诊误治, 2013(11)
- [10]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多支病变120例报告[J]. 吴隆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9)